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开关变换器2
软开关变换器

5.1.2 软开关的特征及分类
u i
0
ton t
p
0 (a)开通过程 t
u i
0
toff
t
p
0 (b)关断过程 t
图5-2 软开关的开关过程
➢ 通过在原来的开关电路中增加很小 的电感、电容等谐振元件,构成辅 助换流网络,在开关过程前后引入 谐振过程,使开关开通前电压先降 为零,或关断前电流先降为零,就 可以消除开关过程中电压、电流的 重叠,降低它们的变化率,从而大 大减小甚至消除开关损耗和开关噪 声,这样的电路称为软开关电路。
tontof 6
f
f
UCIC
5-1
➢在式工中作:电P压S —和功工率作管电开流关一损定耗的;条件下,功率管在每个开关周期中 的开关损耗ton是—功恒率定管的开,通变时换间器;总的开关损耗与开关频率成正比。 ➢开关损耗tfof的f——存功—在率功管限率开制管关了关频变断率时换;间器;开关频率的提高,从而限制了变换 器的小型U化C—和关轻断量后化功。率同管时承,受开的关电管压工;作在硬开关时还会产生较高 的di/dt和dIvC/d—t,导从通而后产流入生功较率大管的电电流磁。干扰。
L
r
di Lr dt
u Cr
Ui
C
r
du Cr dt
iLr
I0
5-5
5.1.3 谐振电路的构成与特性
iLr Ui
Lr uCr
➢ 假设在t0时刻,谐振电感的初始电流为
iLr(t0)=ILr0 , 谐 振 电 容 的 初 始 电 压
Cr
I0
uCr(t0)=UCr0,解微分方程组(5-5),得 到
5.1.2 软开关的特征及分类
➢ 软开关技术问世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前后出 现了许多种软开关电路,新型的软开关拓扑仍不断的出现。
一种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及其调制方法

一种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及其调制方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等能量互换需求逐渐增加。
在能源转换系统中,变换器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扮演了关键角色。
而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变换器结构,具有小型化、高效率、可靠性高等优点,在电力电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的结构和原理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是在传统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变换器结构。
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六个功率器件(TR1-TR6)组成。
图1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TR1和TR4为主开关管,TR2和TR5为辅助开关管,TR3和TR6为旁路管。
当TR1、TR4导通,TR2、TR5关断,TR3、TR6导通时,变换器处于正半周工作状态。
而当TR1、TR4关断,TR2、TR5导通,TR3、TR6关断时,变换器处于负半周工作状态。
利用六个功率器件巧妙的组合方式,实现了变换器的全桥双向换能功能。
在工作过程中,传统的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通常需要使用大容值的电容器,用以实现钳位功能。
而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通过引入互补结构,大大减小了钳位电容的容值,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调制方法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的调制方法是实现其正常工作的关键。
传统的PWM调制技术对于这种新型结构的变换器来说已经不再适用。
因此,需要针对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的特点,研究新的调制方法。
在研究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调制方法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一是通过理论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适合互补有源钳位软开关推挽变换器特点的调制公式;二是通过仿真实验,借助电力电子仿真软件,对不同的调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找出最佳的调制方法。
在理论分析方面,可以以互补结构的工作特点为基础,推导出适合其结构的PWM调制公式。
通过分析其工作过程中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得出最佳的调制策略。
-软开关技术(soft technique)

(7-5) (7-6)
Poff f s
toff 0
t on t ri t fv
Ploss
toff trv t fi
1 VD I 0 f s (ton toff ) 2
线路电感 Lσ≠ 0 时开通、关断过程
VT
图7.11
安全工作区
Lσ=0时,开通轨迹ABC,关断轨迹 CBA Lσ≠ 0时,开通轨迹AQEC,关断轨 迹CBHPA Lσ改善了开通轨迹,恶化了关断轨 迹
开关状态2:t1<t<t2
T1断态,Vcr=VT1=VD。iL经D2、T2 续流,Io经D0续流。Toff=t2-t1可控, 用以调控输出电压。
8.3.1 零电压开通脉冲宽度调制(ZVS PW 变换器工作原理(续4)
开关状态3:t2<t<t3
t=t2时,关断T2, Lr 、 Cr谐振半 个周期到t3, t=t3时 Vcr=VT1=VD, iL达到负最大值。
t
VD
D
rT IO iD
T
iT
rT
iD
(a) 电路
t
t 0 t1 vT (v CE ) t2 t3 t4 t5 t6 t7 t8 t t10 9
iT
电压限制线
R E
I CM
N C
VD
vT
电流限制线 10us功率限制线
vT
t
td PT t ri
IO
B
t fv
t on PT vT iT
ts
t rv t fi
第8章
谐振开关型变换器 --软开关技术(soft-switch)
1
现代电力电子的发展------高频化
高频功率软开关变换技术1-3章-PDF

同学推导此式
——张纯江
2.3 Buck-Boost变换器
1、Vo与Vin的关系 在ton期间,电感电流增量为: DTs V V in ΔI L1 = ∫ dt = in DTs 0 L L 在 toff期间,电感电流增量为: (1− D )Ts V V ΔI L 2 = ∫ − o dt = − o (1 − D)Ts 0 L L
• •
由SR、VDF 和L构成高频Buck。 由La、SRa、VDFa构成低频Buck。
——张纯江
假设高频单元的工作频 率为f,低频单元的工作 频率为fa,令f =nfa。 状态a的等效电路图如图 a所示。电感L两端电压 为正,电流iL上升。电 感La两端电压为0,电 流iLa不变。
——张纯江
工作原理分析
A点或B点相对于地为+Ud和Ud,只能采用双极性SPWM。
A
B
——张纯江
——张纯江
——张纯江
2.2 Boost变换器
Vin Vo = 1− D
电压增益:
M=
D ≤1
Vo 1 = Vin 1 − D
(10)
总有 Vo ≥ Vin ,故称DC/DC升压变换器。 输出电压纹波:
ΔVo D = Vo RCf s
为了改善第一个不足,提出了多谐振变换器。 多谐振变换器:在准谐振电路基础上加入多个谐振元件,使谐振回路不只一个;
S Dr
Cr S Lr
Dr
硬开关
零电压准谐振
S Lr
Cr
Cd
Dr
多谐振
——张纯江
1.3 软开关功率变换的提出和发展
2) 零开关PWM变换器:将准谐振变换器与硬开关变换器相结合,通过附加的有源 开关阻断谐振过程,使电路在一周期中一部分时间按准谐振工作,另一部分时间 按PWM方式工作。既具有软开关功能,又具有PWM硬开关恒频调压的特点。 (只解决了上述第二个不足)。
软开关技术6-3-2015-2

t2
t3
反并二 极管导通
t4
(d)[t3,t4]自然续流阶段
半波模式
全波模式工作波形
v gs t
Lr DQ 1 i Lr Cr
D1
v Cr
V
0
v Cr V0 i Lr t
Q1 Ii
2 Ii
Ii t
(a)[t0,t1] 电容充电阶段
Lr i Lr Cr v Cr V
0
D1
iQ 1 Ii t
DQ 1
Q1 Ii
Z ,则不可能自然谐振回零, 从而造成开关器件零电流关断失败,只有满足 I V ,才能保 Z 证软开关操作。在谐振参数确定后,负载电流只能在一定范围 内变化,负载不能过重。
r
in r 0 max
V in I0
(3) 常规Buck电路是通过脉宽调制来调节输出,而
ZCS- QRCs是通过调节脉冲频率来调节输出的。可
Q1
M
Lr iLr I0
i Lr
I0
Vin I0 + Zr
V in
t
vCr
Cr
D1
v Cr
V in
2Vin t
(c)[t2,t3] 电容放电阶段
Q1
M
Lr iLr I0
v ds
V in
V in
t
vCr
Cr
D1
t 0 t1
t1 a t 2
t3
串联二极 管所承受
t4
(d)[t3,t4]自然续流阶段(a)半波模式Q1V inVin
t
t0
t1
t1 a t1 b
t2 t3
t4
(d)[t2,t3] 电容放电阶段
两种降压式PWM软开关变换器的分析比较

第 5卷 第 1期 20 0 2年 2月
扬 州大学 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J URNA [ O .OF YANG ZHOU UN I VERSI TY ( NA TUR AI C I CE S EN EDI I T ON )
比较 .
1 拓 扑 结 构 的 特 点
2种 降 压 式 P M 软 开 关 变 换 器 见 图 1 W .其 中 ( ) 表 示 零 电 压 变 换 P a图 WM 变 换 器 ( vT — z P WM ) ( )图 表 示 零 电流 P M 变 换 器 ( C ;b W Z S—P WM ) .它 们 的 工 作 原 理 分 别 见文 献 [ , ] 1 2 .它 们 的 共 同 之 处 是 在 降 压 式 P M 变 换 器 拓 扑 结 构 之 上 附 加 了 一 个 带 有 辅 助 开 关 的 谐 振 网 络 , , , 别 为 W L C分
f 降 压 ̄Z T P a ) V - WM 变换 器
c h 1降压 式Z ¥ P C 一 WM变换 器
图 1 2种 降 压式 P WM 软 开关 变 换器
Fi Tw 0 g.1 ki s or b k nd uc PW M or — w ich d onv rt r s ts t e c e e s
率 恒 定 , 路 元 件 参 数 优 化 比较 容 易 , 时控 制 电 路 比谐 振 型 控 制 器 简 单 , 制 和 调 节 特 性 好 .研 究 电 同 控 这 类 软 开 关 变 换 器 是 很 有 实 际 意 义 的 .本 文 在 分 析 研 究 2种 此 类 软 开 关 变 换 器后 , 现 它 们 之 间既 发 有 相 似 之 处 , 有 各 自特 点 .现 以 降 压 式 电 路 为 例 , 拓 扑 结 构 、 关 损 耗 及 电 压 电流 应 力 几 方 面 作 又 从 开
一种新型软开关 BUCK变换器

一种新型软开关 BUCK变换器刘吉星;沈锦飞【摘要】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采用直流斩波调压控制传输功率,传统的直流斩波电路开关损耗大,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软开关BUCK变换器的改进电路,在电路中添加耦合电感、辅助电感和二极管,可以实现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
变换器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介绍了电路工作原理和过程,设计了电路参数,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最后给出了仿真和实验波形。
%The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dopts DC chopper control over transmission power,while traditional DC chopper circuit switching has a high loss.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circuit for a novel soft-switching BUCK DC-DC converter,where a coupled inductor,auxiliary inductor and diode are added to realize zero current switching-on and zero voltage switching-off.The converter has a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easy tocontrol.Furthermore,the paper describ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the circuit,designs circuit parameters,complete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and finally gives simulation and test waveforms.【期刊名称】《电气自动化》【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4-15,32)【关键词】BUCK变换器;软开关;耦合电感;零电流开通;无线电能传输【作者】刘吉星;沈锦飞【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624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比传统的直接接触式电能传输更加灵活、安全、可靠。
低损耗软开关Boost变换器

低损耗软开关Boost变换器作者:朱玉婷周西峰郭前岗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第05期摘要:介绍一种新的软开关Boost变换器。
传统的Boost变换器在开通和关断时将产生开关损耗,因此使整个系统的效率下降。
新的Boost变换器利用软开关方法增加了辅助开关管和谐振电路。
这样,相比硬开关情况下,变换器减小了开关损耗。
这种变换器可以应用在光伏系统、功率因子校正等装置中。
详细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实现软开关的条件,利用Pspice 9.2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该变换器的所有开关器件都实现了软开关,从而使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升压电路;软开关;谐振电路;功率因子校正中图分类号:TM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5-073-03Low Loss Soft Switching Boost ConverterZHU Yuting,ZHOU Xifeng,GUO Qiangang(Automation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210003,China)Abstract:A new soft switching Boost converter is proposed.The conventional Boost converter generates switching loss at turn on and off.Because of those,the whole system′s efficiency i s reduced.The proposed converter utilizes soft switching method using an auxiliary switch and resonant circuit.Therefore,the converter reduces switching loss lower than the hard switching.The proposed soft switching Boost converter can be applied to photovoltaic system,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nd so forth.The operation principles of the converter and the conditions for realization of soft switching are analyzed in detail,simulation analysis is given by the PSpice 9.2.Its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at all the switches in soft switching state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nverter is improved.Keywords:Boost converter;soft switching;resonant circuit;power factor correction0 引言近年来,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开关电源变得轻小化,但是开关频率和开关损耗成正比,开关频率提高,开关损耗也增大,从而使整体系统的开关损耗增大。
软开关电路可以分为哪几类?其典型拓扑分别是什么样的?各有什么特点

软开关电路可以分为哪几类?其典型拓扑分别是什么样的?各有什么特点?软开关电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软开关DC-DC转换器:软开关DC-DC转换器主要用于转换直流电源的电压或电流。
典型的软开关DC-DC转换器拓扑包括LLC谐振转换器、LCC谐振转换器、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和ZCS(Zero Current Switching)转换器等。
这些拓扑结构通过使用适当的电感和电容元件,实现在开关器件开关或关断时零电压或零电流的情况,降低开关器件的损耗并提高效率。
2.软开关AC-DC变换器:软开关AC-DC变换器主要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典型的软开关AC-DC变换器拓扑包括LLC谐振变换器、LCC谐振变换器、全桥谐振变换器等。
这些拓扑通过使用谐振元件实现在开关器件开关或关断时达到零电压或零电流的条件,减少开关器件的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
3.软开关电力逆变器:软开关电力逆变器主要用于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
典型的软开关电力逆变器拓扑包括LLC谐振逆变器、LCC谐振逆变器、全桥谐振逆变器等。
这些拓扑结构通过使用谐振元件实现在开关器件开关或关断时达到零电压或零电流的条件,减少开关器件的损耗,提高逆变器的效率。
4.软开关交流驱动器:软开关交流驱动器主要用于交流电机的速度控制和驱动。
典型的软开关交流驱动器拓扑包括LLC谐振驱动器、LCC谐振驱动器、全桥谐振驱动器等。
这些拓扑结构通过使用谐振元件实现在开关器件开关或关断时达到零电压或零电流的条件,减少开关器件的损耗,提高交流电机的控制精度和效率。
不同软开关电路拓扑的特点如下:•LLC谐振拓扑:具有高效率和低损耗,适用于高功率应用,但拓扑结构复杂,控制较为复杂。
•LCC谐振拓扑:具有高效率和较低损耗,但电感元件的选取较为关键,控制较为复杂。
•全桥谐振拓扑: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工作状态和时间,实现零电压或零电流切换,减小开关损耗,适用于高功率和高频率应用。
软开关技术及应用实例(续2)

绍 ,还 列举 了几个 实 用的软 开 关 电源 电路 。
关 键词 : 软开 关 电源
S f S thn eh oo ya dIs piain ( niu d2 ot wi igT c n lg n tAp I t sC0 t e ) c c 0 n
W AN G n f Ze g u
z r u r n wic n o to y e DC/ e o c re ts thig c n r l p t DC o v re sa d p a e-h fe ul- i gez r o t g wic i g c nr l c n e r n h s ・ itd f lbrd e o v la es t h n o to t s - t pe DC/ y DC o e tr a e bre l n r du e wih s m e p a tc le a l s o o wic i owe u pl c nv re r i fy i to c d t o r c i a x mp e f s f s t h ng p t rs p y
收 稿 日期 :0 0 0 —1 2 1- 3 8
压 i 流滤 波变 换成 直 流 电压 ,经 全 桥移 相 逆 经整
技 术应 用 ・ 开关 与逆变
输 出 电压 上 升 到 稳 定值 。反 之 ,当 输
V
zD . v
I l I
v D
^ ^^ ^ lI )
出 电压 上 升 时 ,增 加 移 相 角 ,使 逆 变 器 输 出 电压 方 波 脉 宽 减 小 ,从 而 使 输 出 电
王 增 福
( 国 空间技 术研 究院 ,北京 10 2 ) 中 09 0
摘 要 : 文侧 重对 零 电流 开 关(c ) 冲调 宽 变换 器 本 z s脉
一种新颖的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新颖的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一、背景技术DCDC变换器是一种将直流电压转换为另一个直流电压的电力电子装置。
传统的DCDC变换器采用硬开关技术,即开关在导通和关断时都会产生较大的损耗和噪声。
这不仅降低了变换器的效率,还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周边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软开关技术被引入到DCDC变换器中。
软开关技术通过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断时间,降低开关损耗和噪声,从而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并减少对周边设备的影响。
本文所介绍的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正是基于这一技术发展而来的。
二、新型软开关双向变换器介绍该双向DCDC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其如何实现能量在两个方向上的转换。
详细描述其独特的软开关技术,以及这种技术如何减少开关损耗,提高效率。
描述该新型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包括主要的电力元件如开关器件、电感、电容等的连接方式。
解释电路设计如何实现软开关操作,以及电路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阐述该双向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包括如何精确控制开关动作以实现软开关条件,以及如何管理能量流向,确保能量转换的高效和稳定。
对比传统硬开关变换器和新型软开关双向变换器的性能,包括效率、功率密度、热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强调新型变换器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性能提升。
如果可能,提供实验数据或仿真结果来验证新型软开关双向变换器的性能。
展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效果,以及与传统技术的对比。
探讨该新型变换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如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系统、电力电子设备等。
讨论其如何满足未来能源管理和存储的需求。
三、性能优势与传统的硬开关DCDC变换器相比,这种新颖的软开关双向DCDC 变换器具有多项性能优势:高效率:由于采用了软开关技术,开关损耗大幅降低,整个变换器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低噪声:由于辅助开关实现了软开关功能,开关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大幅减少,从而降低了对周边设备的影响。
稳定性好:由于采用了双向输电技术,该变换器可以在不同的输入和输出条件下保持稳定的输出,使其在许多电力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

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一、本文概述1、介绍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效、可靠且智能的电力转换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
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电能双向流动的电力转换装置,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相关技术和应用,为提升电力转换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背景主要源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中,由于电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需要一种能够灵活调节电能流动的装置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电动汽车领域,双向DC-DC变换器可以实现车载电池与超级电容之间的能量双向流动,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和动态性能。
研究双向DC-DC变换器的意义在于,通过优化其控制技术和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电力转换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能量损耗和系统成本。
随着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双向DC-DC变换器在电能管理、优化调度和故障隔离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相关技术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其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不断优化其控制技术和拓扑结构,有望推动电力转换系统向更高效、更可靠和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2、软开关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双向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软开关技术是一种在电力电子领域广泛应用的创新技术,它通过在开关过程中引入谐振,使得开关的切换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的条件下进行,从而显著降低了开关损耗,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相比于传统的硬开关技术,软开关技术在开关动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EMI)和噪声也大大减少,使得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在双向DCDC变换器中,软开关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或零电流开关(ZCS),从而降低开关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二是通过谐振过程,实现能量的传递和回收,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相控制零电压开关全桥变换器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注意: 这里只考虑开关管的结电容和变压器的漏感,不考虑
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等影响; 忽略死区时间,同一桥臂两只开关管互补工作; 定义变压器原边与副边的匝比为K。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模态四:t2 < t ≤ t3
ip t I1 cos t t2
vC _Q4 t
Lr 2Clag
I1
sin
t
t2
1
2 Lr Clag
t23
1
arcsin
2Clag Vin Lr I1
注意:原边的电压vAB并没有反应到副边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模态四:t2 < t ≤ t3
ip
t
Vin Lr
t
t4
t45
Lr ILf t5 KVin
注意:原边的电压vAB并没有反应到副边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模态七:t5 < t ≤ t6
ip
t
Vin
K Vo KL f
t
t5
I1 2Clead
t
t01
2CleadVin I1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模态二:t0 < t ≤ t1
td lead
t01
2CleadVin I1
超前桥臂实现ZVS的条件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模态三:t1 < t ≤ t2
ip t2 I1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tdlag
t23
1
arcsi臂实现ZVS的条件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模态五:t3 < t ≤ t4
ip
t
Ip
t3
Vin Lr
t
t3
t34
Lr I p Vin
t3
注意:原边的电压vAB并没有反应到副边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模态六:t4 < t ≤ t5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模态一:t < t0
ip t0 I0 vC _Q1 t0 0 vC _Q2 t0 Vin
1. 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模态二:t0 < t ≤ t1
ip t1 I1 注意:t12内vAB=0
vC _Q1
t
I1 t 2Clead
vC _Q2
t
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