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地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土壤地理理论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土壤地理理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壤地理学》作为地理与资源环境系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重点阐述土壤剖析、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以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 容 学 时第一章 绪论 4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 5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 4第四章 土壤生物 2第五章 土壤水分 4第六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4第七章 土壤物理性质 4第八章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4第九章 土壤溶液 2第十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 4第十一章 土壤分类 2第十二章 土壤主要类型 2第十三章 土壤空间分异规律与土壤分区 4合计 45第一章 绪论土壤与人类,土壤与地理环境,土壤概念(重点),土壤性质(重点),土壤剖面划分(重点),土壤地理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难点),21世纪土壤科学发展展望作业:1.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2.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和组成,土壤原生矿物,土壤矿物质形成与转化(难点、重点),土壤次生矿物(重点),土壤矿物质地理分布作业:1.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试分析地壳和土壤中元素组成的异同点。
3. 试说明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构造特征和共同特性。
4. 如何确定土体硅铁铝率与迁移系数,阐述其土壤地理意义。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土壤、生物在地理环境要素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2.掌握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差异性规律,揭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学好地理科学其它课程打好基础。
3.通过实验、实习,让学生掌握实验、实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强化技能训练,加深对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学会土壤与生物资源的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知道如何采取切实有效地合理措施,促进土壤与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联系本地的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39
40
41
42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1]李天杰,赵烨,张科利,郑应顺,王云.《土壤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殷秀琴,侯威岭,李贞.《生物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主要参考书
[1]朱鹤健,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2]潘淑荣,陈炳涛著,《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土壤地理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实践教学目的1. 帮助学生掌握土壤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土壤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野外调查、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教学对象土壤地理专业本科生三、实践教学内容1. 土壤地理基本概念与原理2. 土壤形成与分布规律3. 土壤类型及其特征4. 土壤肥力与土壤改良5. 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6. 野外调查与实验操作四、实践教学安排1. 课堂教学:安排12个学时的理论课程,讲解土壤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野外实践教学:安排6个学时的野外调查与实验操作实践。
3. 综合实习:安排2周的综合实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践教学步骤1. 课堂教学(1)教师讲解土壤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土壤形成与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3)介绍土壤肥力与土壤改良、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等相关知识。
2. 野外实践教学(1)教师讲解野外调查与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分组进行野外调查,观察土壤剖面,记录土壤类型、颜色、结构等特征。
(3)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水分测定、土壤pH值测定等实验操作。
3. 综合实习(1)学生分组,确定实习地点。
(2)根据实习地点的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条件,制定实习方案。
(3)在实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土壤肥力评价、土壤污染治理等。
(4)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六、实践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野外实践教学:通过观察、记录、实验操作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综合实习:通过实习报告、实习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实践教学保障措施1. 实践教学场地:学校应提供充足的野外实践教学场地,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2. 实践教学设备: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调查工具等,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邵阳学院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1000108课程英文名称:Soil Geography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20编写人:王钰菲审定人:莫晓红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并且通过土壤调查、制图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来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这一目的。
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所必修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土壤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除了安排有课堂学习外,还有室内与野外的实习,以培养学生初步野外工作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内容:土壤与土壤圈的概念,土壤地理学简介;土壤物质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生态系统与土壤物质循环过程;土壤成土因素学说和成土过程,以及世界主要土壤分类体系;主要土纲及其地理分布,土壤区划和土壤被结构;土壤资源、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退化及其防治对策;土壤地理调查与遥感解译方法、土壤地理信息系统。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为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环境学概论等后行课打下一定的地质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及学时分配建议学时分配表(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李天杰,赵烨,王云编著《土壤地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参考书目.(1)朱鹤健,何宜庚.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南京大学等.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3)刘兆谦. 土壤地理学原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4)伍光和,潘树荣,王乃昂.自然地理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三)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土壤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并结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及实际教学方式,其考核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1)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壤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60%;(2)实验技能考核:从学生完成各项实验的状况,撰写实验报告的状况评定,占总成绩10%;(3)野外实习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土壤地理学理论、学生的土壤地理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依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占总成绩20%。
《土壤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土壤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grolog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090227011
实验学时:16 学分:1.0
适用对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
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一、实验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土壤学实验是土壤学理论与实践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学生对土壤科学理论的掌握,开设土壤实验课程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遵守实验室有关制度和守则。
二、实验目的要求:
土壤学实验适当安排,主要是验证性,促进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对土壤学有关内容的感性认识。
三、主要仪器设备:
烘箱、环刀、碾钵、酒精灯、水分仪、比重计、滴定管、天平、尺子、PH试纸、酸度计、蒸馏水发生仪、光栅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项目与内容
1.介绍实验课程的课程性质
2.实验课程中演示、验证理论教学中一些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知识点
3.演示、验证所占的比例为1:9(应满足本科教学评价优秀标准的要求)
4.开设方式,每组学生5人数,指导教师1人数。
六、实验报告与考核方式:
学生每次作完实验后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其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50%。
七、教材、指导书及参考书目
土壤实验实习指导(自编)。
《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 问题与应用:如何采取措施降低或缓解酸雨对土壤和作物的危害
第三节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1.主要内容:植物群落原生演替与土壤起源,动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植物对土壤矿质养分及形状的影响
3. 问题与应用: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41103
课程名称:土壤地理学
英文名称:Pedo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自然地理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简介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介绍内容有:土壤剖析(土壤形态、土壤组成和土壤性质)、土壤的发生过程以及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土壤分类(发生学、诊断学和中国发生学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在系统介绍土壤地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反映现代土壤地理学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根据土壤地理学本身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本课程同时还配合了土壤室内分析,土壤样品采集、数据处理,野外实习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第六节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1.主要内容:水文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重要性,水文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圈,地形在土壤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3. 问题与应用:水文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第七节 时间因素在土壤与土壤圈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
1.主要内容:土壤的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时间因素在土壤与土壤圈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土壤空气的构成,土壤中氧扩散速率
《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
《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学
课程总学时:56
课程总学分:3
实验学时:20
适用专业及年级:生态学专业,二年级
开设实验项目数:3
本大纲执笔人:马红亮审核人:高人
一、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合理的土壤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土壤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土壤学主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方法、原理、步骤、及仪器操作,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实验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平时实验表现、期末实验考核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占总成绩的比例依次为40%、30%和30%。
四、实验教材和参考书
1.校内自编教材.《土壤学实验教程》.2007.
2.中国土壤学会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3.鲍士旦主编.《土壤理化分析第3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编.《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科学出版社,1984.
五、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恒温烘箱、pH计、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往复振荡机、控温电热板。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301006课程名称:土壤地理学英文名称:Soil Ge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含实验)学分: 2.5 适用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先修课程:地质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中专业基础课之一,为专业课的开设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讲解土壤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通过对土壤地理学基本理论、土壤分类基本方法和土壤属性的理解与应用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土壤、分析土壤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同时,该课程重视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索,并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和具体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系统学习,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土壤地理学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在土壤类型判读上要求在野外进行实地实习。
根据土壤地理学内容杂、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授课结合的方式。
(四)实践环节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和野外实习。
1、名称:土壤地理学实验;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土壤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常规方法及操作;掌握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植物与土壤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与土壤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纲Experiment of Phytogeography and Pedogeography课程编码:2145200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0.5计划学时:16学时课程属性:实验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类)参考资料:杨士弘主编,《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马丹炜,《植物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于耀先.李殿杰主编,《自然地理学基础实验实习》,1997年。
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土壤与植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及土壤与植物之间在形成、分布等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植被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地理环境其它各要素尤其是与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本门课程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土壤学和植物学基础知识,是地理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所开实验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加深课堂教学的理解,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土壤与植物地理分析能力和技巧,使学生在地理学科领域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以后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及带领中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并且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土壤与植物地理分析能力和技巧,使学生在地理学科领域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以后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及带领中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并且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1.掌握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掌握野外取样方法、样品处理和保存方法。
掌握土壤机械组成、水分、PH值、速效养分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掌握显微镜下观测不同类型植物形态特征的方法,通过对比获得定量的和直观的认识。
邵阳学院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1000108课程英文名称:Soil Geography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20编写人:王钰菲审定人:莫晓红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并且通过土壤调查、制图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来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这一目的。
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所必修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土壤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除了安排有课堂学习外,还有室内与野外的实习,以培养学生初步野外工作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内容:土壤与土壤圈的概念,土壤地理学简介;土壤物质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生态系统与土壤物质循环过程;土壤成土因素学说和成土过程,以及世界主要土壤分类体系;主要土纲及其地理分布,土壤区划和土壤被结构;土壤资源、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退化及其防治对策;土壤地理调查与遥感解译方法、土壤地理信息系统。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为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环境学概论等后行课打下一定的地质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及学时分配建议学时分配表(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李天杰,赵烨,王云编著《土壤地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参考书目.(1)朱鹤健,何宜庚.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南京大学等.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3)刘兆谦. 土壤地理学原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4)伍光和,潘树荣,王乃昂.自然地理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三)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土壤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并结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及实际教学方式,其考核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1)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壤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60%;(2)实验技能考核:从学生完成各项实验的状况,撰写实验报告的状况评定,占总成绩10%;(3)野外实习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土壤地理学理论、学生的土壤地理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依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占总成绩20%。
《土壤学》教学大纲
《土壤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土壤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_____学时课程学分:_____学分先修课程: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性、分类、分布、利用和管理的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林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土壤与环境、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关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分类和分布规律。
(3)熟悉土壤肥力的概念和评价方法,以及土壤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原则。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良和利用措施。
(2)具备进行土壤调查、采样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土壤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土壤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1、绪论(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3)土壤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包括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
(2)土壤形成过程,如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积聚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等。
(3)土壤发育的阶段性和土壤剖面的特征。
3、土壤的物质组成(1)土壤矿物质,包括矿物质的类型、性质和在土壤中的分布。
(2)土壤有机质,包括有机质的来源、组成、转化和作用。
(3)土壤水分,包括土壤水分的类型、含量、有效性和运动规律。
(4)土壤空气,包括土壤空气的组成、含量、通气性和与大气的交换。
4、土壤的物理性质(1)土壤质地,包括土壤质地的分类、测定方法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与植物大纲
土壤与植物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预测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教习重点:1、了解土壤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互相依赖的关系。
2、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土壤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
教学准备: 1.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2.三种土壤。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提问:植物的什么部位与土壤有着紧密的联系?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生:……小结: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向四周扩散,牢牢抓住土壤从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让植物茁壮的生长。
这些说明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土壤与植物。
(板书课题)二、提出问题 活动一: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提问:要研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呢?各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板书:生长基础)。
活动二:植物对土壤有什么作用?提问:植物对土壤有没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是啊,植物可以牢固土壤(板书:牢固改善),减少及避免土壤被风化、石化,还可以改善土质,为保持地球土壤圈的生态环境,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猜想假设并制订方案 活动三: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提问:不同土质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有没有影响呢?生:有谈话:各小组整理资料,填写记录单。
活动四: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实验。
谈话:根据表格设计一个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提问:记录单里不同和相同条件分别指的是什么?小组交流 小结:我们对于“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还只是预测,课余时间继续观察、记录,一个月后我们来交流结果。
四、拓展创新 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为什么下雨以后,农民伯伯要把地翻一翻?这种做法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板书设计:土壤与植物生长基础牢固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植物地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二、教学大纲
土壤植物地理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土壤学和植物学基础知识,即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土壤的发育,植物的形态与植物的基本类群;土壤与植物间相互作用关系;土壤植被的分布规律;世界土壤与植被分布的类型几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该门课程将土壤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讲授。
教学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土壤与植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及土壤与植物之间在形成、分布等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植被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地理环境其它各要素尤其是与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三)使用教材
1、土壤地理学朱鹤健何宜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植物地理学(第三版)武吉华张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考核方式
实验操作
(五)实验课内容
实验编号00903001
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显微镜结构的认识
(2)、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事项
(3)、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
实验编号00903002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玉米根尖纵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玉米根尖纵切片
(2)、绘玉米根尖组织结构图
实验编号00903003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构造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南瓜茎横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南瓜茎横切片
(2)、绘南瓜茎内部构造图
实验编号00903004
实验名称植物叶的构造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夹竹桃叶内部构造。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夹竹桃叶切片
(2)、绘夹竹桃叶内部构造图
实验编号00903005
实验名称校园被子植物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校园内常见的被子植物名称与类群; 了解其枝、茎、叶的形态区别。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校园内的被子植物
(2)、了解主要形态特征及其分类。
实验编号00903006
实验名称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通过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使土壤分析结果能进行比较、检验和应用。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土样的风干。
(2)、土样的挑拣、研磨、过筛、装瓶。
实验编号00903007
实验名称土壤水分的测定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研究土壤水分状况的类型与动态,对摸清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肥力状况以及进行田间土壤水分调节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测定土壤最大吸湿水的含量。
(2)、学会使用分析天平。
实验编号00903008
实验名称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对研究土壤形成、分类、分布及肥力状况有重要意义。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测定小于0.01mm土粒的含量。
实验编号00903009
实验名称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土壤有机质是鉴别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是肥力形成的实质。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用丘林法测定土壤有机质。
实验编号 00903010
实验名称土壤碳酸钙的测定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土壤中的碳酸钙含量是土壤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物质淋溶状况的一种标志。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有气量法测定土壤中的碳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