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一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分析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是指肺炎的严重类型,通常与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器官功能紊乱等症状相关。

以下是一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70岁,有高血压病史,以及吸烟史。

他来医院就诊时主要症状是咳嗽、气促和胸痛,伴有低热。

体格检查显示:体温38.5摄氏度,心率110次/分钟,呼吸速率30次/分钟,血压120/80 mmHg。

胸部听诊表现有呼吸音减弱和湿啰音,特别在左下肺区域。

血气分析(ABG)显示氧饱和度(SaO2)为88%,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55 mmHg。

他的白细胞计数为18,000 / mm³,而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到120 mg/L。

由于病情严重,患者立即被转入重症监护室(ICU)。

医生立即给予患者氧疗,使用高流量氧气吸入装置,以维持足够的氧合。

他还开始输液以保持体液平衡,并受到密切监测和支持。

为了明确病因,患者进行了胸部X光和痰培养。

胸部X光显示左侧下叶实变,暗示重症肺炎的存在。

痰培养结果显示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并对青霉素敏感。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医生诊断该患者为重症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

根据感染控制的建议,医生开始给予患者静脉广谱抗生素治疗,包括青霉素。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监测了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和氧合状态。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他被脱离了呼吸机,开始逐渐减少氧疗。

在住院的第五天,患者的体温正常,呼吸症状明显改善,胸部听诊没有湿啰音,血气分析显示PaO2恢复到90 mmHg以上。

在完成七天的静脉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的炎症指标和感染症状明显减轻。

他康复良好,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了随访和进一步的肺功能测试。

这个病例展示了一位重症肺炎患者的经历。

通过快速诊断和积极治疗,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恢复健康。

这也强调了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如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密切观察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减少重症肺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一例脓毒症患者抗感染的治疗病例分析

一例脓毒症患者抗感染的治疗病例分析

一例脓毒症患者抗感染的治疗病例分析目的:对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过程,进行抗菌药物调整。

方法:选取1例脓毒症患者,对抗感染过程进行抗菌药物调整分析。

结果: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对抗菌药物进行适当调整,使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结论:通过抗感染的治疗分析,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标签:脓毒症;腹腔感染;多重耐药菌脓毒症是感染性疾病最严重表现之一,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的病死率。

脓毒症的病死率约为25%,如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80%[1]。

同时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G-杆菌的耐药现象也日趋严重,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就一例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方案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思路。

1临床资料患者纳某,66岁,男性,主因“进饮食后嗳气呛咳1月余,加重半月”收住胃肠外科。

5月16日,全麻下行“贲门癌根治术,全胃切除,食道空肠R-XY吻合,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术前治疗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g ivgtt Q8H治疗,术后抗感染药物治疗同前。

治疗三天后,引流管出现黑褐色的引流液,考虑是十二指肠残端瘘,给予升级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并于5月20日行“剖腹探查术,十二指肠残端漏,腹腔冲洗引流术”,术程顺利。

手术3小时,术中出血100ml,补充晶体2000ml,胶体1000ml,尿量500ml,考虑术程长,感染较重,转入ICU科室治疗。

入院查体:患者麻醉未苏醒,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心率103次/分,血压94/61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89%,听诊双肺呼吸音低,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律齐,腹部伤口腹带加压包扎,术区引流管有少量淡血性液体。

APACHEII评分19分,SOFA评分3分。

辅助检查:胸部CT提示:1、双肺间质性改变2、右肺上叶纤维增殖钙化灶及索条影,考虑陈旧性结核3、双肺炎症4、冠状动脉壁钙化5、双侧胸腔积液。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慢性肾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男,80岁,因脊椎压缩性骨折入院治疗。

入院第10天,患者出现畏冷、发热、咳嗽,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

t 39.7℃、wbc 17.6×109/l,n 97.5%,先后给予头孢他啶静滴3天,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4天,双腔静脉置管头孢拉定0.5g封管,效果不佳。

血培养为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药敏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

临床选择万古霉素0.5g静滴,每12小时/次。

6天后患者仍有发热、咳嗽,体温37.8℃。

临床会诊需要明确:万古霉素能否替换头孢拉定与肝素钠配伍封管,患者可否继续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

药师会诊建议:①考虑双腔静脉置管是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药敏临床可用替考拉宁0.2g和肝素3ml配伍封管。

②患者慢性肾衰竭合并肺感染,选用替考拉宁相对更安全,其抗菌谱与万古霉素相似,但半衰期比万古霉素长,对肾脏的影响小,其他不良反应也比万古霉素少而轻[1]。

建议停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02g静滴,每12小时/次。

3个剂量后1次/日给药。

3天后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体温在37.3℃波动。

第9天药师查房再次建议:降阶梯使用抗菌药,停止替考拉宁,参考新的检测结果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封管用头孢拉定与肝素钠配伍使用。

用药7天后患者体温正常365℃,肺部啰音吸收,wbc 72×109/l,n 675%。

继续巩固治疗3天后,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药学评价:患者高龄,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

选用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较万古霉素更加安全有效。

万古霉素对肾功能及听觉功能有损害,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替考拉宁的组织穿透力有改善[2],其对耳肾损害较万古霉素轻[3]。

万古霉素ph 2.4~4.5,肝素ph 6.5。

两者配伍时有白色絮状沉淀。

替考拉宁ph 7.5,其可以与肝素钠配伍封管抗感染治疗。

小结:药师对该病例的监护重点:及时为临床提供药物面的数据,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选用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感染控制后实行降阶梯治疗,不仅减少adr 的发生,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临床处理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临床处理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临床处理I. 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诊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与接受医疗有关的新发或扩展的感染。

它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医疗质量。

本文将针对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临床处理方法。

II. 病例分析1. 病例背景患者为65岁女性,因肺炎住院治疗。

入院后未出现明显的感染迹象,但在住院第六天起出现发热、咳嗽、痰咳出现变化等症状。

2. 诊断与检测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患者为医院内感染的病例。

血液培养结果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检测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3. 感染原因分析根据感染部位和细菌学检测结果,确定该患者的感染源是呼吸机的使用。

呼吸机是患者机械通气的重要设备,但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可能是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导致感染的发生。

4. 处理方法(1)感染控制措施:立即将患者隔离,并实施严格的手卫生、空气消毒和设备消毒措施。

同时,对所有接触过该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监测。

(2)抗生素治疗:根据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此病例中,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耐甲氧西林菌株敏感度低,故选择其他抗生素方案。

(3)护理管理:加强对患者的个人护理和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和滤网,并维持呼吸机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4)教育与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加强无菌操作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训,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III. 结果与讨论在上述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下,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并且痰液咳嗽症状得到改善。

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康复顺利。

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质量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防控和处理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病例,我们不仅可以及时处理感染病例,同时也能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医院感染病例的处理,既需要科学的诊断和检测手段,也需要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感染控制措施。

重症胰腺炎使用抗感染药物1例分析

重症胰腺炎使用抗感染药物1例分析

3 用药情况
详见表 1。
起止时间
表 1 用药情况 药品名称
用法用量
7.6~7.20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7.7~7.22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7.9~7.24
注射用伏立康唑
7.20~7.25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
7.21~7.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
7.24~8.1
伏立康唑片
7.31~8.1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
患者从发病至入院后 1 d,使用抗菌药物 48 h,血象降低, 但仍发热,考虑不除外阳性菌感染,加用万古霉素。因胰腺炎 致病菌以 G- 和厌氧菌为主,没有明确依据时不建议经验性使 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类药物。且患者存在 AKI、ALI,万古霉 素可加剧肝、肾功能的损害,临床药师不建议使用万古霉素。 患者入院第 3 天仍发热,使用抗细菌药物已 4 d,应考虑真菌 感染可能,有指南指出对于 SAP 患者合并脓毒症病死率升高, 为 50%~80%,主要以 G- 为主,也可由真菌感染 [5]。故加用抗 真菌药伏立康唑。住院期间痰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 置管管尖培养回报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换用 头孢吡肟与依替米星。7 月 31 日患者近期体温及血象基本正 常,降钙素原正常,考虑感染基本控制,为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二重感染及资源浪费将抗生素降级为头孢美唑钠。8 月 1 日 患者体温、血象基本正常,情况较好,转入专科继续治疗。
244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l.19 No.89
·病例报告·
重症胰腺炎使用抗感染药物 1 例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引言概述: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院感(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疾病的现象。

本文将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一、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1.1 感染来源分析在ICU中,院感的主要感染来源包括医护人员、患者自身、环境以及医疗器械等。

通过对第三季度的院感病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医护人员的感染率较高,可能是因为接触患者较多、操作繁琐,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此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以及医疗器械的不合理使用也是院感发生的重要原因。

1.2 常见院感病原体分析在ICU中,常见的院感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通过对第三季度的院感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发现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院感类型。

其中,耐药菌的检出率较高,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等。

此外,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发生率,需要引起重视。

1.3 院感防控策略分析为了降低ICU的院感发生率,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首先,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操作规范和个人卫生习惯。

其次,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卫生环境。

另外,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此外,加强患者的免疫力管理,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也是院感防控的重要措施。

二、结论通过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医护人员感染率较高,细菌感染是主要的院感类型,而防控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环境清洁消毒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这些分析结果为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院感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建议针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我们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规范和个人卫生习惯。

同时,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卫生环境。

icu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icu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icu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标题:ICU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ICU是医院中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部门之一,在这里经常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和危重患者。

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这些疑难病例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定期组织ICU疑难病例讨论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疑难病例讨论的范文:
病例概述:
患者,男,72岁,因"反复肺炎"入住ICU。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史。

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发热,血气分析示部分呼吸衰竭。

诊断思路:
1.明确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是什么?是单纯的细菌感染还是存在其他病理生理改变?
2.评估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如果需要应选择何种通气模式?
3.是否存在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栓塞等?需要做哪些检查?
4.药物选择要注意患者既往疾病,避免并发症加重。

讨论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取正确的呼吸支持方式至关重要。

2.及时查明导致呼吸衰竭的根本原因,对症治疗。

3.防治并发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做出及时调整。

4.药物使用要权衡利弊,注意不良反应,个体化用药。

讨论小结:
通过多学科讨论,最终确诊为严重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采取经鼻插管侵入性机械通气、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3周后病情好转,拔管成功。

定期讨论疑难病例可以增进协作精神,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安全,提高ICU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防控经验总结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防控经验总结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防控经验总结近年来,医院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分析医院感染的病例,并总结有效的防控经验。

一、病例分析1. 病例一:手术室感染患者A,年龄50岁,接受肺部手术后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经检查确认为手术室感染。

原因是手术室环境卫生不达标,手术器械没有经过有效的消毒和灭菌。

治疗经过:患者A立即停止手术,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更换手术室进行彻底消毒。

最终患者A康复出院,但手术室感染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2. 病例二:血液透析室感染患者B,年龄68岁,患有慢性肾衰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经检查确认为血液透析室感染。

原因是血液透析设备清洁不彻底,医护人员穿戴不合格。

治疗经过:患者B立即停止透析治疗,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更换血液透析设备。

同时,医院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督查,确保操作规范。

最终患者B的感染得到控制,但延误了患者的透析计划。

二、防控经验总结1. 加强医院环境管理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确保手术室、病房、透析室等各个区域的清洁。

定期清洗、消毒和灭菌手术器械及设备,确保其质量可靠。

2. 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对每名住院患者进行随访,及时掌握感染的发生情况。

对于高危患者,要加强监测,尽早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

3. 提高医护人员培训水平医护人员是防控医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应接受系统的培训,了解感染防控知识和操作规范。

同时,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操作水平和风险意识。

4. 强化患者宣教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教育患者正确的卫生习惯和防控知识。

提醒患者及家属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等防控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5.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医院应加大对设施设备的投入,提高其质量和性能。

选择有信誉的供应商提供器械、设备等,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医院感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院治疗期间感染上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1. 患者背景患者,男性,50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因冠心病进行心脏支架置入术。

2. 术后情况手术后第三天,患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检查发现患者感染了支气管炎,并且病原体为耐药菌。

3. 原因分析通过详细调查和分析,发现患者可能是在手术过程中被感染的。

手术室环境卫生不达标,手术刀具消毒不彻底,导致手术切口被感染。

此外,术后监护病房内空气质量较差,患者易受到细菌污染。

二、经验总结1. 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制度,每次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保持口罩的清洁,减少细菌传播的机会。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确保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地方的清洁。

手术室内的废物和刀具必须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改进手术操作技术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技术,避免手术过程中切口被细菌污染。

手术器械必须彻底消毒,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4. 加强现场消毒控制医院应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手术室和病房。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确保细菌的彻底清除。

5. 规范抗生素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6. 加强患者教育对于患者和家属,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的宣传和教育。

告知患者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医院感染的症状,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三、结语医院感染的防控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和经验总结,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ICU患者危重病例分析

ICU患者危重病例分析

ICU患者危重病例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危重病例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医生提供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

本文将对一例ICU患者的危重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教训,并探讨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问题。

1. 患者基本情况该例患者,男性,60岁,入院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入院时主诉胸闷、气促,体温37.5℃。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神志模糊,呼吸困难,收缩压90mmHg,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律不齐。

2. 入院诊断根据患者入院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心力衰竭、冠心病、低血压。

3. 治疗过程(1)氧疗与呼吸支持:患者采用鼻导管给氧,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2)药物治疗:给予洋地黄类、镇痛药、抗感染药物等治疗。

(3)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积极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4)液体管理:根据患者体重、输液速度和尿量等指标,进行有效的液体管理。

(5)营养支持:采用静脉输液或肠内喂养等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6)其他治疗措施:如抗凝、防护、康复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干预。

4. 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逐渐稳定,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心率也趋于规律。

然而,患者仍然出现低氧血症的情况,并伴有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异常表现。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并转变为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5. 整体护理在患者进展为ARDS后,我们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护理措施:(1)呼吸支持:采用机械通气,并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呼吸参数。

(2)危重病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温度等。

(3)合理液体管理:根据肺部水肿情况、心功能等,进行严密的液体管理。

(4)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 Hospital Management Forum | Jan. 2021 Vol.38 No.164Infection ControlICU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CU Inpatients and Risk Factors□ 潘灵巧 PAN Ling-qiao 郑红 ZHENG HongAbstract目的 探讨ICU 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ICU 医院感染的对策。

方法 对1314例ICU 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139例)和未感染组(1175例);分析ICU 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逐步Logistic 回归法来筛选ICU 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ICU 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58%(139/1314);影响ICU 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2.568)、合并基础疾病(OR=4.310)、侵入性操作(OR=4.879)、机械通气(OR=3.695)、APACHE Ⅱ评分(OR=3.540)、抗菌药物种类(OR=4.170)、ICU 住院时间(OR=3.294)等,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0.339)则为保护因素。

结论 ICU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达10%,应引起ICU 医院人员的重视,针对ICU 感染特点和相关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ICU 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rate and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CU inpatients, and to provide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CU in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314 cases of ICU in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ion group (n=139) and non-infection group (n=1175)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is criteria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analyzed.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CU inpatients were screened by single factor χ2 test and multivariat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CU inpatients was 10.58% (139/1314).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d age (OR=2.568), comorbidities (OR=4.310), invasive operations (OR=4.879),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R=3.695), APACHE Ⅱ score (OR=3.540), types ofantibiotics (OR=4.879), and length of stay in ICU (OR=3.294).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OR=0.339)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CU inpatients is as high as 10%,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y the medical staff. Early preventive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CU infection and its related high risk factor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CU inpatients.关键词 Key words :重症监护中心 (ICU)Intensive care unit ;医院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Taizhou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Enze Hospital,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 (Group)Email:*********************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9069.2021.01.020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治疗的地方,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基础疾病较多、侵入性操作频繁、机体免疫力差、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特点,使得ICU 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是普通病房的10倍以上[1]。

ICU疑难病例分析

ICU疑难病例分析
执行情况回顾
定期对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 回顾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 调整和改进。
处理措施及时性和有效性评价
及时性评价
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评估和处理,如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调整呼吸机 参数等。
有效性评价
对患者实施的处理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价,如抗感染治疗后的体温变化、呼吸机参 数调整后的氧合情况等。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处理措施,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鉴别诊断
列出可能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结果,列出所有可能的诊断。
逐一排查
对每个可能的诊断进行逐一排查, 通过进一步询问病史、查体或辅助 检查等手段,排除不符合的诊断。
确定最可能的诊断
在排除不符合的诊断后,根据剩余 诊断的可能性大小,确定最可能的 诊断。
确定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
参照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核 对患者是否符合该标准。
特异性表现
寻找患者临床表现中的特异性 表现,这些表现往往对诊断具 有决定性意义。
辅助检查结果
结合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如实 验室检查异常指标、影像学特征 性表现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临床经验
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 识,对诊断进行综合判断。
03
治疗方案及效果评

治疗方案
01
02
03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 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 素、抗病毒药物、免疫抑 制剂等。
05
总结与反思
本次疑难病例特点总结
病例罕见性
治疗困难性
本次病例表现出极高的罕见性,其症 状、体征及疾病进程与一般常见病例 存在显著差异。
针对该病例的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 不佳,患者病情反复,治疗过程充满 困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例分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例分析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
轻中度初始经验治疗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
重度感染, 初始经验治 疗无效者
患者药物治疗经过
2月前口服八 珍片,自觉好

1月前就诊于朝阳 医院门诊,先后 用阿莫西林/舒巴 坦、阿莫西林/克 拉维酸钾、磷霉 素氨丁三醇等药 物治疗,病情好 转,尿频、尿急、 尿痛基本缓解, 但任有排尿不适
随着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等广谱抗菌素的广泛使用,易产生
超 广 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头孢菌素 酶 AmpC 酶
氨基糖苷 类修饰酶 AMEs)
对常用药物 包括第三代 头孢菌素和 氨基糖苷类 呈现出严重 的多重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有效的抗生素
碳青 霉烯 类
甘氨 酰环 素类
抗生素治 疗是关键
磺胺 类
磺胺类(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 磺胺多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磺
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 SMZ/TMP)、复方磺胺嘧啶 (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SD/TMP) 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尿路感染(2015)
并没有提及肺炎 克雷伯菌(肠杆 菌科)所致的尿
路感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肾盂肾炎(2015)
24岁结婚、育有 两子,配偶及子 女身体健康。
家族中父亲患胃 癌去世,母亲患 肺气肿。
辅助检查
尿常规(2/3):尿蛋白阴性,尿白细胞120-140/Hp 尿培养:肺炎克雷伯菌(XDR) 泌尿系B超检查(3/2):双肾多发性囊肿
诊断
泌尿系感染
高血压2级,极 高危
高脂血症
重度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尿白细胞男性>2(hp),女性>5 (hp)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二重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二重感染

1例二重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一、前言二重感染有称重复感染,系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通常由于使用抗菌药物所诱发。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口咽、皮肤、肠道、呼吸道及泌尿道内存在大量的寄生菌,这些菌群在相互制约下处于平衡状态,一般不足为害。

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致菌群改变,使耐该种抗菌药物的微生物引发新的感染。

引起新感染的细菌可以是在正常情况下对身体无害的寄生菌,由于菌群改变,其他能抑制该菌生长的无害菌为药物所抑制后转变为治病性菌。

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参与了该例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致二重感染的治疗,并对该病例进行了分析。

二、病案资料:患者耿某某,男,101岁,ID号:1004***268。

以“咳嗽、咳痰1周。

”为主诉于2015.4.24入院。

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痰,不易咳出,伴憋喘,无发热,未予治疗。

1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0℃,咳嗽加重,咳较多白粘痰,较黏稠,不易咳出,憋喘加重,可闻及痰鸣音,无畏寒、寒战,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腹胀,为求诊治,来我院急诊就诊,给予吸痰、吸氧治疗后,憋喘稍缓解,今日以“肺部感染”收入呼吸内科治疗。

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既往有“冠心病”病史30余年,具体治疗不详。

“高血压”病史半年,最高血压190/100mmHg,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详。

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触者,3余年前曾因“腰部摔伤”后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具体诊断及手术方式不详,未遗留功能障碍。

40余年前曾行“左眼白内障手术”。

吸烟5支/日×30年,已戒烟30年,饮酒100g/日×10年,已戒酒10年。

查体:T36.7℃,P57次/分,R20次/分,BP133/69mmHg,身高170cm,体重45kg ,双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相关检查结果:2015.4.25:真菌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2015.4.27:真菌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菌株2015.5.12痰培养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15.5.5 WBC5.39×10^9/L、N61.7 %、RBC 3.35×10^12/L、Hb 102g/L、PLT174×10^9/L,CRP:27.3mg/L,血沉:66mm/h,肝功ALT 11.3U/L、TP 30.8g/L。

临床药师参与1例ICU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案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1例ICU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案例分析


I J I 案 例 分 析
临床 药师参 与1 例I C U患者抗感染治疗 的案例分析
李 荣。 , 司延 斌
1 . 首 都医科 大学密云教学 医院药剂科 ,北京 1 0 1 5 0 0 ;2 . 首都医科 大学附属北京天坛 医院药剂科 ,北京 1 0 0 0 5 0 [ 摘要】临床药 师作 为医疗 团队成 员之一 ,参与了一例I CU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管理 .及 时了解 患者病情 变化 ,并结合辅助检查 结果 .为患者抗 感染治疗方 案的制定提供 建议 .促进 了临床合理 用药。临床药 师应积极下临 床参与药物治疗管理 .保障患者
]1 生部发布的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中 切开 术 后 ;④ 胃造 瘘 术后 。患者 神 志深 昏迷 ,G CS
- - 一 L 要 求 :医疗机 构应 当建立 由医 师 、临床 药 评分 3 分 ,查 体 :T 3 9 . 5 ℃ ,HR 1 6 0 次/ 分 ,RR 3 4 次
供参考 。
2 抗感染治疗经过
患者入I C U 第1 日高热 ,血象高 ,胸片示两肺纹
理 重 ,两下 肺渗 出性 改变 ,临床 经验 性给予 美罗培南
1 病例介绍
患 者 ,男 ,2 5 岁 ,主 因 “ 头 部外 伤 后意 识 消 失 ( 1 g ,q 8 h ) 静 点抗 感染治疗 。肾功能 出现 急性 进行性下
i I l A
缸a 啪
i l l 明
LI Ro n g , S I Ya n — b i n 2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Mi y u n T e a c h i n g Ho s p i t a l ,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1 5 0 0 , C h i n a ;

医院感染的ICU病例

医院感染的ICU病例
医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 员手卫生不规范等,均可成为医院感染源。
03 病原体特点
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医院感染具有不同的特点,如 耐药菌株的传播、病毒变异等,增加了医院感染 防控的难度。
03
ICU治疗过程
治疗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 、心率、呼吸、血压 等生命体征,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 应措施。
患者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衰竭、心脏 02 疾病等并发症。
经过多次治疗和抢救,患者病情仍未好转,需要 03 进入ICU接受治疗。
病例入院情况
01 患者于2023年2月20日入院,入住ICU病房。
02 入院时患者体温高达39℃,呼吸急促,血氧饱和 度下降。
02 患者家属签署了病危通知书,并同意进行有创机 械通气和深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
呼吸道管理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吸痰、 气管插管等操作,以 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
循环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 适当的循环支持措施 ,如输液、输血等, 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 环。
营养与代谢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 持,如肠内营养、静 脉营养等,以维持正 常的代谢功能。
药物使用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感染情况
感染诊断
01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 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进 行确诊。
02 诊断流程
患者入院后,医生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 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尽早确诊是否为医 院感染。
03 诊断注意事项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保持高度警惕,对疑似医院 感染病例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同时采取必要的 防控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病例报告•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郭琼琼邓冬梅刘毽赵永萍王媛媛脓毒性休克是指严重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持续存在,经充分的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急性循环衰竭,可迅速导致严重组 织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平均高达42.9%,早期识别并启动治 疗可降低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的监护与调整,分析其抗感染治疗。

1病历摘要患者女,73岁,身高约155cm,体质量约60kg。

因“腹痛、腹胀2d”入院。

患者于2019年8月7日中午进食后于当日15:00出现间断腹胀、腹痛、呕吐、腹泻等不适未予以治疗,2019年8月8日感上述症状加重,于1:00至急诊科就诊,腹部增强CT提示:①小肠梗阻:梗阻点考虑位于盆腔小肠,粘连性肠梗阻可能;盆腔小肠缺血性改变;腹膜炎;②子宫及双侧附件显示不清,考虑术后改变,诊断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经治疗后症状好转$2019年8月9日4:00患者腹痛、腹胀加重,伴心悸、气促不适,测血压低,无尿,查血气提示乳 酸中毒,考虑“腹腔脏器穿孔?感染性休克”,予气管插管、抗休克等抢救治疗后,收入重症监护室(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患者既往因“子宫肌瘤”行开腹“子宫切除术”。

入科诊断:①腹痛待查:粘连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小肠坏死?②感染性休克,③急性肾功能损害,④代谢性酸中毒,⑤低钠血症。

治疗经过:入科查体体温:375,脉搏:124次/min,血压: 58/49mmHg(以多巴胺静脉泵入维持),腹部膨隆,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偶可闻及,意识呈药物镇静状 态,无运动;腹腔穿刺淡血性浑浊液体;辅助白细胞(WBC)为&76x109/L,C反应蛋白(CRP)为153.1mg/L,降钙素原(PCT)>100ng/mL,白细胞介素(IL)-6>5000pg/mL,血气分析乳酸(Lac):6.1mmol/L;肾脏:肌酐为273&mol/L;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评分19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为15分;腹水:未查见细菌、真菌;遂给予注射用头抱哌酮钠/舒巴坦钠(3g,静脉注射,每日2次)、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g,静脉注射,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休克,并给予补液、补钾补钠、升压、保肝、镇静DOI:10.11655/zgywylc2021.01.089作者单位:030000太原,中国人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药剂科(郭琼琼、赵永萍、王媛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药剂科(邓冬梅);隆昌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刘毽)通信作者:王媛媛镇痛等治疗,并与当日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小肠坏死切除+小肠造口术,术中诊断:①回肠坏死伴回肠穿孔,②急性腹膜炎,③粘连性肠梗阻,④感染性休克,⑤多器官功能衰竭,⑥代谢性酸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ICU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一.病例介绍
患者,女,17岁,体重49kg,2011年3月因双下肢乏力,在我院诊断为“脊索瘤”,予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双下肢乏力好转。

6月前患者出现四肢活动障碍,行走困难,饮水呛咳,症状逐渐加重,于我院行头部MRI示“脊索瘤术后改变、肿瘤复发,右顶异常强化;静脉畸形可能性大。

轻度脑积水,双侧乳头炎”,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5年7月8日收入院。

入院诊断:脊索瘤(颅底);脑积水;双侧乳突炎。

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2015年7月21日患者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转入ICU病房进一步监护。

给予呼吸机A/C 模式辅助通气,并积极给予补液、降颅内压、扩管、抗感染、抑酸、保肝等治疗。

二.抗感染治疗经过
患者转入ICU第一天血象不高,但体温偏高,胸片示两肺纹理模糊,临床经验性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g Q8h 静点抗感染治疗。

转入ICU第2日至第8日,多次痰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但患者血象、体温及PCT均不高,故考虑细菌定植。

转入ICU第9日,患者血常规回报WBC 12.29×109/L,GR 72.94%,体温最高达38.2℃,体温、血象均升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考虑为肺部感染;患者为颅脑术后,不排除颅内感染可能,故结合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结果回报:MRSA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其敏感,故将注射用头孢他啶调整为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0.5g Q6h 静点抗感染治疗。

转入ICU第11日,患者血象仍偏高,体温最高达39.2℃,持续冰毯降温至体温37.6℃。

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并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敏感,胸片结果为两肺渗出性改变,但较前略好转;根据上述指标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注射用美罗培南1g Q8h 静点抗感染治疗。

入ICU第13日,患者血象持续升高,WBC达15.81×109/L,NE 83.7%,故在维持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剂量的基础上将注射用美罗培南的剂量从1g Q8h调整至2g Q8h静点。

转入ICU第16日,患者血象正常,但体温偏高,继续目前抗感染治疗。

入ICU第22天,患者血象、体温正常,胸片示两肺渗出性改变、较前好转,同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敏感。

考虑患者感染情况有所好转,故行降阶梯治疗:将注射用美罗培南
2g Q8h调整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g Q8h继续抗感染治疗。

患者入ICU 第25日,体温、血象正常,感染情况基本控制,且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于今日转出ICU于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三.分析讨论
1. 初始阶段抗感染治疗
患者术后转入ICU监护。

根据我院流行病学示:我院ICU的术后患者常见感染为肺部感染及颅内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为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1]。

根据施毅等人对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指南解读》得出在起始经验性治疗的原则上,所有指南的意见一致,即推荐在24h内给予充分的起始治疗,对于无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的患者,指南推荐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或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药治疗[2]。

注射用头孢他啶对广谱的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均有效,患者虽血象不高、但体温偏高,胸片示两肺纹理模糊,故经验性选用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

2. 中期阶段抗感染治疗
入ICU第9日,患者血象、体温均偏高,呼吸道痰液分泌增加,考虑为肺部感染,也不排除颅内感染可能。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MRSA阳性,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其敏感。

根据相关专家共识提出,目前用于治疗医院获得性MASA肺炎,推荐静脉应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治疗。

替考拉宁蛋白结合率非常高,达90%以上,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且半衰期较长,首剂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才可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利奈唑胺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尤其对危重症患者,其肺组织浓度高,且具有较好的血脑屏障穿透力,但与其他两种药物相比费用比较昂贵。

万古霉素可透过血脑屏障且血药浓度能够达到抑菌深度;虽然万古霉素的肾毒性较大,但随着纯度越来越高,肾毒性的发生率也较低;因此该共识推荐万古霉素依然是治疗MRSA感染的一线药物,成人剂量为1g,Q12h,静脉用药,要求谷浓度达到15-20mg/L(AUC/MIC≥400) [3-4];为快速达到血药浓度也可少量多次给药,如500mg,Q6h。

故临床药师建议选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500mg Q6h或1g Q12h抗MRSA感染治疗。

第11日,患者血象仍偏高,体温最高达39.2℃,持续冰毯物理降温至体温37.6℃。

痰培养及药
敏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并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敏感,胸片结果为两肺渗出性改变,但较前略好转。

根据《铜绿假单孢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具有抗铜绿假单孢菌的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噻肟单酰胺菌素类。

根据药敏结果回报,结合左氧氟沙星的药品说明书中规定因其可以引起某些种属动物的幼体发生关节病变和骨/软骨病变,故禁用于小于18岁的患者。

根据2015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推荐[5],相对于美罗培南而言,亚胺培南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严重,易导致颅脑术后患者的癫痫发生。

且美罗培南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下呼吸感染的常用剂量该共识推荐为1g,Q6-8h[6]。

故结合上述资料临床药师建议首选注射用美较培南1g,Q8h,静脉用药抗感染治疗。

3.3 后期阶段抗感染治疗
入ICU第13日,患者血象持续升高,WBC达15.81×109/L,NE 83.7%,考虑存在肺部及颅内感染,故在完善病原学及胸片等检查的基础上,为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临床药师建议将注射用美罗培南的剂量从1g Q8h调整至2g Q8h静点,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剂量维持不变。

至入ICU第16日,患者血象正常,但体温偏高,继续目前抗感染治疗。

入ICU第22天,患者血象、体温正常,胸片示两肺渗出性改变、较前好转,同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敏感。

考虑患者感染情况有所好转,临床药师建议行降阶梯治疗:将注射用美罗培南2g Q8h调整为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g Q8h继续抗感染治疗。

哌拉西林虽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易被细菌β-内酰胺酶分解,因此目前临床常用的为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该复合制剂的抗菌谱较广,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在青霉素类中最强,敏感度达68.4%,一般推荐剂量为4.5g,Q8-6h,静脉用药抗感染治疗[5]。

患者入ICU 第25日,体温、血象正常,感染情况基本控制,且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于今日转出ICU于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4.总结体会
本例患者因术后颅颈稳定性差,精神弱转入ICU,感染情况复杂多变,所用抗感染药物种类较多。

结合2014年我院流行病学示我院ICU的主要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及颅内感染,因此首先经验性给予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
疗效不佳,结合微生物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回报,调整为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性治疗,这也是2005年在新英格兰杂志上提出的优化抗菌治疗概念中的一种即阶梯治疗策略[6]。

在给予常规剂量患者感染情况仍未有所改善的情况下,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可适当加大药物剂量或频率,密切观察后续疗效。

病情出现好转,说明选择的抗菌药物合适,同时结合微生物检查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降级换用相对窄谱的抗菌方案,进一步巩固治疗,以减少耐药菌产生的可能,并优化治疗的成本效益比。

总之,危重症患者感染问题的处理是目前一项严峻挑战,而“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治疗”是一个整体治疗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应当是统一且有机联系的,也是目前临床上提高重症感染患者生存率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5.参考文献
[1]陈宏斌,赵春江,王辉,等。

2011年中国13家教学医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203-212.
[2]李培,施毅。

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指南解读。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 15(7):772-776.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诊治与预防专家共识。

2012.
[4]广东省药学会。

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指引。

2015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感染学组。

铜绿假单孢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14.
[7]张翔,李涛。

ICU药物治疗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