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发绣

合集下载

温州发绣传承作文

温州发绣传承作文

温州发绣传承作文
《温州发绣传承这件事》
哎呀呀,说起温州发绣呀,那可真是有好多故事可以讲呢。

就说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关于温州传统文化的活动。

到了那儿,就看到有一个展位特别热闹,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展示发绣呢。

只见一位绣娘坐在那儿,安安静静地,手里拿着一根细细的发丝,在一块白布上慢慢地绣着。

她的动作好轻柔啊,就像在呵护着最珍贵的宝贝一样。

我站在那儿看了好久好久,看着那根发丝一点点地在布上变成美丽的图案。

旁边的人也都看得很入神,大家都被这神奇的技艺给吸引住了。

绣娘偶尔会抬起头来,跟我们说上几句话,讲讲发绣的历史呀,还有她自己学发绣的经历啥的。

听她说,学发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得有耐心,还得细心,稍不注意就可能前功尽弃。

我就在想啊,这温州发绣真的是太了不起啦,经过这么多年,还能传承下来,靠的就是这些绣娘的坚持和热爱呀。

她们就像守护着一份宝藏一样,把这门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

我看着那还没完成的发绣作品,心里默默祝愿,希望温州发绣能一直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都能看到它的魅力。

嘿,到现在我都忘不了那次看到发绣的场景呢,真的是太有意思啦。

温州发绣,可一定要好好传承呀,我会一直惦记着它呢!。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是东瓯名镇。

有着十分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各级的遗产名录中的项目就占有336个。

而本文小编就列举了温州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项目,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灯盏糕:温州小吃首推灯盏糕。

市区解放街(解放北路)和鼓楼街的交叉口,就是大名鼎鼎的扁头灯盏糕了。

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

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外皮酥松脆甜,肉馅则煞是爽口。

瓯塑:瓯塑,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是温州市独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它是用桐油和泥碾细合成为原料,运用堆塑技艺的手法,用于装饰寺院、庙宇门壁和民间嫁妆品,如梳妆盒以及家具漆器等。

源于汉代,由中国漆器艺术中的堆漆工艺发展演化而成,色彩丰富,技法繁多,题材广泛,规格不限,广泛应用于建筑浮雕、壁画、装饰图案及艺术挂件等。

“瓯塑”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

瓯绣: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

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

瓯绣是中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

瓯绣是从装饰生活用品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早期的绣品有神袍、戏装、寿屏等,后来又扩展到刺绣山水、人物、走兽、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是中国刺绣工艺中独具特色的精品。

2001年浙江省将其列为重点保护艺种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瓯绣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品有《白石老人》、《鹤鹿同春》、《锦羽迎春》等。

细纹刻纸:细纹刻纸是浙江省乐清市流传的一项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垟镇等地。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 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 含答案

考生注意:2024年5月温州市高三适应性模拟思想政治学科答题前,诸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答题时,诸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共产党宜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脚下挖掉了。

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该论断主要说明O资本主义制度客观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力发展是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决定力昼@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A.韓B@@C蠲 D.@©2毛泽东说·“从1953年起,我们就耍进入大规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

“他形象地把工业化比做鸟的主体,但是要飞上天还需耍一对翅肪。

在这里,“一对翅膀”是指A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B.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C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3开展党史教育,是党和国家一件十分瓜耍的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耍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开展党史教育,可以O学史明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真谛@学史增信,增强处在现代化强国时代的自豪感@学史崇德,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学史力行,把握历史主动助力民族复兴A吵B@@C@@D@@4星火从乡村燃起,自沿海而兴,终成撩原大势。

40多年来,14多亿中国人用改茅开放追上了与世界的发展”时差”,以前所未有的跨越、举世瞩目的成就,给人民以幸福、国家以富强、社会以进步。

这说明改茅开放O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茅A蠲 B.@@C@@ D@@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孟永国发绣作品欣赏

孟永国发绣作品欣赏

龙源期刊网
孟永国发绣作品欣赏
作者:
来源:《百姓生活》2019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孟永国,1966年出生于浙江台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发绣代表性传
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温州市发绣研究所所长,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

发绣是以人类的天然色泽发丝为材料,以针为工具,在绷平整的布帛上施针度线,创造形象的艺术。

孟永国是中国当代发绣艺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不断创新求变,把传统的单色发绣发展成为彩色发绣,新创“做底补色法”,倡导“应物施针、法随心意”的创作理念,首次提出“以针线写生”的刺绣主张。

代表作品有《周恩来》《邓小平》《温家宝》《爱因斯坦》《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丝语廊桥》《悠然》等,有多幅作品在国内获奖,有的作品被作为国家或地方政府礼品馈赠外宾,有的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应邀到过美国、德国、奥地利、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中东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曾在中国香港举办个人发绣艺术展。

温州民间风俗解析

温州民间风俗解析

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省温 市汉族传统艺术之一,产于瓯江 地区;中国六大名绣之一,也是 浙江“三雕一绣”别种工艺品之 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 瓯绣是我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 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 有 “发绣 外交”之说。 瓯绣是
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
产。瓯绣构图精练,纹理分明、 线脚齐整,针法多变,绣面光 亮色泽鲜泡调和,动物羽毛轻松活泼,人物、兰竹都能绣 得精巧传神。它的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构图精 练,绣理分明。” 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地方风格。
苍南布袋木偶戏流传于苍南闽南方言区的单档布袋木偶戏,是 一种独特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一座可由一个人挑着走的小戏台, 内坐一个艺人,手、脚、嘴巴并用,操纵数十个小木偶并演奏乐 器,便能热热闹闹演出一台戏。这一独特的表演在民间流传数百 年,现在全国同类艺术中已极为罕见,堪称中国木偶戏的活化石。
苍南单档布袋戏的戏棚是艺人随带的 戏台,由上下两截组成,均可装可卸。 搭装完整后,整个戏棚雕梁画栋,外 观像一座富丽堂皇的戏楼,故又称 “彩 楼”;各部件拆卸后,可与戏偶、道 具、 乐器等装成箱担,由艺人一肩挑着行 走。老艺人一年年在减少,读者在他 们口头上的优秀传统剧目,正面临消 失的危险。布袋戏艺人的平均年龄均在50岁以上。鲜有年轻人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温州地理位置的特殊 性,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 洋文化气息,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是构成温州民俗特色的三 大内容。又说“入乡随俗”,如果你想来温州旅游或者想全面 了解温州,那应该知道一些温州的传统习俗和温州人的生活习 惯。这里将逐渐向你介绍温州的传统节日,温州人生活的一些 习俗.........
瓯剧:为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温州乱弹”。 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 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

发绣

发绣

孟永国发绣作品 《廊桥遗韵》
孟永国发绣作品 市人像绣展馆一角
《锯缘青蟹图》
孟永国发绣作品 小平》
《邓
孟永国发绣作品 《爱国斯坦》
驻及苑国丝发 足收的家为绣 。藏一收原是 价棵藏料浙 值奇珍,江 已葩品结温 经,或合州 并她外绘人 将无交画魏 让法礼与敬 更比品刺先 多拟。绣独 国的发制创 内象绣作的 外征是的技 有性中艺艺 识,国术。 之艺民品是 士术间,以 为性艺多头 之以术为发
发绣,运用头发绣制的绣品。头 发具有特殊性能,坚韧光滑,色泽经久不 褪。发绣以发代线,利用头发黑、白,灰、 黄和棕的自然色泽,以及细、柔、光、滑 的特性,用接针、切针、缠针和滚针等不 同针法刺绣。发绣白地黑线,适宜绣制摹 线(白描)人物,山水和建筑物等,人物 一般背景较少。以质朴素净取胜,绣品针 迹细密,色彩柔和,风格独特。
观音大士 发丝和丝线 合绣 元代管仲姬作
观音大士像 发绣 明代倪仁吉作
温州发绣
浙江省著名的特色传统工艺品种之一 ,它承钵于元代传统工艺并施以创新手法 ,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精湛的技艺和恒久 的收藏价值备受瞩目。温州发绣倡导“应 物施针、法随心意” 的创作理念,以平 凡的发丝为媒材,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表 现丰富的现实生活,注重形象的个性特征 ,使画面质感独特、色彩淡雅悦目,层次 丰富、变化微妙。就用发而言,温州发绣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色发绣,即以同一 人种的头发来创作的发绣;另一种是彩色 发绣,即用不同人种的头发合绣。
远在唐代,有佛教信女剃下自己的头发绣成大慈大悲的菩萨 顶礼膜拜,成为发绣的最早记录。据《女红传征略》记载,宋代 已有发绣“妙法莲华经”。元代女画家管仲姬绣制的“观音像”, 其观音的发丝、眉毛、眼睛等部位都以人发绣制,现藏南京博物 院。明代夏明远的发绣“黄鹤楼”、“滕王阁”,后人称其侔于 鬼工。浙江倪仁吉的发绣“大士像”,神态端庄,现藏北京故宫 博物院。清代,有的贞女、孝妇和僧尼剪下自己的青丝,绣制 “观音像”、“如来佛”等,以示虔诚。 在古老而绚丽的中国刺绣史上,发绣有着神奇而独特的地位。 史料考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发绣是,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所藏的《东方塑像》,相传为南宋皇帝赵构之妃刘安所绣;早期 发现的发绣还有,日本正仓院所藏《弥勒佛》像,出自明代韩希 孟之手:《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影印本中的《滕王阁图》和《黄 鹤楼图》系明代夏明远的两件发绣;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嘉靖 年间《倚琴伫月图》,以及成都文殊院藏有清代道光五年陕西总 督杨延春之女的《水月观音》等,均为传世珍品,被后人誉为 “细若纹睫,侔于鬼工”的神年大 学毕业后分入浙江温州师范学院人 像绣研究所工作,深受魏敬先教授的 器重。10年来,他致力于水粉画和 发绣创作,创造了碎瓷纹、几何纹等 发绣乱针针法,并成功研制出彩色发 绣这一工艺新品种。近年来,有多幅作品在联合国总部、美 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荷兰等地展出,其中一些国家元首 和领导人的发绣肖像曾作为国礼赠送。 孟永国的作品和论文先后在《文艺研究》、《上海工 艺美术》、《浙江工艺美术》、《美术报》、《大众科技 报》、《温州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并有19幅作品收入《中 国发绣艺术》一书。目前又在开 辟一条新的发绣之路,即以静物为创 作原型,为发绣艺术再添神秘且无穷 的魅力。

温州发绣传承作文

温州发绣传承作文

温州发绣传承作文
哎呀呀,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温州,有一种超级厉害的东西叫发绣!
发绣啊,那可是我们温州的宝贝呢!我第一次听到发绣的时候,就特别好奇,头发也能用来绣东西?这也太神奇了吧!
我记得那次是去参观一个展览,一走进去,哇,就看到了那些精美的发绣作品。

我眼睛都看直了,凑近了仔细瞧,那用头发绣出来的图案,真的是栩栩如生啊!就好像真的一样。

我当时就忍不住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你看你看,这也太神奇了吧!”小伙伴也连连点头,直说厉害。

后来我才知道,发绣的历史可悠久啦!这可是我们温州的传统技艺呢。

那些绣娘们用她们的巧手,把细细的头发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功夫呀!我就在想,要是我来做,肯定没一会儿就不耐烦了。

发绣传承到现在可不容易呀,这中间得有多少人的努力和付出呀!我们可不能让这么棒的技艺消失了呀,对不对?我们得好好保护它,让更多的人知道发绣,喜欢发绣。

我希望以后我也能为发绣的传承出一份力,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温州的发绣有多厉害!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觉得呢?。

温州的非遗文化

温州的非遗文化

温州的非遗文化温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们口头、行为或实践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温州的非遗文化形式多样,包括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民间传说、民俗节庆等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温州的非遗文化。

一、传统手工艺温州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银饰”和“温州剪纸”。

温州银饰是指由纯银或银合金制作的首饰,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被誉为“东方银艺之花”。

温州剪纸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折叠等方式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图案。

温州剪纸的特点是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被誉为“东方剪纸之乡”。

二、音乐舞蹈温州的音乐舞蹈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民歌”和“温州龙舟舞”。

温州民歌是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温州龙舟舞是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模拟龙舟比赛的场景,舞蹈动作热烈、生动,具有强烈的节日气氛。

三、民间传说温州的民间传说也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鬼话”和“温州神话”。

温州鬼话是指温州地区的一些灵异传说和鬼怪故事,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温州神话则是指温州地区的一些神格化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和地方特色。

四、民俗节庆温州的民俗节庆也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龙舟节”和“温州葛仙米节”。

温州龙舟节是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节日,每年端午节期间举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温州葛仙米节则是温州地区的一种民间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葛仙米这位历史名人,也是一种展示当地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场合。

温州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彩,反映了温州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非遗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传承。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温州的非遗文化。

浙江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一

浙江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一

浙江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一一、积累运用。

1.请用楷书将文博会宣传标语抄写在横线上,做到正确、美观。

点亮科技之光,浸染文化之韵,舞动艺术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博会展览序言,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在màn cháng的历史进程中,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以jié rán bù tóng的面貌融合在各个lǐng yù,焕发出新的活力,令人jīng tàn。

中华文化bó dà jīng shēn,唯有创新,才能使其生生不息,mèi lì无限。

3.小文想当文博会志愿者,要求选出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徘徊.(huái)搅绊司空见贯B.自愧弗.(fó)如严竣贷款C.兴.奋(xìng)拔弄精兵简政D.雨.(yù)雪霏霏哀思宽慰4.文博会上的“图解汉字”很有意思。

下图表示“之”最初的意思,下列句子中的“之”意思与它相同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C.送鲍浩然之浙东D.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5.小博参观文博会时,记录了以下内容。

请补充合适的词语()我们来到文博会现场,_____四周,人山人海。

我们______了《展区参观说明》,赞叹不已。

随后,来到书画展厅,在赵孟頰的《三门记》前______许久。

A.环顾浏览观看端详B.环顾阅览端详浏览C.俯瞰阅览欣赏注视D.观看浏览环顾凝视6.阅读非遗展区的三则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1)根据字典中的意思,“cuì炼”中“cuì”应该选择()A.萃cuì草丛生。

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发布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12〕5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厅报送的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项),现予公布。

请抓紧制订各项目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措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此件公开发布)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1 海瑞传说淳安县2 皋亭山传说杭州市江干区3 梅城传说建德市4 孙权传说富阳市5 玲珑山传说临安市6 上林湖传说慈溪市7 王十朋传说乐清市8 卖技(瑞安卖技)瑞安市9 洞头海岛气象谚语洞头县10 平阳童谣平阳县11 熊知县的故事长兴县12 陈霸先传说长兴县13 海盐钱氏传说海盐县14 绍兴古桥名传说绍兴市15 勾践传说绍兴市16 傅大士传说义乌市17 琼奴与苕郎常山县18 临海民间谜语临海市19 高机与吴三春传说平阳县20 刘阮传说新昌县传统音乐(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21 十番锣鼓(余姚十番、新桥十番)余姚市、常山县22 绍兴派古琴艺术绍兴市23 渔工号子舟山市普陀区24 畲族民歌平阳县25 山歌(乐清撞歌)乐清市26 吹打(丽水吹打)丽水市莲都区27 道教音乐(太极祭炼音乐、天台山道教南宗洞经音乐)上虞市、天台县传统舞蹈(1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28 龙舞(梓树布龙、滚花龙、鄣吴金龙、横街草龙)富阳市、龙游县、安吉县、临安市29 红毛狮子临安市30 五凤朝阳临安市31 大陆花灯杭州市余杭区3 2 狮象舞(沃家狮象窜、狮象灯舞)宁波市北仑区、开化县33 大头和尚宁波市鄞州区34 车子灯余姚市35 鱼灯舞(洞头鱼灯、九龙鱼灯)洞头县、景宁县36 长兴旱船长兴县37 蔡宅高跷东阳市38 调花钹永康市39 乌龟端茶磐安县40 小蜜蜂三门县41 青田百鸟灯舞青田县42 马灯舞(跳马灯、洗马舞)开化县、常山县43 跳蚤会舟山市普陀区44 畲族貔貅安吉县传统戏剧(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45 滑稽戏杭州市46 花鼓戏桐乡市47 西吴高腔金华市48 徽戏金华市、龙游县49 缙云杂剧缙云县50 平调三门县51 姚剧(姚北滩簧)慈溪市52 提线木偶戏丽水市、苍南县、衢州市衢江区曲艺(6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5 3 嘉善宣卷嘉善县54 浦江什锦浦江县55 鼓词(丽水鼓词、温州鼓词)丽水市莲都区、温州市鹿城区、乐清市56 绍兴莲花落杭州市萧山区、上虞市57 金华道情东阳市58 唱新闻宁波市鄞州区、慈溪市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59 天罡拳建德市60 鹰爪功杭州市下城区61 十八般武艺临安市6 2 船拳(西溪船拳、南湖船拳)杭州市西湖区、嘉兴市南湖区63 龙舟竞渡宁波市鄞州区、温州市64 精武拳(械)技余姚市65 舞方天戟桐乡市66 赵家拳棒诸暨市67 大成拳金华市金东区68 武当太乙拳(宋氏门)常山县69 灵溪奚家拳天台县70 打油奏天台县71 小坑七心拳三门县72 菇民防身术龙泉市、庆元县、景宁县73 翻九楼泰顺县74 南拳(温州南拳)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75 线狮(草塔抖狮子)诸暨市传统美术(1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76 失蜡浇铸技艺宁波市鄞州区77 “老虎鞋”制作技艺慈溪市78鄞州竹编宁波市鄞州区79 温州发绣温州市鹿城区80 瓯海百鸟灯工艺温州市瓯海区81民间绘画(秀洲农民画、普陀渔民画)嘉兴市秀洲区、舟山市普陀区82 草编工艺(余姚草编、温岭草编、岭根草编、桐屿草席编织技艺)余姚市、温岭市、临海市、台州市黄岩区83 米塑(苍南米塑)苍南县84 根雕(永康根雕)永康市85 剪纸(杭州剪纸、象山剪纸、温岭剪纸、玉环剪纸)杭州市、象山县、温岭市、玉环县86 船模艺术象山县、舟山市定海区87 石雕(钟山石雕、大隐石雕)桐庐县、余姚市传统技艺(60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88 奎元馆宁式大面传统制作技艺杭州市上城区89 木版水印技艺杭州市下城区90 龙坞彩灯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91 青溪龙砚制作技艺淳安县92 富阳纸伞制作技艺富阳市93 合村绣花鞋制作技艺桐庐县94 中泰竹笛制作技艺杭州市余杭区95 严州府菜点制作技艺建德市96 严漆生产技艺建德市97 清刀木雕宁海县98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桐庐传统建筑群营造技艺、慈溪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衢州祠堂营造技艺、三门源古民居营造技艺、南田民居营造技艺)桐庐县、慈溪市、衢州市、龙游县、文成县99 红铜炉制作技艺慈溪市100 宁波汤团制作技艺宁波市海曙区101 戏台螺旋娥罗顶营造技艺宁波市鄞州区102 瓯菜烹饪技艺温州市鹿城区103 湖州小吃制作技艺(“诸老大”粽子制作技艺、周生记大馄饨制作技艺、南浔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湖州市吴兴区、吴兴区、南浔区104 平湖糟蛋制作工艺平湖市105 海宁三把刀制作技艺海宁市106 新塍传统糕点加工技艺嘉兴市秀洲区107 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桐乡市108 姑嫂饼制作技艺桐乡市109 绍兴银饰品制作技艺绍兴市110 绍兴石宕采凿技艺绍兴市111 绍兴菜烹饪技艺绍兴市112 小京生炒制技艺新昌县113 枫桥香榧采制技艺诸暨市114 东阳酒酿造技艺东阳市115 义乌枣加工技艺义乌市116 红曲传统制作技艺(义乌红曲、乌衣红曲)义乌市、泰顺县117 永康打金打银工艺永康市118 永康打铁技艺永康市119 高照马制作技艺磐安县120 古琴制作工艺衢州市柯城区121 江山三卿口传统制瓷工艺江山市122 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开化县123 齐詹记冻米糖制作技艺开化县124 舟山螺钿镶嵌制作工艺舟山市定海区125 戏剧服装制作技艺台州市路桥区126 台州府城传统小吃制作技艺临海市127 延绳钓捕捞技艺玉环县128 通济堰营造技艺丽水市莲都区129 遂昌白曲酒酿造技艺遂昌县130 大漈罐制作技艺景宁县131 传统砖瓦制作技艺新昌县132 桥墩月饼制作技艺苍南县133 车木玩具制作技艺泰顺县134 萧山花边制作技艺绍兴县135 青田石雕乐清市、泰顺县、温州市鹿城区 136 南宋官窑烧制技艺杭州市上城区137 泥金彩漆宁波市江北区138 木活字印刷术苍南县139 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景宁县140 雕版印刷术(瑞安纸马雕版印刷术)瑞安市141 萧山过江布杭州市上城区142 土布纺织技艺杭州市下城区、缙云县143 畲乡红曲酒酿制技艺桐庐县144 木杆秤制作技艺(戥秤制作技艺)温岭市145 香菇砍花法技艺景宁县146 绿茶制作技艺(平水珠茶制作技艺、天台云雾茶制作技艺、惠明茶手工制作技艺)绍兴县、天台县、景宁县147 传统造纸技艺(南屏纸制作技艺)瑞安市传统医药(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148 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中药文化、彭祖养生文化、天目山中药文化、武义寿仙谷中药文化、沈宝山中药文化)桐庐县、临安市、临安市、武义县、台州市黄岩区149 茶亭伤科杭州市萧山区150 董氏儿科宁波市海曙区151 施氏针灸嘉兴市152 绍兴“三六九”伤科绍兴县153 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磐安县154 田氏传统接骨术缙云县民俗(4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155 三月三(新叶三月三、泽国三月三、畲族三月三)建德市、温岭市、泰顺县156 龙门九月初一庙会富阳市157 “活金死刘”习俗富阳市158 十六回切家宴桐庐县159 传统婚礼(水乡婚礼、奉化婚礼)杭州市余杭区、奉化市160 过半年临安市161 太阳东平王庙会临安市162 灵峰寺葛仙翁信俗宁波市北仑区163 象山七月半象山县164 鄞江它山贤德庙会宁波市鄞州区165 西岙行大龙宁海县166 迎头鬃洞头县167 刘伯温春秋二祭苍南县168 金乡清明祭苍南县169 太平龙迎新春苍南县170 苍南宗谱编修习俗苍南县171 舞阳侯会德清县172 做社平湖市173 潮神祭祀海宁市174 嘉善淡水捕捞习俗嘉善县175 护国随粮王信俗会嘉善县176 七月七香桥会嘉兴市秀洲区177 乌镇香市桐乡市178 曹娥庙会上虞市179 绍兴艺兰绍兴市180 浦桥潮神节嵊州市181 永康迎花烛永康市182 婺州南宗祭孔典礼磐安县183 高姥山七夕节磐安县184 女儿节衢州市柯城区185 清明祭祖灯会龙游县186 大溪边祈水节开化县187 保苗节开化县188 祭海舟山市普陀区189 温岭洞房经温岭市190 撒梁皇仙居县191 三门讨小海习俗三门县192 云和讨火种习俗云和县193 端午走桥习俗庆元县194 太平庙会丽水市莲都区195 迎关公案缙云县196 迎花树金华市金东区197 十里红妆诸暨市198 抬阁(李村抬阁、遂昌抬阁)建德市、遂昌县199 陈十四信俗泰顺县200 菇民习俗庆元县201 畲族服饰(畲族刺绣)苍南县202 妈祖信俗苍南县。

话说温州_民间美术工艺之细纹剪纸、黄杨木雕ppt课件

话说温州_民间美术工艺之细纹剪纸、黄杨木雕ppt课件

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的主要材料黄杨,是一种矮 小的常绿灌木,生长缓慢。俗话说:“千 年难长黄杨木”,据《本草纲目》记载: “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 退”。
黄杨木一般要生长四、五十年才能用于雕 刻。这种木材大部分直径只 3~5寸左右, 适宜于雕刻小型人物,供案头欣赏。 黄杨木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 硬度适中,色彩黄亮,经精雕细刻磨光后 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 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别 具特色。
绘画143 李力夫
温州的民间美术大概有细纹பைடு நூலகம்纸,瓯绣, 发绣,瓯塑,黄杨木雕,彩石镶嵌,米塑 等。
细 纹 剪 纸
细纹剪纸又名细纹刻纸,流行于浙江乐清。 最初多应用于龙船灯或窗棂装饰,后妇女 用它作绣花底图,绣成帽花、鞋花、肚花、 肚兜花,故又称剪花。这种细纹刻纸,构 图隽秀优美,刀法精妙入微。景细线纹阔 度只有一毫米,1公分阔度薄纸能刻22刀, 每刀间隔不到半毫米,细如发丝;且疏密 有致,和谐美观。
⑥斛,又称大寿桃,用于祝寿或地方贺礼,插以百余个戏剧
⑦祭礼用品,用于佛前供奉,内容包括八蛮(“八蛮”是指在温州一 带流传的八种瑞兽,各地略有不同,多指:狮子、麒麟、大象、四不 象、独角兽、老虎、金钱豹、梅花鹿)、海味、戏剧实景。
彩石镶嵌
彩石镶嵌是一种采用石雕、浮雕与花板雕 刻相结合的技法,根据题材内容和色彩要 求,配石成图,精制而成的汉族传统工艺 美术品。先后创创造了平嵌、高嵌、满地 嵌等多种技法,内容扩展到汉族神话故事、 民俗风情和现代生活。彩嵌用料除叶腊石 外,还采用鸡血石、珊瑚、玛瑙、珍珠和 黄金等。彩石镶嵌是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之一。
瓯塑,又称“油泥塑”。它将绘画、浮雕 和泥塑融为一体,用富于可塑性的五彩油 泥堆塑成人物、山水、风景、花卉、兽禽 等,色彩缤纷,瑰丽夺目。建国后,瓯塑 从单色发展为彩色,并创作出诸如挂屏、 屏风、台屏、壁塑、案头摆设等新产品。 代表作品《韶山》、《西湖天下景》、 《飞天》以及《国外庄园》等享誉国内外。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温州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市政府在2006年开始编制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经收录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技艺类1. 温州木雕:温州木雕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而逐步形成。

它以雕刻各种动植物、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2. 温州剪纸:温州剪纸是一种用刀或剪子在纸上剪出各种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图案的民间艺术。

它具有色彩鲜艳、形态各异、寓意深刻等特点。

3. 温州绣球:温州绣球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以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为主要内容,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4. 温州银器:温州银器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闻名。

它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是温州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二、传统节庆类1. 温州龙舟节:温州龙舟节是温州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而形成。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各个水域上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

2. 温州蚶江水灯节:温州蚶江水灯节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唐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在蚶江河两岸会点燃成千上万盏水灯,形成美丽壮观的景象。

3. 温州春季庙会:温州春季庙会是温州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而形成。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各个寺庙和街头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三、传统表演类1. 温州梆子戏:温州梆子戏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它起源于明代,经过多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2. 温州民间舞蹈:温州民间舞蹈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它以其优美的舞姿和丰富多彩的音乐而闻名。

中国古代四大名绣

中国古代四大名绣

中国古代四大名绣中国的四大名绣-起源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被世人誉为"衣冠王朝"。

中华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

人们常常利用刺绣来装饰衣、裙、衾、枕等成活用品,美化生活,创造美的世界。

中国的刺绣源远流长,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颇有影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百花园中瑰丽多姿的一朵越开越艳丽的奇葩。

在刺绣行业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享誉国内外。

此外,还有京绣、瓯绣、顾绣、苗绣、卡绣、榕绣、汉绣、发绣、机绣、绒绣、剪绒绣、抽纱刺绣等等,都自成一派,使中国古老的刺绣业繁荣似锦,大放异彩。

中国刺绣的起源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前,传说古代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在结婚前正在赶制一件新嫁妆,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个洞。

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盖住,而且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首次启发,聪明的苏州人从此就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

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吴人就开始把刺绣工艺应用于美化生活。

到了三国时期,苏绣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据说三国时期的赵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画又能绣的特长,为孙权作的一幅"画绣",被时人堪称"针绝",从而赵夫人便成为"画绣"的鼻祖。

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苏绣产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南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苏绣就是在这古朴幽雅、秀美的人间天堂孕育、发展起来的。

据考证,苏绣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春秋时期开始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随着南方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到了宋期,由于苏州的载桑养蚕业的蓬勃发展而成为丝绸之乡,城乡手工作坊林立,机房鳞次栉比,夫络妻织,刺绣得到空前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各种绣品也逐渐从日常用品发展为观赏品。

温州富饶特产

温州富饶特产

灯盏糕是浙江温州的特色名点,一种油炸食品,历史悠久。据说在元末明初 刘伯温义军攻温州城的和城内义军联络暗号,为“等斩”糕(意为缚好内蒙 古人),温州俗话“等斩”和“灯盏”是同音。另据传清光绪末年,温州人 陈大姆、陈碎姆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内馅是猪腿肉和黄屿 萝卜丝,外皮用新黄豆和米粉浆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因外形酷似古代扁 圆形的菜油灯盏,故得名“灯盏糕”。
瓯柑是瓯海传统特产,宋元明清时均被朝廷列为贡品,其栽培历史约有二千四 百年。古人有"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的诗句。上世纪70 年代以前曾大量出 口前苏联及东南亚国家,颇受欢迎, 1990 年被北京“亚运会”指定为运动员 专用水果。瓯柑耐贮藏性优于其他柑桔品种,果实经过贮藏,“越冬抵黄,色 味犹新”。初食时有微苦味,为分析瓯柑苦味物质的成份及其价值,苦味物质 的主要成份是新橙皮甙和柚皮甙,这两种 有降压、降温、耐缺氧和增加冠脉流 量等有药效作用。 瓯柑树形矮小,适宜密植栽培,是属高产、稳产、抗性和适应性均强的柑桔 品种,它以枳壳、朱栾为砧木,用枳壳作为瓯柑砧木,一般嫁接苗定植后 3—4年就开始结果,亩产500—1500公斤;成年树亩产2500—3000公斤,最 高亩产可超5000公斤。
温州特产:瓯绣、瓯塑、、黄杨木雕彩石镶嵌
从温州鸭舌可以看出,分工越细、越专业化,创造的价值越大。去市 场看一看,连头带舌,连毛带皮,1只鸭子也就卖个20块钱左右,值。 温州鸭舌说明需求是可以创造的,价值是可以创造的。在此菜出现 之前,很多人对它是不屑一顾的,恰恰精明的温州人把它单独弄了出 来,经过精心卤制,成为美食
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 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 而来。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称我国四大名绣。瓯绣是我国 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 外交”之说。瓯绣的品种很多,除各式画片、挂屏等装饰品外, 还有台布、戏装、枕套、被面等实用品。画面有人物、山水、 花卉、走兽4大类,1000多人花色品种。

谈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

谈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

谈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作者:倪燕敏徐昕宁潘家骏吴彬尔刘甘宁赵素文来源:《旅游纵览》2020年第11期温州位于浙江东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众多“非遗”文化的摇篮。

濒临东海,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湿润,蚕桑业发达,充足的原料供应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温州纺织工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发绣和蓝夹缬技艺。

一直以来,它们都在温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由于工业化发展,城市相关文化产业政策变动等原因,两种“非遗”在不同程度的限制下走上了迥然相异的发展道路。

本文将对蓝夹缬与发绣发展状况不同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现代化举措,为“非遗”传承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夹缬起于秦汉而盛于唐宋,发绣源起盛唐,二者在唐朝开放的外交政策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下皆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今同列“非遗”名录。

藍夹缬与发绣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前世今生亟待人们一探究竟。

(一)蓝夹缬《辞源》(商务印书馆,1982年)释“夹缬”:“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板雕刻同样的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

”而把一块白布夹入花版中,在装满靓青染缸里几经浸泡、氧化,出缸后白布上印有花鸟虫兽等吉祥纹样,成品则称为“蓝夹缬”,这种技艺被称为蓝夹缬技艺。

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常被唐代文人雅士用文字描摹,如“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唐·白居易《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八年寒食日池东小楼》),“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唐·李贺《恼公》)等。

在唐代,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

至元、明,夹缬由彩色向蓝白双色转化,至今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

蓝夹缬的制作包括花版雕刻、靓青打制以及夹缬印染。

通俗讲,夹缬就是两块刻有花纹且互相吻合的花版,夹住织物进行染色。

发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发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题材 为主 , 与 日新月异 的现代 生活有一定 的距 离, 与 当代年轻 人 的审美情趣有 了差异 , 这也 限制 了发绣的传播。要应对这一 局面 , 扩 大发 绣的市场, 只有调整 思路 , 主动适应 当代社会 的潮 流, 跟上时代 的节拍。
在 中国传 统 的工 艺百花 园中 , 发绣 是一颗 最 为耀 眼的 明
非物质 文化遗 产
ART E D UC A T 1 o N R E S E A R C H
发 绣艺 术 的传 承 与创 新 发展
口方 宏 智 周莹华 朱晓礼
摘 要: 文章探 索发 绣在 工 艺上 的突破及 其表现题材 。苏州发绣作为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一 , 其创作 的题 材、 针 法、 技 艺、
开发 有待 进一步提 高, 培 养发 绣技 艺接班人 , 让发绣技艺不断传承、 发扬 , 在技 艺上 不断创新 , 与现代文 明结合 , 创作 出更有时代感
的作 品 , 打 造 苏州发绣 的品牌企业 , 让更 多的普通 市民认识发绣 、 了解发绣 , 参与到发绣这 一传统文化的保护 、 传承和 弘扬 的工作
局 限, 发展到今 天 , 油画 、 摄 影等各种题 材几乎无所 不包 , 都能 完美地加 以表现。而发绣虽然有其材质上 的局 限, 不能像丝绣 那样 变化多端 , 但也并 非没有发展创 新的前景 。
首先是要 立意有创 新, 要 有求变 、 求新 的观念 。历史 经验
示爱 情坚 贞不渝 时 , 才会 以“ 青 丝一缕 ” 相赠 。到佛教 鼎 盛时 期, 虔诚 信女开始用 自己的秀发 , 在丝绢上绣成观音或如来 , 朝 夕顶 礼膜 拜 , 这便 是最 早的发 绣 。发 绣 由于选材 及题 材等原
宋代 , 在 吴地 首先 出现 了佛教徒用 自己的头发绣佛像 、 佛经 , 借

温州民间工艺 民俗

温州民间工艺 民俗

▲魏敬先
江泽民
巴金
万升平发绣作品:《施罗德》
彩色发绣
抢救、保护、发展民间美术工艺是一
项庞大而伟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集合各方 面的力量,本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来完成 这一伟大的事业,这更是我们这一代中华儿 女的责任。
返回再看一次
江 会多 佳 色 绣 省 。次 作 彩 法 列 参被鲜严瓯 为 展选明谨绣 重 年国 为 而 , 以 点 瓯际 国 著 运 构 保 绣艺 家 称 针 图 护 被术 级 。 纤 精 艺 浙博 礼 不 巧 巧 种 览品少,, 。 , 2001

瓯绣现在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一个是瓯绣 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一个是瓯绣技艺传承教育 问题。瓯绣技艺是需要长时间传授的,要3~5年 甚至10年才能培养一名成熟的绣艺师。但随着现 代社会的发展,青年一代崇尚现代文明,对民族 传统和文学艺术逐渐失去了兴趣,不愿学习继承。 而一些掌握传统技艺的人,年事渐高,有的已经 去世,使一些传统技艺或民间艺术形式濒木雕是清末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 是浙江乐清县人。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内有一个 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他索性跑出庙外, 将牛拴在树上,挖来了一块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 堆塑。老人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 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五种技艺。 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一种技艺。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 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 支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 腻,色彩光泽均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材料。从此,他 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黄杨木雕诞 生了。叶承荣于清道光二十年前后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温州黄杨 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以后,叶家此艺代代相传。

东台发绣

东台发绣

东台发绣水一样温婉的长发穿过水一样柔滑的丝绸时,女子多情的秀发在这里华丽地转身。

她在那个诗词像歌一样吟唱的朝代诞生,一袭罗裳,素雅如古老江南的烟雨。

她轻快地跨过了唐的大气、宋的华贵,在明清工丽典雅的柳风里含蓄而细腻地歌唱。

山水是她心中漾溢的柔情,花鸟是她指尖翩舞的才思,虫鱼是她矜持里闪光的活泼与灵气,人物是她双眸中专注的凝望与审视。

清丽如斯,却在晚清欲堕的暮霭里在轰鸣的炮火里静静地隐去,迷失了芳踪。

当人们再次寻觅,蓦地抬起头,却发现她倚着东台的阑干,静静地立于小巧的屋檐下,笑靥如花。

细腻的东台女子拾起了古老江南失落的山水人家,小心翼翼地为她穿针引线,为她抹上一点嫣红,为她穿上了色彩各异却依旧温婉的华裳。

于是在一卷白如皓月的塔夫绸上,心灵手巧的东台女子双手翩飞起舞,飞快娴熟的针脚让人眼花缭乱。

平针平而多变,乱针乱而有致,虚针虚而生趣,服帖的参针绣出落落大方,工整的扣针织出细腻柔和,活泼的刁针勾出自然率直……她的笑容再次展现,观众却是整个世界!《花开富贵》的雍容华贵、《八骏图》的丰茂神骏、《岳阳楼》的蔚然大观、《清明上河图》的繁复壮阔编织成一曲传奇,温柔而有力地萦徊在世界的耳畔。

于是人们知道世上竟有这样的“锦心绣手”,竟有这样的素雅清丽,竟有这样不是画卷却胜似画卷的风景!于是展览会上有了她的倩影,颁奖礼上现了她的芳踪,连上海世博会上也溢满了她的发香!她不再是不食烟火的遥远的仙子,她轻轻地跨出闺阁,笑声荡漾开,到达神州每个角落,到达世界,到达了穿过时间空间后的恒远。

东台发绣一枝花,香流天下谁不夸?巧手纤纤拈秀发,银针翩翩飞彩霞!发绣是浙江温州人魏敬先独创的技艺。

是以头发丝为原料,结合绘画与刺绣制作的艺术品,多为国家收藏珍品或外交礼品。

发绣是中国民间艺术苑的一棵奇葩,她无法比拟的象征性,艺术性以及收藏价值已经并将让更多国内外有识之士为之驻足。

东台发绣,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

“发绣一枝花,天下谁不夸,巧手拈秀发,银针飞彩霞……”词曲家这样吟唱发绣。

刺绣的种类与产地分布

刺绣的种类与产地分布

刺绣的种类与产地分布
(1)绣种如按地分,有:江苏苏绣(包括常州乱针绣、无锡精微绣、扬州文人绣、东台发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包括广绣、湘绣),蜀绣(包括成都、重庆),河南汴绣,浙江杭绣,温州瓯绣,宁波金银绣,湖北汉绣,山西晋绣,陕西秦绣,辽宁辽绣,山东鲁绣,北京京绣,福建闽绣,新疆疆绣。

(2)按材料称谓分,有丝绣、羊毛绒绣,夏布绣,发绣,人造丝线绣、珠绣、金银线绣、金绒混合绣等。

(3)以姓氏称谓分,有:顾绣。

(4)按刺绣技艺称谓分,有: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双异绣、乱针绣(又分长短乱针、细乱针、叠层乱针等),金银线绣,金绒混合绣等。

(5)以少数民族称谓分,有:满绣,苗绣,水族马尾绣,羌绣,壮绣,侗绣,彝绣,布依族绣,白族绣,瑶绣,黎绣,回族绣,土家族绣,高山族绣,达斡尔族绣,鄂伦春族镶皮绣,乌孜别克族绣。

中国刺绣各地域绣种分类示意图。

瓯绣——精选推荐

瓯绣——精选推荐

瓯绣瓯绣瓯绣,⼜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也是浙江“三雕⼀绣”特种⼯艺品之⼀,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来。

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称我国四⼤名绣。

瓯绣是我国出⼝名绣之⼀,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

瓯绣的品种很多,除各式画⽚、挂屏等装饰品外,还有台布、戏装、枕套、被⾯等实⽤品。

画⾯有⼈物、⼭⽔、花卉、⾛兽4⼤类,1000多⼈花⾊品种。

特点温州地处瓯江之滨,故名,亦名“温绣”。

瓯绣产品制作者将⽑⽵刮去青⽪,通过分层开⽚,煮熟抽丝,编织成⽵帘,然后⽤颜料或彩线在上⾯制成花鸟、⼭⽔、⼈物等作品。

瓯绣的最⼤特点是针法繁多,做⼯精细。

如《松鹰图》中⼀只鹰就采⽤了扇形针、切针、平针等⼗多种针法,还采⽤很多质地、粗细、⾊泽不同的⾊线混合使⽤。

构图精练,纹理分明,针脚齐整,针法多变,绣⾯光亮适⽬,⾊泽鲜泡调和,动物⽻⽑轻松活泼,⼈物、兰⽵都能绣得精巧传神。

它的风格特点是“主题突出,⾊彩鲜艳,构图精练,绣理分明。

”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地⽅风格。

它的制作⽅法是:将⽑⽵刮去青⽪,通过分层⽚,煮熟抽丝,编织成⽵帘,然后⽤颜料和彩线在上⾯制成作品,针法类型有断针、滚针、乱针等20多种。

古时温州少⼥“⼗⼀⼗⼆娘梳头,⼗⼆⼗三娘教绣”,具有刺绣的优良传统。

⼯艺⽑⽵抽丝编织制成,⽤彩线在上⾯绘出花鸟、⼭⽔或⼈物,所以也称作“画帘”。

瓯绣制品针法繁多,做⼯精细,以刺绣⼈物为绝招,具有⾊彩鲜艳夺⽬、绣⾯光亮⽣动、绣画巧妙结合、针法匀称灵活、针脚齐平、构图简练、主题突出等特点。

历史瓯绣始于⼀千多年前的唐代锦⾐,兴盛于明清。

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

多以绣官袍、龙袍、寿屏及庙宇应⽤的绣品为主,内容有⼈物、花鸟、⼭⽔等。

以后品种增多,有枕套、被⾯、⾐料等。

光绪年间,匝绣销往欧美与南洋各地。

1917年并有⼤量绣品出⼝,最盛时有艺⼈五百余⼈。

民国5年(1916)温州设⽴刺绣局,温州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桥等处,均设有刺绣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史料考证,发展命运坎坷,经历了从起源——鼎盛——衰退——一度失传——今天的再生,其过程不可谓不曲折。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

清朝出版的徐蔚南《顾绣考》一书中,就有“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的记载。

而现存世最早的发绣作品为南宋时期的《东方朔像》(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元代的女画家管仲姬擅画观音大士像,她善用丝绣与发绣结合的方法绣制作品;同时代的夏明远绣过两幅发绣作品:《滕王阁》和《黄鹤楼》,画面效果很像工笔画。

发绣到明朝时达到鼎盛时期,明代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里予以高度评价:“细若蚊睫,侔于鬼工”。

明代的倪仁吉采用发丝以白描的形式制作两幅观音像,一幅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幅流入日本,《大士像》神貌平静,衣纹线条都富有生命力。

清代沈关关曾为顾茂伦发绣一幅《雪滩濯足图》,作品面貌如山水画(收藏于沈氏江曲书庄)。

至清代以后,已日渐衰落,几乎失传。

民国苏绣兴起,到新中国建立之时,几乎没有人知道和懂得这门技术了。

之后,魏敬先教授自画自绣,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他的人像绣研究,并于1991年成立了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正是从那时起,发绣得以“再
生”。

就现在全国研究现状看来,温州发绣即魏式发绣可以说是在全国独占鳌头,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也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专门研制现代人物肖像绣的机构。

在东台,也有人从事发绣制作,但由于是用染过色彩的发丝绣制,其天然性也就大打折扣。

在苏州,刺绣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虽然也有人从事发绣,可其创作对象往往是花草虫鱼,与传统的刺绣相比并无多大新颖之处。

魏式经济之所以独树一帜,并能扬名海外,就不得不提到发绣大师——魏敬先。

魏敬先,1938年出生于江苏沛县。

1957至1963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

后调到温州,现为温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所长、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专门从事发绣的研究和创作。

他是一位水彩画家,但数十年来,却独辟蹊径,走画绣结合的道路。

自1989年以来,曾应邀赴日本、香港、荷兰、马来西亚、美国、阿联酋等地进行个人艺术作品展览和讲学,其作品引起了轰动效应。

出版著作有《瓯绣技法》、《现代人像绣技法》、《中国发绣艺术》和四本个人水彩画集,共七部画绣专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