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合集下载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 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前提) 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的进化史: 猿人——原始人——智人——现代类
讨论: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客观的 集中 体现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搞笑”的发展
“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 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 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 洲。”
以上材料,你怎么看?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某种 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某种生产关系。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
A 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几句诗所
蕴涵的哲理是(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D.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1 世界的物质性
这些有什么共同特点?
找共性?
张三 李四
人 生物
猫狗
山川河流 日月星辰
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
客观实在
粒子、磁场、
空气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概念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可以离开 意识 而独立存在
(强调了唯物主义)
物质具有可 知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复习要求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1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概念
规律就是事物 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注意: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 的、现象的、偶然 的、多变的联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在相应的序号打规“律√是”什号。
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学 生运用所学相关哲理解析 古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 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项 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 B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 系等;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 用原理;D项体现了规律的 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 为转移的。故正确答案是D。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 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核心考点突破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人能够认识规律。
(2)人能够利用规律。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 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 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 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 为利,为人类造福。
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么呢?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 国家衰败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水往低处流 3、苹果落地 4、万有引力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
特征(世界观)
(1)规律具有普遍性 (2)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案 解析

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示: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2)人类社会的本质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的基本要素是⑩__地__理__环__境____、⑪__人__口__因__素____和⑫__生__产__方__式____。这 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 的⑬__物__质__性___。
(2)运动是⑥__物__质__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规律 (1) 含 义 : 规 律 是 事 物 运 动 过 程 中 固 有 的 ①_本__质___ 的 、 必 然 的 、 ② _稳__定___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③__人__的__意__志____为转移 的,既不能被④__创__造__,也不能被⑤__消__灭__。
1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改错: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
观规律。 易错 1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 明辨 观。
改错: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
客观。
考点辨析·提素能
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① __规__律___ 形 成 和 发 展 的 , 都 有 自 己 的 起 源 和 发 展 史 , 都 是 统 一 的 ② __物__质__世__界____中的一部分。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错误;物质第一性,是本原的,意
识是派生的,物质不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③错误。
〔变式训练1〕
(2020·海 南 卷 )2009 年 是 达 尔 文 200 周 年 诞 辰 , 他 发 表 于 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4《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4《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复习要求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 相对静止的统一。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必记必背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主体。 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 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离开物质 谈运动 离开运动 谈物质 唯心 主义 形而 上学
高效复习导航ຫໍສະໝຸດ 第33课考点展示哲学的物质、运 动、 规律的概 念,自然界的物 质性、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运动 和物质、绝对运 动与相对静止的 关系,规律的客 观性和普遍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概览
世界是物质的
物 质 观
运动和物质、 静止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按客观规 律办事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2)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 —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是 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 的。而客观存在着的具体 的东西作为物质的表现形 态,是有条件的、可变的、 千差万别的、相对的。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 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的物质性
复习要求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1
规律的概念 规律就是事物 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注意: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 的、现象的、偶然 的、多变的联系。
规律的概念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规律是什 在相应的序号打“ √”号。 么呢?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 国家衰败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水往低处流 3、苹果落地 4、万有引力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2单元 课时1 探究世界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2单元 课时1 探究世界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时1探究世界的本质备考导航物质和运动材料(节选自2013·北京卷,28)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

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探究1:从“运动和静止”的角度分析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

提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探究2:材料主要说明了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提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存在(本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进行一种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2.明确世界物质性的五种表述(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世界统一于物质。

(5)世界是物质的。

3.全面理解相对静止(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顺利进行;新事物产生后,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巩固阶段,否则就不能向更高阶段发展。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必修4.2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必修4.2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物质
根本属性
过程 载体
本质的
普遍的
目的性
反映 实践
前提条件
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 结合起来
易错纠偏 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提示:×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
提示:× 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是 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①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提醒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认识联系的普遍
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答案:D
解析:①错误,“人定胜天”夸大了人类的作用;③错误,联系是客观的, 只能被利用,不能被创造。
命题点2 意识的本质 2.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 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有 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6.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造,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提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 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随 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万古不变的。
7.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探究世界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___。

(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物质的含义1.物质概念:不_________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_________,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运动是_______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__。

(3)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___________;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_________________。

3.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静止的概念: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

必修4第2单元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探究命题 课件

必修4第2单元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探究命题 课件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三维解读•定位高考
(明确考点+认清考情+备考有道=把握高考,高效备考)
第二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思维导图·易错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夯实基础·探究命题
明确考点·把握主干
思维导图·易错明辨
(基本知识+内在联系+清除易错=知识通透,运用自如)
思维导图
【即时校对】 ①人的意识 ②客观实在 ③物质的 ④客观物质性 ⑤社会 ⑥固有的根本属性 ⑦承担者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 学。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 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6.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所以,可以离开物质谈运动,也可以离开运 动谈物质。(× )
自我明辨:物质决定意识,认识的运动变化决定于物质,所以不能离开物 质谈运动,也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前者会导致唯心主义,后者会导致形而上 学。
7.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 自我明辨: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应尊重、顺应、 保护自然。 8.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 自我明辨: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夯实基础·探究命题
(整合知识+探究命题+备考有方法=高考动车,快捷通达)
微考点一 物质和运动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知识点回顾必修4 课件 第二单元 4-2-4《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知识点回顾必修4 课件 第二单元 4-2-4《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重点归纳:准确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 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 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解分析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 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事物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D。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C说法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答案】 D
1.(2010年全国文综Ⅱ)
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知识,通 过节能减排等事例,分析人与自 然的关系,说明统筹人与自然发 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 决策 2.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和事物运动 的规律性,说明完成“十二五” 规划目标必须从国情出发、把握 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剖析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 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的
2.(2012年浙江卷)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 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 的道理有( ) ②地质气候变化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灾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1客观性的含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 要⇓求 2普遍性的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新人教必修4)

盘点基础知识
突破核心考点
热点面对面
训练活页限时
(2)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 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 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 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物 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 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 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盘点基础知识 突破核心考点 热点面对面 训练活页限时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
理。
盘点基础知识
突破核心考点
热点面对面
训练活页限时
【知识梳理】
哲学的物质的概念 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 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 成部分。 (2)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盘点基础知识
突破核心考点
热点面对面
训练活页限时
状元笔记
[易错]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一种显著的变化 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属性;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 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发展是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 错误。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 进和上升。 (3)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 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 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 - 1 - 第2框运动的规律性.................................................................................................. - 4 -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世界的物质性: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辨析] 有人认为,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而非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1.准确理解物质的概念2.完整把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3.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内涵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是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外延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地位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3.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6.要求: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思考] 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吗?提示: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1.意识的含义(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反对唯心主义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

2.意识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及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这说明人的意识的产生离不开客观存在。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经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和关系等的映象,即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②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存在,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3)从意识的主体来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的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②用于分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必要性;③用于阐述敬畏自然、敬畏规则的意义等)2.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应用示例:①用于说明发展经济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②用于分析特殊情况下搬迁式扶贫的必要性;③用于分析人口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等)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意识的本质;②用于分析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③用于分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等)4.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第2框运动的规律性1.物质是运动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思考]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无不改”“无不积”“无不变迁”等都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征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说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换言之是“客观实在”怎么样的问题。

2.规律(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都是现象,规律只能凭借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2)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发明、改造、改变和消灭规律。

(3)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4)不能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①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可以给人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作用,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生积极作用的条件。

②规律发生作用的效果不同,可能给人带来祸福,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5)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规律是否起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和后果都与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相关。

②正是因为规律的条件性,才决定了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但不是改变规律本身。

(6)不能认为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①人们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却不能改变规律本身。

②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了能否取得积极效果,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了取得积极效果的程度。

(7)规律的变与不变①变,指的是规律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事物、条件消失或产生、变化了,则相应的具体规律的作用随之消失、变化或产生。

也即: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不变,指的是人不可以改变规律本身。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意识活动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实质: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条件的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②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辨析] 有人认为,错误意识不能发挥能动作用。

如何评价这一观点?提示:任何意识都能发挥能动作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1.意识活动的特点比较意识的反映、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意识的反映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区别表现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想”“做”“精神状态”范围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内涵: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世界。

(2)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3)表现①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预期目标。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