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b4a9f2b2f60ddccda38a021.png)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为更好地保护桂林市优秀的自然资源与景观环境,满足桂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践,贯彻“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市发展方略,协调与统筹桂林市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
1.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以展现桂林世界独有的景观风貌特征、注重生态与人文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为前提,实现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制定科学、务实的城乡规划和行动安排。
(2)坚持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
加强桂林市与周边城市的跨界联系,促进桂林市域内部市、县(区)、镇(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调动与促进各级行政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活力;加强区域与城乡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建设;积极带动与推动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环境的改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规划目标以公众利益为前提,加强规划过程中的公众与各类群体的参与性;注重城市优良环境的营造,增强城市的可居性、可游性和安全性。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城市生态的多样性,使城乡土地、水资源、能源、物产资源得到节约、集约与可持续的利用。
(5)坚持“山水环境观”。
以“保护山水资源、传承山水文化、创新山水城市”为出发点,力求实现保护漓江、城市向西、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突出展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的特色。
2.规划期限与地域空间层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规划远期为2016~2020年;规划远景为2030年。
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地域空间层次。
其中,市域范围为桂林市行政辖区,包括5个行政区和12个县;规划区范围为5个行政区及临桂县、灵川县、永福县、阳朔县、兴安县;中心城区范围主要包括桂林市区所辖的象山、叠彩、秀峰、七星4区,雁山区柘木镇和雁山镇,灵川县定江镇和大圩镇部分地区及八里街经济开发区,临桂县的临桂镇、四塘乡和庙岭镇部分地区等,总面积为866.36平方公里。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c84af4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f.png)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桂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15•【字号】市政〔2022〕3号•【施行日期】2022.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临桂新区、漓江风景名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桂林)广西园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中央、自治区驻桂林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桂林市人民政府2022年3月15日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机遇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第一节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节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第三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第四章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第一节总体布局第二节优化提升城市核心区第三节大力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第四节加快推动县域城市发展第五节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第五章强化城镇化产业支撑能力第一节持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第二节全面提升城市宜乐宜游水平第三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第四节提升产业带动就业能力第六章全力打造最宜居城市第一节建设舒适便利的精品城市第二节建设创新活力涌动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第三节建设桂林特色的人文城市第四节建设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第五节建设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第六节建设健康安全的韧性城市第七章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第一节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第二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第三节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第四节健全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第五节完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第八章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一节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第二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第三节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第四节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第五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九章推动内外高水平开放协同第一节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第二节加快建设桂北城镇群第三节加强跨区域协调发展第十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第二节注重政策引导第三节分类试点示范第四节加强人才培养第五节实施评估考核前言《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旨在明确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擘画未来十五年城镇化发展蓝图,是指导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桂林建设调研报告
![桂林建设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dbe4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2.png)
桂林建设调研报告桂林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桂林位于中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座历史悠久、自然风景秀丽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桂林的旅游业也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桂林的建设发展,我们对桂林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城市规划:桂林市拥有详细完善的城市规划,城市布局合理,交通便利,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齐全。
在城市发展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了独特的旅游城市风貌。
2. 旅游设施: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拥有许多景点和旅游设施。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景区的建设相对独立,导致有些地方景区之间的交通不够便利。
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考虑加强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络,提供更便捷的旅游服务。
3. 环境保护:在桂林的建设中,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我们看到,桂林市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大力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
4. 社会公共设施:桂林市的社会公共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医院、学校、公园等公共设施覆盖面广,能够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特别是在交通方面,公共交通发达,通勤便捷,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和游客。
三、问题和建议1. 交通问题:相对独立的景区导致游客之间的交通不便,建议加强不同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络,提供公共交通或导游服务,以提升游客的体验。
2. 环境保护问题:尽管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积极行动,但仍然存在污染问题。
建议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保护桂林的自然环境。
3. 旅游设施的配套问题:一些景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如餐饮、住宿等。
建议对景区进行综合规划,完善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4. 青年人才吸引问题:桂林市需要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度,通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优质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桂林发展,推动桂林的经济繁荣。
四、结论桂林作为中国南方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建设发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建设的决定-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建设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b3175b5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c.png)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建设的决定正文:----------------------------------------------------------------------------------------------------------------------------------------------------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建设的决定为加快城市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安定、行居方便、市民文明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特作如下决定:一、加快城市建设的目标1、突出地方特色,实现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走保护山水城、建设同林城、发展生态城的道路,向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环境高质量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迈进。
二、加快城市建设的任务2、做好城市建设规划。
1999年编制完成《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桂林市城镇体系规划》、《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桂林历史文化古迹保护规划》和《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等关系全局的重要规划:完成各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开展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开展城区重要节点、重要街道、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工作;同时争取完成市辖县城、乡镇政府所在集镇规划的修编工作、2000年前完成所有中心村的规划编制任务。
3、加快旧城改造,推动新区建设。
旧城改造要以减少中心区现有建筑容量、交通压力和人口压力为目的。
加快中心广场、中山路综合改造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沟通漓江、桃花江与内湖水系,促进中心区用地的置换和调整,全面推进以增强旅游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环境和l形象为目标的旧城保护和改造工作。
加快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
新区建设的重点是承接旧城中心区疏解出来的城市功能,突出经济、居住、对外交通等职能。
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
![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https://img.taocdn.com/s3/m/a7624e10ff00bed5b9f31dc6.png)
技 术 导 则 》 , 编 印 了 《桂 林 乡 村 住 宅 建 筑 设 计 方 案 图 集 》 , 指 导 完 成 了 3
个村庄规划的编制工 作 。
桂林 市建 设 与规 划 委 员会在 规划 建 设 管理 工 作 中 , 积极 推进 临桂 新 【
设 进一 ,
步 尊重 历 史 ,
突出文化 , 提升桂林老城 品质 , 强 化名城 地位 ,
场 、 上 海路 、 东环 路 、 中山路 (及 延 伸段 ) 及 中 山路 (北 段 ) 等6 个街 区 , :
3 0 k in 的 1 0 0 0 栋 建 筑 的
“
一
对一
” 建筑立 面改造设计 。源自在 新 农 村 规 划 建 设 中 , 制 定 了 《桂 林 市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规 划 与 整 治 i
理 有 效 的 进 行 , 及 时 对 《导 则 》 进 行 修 订 。 同 时 , 制 定 了 《桂 林 市 街 道 i
整 治技 术要 求》 , 对街道立 面 整治 的色彩 、 外墙 、 窗户 、 阳 台、 屋 顶 、 空{
广 告 招牌等提 出整治技术要 求 。 完成了机场 路 、 信义 路 、 解放 西路 、 中,
城市规划管理 、 规范勘察设计市场 行为起到 了积 极作用 。 按照城市建设j
向西 的发 展要 求 , 完成 了 临桂 新 区总体规划 、 临 桂新 区行 中心 区城 市设 {
案征集和 控 制性详细规划 。
为 了 全 面 推 进 老 城 改 造 , 配 合 “ 穿 衣 戴 帽 ” 工 程 , 引 导 1日城 改 造 科 !
体 系 的 贯 标 工 作 , 并 通 过 认 证 : 编 撰 了 3 0 0 万 字 的 《桂 林 市 建 设 行 业 }
桂林市象山区整体规划设计与风玫瑰关系
![桂林市象山区整体规划设计与风玫瑰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2d38bc708a1284ac8504301.png)
桂林市象山区整体规划设计与风玫瑰关系
(因无法找到桂林市市域规划图,望老师谅解)
姓名:秦湘班级:园林08-3 学号:080314314
由规划图风玫瑰可知,此区域的主要来风方向是北东北及正南方向,且以东东北方向为主。
工业主要分布于正北及西北方向,且都位于区域边缘地带,由此可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都会通过风力而得到解决,并不会给区域发展及居民带来影响。
如,东东北的风可使西北地区工业产生的污染气体往西北方向移动,不进入城区;而正南方的风向也可使正北地区的工业污染气体远离城区。
因此,桂林市象山区的城市工业地段的布局在考虑风向上是合理的。
桂林宋城最新规划方案
![桂林宋城最新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a50c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3.png)
桂林宋城最新规划方案引言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美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于世。
在众多景点中,桂林宋城是备受游客喜爱的一处文化主题公园。
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桂林宋城最新规划方案正在制定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桂林宋城最新规划方案的内容。
背景桂林宋城成立于1992年,致力于展示宋代文化和桂林历史文化。
目前,宋城已经成为桂林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宋城规划和设施逐渐显得滞后。
因此,为了提高宋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制定一套新的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规划目标桂林宋城最新规划方案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突出宋代文化的魅力,创造更多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规划方案拟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宋城和桂林的独特魅力。
规划内容1. 优化景区布局新的规划方案将对景区进行重新布局,注重景点之间的联系和游览线路的便利性。
同时,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专题区域,如历史文化展示区、娱乐体验区、美食特色区等,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2. 增加互动体验项目为了增加宋城的互动性,规划方案将增加一系列的互动体验项目,如体验传统手工艺、举办传统文化表演和观赏活动等。
通过与游客的互动,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打造现代科技体验区规划方案将引入现代科技,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现代科技体验区。
游客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了解宋代文化、桂林历史和自然景观,激发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引入特色商业区规划方案将增设特色商业区,提供各种特色商品和美食,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和品尝当地美食的愿望。
同时,规划方案还将引入本地特色小吃摊位,让游客在欣赏景点的同时,品尝当地美食。
5. 改善基础设施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规划方案还将改善宋城的基础设施。
包括增加停车场和管理中心,改善交通状况,提供更便利的服务设施,如无线网络覆盖和更多的卫生间等。
预期效果通过桂林宋城最新规划方案的实施,预计将达到以下效果:1. 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化和桂林的历史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https://img.taocdn.com/s3/m/bc59f916a45177232f60a2f7.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桂林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上轮规划评价 4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4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6第三章土地利用形势与土地利用战略8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8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9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4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4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8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22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23第三节县域土地利用引导与调控30第六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36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36第二节调整优化基本农田37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39第七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41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41第二节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42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必要用地44第四节加强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6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49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49第二节实施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工程50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53第一节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控53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54第十章土地整治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57 第一节土地整治工程57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5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59第十二章附则6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桂林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实现,特编制《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2.《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等有关加强土地管理、开展规划修编的政策性文件。
3.《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全国土地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广西土地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广西十一五纲要》)、《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桂林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f5b655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08.png)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6.11•【字号】市政办〔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临桂新区、漓江风景名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桂林)广西园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中央、自治区驻桂林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6月11日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一、基础条件与形势分析(一)区域特征1.区位优势明显桂林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桂林—阳朔岩溶盆地北端中部,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经济试验区、泛珠三角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中心城市,泛珠三角、西南、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沟通国内西南与华南沿海经济的桥梁,是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贯通国内与东盟的枢纽,拥有立体化、国际化的交通大动脉,铁路北接京广黄金线,南接黔桂、高昆动脉,贵广高铁、湘桂铁路贯通全境。
60余条国内外航线、7条水运航线、与泉南高速、包茂高速、桂林绕城高速等共同构成了桂林市连接国内外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2.生态基底独特桂林生态资源禀赋突出,沿桂江与湘江两岸分布有典型岩溶石山与河流谷地、峰林平原,是世界岩溶峰林景观发育最完善的典型,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
境内江河纵横、溪流遍布,漓江穿城而过,形成千峰环抱、山环水绕、奇峰倒影的独特景观,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47家,“桂林山水甲天下”名扬海内外。
桂林市猫儿山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桂林市猫儿山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b37730b4a7302768e9939c3.png)
桂林市猫儿山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项目概况规划的猫儿山公园位于桂林市东北郊,位于桂林市东北郊,漓江东岸,虞山大桥与南洲大桥之间,西北至漓江主航道中心线,西南以电气科研所边界为界,东南面至大村工业园,东北至桂林开口香食品有限公司。
规划总面积约48.60公顷,公园因位于其中的猫儿山而得名。
第二章现状分析一、山体猫儿山位于市东北郊环城北一路北侧,东傍辰山路,远望尧山、天圣山,南依电器科学研究所,西濒漓江,北为田畴。
海拔224米,相对高度74米,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山体面积8.13万平方米。
山形远视若伏虎,而山上有石也状如虎儿,故名虎山、虎儿山,俗称猫儿山。
明代俞安期游山诗序记载:“余同张汝静、徐象先游辰山,……一云虎山,以石形似名。
”山呈东西走向,偏处一隅,旁无他山。
七峰延绵起伏,东高西低。
岩洞较多,主要有燕子岩、蛰龙岩、黄岩、侧洞岩、吃水岩等。
其中燕子岩位于山北麓,洞高而狭长,顶、壁均有数道蜿蜒的石槽,宛如龙迹。
侧洞岩壁上有一巨大裂缝,每当大风起时,风声应于岩中,响若虎啸,有“辰山虎啸”之称。
蛰龙岩位于山腰,其名见明代张鸣凤《桂胜》记载:“宋有土人刘晞升之家其下,桂帅李大异嘉晞有阴操,以蛰龙拟之,因用名其岩”。
岩初入昏黑,行十余步有石室,可容坐数十人,明豁穹然,西向岩口可外眺远景,自岩左登陡阶百余级可至黄岩,因洞口有黄色岩石而名,岩内乳石百态千姿而绮丽,其上又有一洞,名上岩。
三洞重叠,与中隐山类似,宋代刘克庄赋诗称道:“一峰叠三洞,乃似宏景楼。
下洞初俯入,藓室寒飕飕。
中洞忽跃出,有径通远幽。
豁然崖谷判,万态谁镌锼?……力穷至上洞,身载云气浮。
”明代俞安期更认为:“登山之半,三岩层沓,石室穹然,有五城十二楼之想。
”岩颠旧建小亭。
二、基地环境1.猫儿山山体及植被保护良好,上有洞穴,奇峰怪石,山下湖水澄清。
2.规划公园东区东南面为电器科研究所用地,西南面为电气科研所小学及辰山小学用地;西区为原味美食品厂厂区。
桂林城市swot分析报告
![桂林城市swot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61b3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b.png)
桂林城市SWOT分析报告一、引言 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策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组织或一个地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本文将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评估桂林城市的发展状况,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桂林市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二、优势 1. 自然资源丰富:桂林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城市周围环绕着壮丽的山水景观,如漓江、阳朔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桂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
2. 文化遗产丰富:桂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代城墙、古老的街道和传统的建筑。
这些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并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交通便利:桂林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拥有良好的交通网络。
桂林两个国家级机场和多个高速公路的开通,便于游客和商务人士的出行,为桂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4. 旅游产业发达:桂林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
旅游业成为桂林的支柱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三、劣势 1. 城市基础设施有待提升:桂林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共交通不够便捷,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突出。
这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桂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2. 服务质量不稳定:桂林的旅游服务行业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游客抱怨游览景点时的导游服务不专业,酒店和餐厅的服务质量也有待提升。
这给游客的体验带来了负面影响。
3.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桂林的经济相对滞后,大量年轻人选择离开桂林到其他一线城市发展。
这导致桂林在人才储备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潜力。
四、机会 1. 国内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兴起。
桂林作为中国的文化和自然旅游胜地,有望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 旅游业升级转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桂林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升级转型来提高经济效益。
例如,加强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城市规划区被征地农村集体预留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城市规划区被征地农村集体预留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51d039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79.png)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城市规划区被征地农村集体预留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桂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26•【字号】市政[2009]45号•【施行日期】2009.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城市规划区被征地农村集体预留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政〔2009〕45号)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现将《桂林市城市规划区被征地农村集体预留地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桂林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桂林市城市规划区被征地农村集体预留地管理暂行办法为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和长远生计有保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桂林市城市规划区被征地农村集体预留地是指征收本市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雁山区在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农村集体土地时,规划预留给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建设用地。
第二条被征地农村集体预留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确因规划调整需要占用预留地的,应当另行规划安排同等面积的土地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条预留地选址应当坚持有利于经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发展的原则,在征收集体土地前先行规划,合理安排,应尽量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区域范围内落实,根据规划要求也可以实行异地安排。
历年征地中安排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预留地可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实行统一整合,使用权和受益权不变。
第四条预留地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也可以由辖区政府或乡镇(街道办事处)统一申请,统一管理使用,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按预留地面积享有所有权和利益分配权。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2011.1改)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2011.1改)](https://img.taocdn.com/s3/m/7e0341196c85ec3a87c2c542.png)
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2)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4)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8)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10)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3)第一节分级保护规划 (14)第二节分类保护规划 (19)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24)第一节景区规划 (24)第二节游览方式 (30)第三节游线组织 (31)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33)第一节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 (33)第二节植物景观规划 (37)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40)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 (43)第十一章环境影响篇章说明 (47)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50)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4)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8)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9)第十六章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61)第十七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61)第十八章附则 (63)规划图纸01 区位分析图02 流域卫星影像图03 岩溶地貌分析图04 综合现状图05 风景单元分布图06 风景单元评价图07 规划界线图08 桂林总图09 规划结构图10 风景保护规划图11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穿山至禄坊洲12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马山至碧岩阁13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碧岩阁至杨堤14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杨堤至渔村15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渔村至阳朔16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阳朔至留公17 植物景观规划图18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19 道路交通规划图20 给水工程规划图21 排水工程规划图22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23 环卫工程规划图24 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图25 城镇发展规划图26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为了加强对风景区的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特编制《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桂林10万平方米行政中心广场景观规划图
![桂林10万平方米行政中心广场景观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7a313c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f.png)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b4a9f2b2f60ddccda38a021.png)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为更好地保护桂林市优秀的自然资源与景观环境,满足桂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践,贯彻“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市发展方略,协调与统筹桂林市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
1.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以展现桂林世界独有的景观风貌特征、注重生态与人文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为前提,实现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制定科学、务实的城乡规划和行动安排。
(2)坚持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
加强桂林市与周边城市的跨界联系,促进桂林市域内部市、县(区)、镇(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调动与促进各级行政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活力;加强区域与城乡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建设;积极带动与推动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环境的改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规划目标以公众利益为前提,加强规划过程中的公众与各类群体的参与性;注重城市优良环境的营造,增强城市的可居性、可游性和安全性。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城市生态的多样性,使城乡土地、水资源、能源、物产资源得到节约、集约与可持续的利用。
(5)坚持“山水环境观”。
以“保护山水资源、传承山水文化、创新山水城市”为出发点,力求实现保护漓江、城市向西、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突出展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的特色。
2.规划期限与地域空间层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规划远期为2016~2020年;规划远景为2030年。
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地域空间层次。
其中,市域范围为桂林市行政辖区,包括5个行政区和12个县;规划区范围为5个行政区及临桂县、灵川县、永福县、阳朔县、兴安县;中心城区范围主要包括桂林市区所辖的象山、叠彩、秀峰、七星4区,雁山区柘木镇和雁山镇,灵川县定江镇和大圩镇部分地区及八里街经济开发区,临桂县的临桂镇、四塘乡和庙岭镇部分地区等,总面积为866.36平方公里。
桂林道路网规划方案
![桂林道路网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60f2e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c.png)
桂林道路网规划方案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桂林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我市制定了桂林道路网规划方案,以缓解交通拥堵和提升城市形象。
规划目标
通过本规划方案,桂林市将达到以下目标:
1.建立合理、高效、便捷的城市道路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3.提高城市对外形象,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城市交通系统。
规划方案
城市主干路
1.建设长江路、中山路、丽水路、漓江路等8条城市主干路,使城市
道路系统更加完善。
2.中心城区建设环路和快速路,方便市民出行和货物运输。
地铁网络
1.建设1号、2号、3号和4号四条地铁线路,相互连接,满足城市快
速交通需求。
2.在地铁线路周围建设公交站点,增加城市公共交通运输选择。
市区内交通管理
1.建设电子警察、智能停车等智能化的交通管理设备,增强交通管理和
交通规划的科技含量。
2.在市区建设停车场,并实施停车收费策略,促进停车资源合理利用。
实施方式
本规划方案实施方式如下:
1.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增加投资,扩大规模,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
步实施。
2.加强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的监督和协调,保证工程质量和
进度。
3.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规划和实施,形成多方合力。
总结
桂林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有望改善城市交通状态,提升城市形象,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桂林宋城项目规划方案
![桂林宋城项目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34e7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f.png)
桂林宋城项目规划方案1. 项目背景桂林宋城项目是位于中国桂林市的一个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旨在通过打造宋代文化主题公园,吸引国内外游客,推动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该项目将结合桂林的自然风光和宋代文化,打造一个集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2. 项目目标•提高桂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打造一个具有宋代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丰富游客在桂林的旅游体验3. 项目规划3.1 主题公园设计主题公园的设计将以宋代文化为主题,包括建筑、景观、表演等方面的元素。
公园将按照以下几个区域进行划分:3.1.1 建筑区建筑区将重现宋代建筑的风貌,包括宫殿、庙宇、民居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局,展示宋代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3.1.2 景观区景观区将采用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打造具有宋代风格的景观。
包括湖泊、山水、花园等不同类型的景观,通过景观的布局和景色的塑造,营造出宜人的游览环境。
3.1.3 表演区表演区将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表演项目,包括京剧、杂技、戏曲等传统艺术表演,以及宋代时期的文化表演。
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示宋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3.2 设施和服务为了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桂林宋城项目将配备一系列设施和服务,包括:•导览服务:提供专业导游,为游客讲解宋代文化和景点的历史背景。
•餐饮服务:提供传统的宋代美食,使游客能够品尝到正宗的宋代风味。
•休闲设施:提供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儿童乐园等,丰富游客的休闲娱乐选择。
3.3 宣传和营销为了提高桂林宋城项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项目方将采取以下宣传和营销策略:•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及时发布项目信息和优惠活动。
•制作宣传片和海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推广。
•与旅行社、OTA平台合作,开展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4. 项目实施桂林宋城项目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4.1 前期准备•确定项目的具体位置和规模。
•编制详细的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为更好地保护桂林市优秀的自然资源与景观环境, 满足桂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践, 贯彻”保护漓江, 发展临桂, 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市发展方略, 协调与统筹桂林市城乡各项建设活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进行《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 》的编制工作。
5.建设大桂林旅游区和交通服务系统
( 1) 大桂林旅游区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四个圈层, 包括: 市域内核心旅游地区、 市域内外围县旅游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跨市界旅游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外跨区界相关旅游地区。
( 2) 在旅游交通服务方面, 以桂林中心城区为基地, 以高速公路、 国道和省道等旅游公路和航道为依托, 建立陆路与水路旅游公交系统, 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出行服务; 实现航空港、 铁路站等门户与大桂林旅游区交通系统的无缝交通对接服务; 依托公路网络, 在大桂林旅游区内建立自驾车旅游系统, 建设配套的自驾车游营地、 汽车旅馆、 补给站等休憩补给设施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1.规划指导思想
( 1) 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展现桂林世界独有的景观风貌特征、 注重生态与人文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为前提, 实现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 制定科学、 务实的城乡规划和行动安排。
( 2) 坚持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桂林市与周边城市的跨界联系, 促进桂林市域内部市、 县( 区) 、 镇( 乡) 、 村之间的协调发展, 调动与促进各级行政主体的自主性、 积极性和活力; 加强区域与城乡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建设; 积极带动与推动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环境的改进, 缩小城乡差别, 实现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
( 3) 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以公众利益为前提, 加强规划过程中的公众与各类群体的参与性; 注重城市优良环境的营造, 增强城市的可居性、 可游性和安全性。
( 4)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节约型社会, 保持城市生态的多样性, 使城乡土地、 水资源、 能源、 物产资源得到节约、 集约与可持续的利用。
3.规划总目标
以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为契机, 将桂林建设成为”中国山水之都, 世界旅游名城”。在规划期内, 贯彻”保护漓江, 城市西拓”的空间发展战略, 以实现”大旅游、 新产业、 强枢纽、 幸福城”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打造广西新经济平台。
4.市域规划
( 1) 规划市域总人口至 控制在538万~541万人, 至2020年控制在到554万~560万人; 市域城镇化水平至 为46%~51%, 至2020年为52%~59%。
8.规划区与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 1) 至2020年, 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
( 2) 至2020年,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13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内独立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为14平方公里。
9.规划区用地空间管制
规划区内禁止建设区为9367.3平方公里, 限制建设区为1201.3平方公里, 适宜建设区为572.81平方公里。
10.中心城区规划空间结构
( 1) 规划中心城区展现”城乡交融、 城景互衬、 山水层叠、 网络交织”的山水城市格局, 形成”两带双核八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 ”两带”为南北向的沿漓江城市生活旅游发展带和东西向的城市新兴综合服务发展带。”双核”为老城中心区和临桂新区。”八组团”为老城中心组团、 瓦窑-大风山组团、 叠彩-八里街组团、 临桂新区组团、 四塘组团、 雁山组团、 七星组团和铁山组团。
( 2) 市域城镇空间形成由”流域”与”多轴交通”共同构成的复合型空间格局。
( 3) 规划期内, 市域逐步形成四级城镇规模结构, 分别为: 一级城镇为中心城区, 人口规模为100万以上; 二级城镇为部分县城或重要的产业城镇, 三级城镇为人口规模在2万~5万人的山区县城与重要城镇; 四级城镇人口规模在2万以下。
7.规划区与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控制
( 1) 规划区总人口规模: 至 , 控制在291万~295万人; 至2020年, 控制在310万~318万人。
( 2) 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至 控制在115万~121万人, 至2020年控制在130万~136万人;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至 控制在101万~108万人; 至2020年控制在117万~129万人。
( 5) 坚持”山水环境观”。以”保护山水资源、 传承山水文化、 创新山水城市”为出发点, 力求实现保护漓江、 城市向西、 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突出展现”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 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的特色。
2.规划期限与地域空间层次
规划期限为 ~2020年, 其中近期为 ~ , 规划远期为 ~2020年; 规划远景为2030年。
规划分为”市域”、 ”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地域空间层次。其中, 市域范围为桂林市行政辖区, 包括5个行政区和12个县; 规划区范围为5个行政区及临桂县、 灵川县、 永福县、 阳朔县、 兴安县; 中心城区范围主要包括桂林市区所辖的象山、 叠彩、 秀峰、 七星4区, 雁山区柘木镇和雁山镇, 灵川县定江镇和大圩镇部分地区及八里街经济开发区, 临桂县的临桂镇、 四塘乡和庙岭镇部分地区等, 总面积为866.36平方公里。
6.城市性质与城市主要城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山水城市, 桂北及周边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 2) 桂林市的主要城市职能包括: 进行自然生态保育、 优秀山水景观保护的职能, 观光、 度假、 休疗养、 生态与文化创意、 会议会展、 旅游活动体验、 新型旅游产业等旅游类的职能, 历史文化保护的职能和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村综合发展的职能; 依托区域交通设施、 城市服务设施和产业基础, 形成辐射桂湘黔粤交界地区的客运与游客集散中心的职能, 物流集散中心的职能, 生产服务业的职能, 教育培训与研修的职能, 商业中心的职能, 高新技术产业与特色加工制造业的职能和行政中心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