运动成就动机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成就动机理论举例子体育

成就动机理论举例子体育

成就动机理论举例子体育成就动机理论1理论提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

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对其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

2主要观点麦克利兰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1.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3.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主要特点:①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

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上司——为其选定目标。

除了请教能提供所需技术的专家外,他们不喜欢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忠告。

他们要是赢了,会要求应得的荣誉;要是输了,也勇于承担责任。

例如:有两件事件让你选掷骰子(获胜机会是1/3)和研究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是1/3),你会选择那一样?高成就需求者会选择研究问题,尽管获胜的概率相同,而掷骰子则容易得多。

高成就需求者喜欢研究、解决问题,而不愿意依靠机会或他人取得成果。

②高成就需求者在选择目标时会回避过分的难度。

他们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既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一点成就感,也不是难得只能凭运气。

业余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成就动机研究

业余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成就动机研究

业余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成就动机研究杨华东【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0)004【摘要】使用竞技动机量表(CMI)对71名业余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成就动机的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对调查量表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分别从性别、年龄、运动年限角度对运动成就动机的多个维度(社会认可、娱乐、感性体验、竞技提高、努力取向)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男运动员在社会认可和感性体验两个测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2)中老年运动员在娱乐和感性体验两个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青少年运动员;3)运动年限21年以上组在社会认可、娱乐、感性体验三个维度的得分上均显著高于10以内组,11-20年组仅在娱乐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21年以上组。

4)竞技提高、努力取向两个测度在性别、年龄、运动年限分组比较中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The CMI(Competitive Motive Inventory),which tests sport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was administered to 71 male and female amateur table tennis athletes ,and the date of five aspect (social recognition, recreation, sensational experience, improvement of sports performance, choice of effort)of CMI was processed with SPSS software. The comparative result from gender, age and sports years showed that: 1) Male athlete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on the two subscales of social recognition and sensational experience. 2)Middle-aged athlete scored higher on the subscales of recreation and sensational experience than the youngathlete.3) On the subscales of the social recognition, recreation, sensational experience ,the group over 21 years of spor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group of within 10 years of sports .and the group of 11-20 sports years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group over 21 sports years on the subscale of recreation.4) Form the angle of gender, age and sports year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n't discovered on the subscale of improvement of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and choice of effort..【总页数】5页(P100-104)【作者】杨华东【作者单位】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云南蒙自6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8【相关文献】1.我国残疾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研究 [J], 徐兰杰;林秀炳2.浅析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特点对比与调整方法 [J], 李旭武;孙艳玲3.我国乒乓球残疾运动员成就动机特点分析 [J], 王秀香;李闯;曲可佳;刘岩;陈宝水4.对中小学业余乒乓球运动员注意力训练的研究 [J], 吉慧婷5.业余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发展现状r——基于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乒乓球比赛的调研 [J], 梁超明;周星栋;张瑛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理论与研究现状综述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理论与研究现状综述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理论与研究现状综述作者:张石磊秦需要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2摘要锻炼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相关研究较多的仅局限于体育心理学的范畴,而体育锻炼心理学是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将二者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剖析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和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一、前言随着我国高校发展,大学生群体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他们的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更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参与户外自行车运动动机,本研究查阅大量文献并对此归纳总结,发现目前较多学者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仅局限于学校体育心理学方面,而对于锻炼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是较少的。

本文将结合两者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使社会和高校体育部门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现状,满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增强大学生身心素质。

二、综述(一)相关理论综述1.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心理学理论范畴伴随着体育学科分支细化的趋势,相对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体育运动心理学逐步分化为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分支,其中锻炼心理学是新兴发展的一个领域。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从研究对象上来说属于学校体育心理学的范畴,从研究目的和内容上来说属于锻炼心理学的范畴。

因为体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侧重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而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则侧重于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活动地点和时间是在校内课堂上,而锻炼心理学研究对象则不限地点,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活动时间则是闲暇时间即课外时间。

因此可以得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既属于体育心理学的范畴,又属于锻炼心理学的范畴。

将两种理论结合用于研究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才能够使相关调查研究更加全面系统。

运动动机研究综述

运动动机研究综述

运动动机研究综述摘要:运动动机理论的研究是运动动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不同理论及相关实验的分析.归纳,以期揭示运动动机理论研究的发展规律,为深入研究运动动机提供依据。

关键词:运动动机,成就理论,自我效能感,目标定向,归因理论。

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和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

近年来,对运动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运动动机的理论和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研究。

而且形成了许多概念模型和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运动动机理论的分析,总结以及实验研究的归纳综述,旨在揭示运动动机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并为深入研究运动动机提供基础。

一. 运动动机理论(一)成就动机理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于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最早由H.A.Murry(1938)提出。

他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尽可能快和尽可能好地做事的愿望或倾向。

Atkinson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与害怕失败这两种稳定的倾向组成。

而且成就动机就是这两种倾向的代数和。

即成就需要=追求成功动机-害怕失败动机。

Atkinson(1958)进一步研究表明,高成就动机者在成就活动中倾向于选择具有中等难度水平的任务,而低成就动机者害怕失败,他们会选择不是易完成的,就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在完成有成功把握的任务时也会流露出相当大的紧张情绪。

行为的坚持性与行为的选择性一样,是成就动机研究中广为应用的变量。

T.N.Feather (1961)的实验证明,行为的坚持时间应该是任务的P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与成就需要强度个别差异的函数。

成就动机是个体在社会生存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在不同的时空条件.社会背景与文化形态下,个体的成就动机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表现的具体特征也有所不同。

《辽宁省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研究》

《辽宁省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研究》

《辽宁省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研究》一、引言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其发展离不开运动员的成就动机。

辽宁省作为中国篮球的重要基地,其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成就动机研究对于提升篮球运动水平、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辽宁省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成就动机,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训练和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辽宁省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成就动机,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究如何激发和维持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从而提高篮球训练的效果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教练员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策略,促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三、文献综述前人关于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等方面。

在篮球运动领域,关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研究尚不够充分。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关注辽宁省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辽宁省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成就动机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收集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数据,访谈法则用于补充和验证问卷调查结果。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 成就动机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辽宁省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普遍较高,大部分运动员具有强烈的求胜心和自我实现愿望。

他们渴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球队争光,同时也希望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2. 影响因素分析(1)个人因素:包括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等。

个性特点如勇敢、坚韧不拔的运动员往往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则会影响运动员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信心,从而影响其成就动机。

(2)家庭因素: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

家长的期望、关注和鼓励能够激发运动员的求胜心和自我实现愿望。

武术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武术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第 三 , 研 究 内 容 : 主 要 是 教 育 和 竞 技 两方 面 ;体 育 运 动 领 域 的成 就 动 机 研 究 对 象 主 要包 括 运 动 员 、体育 活 动 参 加 者 和 从 事 体 育 学 习 的 学生 。研 究 主 要包 括 两 方
面 :一 是探 讨影 响运 动 成 就 动机 的 因素 ; 二 是 研 究 运 动成 就 动 机 和 其 他 心 理学 现 象 的关系 。
第四,研究现象 与不足 :科研人员对
运 动 员 成 就 动机 的研 究为 体 育 各 运 动项 目 的训 练 、 比赛提 高 了针 对 性 的 理 论依 据 。 但 在 武 术 运 动 员 心理 动 机 方 面 的 相 关研 究 甚 少 ,而 武 术 运 动 员运 动 成 就 动 机 的相 关 研 究则 更是 寥寥 无几 。
P . S t u n t z 的研究中表明,高的社会 目 标取向
可产 生积极 的运动 成就动 机 。趋 于成 功或 能 力方 面的社 会 目标 取 向可产生 积极 的激 励动 机。 国内学者毛 志雄 ,张力 为在 锻炼 动机
法之上的。
第 二 ,研 究 方 法 :对 运 动 成 就 动机 的 研 究所 采 用 的 方 法 主 要 是 问卷 调 查法 、心 理测 量法和 对 比分析 法 。
关键词 :武术运动员 成就动机 综述
前言 动机是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成就动机
作 为 动 机 的 一个 分 支 ,现 已经 发展 成 为 一 门独 立 的研 究课 题 ,对 成 就动 机 的研 究 更
在性 、毅力、困难任务偏好、 自豪感 、 自 E T 、C G R P 、A N P 水平的影响》等。 控力和追求地位。在这1 7 个维度上形成3 个 5 、小结 二阶因子,即 自 信心、雄心和自控力 综上所述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成就动 4 、内容的相关研究 机展开 了广泛和深入 的研究,取得 了很多

运动动机的理论与研究现状

运动动机的理论与研究现状

运动动机的理论与研究现状作者:方琴英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11期【摘要】本文对运动动机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目前有关运动动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讨论了运动动机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运动动机;现状;趋势;论述运动动机是作为运动实践的理论基础存在,它是导致一个人从事或停止体育运动的内在因素,因此,了解运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动动机的概念及不同认知评价理论“动机指发动,指引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在具有特定目标的活动中,动机涉及这种活动的全部机制,包括能量的激活,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以及维持有战争的反应模式,直到活动的完成。

”祝蓓里和季浏对体育运动动机有过这样一段阐述:“体育动机是指在运动需要的推动下促使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

人们在置身于体育运动之前就有各种各样的体育动机,然后根据不同的运动需要,带着不同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

只有在运动需要非常强烈,并在一定的诱因影响下使运动需要与活动相联系时,这种需要才表现为体育动机。

”因此,运动动机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性范畴,它与运动心理学的关联是研究动机理论中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

二、运动动机的研究意义运动动机的研究最终要为运动参与者服务,动机理论与人类心理活动、价值取向、目标取向等息息相关,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在动力。

同时,运动动机理论研究可以为学校体育教学和终生体育锻炼思想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学校体育动机的研究可以了解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以及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可取之处,进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发现课堂表面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且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三、运动动机的研究现状Bglqdura认为,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的差异性,所需的运动能力、技能也千差万别。

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研究进展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系统的变革。目前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运动项目 成为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主要组织方式。显然选项课教学加快 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步伐,然而选择不同运动项目课程对促进大学 生体质健康发展是否存在差异性,不同类别运动项目课程的锻炼价值, 以及如何科学引导大学生选课等问题均需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理论 探讨。本研究以不同运动项目选项课程对促进男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 验研究为切入点, 通过实验研究跆拳道运动项目对学生体质的影响程 度,更好发现跆拳道项目的锻炼效果。为学生正确选取运动项目提供一 定的理论依据。
在马启伟、张力为主编的《体育运动心理学》一书中将动机的重要 理论分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知评价论和社会认知论。
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理想、抱 负和完善,强调个人发展,其基本思想是使人人都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但却忽视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他认为人类有五个等级的需 要,各层需要依序升级,有高低级之分,大多数需要层次是按序列上升, 波浪式演进的。该理论对需要的分类较为系统、具体,尽管目前仍有争 议,但对现代管理、教育以及心理学的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 用。比如,在大众体育中,归属需要的满足是理解人们参与动机的主线 之一,在竞技体育中提倡自我实现精神,显然是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训练 的自觉性和目的性。该理论忽视了大多数人需要的主观能动性,忽视高 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本能理论。麦独孤(McDougall)认为(转引自孙煜明,1993)策动和维 持行为的动力都是本能的产物。用本能去解释人的行为过多地强调了 人的生物方面,而对行为的后天性,即经验对人的行为的作用,缺乏应 有的重视。用本能去解释人的行为容易导致循环论证。 2.2 认知评价论 体育运动是人们为追求乐趣而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其动机基础 是很复杂的。内部动机是以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作为基础的。认知 评价论认为,任何影响能力感受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有可影响人的 内部动机,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控制功能和信息功能。事件的控 制功能与人们的自我决策经验有关,具有高度控制性的事件是迫使人 们按照某种特殊方式去行动、思考、体验的事件。具有低度控制性的事 件是使人们感受到自己可以做什么和如何做的事件。如果事件的控制 性很高,人们就感到自我决策的可能性很小,感到因果关系是由外部因 素决定,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于事无补的,如果控制性很低,人们就感 受到自我决策的可能性很大,感受到因果关系是由内部因素决定的,感 受到自己的行为取决于自己的动机和目标。 2.3 社会认知论 这一学派研究者们将人的动机行为看作为社会情境中人的认知过 程和思维过程的体现。它主要包括自定效能方面的研究和主观能力和 目标倾向的研究。体育运动领域有关自定效能的研究已经初步确定了 自定效能与运动成绩和运动动机的正相关关系。 3. 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3.1 运动动机的培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因此满足运动员的需要 是有效地激发动机的关键。大多数人的需要可归为以下三类:接受刺 激、追求乐趣的需要,从属于一个集体的需要,展示才能和自我价值的 需要。 体育运动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并使身心 集于一体。在教育训练中使运动员的能力适合练习的难度,有意识地促 成运动员成功的体验。使用训练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让所有的人都积 极参与在练习中,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分派任务,允许运动员在训练中有 更多的自主权。 可能所有的运动员都有归属的需要。归属于他人,为他人所接受就 是这些人主要动机,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满足这种需要,而不是去赢得 荣誉。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可以用集体成员的资格来作为一种颇具诱惑 力的奖励,以激励这类运动员为优良成绩去努力拼搏;也可以用集体的 行为规范、集体的目标、集体的荣誉感来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 3.2 运动动机的激发 动机既可以从外部被激发,也可以从内部被激发。正确的强化是从 外部激发动机的主要方法,如果说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激发外部动机, 也有利于内部动机的培养。奖励不能过量,不能让运动员感受到教练员 企图控制他们的行为。应让运动员懂得,奖励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能 力、努力和自我价值的标志,这有利于加强内部动机。缺乏性需要比丰 富性需要更容易得到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它就不再成为人争 取的目标,因而也就失去动机作用。因此,培养和激发内部动机比外部 动机更重要。 此外,改变教学与训练的环境是培养与激发运动动机的间接方法。 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保持训练和比 (下转第 586 页)

对辽宁省竞技体育运动员成就动机与归因的研究

对辽宁省竞技体育运动员成就动机与归因的研究


他行动起来 。” 了就 是说人的行动的一切动 力都要通 过人的头脑, 转变为人
的动机 , 才能真正成为人的行动 的现实动力 。动机推动行为 , 动机 是人们行 因, 这说 明个体的成就动机将影响其对成功和 失败的归因。 成就动机高 的运 为的直接动因。因此, 要重视动机 的作用 , 努力使运动 员形成 正确 的成就动 动员对 自己的才能、 信心 、 自身条件常常满怀信心 , 往往通过直接迎接任务 机。 正确的动机始终贯穿在运动员的实践活动 中, 形成一种稳定的观念意识 的挑战 以保持其 自 尊心 。 而强化 了的成就动机又总是使他们作 出良 性归因, 支配他们的行动 , 并对他们 的精神产生重要 的影响 , 也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 这样 就 形 成 了 成就 行 为 的 良性 循 环 。
2 究结果与分析 研
21 . 正确的成就动机是塑造运动员体育精神的关键
人 的实践活动不仅有意识 、 目的, 有 而且是点即: 高成就动机的运动员倾 向于将成功归因于 能力, 失败归因 于缺乏努力 : 而低成就动机的运动员则把成功归因于运气 , 而把失败归因于
1前 言
职业运动员要想有所发展 , 有所进 步, 有所成就 , 就要 把建立成就动机作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 获得成功
成才和成就事业的开端和基础 。 通过立志形成内在 的精神动力 , 在 的精神 内
就会不 断增强 自 身行动的方向性 、 的性、 定性和持续性。 目 稳 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成就动机主要 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 认知 内驱力、 动力一旦形成, 自 我提高 内 驱力和附属 内驱力。 麦克利兰把人 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 权力和亲和的需求。 他对这三种需求, 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 的研究 。 麦 22 . 运动 员成就动机与归因之 间的关系 成就动机和归 因二者相互影响。 一方面 归因影响成就动机。 个体对先前

体育专业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

体育专业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

成就动机 ( a c h i v e m e n t m o t i v a t i o n ) 是个体追求 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 , 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 动机, 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 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 目 标的动机. 2 O 世纪6 0 年代 , A t k i n s o n 等人认为成就动 机由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这两种倾 向组成. 追求成功动机是一种积极的趋近 目标状态 , 避免失败是一种消 极的回避 目 标状态 , 每个个体这两种倾向的强度会有所不同【 】 1 . 体育 专 业 学生 在 大学 期 间 , 不仅 要进 行 理论 学 习 , 还 要进 行运 动技 能 的学 习 , 同时 还要 参加训 练 和 比赛 , 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理论知识 的学习 、 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 从 不 同性 别 、 不 同生 源 、 是 否独 生 子女 等方 面 对体 育专 业 学生 的成 就动 机加 以研 究 , 分 析 体 育专业 学生 成就动机的总体水平及其存在的差异.
2 研究结果 与分 析 2 . 1 体育 专业学生成就动机的总体状 况
宁德师 院体 育 专业 学生成 就动 机水平 的总 体情况 见表 1 . 由表 1 可 以看 出 , 体 育专业 学生 的成就动 机水平较 高 , 其 中追 求成功 的动机 高于避 免失 败 的动机 . 当今
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体育专业的学生尤其 如此 , 在升学上体育专业的学生就比普通学生的 压力要大( 参加了体育专业的体育加试 ) ; 读书期 间 的学 业竞 争 , 毕业 时 的 择业压 力 , 择偶 时 的压
第2 5卷第 1 期
2 0 1 3 年 2月
宁 德 师范 学 院 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_张林

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_张林

2003年6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un.2003第29卷 第3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olia U 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ocial Sciences) V ol.29N o.3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张林,黎兵,刘永兴(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成就动机是近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的研究者对成就动机这一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有不同的解释,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

通过对有关成就动机的不同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分析、归纳,以期揭示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规律,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就动机;成败归因;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3)03-0077-05 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它对个体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质,是现代人最主要的欲望,也是激励自我成就感和上进心的心理机制,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从社会意义而言,人们的成就动机水平与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一同被视为社会繁荣进步的几个重要指标。

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心理学界有关成就动机的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大量涌现, 70年代以后更成上升的趋势,研究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本文通过对不同理论的分析总结以及实验研究的归纳综述,旨在揭示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规律,并探讨成就动机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了基础。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1〕成就动机具有多维度、多成分的心理结构。

动机理论研究综述

动机理论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
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 和持久性。对学习动机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 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次演示将综述学习动机的研究进展。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学 习动机通常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 爱,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努力学习。
2.4动机的问题与不足
例如,某些理论只某一方面的动机,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动机 理论的验证和应用也需要更加严谨和深入的研究。
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动机理论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然而,仍有 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首先,对于不同文化和背景下的人群,其动机是否存 在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会对行为产生影响?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其次, 现有研究主要某一特定领域的动机,如教育、工作或消费等,但跨领域的研究相 对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将不同领域的动机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发现其共性 和差异。
2.3动机的研究现状
2.3动机的研究现状
目前,动机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工作、消费等。在教育 领域,研究者学生内在动机对外在表现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激发内在动机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工作领域,研究者探讨员工的内在动机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在消费领域,研究者研究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营销策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 欲望。
动机理论的应用
动机理论的应用
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动机理论的应用仍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对员工内在动机的激发,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效率。在消费者行为方面,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研究,制定更加有效 的营销策略。在运动训练方面,可以通过对运动员的成就动机进行研究,为教练 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此外,动机理论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健 康等领域。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作者:————————————————————————————————日期: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发表在各学术期刊、报刊、杂志、电子书上的数篇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

从多个角度出发概括了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并且归纳总结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展望。

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成就动机文献综述1.序言成就动机的概念始于默里(H.A.Murry,1938)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

阿特金森(J.W.Atkin-son)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作了提炼,区分了成就动机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

大学生主要处在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

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辩证性日益提高,发散性思维有新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等等。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

成就动机,作为驱动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成功的内部力量,对个人而言是事业成功等关键因素,“像智力一样,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增加人们一生中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机会”。

成就动机研究综述

成就动机研究综述

成就动机研究综述摘要:成就动机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对理解和分析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希望通过系统地梳理归纳相关内容,为成就动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就动机;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6-0084-02收稿日期:2019-12-16作者简介:孙小傅(1981-),男(汉族),山东海阳人,澳门城市大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教育;况小雪(1987-),女(汉族),安徽霍邱人,香港教育大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与教育测量、国际测验。

一、成就动机研究概述1938年心理学家Murray 提出“成就需要”,并通过主观统觉测验(TAT )评定该状态。

1943年Sears 提出“成功与失败的需求”,Allport 提出自我参与的概念。

到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McClelland 创立社会成就动机理论,并进行跨文化研究。

1957年Atkinson 提出“期望—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1967年Seligman 等人提出习得无助概念。

1974年Weiner 提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1977年Bandura 提出自我效能理论丰富了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

1988年中国台湾学者余安邦、杨国枢基于社会现实,提出“个我—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理论。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发展,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将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成就动机的主要标志。

孙小傅,况小雪(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表1成就动机理论概述二、成就动机的定义对“成就”的认知理解不同导致了学界对成就动机内涵与定义难以达成一致。

Murray 认为成就需要是通过施展才能克服障碍,力求解决问题又快又好。

Nicholls ,J.G.,Burton ,J.T.认为成就动机是乐意去做自认为重要而有价值的事,并力求完美的一种内部动因[1]。

中国台湾学者张春兴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2]。

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2003年6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un.2003第29卷 第3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 ocial Sciences) Vol.29No.3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Ξ张林,黎兵,刘永兴(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成就动机是近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的研究者对成就动机这一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有不同的解释,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

通过对有关成就动机的不同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分析、归纳,以期揭示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规律,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就动机;成败归因;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3)03-0077-05 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它对个体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质,是现代人最主要的欲望,也是激励自我成就感和上进心的心理机制,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从社会意义而言,人们的成就动机水平与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一同被视为社会繁荣进步的几个重要指标。

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心理学界有关成就动机的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大量涌现, 70年代以后更成上升的趋势,研究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本文通过对不同理论的分析总结以及实验研究的归纳综述,旨在揭示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规律,并探讨成就动机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了基础。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1〕成就动机具有多维度、多成分的心理结构。

运动成就动机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运动成就动机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运动成就动机基本理论研究综述【摘要】对于运动动机的研究历来都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系统回顾了运动动机研究随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而出现成就动机理论,对当前各种运动成就动机的实验研究加以分析评价,探讨了实验内容和特点,并对运动动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运动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综述1导言动机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时期,对动机的探讨主要采取一种哲学思辩、猜想的方式,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伊壁鸠鲁的趋乐避苦假说。

边沁的“心理欢乐主义”,笛卡儿的二元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动机问题真正成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是在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它的历史并不长,但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动机理论的发展。

[1]本文主要对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所出现的一些主要运动成就动机理论作一些系统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动机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初步的探讨。

2运动动机的概念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s”,即推动的意思。

常用的与动机类似的词很多,如欲望、愿望、报负、目的、需要、驱力、动因、诱因等。

在研究上,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

动机有三种机能一是始发机能,即行为的原动力二是选择机能,即选择行为的方向三是强化机能,行为的变动、加强、维持和中止,都受动机控制与调节[2]。

一定水平的运动动机使体育活动参加者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努力,更加集中注意,练习的时间更长,坚持的时间更长;低运动动机则可能使放弃并退出体育活动[3]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性动机,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历来受到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

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它对于学生的学习、管理人员的选拔以及人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

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成就动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其推动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要。

3.1成就动机概述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运用成就动机理论提高射击比赛发挥能力的研究

运用成就动机理论提高射击比赛发挥能力的研究

运用成就动机理论提高射击比赛发挥能力的研究
近年来,射击比赛一直是运动项目中热门的比赛形式,许多人都参加了此类比赛,但是参加者的发挥能力却有所不同。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应用成就动机理论,提高射击比赛参赛者的发挥能力。

首先,要了解成就动机理论是什么。

成就动机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在任何情境中的行为,影响这个人主观的满意度,可以用来提高参赛者的射击技能。

成就动机的本质是对成功的渴望,最重要的是,对成功的渴望驱使人们去不断努力,以达到自己心中的标准。

其次,要了解如何应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提高射击比赛发挥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激励参赛者,让他们置身于挑战的环境中,使他们有强烈的改进发挥能力的动力。

可以安排不同程度的训练,精心设定训练习题,让参赛者充分感受到挑战的愉快。

其次,将比赛设置成一种竞争性的活动,以便参赛者可以感受到有竞争的压力,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同时,为参赛者提供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励参赛者去不断努力,提高发挥能力。

最后,能够将一些研究方法应用于实践中,比如对某位参赛者进行行为分析,让参赛者更加清楚自己的行为,以及更好地控制行为。

最后,应加强参赛者的安全意识,加强参赛者在安全知识上的学习,给参赛者提供适当的健康指导,以确保安全参赛。

以上就是关于运用成就动机理论提高射击比赛发挥能力的研究
的介绍,希望能给参赛者带来帮助,让他们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成就
感,取得更多的胜利。

国内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综述

国内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综述
基础和方法论的启迪 。 国学者在成就动机 的研究上也取得 了一 我
症” 她们既追求成功又 回避成功。 , 他们追求 自身属性与家庭 属性 的统一性 , 渴望事业成功 、 爱情美满、 家庭幸福 。而 当事业成 功与
定成果 , 在上世 纪七 十年代 , 我国台湾学者余安邦 、 国枢从生态 杨 文化学 的角度对成就动 机进 行 了本 土化 的研究 , 他们认 为 , 成就
“ 成功恐惧症” 。 『 q
取 向成就动机 。其 中, 社会取 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人 想要超越某种
是指个人 想要超越某种 内在决定 的 目标或优 秀标 准的动态 心理
不 同 的的学习情 境也会对 大学 生的成 就动机 产生 影响 , 文 辑思考 , 创造 性的解决 问题 , 经常需要 动手进 行实验等 , 挑战 并 其
的研究 , 建立 了许多成就动机 的模型 。 中 , 其 学者们在成就动机本
当然 , 他们也认为 , 人都存在 这两 种成 任何 土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显著 , 涉及到 的群体也 多种 , 师、 如教 儿 愿望和 冲动而造成 的。 就动 机 , 只是西方人 以个 我取 向成就 动机为主 , 而东方人 以社会 童、 生、 小学 中学生 、 大学生 、 职校生 、 自考生 、 成考生 、 运动员 、 劳
教人员 、 企业人员 、 队官兵等。其 中关于学生 的研究是 最多的 , 军 而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而重要 的群体 , 清楚影响大学生成就 动 弄
取 向成就动机 为主[1 3。 , 4
国内的绝 大多数研究 ,主要采用 的工具是 《 就动机量表》 成
fh civm n t eS a 简称 AM )这个量 表 由挪威 O l e A hee e tMov cl i e S, s o

运动动机的研究综述

运动动机的研究综述

运动动机的研究综述
陈龙;陈开梅;杨剑
【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0)002
【摘要】针对当前国内外运动动机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了概括性综述,尤其在体育运动心理领域内对该研究主题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主要涉及概念的界定、测量工具的使用、研究类型的种类等.指出在后续的研究中应注意测量工具的使用、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思路的延伸性等问题,同时应结合相关理论作支撑来探讨其内部机制问题,旨在为研究者在后续研究中作出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总页数】6页(P78-83)
【作者】陈龙;陈开梅;杨剑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空军勤务学院军事共同科目教研室,江苏徐州 221000;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8
【相关文献】
1.运动动机、锻炼态度和身体自尊关系的研究 [J], 饶花;付哲敏
2.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J], 王伟
3.浅析体育教学中运动动机的培养策略 [J], 张禹雄
4.竞争性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影响 [J], 王志东
5.高校研究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基于MAXQDA软件的质性文本分析 [J], 茹晓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成就动机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对于运动动机的研究历来都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系统回顾了运动动机研究随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而出现成就动机理论,对当前各种运动成就动机的实验研究加以分析评价,探讨了实验内容和特点,并对运动动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运动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综述
1导言
动机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时期,对动机的探讨主要采取一种哲学思辩、猜想的方式,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伊壁鸠鲁的趋乐避苦假说。

边沁的“心理欢乐主义”,笛卡儿的二元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动机问题真正成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是在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它的历史并不长,但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动机理论的发展。

[1]本文主要对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所出现的一些主要运动成就动机理论作一些系统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动机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初步的探讨。

2运动动机的概念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s”,即推动的意思。

常用的与动机类似的词很多,如欲望、愿望、报负、目的、需要、驱力、动因、诱因等。

在研究上,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

动机有三种机能一是始发机能,即行为的原动力二是选择机能,即选择行为的方向三是强化机能,行为的变动、加强、维持和中止,都受动机控制与调节[2]。

一定水平的运动动机使体育活动参加者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努力,更加集中注意,练习的时间更长,坚持的时间更长;低运动动机则可能使放弃并退出体育活动[3]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性动机,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历来受到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

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它对于学生的学习、管理人员的选拔以及人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

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成就动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其推动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要。

3.1成就动机概述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4]成就动机具有多维度、多成分的心理结构。

Atkinson(1953)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种稳定的倾向组成,即希望成功与害
怕失败。

如果个体处在一个成就导向的情景中,两种倾向可以同时被唤起,而此时个体导向目标的趋力———成就动机,就是这两种倾向的代数和。

Atkinson (1958)进一步提出冒险偏好模型(risk pref-erence model),即以个体对成功的渴望(motiveachieve,Ms)和对失败的回避(motive to avoid fail-ure,Mf)两种倾向的冲突的结果来解释个体的冒险行为。

[5]Atkinson(1957)发现,如果个体寻求成功的动机相对于回避失败的动机更强,他们对成功将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同理,当个体回避失败的动机大于寻求成功的动机时,个体对失败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

[6]
3.2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对影响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

通过调查、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少结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成就动机的唤醒水平成就动机的强弱,一方面取决于个体潜在的倾向性和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唤醒水平。

麦克里兰德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

他发现在快乐、中性和成就取向三种不同的条件下,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是不同的。

其中在成就取向下,被试的成就动机得分是最高的,快乐条件下得分最低,而中性条件下居中。

3.2.2成绩与成就动机国内运动心理学学者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较多,涉及不同教育(师范教育与体育教育)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7],研究结果显示:师范教育和体育教育专业差异不影响体育成就动机的水平,体育活动类型对体育成就动机有影响作用。

也有普通大学生与专业运动员体育成就动机的比较研究[8],结果表明:省专业队运动员的体育成就动机不存在性别差异,省专业队运动员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与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则不存在差异。

3.2.3.成就动机与性别差异不少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的成就动机高。

这恐怕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所造成的。

有趣的是,麦克里兰德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竞争和中性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在竞争的条件下男性的成就动机高于女性;在中性的条件下,女子成就动机高于男性;在同一方式进行的研究表明男女的成就动机是相同的。

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虽然依测验条件、被试的年龄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主要是社会文化有关性别成就期待造成的;父母对子女的成就期望和独立性、成就性、自主性的训练,父母本身的成就动机的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学生成就动机及行为的重要的家庭社会化因素。

4动机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运动动机领域非常复杂,不仅存在多种观点,多种比喻,而且在这一领域还具有许多论题,有许多不同的研究方面,可以解释多种现象。

因此,对于将来的动机领域,我们可以用多元性而非包罗万象的理论
来描述。

但是这些理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研究的变量单一,局限于某个研究视角,因此在实践中无法取得令人满意和信服的解释。

纵观80 年代后的运动动机研究,可以发现这么一个趋势,动机的研究趋势已经逐步走向整合,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动机理论是当前动机研究的热点,上文提到的逆转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尝试。

当然,其理论的构想效度是否具有跨情境和跨文化的一致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刘娟娟.动机理论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7):68
[2]孙玉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1-24
[3]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4
[4]Nicholls.Motivation In:H.E.Mitzled.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15ed.)〔M〕.New York:Macmillian,1982,1256-1263.
[5]张林,黎兵,刘永兴.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3):77-78
[6]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6
[7]李安民,姒刚彦,张春华.师范教育与体育教育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1).
[8]沈鹤军.江苏省专业队运动员体育成就动机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