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本质论(一)
社会关系图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图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一般意识形态,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即 话语、社会和反映。其中话语是意识形态 的表现形式,社会是意识形态的内容,反 映是意识形态的功能。文学作为一般意识 形态也由话语形式、社会内容和反映功能 三个要素所构成。
艺术分为哪四大类; 意识形态通常有哪些因素组成; 什么叫话语? 组成话语有哪些要素。 文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的反映包括哪两个方面? 什么叫文学的受动反映? 什么叫文学的能动反映?
二、文学与话语
例如,我们阅读:“落花人独立,微雨雁 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诗的叙说 者是说话人,读诗的人是受话人。这两句 诗就是文本。受话人读懂这两句诗的意思 就是沟通。而沟通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即 懂得语言的运用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这 就是语境。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乐的 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是无意义的。”
四、文学与反映
所谓文学的能动反映,是指文学在反映现 实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的选择或改造性质。 文学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 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 普遍性,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六个“更”。 在具体的文学话语活动中,受动反映与能 动反映总是难以分开地融合着的。
本节知识点
二、文学与话语
1、什么叫话语 任何意识形态都表现为话语形态,文学也 不例外。什么是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 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 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 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二、文学与话语
2、话语的五大要素 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五个要素: (1)说话人; (2)受话人; (3)文本; (4)沟通; (5)语境。
文学的本质
第三节文学本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有关文学本质的不同观点1、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这种观念认为,从本质上说,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质;而为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审美的属性。
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存在是由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特定地位决定的。
这种观念主要依据的是马克思有关社会结构划分的理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生产关系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部分组成。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显然,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属于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于特定上层建筑中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文学属于意识形态,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必然受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一般关系的制约。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一般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同时,上层建筑一经形成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也应该从这种基本关系去理解:一方面,文学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另一方面,文学一经形成,又积极的给予经济基础以能动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如艺术、哲学、宗教等比起政治和法律制度来,距离经济基础要远些,如恩格斯所说,它们是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
文学理论03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 认识性又表现为: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 社会生活的认识。
巴尔扎克
曹禺
• 认识性最后还表现在:文学通过艺术形象 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列夫·托尔斯泰
• 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 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 现
• 我决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 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 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 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 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 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恩格斯:《致敏·考茨基》
社会性质的界定。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案例:马歇雷论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
黑格尔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把艺术看成是由绝对理念本 身生发出来的,并且把艺术 的目的看成是绝对本身的感 性表现。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 的形式就是诉诸感性的形象。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家,代表了西方唯心 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本源的基本认识。
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
蝉,夏云暑雨,冬月祁
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
也。嘉会寄诗以亲,离 群托诗以怨。……凡斯
种种,感荡心灵,非陈 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
何以骋其情?
•
钟嵘:《诗品》
(二)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像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法律、政治、哲学、道德、宗 教和艺术等。
文学的性质
文学的性质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第一,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正如毛泽东所说,“文艺源于生活又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
如中国古代,孔子称“诗可以观",认为诗歌可以反映社会的盛衰、民风的好坏。
在西方,巴尔扎克也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民族生活和思想的“镜子”。
一般来说,那些具有鲜明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是对时代真实社会状况比较直接的反应。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管内容和形象多么丰富,表现方式多么曲折,距离现实多么遥远,总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历史和现实根源。
马克思也热情地盛赞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小说家。
一般说来,那些具有鲜明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是对时代真实社会状况比较直接的反映。
第二,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客观存在,作家和普通人一样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但作家又有别于普通人,他会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推动力量,并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观点。
如曹禺的《北京人》,高度浓缩了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
有的作家能够以先进思想为指导,深入体验生活,了解生活,洞察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势,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在表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同时,体现出符合人类进步的意识形态倾向。
如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以及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柳青的《创业史》等这些小说描写的人物几乎囊括他们所处时代各个阶级、阶层的典型,组成了一个个矛盾统一的人物形象世界,展示出宽广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助于读者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
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促使巴尔扎克在文学作品中对资产阶级必然战胜封建阶级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文学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文学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既是一面反映社会现象的镜子,又是一种引导社会意识的力量。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探讨文学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塑造民族认同文学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描述民族历史、风俗和传统来塑造民族认同。
例如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作家通过描述英雄人物和传统价值观来强化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种通过文学作品表达的民族认同,可以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二、呼唤社会变革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可以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矛盾,呼唤社会变革。
一些文学作品以鲜明而生动的方式展现社会的黑暗面,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激发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例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就揭示了当时英国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改革的思潮。
三、传达思想理念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娱乐,还可以通过作者的思想理念来影响读者的社会意识形态。
作家可以通过塑造角色和展开故事情节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例如美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84》一书中通过未来世界的描述,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和极权主义的批判,引导读者对社会政治问题进行思考。
四、激发创造力文学作品承载着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们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从而开拓思维空间,激发创造力的火花。
文学作品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启示读者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五、塑造价值观念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往往反映了作者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也会对读者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例如在经典小说《红与黑》中,作者斯坦达尔通过描述主人公朱利安的奋斗和追求,向读者传达了自尊、自立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样的价值观念可以对读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描写 的细致入微、深入曲折的程度,都是其他艺术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电视连续剧等)无 法相比的。因此,文学的审美最为辽阔丰富。在 文学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情感或拥 抱或排斥或喜爱或憎恨一切,生活里的一切(美、 丑、悲、喜、崇高、卑下等),都可以当做审美 观照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作家读者的诗意的过滤。
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从目的功能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岳飞 的《满江红》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 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 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 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 (一)审美的含义
•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 • (三)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审美的含义
•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 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 照、感悟、判断。 换言之,审美是对事物 的情感评价。如感觉花很美(视觉),感 觉某首乐曲很好听(听觉(,感到某部小 说很动人(心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主体心理层(观照—感悟—判断)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
历史文化的积累
客观对象层(美、丑、崇高、卑下、悲、喜)
审美活动的过程是多层面协同的过程
• 主体心理层:“审”的愿望、要求和必要的 能力,以及主体心理功能的活跃。 • 客观对象层:包括美(美感)、丑(厌恶 感)、崇高(赞叹感)、卑下(蔑视感)、悲 (怜悯感)、喜(幽默感)等。 •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在审美活动中,孤 立的事物若与主体各个方面的条件缺乏契合,那 是无所谓美不美的。 • 历史文化的积累:审美活动的实现还必须有 赖于主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条件。
文学的性质
三、文学的实践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 又能够通过其特殊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能动的影响。 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 会实践的特性。
㈠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㈡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作家周立波
文学的真实性是指文学要真实、生动、具体第反映社会 生活的本来面目,并艺术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的 特性。 文学的真实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家既不能脱离社 会生活进行主观臆造,也不能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式的 照抄。只有把倾向性与真实性统一起来,才能创造出成功的 文学作品。
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 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恩格斯:《致 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茨基》
第二,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 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区别于政 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 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 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通过上层建筑中 的政治、法律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第三,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以唯 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从整个人类社会结构层面对文学的基本 性质所作的判断。
倾向性 政治和思想的倾向性——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阶级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的倾向性——阶级性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和思想的倾向性——人民性
沈从文↓
㈡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文学具有政治和思想倾向性,但是文学并不能因此变成时 代政治的概念化的宣传工具。 文学的政治和思想的倾向性应该以符合艺术规律的形式体 现出来,应该是建立在文学真实性基础上的倾向性。
文学艺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作用
文学艺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作用文学艺术作为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还能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文学艺术通过人们的创作和欣赏,不断地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文学艺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作用。
一、文学艺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塑造文学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通过作品中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等元素,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态度和观念。
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通过对人性、社会现象和历史环境的描绘,塑造了人们的社会认知和价值取向。
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共鸣,不仅引发读者对道德伦理的思考,还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文学艺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塑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文学艺术作品中常常涉及人们在面对道德困境和选择时的抉择,通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例如,《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赢得了读者对于勇气、执着和坚持的赞赏。
这样的作品无疑对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社会问题文学艺术作品常常通过对社会现实和问题的描绘,暴露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合理,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1984》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威权主义社会的恶劣状况,带领读者去思考权力与控制的问题。
这样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于权力滥用和思想控制的关注。
3.传递情感和美的追求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引发了读者对于情感世界和审美价值的共鸣。
这种情感的共鸣往往能够促进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和认同。
例如,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表达出对自然、爱情和自由的追求,这样的情感共鸣引发了人们对于美、自由和个体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二、文学艺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推动作用文学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作品的传播和推广,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3《文学理论》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35
一、情感性 • 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 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一)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 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 感体验。
案例:马歇雷论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
黑格尔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把艺术看成是由绝对理念本 身生发出来的,并且把艺术 的目的看成是绝对本身的感 性表现。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 的形式就是诉诸感性的形象。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家,代表了西方唯心 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本源的基本认识。 他们的根本出发点,都只是单纯从精神活动本身 来说明文学的性质,没有从文学的实际存在状况及 其产生根源来理解文学。
有形之外,无兆可求,不落迹象,难 著文字。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 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 说。所谓冥合圆显者也。
——钱锺书:《谈艺录》
钱钟书
钱锺书 1910—1998
三、超越性 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 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 由的特性。 1.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2 .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3 .对人自我的超越
高尔基:《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高尔基(1868-1936)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 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 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 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 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 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
——朱光潜:《诗论》
朱光潜 1897—1986
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 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 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 大的。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 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 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 级革命的特点。
文学理论第三章
精神活动的超越性:它可以超越 物质活动,确立人类精神发展的高 远目标。还可以对历史和现实作出 自己的反映和裁判,让未来的指向 去超越历史和现实。
屈 原
“求索”,语出《离骚》“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比喻是文学的审美想象的语言形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比喻是以彼物喻此物,在比喻句中把 彼物与此物两个事物的共同相似点连接 起来,产生一种联想的意象,很好地体 现了文学语言间接性这一特性。 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是文学语言表现其深 广意义内涵的普遍的 想象性特征。
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家,代表了西方唯心 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本源的基本认识。 他们的根本出发点,都只是单纯从精神活动本身 来说明文学的性质,没有从文学的实际存在状况及 其产生根源来理解文学。
意识形态,亦称观念形态。 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认识、情感、 意志诸意识要素。 属于观念性的上层建筑,含经济思想、政治法律 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 式。 互相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比较稳定的、系统的思想形式。
第二编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 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 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 性。
03《文学理论》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35
• 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 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 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 接影响
“改革文学”代表作家 蒋子龙
• 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 响
作家周立波
• 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 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 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 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 鲁迅《论睁了眼看》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像
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法律、政治、哲学、道德、 宗教和艺术等。
文学与它们互相影响,又有所区别。
经济基础与文学的相互影响,往往不是直接的,而 是通过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以及各种文 化环节而实现的。
有形之外,无兆可求,不落迹象,难 著文字。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 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 说。所谓冥合圆显者也。
——钱锺书:《谈艺录》
钱钟书
钱锺书 1910—1998
三、超越性 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 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 由的特性。 1.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2 .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3 .对人自我的超越
文学作为审美活动是人的心灵的自由的活动。
美的精神和感觉谐和的结果; 它是同时诉诸人的一切能力的, 只有当人充分地和自由地运用他 的一切能力,才能够正当地感受 和评价美。
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 蝉,夏云暑雨,冬月祁 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 也。嘉会寄诗以亲,离 群托诗以怨。……凡斯 种种,感荡心灵,非陈 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 何以骋其情? • 钟嵘:《诗品》
文学与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与社会意识形态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社会中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欣赏,更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思想的媒介,既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塑造,也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学的创作与呈现往往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文学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塑造都会受到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制约。
例如,在社会主义时期,文学作品常常强调集体主义、社会公正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念,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学作品更加关注个体的追求、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影响使得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历史。
其次,文学作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回应和思考,具有了解和探讨社会现象的独特角度和深度。
通过文学作品,作家可以揭示社会问题、批判社会弊端、探索社会发展方向等,从而引起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许多文学作品通过深入地刻画社会现象中的个体命运、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引起了读者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也具有跨越时空和文化差异的力量,可以通过揭示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类困境和心理,加深人们对其他文化和社会的了解和尊重。
正因为如此,文学作品常常被用作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不同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总之,文学与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它不仅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阅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态势、加深文化交流和理解。
因此,对于文学的研究和推广,对于社会和个体的思考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1〉、变形和变位:马克思人类的意识是在人的头脑中变位了、变形了的布置。在 艺术创作中,通过想像,改变客观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原有位置叫变位:改变 客观事物的外貌、形状叫变形。 例如:王维的《雪里芭蕉》 于非的《牡丹》 任洪渊的《船》
2〉、以形传神,显示意蕴:
苏轼---对事物的描述趋近于形还不够,要“得其理,传其神”。 黑格尔---要显现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说 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3〉、渗透个性,显达心灵 例如:比较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笑花只花是归毛 。烂把枝悬,泽 漫春俏崖飞东 时来。百雪 ,报俏丈迎 她。也冰春风 在待不,到雨 丛到争犹。送 中山春有已春 , --碾任雨昏寂陆 作群。独寞游 尘芳无自开 ,妒意愁无 只。苦,主驿 有零争更。外 香落春著已断 如成,风是桥 故泥一和黄边 , 。 ---
而今我到达了
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三、文学的其它特性
1、文学的民族性 意义:首先,文学具有民族性,才能为本民族的读者喜 闻乐见。 其次,文学具有民族性,才会会的世界性。 2、文学的人民性 意义:a.是衡量和批评古代文学作品、区分文学遗产中 精华与糟粕 的重要尺度。 b.人民性比阶级性的内涵宽泛,也是任何时代衡 量文学作品的一个尺度。 3、文学的阶级性 a.文学阶级性的含义 b.文学阶级性的复杂表现
c.文学与人性
3、文学对济础 的反作用
三、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关系
政治对文学的巨大影响
政治对文学的巨大影响
文学法律的关系
文学对政治的影响
文 学
道德对文学的影响
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文学对道德的影响
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文学概论(1)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1.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界定文学的性质?作家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作家的审美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受社会存在、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社会存在、经济基础产生能动的作用。
不同的意识形式在呈现方式上也互有不同,而文学艺术往往以感性审美的方式呈示于人。
这表明文学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共通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①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话。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掌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②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或不自觉的显现。
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其中,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③实践性: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表现在文学对政治实践、对经济与社会变革、对人的精神世界和观念的影响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①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②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③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4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蕴藉性。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
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
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
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
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6.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如何理解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知识讲解
如何理解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如何理解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材料来构筑艺术形象的,并以渗透着情感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
简单地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具有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
因此,它更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意识性、社会性、和独特性。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从社会生活到文学作品,须经过作家心灵的中介加工。
在这个问题上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归结为“再现说”、“表现说”和“能动反映论”。
文学作为人的精神创造产品,带有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
其最为直接和独特的作用是它的美悦作用。
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得到情绪上、感觉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其次是认识作用。
可以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和理解生活的能力。
最后是教育作用。
文学作品能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帮助人提高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辞海》是这样定义文学的:“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
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所以又称为“语言艺术”,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文学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文学既有“纯艺术的”,又不可避免地反映时代背景、社会生活乃至对历史的总结、评判以及对其发展方向的主观愿望。
如外国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红与黑》、《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莎士比亚戏剧、中国的《诗经》、曹操的诗歌、《水浒》、《三国演义》等。
即使是《红楼梦》,能简单的说它就是一部爱情的悲剧小说吗?鲁迅说,翻开中国的封建史,看到的就是“吃人”两字。
看《红楼梦》就能感到这个社会就是扼杀人性,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要推翻这个社会的冲动。
事实上,《红楼梦》从它一问世就被看作有伤风化和“反书”而遭禁,并不是后人把“革命”强加在它头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间环节
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 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作用
• 经济条件是开展文学活动的基本前提 • 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不仅决定着文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同时也制约 着文学的发展变化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首先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其次从实践上讲任何文学作品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依据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间环节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不仅决定着文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同时也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变化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同时又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关系最后不同的政治制度及其文艺政策影响到文学的繁荣和萧条文学对政治的影响则要间接和缓慢的多文学与法律的关系处在法制逐步取代人治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生活已经并将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特点新现象这就给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了许多新内容新视角和新观点作家和读者也有一个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的过程以其更好的观察体验和表现生活并努力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正当的法律权利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法治经济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到的内容渗透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对文学的影响是广泛的文学对道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对特定时期社会道德会产生积极的促进或消极的腐蚀作用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文学对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哲学的形象理解与感悟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文学与宗教的关系相当复杂其主要原因在于宗教本身的复杂性
第一章 文学的社会属性
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本节概况
素文 的学 关与 系上 层 建 筑 其 他 因 • • 文 反文 文 学 映学 学 与 是 在 经 社 社 济 会 会 基 生 结 础 活 构 的 的 中 关 能 位 系 动 置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生活的理解,其中往往带有哲学意味; 2、任何时代的文学都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为社会生活提供一定的道德标准; 3、人们可以借助文学表达自己的宗教观点: 宣传或揭露,推动或遏制。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 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 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 (《儿子与情人》) 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 别人坏话的人。 (《伪君子》) 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 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 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 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其特征在于:
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是在一定经 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归根 到底是受到经济基础制约的。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 从文学题材(subject)来看,一定时代的文学是 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而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性质, 最终是为经济基础所制约的,因此由于经济基础的 不同,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便有不同的生活内容, 也就有不同的文学题材。
崔张爱情故事
故事演变:
源于唐传奇《莺莺传》 宋代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 赵令畤《商调· 蝶恋花》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王实甫《西厢记》
最后,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
(reaction) ——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作用体现在:
积极的、进步的文学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经
济发展;反之则阻碍。 通过政治做中介。
再次,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并不会随着它由以产 生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消亡而消亡,而常常是经过时 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积累下来,变成一种相对稳定 的“思想资料”,构成了以后文学发展的一种前提 和基础。 一方面,延续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资料” 会成为人类共同财富而继承发扬;(爱情、思乡等) 一方面,文学形式的相对固定性;
奴隶社会——
《诗经· 卫风· 硕鼠》之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 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从文学风格(style)来看,每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 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总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
刘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 于下者。” (论建安诗歌):“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 多气也。”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 人攀明月不可得, 皎如飞镜临丹阙, 但若流水, 唯愿当歌对酒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月行却与人相随。 绿烟灭尽清辉发。 宁知晓向云间没。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月曾经照古人。 共看明月皆如此。 月光长照金樽里。
将进酒
《文心雕龙· 时序 》: 爰至有汉,运接燔书,高祖尚武,戏儒简学。虽礼律草 创,《诗》、《书》未遑,然《大风》、《鸿鹄》之歌, 亦天纵之英作也。施及孝惠,迄于文景,经术颇兴,而 辞人勿用,贾谊抑而邹枚沉,亦可知已。逮孝武崇儒, 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
【到了汉代,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汉高祖也是崇尚武功,戏 弄儒生,忽视学术。虽然那时草创了仪礼和法律,但《诗经》、 《尚书》等经典仍是来不及研读的。即便如此,高祖刘邦的《大 风歌》和《鸿鹄歌》,也可以算是上天赋予的杰出作品了。到了 汉惠帝,以至于文帝、景帝,研究经学的风气颇为盛行,但是并 不重视作家。这从贾谊受压抑以及邹阳、枚乘等沉于下僚的事实 可以看出来。到了汉武帝时,崇尚儒学,润色鸿业,这时礼制和 音乐都争放光彩,文学创作也异常活跃。】
杜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远古狩猎时代_——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古《弹歌》曰:
农耕时代——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 郊特牲》载神农时代“蜡辞”: 《帝王世纪》载唐尧时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 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Heavn high! I will love you, For all the years to pass by! Only when the mountains lose their ridges The rivers run dry The thunder rumbles in winter The snow falls in summer And the earth is combined with the sky Will my love for unpossiblly die!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 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 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 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此说出自曹丕。
李白 (701—762)
杜甫 (712—770)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 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755-763)并逐渐 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 重视写实。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social ideology)
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
(政治和法律制度; 哲学、道德、宗教、文学、 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
社 会 结 构 示 意 图
社
会
经济基础
Economic foundation
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 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 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 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 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 适应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
——汉乐府民歌《饶歌》之一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诗经· 卫风》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way from birth to the end. it is when i sit near you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i love u.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you're not sure i love u. It is when my love is bewildering the soul but i can't speak it out.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i can't say i love u. it is after looking into my heart i can't change my love.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i'm loving u. it is in our love we are keeping between the distance.
“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冯梦龙)、“真
诗只在民间”(李开先)、“公安三袁”性 灵派等;
汤显祖《牡丹亭》: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
——文学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体现在:
1、文学包含着作家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另一方面,文学对社会经济基础的相对独立性
(relative independence),表现在:——经济基础
非唯一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