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1ppt--初中语文

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1ppt--初中语文

横急鸣生

。,。, 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滁州西涧 中唐诗人,他是一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
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中唐时期政治腐败,
韦应物
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 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恬淡幽静的意境 写

春潮带雨晚来急,
忧伤无奈的情怀
, 借
野渡无人舟自横。
2、从开头两句可以看出 主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 生活?
3、“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采用了什 么样的修辞手法?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今晨
全词塑造了 一位憧憬美
浓睡不消残酒。 无忧无虑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 绿肥红瘦的景
旧”。
惜花惜春的情
“知否?知否?
好生活,关 注美好事物, 惜花惜春, 敏感多情的 闺中少女。
随着安史叛军头子史思明 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延续七 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河 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携家带眷 流落在梓州的杜甫喜闻此事,想 到可携眷还乡,喜极而涕,写下 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全诗毫 无半点掩饰,情真意切,历代诗 家都极力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 《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比较此诗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书江 西造口壁》在内容、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2、分别找出这五首诗词中表达主题的诗 句,并体会其情感。 3、小结这五首诗词,完成表格。
题 目
《闻官
作者

八年级语文下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语文版)全面版

八年级语文下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语文版)全面版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 滚流。
年少万兜鍪(m5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 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 容如拭。
词的前两句 写中秋时节 的京城之景。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
虽然花好月圆,秋色清爽,但想到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八下24《诗词五首》教案

八下24《诗词五首》教案

24《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二、能力目标:1、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2、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语言风格,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2、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二、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十五从军征》课时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一、回顾导入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

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题目是:《十五从军征》。

(学生齐读诗名)二、介绍《乐府诗集》本文是一首乐府诗。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

乐指音乐,府是官署。

乐府作为掌管音乐的机关,始建于秦代,到汉武帝时规模扩大。

乐府的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歌辞、整理配乐并演唱。

后来所配的乐谱都失传了,只保留下歌词,人们就把乐府歌辞称作乐府,这样乐府的含义就由音乐机关的名称演变为一种新的诗体名称。

宋人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我们曾学过南北朝时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今天学习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三、诵读活动1、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冢zhǒng 窦dòu 雉zhì舂chōng 羹gēng 贻yí2、欣赏录音朗读。

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第六单元课文教师版课题:24《诗词五首》主备:课型:讲读课文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长:定稿时间:201-11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通过品析诗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感情。

重点:1.熟读并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通过品析诗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感情。

《饮酒》一、导入: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有酒,酒文化渊源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你能举出哪些古代文人中嗜酒?(李白、欧阳修、陶渊明等)下面我们来学习陶渊明酒后写了一组诗:《饮酒》二、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称为:“田园诗人”,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背景介绍: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劳动之余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

四、整体感知1、齐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2、解释词语结庐:建造房舍。

车马喧:上层人士的交往。

何:为什么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相与:相伴。

真意:指人生真谛,人生理想。

3、理解整首诗歌的含义,完成填空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诗歌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的词是(心远或者悠然),“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展现了诗人(心情自得闲适恬淡、心志高远),从飞鸟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虚伪,感悟人生真谛和退隐后安贫乐道、悠闲自得的心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1张PPT)
唐诗三首
卖炭 翁语文老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内容探究
诗歌出现了哪些人 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 白衫儿(宫使)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 的一车炭最终被宫
贰 使用半匹红纱一丈
绫掠夺一空
围绕炭可以分为哪 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 被夺炭

诗文品读
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学会名句赏析
品 诗
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
尝试归纳主旨
《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 甫 少陵野老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 “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歌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 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 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 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 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随堂检测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 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 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 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 的面目。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掌握诗词的基本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掌握诗词的基本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著名的诗词?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诗词介绍简要介绍本课的五首诗词:《钱塘湖春行》、《泊船瓜洲》、《游园不值》、《题临安邸》、《江南逢李龟年》。

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诗词主题等。

3.诗词欣赏(1)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朗读。

要求:声音洪亮,感情饱满。

(2)个人展示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诗词内容、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4.诗词解析(1)解析《钱塘湖春行》重点分析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解析《泊船瓜洲》重点分析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离愁别绪。

(3)解析《游园不值》重点分析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寓意。

(4)解析《题临安邸》重点分析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讽刺意味。

(5)解析《江南逢李龟年》重点分析诗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怀旧情怀。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课五首诗词。

2.结合诗词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共三课时设计张丽梅史晓波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第一课时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一、课前预习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搜集有关《诗经》、乐府、绝句、律诗、词的常识;了解“风、雅、颂、赋、比、兴”。

3、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两首诗词的重点字词:2、两首诗词的名句:3、两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4、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

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2、品味鉴赏两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3、把两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五、学生小结当堂检测1、背诵、默写两首诗词。

2. 给下面字注音。

冢()窦()雉()羹()贻()戍()貂裘()3、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3)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的句子是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4)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5、下列选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B、一、二句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五首》教案

24.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五首诗词、曲。

2.理解诗句,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3.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特点,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4.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十五参军行??诉衷情? 一、 激发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兴趣 ,导 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入新课。

它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 风情,而且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 活情绪和心理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再 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 去寻觅属于 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1.初读诗歌,扫除字词障碍。

朗读诗歌,揣二、 自读 引导学生回忆划分古代诗歌摩停顿,小组探讨 古诗 ,整 朗读停顿的一般技巧。

难读诗句的停顿。

体感知。

2.流利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激发 学 生兴趣。

培养 学 生自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学习?十五参军征?1.齐读诗歌。

1. 揣摩诗句,找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相关词句,谈自 情?己的感受。

点拨: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 2. 朗读诗歌。

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3. 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三、 把握 内容 ,体 味情感。

学习?诉衷情?1.齐读这首词。

1.齐读诗歌。

2.简介陆游。

3.思考?诉衷情?在题材上与前一首诗的区别。

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点拨:词中回忆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5.背诵两首诗词。

2.回忆有关“词〞的知识。

3.再读诗歌,抓住关键词句,体味作者感情。

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

四、课堂小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8张PPT)

④,吾庐⑤独破受冻死亦足!
4、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 通“现”,出现。
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 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5、庐:茅屋。亦:一作“意”。 足:值得。
写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 怀和崇高理想。
注 释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 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2、三重(chóng)茅:几层茅 草。
三,泛指多。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③,
下者飘转沉塘坳④。
3、挂罥(juàn):挂着,挂 住。
罥,挂。长(cháng):高。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 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 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5、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
床头屋漏无干处⑤,雨脚如麻⑥未断绝。 干的地方。“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
自经丧乱⑦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⑧! 子。
6、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 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 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
布衾③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④。 3、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
子。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
注 释 翻 译
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 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 把被子蹬破了。
4、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 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 使动用法,使……裂。
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

24.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理解诗词曲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

4.感知诗词曲中的艺术形象。

5.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我们学习《诗词五首》,看看有哪些新的感悟吧。

导语设计2: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中的璀璨明珠。

它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情,而且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检查预习2作品名片《乐府诗集》,宋朝人郭茂倩将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而成,共分为十二类。

“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

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两卷。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稼轩词》。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抱恨终生。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睿卿(璇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

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后改名瑾。

积极投身革命,寻求民族振兴之路。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策划起义,事泄被捕,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是其中之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2.能力目标: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了解诗歌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征。

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各种体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要点]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难点:理解古代作家的思想和感情。

诗歌本身的高度普遍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设想】安排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写下困难,然后输入解释。

方法采用点播法和背诵法。

【教学步骤】五课时A部分【教学要点】学习《采薇》。

【导入新课】(引自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怀旧》)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怀旧诗。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和融入自己血液中的家庭纽带。

这种情结对家乡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有时甚至会萦绕心头,令人心旷神怡。

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去中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去体验这种美好的情感吧!【新课探究】一、解决问题: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最早被称为《诗经》,一直沿用至今。

《诗经》中记录的所有歌词都是曾经进入音乐的歌词。

《诗经》的风格根据音乐的性质分为三类:风格、典雅和颂歌。

①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第24课《诗词五首采薇》教案(语文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4课《诗词五首采薇》教案(语文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4课《诗词五首采薇》教案(语文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明白得鉴不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明白得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明白得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明白得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第一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明白得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明白得。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讲明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把握〕;重点应是学习把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成效,从而提高审美乐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刻]: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讲法:①行人采诗讲。

②孔子删诗讲。

近代学者一样认为删诗讲不可信。

但依照«论语»中孔子所讲:〝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60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60张PPT)

写作特色
(1)寓褒贬于叙事。 一百二十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也
无议论,但却通过叙事抒发了感情,表达了心中的愤慨。 (2)精炼概括,前后照应。
开头和结尾很简练,重点是老妇的申诉,写得具体详细。诗中老 妇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诉苦来完成的,刻画得栩栩如生。其 他人着墨不多,但都很鲜明。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俄顷:一会儿。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接近。 布衾:布质的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 裂:使……裂。 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已:停止,
这里指生命结束。 完裙:完整的衣服。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 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 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 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 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 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 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
创作背景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诗词五首》。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诗词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掌握不够牢固,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韵律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意象和韵律,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诗词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诗词。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分析其如何运用意象和韵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主要包括以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杜牧《赤壁》
4.杜甫《春望》
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节课将围绕这五首诗词,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难点举例:鼓励学生在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基础上,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一、了解诗词中的有关文学常识。

二、、明白得各首诗词的内容,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3、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凑,体味诗歌的语言。

4、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

二、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难点:领会诗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走近《诗经》(请你查找《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二、走近乐府和乐府诗(请你介绍乐府和乐府诗。

)3、走近陆游(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4、字词积存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雨雪霏霏载渴载饥冢狗窦雉舂谷贻觅貂裘戍鬓沧州五、整体感知听读朗诵录音,试探:这三首诗别离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情感?三合作交流解读探讨一、学习《采薇》(1)朗诵诗歌自由朗诵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明白得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写作背景请你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研读赏析①请同窗们找一找: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给咱们描述的是如何的景?②“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如此的景表现了如何的情的?③“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句抒写了戍卒如何一种情形?④诗的前三句是情景融合,相映成辉。

读到那个地址咱们已经读到了戍卒那无穷的悲苦,请同窗们接着读诗的最后一句,说说你有读到了什么?⑤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拍感,请同窗们说说有哪些缘故?(4)背诵全诗。

二、学习《十五参军征》(1)朗诵诗歌自由朗诵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明白得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探讨赏析①诗中哪一句极言参军之久?请作简要分析。

②服役年久已是一大灾难,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

主人公年老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③如此情景,请大伙儿想一想,主人公现在该是如何心情?诗人又通过写什么进一步表现这种心情?④《十五参军征》和《采薇》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请同窗们比较一下,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3)背诵全诗3、学习《诉衷情》(1)朗诵诗歌自由朗诵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明白得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探讨赏析①“昔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塑造了一种如何的人物形象?②找出与“漫一事无成霜鬓侵”表达情感相近的句子,并说说它在词中的作用。

③作者在《诉衷情》词中描述了如何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中哪些文句最能触动你的心。

(3)背诵诗歌。

四课堂小结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请同窗背诵《采薇》《十五参军征》《诉衷情》。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走近散曲请你介绍散曲的有关文学常识。

二、走近辛弃疾(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3、走近王磐(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4、字词积存(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兜鍪孙仲谋(2)说明以下词语神州:兜鍪: 坐断: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五、整体感知听读录音试探:这两首词别离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六、梳理这两首词的结构三合作交流解读探讨一、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介绍写作背景。

(2)解题。

(3)探讨赏析①如何明白得“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中“悠悠”如何明白得?“不尽长江滔滔流”出自谁的诗句,有何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③如何更好的明白得“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④这首词的用意是什么?结合下片的内容深切体会。

(小组讨论交流)二、学习《朝天子•咏喇叭》(1)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别离写了哪些内容?(小组讨论交流)(2)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事实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3)背诵这首散曲。

四课堂小结。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一、了解诗词中的有关文学常识。

二、、明白得各首诗词的内容,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3、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凑,体味诗歌的语言。

4、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

二、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难点:领会诗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走近《诗经》(请你查找《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二、走近乐府和乐府诗(请你介绍乐府和乐府诗。

)3、走近陆游(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4、字词积存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雨雪霏霏载渴载饥冢狗窦雉舂谷贻觅貂裘戍鬓沧州五、整体感知听读朗诵录音,试探:这三首诗别离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情感?三合作交流解读探讨一、学习《采薇》(1)朗诵诗歌自由朗诵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明白得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写作背景请你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研读赏析①请同窗们找一找: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给咱们描述的是如何的景?②“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如此的景表现了如何的情的?③“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句抒写了戍卒如何一种情形?④诗的前三句是情景融合,相映成辉。

读到那个地址咱们已经读到了戍卒那无穷的悲苦,请同窗们接着读诗的最后一句,说说你有读到了什么?⑤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拍感,请同窗们说说有哪些缘故?(4)背诵全诗。

二、学习《十五参军征》(1)朗诵诗歌自由朗诵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明白得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探讨赏析①诗中哪一句极言参军之久?请作简要分析。

②服役年久已是一大灾难,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

主人公年老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③如此情景,请大伙儿想一想,主人公现在该是如何心情?诗人又通过写什么进一步表现这种心情?④《十五参军征》和《采薇》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请同窗们比较一下,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3)背诵全诗3、学习《诉衷情》(1)朗诵诗歌自由朗诵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明白得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探讨赏析①“昔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塑造了一种如何的人物形象?②找出与“漫一事无成霜鬓侵”表达情感相近的句子,并说说它在词中的作用。

③作者在《诉衷情》词中描述了如何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中哪些文句最能触动你的心。

(3)背诵诗歌。

四课堂小结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请同窗背诵《采薇》《十五参军征》《诉衷情》。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走近散曲请你介绍散曲的有关文学常识。

二、走近辛弃疾(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3、走近王磐(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4、字词积存(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兜鍪孙仲谋(2)说明以下词语神州:兜鍪: 坐断: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五、整体感知听读录音试探:这两首词别离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六、梳理这两首词的结构三合作交流解读探讨一、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介绍写作背景。

(2)解题。

(3)探讨赏析①如何明白得“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中“悠悠”如何明白得?“不尽长江滔滔流”出自谁的诗句,有何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③如何更好的明白得“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④这首词的用意是什么?结合下片的内容深切体会。

(小组讨论交流)二、学习《朝天子•咏喇叭》(1)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别离写了哪些内容?(小组讨论交流)(2)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事实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3)背诵这首散曲。

四课堂小结。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一、了解诗词中的有关文学常识。

二、、明白得各首诗词的内容,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3、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凑,体味诗歌的语言。

4、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

二、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难点:领会诗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走近《诗经》(请你查找《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二、走近乐府和乐府诗(请你介绍乐府和乐府诗。

)3、走近陆游(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4、字词积存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雨雪霏霏载渴载饥冢狗窦雉舂谷贻觅貂裘戍鬓沧州五、整体感知听读朗诵录音,试探:这三首诗别离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情感?三合作交流解读探讨一、学习《采薇》(1)朗诵诗歌自由朗诵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明白得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写作背景请你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研读赏析①请同窗们找一找: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给咱们描述的是如何的景?②“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如此的景表现了如何的情的?③“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句抒写了戍卒如何一种情形?④诗的前三句是情景融合,相映成辉。

读到那个地址咱们已经读到了戍卒那无穷的悲苦,请同窗们接着读诗的最后一句,说说你有读到了什么?⑤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拍感,请同窗们说说有哪些缘故?(4)背诵全诗。

二、学习《十五参军征》(1)朗诵诗歌自由朗诵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明白得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探讨赏析①诗中哪一句极言参军之久?请作简要分析。

②服役年久已是一大灾难,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

主人公年老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③如此情景,请大伙儿想一想,主人公现在该是如何心情?诗人又通过写什么进一步表现这种心情?④《十五参军征》和《采薇》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请同窗们比较一下,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3)背诵全诗3、学习《诉衷情》(1)朗诵诗歌自由朗诵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明白得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探讨赏析①“昔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塑造了一种如何的人物形象?②找出与“漫一事无成霜鬓侵”表达情感相近的句子,并说说它在词中的作用。

③作者在《诉衷情》词中描述了如何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中哪些文句最能触动你的心。

(3)背诵诗歌。

四课堂小结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请同窗背诵《采薇》《十五参军征》《诉衷情》。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走近散曲请你介绍散曲的有关文学常识。

二、走近辛弃疾(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3、走近王磐(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4、字词积存(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兜鍪孙仲谋(2)说明以下词语神州:兜鍪: 坐断: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五、整体感知听读录音试探:这两首词别离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六、梳理这两首词的结构三合作交流解读探讨一、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介绍写作背景。

(2)解题。

(3)探讨赏析①如何明白得“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中“悠悠”如何明白得?“不尽长江滔滔流”出自谁的诗句,有何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③如何更好的明白得“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④这首词的用意是什么?结合下片的内容深切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