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选讲第一讲-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选讲第一讲-绪论

绪论词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要点:1了解词调、词牌和词体

2 了解词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3 了解诗与词的区别

一、词调、词牌、词体和词谱

词是一种和乐歌唱的新兴诗体,因为它与音乐密切相关,所以在唐五代被通称为“曲子”或“曲子词”;由于词的句式大多参差不齐,因此它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等。

写词一般不说成“作词”,而是说“填词”或“倚声”。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叫“词调”,每个“词调”都至少有一个以示区分的名子叫“词牌”,填词所依据的体式与声韵谱叫“词谱”。词调是指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而每个乐谱必定属于当时的某种宫调。这种有一定音律、节奏属于某种宫调的乐谱就是词调。

词牌是词调或曲调的名称,每个词牌代表着一个曲调。不同曲调的词在句数、字数、平仄、

用韵等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一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如《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

词的体制:词,如果按每个词调字数的多少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及以上为长调。

中调和长调的词,通常都是依乐曲分段的。有的分为两段,有的分为三段,还有的分为四段。小令的字数相对比较少,有些是分段的,有些是不分段的。分段的词,以分为两段最为多见。不分段的词也叫单调,如《十六字令》等;分为两段的词叫双调,如《清平乐》、《念奴娇》等;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如《兰陵王》、《莺啼序》等。

词的一段称为“阕”或“片”,表示音乐奏过了一遍。双调词的上段和下段,称为上阕和下阕,也叫上片和下片。三、四叠的词其分段不称“阕”,而是改称“叠”,称为一叠、二叠、三叠、四叠等,或者依旧称“段”。小令不仅字数少,通常用韵也比较稠密;而长调正好相反,除了字数多以外,通常用韵也比较疏。

所谓词谱,也就是每一词牌的体式格式,是填词时用于作对照的样版,是为填词提供方便和依据的东西。写词需要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句数、字数、平仄、韵脚等格式去写,所以叫“填词”而不是跟写诗一样说“作词”。“填”,说白了,就是依样画葫芦,依着谱的规定去填写。

最初,词人们填词基本是直接依据乐调填词的,这也是一个词牌有不同体式的原因之一。因为根据音乐,某些句子可以增减一些字而不影响歌唱。后来填词所依据的那些乐调都失传了,词人们只得依照前人遗留的文字作品的篇幅、句式、平仄、韵脚等来定声、定韵、定句、定字去填写。为了给大家提供填词便利,有些人就把各个词调的词,归纳整理,用文字或符号加以说明,形成各种不同的固定格式,并附上前人例作,汇编成册,从而形成了“词谱”。

按词的音乐特点等的不同,还可以把词分为令、引、近、慢等。

二、词的兴起和发展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王灼此言概括了词发生发展的大致

过程。这里所谓“曲子”就是指隋唐时期流行的一种音乐——燕乐,它是吸收融合前代清乐、边疆民族音乐及外国音乐而形成的一种乐曲新声。它的特点非常鲜明,抒情性极强。曲子词主要是用来配合燕乐的。

南北朝以来,由于军事活动、商业活动、文化交流等原因,西域音乐逐渐流传到中原地区。这种音乐经常在宴饮时演奏,被称为宴乐或燕乐。用诗句配合燕乐的曲调演唱,先采取“选词以配乐”(元稹《乐府古题序》)的方式,而隋唐以来的近体诗,其整齐的句式与新声曲谱很难协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经许多乐工、伶人以及诗人的努力探索,采取“因声以度词”(元稹《乐府古题序》)的方法,以参差不齐的句式与乐曲配合,这样,词体就在诗体嬗变的基础上确立起来了。词,就是依声填词的和乐歌诗。

词最早产生于隋代,起源于民间。词的初创阶段,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些词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有些词反映市民生活和男女爱情,等等。虽在格律上还不够严格,艺术上也有粗糙之处,但是语言质朴明快,风格清新刚健,个性鲜明,富于生活气息。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

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它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提供了词这种新兴的文艺样式的民间状态和初期状态。大量的民间无名氏创作保留了词的原始面貌。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婚爱誓词感情真挚热烈,风格泼辣自然,充分体现出民歌的本色。与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的内容和风格极其相似,都是以质朴清新的语言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莫攀我,攀我心太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望江南》)这首词托物寄意,表现了妓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愤心情。

词为何会在唐代兴起和流行呢?

唐代的经济文化繁荣促进了词的产生与发展。唐代政局统一,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交通便利,促进了南北文化融合与交流;唐代官僚地主、豪门富商讲究享乐,管弦笙歌流行,歌楼妓馆出现,涌现出许多乐工歌伎,他们传播燕乐,歌唱曲词,促进了词的广泛流行。

随着民间词的逐渐兴起和广泛流行,词这种体式也吸引了文人的注意。文人词产生于盛唐以后,相传李白曾作《菩萨蛮》、《忆秦娥》。中唐时期,文人学习民间词,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如有著名作家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描绘了水乡的明丽风光,寄托了词人的高雅情趣,声韵悠扬,风格清新。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词风浅显平易,流畅自然。色彩明丽,比喻新巧。刘禹锡的十一首《竹枝词》,多是声情婉转、富有生活气息的精美词章。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长相思》·白居易)见出与民间曲辞的密切关系。

晚唐五代,曲子词繁荣发展,并且走向成熟。晚唐时,依声填词形成风气,词家众多,而且出现了温庭筠、皇甫松、司空图等以词名世的大家,大量词作问世,词的艺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