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七夕节及其寓意,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迢迢牵牛星》的韵律、节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诗歌内容、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课件。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古代诗歌、文化背景等资料。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迢迢牵牛星》的配乐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诗歌解析: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意境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文化传承:介绍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如乞巧、观星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描写牵牛星的古诗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描绘手法。
七、课堂互动1.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迢迢牵牛星》的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迢迢牵牛星教案优秀3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优秀3篇迢迢牵牛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经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感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本课重点(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2、诵读欣赏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牛郎织女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
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
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美文。
(板书课题)2、古诗简介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出示课件)时间:东汉末年。
(战乱年代)思想资料: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述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
六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的牛郎织女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b.你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价值观?
c.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吗?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迢迢”、“皎皎”、“河汉”等,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课文中的诗句,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了解古代民间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例:在讲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诗时,展示牛郎织女星座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迢迢”和“皎皎”的意境,进而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2.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牛郎织女相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情观和价值观。
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牛郎织女相互关爱、不离不弃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1.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古代民间传说故事的兴趣。
2.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3.针对学生在修辞手法理解上的困难,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但对于修辞手法和深层文化内涵的理解尚需加强。此外,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爱情、友情等情感主题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词、句、艺术手法)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篇1一、导语1、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叫教室。
按照同学们以往课上踊跃说理解、积极提问题的表现,我觉得这个叫法不妥,应该叫学室。
学习、学习,当然是以同学们的学为主,而老师的教是为你们的学服务的。
所以这堂课你们希望怎么学?2、我们今天要学的是诗歌。
前不久,我们曾学过一首现代诗,它是(《天上的街市》)。
通过那首诗的学习,你知道欣赏一首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同学们很喜爱诗歌,背了不少的诗歌,也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知识。
那你认为我们背诗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呢?欣赏诗歌精炼含蓄的语言,欣赏诗歌新奇美妙的想象,欣赏诗歌图画般美丽的意境,欣赏诗人真挚动人的感情,在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同时,我们从中收获精彩的语言,收获美丽的诗意,收获或浅或深的感动,从而提升我们做人的层次。
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诗,他的文学趣味也就会低下。
”所以同学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背诵这样肤浅的层次上,我们要努力走进诗歌,动脑去采撷、去收获。
希望同学们在这堂课上勤于动脑,满载而归。
二、学习1、我们今天学习《迢迢牵牛星》。
请哪个同学来背这首诗。
2、请你来回答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3、你认为怎样阅读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感情?要准确理解一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除了品味语言、了解诗的背景等之外,还得学会抓住诗中的意象。
意象听去陌生,其实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就是诗中的人物,或景物。
如刘禹锡的《秋词》,当中的意象就是晴空、一鹤。
晴空湛蓝,鹤冲云霄,这景色多美呀。
再加上诗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语句,我们就知道这首诗诗人要抒发的感情是(对秋天的赞美热爱之情。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篇一」一、《鹊桥仙》(秦观)教学设计课题:一样别离另样情——《鹊桥仙》(秦观)时间:20xx-3-7周四第六节授课班级:高二(20)班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朱光潜《诗论》)。
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
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
(板书:寒食)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
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侯”字。
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
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与习俗传说;2.借助两首诗词《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引导学生感悟“爱情”的表达方式、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3.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爱情和守护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七夕节与习俗传说;2.理解两首诗歌表达的意境、抒情和人文内涵;3.拓展学生语文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
三、教学难点1.两首诗的体裁、文学风格、意象比喻的辨析;2.学生情感认知和艺术表述的提升,诗歌欣赏、理解和解读的能力提升。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本节课主题为“七夕诗词欣赏”,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你们对七夕节和七夕习俗有哪些了解和感受?你们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2.学习环节(25分钟)1)知道——七夕节与习俗传说教师通过讲解ppt,介绍几种七夕节庆祝方式(比如:吃巧果、女孩儿向牛郎求爱、放天灯),以及两个与七夕节有关的传说(牛郎织女、夸父追日)。
2)领会——《迢迢牵牛星》教师分组分发李之仪《迢迢牵牛星》一首,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和欣赏。
然后,结合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经历,就诗词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意象比喻、外在形象和深层潜意识涵义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整理思想,共同汇报。
3)跟进——《鹊桥仙》教师再次分组,分发秦淮河《鹊桥仙》一首。
学生查阅词语,尤其是与短篇小说、歌曲或电影、电视剧中相关的爱情故事、动人场景有关的词汇。
听完音频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合成一个小剧场。
3.表述环节(15分钟)请组合的同学们依照自选的方式进行表演,大家互相欣赏和点评,笑声、掌声和赞叹声此起彼伏。
4.总结反思(5分钟)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需要进一步补充和提升的是什么?五、作业根据以上阅读和思考的结果,你拟定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七夕节和爱情观”,不少于300字。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通用5篇)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通用5篇)《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不稳定,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1、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点拨字音:纤:xiān 纤维素qiàn 纤夫(板书) 札zhá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第【1】篇〗汉魏晋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2、学生能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体会情景交融、分析诗歌语言特征等。
3、品位《迢迢牵牛星》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迢迢牵牛星【导入语】在前一课《孔》中,我们感受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妇孺皆知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请一个同学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发展成一个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在“乞巧节”这一天,未婚的姑娘们要在庭院里摆上茶品水果拜祭七姐,并且要举行缝纫比赛活动,还要唱“乞巧歌”。
乞巧,就是向七姐乞求灵巧、智慧的意思,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
其实,纪念牛郎织女的方式是很多的,除了用节日活动的方式外,还有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来赞美他们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迢迢牵牛星》,看看作者是怎样纪念他们的。
【《古诗十九首》介绍】师: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选自于哪里呢?﹙《古诗十九首》﹚那么,《古诗十九首》是谁写的呢?写了哪些内容呢?《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从思想内容上可分为游子诗和思妇诗。
游子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这是失意士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的表现。
思妇诗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的写照。
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融情于景或运用比兴。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疏通字词、翻译】﹙见课本﹚【赏析】诗句描写内容赏析迢迢牵牛星写景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从远景皎皎河汉女写景写起,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鹊桥仙教案 完整
《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再现想象体会《迢迢牵牛星》的情趣2朗读鉴赏《鹊桥仙》淡而不伤的风格3比较两首诗在写法和情感抒发上的异同点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迢迢牵牛星一、新课导入: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我们学过“初七及下九”这个文化知识,其中“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之为“七夕”。
“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牵涉到一个美丽传说,它就是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故事内容是怎样的呢?(投影1,共4张)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
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
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
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那么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是什么?(最早是见于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投影2,标题)但最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则当推北宋秦观的《鹊桥仙》一词了。
(投影3,标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这一诗一词。
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们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桥去。
害得我们的织女啊,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初步感知文章:1.录音示范(听后不作评价,只求留下初步印象)(投影4,定格画面,原幻灯片1)2.自读《迢》诗三遍要求:第一遍正字正音,第二遍疏通字面意思,第三遍想象画面3.重点词句疏通迢迢皎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4.根据文章的思路,自选视角,复述故事提示:(根据原诗思路和视角) 远远地望着那颗耀眼的牵牛星,再看看旁边那颗皎洁的织女星。
仿佛看到一个美丽的少女正伸着纤纤细手,噼里啪啦、毫无心思地拨弄着那织布的梭子。
眼泪伴随泪水,叹息声伴随机杼声。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鹊桥仙》是选自高中新课标语文读本中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唯美的爱情。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扫古来悲吟寻恨之腐朽,显豁达理性之神奇,呈现了词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同时,这首词闪现了一种亮丽的文化色彩,可以说是一部文化的经典之作。
词作比较短,词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学生对词作里面的一些重要词句熟记成诵。
而各类教参中对这首词作的解读角度基本一致。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寻找到新的角度,是鉴赏这首词作的关键。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词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知人论世,感受词人的“不圆”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教学设计】一、导入十多年前,和你们一样,坐在这样端正的课堂,却痴迷着抽屉里满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因为里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恨,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欢离合,我为她而喜,为她而悲。
浪漫的爱情和经典的诗词一结合,便仿佛有了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深陷其中,魂牵梦萦。
这种感觉或许能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同学们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示范诵读学生读先读顺(扫字词障碍),再读懂意思(扫词句障碍),把握词的内容学生自由诵读了1-2遍后,然后请一个同学们起来示范读齐读(参照老师的节奏、快慢、情感的起伏)设问: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写事情的词语:暗度;归)(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情:柔情似水)(板书:纤云飞星金风玉露;柔情)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具体鉴赏(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读一遍,然后思考问题: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提示学生上一步的板书中切入,即抓住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分析)预设生成:“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一些关于七夕节的习俗和传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内容理解和诗词欣赏。
2. 了解七夕节的习俗和传说。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 对七夕节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迢迢牵牛星》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关于七夕节的相关资料。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七夕节的历史和习俗。
(2)引入《迢迢牵牛星》这首诗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迢迢牵牛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诗词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迢迢牵牛星》的优美词句。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七夕节的传说和习俗。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 小结作业(2)布置作业:背诵《迢迢牵牛星》,了解更多的关于七夕节的资料。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迢迢牵牛星》的深层含义。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七夕节的文化内涵。
3. 运用讨论互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活力。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迢迢牵牛星》的情况和了解七夕节的相关资料。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优秀13篇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优秀13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较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较为重视的日子。
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20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爱情的忠贞,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迢迢牵牛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迢迢牵牛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作。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阅读技巧,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课件的制作、打印、投影与控制设备。
3、社会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分析,便于课文阅读和教学解析。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几张迢迢牵牛星、织女星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个神话故事的巨大影响力和中国传统文化来源流,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
2、阅读教学先请学生快速熟悉相关生词并标注翻译,随后请学生阅读故事。
教师可以对文章进行点拨、解释和灵活引导,这样让学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实际上,讲解迢迢牵牛星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关注的点有很多:比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可以通过讲解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等等,帮助学生提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教学讨论在课文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和更进一步的探究:比如,对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或者小组进行探究和讨论,了解传说故事的来历、脉络和深度,发掘其中的人文元素和哲理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4、创作实践通过上述教学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迢迢牵牛星这个故事,让他们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思考方式去进行文学创作、写作和绘画设计等各种形式的表现和呈现。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参考——如何细节化、通俗化和美化这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创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方式与形式来让这个传统神话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和生动。
五、教学总结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对课堂进行总结与评价:比如,要夸奖那些优秀的作品,指出其中的创新点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给学生建议以便下一次更好的课堂教学。
读品诗歌之美——比较学习〈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读品诗歌之美——比较学习〈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在诵读中感受诗歌之美―――《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的比较教学绵阳南山中学语文组:范美艳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词的声韵美、情韵美、理韵美。
2、在反复诵读中,完成背诵。
重点:声韵美、背诵难点:情韵美、理韵美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请看黑板,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在诵读中感受诗歌之美―――《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的比较教学之所以进行比较性学习,是因为它们都讲述了一个共同的故事。
1、请问是什么故事?(请一学生回答,说出梗概即可:相传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常年织造云锦。
她私自下凡,并与牛郎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在人间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天帝派王母娘娘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
牛郎在神牛的帮助下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泪眼相望。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到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了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今天,我们将再次来解读这个千年传奇。
通过比较阅读,要能够体会出两首诗词在声韵美、情韵美、理韵美方面的异同并在课堂上完成背诵。
二、以读品声韵之美:1、初读:生读——正音——生读擢(zhuó)杼(zhǜ)间(jiàn):距离师读:《迢迢牵牛星》(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鹊桥仙》(平淡无奇)2、大家听了我刚才的朗读,觉得那种更好?为什么?(请两个学生回答)师总结:要想感受诗歌的声韵之美,在诵读时就应该做到:A:“以情驭声”:有感情的朗读B:“抑扬顿挫”:这点是通过我们语速的快慢急缓,语调的高亢低沉,以及分明的节奏来体现的。
(请听诵读,播放《鹊桥仙》)那么是什么促成了诗歌抑扬顿挫的音乐之美呢?C:“押韵”:诗歌的押韵,就是合乎规格的相同或相似的声音,在作品中有规律的反复,它给作品的声音组合,造成了流畅回环,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使人产生一种和谐的感觉,读之顺口,听之悦耳,便与记忆。
《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
《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再现想象体会《迢迢牵牛星》的情趣2朗读鉴赏《鹊桥仙》淡而不伤的风格3比较两首诗在写法和情感抒发上的异同点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迢迢牵牛星一、新课导入: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我们学过“初七及下九”这个文化知识,其中“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之为“七夕”。
“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牵涉到一个美丽传说,它就是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故事内容是怎样的呢?(投影1,共4张)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
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
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
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那么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是什么?(最早是见于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投影2,标题)但最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则当推北宋秦观的《鹊桥仙》一词了。
(投影3,标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这一诗一词。
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们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桥去。
害得我们的织女啊,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初步感知文章:1.录音示范(听后不作评价,只求留下初步印象)(投影4,定格画面,原幻灯片1)2.自读《迢》诗三遍要求:第一遍正字正音,第二遍疏通字面意思,第三遍想象画面3.重点词句疏通迢迢皎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4.根据文章的思路,自选视角,复述故事提示:(根据原诗思路和视角) 远远地望着那颗耀眼的牵牛星,再看看旁边那颗皎洁的织女星。
仿佛看到一个美丽的少女正伸着纤纤细手,噼里啪啦、毫无心思地拨弄着那织布的梭子。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蒋丽英教学设想:对比阅读这两首同题材的爱情诗教学步骤:一、导入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
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两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词,比较一下它们有何异同。
二、熟悉课文,对比阅读1、学生熟悉乃至背诵两首诗词。
2、思考异同,提示学生试从以下方面比较:内容方面主要从主题、感情基调去比较;形式方面从行文思路、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比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谈对主题的理解。
4、听朗读磁带,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教师点拨:注意两首诗所配乐器及其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选的是洞萧,萧声特适合演奏悲凉哀怨之曲,而《迢迢牵牛星》抒发的是织女的相思愁苦,感情基调哀怨动人。
《鹊桥仙》选的是古筝,声音清脆,悠扬婉转,写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及感受,歌颂其高贵、纯洁的爱情。
感情基调轻柔婉转。
5、比较行文思路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先写牛郎织女相距遥远之景,再写织女及其活动,最后写织女愁苦的心情。
行文思路可以说是由景到人到事,再到情。
《鹊桥仙》6、艺术手法的异同《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7、语言风格的异同《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
《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
三、教师总结同一个神话传说,两位诗人写出了不同的诗篇。
真可谓“一个传说,两种风情”。
《迢迢牵牛星》采用常规思维,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绪,哀切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做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人性的体验。
实现这一点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使用对比阅读。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创建的一份“《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的教学思路和设计。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 对比分析两首诗歌,学会发现共性与差异;2. 辨析两篇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3. 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了解,并通过诗歌理解“九九归一”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1. 开场与注意事项我会以介绍“七夕节”的传统故事和起源趣闻,引导学生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
注意事项方面,我会告诉学生每首诗歌的背景、题材和风格,重要的修辞手法,以及两个主人公“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背景。
2. 小组阅读学生将自己分成小组,他们将独立阅读一首诗歌,并用关键词和注释对其进行理解和分析。
完成之后,还需要整理出一个两份诗歌的简单比较。
在小组中,我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分组讨论中寻找答案。
这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深度挖掘和交流。
我也会回答一些学生的问题或带领小组讨论中的重点议题。
3. 全班讨论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指示一个代表将该小组的结论反馈给全班。
自此以后,整个班级将开始讨论有关两首诗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主题,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等议题。
这里我提议将两首诗歌放在黑板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演示PPT或课件,将对比的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同时还能为更详细的比较铺平道路。
4. 展现答案最后,我要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他们如何理解两首诗歌,他们对于这些诗歌表达信息的独特见解。
对于只是听别人说而已,未参与任何课堂交流的学生,未必能够持久的理解和记住这些知识。
因此,这里我会让学生尝试展示答案,而非执行笔试。
三、诗歌重点阅读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学生要确定每首诗歌的主题、意义和情感表达方式,进一步理解作者挖掘的东西。
对于《迢迢牵牛星》,主题在于阴阳之间的宿命,爱情的坚定和搜索,至死不渝的信仰和守候,而对于《鹊桥仙》,主题则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千年难遇的姻缘,真情互换的故事。
2. 情感表达学生应针对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如象征、抒情和韵律,在诗中探究情感表达的方式并加以分析。
3. 修辞手法学生需要辨认各种修辞手法,确认作者是如何运用,视其效果等等方面进行抒发情感,并加以分析。
4. 文化意义亲身体验显然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学生可以认识不同的文化符号和中国传统的奇思妙想之处,可尝试将中文习惯及传统文化诠释于诗中。
5. 九九归一对于《迢迢牵牛星》,它所强调的九九归一也是我们在课程中需要注意。
九九归一,也就是“天人合一”,即天、地、人之间的内在相通和和谐,在这个九九归一的世界里,每件事都具有韵律和美的规律。
我们可以在诗歌中体会这种美丽和和谐。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旨在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主题分析、情感表达、修辞手法、文化意义、九九归一等方面的技能并有效运用到。
为实现这一点,我会向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期末考试题目,要求他们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论文撰写,以综合口头和写作两方面的成果计分,并亲自对其作出回馈和评估。
五、小结总的来说,“《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的设计是基于让学生在未来自我学习中需要的最佳技能设定。
这不仅仅限于诗词体裁,更关键的是提供了理解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机会,以深度挖掘出所有的意义和后果。
这绝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却是最有价值的工作,让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地道,在中华文化的大都市里花开花谢,把更好的理解传递给那些正在成长,日渐成才的少年儿童通过对《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的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同时学习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知识。
此外,通过九九归一的概念,学生也能够理解天、地、人之间的内在相通和和谐。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关键技能,并能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中华文化的内涵,使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开始接触和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
其中,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常常是孩子们最爱的阅读材料之一。
在这些故事中,不仅有精美的语言,更有很多深刻的寓意和人生智慧。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趣的故事对比阅读教案——《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寓意。
3.通过对比阅读理解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自己创作类似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内容1.《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两篇民间传说。
2.了解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冒险、神秘、离奇、教育性等。
3.通过对比阅读理解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步骤1.教学引入由于这两篇故事本身就十分出名,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下这两个星座的起源和传说,让学生了解这个话题的背景。
2.预习阅读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两篇故事,然后在笔记本上总结两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正式对比阅读分组让学生分别阅读两篇故事,然后两个组之间交换阅读笔记。
在对方的笔记上进行补充和批评,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两个故事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故事的主题和文化背景。
4.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a.为什么这两篇故事能够流传至今?b.这两篇故事中的主人公敬业、爱情、责任感等都有哪些亮点和启示?c.这两个传说中的星座为什么会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5.个人创作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故事框架和题目,自己编写一篇类似于《迢迢牵牛星》或《鹊桥仙》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按小组进行互相分享。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对比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意教学法通过个人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两篇故事的阅读笔记。
2.小组讨论笔记。
3.个人创作故事。
4.教学反思。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比阅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两个传说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的作品,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这个话题的理解和表述能力是否清晰明了,教师可以根据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进通过本次对比阅读教学,我们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两个中国传说故事,即《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并进行了小组讨论和个人创作,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评价,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3《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爱情故事,据传说两颗星星分别为织女星和牛郎星。
两颗星星虽然分隔两岸,但由天上的鹊桥相连,可以两情相悦,因此被誉为“牵牛织女”,并成为中国传统情人节的象征。
该教案旨在通过对《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的对比阅读,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爱情伦理观念,并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认识《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两部文学作品2.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爱情观念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迢迢牵牛星》阅读《迢迢牵牛星》是流传在中国古代的爱情传说,描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星相望却无法相会的故事。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古代爱情观念,以及故事中体现的仁爱和家庭价值观念。
具体阅读步骤如下:(1)分析题目和作者可以让学生阅读题目和作者简介,了解故事的来源和作者背景。
(2)快速浏览全文建议学生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情节。
(3)详细阅读详细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重点提醒学生注意句子表达和修辞手法。
(4)分析主旨和主题学生们需要将文本分析到主旨和主题层面,了解其中的含义和意义。
2.《鹊桥仙》阅读《鹊桥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佳作,讲述了牛郎织女远隔千里的爱情故事。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古代文学的情感观念和伦理观念,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内涵。
具体阅读步骤如下:(1)了解背景和情节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掌握故事的全貌。
(2)分析文本结构学生们需要分析文本结构,理解其中的线索和重点。
(3)品味语言表达可以让学生品味阅读中的语言表达,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4)分析主题通过分析主题来理解古代爱情观念和伦理价值。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作者背景,并让学生探讨这两个故事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2.阅读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版本进行阅读,可以以段落或章节为单位进行小组阅读,让学生交流一下彼此的理解,提醒学生注重句子表达和修辞手法。
3.讲解老师可以通过PPT或者黑板讲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重点讲解韵律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中的语言特点和审美意义。
4.比较分析通过比较《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爱情观念和伦理价值,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故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回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
四、教学效果通过阅读《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爱情观念和伦理价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
因此,此教案在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提高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效果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爱情观念和伦理价值,并通过比较分析两个故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同时,本教案也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在学生的文学素养方面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通过本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当代文学和思想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