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等分教案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含反思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等分的概念,能够将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等分的概念,能够将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等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若干个大小相同的物品(如糖果、积木等),图片,白板,彩笔。
2.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大小相同的物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份大小相同的糖果,邀请一名幼儿上台,问:“你能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在座的每位小朋友吗?”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进行平均分配。
(二)新课讲解1.老师讲解等分的概念,即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大小和数量都相等。
2.老师通过实物操作,演示如何进行等分。
a.将糖果平均分成2份,让幼儿观察每份糖果的数量是否相等。
b.将糖果平均分成4份,再次让幼儿观察每份糖果的数量是否相等。
3.老师邀请幼儿上台尝试等分糖果,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实践操作1.老师分发学具,要求每个幼儿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2份、4份。
2.老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
3.老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
2.老师提问:“你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3.老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等分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尝试将家里的物品进行等分,并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和讲解,让幼儿掌握了等分的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4.不足之处: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等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等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等分的概念掌握得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个别辅导。
差额等分

解决问题——差额等分教学内容:第74页例6、7二、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摆、移动学习差额等分的题。
2、提高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差额等分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分析五、教学过程:一:通过解决准备题,为学习差额等分的题做铺垫。
出示:第一排:○○○○○○○○○第二排:○○○从图中你知道什么?(第一排有9个圆,第二排有3个圆(提问:从第一排移动几个到第二排,两排的个数就相等了?学生动手移动圆,你为什么移动3个圆,你是怎么想的?二:在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题小刚有30根小棒,小红有70根小棒,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人就同样多了?你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组交流,看哪组想的方法多。
汇报(1)摆(2)把两人的差除以2。
70-30=40(根)40÷2=20(根)(3)把两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求出平均数,再用平均数与原来其中一人的根数比70+30=100(根)100÷2=50(根)50-30=20(根)2、试一试解决移多补少的实际问题两队拔河,左边有10人,右边有6人,怎样调整两边的人数就同样多了?怎么想?(把两边的人数差除以2。
10-6=4(人)4÷2=2(人)把两边的人数合在一起,求出平均数,再用平均数与原来其中一边的人数比10+6=16(人)16÷2=8(人)8-6=2(人)二:巩固练习1、小华有53个玻璃球,小芳有25个玻璃球。
要使两人的玻璃球的个数同样多,小华要给小芳多少个玻璃球?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如果把小明的画片给小刚5张,两人的画片张数同样多。
原来小明的画片比小刚多几张?已知小明有42张画片,小刚有多少张画片?(这是一道逆解的“移多补少”的题。
根据题意画图小明:小刚: 5张?张(1)根据把小明的画片给小刚5张,两人的画片张数同样多,说明小明比小刚多2个5张那么多。
幼儿园大班《等分》教案通用

幼儿园大班《等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等分》教案,主要针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等分原则进行讲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等分的概念、等分的方法以及等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等分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定义、等分的方法和等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等分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实物等。
学具:每人一份等分道具(如水果、小点心等)、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水果、小点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些实物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多少?2. 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数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3. 讲解等分的方法(5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讲解等分的方法,如:用刀子将水果、小点心等实物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大小相等。
4. 应用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分方法进行解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能得到几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数的定义、等分的方法和等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画笔和画纸画出你们喜欢的实物,并将其平均分成几份,标注分数。
2. 思考并回答: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用到等分的情景?与家长分享并写出你的经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等分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作业设计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精编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精编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三节“等分”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将图形和实物进行等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具体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等分的概念,知道等分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部分。
2. 培养幼儿将图形和实物进行等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等分的概念,并能将图形和实物进行等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等分的图片、剪刀、彩纸、水果(如苹果、香蕉等)、笔、板书用具。
2. 学具:剪刀、彩纸、水果、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小兔子分萝卜”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兔子如何将萝卜平均分给朋友们。
让幼儿思考:小兔子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等分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等分的图形,如正方形,讲解如何将正方形进行等分。
(2)教师示范将一个苹果进行等分,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苹果平均分给每个朋友?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剪刀和彩纸尝试将纸片进行等分。
(2)将水果(如苹果、香蕉等)进行等分,让幼儿亲身体验等分的过程。
(2)让幼儿尝试将身边的事物进行等分,如桌子、椅子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等分2. 板书内容:(1)等分的概念(2)等分的方法(3)等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一张纸剪成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将一个香蕉平均分给3个朋友。
2. 答案:(1)将纸对折两次,剪成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将香蕉切成3段,每段长度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等分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解决问题差额等分教案

解决问题——差额等分教学目标:1、学习“移多补少”数学方法,解决“差额等分”类型的实际问题2、通过动手操作及动脑思考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移多补少”是解决“差额等分”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
掌握本课核心原理2-5个问题设计:1、相差个数和所移个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同学们,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利用多种来方法思考,你都用过哪些方法?3、讨论:你是怎样理解“差额等分”这几个字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动手操作感悟“移多补少”孩子们,认识我吗?不认识很正常,你们也很诚实,但你能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倾听获取一点我的信息吗?(学生自由回答)看来,观察,倾听,感受都是获取信息很好的途径。
我也获取了你们的一些信息,你们是XX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你们班是一个积极,开朗,活泼的班集体,听说你们班是玩的“高手”,展示展示,让老师们一睹你们的风采。
(将8个三角形摆成不相等的两排,摆完之后还要思考怎样让这两排一样多?小组合作,边摆边完成下列表格:)【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孩子们变陌生为熟悉。
学生小组内的动手操作,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初步感受“移多补少”的思维方法】师:哪个组想来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一人摆,一人汇报,老师当他们的秘书做好记录)预设:我第一排摆1个,第二排摆7个,他们两排相差6个,第二排向第一排移3个,两排就一样多了。
(一人说,一人在黑板上摆)师:说的真好!两排相差6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要移动3个?预设:用第二排的根数减去第一排的数。
多了6个就移动3个。
……(让孩子汇报不同的摆法)思考: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提示:相差个数和所移个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读:相差数6个,所移数3个:相差数4个,所移数2个:相差数2个,所移数1个。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 (1)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主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倾听明确本节课主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1分二、探索理解活动一: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个人就同样多了?学习方式: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看!同学们在做分小棒的游戏呢。
仔细读一读,有不懂的的地方吗?出示学习要求巡视学生出现的作品有哪些?询问分享作品的顺序,做到心中有数。
读题理解(一)独立解决读学习要求:1.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题意。
2. 思考信息间的关系,确定如何解决?(先干什么?再干什么?)3. 列式计算,验证是否正确,再写“答”。
4.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二)小组交流:1.悄悄地认真品读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你认为错的画“\”,看不懂的在旁边画“?”。
2.交流作品。
3.修改完善。
4.确定分享作品的顺序。
ppt在“独学——对学——群学”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解决问题能力22分适时调整分享顺序,便于学生观察对比。
展示方法一、二:这两种方法是怎么分的?你知道它们的主人是怎么想的吗?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引导验证:这样可以吗?证明给大家看。
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方法也就不同。
(三)全班分享:方法一:小红直接给小刚20根,小红:70-20=50(根)小刚:30+20=50(根)方法二:10根10根地给,小红:70-10=60 60-10=50小刚:30+10=40 40+10=50借助小棒图进行分,都是多的同学给少的同学,直到一样多为止。
不同在于:方法一直接分20根小棒,方法二是10根10根地分的。
方法三:70-30=40(根)先求出小红比小刚多40根40÷2=20(根)再把多出的40根平均分成2份,每人一份就同样多了。
方法四:30+70=100(根)100÷2=50(根)50-30=20(根)两个人一共100根,要想使两人一样多,那么每人就应该是50根小棒。
《等分》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精选

《等分》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与几何》第三节《等分》。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等分的概念,学会将一个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个、四个等份;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等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个、四个等份。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等分的概念。
难点:将一个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个、四个等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等分图形卡片、剪刀、彩纸、胶棒、直尺。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等分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个部分?2. 讲解等分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等分的定义,让幼儿理解等分的含义。
同时,结合实例,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等分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等分实例,如将一个正方形等分成四个小正方形,讲解操作步骤,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等分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彩纸、剪刀等学具,让幼儿动手实践,将一个长方形等分成两个小长方形,再将其中一个长方形等分成两个小正方形。
5. 互动交流(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等分的过程和心得。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幼儿的操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等分的概念及方法。
2. 等分的实例:正方形、长方形等。
3. 幼儿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将一个圆形纸片等分成两个、四个等份。
2. 答案:将圆形纸片分别对折两次,即可得到两个、四个等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等分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对等分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差额等分教学设计

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或自己尝试画图解决
说想法
生谈收获。
灰兔过关了,看看他又遇到什么挑战了?你能帮帮他吗?
试着直接列出算式并解答。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师巡视并找有代表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方法写到黑板上。
70-30=40
40÷2=20
70+30=100
100÷2=50
50-30=20或70-50=20
像这类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差额等分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差额等分”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操作探究,掌握算理,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尝试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
五、小结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趣味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知道比赛的项目吗?
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吃掉自己面前的胡萝卜。小裁判们,比赛可以开始了吗?
师板书。
你怎么理解差额等分的?
当我们遇到这类型的题时,应该怎么解决?
那就请你把他们调整一下,使两边的人数一样多?
怎样使两桶水变得同样多?
苹果题。出示线段帮助学生理解。
明白重点句பைடு நூலகம்假如从第二筐中拿出27个放到第一筐里,两筐的苹果数就一样多了。这句话说明哪筐多?只多27个吗?
如果我有比你多27个,我把27个都给你的话会怎么样?
数学教学设计
内容
差额等分
册数
第五册
教师
安月娟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差额等分的解题思路。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相差数与移动数之间的关系。
(2)、能运用此关系正确解答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分数》第三节《等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方法,能够运用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等分的概念,学会用等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等分模型、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剪刀、彩纸、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圆形饼干,提问:“如何将这个饼干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圆形饼干等分。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等分的概念,出示等分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等分,讲解等分的方法。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等分操作。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展示答案,并给予评价。
4. 小组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等分的其他应用场景。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等分》2. 板书内容:(1)等分的概念(2)等分的方法(3)等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一张正方形纸等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2)将一个圆形饼干等分成6个相同的扇形。
2. 答案:(1)将正方形纸对角线剪开,得到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2)将圆形饼干从中心点沿半径线剪开,得到6个相同的扇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等分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等分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圆形、正方形,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进行等分?(2)鼓励学生尝试将不规则图形进行等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七章《分数的认识》第三节内容,详细讲解等分的概念和实际操作。
重点围绕“等分”的定义、性质及实际应用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简单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等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等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剪刀、尺子、等分教具模型。
2. 学具:剪刀、尺子、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水果作为教具,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班上的每个同学,应该怎么分呢?”引导学生思考等分问题。
2. 例题讲解(1)讲解等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过程。
(2)通过等分教具模型,演示如何进行等分操作。
(3)结合实际例题,讲解等分的性质和应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将白纸剪成等分的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等。
4.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等分的过程和心得。
(2)针对学生的操作和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等分的概念和性质。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等分》2. 内容:(1)等分的概念(2)等分的性质(3)等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将一张白纸剪成你喜欢的等分形状,并涂上颜色。
2. 答案:根据学生剪出的等分形状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等分现象,如分享食物、分配玩具等,将等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对等分概念和性质的阐述。
3. 学生的随堂练习和课堂互动。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具,如水果、糖果等。
我的差额等分

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把这 些 分给孩子们尝一尝
18个
24个
喜羊羊要给懒 羊羊多少个苹 果,它们的个 数就同样多了?
暖羊羊采了53个蘑菇,美羊羊采了25 个蘑菇。怎样才能使他们两个的蘑菇 变得同样多?
2、水果店里有两箱橘子,第一箱 重37千克,第二箱重31千克。从 第一箱取出多少千克放到第二箱, 两箱橘子同样多?
公交车站停着两辆 车,甲车比乙车 多8人,从甲车 走多少人到乙车, 两辆车上的人数 同样多?
喜羊羊有3本书,美羊羊有6本书, 暖羊羊有9本书,怎样才能使它 们三个的书同样多?
沸羊羊有邮票多少张?
我有邮
这节课你上的快乐吗?为什么?
差额等分

小红有7捆小棒,是70根,小明有3捆小棒是30根,小红比小明多40根小棒,把多出的部分拿出来,平均分,每人得到20根小棒。
列式:10×7=70(根)3×10=30(根)70-30=40(根)40÷2=20(根)
师:你们从这两道题中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能够通过数学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指导:
红色圆比黄色圆多4个:8-4=4(个)
多出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4÷2=2(个)
每份得到2个圆。
摆一摆:
每捆小棒10根,小红有7捆小棒,小明有3捆小棒。小红给小明多少根小棒,二人的小棒根数就同样多了?
指导:
小红比小明多4捆小棒,把多的部分拿出来,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份,得到两捆,一共是20根;
过程与方法:
动手摆一摆、移一移,理解差额等分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差额等分的意义,掌握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独立分析、解答差额等分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法
复习引入、讲解、练习指导等。
学习指导
通过复习引入、讲解、练习指导等让学生理解差额等分的意义,掌握分析方法。学会独立分析、解答差额等分的实际问题。
时间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分
24分
10分
2分
一、复习引入:
口答:课件
大牛16头,小牛10头。大牛比小牛多多少头?
月季花比玫瑰花多8盆,玫瑰花12盆,月季花多少盆?
二、学习新知识:
移一移:
第一排:
第二排:
红色圆片比黄色圆片多几个?
从第二排移几个到第一排,两排圆片的个数就同样多了?
2024年大班数学《等分》教案(通用

2024年大班数学《等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等分》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等分的概念、等分的方法、等分的性质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掌握等分的概念,学会简单的等分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等分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等分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等分的概念,学会等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等分教具(如水果、糖果等)、剪刀、彩纸、尺子、圆规等。
2. 学具:剪刀、彩纸、尺子、圆规、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等分教具(如水果、糖果等)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等分吗?谁能把这份水果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等分的概念,让幼儿理解什么是等分,如何判断一个物品是否被等分。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等分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如何进行等分,并掌握等分的性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等分2. 主要内容:等分的概念等分的方法等分的性质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纸剪一个圆形,然后把它等分成6个部分。
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2. 答案: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2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等分概念及方法掌握方面的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等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等分》(精编版

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等分》(精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为“等分”概念的学习与应用。
通过对等分的学习,使幼儿掌握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等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分的概念,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图片、剪刀、彩纸、胶棒、黑板、粉笔。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水果图片,如苹果、香蕉等,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可以怎么分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从而引出等分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等分的概念,让幼儿理解什么是等分。
(2)通过实例演示,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圆形彩纸,提问:“如何将这个圆形彩纸平均分成4份?”引导幼儿思考并动手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剪刀、彩纸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尝试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教师巡回指导,对幼儿的操作进行点评与指导。
(1)教师邀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等分》2. 板书内容:(1)等分的概念(2)等分的实例(3)等分的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将一个长方形彩纸平均分成3份。
2. 答案:将长方形彩纸沿着长的方向折叠成3等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等分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精编版

5.总结评价:对幼儿的操作进行点评,强调等分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对等分概念的理解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等分题目,如将一个长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精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等分”的概念及其应用。本章通过讲解等分的含义,引导幼儿学会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基本方法。
2.培养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等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亲子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探索等分的奥秘。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语调要富有变化,讲述故事或讲解知识点时,适当提高或降低语调,增强表达效果。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约5分钟,确保吸引幼儿兴பைடு நூலகம்,自然过渡到等分概念。
2.例题讲解:约10分钟,注重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让幼儿充分理解等分方法。
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情景导入,使幼儿更容易理解等分概念。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2.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指导和鼓励。
3.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欲望。
大班数学教案《等分》精选

大班数学教案《等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分数的认识》,详细内容包括等分的概念、等分的方法以及等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讲解等分的含义及其在分数运算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等分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等分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重点:等分方法的掌握以及分数运算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蛋糕等可实物等分的物品,等分图片,分数卡片。
2. 学具:彩纸、剪刀、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水果、蛋糕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公平地分给每个同学。
2. 例题讲解(1)讲解等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过程。
(2)演示等分的方法,如折纸、画线等。
(3)通过例题,讲解等分在分数运算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分发等分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分,哪些不是。
(2)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等分的方法。
(3)完成分数运算题目,巩固等分知识。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等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将一块披萨等分给家人等。
六、板书设计1. 等分2. 内容:(1)等分的概念(2)等分的方法(3)等分在分数运算中的应用(4)生活中的等分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图形等分答案见附件。
(2)分数运算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分数运算中。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等分的实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更多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等分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重点:等分方法的掌握以及分数运算的运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实物等分的公平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精编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精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详细内容包括等分的概念、等分的方法以及等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等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等分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重点:等分的概念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等分教具(如水果、糖果等)、剪刀、彩纸、尺子、圆规等。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彩笔、剪刀、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水果、糖果等物品,邀请孩子们帮助教师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班上的每个同学。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孩子们感受等分的概念。
2. 讲解等分知识(15分钟)(2)教师通过举例,讲解等分的方法,如: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4个相同大小的扇形;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段等。
(3)教师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发现的等分方法,并给予表扬。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孩子们运用等分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1: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分成4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例题2:将一个长方形纸片分成6个相同大小的小长方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6个相同大小的扇形。
(2)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段。
5. 小组讨论(5分钟)(1)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地方用到了等分?(2)你会用等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教师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本次课堂上的收获,对表现优秀的孩子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等分的概念及方法。
2. 例题解答步骤。
3. 随堂练习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一个长方形纸片分成8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
(2)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12个相同大小的扇形。
2. 答案:(1)将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相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
再将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沿中线剪开,得到4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额等分
教学目标:
1、学习“移多补少”数学方法,解决“差额等分”类型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及动脑思考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
理解“移多补少”是解决“差额等分”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导入:
班长在美术课上分彩笔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他给了思琪30支,给谢京70支,你觉得这么分公平吗?那谢京给思琪多少支彩笔他们两人就同样多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提示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小棒
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图,还可以直接列算式解答……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
2、学生汇报:
方法1:摆小棒:谁能用摆小棒的方法给大家讲一讲?(实投展示)
方法2::画图:哪位同学是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的?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3:算式:(70-30)÷2 = 40(根)
提问:给大家讲讲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用两人相差的数除以2?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方法4:算式:70+30 =100(根)100÷2 = 50(根)50-30 = 20(根) 引导学生思考:求出的50根是什么?(两人的平均数)
(求出的20根是什么?是小刚比平均数少的,也是小红比平均数多的,
小红给小刚20根两人就同样多了。
)
3、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多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的用小棒摆,有的画图,有的列算式。
三、动手操作、探究规律,感悟“移多补少”
小组活动:10根小棒摆成根数不相等的两行,可以怎样摆?
分别移动几根才能使两行同样多?
要求:1、同桌合作,边摆边填写表格。
2、填表后,观察相差数与移动数的关系,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第二行相差数移动数我们的发现
总结差额等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移动数是相差数的一半,即相差数÷2=移动数
方法二:先求总数,再求每份数,少的一方或者是多的一方与每份数的相差数就是移动数。
四、拓展练习:
1、练习1:解决了美术课上的问题,我们来看体育课上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
老师刚说完我们今天来进行拔河比赛,同学们呼啦一下就上来了,看(出示课件),这样比赛行吗?(不行,两边人数不一样,不公平。
)
问题:怎样使两边的人数同样多?请你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
2、练习2:现在,我们来到科学课上,老师准备了两倍液体,准备让同学们做实验,怎样才能让两杯水同样多呢?
请你试着用多种方法解决。
四、课堂小结:代数学之父韦达曾说: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们的同学不但证明了这句话,而且还证明了:解决问题,方法不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