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4、工艺用:
鳄和蛇的皮,富有韧性,花纹美观,可以 制作皮革、皮带、皮鞋、提包、钱袋等工艺品。 蛇皮还能制作成琴膜及鼓皮等。
58
5、其他方面:
蛇类对地壳内部的震动、地温变化、气味异 常及地面发生的倾斜运动等,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因而可能在地震前表现出反常的行为,有助于地 震预报。 利用爬行类进行仿生学的研究,如根据毒蛇 颊窝的构造及功能,研制出红外线测位和响尾蛇 导弹及火箭自导装置等;从海龟洄游路线的导航 机理去改善航海仪器等等。 民谚“乌龟出水,就要下雨” 反映了某些爬 行动物在气压降低时的一些行为,有助于了解天 气变化。
43
(二)龟鳖目:
体宽短,具背甲和腹甲。胸腰部的椎骨连 同肋骨一起与背甲互相愈合;肩带位于肋骨的 腹面;无胸骨和完整的胸廓。颅骨上没有颞孔; 方骨与颅骨固结,不能活动;颌和口内无齿, 代之以颌缘的角质鞘;舌无伸缩性;有瞬膜和 活动性眼睑。泄殖孔纵裂或圆形,雄性具单个 交配器。卵壳钙质或革质(海龟)。现存种类 300多种,我国的代表动物有:平胸龟,乌龟, 海龟,玳瑁,棱皮龟,鳖等。
35
爬 行 类 的 : 脑
36
2、感觉器官: (1)嗅觉:
出现了鼻甲骨,表面有嗅上皮,分布着嗅 神经和嗅觉细胞。 蜥蜴和蛇的口腔顶部有犁鼻器或贾氏器, 接受舌尖收集的气体分子后产生兴奋传经神经。 龟鳖类的犁鼻器开口于鼻腔而非口腔,鳄类则 无犁鼻器。
37
(2)视觉:
多数爬行动物有上、下眼睑和瞬膜;龟鳖 类、蜥蜴类和鳄类出现了泪腺。蛇的上、下眼 睑特化成保护眼球的透明薄膜,蜕皮时变得不 透明并随蜕皮而更新。
32
爬 行 类 的 泄 殖 系 统 :
33
爬行类的盐腺:
34
(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系统:
(1)大脑体积明显大于其他各部脑。 (2)纹状体变厚且增大。 2 (3)出现了新脑皮。 (4)中脑仍是高级中枢。 (5)鳄类和龟鳖类有12对脑神经(脊副神经, 舌下神经),蛇和蜥蜴有11对脑神经。
①卵壳: 具保护作用——防止卵的变形,防止水分蒸 发,使卵“只透气,不透水”。 ②绒毛膜: 紧贴于卵的背面,具保护胚胎的作用。 ③尿囊: 外壁与绒毛膜紧贴,其上富血管。有“肺” 的作用,能吸收从卵壳进入的氧气,还具排泄作 用。
6
④羊膜: 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得以在液体环境中 发育,能防止干燥及机械损伤——祖先“池塘” 的复制品。羊膜和羊水是陆上繁殖的保障,使 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 的依赖。 ⑤卵黄囊: 含大量卵黄,供给胚胎营养。
第五节: 第五节: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行纲(Reptilia) 爬行纲(Reptilia) 爬行纲
爬行类由古两栖类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分 化出来的产羊膜卵种类发展而来,在适应环境 和开拓陆上生存领域方面(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比两栖类有明显的进步, 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产生了更适于陆生的 变化。
1
爬行纲在中生代曾盛极一时,种类和数量极 其繁多,现存种类只包括鳄、龟、蜥蜴和蛇等动 物。其中个体最大的是产于亚洲东南部的网蟒 (Python reticulatus),全长达9.8m,而最小的 蜥蜴为斑点圆趾虎(Sphaeodactylus argus),全 长只有 36mm。除南极地区外,分布几乎遍及全 球,能栖息于平原、山地、森林、草原、荒漠、 海洋和内陆水域等各种生活环境,少数几种蜥蜴 (西藏沙蜥、红尾沙蜥等)的最高垂直分布点可 达海拔五千多米的青藏高原寒漠地带。
蛇胆可加工成蛇胆川贝批把膏、蛇胆陈皮末等中成药,治
风湿关节痛和咳嗽多痰等病。 黑眉锦蛇等的蛇蜕,有祛风、去翳、解毒的功效。
眼镜蛇毒注射剂具有比吗啡更有效和更持久的镇痛作用,
用蛇毒酶治疗癌症也收到一定的疗效。 蝰蛇蛇毒因具凝血性而用于出血性疾病的局部止血。
56
3、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蜥蜴和蛇类通过大量捕食昆虫及鼠类等而 有益于农牧业生产,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着次级 消费者的角色。 广州市石井镇1997年通过散放无毒的食鼠 1997 蛇类局部取代化学灭鼠。 爬行动物在能量转化、植物保护和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8
爬行类的心脏:
29
爬行类血液循环模式图:
30
(七)具后肾排泄系统:
从爬行动物开始,成体以后肾排泄。肾单位 数目较多,泌尿能力较强,输尿管也称后肾管 (输精管与输尿管分开)。排泄的终产物为尿酸。 某些爬行动物还有重要的肾外排盐器官—— 盐腺。所谓鳄鱼的眼泪其实就是浓缩的含盐溶液。
31
前肾、中肾与后肾:
无毒蛇
较细长 较小,多呈椭 圆形 无 长,逐渐细长 不蟠团,爬行 敏捷
有 毒牙 短,自泄殖孔后骤细 尾 动态 栖息时蟠团,爬行时较 大意
53
种类 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 腹蛇 五步蛇 烙铁头 蝰蛇 眼镜蛇 眼镜王蛇 金环蛇 银环蛇
分布
江南竹林 江南竹林 平原丘陵山区 华南西南丘陵 江南、陕、甘 华南 江南 华南西南浙江 华南西南 江南
44
龟鳖目代表种:
45
(三)蜥蜴目:
有的学者把蜥蜴类与蛇类合并为有鳞目。 蜥蜴目多数种类四肢发达,末端有爪。眼睑可 动,舌扁平形,能伸缩。两颌附生端生齿或侧 生齿。鼓膜、鼓室及耳咽管一般均存在。本目 现有3000种左右。如:多疣壁虎,大壁虎,斑 飞蜥,北草蜥。蓝尾石龙子,圆鼻巨蜥等。
46
大壁虎:
25
(五)呼吸系统进一步完善:
1、完全的肺呼吸。肺较两栖类发达,气
管分支复杂,呼吸表面积增大。
2、主要为胸腹式呼吸(羊膜动物共有) 、主要为胸腹式呼吸
水栖龟鳖类能较长时间潜伏于水底,此时 主要以富含血管的咽壁和突出在泄殖腔两侧的 副膀胱(或称肛囊)作为辅助呼吸器官,可获 取水中的溶解氧,副膀胱还有贮水的功能。
7
发 育 中 的 蜥 : 蜴
8
(2)羊膜卵的意义:
羊膜卵的出现,使繁殖转移到陆上,为登 陆动物征服陆地,向各种不同的栖居地纵深 分布提供了空前的机会。
9
(二)覆以角质鳞的干燥的皮肤:
皮肤由多层的表皮与真皮组成。皮肤 角质化,一般被覆一层干燥的角质鳞片或 骨板,以 阻止水分 大量散失 ,从而结 束了皮肤 呼吸。
2
一、爬行类对陆地生活的进一步适应: (一)具陆上繁殖能力:
爬行类繁殖的特征是:体内受精和产大 型的羊膜卵。
3
1、体内受精:
爬行类的雄性大多有交接器,保证精子能 直接运送到雌性的生殖道。 意义:提高受精率,保证成活率。
4
2、羊膜卵:卵外被有坚韧的外壳(卵膜)
5
(1)羊膜卵的结构及各部的功能:
10
(三)骨骼与肌肉:
1、骨骼:多数为骨化程度较高的硬骨。 (1)头骨: 骨化程度高,保留的软骨少,各
部发育良好,区分明显。 ①具次生腭——呼吸、取食两不误。 ②出现颞窝(颞孔)——与咬肌的发达有关。 依颞孔的数目和位置可将爬行动物分为无颞 孔类、上颞孔类、合颞孔类和双颞孔类四类。
11
初 生 腭 与 次 生 : 腭
( 二 ) 我 国 的 主 要 毒 蛇
54
四、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爬行动物的有益方面:
1、饮食用:
龟、蜥蜴、蛇的肉富有营养,肉味美。不 少地区有专门的蛇餐馆,以蛇作为佳肴,或制 成蛇酒。具有滋补作用。
55
2、医药用:
五步蛇或银环蛇去内脏后的干燥品入药称白花蛇,有祛
风湿、通经络、降血压等作用。 大壁虎, 药名为蛤蚧,有补肾肺、止咳嗽、助阳道的功 能。 鳖甲和龟板更是著名的补阴药。
48
眼镜王蛇:
49
一种蟒蛇:
50
(五)鳄目:
心脏有2个完全隔开的心室;头骨有发达的 次生腭;两颌有糟生齿;具横隔。颅骨双颞孔 型,腹壁内有真皮产生的游离腹膜肋。现存3 科20多种。如:扬子鳄。
51
扬子鳄:
52
三、毒蛇与无毒蛇:
(一)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特征 体型 头形 毒蛇
较粗短 较大,多呈三角形
38
(3)听觉:
听觉器官主要为内耳和中耳。鼓膜常随中 耳稍下陷,形成雏形的外耳道,有利于传声和 保护。 蛇无鼓膜、中耳腔和耳咽管,通过头部的 方骨感受来自地面振动,经耳柱骨传入内耳产 生听觉。
39
(4)特殊感受器:
少数种类保留顶眼(顶器、松果旁体), 可感光,并与生命活动的节律相关,相当于一 个“生物钟”。 蝮蛇亚科在眼和鼻孔之间的颊窝、蟒蛇科 在唇鳞片表面的唇窝,均对周围温度变化极为 敏感,称热能感受器或红外线感受器,可用于 追踪温血动物,。 蛇和蜥蜴的角质鳞之间或角质鳞的游离端 有一些感觉小凹。
26
爬 行 类 的 肺 :
27
(六)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双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但心室中出现隔膜,多氧 血和少氧血在隔膜的分隔下有所分流。 鳄类心室间隔完全,仅左、右体动脉的基 部留下一个沟通左右心室的孔,即潘氏孔。 。 爬行类仍属变温动物,因其代谢水平尚不 能使体温维持在较高的范围内。在严冬或酷暑, 爬行类有冬眠与夏眠现象。
40
爬行类的感觉器官:
41
二、爬行纲分类:
现存的爬行动物虽不像中生代那样鼎盛, 但仍有6300多种,因学者之间意见有异,可分 为4~6目。我国约有400种。
42
(一)喙头(蜥)目:
现仅有楔齿蜥1种,且仅见于新西兰北方 柯克海峡的一些小海岛上,数量少,已临绝灭, 有“活化石”之称。 成体头部前端呈鸟喙状,口内无齿,故也 称喙头蜥,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如双凹型椎 骨,椎体间仍留有脊索的残余;腹部的肌肉中 有腹膜肋;雄性无交配器;头骨为双颞孔型, 有两个完整的颞孔和上、下颞弓;方骨不能活 动;端生齿;顶眼发达。
47
(四)蛇目:
体长条状,四肢消失或仅存痕迹,无活动 性眼睑、瞬膜和泪腺;缺乏鼓膜和耳咽管,鼓 室萎缩。颞孔消失。椎体前凹型。无膀胱。雄 性有1对交配器。卵生或卵胎生,交配前有求 1 偶的婚舞行为。现存约3000种,其中毒蛇约 650种。如:蟒蛇,赤链蛇,中国水蛇,眼镜 蛇,眼镜王蛇,银环蛇,蝮蛇,尖吻蝮(五步 蛇),烙铁头等。
19
(四)消化系统进一步复杂化:
1、口腔与咽区分明显。 从爬行动物开始,
在大、小肠交界处出现盲肠,有助消化纤维。 大肠开口于泄殖腔。
2、由于次生腭的出现,使消化道和呼 2 吸道分开——取食和呼吸两不误。 3、口腔腺发达。 包括:唇腺、腭腺、舌
腺和舌下腺,分泌物可润湿食物。有毒种类还 有毒腺(特化的上唇腺)。
14
蜥蜴的颈椎与荐椎:
15
扬 子 鳄 的 胸 廓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3)附肢:
典型的五趾型附肢,趾端具爪,基本情况 如两栖类(蛇类除外)。
17
爬 行 类 的 骨 骼 系 统 :
18
2、肌肉:
躯干肌复杂化,出现了肋间肌(包括肋间 外肌和肋间内肌)和皮肤肌。 肋间肌的运动牵引肋骨改变胸廓容积以完 成呼吸运动;皮肤肌连接角质鳞片,收缩时可 牵引鳞片辅助爬行,在蛇类尤为发达。
59
(二)爬行动物的害处:
蛇会吃农区的蛙类;草食龟类能毁坏农作物; 水栖龟、鳖和水蛇会捕食鱼类;毒蛇咬死、咬 伤人和家畜。 全世界约有600种毒蛇,每年约有数十万人 600 被毒蛇咬伤。草原牧场(特别是早春季节)的 毒蛇常对畜群造成伤害。我国的毒蛇约有50种, 但具体到各地,毒性较强且较常见的毒蛇可能 只有其中的一至数种,需要加以防范。
12
爬行类的颅骨:
13
(2)脊柱:
颈椎(多枚,前2枚为寰椎和枢椎)、胸椎、 腰椎、荐椎(2枚)和尾椎5部分,单凹型椎体。 寰椎前部与颅骨的枕髁关连,枢椎的齿突伸 入寰椎,构成可动联结,增大了头部的灵活性。 颈椎、胸椎和腰椎侧面都有肋骨,除龟鳖类 和蛇类外,前面一部分胸稚的肋骨与腹中线的胸 骨连接,形成羊膜动物特有的胸廓,既保护内脏 又可加强呼吸。
60
20
4、肌肉质的舌发达。 5、牙齿有多种形式:
依着生方式可分为端生齿、侧生齿和槽生 齿。毒蛇有部分牙齿特化为沟牙或管牙与毒腺 的排毒导管相连,可把毒液注入攻击对象,眼 镜蛇还可配合呼气将毒液喷向攻击对象。
21
爬行类的牙齿:
22
蛇 类 的 毒 牙 与 毒 腺 :
23
爬行类的消化系统:
24
蛇的毒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