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人教版 生活语文 五年级第十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优秀13篇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优秀13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并能从中得到启示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单字。
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给生字找朋友。
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小西瓜出题。
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
(接读课文)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
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②它看见了什么?③它是怎样做的?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关于《小猴子下山》教案三篇
关于《小猴子下山》教案三篇《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
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身试着读读看。
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明确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
学习向导: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身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4.填空练习。
(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身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身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
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13.小猴子下山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小猴子下山》教案篇2教学目标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4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一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1)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2)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
(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C、我会说: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读一读: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书(4)演一演:表演读。
(重点:动作夸张——掰、扛)(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1. 学会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2. 故事课件或图书3. 生字词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及其特点2. 讲述故事2.1 播放故事课件或阅读故事图书2.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故事2.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3. 学习生字词3.1 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3.2 学生相互交流,巩固生字词4. 复述故事4.1 学生分组或个人复述故事4.2 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课堂5.1 教师总结课堂所学内容5.2 学生谈收获,布置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复述故事和运用故事道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续编,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故事中道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小猴子下山》,分享故事中的道理。
人教版培智生活语文五年级下册6.1小猴子下山
3.提问:你觉得小猴子下山会发生什么事?
A组: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二、教授新知
(一)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认真听教师范读。
2.要求学生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记自然段号。
A组:独立标自然段号。
B组:指导下标自然段号。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认读汉字“扛”。
教 案
课题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学生
分组
教学
目标
A组:
1.正确认读汉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B组:
1.跟读汉字和词语。
2.跟读重点句子。
3.简单了解课文第扛”,认读词语“下山”。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小猴子下山来到了哪?它看见了什么东西?这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小猴子的心情如何?它是怎么做的(找出动词)?
读课文,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依次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A组:独立正确地用文中的语言回答问题。
B组: 在教师辅助下,用文中的语言或简单词语回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字卡,范读并教读。
A组:认读汉字
B组:跟读汉字。
(2)引导学生说出“扛”的偏旁是提手旁,这个字和手有关。
A组:说出“扛”的偏旁是提手旁。
(3)出示第一张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猴子的动作,再进行演示,告诉学生这就是“扛”。
A组:理解“扛”的意思。
B组:做出“扛”的动作。
2.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示范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认真听教师范读。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
(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小猴子下山》。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的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要专注,不能见异思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图片,发挥想象,讲述故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小猴子下山》故事图片。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讲述图片中的故事情节。
(二)故事讲述1.教师简要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分小组,合作讲述故事,要求:语言流畅,情节完整。
3.各小组代表上台讲述,其他学生倾听,互相评价。
(三)讨论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猴子为什么会失败。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创新思维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改进自己的做法?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将《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讲述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同时,通过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事要专注,不能见异思迁。
整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导入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这张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一只小猴子。
生2:我看到小猴子在摘桃子。
2.学生自由发言,讲述图片中的故事情节。
师:那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干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生3:小猴子在摘桃子,可能会摘到一个大桃子。
生4:小猴子摘完桃子,可能会去摘别的果实。
(二)故事讲述1.教师简要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
《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12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并能选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掰、扛”等动词的含义,并学习运用。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
(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圈出生字,生字读3次。
(2)标自然段,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小组认读生字。
(1)小组认读生字,成员互相检查。
(2)教师去拼音检查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5.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特点。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教育学生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猴子的心情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经历中,懂得做事要专心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图片。
3.与课文相关的词语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二)自主学习a.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b.小猴子下山后遇到了哪些动物?c.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摘到果实?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三)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讲解小猴子下山的经过,重点分析小猴子的心理变化。
3.教师出示小猴子下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猴子的心情变化。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摘到果实?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2.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小猴子下山的续写故事。
2.课下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讨论做事要专心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课后作业设计新颖,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4.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复述能力。
3.学生对做事要专心致志道理的领悟程度。
4.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小猴子看到桃子时的兴奋心情。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想?”接着,教师继续引导:“那当小猴子看到葡萄时,它又是怎么想的呢?”2.教学难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猴子为什么什么也没得到?”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是的,因为小猴子三心二意,它没有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学生要有始有终,不要三心二意。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小猴子的心情和动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小猴子下山》。
2. 角色头饰。
3. 果树、小猴子、下山等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出示小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子的名称。
1.2 引导学生观察小猴子的外形特征,如:猴子是什么样子?它有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1.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小猴子在山下的情景。
2. 讲述故事:2.1 讲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小猴子的心情和动作。
2.2 讲述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分组讨论:3.1 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觉得小猴子为什么会一无所获。
3.2 每组选代表发言,总结小猴子下山过程中的问题。
4. 情景扮演:4.1 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4.2 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价彼此的表演。
5. 总结:5.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5.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3 教育学生要有始有终,不要三心二意。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故事添加一个续编,内容可以是小猴子在下山后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或者它如何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2. 学生可以绘画出小猴子下山的过程,或者设计一个关于小猴子的连环画。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故事《小猴子下山》的主要内容。
2. 请学生谈谈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八、评价设计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情景扮演等。
2. 学生作业评价:故事复述、连环画设计等。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小猴子下山》详细内容:本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了桃树、玉米地和西瓜地。
面对这些诱惑,小猴子不停地改变主意,最终一无所获。
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不能三心二意,要有自己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3.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4. 词语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新词,教师讲解并示范运用。
5. 句式练习:学生模仿课文句式,进行口语表达。
6. 随堂练习:学生书面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猴子下山板书内容:1. 故事情节:下山遇到桃树、玉米地、西瓜地2. 故事寓意:不能三心二意,要有自己的目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请写一篇关于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续写。
2. 答案:(1)示例:小猴子看到桃树,忍不住停下来摘了几个桃子。
(2)示例:小猴子继续下山,遇到了一片西瓜地。
它想:西瓜又大又甜,我还是摘几个回去吧。
于是,小猴子又摘了几个西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较好,但在词语和句式的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表演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了桃树、玉米地和西瓜地,它面对这些诱惑,不停地改变主意,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详细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稳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稳固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教学预备: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美丽,这里的小猴也特殊好客呢。
今日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共享。
想知道今日发生的故事?生:想。
多媒体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根据挨次(指教导子图),认真观看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 2 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许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
小猴子高快乐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
但小猴子想:好不简单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
于是,小猴子连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临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
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悦耳!认真观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 1、 2 ,再看图 3、 4 )生:树上有 9 个桃子,摘走 4 个,岩石上原有 7 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
(加法也行)岸上有 2 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
花上原有 8 只蝴蝶,飞走了 5 只。
篮子里原有 4 个桃子,掉到水里 4 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看的真认真。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二、学习新课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 个。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和结果。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良好习惯。
3. 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即不要轻易放弃已有的东西,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2. 学会观察和思考,从故事中找到小猴子下山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
2.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情节和重点内容。
2. 与故事相关的手偶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手偶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子的名字,简要介绍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小猴子为什么下山、在下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诱惑等。
3. 讨论故事:a. 小猴子为什么一会儿摘玉米,一会儿摘桃子,什么也没得到?b. 小猴子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感悟?4. 总结故事: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即不要轻易放弃已有的东西,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5. 实践环节:设计一个类似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小猴子的心情和选择。
如:在森林里,有各种美味的果实,让学生在选择时,学会观察、思考和总结,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的内容和道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形象地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利用情境体验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故事中的道理,加深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和道理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
3. 实践环节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思考力和总结能力。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描述小猴子在故事中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3. 通过故事,教育幼儿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要学会坚持。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能够听懂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描述小猴子在故事中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学会观察,能够描述小猴子在故事中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2. 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学会坚持,不轻易放弃。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下山》2. 小猴子手偶3. 果树、小兔子、小鸟等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讲故事:教师使用课件和手偶,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在故事中的行为和情绪变化,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
4. 情景扮演: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5.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幼儿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要学会坚持。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复述故事内容,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讨论环节中对小猴子行为的描述和理解能力。
2. 评估幼儿在情景扮演中对故事角色的扮演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家长对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和道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2. 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3.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共同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充分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小猴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2. 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考虑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九、教学修改:1. 在讨论环节中,增加问题引导,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教案:《小猴子下山》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故事《小猴子下山》的内容。
2.能够流利朗读和理解故事的中文文本。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故事《小猴子下山》的内容。
2.能够流利朗读和理解故事的中文文本。
三、教学难点:1.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猴子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猴子的兴趣。
2.教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猴子平时生活在哪里?”学生做出回答。
Step 2:教授新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给学生介绍故事《小猴子下山》的情节和内容。
2.教师读一遍故事,学生跟读。
3.教师让学生用汉语解释故事中的关键词语,例如“小猴子”、“下山”、“大树”等。
Step 3:听故事(15分钟)1.教师播放读音录音,学生跟读。
2.教师再次读一遍故事,学生边听边根据课文填写相关问题的答案。
3.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Step 4:角色扮演(15分钟)1.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
2.每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并用中文表演故事。
3.教师根据演出情况进行评价和点评。
Step 5:练习活动(15分钟)1.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2.教师给出情境,例如:“小猴子遇到了不同的挑战,请你们安排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小猴子如何解决问题。
”3.学生根据情境展示演出,并用中文进行表演。
4.教师根据演出情况进行评价和点评。
Step 6: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故事的情节、角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汉语词汇和句型。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故事书《小猴子下山》。
2.图片、视频等辅助教材。
3.录音机和录音带。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表现。
2.观察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重难点篇一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并能从中得到启示《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篇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
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
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
)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
(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不要三心二意,要有耐心和恒心。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猴子下山》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学会不要三心二意,要有耐心和恒心。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片。
2. 小猴子、兔子、老虎等角色的头饰。
3. 教学卡片或挂图。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或图片,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通过讲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3. 讨论故事:让幼儿谈谈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道理。
4.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不要三心二意,要有耐心和恒心。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的内容和道理。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故事朗读: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朗读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
2. 图片观察:展示故事中不同场景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小猴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表演来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情感。
4.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小猴子行为的看法和感受。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故事中的道理。
3. 游戏化教学: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会故事中的道理。
八、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法: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问答法:通过提问,检验幼儿对故事内容和道理的理解程度。
小猴子下山的教案
小猴子下山的教案教案标题:小猴子下山教案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故事《小猴子下山》的讲解;2.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具准备:1.故事《小猴子下山》的图片或幻灯片;2.黑板、粉笔、书籍。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讲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提问学生曾经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使用哪些手段下山?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1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感受猴子的勇敢和智慧。
讲解完毕后,教师可询问学生对故事情节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
第三步:理解故事(15分钟)教师为学生分发故事文本,要求学生阅读故事,并回答几个问题:1.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2.小猴子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3.小猴子下山之后,发生了什么遗憾的事情?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第四步:讨论环境保护(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小猴子要下山?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森林里没有了树,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类如何做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并保护环境?第五步: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故事的情节和教育意义,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环保多做贡献。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眼见为实的文章,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
教学反思:通过《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故事情节和环境保护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智人教版生活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小猴子下山》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x 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
(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
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
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
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高兴又大又圆可爱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儿
二、指导书写,教师要点拨重点。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
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
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
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
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