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说课稿
古诗的说课稿

古诗的说课稿古诗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
首先写春天京城的景色,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
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蜡烛。
诗人描绘寒食节的景象,从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写出距离之远;第二句既写织女,也写银河的清亮。
接下来两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织女的姿态美和勤劳形象,五六句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明写织女,却暗连牛郎,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后两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与前面的“迢迢”相照应,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
最后两句中“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缠绵情意。
这首诗一韵到底,十句诗中有六句用了叠字:“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古诗。
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
《寒食》描绘了古代人们过寒食节的情景,《迢迢牵牛星》借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想象了织女与牛郎分离后的离愁别绪,抒发了分离的悲苦。
《十五夜望月》通过写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望月所感,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侯、章”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古诗三首》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
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
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
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
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
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佳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意象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感悟诗词中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情感和韵律美;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2.新课展示:分别介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内容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情感。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精选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精选4篇(1)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描写农村晚景。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5.体会作者诗中对天真可爱、勤劳能干的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6.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
3.体会作者诗中对天真可爱、勤劳能干的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4.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024唐诗说课稿范文

2024唐诗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诗》。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唐诗》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经典。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古代文学并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中学语文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唐诗的特点和韵律,掌握常识和重要的唐诗诗句。
②能力目标:能够欣赏和背诵唐诗,能够运用唐诗知识进行文学解读。
③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唐诗,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学法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学习唐诗这个内容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唐诗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学法是:阅读理解法,朗读演绎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经典的唐诗歌曲,以音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韵律和美感。
我还准备了一些唐诗的课文和解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的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则。
本着这个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听一首著名的唐诗歌曲《静夜思》,并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然后,我会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唐诗这个主题,并介绍一些唐诗的背景和特点。
环节二、学习古诗,欣赏文化。
在这个环节,我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唐诗,让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分析诗的韵律和意境。
我会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核心词语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诗的内涵。
环节三、背诵唐诗,演绎情感。
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并进行朗读和演绎。
通过背诵和演绎唐诗,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
环节四、文学解读,抒发情感。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古诗的魅力,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古诗三首》中的某些词语和背景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对古诗中难理解词语的解释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培养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难点:对于古诗中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和背景知识,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每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3.文本解析:逐句解析每首古诗,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4.欣赏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每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5.应用拓展: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古诗元素,创作自己的小诗,展示对古诗的运用和创造力。
古诗词说课稿万能模板

古诗词说课稿万能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来说说教材。
本节课所选的古诗词出自于_____教材_____单元,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古诗词在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通过对这首古诗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这首古诗词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与前后的课文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呼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情分析接下来,谈谈学情。
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_____年级,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诗词鉴赏能力。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古诗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理解古诗词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掌握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和诗句。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牧童》和韦应物的《秋夜寄邱员外》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分别描绘了战士保家卫国的英勇、牧童的悠闲生活以及作者在秋夜中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节课的三首古诗,他们可能对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适当拓展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古诗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战争、牧童和秋夜的图片为线索,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感知诗中的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互相交流心得。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讲解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解答学生的疑问。
《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说课稿《古诗三首》说课稿(一)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吟诵《枫桥夜泊》,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张继是唐代大诗人。
二、释题:(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三、范读诗歌(听录音带)四、读诗歌,提出疑问。
读诗歌,借助注释想象诗意,提出疑问。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睡呢?)五、试讲诗歌描写的景色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月亮渐渐落下,听到乌鸦哇哇地啼叫声,天空中布满了寒霜,诗人面对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满腹忧愁而难以入睡。
这时,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夜半敲钟的声音传到客船上来了。
)六、指导朗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读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八、总结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由于这首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新,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甚至使得枫桥和寒山寺也因而名扬天下。
板书设计:枫桥夜泊(唐)张继所见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所闻乌啼钟声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 别董大教学目标:3、吟诵《别董大》,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别董大》是唐朝诗人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法董庭兰。
他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古琴手,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诗送别他,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本节课选取了三首古诗《山行》、《望洞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学习。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材中对于每首诗都有详细的注释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同时,每首诗后面都有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的结构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的结构和韵律。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的理解,以及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对于不懂的生僻词语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询问教师进行解决。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和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可以理解和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也在逐渐形成,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1.背诵三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并写一篇简短的解析文章;3.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以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灵感,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要求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以及古诗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和创作方面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1.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3.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古诗两首》说课稿1一、说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教材分析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学习古诗《暮江吟》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古诗《所见》一等奖说课稿

古诗《所见》一等奖说课稿1、古诗《所见》一等奖说课稿教材分析:古诗《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
“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
“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
“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
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教学目标:1、认识“所、捕、蝉、闭”等生字,会写“诗、林、立”3个字。
2、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所见》。
3、能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古诗的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设计思路: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
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
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
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第一,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
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共含13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白居易首联:交代春行地点及时令早莺争暖树颔联:春行所见(上) 人静景动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颈联:春行所见(下) 景静人动浅草没马蹄尾联:春行所感 (抒情)(8)布置作业。
针对所学内容,布置与能力目标密切相关的作业。
篇2:《钱塘湖春行》古诗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三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三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重点难点】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三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三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自主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决眦()啄()堤()千寻()2.填空。
⑴杜甫字,自号,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尊称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⑵白居易字,号,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有和之称。
有传世,代表诗作有等。
⑶王安石字,号,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造化钟神秀⑵会当凌绝顶⑶浅草才能没马蹄⑷飞来峰上千寻塔4.古诗文默写。
①《望岳》中描绘泰山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②《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景象的诗句是:,。
③《登飞来峰》中借景物描写来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自主合作探究】5.⑴《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⑵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把春色描绘得很好,除了“绿杨阴”、“白沙堤”外,你还能从诗中读出那些色彩?7. 登飞来峰这首诗突出飞来峰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反馈检测】8.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包含三首经典古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
王翰的《凉州词》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的场面,表现了守边将士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旷达胸怀。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8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2.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四、说教学方法:叶嘉莹先生曾在一个有关古诗吟诵与教学的讲座中说:“古人写诗,都是先吟后写的。
学诗,必须学习吟诵。
”古诗的平仄与押韵使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只有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吟诵,才能对古诗有列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吟诵,让他们体会古诗音律的美感。
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在教师重点教读《出塞》的基础上,学生习得学法,总结古诗的学法,进而在吟诵的基础上分四大步骤自主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1)解诗题,知诗人。
(2)懂诗意,悟诗情。
(3)巧背诵,多积累。
(4)读写结合,培养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一)品读《出塞》,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出塞》,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2.小组内交流,检测自己是否已了解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自秦汉以来,明月始终高悬于边关要塞之上。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题临安邸》和《游园不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又能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诗也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思想感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情感为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古诗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诗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彼此的感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
5.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三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所选的三首古诗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它们不仅在语言表达上简洁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_____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对于古诗这种文学体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于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古诗所展现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讲授法对于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疑难问题,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拨。
古诗吟诵说课稿

《诗经.秦风.无衣》吟诵课说课设计一、说教材《诗经.秦风.无衣》是课外服务吟诵社团的课程之一。
以《诗经.秦风.无衣》这首先秦民歌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吟诵的方式,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诗经.秦风.无衣》这首古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主要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并推动事件的发展,表达人物的情感。
全诗分三节,通过出征战士的问答“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抒发了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奋战的英雄气概。
诗歌通俗易懂,适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后,以吟诵的方式加以反复吟咏,以达到深入理解诗歌的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以及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本次社团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动人的诗歌语言和优美的吟诵腔调,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爱国、无畏等英雄品质的熏陶。
因此,我把诗词的理解、鉴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吟诵中深入理解诗词是对学生诗词积累、诗词感悟、吟诵表达能力的综合应用,有一定难度,可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1 、通读诗词,理解诗词。
“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因此,在古诗词吟诵教学过程中,要先做好“读”的训练,如此才能完成拼读感悟诗词、吟诵理解诗词、积累应用诗词的教学目标。
《诗经.秦风.无衣》语言相对浅显易懂,宜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解诗词的内容,为理解诗词做好准备。
2 、吟诵促进理解,帮助积累诗词。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背诵诗词是初步目标,除此外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表达能力。
所以,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角色代入的方式,理解诗词中人物的心理,谈谈自己的感受,再以吟诵形式加以表达,深入了解诗词内涵并能在合理场景下应用。
这样,把想、吟、用等学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流程1、复习回顾,引入课题同学们,又到了课后服务吟诵社团的学习时间。
在课程开始之前,请思考一下:你们学习吟诵,是为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学习吟诵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特别是古诗词。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引言概述: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三首经典的古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与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与魅力。
正文内容:
一、《静夜思》
1.1 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1.2 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1.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二、《登鹳雀楼》
2.1 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2 描写楼和风景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三、《春晓》
3.1 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3.2 描写春天的景象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总结:
通过对《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三首古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些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思量和感悟。
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的说课稿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古诗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单元主要由古诗改编的歌曲组成,通过演唱和欣赏感受古诗的意境。
歌曲《静夜思》为两段体,宫调式,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乡的愁绪。
依据课标对五年级学生的要求和他们已经具备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和知识,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围绕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运用于指挥四拍子的歌曲。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3.能从速度、节奏、结构、力度等方面挖掘歌曲内涵,逐步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依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是: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及二声部的合唱。
二、说教法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听唱法:听唱法是学习唱歌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听唱能较准确地模仿、学习歌曲。
如本课教学中,合唱部分先让学生聆听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再让学生跟琴学唱,然后合唱二个声部以突破歌曲难点。
同时我还会根据需要辅以直观教学、创设情境等教法。
三、说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音乐学习能力和本课特点,我将通过对比法、讨论法、小组创编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过程本课将用一课时来完成,通过激趣导入——学唱歌曲——拓展创编——课堂小结四个环节来落实。
一、激趣导入课依始,教师演唱《读唐诗》导入(唱),同学们,还有一首歌曲与这首歌有异曲同工之处,想听吗?请听---《静夜思》(范唱)。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环节1、全班有感情地朗诵《静夜思》,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歌曲的意境。
2、带问题复听:你觉得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表现这种思乡之情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比较舒展,演唱的声音很柔和,力度较弱,情绪略带悲伤,正是这些音乐要素构成了这种思乡之情。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以逐步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入3、学习歌谱环节:课件首先显示歌谱中节奏难点部分:556和7 7 6及5 5 3切分节奏(板书),教师运用划拍的方式用直观教学法指导学生唱会此节奏。
接着课件出现前倚音,指导学生唱时要轻一点。
课件再次出现1 02 7 6|教师运用对比法依次演唱有休止符和没有休止符的唱法,引导学生区别并回答为什么出现半拍的休止符?师生小结得出诗人因思念家长和亲人难过的哽咽了一下。
此环节通过对歌曲节奏、情绪的把握更好地学习、演唱歌曲。
4、紧接着,课件出现《静夜思》的曲谱,采用听唱法让学生学会歌曲第一乐段。
5、歌曲的第二乐段是合唱,老师弹奏高声部,你们听和第一乐段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学生很快指出与第一乐段相同,但是第三句又多唱了一遍。
6、用听唱法学唱低声部旋律。
7、带入歌词,分声部演唱歌词。
8、在让我们把曲作者呈现给我们的音乐要素,融合到演唱中来,有感情地合唱歌曲《静夜思》。
9、同学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今天老师就教你们怎么指挥四拍子的歌曲。
(板书,师划指挥图示,指导学生学习)以上教学,目的是落实歌曲的学习,以突出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的重点,突破二声部合唱的难点。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三、拓展创编同学们,你打算用哪种不同的表演形式来表现《静夜思》这首歌呢?请分小组讨论。
老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归纳出适合本歌曲的表演形式,可以是情境表演,也可以是歌舞形式。
让学生尝试表演,以达到加深对歌曲意境的体会与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四、课堂小结唐诗的博大精深还需要大家去领悟和感受。
正所谓,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诗。
让我们以古诗新唱的形式再一次走进唐诗。
在聆听《读唐诗》中结束课业。
此环节首尾呼应,围绕主题。
五、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当然,以上的说课只是本课的教学预案,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及时调整,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古诗的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下面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唐诗三首》是人教版全日制高中音乐全一册的一节欣赏课。
本课选取了三首古诗来进行欣赏,其中《诗经五首》是作曲家金湘创作的民乐交响组歌,本课选摘了《葛生》这个乐章。
《葛生》合唱背景上悲凉的女中音与凄厉的女高音相呼应,动人心魄。
《春晓》《枫桥夜泊》采用了最为常见的钢琴伴奏的独唱形式:《诗经五首》为合唱与民族乐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魅力,更加喜爱中国传统诗歌。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情绪,激发学生对于中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赏析及对比探究选段作品感受音乐情绪,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曲家和每个选段的表现形式以及诗曲结合所表达的诗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欣赏《唐诗三首》选段感受不同音乐情绪,并对《春晓》《枫桥夜泊》进行演唱。
难点为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想表达出的情绪与诗歌的意境美。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问答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情景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法,教师播放音频《红豆词》,播放完毕并提问:同学们谁来说一说这首词是谁写的,这首作品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学生们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词是曹雪芹写的,我们中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作曲家巧妙的与音乐相结合更是独具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唐诗三首》。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关注,同时又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聆听是欣赏音乐的前提条件,视听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们感知作品,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多媒体视频音频资料,对于组歌《唐诗三首》选段引导学生多次进行聆听,并伴随着这样几个问题来实现初步感知的目的。
1.什么是《诗经》?2.《葛生》《春晓》《枫桥夜泊》这三段,他们的体裁以及表现形式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欣赏老师引导得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305篇。
《诗经》按音乐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民谣、土乐,“雅”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葛生》这首乐曲是作曲家金湘创作的民乐交响组歌,完成于1985年春天,在这部作品中即继承民族传统,又大胆突破创新,使这部交响组歌融古韵与新意于一体。
本课选摘了《葛生》这个乐章。
《葛生》合唱背景上悲凉的女中音与凄厉的女高音相呼应,动人心魄,《春晓》《枫桥夜泊》采用了最为常见的钢琴伴奏的独唱形式,但是想要表达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春晓》描绘了一幅春天早上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对于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这一环节是整堂课在感知基础上的深入,欣赏的方式不仅仅只有聆听,适当的演唱也可以帮助学生拉近与作品的距离,更好的对于作品感悟和欣赏。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领唱、齐唱、表演唱的教学环节对于选段《春晓》《枫桥夜泊》进行深入学习,我在给予歌唱情绪指导的同时也在其中用问题引导深入探究欣赏的方向,音乐中表现了哪些意境美情绪又是怎么样?那这些情又是通过了哪些方面或者形式传递给你的呢?从而让学生明白,乐,是由音组织而成的,它的根源是人类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
因此激动起悲哀感情的,发出焦急短促的声音;激动起快乐感情的,发出宽畅和缓的声音;激动起高兴感情的,发出开朗轻快的声音;激动起愤怒感情的,发出粗犷严厉的声音;激动起崇敏感的,发出正直端庄的声音;激动起爱悦感情的,发出柔和缠绵的声音;这六种声音并不是内心境界原来存在的,而是人们内心境界受到外界事物激动的结果。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为此,听赏作品时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
这也是声音形态与情感表现的一般对应关系。
以来做到难点的突破,此环节耗时较长。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我会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歌曲分组进行表演,无论学生们展现的是否完美我都会给与相应的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采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并再次演唱乐曲选段的方式为本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并呼吁同学们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七、说板书设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主要罗列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唐诗三首》选段《葛生》-悲凉《春晓》-欢快的《枫桥夜泊》寂寥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