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体会
腹腔镜技术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L Ba c 道 了首 例腹 腔镜 下 切 口疝 补 片修 补 术 。 e ln 报 随着 腹 腔镜 技术 的发展 和 钉 合器 械 的改进 ,应 用 腹 腔镜 技 术 进 行 切 口疝 补 片 修 补 术 已 日趋 成熟 。 其 突 出的优 势有 ① 符合 微 创原 则 : 口小 , 切 不需 广 泛分 离腹 壁 , 破坏 原 疝环 的强度 ; 较 容 易发 现 不 ② 隐性 缺损 ; 补 片 的 固定 比较 容易 ; 腹 压 均匀 分 ③ ④ 散 ; 并 发症 及 复发 率 低 。其手 术 时 机 , ⑤ 一般 在 术
原 理 , 发率 高 ; 三 种 方 法 手 术 游 离 范 围广 、 复 第 创 伤大 , 有术后 积 液 、 感染 、 至复 发的潜 在 危险 。腹 甚 腔 内补 片 修 补 法 ( t pr oe l 补法 ) 其 生 物 I r ei n a 修 na t , 力学 原理 优 于前 三 种术 式 , 操作 相 对 简单 , 术后 组
后 3 6个 月 ; 于 有切 口感染 史 的切 口疝 , - 对 一般 在
④ 巨大 切 口疝 : 长径 ≥1 c 其 手 术修补 原则 是小 0 m。 切 口疝 一 般 采用 连 续缝 合 修补 技术 ;对 于 中切 口 疝 及 大 和 巨大切 口疝 ,应 采用 人工 修 补 材 料进 行 无 张力 疝修 补技 术 。后一 手术 方法 的演 进有 : 疝 ①
腔 内壁 上 。
染、 甚至感 染 的情况 下 又有 了一个 合适 的选 择 。 总 之 ,随 着外 科 医生 所 掌握 的技术 的不 断提 高 、各 类辅 助 器械 的不 断发 展 以及 材料 学 的快 速 发展 , 口疝 的修补 前景 会越来 越好 。同时也 希望 切 广 大 的外科 同 道遵 循外 科 的基 本 原 则 ,本 着实 事 求是 的精神 在腹 壁 切 口疝 的 治疗 上 进一 步 积 累经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IO 行切 口疝修补术 6例 , PM 报道如下 。
I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本 组 6例 , 1例 , 5例 ; 男 女 年龄 5 2—6 8岁。
均有腹 部手术史 , 并有 1例 曾行 无张力 疝修补 术 , 后 1个月 术 再 次复发 。疝环最大者约 1 c 1 m, 中有 1 1 m× 4c 其 例前腹 壁可
及多发性“ 星疝 ” 卫 。我 科 20 0 8年 2月 至 2 0 0 9年 4月 应 用
3 1 围手术期准备 .
切 口疝患 者往往伴 有全 身性疾病 , 故术
前应详 细询 问病史 , 查找切 口疝 原因 , 制定 出有针对性 的治疗
计 划。例如贫血 、 低蛋 白血症 、 龄、 高 肥胖 、 尿病 、 糖 心脏 病、 慢 性 支气 管炎 、 尿路梗阻或腹 腔积 液患者 , 在术前改 善患者全 应 身状况 , 消除疝促发 因 素。该计 划 不仅 针 对传 统切 口疝 修 补 术, 针对腹腔镜切 口疝 修补术亦然 。手术 过程并不代表手术 结
部 有感 染 , 术前应用抗 生素治疗 , 感染控制 1 周后手术 。( ) 2 肺 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 可用于评估 通气 效力 和潜在 的呼吸功 能
12 手术器械 .
补片 均使 用德 国戈尔 公 司生产 地复 合 型补
片, 并使用美 国 tc 司生产 的疝 固定 器及 钩线 针 。腔镜 设 yo公 备: 因需要全面 的观察前 腹壁疝 环 , 并需方 便组织 游离及 补片 的钉合 , 故均使用 3 。 O 腹腔镜 ; 超声刀 、 电凝剪 刀、 肠钳 亦是 必备
铺 平 并保 证 粗 糙 面 ( 丙 烯 面 ) 聚 向上 , 与腹 壁 疝 环 投 影 外 3ol n处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治疗体会
【 关键词】 腹壁切 口疝 ; 腹腔镜疝修 补术 ; 补 片
腹壁切 口疝是腹部手术后 的常见并发 症之一 , 其发 生率
为 2 ~1% , 不 能 白愈 , 手 术 治 疗 。组 织 缝 合 修 补 曾 经 % 1 其 需 是 主 要 的 治 疗 方 法 , 而 有 大 量 临 床 观 察 显 示 , 织 缝 合 修 然 组
了 5例腹腔镜腹部切 口疝 修补术 ( aaocpcic i a hr Lp rsoi n io l e sn -
较 大 , 腔 粘 连严 重 中转 开 腹 。全 组 无 肠 管 损 伤 、 连件 肠 梗 阻 及 其 他 切 1 发 症 发 生 。 结 论 腹 腔镜 下 腹 壁 切 口 腹 粘 : 3并
疝 修 补 术 安 全 可 行 、 伤 小 、 后 恢 复 快 、 发 症 少 , 得 临 床 推 广 应用 。 创 术 并 值
采 用 气 管 插 管 全 麻 , 者 取 仰 卧 位 。 不 同 患
部位 的切 口疝 选 择 的穿 刺 套 管 置 人 点 不 同 , 入 点 与 疝 环 要 插 有 一 定 的距 离 , 者 常 选 用 在 距 原 切 口对 侧 上 腹 部 2~ m 笔 4e 处, 建立 气 腹 , 腹 压 力 维 持 存 1 气 2—1 m H 。先 置 入 摄 像 5m g 孔套管 3。 腔镜探查 腹腔 , 0腹 了解 缺 损 状 况 及 腹 腔 内粘 连 程 度, 然后 在 直 视下 在 远 离 原 切 口及 疝 环 边 缘 4c 以 上 另 做 m 2~ 个 切 口 , 入 套 管 。采 用 超 声 刀 或 剪 刀 对 腹 腔 内粘 连 进 3 插
2 结 果
补 的复发率在 3 % ~ 5 , 0 5 % 因此有人 主张完 全用补 片修补来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引言: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突出物。
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术后恢复慢、疼痛感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
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出现则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选择。
病例讨论:最近,我参与了一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病例的经过和治疗效果。
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主要症状是右侧腹股沟区域的突出物,伴有轻度疼痛。
体格检查显示在右侧腹股沟区域可见一个可触及的肿块,咳嗽时肿块明显突出。
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为右侧腹股沟疝。
在手术前,我们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和手术相关情况。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疾病,且血液检查无异常。
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清洁肠道等。
手术过程中,我们首先给患者局部麻醉,并进行腹腔镜探查。
通过腹腔镜,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腹股沟区域的疝囊和疝环。
然后,我们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疝囊与腹腔壁固定,以防止再次脱垂。
最后,我们检查了其他可能存在的疝囊,并确保修补完全。
手术进行顺利,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疼痛感较轻,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随访两个月,患者未出现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到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1.微创性: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2.可视性好:腹腔镜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野,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疝囊和疝环,有利于手术的精确进行。
3.修补效果好:通过腹腔镜,可以精确地将疝囊与腹腔壁固定,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4.并发症少: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当然,腹腔镜疝修补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手术时间较长等。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病例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腹股沟疝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成人腹壁切口疝治疗体会
腹壁切 口疝 的分类 1根据疝环缺损大小分为 : 1 小切 口疝 : . () 疝环最大距离
、
裂 ; 口过长 切断肋 问神经过多 、 切 术后 留置引流时间过 长、 局 部形成窦道等也均可减弱伤 口的愈合作用 , 而显 著增加切 从
能切断肋 间神经 和腹壁 神经使 得腹 直肌强度 降低 。假 若切 口为横切 口其走 向与纤 维方 向一 致 , 不会切 断纤 维组织 , 在 缝合时缝线环绕筋膜纤维 , 这样 在腹 壁收缩时缝 线受到 的侧
向张力大大 降低 , 不会 对切 口造成损 伤 。因此 在不影 响手
大 , 自愈的可能 。切 口疝 , 无 尤其是 巨大 切 L疝疝 内容 物 常 I
直肌严重破坏、 萎缩导致腹壁薄弱或 因创 伤所致腹壁 的完整
> 1 m。 0c
2 根据缺损部位分为 : 1 中线切 口疝 ( . () 包括 脐上 中线切 口疝 、 脐下中线 切 口疝 和脐上 下 中线 切 口疝 ) ( ) ;2 侧腹 壁切 口疝 ( 括 肋缘 下切 口疝、 股 沟 区切 口疝 和肋 髂 间切 口 包 腹 疝 ) 。 二 、 壁切 口疝 的病 因 腹
口疝发生率 。高原等 报道低年 资医师手术后切 口疝 的
3c ( ) m;2 中切 口疝 : 疝环最 大距 离 ~5c ( ) m; 3 大切 1疝 : 3 疝环最大距离 ~1 m;4 巨大切 口疝 : 0c ( ) 疝环缺 损最大距 离
~
发生率 明显高于高年资医师 ( 9 1 ) 这与手 术技 能和经验 5 :3 , 有关 。手术缝合材料 的选择 正确 与否与切 口并发 症发 生率 高低也有关 , 期 一份 Me 近 t 析结 果 提示 , a分 关腹 缝 合 筋膜 时, 使用 可吸收缝 线发 生切 口疝 的危 险度为 0 6 , .8 使用 连续 缝合发生切 L疝 的相对危险度 为0 7 , 使用不 吸收缝线连 I .3 故 续缝合是预 防切 口疝发生 的两 个保护 因素” 。国外 经验是 关腹时使用 不吸收缝线 连续 缝合 , 针脚距切缘 1c 这样使 m。 用 的缝线长度应是切 口的 4倍 。 4 疾病本 身因素 : . 多次腹壁手术 患者 腹壁组织 特别是腹
腹壁切口疝36例治疗体会
文章 编 号 :17— 14 (02 7 0 3- 2 61 8 9 2 1 )2 — 2 0 0
腹壁切 口疝是腹部 手术 后常见并发症 ,给患者 的工作和生活带 来 不 同程度 的影响 。我 院于2 0年 1 0 6 月至2 1年l 月共 收治3 例 ,效 果 01 0 6
具显著性 。 3讨 论
31关于无创通 气 .
落,同时其血液酸碱度也会在上机2左右大幅正常化,这是无创疗 h
法无法 比拟的 。无 创组 的疗 效需在上 机4后 体现 ,上 机2h h 4 后趋于显
著。无创通 气疗法虽使更 多的患者免于插管 ,但其病死率大大 高于有
创疗法 ,因过分苛 求无创而 无视高 病死 率是违背医学初衷的。
后才明显 ,在2h 4 后症状和指标方 能大幅改善 。 3 关于有创通 气 . 2
患者 有创 上机2 后 其氧 分压 即迅 速 回升 、二氧化 碳分 压迅 速 回 h
同时 ,本组病 患在上 机2 后仅 1例 意识 转好 ,上机 4后 方新 增意 识 h 0 h 转好 3例 。本组 体征转 好情况低于 D ,差异具 显着性 ,见 表2 5 组 。此 外 ,本 组上 机 13 后相 继有 l例 因病情恶 化 改行有创 疗法 。综上 所  ̄d 2 述 ,本 组平均通 气时长 (2 )d 例死亡 。两组病死 率 比照差异 1 ±4 ,9
学, 0 , ( ) 6 2 7 61 : . 0 3 03
的患者其 鼻面部 易与呼 吸罩松 脱而引 发漏 气 , 以保 障人 工气道的密 难 闭完善 。同时 ,危重患者 由于其神经反射 不健 全常诱使 其舌根后 坠, 直接导致 其咽喉部蓄积大 量可 阻塞外界气 体进入下 呼吸道 的 、湿滑处 置较 困难 的黏痰 ,从 而严重影响通气 效率 。 国际研 究结 果指 出,重度
腹壁切口疝经腹腔镜修补体会
疲劳 ;全身急慢性 疾病 ;精 神过度 紧 张 ;分娩 过程 中过 多使 f镇静 } ]
发症 ,在 我 国 居 产妇 死亡 原 因 的首 位 。 其 发生 率约 占分娩 总 数 的
2 3 %- %。其8 %以上 发生于 产后2 内。 0 h
够 的循环 血量 。③准确 收集并测量 出血量 、颜色 、气 味及有 无血凝块
等 。发生 产后大出血 时,准确收集测量 出血量 对积极纠正休 克、减少
产后出血 的主要 原因有以下四类 : 31子宫收缩乏力 . 是产 后出血的主要原 因。导致 宫缩乏 力的原因有 产程 延长及各种
难产之后 ;产妇 贫血 ,妊高 征或 合并 子宫肌瘤 ;产妇 体质衰弱 ;过度
产后 出血 的并发症 、降低病 死率有重要 的意义。临床上测量 出血量 的 方法有面 积法 、称重法 、容积法等 多种 。容积 法即 由有刻度 的容 器测
过5 0 L 0 m ,继 发出血性休克症状 以及感染 。因病 因不同 ,其临 床表 现
持。b 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增强其
安 全感 。c . 产妇一些放松 疗法 :如参 与照料婴 儿、与婴儿 沟通 、 教会 昕音 乐等 ,分散 其注意力 。d医护 人员在为产妇诊疗 护理过程 中,以 .
剂、麻醉剂 ;羊 水过多、巨大儿致 子宫过度膨胀 ,使 子宫肌纤维过度
伸展 失去弹性 等。
3 胎盘 因素 . 2
以胎盘滞 留最 多见 ,包括胎盘剥 离 全 、剥 离后滞留、嵌顿 、粘
“三孔”和“单孔”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的治疗体会
3 % 一2 % … 0
。
无 张力修补方 法 因伤 口瘢 痕较 大 , 舒适 度 差及 术后 并 发症较 多 , 渐 被腹 腔 镜 腹 腔疝 修 补 所代 替 。我 院 2 1 逐 0 0年 7月至 2 1 年 5月成功完成 1 01 0例腹腔镜疝 修补手 术 , 由“ 孔” 并 三 变
裹 4 影 响痰细胞学检 出率的相关因素 n= 2 。 28例
高于周边性肺癌 6 3 , . % 这可能是 大多数鳞 癌及小 细胞癌发生 在中心主干或段支 气管 较容 易随痰液 咳出 ; 而大多数 的腺癌 多 位 于周边部癌 细胞 不易 随痰 液咳 出有 关 。肿瘤 位于肺 上 叶者 检 出率 3 %略低 于 肺 下 叶 4 % , 3 1 肿瘤 直 径 >2 c m者 比直径
上 的采集量 比较合适 。
痰标本 的采集 质量 是提 高脱 落细胞阳性检 出率 的关键 , 留 2 3 痰细胞学分型诊断 的准确性 临床或病 理证实 的 2 8例 . 2
肺癌患者 中, 有细胞 学及病 理学分 型诊 断 18例 ( 3 6 ) 痰 6 7.% ,
取 的标本必须新 鲜 , 合格 不 予检 查 。制 片 人员 应按 规 范操 不
< m者更易检 出。 2c
综上所述 , 肺癌痰脱落细胞体积小的采集 量不如体积大 的
诊断准确 , 痰细胞学诊 断可受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 标本 留取时 可
在采集方法 、 采集量 、 采集 次数 , 实验 室精选 取材 时认真 把关 , 才能提高肺癌 阳性 检出率 , 以达到早期诊断 , 早期治疗的 目的 。
3 陈小红 , 刘爱琴 , . 陈萍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痰标 本收集方法 的对 比研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体会(附160例临床分析)
许峰 峰 肖隆斌 谭进富 谭 敏
【 要】 目的 总 结腹 壁切 口疝 的病 因 、 摘 病程 、 手术 治疗 的方 式 与效果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10例腹壁 切 1疝的原发疾病 、 6 : 1 病程 、 分类 、 手术 方式 和随访情 况 。结 果 平均 随访 时间 为 4 月 , 8个 10例 中小 、 大和巨大切 口疝分别为 4 、O 3 、2例 , 单纯缝合 修补 2 6 中、 2 6 、6 2 行 2例 , 复发 4例 ( 8 2 ; 1. %) 行人工合成材料修补 18例 , 3 复发 9例 ( . % ) 6 5 。其 中开腹 手术 15例 , 2 复发 1 例 ( .% ) 腹腔镜手 1 88 , 术3 , 5例 复发 2例 ( . %) 57 。结论 手术方式 的选择应根 据切 口疝患者的具体情况作个体化 的方案 , 人工合成材料修补 和腹 腔镜 手术是效果较好 的治疗手段 。 【 关键词 】 切 口疝 ; 疝修补术 ; 腹腔镜
I v sia o n S r ia r ame to d mia n iin r i An y i f r 10 Ca e ) n e t t n o u gc lT e t n fAb o n lI cs a He na( a ss o 6 s s gi ol l
C r s o dig a to : Ⅳ Mi E— ai:a t mmy 1 3 c r or p n n uh r e n, m l t n o @ 6 .o n
一例腹腔镜术后切口疝及疝修补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病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引流物性质 同前 , 再次 置管 引流 。为明确病 情 , 5月 3 故 于 0 日用 泛影葡胺行 局部 造影 检查 , 结果 为 : 其 正位 显示 造影 剂 在引流管旁少量存 留 , 见 弥散人 腹 腔 , 位显 示造 影剂位 未 侧
于腹 壁软组织外 , 并可见 部分补片影 , 故除外肠瘘 。B—U 检 S 查 发现腹腔 内有 明显 积液 , 据病 情 考虑 : 次置管 引流 有 根 前 效, 因患者年 龄较大 , 浆液肿 的腔 隙 已明显 缩小 , 且 故决定继 续加 强负压引流 , 让其 肉芽组 织进一步生 长。2 1d后负压 引
大, 伴纳差及 进食后 包块 增 大 , 卧后 包块 可 消失 。入 院查 平 体: 脐下 方可见一 陈 旧性 手术 切 口瘢痕 长 约 1 5mm, 立位 站 时瘢 痕周 围可 出现一大小约 7c × m质软包 块 , m 6c 无波 动 、
的浆液肿 可能性大 , 切 口感染 暂不 除外 , 治疗 上 以局部 但 故
处皮肤 张力较 高, 口处有渗 液 , 再次 收入 院 。人 院查 体 : 切 故 患者 生命 体征平稳 , 脐下部 略膨 隆 , 原手术切 口偏 左侧外 1 3 / 处有一破 溃 口, 长约 2 5c 周 围无 红肿 , 脓性 渗 出, . m, 无 仅见
暗红 色渗 液 , 探查 可及补片组织 , 间有 一 明确残腔 , 其 触之有
的临床治疗谈谈 体会。 患者女性 ,4岁 , 7 汉族 。以 “ 腔镜 胆囊 切 除术 后 4年 腹 余, 脐下包块 进行 性增 大 2年余 ” 入院 , 患者 20 04年 行腹 腔 镜胆囊切除术 , 后因 习惯性 便秘 、 支伴 慢性 咳 嗽而腹 压始 慢 终呈较高状态 , 术后 1年脐 下 出现一 小包 块 , 包块 进行 性增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体会及随访
参 考 文 献
[ ] 程玲.K P 1 T 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 ] J .眼外伤职业眼 病杂志 , 0 1 2 ( ) 0 . 2 0 , 3 1 :10 [ ] 马千丽 , 2 阴秀霞. d: A N Y G激光泪道成形术 [] 1 J .临床眼科杂 志 ,19 , ( ) 4 3— 0 . 9 8 6 6 : 0 4 4
腹 、 下腹 。 左
镜手术 ,0 4年 7 至 2 0 20 月 0 5年 8 月共进行 3例腹腔镜 下腹壁切 口疝补片手术并追踪 6个月 , 效果 良好 , 现报
由于激光治疗泪 道阻 塞具有操 作简 单 , 织损 伤 组 小, 极少出血等优点 , 因而具有实用价值 。例如 泪小管 阻塞 , 传统 的各种 手术 方法操 作难度 大 , 成功 率低 , 而 激光治疗相对来说要简便得多 , 通常可在表麻下 完成 , 且治愈率也较 高。但对外 伤性 泪小 管阻塞 , 宜单 纯 不
( 收稿 日期 :07一 4—1 编辑 : 20 o 6 张素文 )
腹腔镜 下腹壁 切 口疝 补片修 补术 的体会 及 随访
梁 国健 洪楚 原 陈德
广州 医学院第二 附属 医院 胃肠外科( 广州 5 06 ) 12 0
【 要】 目的 探 讨腹腔镜 下腹壁切 口疝补片修补 手术的手术适应证 , 摘 手术步骤及并发症预 防。方法
例腹腔镜 下腹壁切 口疝补 片手术进行手术过程 回顾并 随访 6个 月。结 果 处理 , 无修补 区感染 , 无浆液肿 , 无早 期复发 。结论
对3
3例均手 术成功 , 需 中转 开腹手术 , 不
平均手术 时间 12 i, 3 n 术后平 均住 院7d 随访 6个月 3 均有近期 ( m , 例 平均术后 2个月) 修补 区隐痛不适 , 不需特 别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在外科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技术合理、安全的无张力修补手术,主要是在腹壁打洞置入观察镜,利用长器械分离疝囊,然后植入补片,一般包括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前者需要进入腹腔切开腹膜分离疝囊,后者则不需进入腹腔,是在腹膜前分离疝囊。
一般情况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复发率是比较低的,为1%-2%,相当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手术。
一、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一、术后疼痛感属于轻微程度。
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后有着非常明显的疼痛感,一般在术后的三天内会通过注射止痛药降低疼痛感,在术后一周左右仍然存在疼痛感。
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后几乎没有疼痛感,在术后也不需要利用止痛药。
二是:术后恢复比较快。
传统开放手术后患者一般需要住院一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出院,并在两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恢复基本活动。
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一般2-3天的时间就可以出院,并在出院后就可以恢复基本活动,大大缩短恢复时间。
三是:切口小,美观。
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在腹股沟区切一个大概7-8cm长的切口。
而腹腔镜手术则需要在腹壁上切三个0.5-1.0cm的小切口,不会留下很大的疤痕。
四是:术后的应激反应比较小:由于传统开放手术后疼痛感比较大,非常容易刺激患者,进而增加心肺器官的负担。
而腹腔镜收手术的疼痛感比较小,患者的反应比较小,不会出现很大波动。
另外,就是腹腔镜手术可以同时处理腹股沟疝和其他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结石等,针对双侧腹股沟疝不需要额外增加切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且在治疗复发疝时可以避免原来的手术切口,使得手术更加简单。
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前注意事项首先:应该进行做好术前相关检查,不仅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胸片等常规检查,还需要特别注意高龄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的中重要脏器功能,必要时应该进行心彩超、肺功能、肺部CT、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
腹股沟疝气治疗体会
腹股沟疝气治疗体会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常常会引起不适和疼痛感。
我在治疗腹股沟疝气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和经验想要分享。
首先,早期发现和就诊是非常重要的。
腹股沟疝气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但如果不及时处理,疝气可能会逐渐扩大,并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一旦出现腹股沟区域的不适和突出,应该尽早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其次,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主要方法。
我选择了腹腔镜手术治疗,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手术中,医生会将一些腹股沟区域的组织重新放回到腹腔中,并加强腹股沟区域的壁,以减少再次复发的可能性。
手术后,需要注意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并避免过重的体力活动,以免对手术部位造成压力。
最后,术后康复很重要。
手术后的康复期通常会持续几周到几个月,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的调整。
避免过食和便秘,以免对手术部位产生过度压力。
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并避免过重的负重训练,以帮助恢复和加强腹股沟区域的肌肉。
总的来说,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困扰和并发症。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主要方法,术后的康复期也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的调整。
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建议在治疗前咨询医生,以便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流程及操作体会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流程及操作体会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据临床研究调查经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8%[1],远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的15%~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创已成为一种治疗趋势为人们肯定接受。
腹腔镜下腹膜前补片植入疝修补术(TAPP),腹腔镜下腹膜内补片植入疝修补术(IPOM),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补片植入疝修补术(TEP),IPOM植入材料为防其他较TAPP、TEP费用高,故临床以TAPP、TEP为主要方式,但多次复发或腹膜前间隙曾植入过补片,选择IPOM为宜。
麻醉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患者体位及手术人员站位患者取仰卧位,术中根据手术操作调整为头低脚高,术者及扶镜者站在患者的左侧,显示器至于患者脚侧。
穿刺孔的位置TAPP观察孔:在脐窝下缘切1cm切口,Veress针穿刺建立气腹,此处置观察镜。
操作孔:两侧腹直肌外缘平脐分别置入5mm trocar,此处置分离钳及抓钳等器械。
TEP在脐下缘正中做一1.5cm长的皮肤切口,需分离后(详见手术操作)置10mm套管针放入并充入二氧化碳气体,耻骨联合上方和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置入2个套管。
手术操作主要步骤获取信息:進入腹腔后,不盲目操作,观察解剖关系,明确诊断(即分清疝的种类)及疝环口大小,根据疝环口大小裁制补片大小,如有其他,先分离其他,充分显露手术野。
测量内环口大小:在腹腔内找到内环口,用分离钳估量内环口大小以确定补片大小,通常选用10cm×15cm大小的补片,根据内口大小略加修剪。
分离腹膜:TEP于脐下缘正中的皮肤切口切开腹直肌间的正中间隙,牵拉开腹直肌,显露腹直肌后鞘,从腹直肌后鞘与腹膜间的平面用手指进行分离,分离过程动作轻柔,避免进入正确解剖层次,引起不必要的出血影响手术进程,分离出耻骨后间隙、及腹股沟后间隙,再将10mm套管针放入并充入二氧化碳气体,造成15cm×15cm的腹膜外气腹状态,耻骨联合上方和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置入两个5mmtrocar。
腹腔镜下腹壁复发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实用医学杂 志 2013年第 29卷第 8期
腹 腔镜 下 腹壁 复 发切 口疝 修补 术 的 临床体会
白明辉 刘建 洛 张 少伟 薛玉龙 韩 杰
2010年 1月 至 2012年 10月 我 科 修 补术 ,1例术 中发 现分离 粘连时损 伤 着 腹壁 ,当腹 内压 力增大 时 .产 生 的张
报 告 如 下 。
腹 腔引流管 ,恢复 良好 。手术 时间 50~ 缓 解 。对 于这 样 的疼 痛一 般不 用特殊
1 资料与 方法
105 r ain,平均 75 rain。术后住院 时间 3 处理 。而对于 慢性疼 痛或 不 明原 因的
1.1 一 般资料 本组 11例 中男 8例 . ~ 5 d。术 后血 清肿 3例 .2例 经 3~5 疼痛 可通 过 封 闭或 者 止痛 药 物缓 解 ,
镜 下 了 解 原 补 片 的 情 况 .疝 环 位 置 。疝 小肠 的全层损 伤可 以一 期缝合 .本 组 新 补 片 覆 盖 原 补 片 。
环 的大小 ,疝 的数 量 ,探查 有无 隐匿 有 1例即属 小肠 全层损 伤 .予 以缝 合 4 参考文献
疝 。 通 过 腹 腔 镜 用 记 号 笔 在 腹 壁 标 出 后 ,稀碘 伏 冲洗 腹腔 ,患 者未 出现 补片 l1 J Sanchez L J, Bencini L, Moretti R.
(2)尽 量将 Trocar放 置 在上 腹 部 。这
生产 的聚丙 烯 和聚 四氟 乙烯 防粘 连 双
复 发腹壁 切 口疝患 者腹壁 的抗 张 是 由于上 腹 壁一 般 是 动静 脉 丛 .而 下
面复合型补片(Bard Composix Mesh)。 力强度 及顺应 性差 .而 且患 者腹壁 结 腹壁 以单独 的大 动静 脉 为 主 。故 下 腹
31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31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使用聚丙烯网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防止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
方法采用聚丙烯网片对3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适当加压以及抗炎对症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经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后,无术后切口积液、积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恢复快,避免了二次处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无复发及其它不适。
结论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可减轻病人痛苦,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负压引流个体化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11%。
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发生切口积液、积血、感染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5月诊治腹壁切口疝31例,对其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理,以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现象的发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
年龄35~74岁,平均60岁。
本组大切口疝8例,巨大切口疝2例,疝环最大距离均在5cm以上,其中1例达10cm。
31例中无复发性切口疝。
1.2 材料采用美国“美外”,意大利“善释”及国产“华立普”提供的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
1.3 手术方法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根据2001年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1]的建议,常规手术修补,术中适度分离缺损区域,妥善放置并固定补片,低功率电刀严密止血,皮下常规放置负压闭式引流管1-2根,并保证闭式负压引流的通畅和无菌。
术后于切口上方加与分离区域形状、大小相当的小枕(内装小米,厚度以完全覆盖分离区域,放置后略高于周边皮肤为佳),并以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附12例报告)
并发 症等 。结果 : 术时间5 手 0~15 i, 2 mn 平均 8 m n 0 i。术后住 院时间为2~1d 平均 3 5 。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为8 3 , 例术 5, .d .% 1
维普资讯
第1 2卷第 2期
20 0 7年 4月
腹
腔
镜
外
科
杂
志
Vo . 2, . 1 1 No 2
Ap . 0 7 r2 0
J RNAL OF L AROS OP C S GE OU AP C I UR RY
文 章编号 :0 9— 6 2 2 0 ) 2— 13— 2 10 6 1 ( 0 7 0 0 4 0
t n s te lc t n a d s eo s i ee t ,h y e o e isa d t erc n e t ,h ie a d tp f s e s d i e a r o ea ie i t ,h o ai i f a ca d f cs t e tp f r a n i o tn s t e s n e o h su e r p i , p r t e o n z f l hn h z y me n v t i me, n t fh s i ty,n o tp r t ec mp ia in , s a ay e er s e t e y Re u t T e me n o e aie t a 0 mi l g h o o p t s e l a a a d p so e ai o l t s wa n z d r t p ci l . s l v c o l o v s: h a p r t me w s8 n v i
30例切口疝治疗体会
2 讨 论
2 1 切 口疝发生 的原 因: 内因 : . ① 腹部切 口疝多见于腹 膜纵 行切口, 因除腹直肌外 , 腹壁其他肌 层及筋膜 、 鞘膜等组 织纤
维大体上横 向走行 , 纵行切 口切断这些 纤维 , 而在缝 合组 因
1 1 应用 巴德补 片组 : 组 2 . 本 O例病 人 , l , 7例 。 男 3例 女
术后腹胀 、 咳嗽剧烈 、 老年肌 肉薄弱 、 营养不 良, 是腹壁 疝外
在 重 要 原 因 J 。
例, 下肢部正 中切 口6例 , 旁正 中切 口 1例。
12 手术方法 : . 采用硬膜外麻 醉或 全麻 , 选择 原切 口切 开 ,
切除手术瘢痕 , 切开 腹壁各层 , 口处多 见组织 断裂 、 切 缺损 。
素) 的关系 , 并探讨并发症对疲 劳症状 的影 响。 通过一个前 瞻 性, 向重 复方 法来评 估疲 劳症状 变化 。 纵 l 7名确诊为早期 卵巢 癌病 人首次 接受 化疗 , 志愿 参 加 了本
研究 。在治疗开始 、 3个月 及接 近 6个 月时 , 做人 口问卷调 查、 疲劳评 分 、 b 胆红素 、 黑素 检测 及体重 测量 。变 量 : H、 褪 疲劳 、 b 胆红素及其它并 发症 。 H、
疝囊多为腹膜。部分病例有腹膜 缺损 , 肠管或 大网膜 直接突
2 2 体会 : . ①对腹膜缺损大 、 壁薄弱 、 腹 年龄大的病人 , 巴 用 德补片无张力修 补术较好 , 不会 因为张 力过大再 次复 发 , 并 对组织创伤小。补片具有 融合紧密 ,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不
出于腹壁下 , 腹腔内容物均与腹壁各层有不 同程度粘连 。此
3 结 果
但经常伴随疲劳 的副 作用。疲劳 是接受化 疗患 者 的主要感 2 方 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般 资料
20 0 5年 6月~ 0 9年 9月 , 6例 切 口疝 在 腹 腔 镜 下 20 对
超 声 刀行 腹腔 内粘 连 松 解 及 美 国 ct 司 疝 修 补 枪 行 补 片 yo公 (rce s) 定 修 补 术 , 4例 , 2例 , 龄 3 poedmeh 固 男 女 年 2~7 8 岁 ,均6 平 3岁 。切 口疝 原 手术 类 型 : 囊切 除 术 1 , 结 胆 例 乙状 肠 造 瘘 术 1 , 疝 修 补 术 2例 , 例 脐 阑尾 切 除 术 2例 。术 前 行 B超 或 C T测 量 切 口疝 的大 小 , 壁 缺 损 长 径 3~2 T, 径 腹 6C I宽 l 3~1 m。 次手 术 至 本 次 手术 时 间 1 0年 , 均 5年 6 9c 上 —2 平 个 月 , 有 腹 部 坠 胀 不 适 症 状 , 动 后 症 状 加 重 , 前 患 者 身 均 活 术 体 综 合 条件 能 耐 受 气 腹及 手术 。
二 、 法 方
结
果
6 例 手 术 均 顺 利 完 成 ,无 中 转 开 腹 ,手 术 时 间 8 5~ 10ri 平 均 9 i 术 中 出血量 l 7 n, a 0m n, 0—3 , 均 2 l 5ml平 0m 。 术 后 疼 痛 程 度 低 ,排 气 等 肠 功 能 恢 复 时 间 为 2 2~4 , 6h 平 均 3 。 1h 术后 排 气后 进 流 质食 物 较 好 , 腹 胀 。 后住 院 时间 无 术 3~5 , 均住 院 时 间 3 平 d d。2例 腹部 疼 痛 时 间较 长 , 1 , 约 5d 给 予 止 痛 药 物 等 对 症 处理 症 状 好 转 。6例 随 访 6~2 3个 月 ,
、
论
腹 腔 镜 腹 壁 切 口疝 修 补术 的优 点
口, 套管针穿刺置入把持钳 、 分离钳 等, 于腹腔镜监视下 以超
声 刀分 离 大 网 膜 与疝 囊 的粘 连 及 疝 内容 物 。 露 疝 缺 损 范 围 显
后, 通过 腹壁 触 诊 结 合 腹 腔 内 测量 以确 定 疝 环 缺 损 的 范 围 , 亦
腹腔镜切 口疝 修补属于无张力疝修补 术的一种。传统 无张力切 口疝修补术有前入路修补和后入 路修补两种。传统
无 张 力 切 口疝 修 补 术 采 用补 片前 入 路 修补 切 口疝 ,虽 然 降 低 疝 的 复 发 率 , 围手 术 期 的并 发 症 较 多, 其 是 创 伤 大 造 成 的 但 尤 腹 壁 积 液 、 染 易使 手 术 失 败 而作 为后 入 路 疝 修 补 术最 具 感 。
可采 用 通 过 腹 壁 送 入 硬 脊 膜 穿刺 针 , 察 腹腔 内穿 刺针 与 疝 观 缺 损 的相 关 位 置 , 确定 疝 的 范 围 。在 腹 壁 外 标 记相 对 应 的疝 缺 损 边 界 ,至 少 应 大 于 疝 环 缺 损 周边 5c ,即 为补 片 的 大 m
小 。将 补 片 覆 盖 于 疝 缺 损 区 , 补片 和 皮肤 上 标 记 二者 两 端 在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 ( 电子版)o0 4月第 3 第 2 21年 卷 期 CiJ aa s p r r Eetnc di ) pi 0 : ! : : h Lpr c iS g y(l r iE io r ! n o o eu e co tn 2
6 l
・
短 篇报 道 ・
1 0% ~1 l 5%l l 。随着微创技术 的兴起 , 腹腔镜 切 口疝修补 的
作用 越 来 越 重 要 。腹 腔 镜 与 开放 式 修 补 术 相 比 , 发 率 没 有 复 明显 区 别 , 在 住 院 时 间 、 复 活 动 时 间 和 创 伤 程度 等 方 面 而 恢 具 有 明 显 的优 势I 并 且 腹 腔 镜 切 口疝 修 补 术 的术 后感 染 率 2 1 ,
腹腔 镜 腹壁 切 口疝 修 补 术 治疗 体会
张光 辉
吴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东 苏 洋
使其大 孑 面朝 向腹壁 放置 , L 以尖刀在预 计悬 吊处切 开真皮 ,
以钩 针 自一 端 标 记 处 入 腹 腔 , 带 上 补 片一 端 的 一 条 悬 吊 线
腹 壁 切 口疝 是腹 部 外 科 术 后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其 发 生 率
低于开放式手术_ 引 。我科开展 6例腹腔镜较大腹壁切 口疝修
补术 , 报道如下 。 现
资料 与方 法
一 一
1~2c 。为 保 证 固 定 牢 固 , 用补 片六 点 悬 吊 , 法 同前 。 m 加 方 检 查 补 片 固 定 平 整 , 点器 械 无 误 , 除 气 体 , 壁 切 口用 可 清 排 腹
平均 1 8个月 , 未见切口疝复发 , 恢复 良好 。
讨
一
患者 取 平 卧位 , 麻 , 全 于远 离切 口疝 缺 损 处行 1 套 0mm 管 穿 刺 后 ,建 立 气腹 , 维 持腹 内压 1 m H (1m g= 2m g m H
0 1 3 k a) .3 P ,于 疝 囊 对 侧 腹 壁 上 下 分 别 行 05 c 1 m 切 . m、 . c 0
后退 出腹 腔, 再经 同一 切开点选择 另一角度置入 钩针 , 同样
方 法 带 出 另 一 条 悬 吊线 , 条 悬 吊 线 皮 下 做 结 , 两 同样 方 法 将 补 片 另 一端 悬 吊线 带 至 皮 下 做 结 , 将 补 片 悬 吊结 扎 在 腹 壁 上 。 开 补 片 , 补 片覆 盖 疝 环 开 口, 疝 修 补 枪 沿 补 片 在疝 展 使 用 环 周 围 订合 补 片 , 平 头螺 旋 状 钛 钉 穿 过 补 片 , 补 片 固 定 使 将 于 腹 壁 上 , 疝 环 的 边 缘 和 补 片 的 边 缘 行 两 圈订 合 , 距 约 沿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