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 (1)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分为五个部分:1. 学习目标呈现首先,通过呈现学习目标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例如:本节课我们要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2. 导入问题接下来,将一个实际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搜寻问题所需的知识,为学习与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 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自由探讨,提倡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并引导他们发扬合作精神,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及时给予肯定,并将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5. 作业布置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巩固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引导学生发扬自主学习精神,自觉地学习提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使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观察、发现、分析、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1. 学习目标呈现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2. 导入问题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问并探索问题的方法。
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创造力。
4. 归纳总结由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加以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 (1)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正确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需要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实际向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已知两个条件(其中有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需要用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正确解决两步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50+50 ÷5= (100 -30 )×2=81 ÷9 +7= 72 ÷(12 -3)=8 +8 ×9 8 ×(1 +9)25 ×3+25 25 ×5-25学生举手回答,从第三行8 +8 ×9 ,8 ×(1 +9)开始,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角度去理解算理,知道8 +8 ×9 =8 ×(1 +9)都是在求10个8的和,最后两道口算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为新课做好铺垫。
看图列式并计算山羊:小马: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列综合算式,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这道题旨在让学生理解本题可以分层求再求和,也可以先求4份,再求4个6 的和多种方法的练习拓宽学生思路,也在为新课做好铺垫)二、新授读题,你发现了什么?(缺少问题)你能补充问题吗?(两辆车上一共装了多少台电视机?大卡车比小卡车多装了多少台电视机等)1、小组解决问题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题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对这道题的理解,并解答出来,并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分组完成2、全班交流预设:学生会用小棒,苹果,圆圈,线段图来表示对题意的理解1)图画展示学生1:学生(出示上图):我们用苹果表示电视机,先画了6个苹果,是小卡车上的,又画了大卡车上的5个6,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学生2:我用小棒代表电视机,先画了小卡车上的6根小棒,再画了大卡车的小棒,再用文字写出大卡车是小卡车的5倍,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2)线段图展示学生1;我画的是线段图,我先画小卡车,一条小线段代表一辆卡车,,然后我画大卡车的5条线段,用文字表达大卡车是小卡车的5倍,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实物图直观形象的表达出他们对这道题的理解,学生2:我先画小卡车车厢里一共有6台电视机,大卡车是小卡车的5倍,又画了同样长的5段,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3、讨论解题方法教师小结:线段图既简单又明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刚才同学们用图表达了你们对这道题的理解,下面咱们列式来解答这道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4. 解决问题 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4. 解决问题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算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训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1.解决问题的方法1.逆向思考法2.模拟实验法3.分步解决法4.查找类比法2.计算方法1.加减法2.乘除法3.比例法2. 课时安排本节课为单元最后一节,共计 40 分钟。
1.课堂讲授(20 分钟)1.引入问题2.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2.练习(20 分钟)1.案例练习2.课堂讲解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以讲授为主,以案例练习为辅,在讲授的过程中加入互动答题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手段本节课以黑板、教案、案例练习题等作为教学手段,同时还需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水杯、秤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计算和问题解决方法。
六、教学过程1.引入问题(5 分钟)1.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小明有一条绳子,他想把它分成三段,每段长度都不同,但都在 1 米到 3 米之间,他该怎么做?”2.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10 分钟)1.逆向思考法:从问题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出发,一步步往回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模拟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3.分步解决法:将一个问题分成多个小问题,逐步解决,最终得到答案。
4.查找类比法:将陌生的问题与自己已经熟悉的问题做类比,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3.案例练习(20 分钟)1.出示一些案例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法,找到答案。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在北京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第一部分为数的概念。
其中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加减法的初步概念和计算,第二章则关注于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并应用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根据问题的不同形式进行分析和解决2. 能力目标•发散性思维:能够对问题和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抽象、推广和思维迁移•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综合应用•变通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数学思维的调整和改变3. 情感目标•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变通思考和灵活性2.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2.设计多样的问题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维的应用3.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4.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借鉴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3.问题导向法:通过问题的导向,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4.认知导向法:通过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和学场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教学过程安排1. 教学活动1.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程的内容和目标2.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3.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4.设计多种形式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方法5.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6.让学生分享问题解决的心得体会7.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梳理所学内容2. 教学时间本次教学的时间为1课时(40分钟)六、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2.批改学生练习册和作业3.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反复问询学生,确认学生掌握的程度七、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通过多样性的问题形式和情境引导,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变通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1》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能借助实物图和线段图正确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经历比较标准的方法,验证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列出正确的算式及加减乘除之间的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两辆车上一共装了多少台电视机?
二、探究新知
1、师: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出示:主题图)
2、生:小卡车上装了6台电视机,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是小卡车上的5倍。
3、问:两辆车上一共装了多少台电视机?
4、师:同学们知道怎样列式计算吗?
讲述:先求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6×5=30(台)
再求两辆车上总的台数:30+6=36(台)
5、同学们知道怎样列综合算式计算吗?用两种方法。
讲述:6+6×5=36(台)6×(5+1)=36(台)
答:两辆车上一共装了36台电视机。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50页1、2、3题。
小学数学北京版新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新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使用“学乐师生”AA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7-16 54÷6二、新课学习例1:货车上还剩下多少包书?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每辆推车装18包书,有3辆推车,车上原来装了130包书。
师: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综合式会列吗?请大家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试着列一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汇报媒体出示):18×3=54(包)130-54=76(包)答:货车上还剩下76包书。
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方法?生2:算式是:130-18×3师:你的想法真好!但是这个算式里有乘还有减,又该怎么算呢?请大家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汇报:130-18×3=130-54=76 (包)答:货车上还剩下76包书。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在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乘、除,后加、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方面要注重细节。
)试一试:三(1)班一共领来多少练习本?25×6+8=150+8=158(元)答:三(1)班一共领来158练习本。
三、结论总结使用“学乐师生”AA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四、课堂练习1.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点击“√”或“×”,出示相应答案)(1)2×9÷3 (2)36-6×5 (3)56÷7×52+9-3 36÷6×5 56+7×5()()()(2)计算下列各题,并写出计算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归总问题|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归总问题|北京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归总问题|北京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归总问题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的第1节,主要内容是归总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归总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析归总问题;2. 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运用归总问题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归总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归总问题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归总问题的实例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个实际情境,比如学校的图书馆,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图书馆中的归总问题。
2. 讲解:我会通过PPT和黑板,向学生讲解归总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我会用一些实例来说明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归总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解决。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课堂上会使用板书来辅助讲解和展示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
板书设计会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学校图书馆有6个班级的学生,每个班级有30名学生。
请问学校图书馆一共有多少名学生?2. 学校图书馆有2个班级的学生,每个班级有20名学生。
请问学校图书馆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答案:1. 学校图书馆一共有180名学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解决问题|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题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本节课主要讲解第4章第1节的内容,即解决问题。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买物品时的总价和找零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购买物品时的总价和找零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购买物品时的总价和找零问题。
难点在于学生如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正确地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实例。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计算器,用于学生在实践中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带100元钱去超市购物,购买了一瓶饮料和一包薯片,分别花了30元和20元,问还剩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
2. 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购买物品的实际情景,讲解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总价和找零。
以饮料和薯片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总价(30元+20元=50元)和找零(100元50元=50元)。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出题并解答。
例如,购买一本书和一支笔,书的价格是25元,笔的价格是10元,问需要支付多少钱?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购买物品总价找零饮料(30元) 50元 50元薯片(20元)七、作业设计一支笔15元,一块橡皮10元一本书48元,一枝花8元2. 妈妈给了小明50元,小明买了一支笔12元,一块橡皮6元,还剩多少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购买物品时的总价和找零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一课时)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一课时) 北京版当我拿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一课时)北京版时,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个教案,帮助学生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而教学难点与重点,我决定将它们放在了如何让学生们理解问题的实质,以及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上。
在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上,我决定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操作的学具,让学生们在视觉和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让学生们了解到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接着,我会带领他们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
然后,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实际的例题,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解决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解决的步骤和关键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一目了然。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要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拓展自己的思维。
总的来说,我期待着通过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一课时)北京版中,我注意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我注重让学生们理解问题的实质,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注重培养学生们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个方面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问题的实质的理解,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操作的学具,让学生们在视觉和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设计了一些实际的情景引入,让学生们了解到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四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能够应用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并比较得出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4.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拓宽思路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拓宽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2.问答法。
3.实践法。
六、教学过程1. 复习1.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新课(1)板书教学1.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讲解1.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实践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讨论和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4.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 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1《两级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课件)三年级数学上册北京版

你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方法吗?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 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计算。 15×5= 75 38×2= 76
解答: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探索新知
货车上还剩下多 少包书?
你知道了什么?
车上原来装 了130包书。
什么是混 合运算?
没有括号的两 级混合运算怎 样计算?
1.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 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 通常称为混合运算。 2.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 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 (除)法,再算加(减)法。
2+9-3 36÷6×5
A选项中的两个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到右 的顺序计算的。
4.脱式计算。 32×3﹣6 = 90 150÷2×5= 375
按四则运算的顺序计算。
5.小强高118厘米,是弟弟身高的2倍,爸爸 的身高是弟弟的3倍。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先计算出弟弟的身高,再乘 以3就是爸爸的身高。
解:118÷2×3=177(厘米)
注意:“=”后面 第一个数字和原题 第一个数字对齐。
每包有25本练习本,三(1)班领来了6包以 及8本,一共领来多少练习本?
本题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先求6包有多少本? 再求一共有多少本?
每包有25本练习本,三(1)班领来了6包以 及8本,一共领来多少练习本?
解答:
25×6+8 =150+8 =158(本)
4.1《两级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北京版
会用脱式的方法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格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计算器、算盘等)、学生用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计算器和算盘。
b.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如:23 × 4 = ?c. 学生通过计算器、算盘等工具,尝试计算并找出规律。
d.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板书。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a. 教师提出问题,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b.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c.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 × 3 = 36。
d. 学生通过计算器、算盘等工具,验证答案。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可以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的问题?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解决问题,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解决问题,北京版教学内容:(含学科课题例题知识点)解决问题例1 教学目标:1、根据运算顺序掌握用脱式的方法计算两步试题,并能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准确列出综合算式。
3、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借助示意图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并能比较准确地表述。
教学重点:根据运算顺序掌握用脱式的方法计算两步试题,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借助示意图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并能比较准确地表述。
教具及学具准备:PPT、投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师生活动目的意图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口算卡出示除法口算题抢答(6+2道)40-20÷5 = 5×6+25 = 后两道两步运算式题需要注意什么?(先乘除,后加减)看来同学们之前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今天我们就要用两步式题来解决问题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 聚焦场景,获取有效信息师:看到了什么场景?有哪些数学信息?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说一说。
(预设:车上原来装了130包书,用3辆推车装,每辆推车装走18包书。
)2.提出问题,整理筛选师:根据这三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推走了多少包书?还剩多少包书?多少次能推完?师:这些问题中哪个可以直接解决?(一步列式)还剩多少包,能直接解决吗?(不能,需要两步计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完整题目)请你小声读一读完整的题目。
三、重点探究落实目标1.借助示意图明确思路(1)理清数量关系这个问题不能直接解决?那怎么办?预设:生1:(从信息入手)可以先算出装走的部分,再用原来的减去装走的就是剩下的。
生2:(从问题入手)想知道还剩多少包就要知道原来有多少包和装走多少包,原来的已知,只要求出装走多少包就可以了。
师根据学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枝形图框架(原来的、装走的、还剩的)并引导:① 也就是说“原来的”、“装走的”和“还剩的”这三者是什么样的关系?(整体、部分、另一部分)谁是整体?谁是部分?② 原来的这个整体是我们已知的,关键要求出哪部分我们就能解决这问题了?(装走的部分)装走的部分我们可以借助哪些信息来求?(黑板完善枝形图)你能画一画图表示出“原来的”、“装走的”、“剩下的”这三者的关系吗?注意把已知的信息补充在你的图中。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冲突,使学生感悟到有直接关系的两条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体会中间问题的重要性,强化数量关系的价值。
2.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初步学习枝型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解决两步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解决两步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枝型图,从条件入手分析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体会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的价值。
1.制造冲突,体会有直接关系两条信息的价值。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
会解决问题吗?好,那就给你们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一共花了多少元”解决吧?师:怎么了?生:不行,没信息。
师:给你们信息就能解决了吗?好,就给你们两条信息,请看“每天看了50页”“买了4千克苹果”,求吧!怎么了?生:还是不行,两条信息没有关系。
师:(出示六条信息)这回呢?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会选择哪两条信息?怎么解决?师:看来,有直接关系的两条信息特别重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粘直接关系)2.找直接关系的信息,进一步深化对数量关系的认识。
师:剩下的这些数学信息,哪两条有直接关系呢?又能求出什么?师:谁愿意到前边来,选两条有直接关系的信息,并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生1:小明每天看80页书,5天看完。
这本书有多少页?列式:80×5=400(页)生2:火车每小时行驶300千米,行驶了7小时。
火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列式:300×7=2100(千米)师:看来选择有直接关系的信息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
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画图分析、列式解答二、自主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的同学都为新疆小朋友捐献了自己的图书,(出示学生捐书的照片)把自己的图书捐出来,让更多的小朋友分享阅读的快乐,老师真为你们的爱心点赞。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正确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需要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
2. 在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正确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需要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屏幕出示2022师:看到2022,你想到了什么?(冬奥会)师:给你们点赞,关心我们身边的大事件。
实际上我们不仅关注了,也亲身参与体验了滑雪项目。
由教委安排,学校组织,这几周我们参加了校园滑雪活动,你们玩得开心吗?快来欣赏我们的精彩瞬间。
(照片展示:个个英姿飒爽)师:为了迎接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我们学校也正在积极计划招募志愿者。
快来看看这个活动。
谁来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活动。
(板书)宣传志愿者20名,表演志愿者人数是宣传志愿者的3倍。
学校一共招募多少名志愿者?请你打开活动单,按要求参与活动一。
二、参与活动,自主探究1. 打开活动单,参与活动一,按学习要求,独立完成。
(6)【活动一】(21)为了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学校在积极招募志愿者。
计划招募冬奥会宣传志愿者20名,表演志愿者人数是宣传志愿者的3倍。
学校计划一共招募多少名志愿者?2. 小组交流作品,注意交流规则,时间6分钟。
3. 全班分享展示(8)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展示?组1:宣传志愿者20名,表演志愿者人数是宣传志愿者的3倍。
学校计划一共招募多少名志愿者?找到倍的这句话,是后面的宣传志愿者是1倍,是前面的表演志愿者是3倍。
我用线段图方法,画一段表示宣传志愿者20名,表演志愿者是宣传志愿者的3倍,所以画这样的3段,一共招募多少志愿者就是求上下一共。
第一步先求表演志愿者人数20×3,第二步求一共的志愿者人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京版)解决问题(第四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京版)解决问题(第四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京版)解决问题(第四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解决问题”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主要讲解和练习如何运用“整数的乘法”和“整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2. 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2. 能够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2. 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1. 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 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的黑板和粉笔;2. 计算机和投影仪;3. 练习题纸和笔。
学具:1. 练习题纸和笔;2. 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几个典型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农场有4行苹果树,每行有3棵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4. 随堂练习(10分钟)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例如:“小明有2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2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橘子?”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乘法:3 × 4 = 12除法:12 ÷ 4 = 3如何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例题:一个农场有4行苹果树,每行有3棵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解答:3 × 4 = 12答案:一共有12棵苹果树。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京版)解决问题(第四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京版)解决问题(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解决问题”中的基本概念;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上册;2.教师准备习题册和练习题、彩色粉笔、白色黑板、计算器。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1.教师可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面对问题时的反应和解决方法;2.以其它学科的问题为例,让学生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
第二步:讲授【30分钟】1.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和步骤;2.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解释并体验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3.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三步:教学实践【3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方面形式的实践;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3.指导学生在教材、习题册和练习题中进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4.让学生亲身参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5.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及时引导和纠正。
第四步:作业展示和评价【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处理的问题和发现;2.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所发现、探讨和处理的问题;3.以组为单位或个人为单位评分和排名。
教学后记1.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较高,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式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2.教师通过一些细节操作和借助第三方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3.整堂课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既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同时也较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2.能够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练习题目。
2.预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案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1. 教学目标介绍时间:5分钟具体步骤:1.教师介绍当天的教学目标。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能够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2. 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时间:10分钟具体步骤:1.教师讲解逆向思维的概念和应用。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3.让学生针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练习,并且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要运用逆向思维。
3. 练习简单的加减法时间:20分钟具体步骤:1.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加减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一起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4.让学生自己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交换题目互相练习。
4. 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间:25分钟具体步骤:1.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来让学生分析和解决。
2.学生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3.让学生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并让其他学生评估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是否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具体步骤:1.教师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复述当天的教学内容。
2.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后练习1.请回答这个问题:小明有2个苹果,他送给小红一个苹果,现在他还剩几个苹果?2.请自己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逆向思维和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于逆向思维、简单的加减法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且建立了对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北京版 (2)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给出数学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定义。
•能够初步了解问题的种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2 技能目标•能够独立或合作进行观察、提问、探究、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3 情感目标•意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求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协调并从中收获乐趣的品质。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问题的定义和种类。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1 情景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问题解决、实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3.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3.3 独立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内容与步骤4.1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问题的定义和种类1.什么是问题?2.问题的种类有哪些?3.如何判断一个问题?第二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1.列表法2.图表法3.提问法4.多种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第三部分: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分析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节:引入环节1.引入学生到课堂的氛围。
2.运用教学媒介引出问题的定义。
3.举例引入问题的种类。
第二节:阐释与练习1.解释和辨析列举法、图表法、提问法。
2.举例演示程序,让学生了解和运用辨析方法。
3.组合实例进行训练,让学生逐渐熟记和稳定运用不同方法。
第三节:综合与应用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挑战问题主题,组合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
3.独立、团队探究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5. 教学评价通过考试、作业、问题解决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
四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问题2.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3.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以下内容:一、认识问题1.什么是问题?2.什么是数学问题?3.为什么要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的步骤1.确认问题2.分析问题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检查结果三、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1.理解问题2.寻找关键信息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4.检查结果四、继续练习在课堂上,老师将通过举例来讲解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也将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引导、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重要性。
二、讲解1.认识问题–通过让学生描述问题,引导他们认识问题。
–介绍数学问题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解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好处。
2.解决问题的步骤–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具体例子来讲解每个步骤。
3.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介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寻找关键信息,理解问题,并通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4.继续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提醒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找数学问题,并通过制定计划、解决问题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学生的作业练习,课堂操作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例子、实际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重要性,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媒体
使用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
一、主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倾听明确本节
课主题,
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
关系
1分
二、探索
理解
活动一:
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个人就同样多了?
学习方式: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看!同学们在做分小棒的游戏呢。
仔细读一读,有不懂的的地方吗?
出示学习要求
巡视学生出现的作品有哪些?询问分享作品的顺序,做到心中有数。
读题理解
(一)独立解决
读学习要求:
1.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题意。
2. 思考信息间的关系,确定如何解
决?(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3. 列式计算,验证是否正确,再写
“答”。
4.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二)小组交流:
1.悄悄地认真品读组内其他成员的
作品,
你认为错的画“\”,看不懂的在旁
边画“?”。
2.交流作品。
3.修改完善。
4.确定分享作品的顺序。
ppt
在“独学
——对学
——群
学”中掌
握解决问
题的步
骤,培养
解决问题
能力
22
分
适时调整分享顺
序,便于学生观察
对比。
展示方法一、二:
这两种方法是怎
么分的?你知道
它们的主人是怎
么想的吗?
观察对比:这两种
方法有什么联
系?
引导验证:这样可
以吗?证明给大
家看。
观察的角度不同,
解决方法也就不
同。
(三)全班分享:
方法一:
小红直接给小刚20根,
小红:70-20=50(根)
小刚:30+20=50(根)
方法二:
10根10根地给,
小红:70-10=60 60-10=50
小刚:30+10=40 40+10=50
借助小棒图进行分,都是多的同学
给少的同学,直到一样多为止。
不同在于:方法一直接分20根小
棒,方法二是10根10根地分的。
方法三:
70-30=40(根)
先求出小红比小刚多40根
40÷2=20(根)
再把多出的40根平均分成2份,每
人一份就同样多了。
方法四:
30+70=100(根)
100÷2=50(根)
50-30=20(根)
两个人一共100根,要想使两人一
样多,那么每人就应该是50根小
棒。
小刚原来有 30根,不够。
要
达到50根,还需要20根。
方法五:
多种方法
的分享,
鼓励多维
思考。
通
过生生之
间的对
话,促进
思维的提
升。
70-50=20(根)
还可以想:小红原来有70根,要达到50根,需拿走20根。
引导读教材57页1.书中介绍了哪些方法?和我们的方法一样吗?
2.选择一种方法,想一想每一步求得是什么?在图中圈一圈,连一连。
3. 这两个50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在图中找一找。
总结:
有人说:会深度思考的人会花20%的时间来阅读。
阅读在我们数学的学习中也很重要。
深入阅读教材中不同的方法
算式与主题图进行勾连
70-50=20(根)
阅读教材
深入理解
不同的方
法。
在勾
连算式和
直观图的
过程中,
促进深入
思考。
感
受数学阅
读的重要
性。
7分
三、反馈
提升
活动二:
怎么办呢?
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继续提问:活动一可以这样思考吗?1.读题目要求
2.独立思考
3.全班汇报:
(1)(16-10)÷2
(2)(16+10)÷2-10
(3)16-(16+10)÷2
(4)将左边的水倒掉6千克
(5)将右边的水增加6千克
(6)还可以让两个桶的水同时增加
或减少,直到相同为止。
ppt 巩固活动
一的两种
方法,发
散学生思
维。
感受
数学与生
活息息相
关。
8分
10千克
四、课堂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
预设:
1.解决问题中读题,理解题意很重
要
2.验证的方法有很多
3.数学阅读很重要,理解题意,促
进我们的思考
4.解决实际问题要结合生活实际
解决
5.在小组交流中能学会很多不同
的方法
……
提高归纳
整理能
力,培养
阅读教材
和解决问
题能力。
2分
5.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课堂上的训练检测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总结了解学生对本课的关注程度;根据学生的练习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优秀良好合格
自
评
生
评
师
评
学习
态度
积极主动参与活
动,认真思考解决
问题的方法,结合
问题作出合理阐
述。
参与活动比较积
极,在别人的回答
的基础上思考解决
问题的不同方法
能参与活动,能熟
练地运用一种方法
解决问题
合作
意识
主动与人合作,虚
心听取别人的活动
意见。
有质疑
能与人合作,能接
受别人的意见。
在他人邀请下与人
合作,听进别人的
部分意见。
数学
思考
能有条理表达问题
解决方法,能应用
波利亚问题解决四
步解决实际问题。
能读懂别人作品
能阐述自己方法的
合理性,灵活解决
实际问题。
能听懂别人表达,
自己解决问题能力
有所提升。
70-30=40(根)
40÷2=20(根)
30+70=100(根)
100÷2=50(根)
70-50=2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