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技术
皮内注射技术
皮内注射技术
(一)目的
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后,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选择适当注射部位,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
(4)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两名护士观察结果。
3.指导患者: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1.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3.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青霉素皮内实验(含皮试液配制)评分标准。
皮内注射
请多指教
操作前准备
环境准备 患者准备 评估患者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目录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Nhomakorabea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并发症
• • • • • •
疼痛 局部组织反应 注射失败 虚脱 过敏性休克 疾病传播
疼痛预防及处理
• 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置药 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 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同时按皮内注 射法注射后,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的发生。 • 2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 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0.1ml)。 •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 或虚脱处理。
掌握过敏试验的结果判断及过敏休克的处 理 用物准备:皮试单、消毒盘、75%酒精、1 毫升注射器2个、5毫升注射器1个、去甲肾 上腺素1支 按医嘱备药
检查配制药液
1.核对治疗卡
2.检查药物:药名、剂量、有效期、药品质量
皮内注射技术
04
皮内注射的缺点是药物吸收速度较慢,不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
注射部位
04
03
01
皮内注射通常选择皮肤较薄、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如上臂三角肌、大腿内侧等。
注射部位应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和关节等重要结构。
注射部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02
疫苗注射
疫苗注射是皮内注射技术的主要应用之一
01
皮内注射技术可以减少药物浪费,提高药物利用率。
02
皮内注射技术可以降低注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3
皮内注射技术可以减少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04
注射技巧
注射部位:选择皮肤较薄、无毛发、无疤痕、无炎症的部位
注射角度:45度角进针,避免垂直进针
注射速度:缓慢、均匀地推注药物,避免快速推注
皮内注射技术可以减少药物的浪费,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03
01
02
04
过敏原测试
过敏原测试是皮内注射技术的一种应用
测试方法:将过敏原注入皮肤,观察皮肤反应
02
测试目的:确定过敏原,预防过敏反应
测试注意事项:测试前需进行皮肤测试,测试后需观察皮肤反应,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04
操作简便
操作步骤少,易于掌握
皮内注射技术可以减少疫苗注射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
02
皮内注射技术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皮内注射技术可以减少疫苗注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04
药物注射
皮内注射技术主要用于注射药物,如疫苗、抗生素、激素等。
皮内注射技术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
皮内注射技术可以减少药物的注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皮内注射操作PPT课件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疼痛
1.发生原因 (1)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速度快且不均匀。 (3)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操作者手法不熟练。 (4)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 2.临床表现 (1)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
第16页/共25页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疼痛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表
考核项目
考核细则及赋分
1、用于药物过敏试验 (4 分)
目的 10
1、询问,了解患者基本状况(2 分),解释,取得患者
评估患者 配合(3 分) 10 分
2、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 分),局部皮肤情况(3 分)
1、核对医嘱(2 分),做好准备(3 分)
第21页/共25页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过敏性休
克
1.发生原因 (1)操作前未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患者对注射药物发生速发或迟发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 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气促,哮喘,面色苍白,出冷汗,脉 搏细弱,血压下降,意识丧失。
第22页/共25页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过敏性休
第14页/共25页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操作后
1.整理病人床单位,取舒适体位,解释:(李华阿姨,皮试已经 给您做好了,您现在有什么不舒服吗?这一侧手臂活动的时候 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用手去触摸皮试部位,如果你感到有皮 肤发红或瘙痒,请您及时按呼叫器,15-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 在这期间请您不要离开病房,谢谢您的配合,请您安心休息), 快速消手,推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医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 处置),七步洗手法,取口罩,签字,观察皮试结果(2人), 告知患者及医生,记录,操作完毕。
第8页/共25页
皮内注射技术PPT课件
并发症:
1、疼痛 2、局部组织反应 3、注射失败 4、虚脱 5、过敏性休克 6、疾病传播
处理: 原则--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1、立即停药,平卧,注意保暖,同时报告医生。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患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 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 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 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血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 肌技术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主要内容
1、皮内注射的选择部位及目的。 2、皮内注射的方法。 3、皮内注射的操作步骤。 4、过敏试验的判断结果。 5、皮内注射的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 6、特殊药物皮试液的配置
五、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应躺下,不可离开 病房;切勿抓绕、按压注射部位;如果感到胸闷、皮肤 瘙痒、恶心、头晕等症状,要及时按呼叫器,护士会立 即到病房;皮试结果要等20分钟,时间到护士会到病房 观察皮试结果,感谢患者的配合。 六、洗手,再次核对患者,记录注射时间时间,清晰的 签全名于治疗单及皮试本上。 七、到时间后,两位护士到病房观察皮试结果。
三、护士自身的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四、用物准备:
1、基础治疗盘。 2、1ml注射器2个、2个1ml针头、注射卡。 3、药液:按医嘱准备 4、药物过敏试验,另备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注射液和5ml注射器。 五、环境的准备: 清洁、安静、光线适宜或有足够的照明。
操作
一、再次核对患者,告知患者操作的方法、注射药物及作用;拉围帘,保护患者隐私; 协助患者平卧位,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皮试选择掌侧,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更换皮 试针头,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 15度刺入皮内。 二、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 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三、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 四、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皮内注射技术
1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用75%酒精消毒皮肤。
5
14.再次核对,排尽注射器内空气,调整针尖斜面。
3
15.一手绷紧前臂内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5°角刺入。
5
16.将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一手拇指固定针栓,另一手推注药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皮丘,迅速拔出针头。
8
17.再次核对,记录时间。
8
8.检查一次性注射器有效期,以及包装是否完好。
2
9.核对药物无误,将针头斜面向下置入安瓿药液中,按无菌原则抽吸药液。
5
10.抽吸完毕,排尽空气,再次核对药物无误,按无菌原则,置入备好的无菌治疗巾内。
4
11.整理治疗台,再次洗手。
2
12.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互换患者,核对床头卡及腕带,再次核对治疗单,确认一致。
3
操作步骤
18.向患者交代如有不适随时告知,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
5
19.皮试15-20分钟后由两名护士观察结果。
4
20.处理用物。
2
21.洗手、取口罩。操作完成时间在10分钟内。
2
综合评分
A 5分B 4分C 3分D 2分E 1分F 0分
5
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皮内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2.告知患者勿按揉局部,以免影响皮试结果的观察。
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时,避免用力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
2.如患者对皮试药有过敏史,禁止做皮试。
3.皮试药液要现配现用,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及物品。
4.皮试结果阳性,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注明。
皮内注射技术ppt课件
3. 评估:
1)患者病情、年龄、意识、情绪状态及治疗目的、进食 情况、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等.→有过敏史者要通知 医生
2)选择注射部位(前壁掌侧下1/3处)
3)注射部位皮肤组织情况(皮肤颜色、有无皮疹、硬结、 疤痕、感染及皮肤划痕阳性等)→注射在硬结、疤痕处, 可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应注意避免。
8.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急救合应放在床旁
9. 观察
1)观察皮丘及局部皮肤情况、全身反应,尤其是呼吸道 及皮肤瘙痒等. 2)注射后20分钟由两名护士观察结果 3)如对皮试有怀疑,应前壁掌侧皮内注射NS0.1ml
10. 1)分类处理用物.
2)洗手,按规定记录结果并在注单上签名.如药敏 实验阳性,应在结果标记在床头卡,病历夹,一览表, 体温单,医嘱单上.
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度角刺入皮内。针尖斜面要全 部进入皮内后以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注药液0. 1ml可见圆形隆起的皮丘,并显露毛孔 6)拔针 7(记录皮试时间
7. 告知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不可用手按压注射部位,以防影响结果的观 察.
2)注射后20分钟内禁止离开病房或注射室,如有皮肤 瘙痒、胸闷、呼吸困难、喉咙不适立即按呼叫铃(巡视 病房)
)
•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结果 局部皮丘情况
全身情况
阴性 大小无改变,周围不红肿, 无自觉症状,无不适
无红晕
表现
阳性 可见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 可有头晕、心慌、恶
径大于1厘米或周围出现伪足、心等不适,严重者可
有痒感
发生过敏性休克
六、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1. 立即平卧、就地抢救、迅速通知医师 2. 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症状如不缓解,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一、概述皮内注射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操作技术,适用于需要将药物或疫苗直接注射到皮肤层的情况。
相比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可以更好地促进药物的吸收和作用,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
二、准备工作1. 预备所需药物:根据医嘱准备好需要注射的药物或疫苗,确保药物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
2. 检查药物: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和有效期,确保无误。
3. 携带所需器械: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棉签等器械,并确保其无损坏。
4. 洗手并佩戴手套:彻底洗手后,戴上无菌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三、注射操作流程1. 选择注射部位:常用的皮内注射部位有前臂、上臂外侧、背部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
2. 皮肤消毒: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从注射点向外轻轻擦拭,保持环形清洁区域。
3. 准备注射器:拆封无菌注射器,并将所需药物吸入注射器中,确保无气泡和渗漏。
4. 皮内注射技术:用无菌手套拇指和食指拉开皮肤,使皮肤张紧,然后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肤层的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插入角度大约为15度。
5. 缓慢注射药物:将药物缓慢注射到皮内,注射速度约为每秒0.1毫升,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6. 拔出注射器:注射完成后,用棉签轻轻按压注射点,然后将注射器垂直拔出,同时用棉签或消毒纱布进行轻轻的按压止血。
7. 消毒处理:将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废物放入专用容器中,并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
8. 观察病情: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
四、注意事项1. 注射部位的选择应避免有破损、感染或其他皮肤病变的区域。
2.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注射过程无菌。
3. 注射时应注意注射器的角度和深度,避免误伤肌肉或其他组织。
4. 在注射前应先与患者沟通,了解其过敏史等信息,避免发生过敏反应。
5. 注射后应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6. 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药物稀释和配制,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皮内注射技术(1)
四十一、皮内注射技术【目的】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用物】注射盘(皮肤消毒液、无菌棉签、砂轮、启瓶器),1ml注射器、4号半针头、药物、盐酸肾上腺素。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指导内容】1.告诉患者不可用手按揉局部,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2.指导患者暂勿离开病房,如有不适立即告知。
【注意事项】1.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及过敏史,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做皮试。
2. 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3.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碘剂,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
4.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能全部进入皮内为宜,角度过大易将药液注入皮下,影响结果。
5. 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6.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离开病房及按揉操作部位。
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
8. 结核菌素试验需观察72小时,剩余菌液及注射器灭活后处置。
【相关知识】1.皮内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常用皮试液的浓度①青霉素浓度:含200~500u/mL;②链霉素:2500u/mL;③破伤风浓度:1500u/mL;④细胞色素霉浓度:0.75mg/mL;⑤头孢菌素浓度:500ug/mL。
⑥结核菌素浓度:50iu/ml3.注射部位选择:皮内试验为前臂掌侧下1/3;预防接种为上臂三角肌上缘;局部麻醉为实施局部麻醉处。
4.青霉素试验液的配制方法①于含有80万u青霉素的密封瓶内注人生理盐水2mL,稀释后每lmL含青霉素40万u;②用lmL注射器吸取上液O.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lmL内含有青霉素4万u;③弃去0.9mL,余O.1mL,加生理盐水至lmL,则lmL内含青霉素4000u;④再弃去0.9mL,余O.1mL(或弃去0.75mL,余0.25mU加生理盐水至lmL,则lmL内含有青霉素400u(或500u),即配成皮试溶液。
皮内注射法的实验操作步骤
皮内注射法的实验操作步骤皮内注射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毒理学以及免疫学研究中。
它是通过将药物或试剂直接注射到表皮层下,以便评估其活性、毒性或免疫反应。
本文将介绍皮内注射法的具体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在进行皮内注射实验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实验动物(通常为小鼠或大鼠)•注射针(推荐使用31G或32G的微针)•注射器(推荐使用0.5 mL或1 mL的注射器)•生理盐水或其它溶液(用作注射液)•麻醉药物(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纸巾或绒布(用于处理留血等情况)操作步骤1.步骤一:动物准备在进行皮内注射实验之前,应先对动物进行适当的准备。
这包括给予麻醉剂,并确保动物处于合适的麻醉状态,以降低动物的痛苦和不适。
在使用麻醉剂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全面了解该麻醉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2.步骤二:注射点选择选择注射点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注射点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注射溶液的性质、实验需要的接种面积、动物大小等。
通常,注射点选择在动物后颈部、肩胛骨尖处或腹股沟等位置,这些位置易于操作且不会对动物造成重大不适。
3.步骤三:皮肤处理在注射之前,应先对注射部位进行皮肤处理。
可用酒精或其它合适的消毒液在注射点周围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此外,可以使用绒布或纸巾将注射点周围的毛发剪短,使注射操作更加方便和准确。
4.步骤四:注射操作注射操作时,请确保注射器和注射针已经装配好,并填充所需溶液。
将注射针插入皮肤刺入点,以30°至45°的角度刺入皮下组织。
注射时,请注意以下几点:•缓慢注射液体:将注射液体缓慢注射到皮下组织中,避免过快注射造成皮下组织膨胀。
•观察反应: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尤其是注射点是否有局部肿胀或出血的迹象。
•注射液洗涤:注射结束后,可以用生理盐水洗涤注射点,以确保溶液的充分分布并减少注射点处的组织反应。
5.步骤五:总结与记录实验结束后,请记录重要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皮内注射技术护理课件
4. 注入药液0.1毫升,使局部隆 起形成白疱。
5. 迅速拔出针头,轻轻按压注 射部位片刻,观察反应情况。
PART 02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REPORTING
准备物品
01
02
03
04
注射器
选择合适规格的皮内注射器, 确保注射器完好无损,没有破
损或裂缝。
药物
确保药物剂量准确,药物的名 称、浓度和有效期等信息清晰
皮内注射技术护理课 件
REPORTING
• 皮内注射技术概述 •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 皮内注射技术的护理要点 • 皮内注射技术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 皮内注射技术的培训与实践
目录
PART 01
皮内注射技术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皮内注射技术是将一定量的液体 药物注入到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技 术。
消毒注射部位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前臂掌侧皮肤较为平坦的区域。
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的消毒液,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覆盖注射 部位周围至少5cm的范围。
等待消毒液自然干燥或用无菌纱布擦干。
注射药物
核对药物名称、浓度和有效期等信息 ,确保用药正确。
用一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另一手以 平执式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上与 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
药物吸收和血液循环。
若出现严重的局部反应,如坏死 、溃烂等,应及时就医处理。
过敏反应与预防措施
过敏反应是皮内注射时较为严重的并发 症,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皮疹、休克
等症状。
为预防过敏反应,建议在注射前仔细询 问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皮试试验。
若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 进行紧急处理,如给予抗过敏药物、保 持呼吸道通畅等。同时,及时就医治疗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皮内注射技术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注射、镇痛治疗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皮内注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过敏性休克等。
皮内注射操作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措施如下。
一、疼痛【临床表现】1.注射部位疼痛,呈刺痛,推注药物时加重,注射后逐渐减轻。
2.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预防措施】1.向患者进行注射前告知和心理护理。
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2.尽可能避免产生疼痛的因素。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 -般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3)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刺激机体而产生疼痛。
(4)选用大小型号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
(5)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6)提高注射技巧,实施无痛注射。
【处理措施】1.评估疼痛,如与注射进针的角度、手法等有关,及时调整手法、角度等。
2.疼痛轻者,嘱患者全身放松、深呼吸,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3、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预防措施】交代患者,注射后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处理措施】1.局部皮肤瘙痒者,交待患者勿抓、挠,用0.5%聚维酮碘(碘伏)溶液外涂。
2.局部皮肤出现水疱者,先用1%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
3.注射部位发生溃烂、破损,则按外科换药处理。
4.发生其他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三、注射失败【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断针,注射针眼出血,或皮肤产生两个针眼。
【预防措施】1.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以免发生断针、注射失败等。
医院患者皮内注射护理技术
医院患者皮内注射护理技术皮内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评估1.根据病人的病情、给药目的和药物性能,评估给药途径的选择是否恰当。
有疑问时应及时向医生提出,以确定是否需要作适当修正。
2.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不能在局部皮肤肌肉有损伤、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疾患处进针。
3.评估病人对药物注射的认识及态度,是否有知识缺乏、焦虑或恐惧等问题。
二、计划1.用物准备注射盘,Iml注射器,4我5号针头(供皮内注射用)以及所需药液。
预防接种偶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故不论药物过敏试验或预防接种,均需准备急救药物与用品。
2.病人准备了解病人的用药史及有无过敏史。
3.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
三、实施步骤准备1.核对药物及注射单2.检查药品质量3,备急救药品及用物4.洗手5.铺无菌盘6.抽取药液同肌内注射步骤(5-8)操作1.将用物带至病人床旁7.对床号、姓名,向病人做好解释,询问三史8.选定注射部位1)药物过敏试验:在前臂掌侧下1/3处9)预防接种:在上臂三角肌外侧10如作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则视手术切口部位、麻醉的范围而定11用70%乙醇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勿用口吹干消毒部位12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13左手绷紧前臂掌侧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几乎平行地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轻轻推注药液,注入OJml,使局部隆起呈半球状皮丘,隆起的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后随即拔出针头14嘱病人留观20分钟后看结果注射后需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不可离去,如有恶心、呕吐、腹泻、红疹、呼吸困难等现象,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若红肿超过Icm则为(十),小于Icm贝U为(——)整理整理用物记录1.记录看结果的时间,签名2.将青霉素试验结果记录于临时医嘱单上四、评价1.进针深度以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即可,如进针过深可影响局部反应结果的观察和判断。
3.注射试液的剂量是否准确,并一次注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内注射技术
【适应证】
1.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禁忌证】
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
【并发症】
过敏反应
【用物准备】
1.两个治疗盘。
基础治疗盘:一次性无菌治疗巾、无菌纱布、有效碘消毒液、75%酒精、砂轮、剪刀、棉签、弯盘;注射盘:75%酒精、棉签、弯盘。
2.做药物过敏试验时还需备抢救盒,抢救盒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1支、地塞米松
1支,1毫升注射器1副、2毫升注射器1副。
3.另备用物:医嘱单、治疗卡、护理记录单、笔、药液。
【操作流程】
1.转抄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携治疗卡至患者床边,核对并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向患者解释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2.准备用物。
3.洗手,戴口罩。
4.在治疗室备药。
(1)正确形成无菌区域。
(2)按治疗单正确准备皮试液。
(3)查对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检查药液质量。
5.整理治疗台,洗手。
6.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腕带,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7.选择前臂掌侧下段皮肤,用75%酒精棉签消毒皮肤。
8.再次核对药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调整针尖斜面向上。
9.左手绷紧,右手持注射器,针尖与皮肤呈5°角刺入。
10.待针尖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注药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皮丘。
11.再次核对药液,记录时间。
12.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嘱患者如有不适随时告知。
询问患者需要,整理床单位。
13.处理用物。
洗手、取口罩。
14.15~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并在医嘱单上签字,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注意事项】
1.操作时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
2.做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
患者不宜空腹时进行皮试,以免出现眩晕、恶心等反应与过敏反应相混淆。
3.消毒皮肤时忌用碘类消毒剂,不可用手擦拭及按压局部皮丘,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
4.保证进针角度及注入药物的准确,以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为宜,进针角度过大易将药液注入皮下,影响结果的观察和判断;如对结果有怀疑,应在另一侧前臂内侧相应部位注射0.1ml生理盐水作对照。
5.皮内注射常用部位:皮内试验选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实施局部麻醉时则选用局部麻醉皮肤。
6.在为患者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备好急救药品,以防发生意外。
7.给患者做药物过敏实验后,嘱患者勿离开病房,注射部位禁忌按压,如有不适立即通知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8.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应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再用该种药物,用红笔在病历上记录“﹢”,并在患者床头设醒目标识;阴性用黑笔或蓝笔记录“”。
9.掌握各种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剂量及过敏反应抢救措施。
10.常用的药物皮试液的剂量:青霉素20-50u/0.1ml;链霉素250u/0.1ml;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15u/0.1ml。
11.青霉素与链霉素皮试的判断标准:(1)阴性:局部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全身无自觉症状及不适表现。
(2)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硬结直径>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全身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TAT过敏试验的判断标准:(1)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2)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全身过敏性反应表现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类似,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如皮试结果阴性,可把所需剂量一次肌肉注射。
如果为阳性,需采用脱敏注射法。
TAT脱敏注射法为每间隔20分钟肌注原液(TA T1500u)一次,第一次0.1ml原液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第二次0.2ml原液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第三次0.3ml原液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第四次剩余液原液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全部用完。
过程中如果患者过敏反应轻微,可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将剂量减少、注射次数增加,在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下,使脱敏注射顺利完成。
1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发生,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可发生在皮试过程中、初次肌注或静脉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极少数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
临床表现包括:
(1)呼吸系统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引起,表现为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伴濒死感;(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引起,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其他过敏反应表现: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急救措施:由于发生迅猛,务必做好预防及急救准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
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
(可采取中凹卧位)(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酌减。
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盐酸肾上腺素为抢救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排出量以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呼吸抑制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
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遇有喉头水肿引起的窒息时应尽快做气管切开。
(4)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以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给予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6)如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如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链霉素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及救治措施与青霉素过敏反应大致相同。
链霉素的毒性反应比过敏反应更常见、更严重,可出现全身麻木、抽搐、肌肉无力、眩晕、耳鸣、耳聋等症状。
此外,因链霉素可与钙离子铬合,而使链霉素的毒性症状减轻或消失,故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一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注射。
13.药物过敏反应的基本原因在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作为一种抗原,进入机体后,有些个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IgE、IgG及IgM),使T淋巴细胞致敏,当再次应用相同类药物时,抗原抗体在致敏淋巴细胞上相互作用,引起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