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其他疾病
第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要点
• ③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 • ④传统保健系统服务内容、方式向包括 鼓励患者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患者自 我管理,加强患者定期随访,加强与社 区、家庭合作等内容的创新性NCDs保 健模式发展。 • ⑤加强社区NCDs防制行动。 • ⑥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NCDs时,应 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改变 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 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 预项目。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况
•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群健康和死亡 • 的主要原因 • NCDs多为终身性疾病,预后差,并常伴有严 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降低。 • NCDs及其所致的疾病已成为全球的一个 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20年,全球总 死亡的75%、全球疾病总负担的57%将由 NCDs所致。NCDs的问题不在局限于经济发 达国家和地区,全球因NCDs死亡的人中,79 %是在发展中国家。
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 肥胖
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 酒
(1)喜欢过分争先和有雄心壮志者。 (2)有过高的工作要求,经常不满足现有的 工作成就。 (3)情绪易波动。 (4)有闯劲,表现为好斗、敏捷和强烈的进 取心。 (5)过分争强好胜。 (6)经常匆匆忙忙。 (7)习惯艰苦紧张的工作,即使休息也难以 松弛下来。 (8)不耐烦,情绪急躁。 (9)常常同时进行多种思维与动作,言语动 作的节奏快者。
TABLE 2 年份
1972-1997 (30-59 年) in North Karelia 地区危险因素的改变 男 吸烟 血清胆固醇 mmol/l 6.9 6.5 6.3 6.3 5.9 5.7 血压 mmHg 149/92 143/89 145/87 144/88 142/85 140/88 吸烟 10 10 15 16 17 16 女 血清胆固醇 mmol/l 6.8 6.4 6.1 6.0 5.6 5.6 血压 mmHg 153/92 141/86 141/85 139/83 135/80 133/80
04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湿疮、婴儿湿疮、接触性皮炎)
(2)辅助检查
可进行过敏原检测以协助明确病因,有可疑外因接触史者(如手 部湿疮)可做皮肤斑贴试验。
2.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鉴别(表)
表10-1急性湿疮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2)牛皮癣与慢性湿疮相鉴别
本病好发于颈项、肘、尾瓠部,皮损分布常不对称;有典型的 苔鲜样变,皮损倾向干燥;无多形性损害。
临床上需与黄水疮(脓疱疮)、湮尻疮(尿布皮炎)相鉴别。
中药内治上,胎火湿热证治宜凉血清火、利湿止痒,方选消风 导赤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方选小儿化湿汤加土茯 苓、鱼腥草。外治法使用上,脂溢型和湿型用生地榆、黄柏煎水 或马齿菟合剂、2%硼酸水外用冷湿敷,待流滋、糜烂减轻后, 选用青黛散油、黄连油或蛋黄油外搽;干型用三黄洗剂、黄柏霜 外搽。
⑦阴囊湿疮为湿疮中常见的一种。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可延至肛周,甚 至阴茎部。有潮湿型和干燥型两种。前者表现为整个阴囊肿胀、潮红、轻度 糜烂、流滋、结痂,日久皮肤肥厚,皮色发亮,色素加深;后者潮红、肿胀 不如前者,皮肤浸润变厚,呈灰色,上覆鳞屑,且有裂隙,因经常搔抓而有 不规则小片色素消失,瘙痒剧烈,夜间更甚,常影响睡眠和工作。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湿疹。
【病因病机】
由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 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 浸淫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 性者则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致肌肤甲错。发于小腿者则常 由经脉弛缓、青筋暴露,气血运行不畅,湿热蕴阻,肤失濡养所致。
(2)脾虚湿蕴证
证候:发病较缓,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 可见鳞屑;伴纳少,腹胀便澹,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 缓。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 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苍术、白术、茯苓、 意茵仁、陈皮、白鲜皮、泽泻、大腹皮、白花蛇舌草、炒麦芽、 紫荆皮、六一散等。
第十章 心身疾病
心理预防:
• ①正确处理生活变故事件;
• ②正确处理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 ③积极参加社会、文娱活动,消除心理疲
劳。
研究途径(发病机制)
精神分析引论
认为潜意识心理认为致病三要素是
A 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哮喘的喘息发作和咳嗽症状被认为是 一种“被压抑的哭喊”。 B 器官的脆弱易感性;
常见的心身疾病
• 恶性肿瘤
–心理社会因素有: 心理应激 人格特征(多疑善感,情绪抑郁;易躁易 怒,忍耐力差)、 抑郁等消极情绪。
–心理治疗与预防
•自我心智重建:①相信肿瘤是一种疾病可 以攻克的;②相信免疫机制是恶性肿瘤的 “克星”,能将其杀伤、消除;③深信抗 癌治疗的作用;④正确对待“充满紧张压 力的事件”。 •给予心理支持:①了解病人的心理;②消 除自卑心理;自我放松训练:包括瞑想法、 气功、催眠法、生物反馈治疗等。
• 11. 我常常忙得透不过气来,因为该做的事情 太多了。 12. 即使跟别人合作,我也总想单独完成一些 更重要的部分。 13. 有时我真想骂人。 14. 我做事总是喜欢慢慢来,而且思前想后, 拿不定主意。 15. 排队买东西,要是有人加塞,我就忍不住 要指责他或出来干涉。 16. 我总是力图说服别人同意我的观点。 17. 有时连我自己都觉得,我所操心的事远远 超过我应该操心的范围。 18. 无论做什么事,即使比别人差,我也无所 谓。 19. 做什么事我也不着急,着急也没有用,不 着急也误不了事。 20.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按自己的想法办事。
行为学习理论
认为人类的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等)是习得 性的结果。 认为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特异性心理和 生理反应,通过强化,使得反应被固定下来而 演变成心身疾病。
心理生理理论
【实用】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编码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000-199)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00-J06)J00急性鼻咽炎(感冒)感冒(鼻卡他)(急性〕鼻炎:.急性.感染性J01急性鼻窦炎包括:脓肿积脓感染炎症化脓J01. 0 急性上颌窦炎J01. 1 急性额窦炎J01. 2 急性筛窦炎J01. 3 急性蝶窦炎J20 急性全鼻窦炎J02急性咽炎包括:急性咽喉痛J020 链球菌性咽炎链球菌性咽喉痛J03急性扁桃体炎不包括:扁桃体周脓肿J03.9 未特指的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急性〕NOS^滤泡性.坏疽性.感染性.溃瘍性J04 急性喉咽和气管炎J04. 0 急性喉炎J04. 4 急性气管炎J04.2 急性喉气管炎J05急性梗阻性喉炎J06.0 急性咽喉炎2、流行性感冒和肺炎(J09-J18)J10.0流行性感冒伴有肺炎,其他病毒被标明J11流行性感冒,病毒未标明J12病毒性肺炎J13链球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J15 细菌性肺炎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J15.7 肺炎支原体肺炎J16.0 衣原体肺炎3、其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20-J22)J20急性支气管炎J20.0 肺炎支原体急性支气管炎J21急性细支气管炎3、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J30-J39)J31.0 慢性鼻炎J31.1 慢性鼻咽炎慢性咽喉痛J32慢性鼻窦炎J32.0 慢性上颌窦炎J32.1 慢性额窦炎J32.2 慢性筛窦炎J32.3 慢性蝶窦炎J33鼻息肉J35.0 慢性扁桃体炎J36扁桃体周脓肿J37慢性喉炎和气管炎J37. 0 慢性喉炎J37.1 慢性喉气管炎J38.4喉水肿J38.5 喉痉挛4、慢性下呼吸道疾病J40 支气管炎,未特指的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炎J41. 0 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J 41. 1粘液脓性慢性支气管炎J43肺气肿J43.0全叶肺气肿全腺泡性肺气肿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阻塞性).气肿性J44. 0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44. 1 未特指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J44.9 未特指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肺病J45哮喘J45.0 主要为变应性哮喘变应性:.支气管炎NOS.鼻炎伴有哮喘J45.9 哮喘性支气管炎J46哮喘持续状态急性严重的哮喘J47支气管扩张(症)细支气管扩张5、其他J69. 0 食物和呕吐物引起的肺炎吸入性肺炎J69. 8 其他固体和液体引起的肺炎误吸入血引起的肺炎6、主要影响间质的其他呼吸性疾病(J80-J84)J80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J81肺水肿急性肺水肿J84.1 普通间质性肺炎7、下呼吸道化脓性和坏死性情况J85.1 肺脓肿伴肺炎J85.2 肺脓肿不伴肺炎肺脓肿NOSJ86脓胸不可:脓气胸J86.0 脓胸伴有瘘J86.9 脓胸不伴有瘘8、胸膜的其他疾病(J90-J94)J90 胸腔积液,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A15-A16)J93 气胸不包括:气胸.创伤性(S27.0).结核性六(A15-A16) .脓气胸(J86-)J93.0自发性张力性气胸J93.1其他的自发性气胸J93.9 未特指的气胸J94.2 血胸血气胸9、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J96.0 急性呼吸衰竭J96.1 慢性呼吸衰竭J98. 1 肺萎陷肺不张J98. 2 间质性肺气肿J98. 3 代偿性肺气肿。
第十章_精神疾病概述
语词 新作
逻辑 倒错 思维
强迫 观念
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 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 释,旁人无法理解。见于 精神分裂症
概念的融合、浓缩 推理缺乏逻辑性,病人脑中反复出现的某
以及无关概念的拼 见于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
凑
和偏执狂
维,明知没有必要,但
又无法摆脱
2.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指病人的言语
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变化不协调。
2.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 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
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见于精神分裂症
蜡样屈曲 病人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
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见 于精神分裂症。
缄默症 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见于
种异常的感觉。
内脏幻觉 病人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
异常知觉体验。
3.感知综合障碍
•指病人对客观 事物能感知, 但对某些个别 属性产生错误 的感知。常见:
视物变形症 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
(二)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
随意注意的增强,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精神症状的特点 二、常见的精神症状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 一、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 二、精神障碍分类
石首市精神卫生中心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精神障碍 人类大脑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发
生生理生化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绪、意 志和行为的异常活动。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 康的疾病。
(七)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
卫生保健 第十章 社区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十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序
男性发病前十位(占86%) :肺癌、胃癌、肝癌、 结肠/直肠癌、食管癌、膀胱癌、胰腺癌、白血病、 淋巴癌、脑肿瘤
女性发病前十位(占82%) :乳腺癌、肺癌、结 肠/直肠癌、胃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食管 癌、子宫癌、脑肿瘤
肺癌
胃癌
肝癌
乳腺癌
WHO指出,恶性肿瘤80%-90%是由环境因素 引起,此外,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也是导致 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所引起的,能在人间、动物 间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 染的动物 1. 病人作为传染源
新发传染病 1.AIDS:1980年发现,在全球迅速蔓延,非洲和亚洲最为严重。 2.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1986年英国首发。我国尚无报道。 3.SARS:2002年在我国广东首次报道。 4.人感染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的某些亚型引起。
1997年香港首发。 5.其他:如埃博拉出血热、莱姆病、西尼罗热等
特别推荐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
胡萝卜、红薯(马铃薯)、菠菜、杏、甜瓜 番茄 花椰菜、甘蓝(卷心菜)、莴笋; 大蒜、洋葱、大葱; 大枣、猕猴桃、香菇(菌类)、芦笋 全麦、糙米、燕麦
特别提醒:
水果有助于预防口腔癌、咽喉癌、食道 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吃的时候 要尽量完整进食。
膳食纤维:吸水和膨胀;防扩散,可抑 制其他成分扩散;吸附和刺激肠蠕动。 可降低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和胰腺 癌的危险性
临床诊疗路径-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实用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00-J06)J00急性鼻咽炎(感冒)感冒(鼻卡他)(急性〕鼻炎:.急性.感染性J01急性鼻窦炎包括:脓肿积脓感染炎症化脓J01. 0 急性上颌窦炎J01. 1 急性额窦炎J01. 2 急性筛窦炎J01. 3 急性蝶窦炎J20 急性全鼻窦炎J02急性咽炎包括:急性咽喉痛J020 链球菌性咽炎链球菌性咽喉痛J03急性扁桃体炎不包括:扁桃体周脓肿J03.9 未特指的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急性〕NOS^滤泡性.坏疽性.感染性.溃瘍性J04 急性喉咽和气管炎J04. 0 急性喉炎J04. 4 急性气管炎J04.2 急性喉气管炎J05急性梗阻性喉炎J06.0 急性咽喉炎2、流行性感冒和肺炎(J09-J18)J10.0流行性感冒伴有肺炎,其他病毒被标明J11流行性感冒,病毒未标明J12病毒性肺炎J13链球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J15 细菌性肺炎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J15.7 肺炎支原体肺炎J16.0 衣原体肺炎3、其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20-J22)J20急性支气管炎J20.0 肺炎支原体急性支气管炎J21急性细支气管炎3、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J30-J39)J31.0 慢性鼻炎J31.1 慢性鼻咽炎慢性咽喉痛J32慢性鼻窦炎J32.0 慢性上颌窦炎J32.1 慢性额窦炎J32.2 慢性筛窦炎J32.3 慢性蝶窦炎J33鼻息肉J35.0 慢性扁桃体炎J36扁桃体周脓肿J37慢性喉炎和气管炎J37. 0 慢性喉炎J37.1 慢性喉气管炎J38.4喉水肿J38.5 喉痉挛4、慢性下呼吸道疾病J40 支气管炎,未特指的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炎J41. 0 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J 41. 1粘液脓性慢性支气管炎J43肺气肿J43.0全叶肺气肿全腺泡性肺气肿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阻塞性).气肿性J44. 0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44. 1 未特指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J44.9 未特指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肺病J45哮喘J45.0 主要为变应性哮喘变应性:.支气管炎NOS.鼻炎伴有哮喘J45.9 哮喘性支气管炎J46哮喘持续状态急性严重的哮喘J47支气管扩张(症)细支气管扩张5、其他J69. 0 食物和呕吐物引起的肺炎吸入性肺炎J69. 8 其他固体和液体引起的肺炎误吸入血引起的肺炎6、主要影响间质的其他呼吸性疾病(J80-J84) J80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J81肺水肿急性肺水肿J84.1 普通间质性肺炎7、下呼吸道化脓性和坏死性情况J85.1 肺脓肿伴肺炎J85.2 肺脓肿不伴肺炎肺脓肿NOSJ86脓胸不可:脓气胸J86.0 脓胸伴有瘘J86.9 脓胸不伴有瘘J90 胸腔积液,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A15-A16)J93 气胸不包括:气胸.创伤性(S27.0).结核性六(A15-A16) .脓气胸(J86-)J93.0自发性张力性气胸J93.1其他的自发性气胸J93.9 未特指的气胸J94.2 血胸血气胸9、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J96.0 急性呼吸衰竭J96.1 慢性呼吸衰竭J98. 1 肺萎陷肺不张J98. 2 间质性肺气肿J98. 3 代偿性肺气肿。
02第十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热疮、蛇串疮、疣、黄水疮)-中医外科学
疱液细胞学检查镜下可见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疱液 病毒培养有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胞病变。
本病需与硬下疳、软下疳及接触性皮炎等鉴别。硬下疳表现为 无痛性溃疡与无痛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时易与生殖器疱疹的 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混淆;但硬下疳溃疡基底较硬,可检测到梅毒 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生殖器疱疹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方法。治疗目的为缩短病程,减 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防止病情复发。强调辨证论治, 扶正祛邪,内外结合治疗。肝经湿热证宜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毒恋证宜滋阴降火、解毒除湿,用知柏 地黄丸加减。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外治 可参考“热疮”。
证候:间歇发作,反复不愈;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 苔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加减。常用玄参、麦冬、生地黄、板蓝根、紫草、 生茵仁等。
2.外治疗法
(1)初起者局部酒精消毒,用三棱针或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浅刺 放出疱液。 (2)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为主。水疱初期可用二味 拔毒散调茶水或紫金锭磨水外搽。 (3)水疱破溃,以糜烂、渗出偏重者,可用马齿苑水外洗或湿敷。 (4)皮损以结痂为主者,可用青黛膏、黄连膏等外搽。
3.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①围针沿疱疹或疼痛分布带边缘每隔3cm取一针刺点,捻转得 气后,留针30分钟,取针,每日1次,连刺7天。 ②体针取内关、曲池、阳陵泉、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支沟、 阿是穴、夹脊穴等。 ③火针以毫针针尖经酒精灯火焰烧红后,迅速对疱疹进行快速 点刺,再用棉签清理疱液,针刺不宜过深,过皮即起,5〜7日1 次。
第二节蛇串疮
病例
王某,男,32岁。5天前自觉左侧胸背作痛,到当地医院拍X 线片检查未见异常。2天前局部出现水疱,皮肤灼热刺痛,可见 粟米至黄豆大小成簇水疱,色红,局限于躯干左侧,呈带状排列。 体温最高38.4°C。
ICD-10疾病分类课件_第9、10、11章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I00-I99)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丽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及淋巴结疾病(脑血管疾病)不包括: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创伤性颅内出血和血管性痴呆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英文简称TIA),*在ICD-9中是将其归入循环系统疾病,编码于435,现在分类于神经系统的疾病(G45.-).一、编码规则1、急性心肌梗死以4周(28天)为限,超过这一时间为慢性。
(*ICD-9)规定为8周。
2、若慢性风心病有风湿性的活动表现住院治疗风湿热,则风湿热的编码为主,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编码为附。
例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活动期编码I01.1(主)I05.0(附)一、编码规则3、凡未提及病因的二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闭锁不全按假定为非风湿性编码,三尖瓣的闭锁不全按假定为风湿性编码。
(见I34.0、 I35.1、I37.1)4、凡未提及病因的心脏瓣膜的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狭窄,按假定为非风湿性编码。
而二尖瓣、三尖瓣的狭窄则按假定为风湿性编码。
(见I06、I07)一、编码规则5、凡未提及病因的心脏多瓣膜疾病,按假定的风湿性病因处理编码。
如:I08多个心脏瓣膜病。
一、编码规则一、编码规则心脏瓣膜疾病未提及病因*ICD-9中被假定为风湿性编码,而ICD-10中有所不同,需要按索引编码。
二尖瓣狭窄风湿性病因为多见,少数见于先天性、左房黏液瘤。
三尖瓣疾患以风湿性病因为主,其它病因如类癌瘤、黏液瘤等。
主动脉瓣疾患的病因可有风湿性、梅毒性、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内膜炎疾患会有瓣膜穿孔。
二、关于高血压(I10-I15)1、I10 特发性高血压这个类目包括了良性和恶性高血压,但没有用亚目加以区分,对于临床检索需要区分良性和恶性的性质。
二、关于高血压(I10-I15)恶性高血压:又称急进型高血压。
临床比较少见,病情亦比较少见。
本病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多持续在130-140mmHg以上,常于数月到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
ICD-10第10章;呼吸系统疾病
• 流感伴有阻塞性肺气肿的编码,无论在 “流行性感冒”的主导词下或在“肺气肿” 的主导词下都无法查到完整的修饰词。 “流行性感冒”的主导词下,伴有呼吸道 表现NECJ11.1,即可找到编码。在J44.0阻塞 性肺气肿,伴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亚目下, 有注释说明不包括伴有流感(J11.1),进 一步印证了J11.1是正确的编码。
• 1)病因是病毒感染,呼吸道的融合病毒最常 见,此外,副流感病毒、3型腺病毒、呼吸道 肠道病毒均可引起。临床表现体温不高,病情 严重时病变范围较广而深,易有并发症,病程 长,抗菌素无效。 • 2)本病多发于2岁以前的儿童,尤以6个月以 内的婴儿为多。 • 喘息性(型)支气管炎的诊断必须分出急慢性, 慢性的编码为J44.8,按“支气管炎”查找。急 性要查“细支气管炎”,才能查到J21.-编码; 否则可能得到J45.-的错误编码,强调的是哮喘。
• 8、胸膜炎的分类 • 胸膜炎在ICD-9的分类中不论是否提及其疾 病性质,均被分类于呼吸系统中,编码于51 1.0,而在ICD-10中,当胸膜炎未指出其疾病 的性质时,被分类于第十八章R09.1中。若 指明了胸膜炎的疾病性质则被分类于呼吸系 统疾病中。结核性胸膜炎则被分类于第一章。 • 例如:化脓性胸膜炎 J86.9 • 结核性胸膜炎 A16.5 • 创伤性胸膜炎 S27.6
• (4)J10与J11的不包括,无论是否标明流 感由何种特异病毒引起,其不包括都是相 同的,也都包括胃肠型的流感。
• 2.支气管哮喘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分类 •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支 气管高压反应状态下, • 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广泛气道狭窄的疾 病。其临床特点为发 • 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呈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 呼吸困难。多有过敏史,且呈季节性。编码为 J45.-。 • 喘息性(型)支气管炎asthmatic bronchitis (哮喘性支气管炎asthmatic • bronchitis): 有慢性咳嗽、咳痰伴有喘息, 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者。可以分为两种:
内科学(第七版)呼吸系统疾病第十章间质性肺疾病与结节病
第十章间质性肺疾病与结节病第一节间质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通常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diseaseDPLD。
ILD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包括 200多个病种。
尽管每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学改变有各自的特点,然而,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呼吸痔理生理学和胸部 X线特征。
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病程多缓慢进展,逐渐丧失肺泡一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肺间质的概念】肺实质指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
肺间质是指肺泡上皮与血管内皮之间、终末气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括血管及淋巴管组织。
正常的肺间质主要包括两种成分:细胞及细胞外基质。
一细胞成分在肺间质内,约 7 5%是细胞成分,其中约30%~40%是间叶细胞;其余是炎症细胞及免疫活性细胞。
间叶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周围细胞等。
成纤维细胞至少包括三种细胞:难以归类的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
炎症及免疫活性细胞包括:单核一巨噬细胞约占 90%、淋巴细胞约占 l 0%以及很少量的肥大细胞等。
淋巴细胞中包括 T细胞、少量 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cells,NK。
这些细胞成分特别是单核一巨噬细胞,在致病因子的刺激下可以产生多种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在 IL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细胞外基质ECM包括基质及纤维成分。
前者主要是基底膜,由糖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组成;后者主要是胶原纤维约占 70%,其次是弹力纤维。
在组织学上,相邻肺泡之间的空隙称作间质腔又称肺泡间隔。
间质腔内有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分布图 2-10—1。
肺毛细血管壁表面有内皮细胞,其下为基底膜,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较为疏松,毗连处有宽窄不均的空隙,平均为 4~5 nm,最宽处可达 2 0nm,液体和一些蛋白质颗粒可由此通过,进人间质腔内。
ICD-10疾病命名64页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第二章肿瘤(C00-D48)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第十八章症状、体症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肠道传染病(A00-A09)A00霍乱A01伤寒和副伤寒A02其他沙门菌感染A03细菌性痢疾A04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A05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06阿米巴病A07其他原虫性肠道疾病A08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A09其他传染性和未特指病因的胃肠炎和结肠炎结核病(A15-A19)A15呼吸道结核,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A16呼吸道结核,未经细菌学或组织学证实A17神经系统的结核A18其他器官的结核A19粟粒性结核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A20-A28)A20鼠疫A21土拉菌病[兔热病]A22炭疽A23布氏菌病A24鼻疽和类鼻疽A25鼠咬热A26类丹毒A27钩端螺旋体病A28其他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9)A30麻风〔汉森病」〕A31其他分枝杆菌感染A32利斯特菌病A33新生儿破伤风A34产科破伤风A35其他破伤风A36白喉A37百日咳A38猩红热A39脑膜炎球菌感染A40链球菌性败血症A41其他败血症A42放线菌病A43诺卡[放线]菌病A44巴尔通体病A46丹毒A48其他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49未特指部位的细菌性感染主要为性传播模式的感染(A50-A64)A50先天性梅毒A51早期梅毒A52晚期梅毒A53其他和未特指的梅毒A54淋球菌感染A55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A56其他性传播的衣原体疾病A57软下疳A58腹股沟肉芽肿A59滴虫病A60肛门生殖器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A63其他主要为性传播的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64未特指的性传播疾病其他螺旋体病(A65-A69)A65非性病性梅毒A66雅司病A67品他病A68回归热A69其他螺旋体感染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A70-A74)A70鹦鹉热衣原体感染A71沙眼A74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立克次体病(A75-A79)A75斑疹伤寒A77斑疹热〔蜱媒介的立克次体病〕A78 Q热A79其他立克次体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A80-A89)A80急性脊髓灰质炎A81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典型病毒感染A82狂犬病A83蚊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4蜱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5其他病毒性脑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6未特指的病毒性脑炎A87病毒性脑膜炎A88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9中枢神经系统未特指的病毒性感染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和病毒性出血热(A90-A99)A90 登革热[古典登革热]A91 登革出血热A92 其他蚊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3 其他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4 未特指的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5 黄热病A96 沙粒病毒性出血热A98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9 未特指的病毒性出血热特征为皮肤和粘膜损害的病毒性感染(B00-B09)B00 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B01 水痘B02 带状疱疹B03 天花B04 猴痘B05 麻疹B06 风疹B07 病毒性疣B08 其他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09 未特指的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B15-B19)B15 急性甲型肝炎B16 急性乙型肝炎B17 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B18 慢性病毒性肝炎B19 未特指的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B20-B24)B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Ⅳ]病造成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B2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恶性肿瘤B2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特指的疾病B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情况B24 未特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其他病毒性疾病(B25-B34)B25 巨细胞病毒病B26 流行性腮腺炎B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30 病毒性结膜炎B33 其他病毒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34 未特指部位的病毒性感染真菌病(B35-B49)B35 皮肤癣菌病B36 其他浅部真菌病B37 念珠菌病B38 球孢子菌病B39 组织胞浆菌病B40 芽生菌病B41 副球孢子菌病B42 孢子丝菌病B43 着色真菌病与棕色真菌病性脓肿B44 曲霉病B45 隐球菌病B46 接合菌病B47 足菌肿B48 其他真菌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49 未特指的真菌病原虫性疾病(B50-B64)B50 恶性疟原虫疟疾B51 间日疟原虫疟疾B52 三日疟原虫疟疾B53 其他经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B54 未特指的疟疾B55 利什曼病B56 非洲锥虫病B57 查加斯病B58 弓形虫病[弓形体病]B59 肺孢子虫病B60 其他原虫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64 未特指的原虫性疾病蠕虫病(B65-B83)B65 血吸虫病[裂体吸虫病]B66 其他吸虫感染B67 棘球蚴病B68 绦虫病B69 囊虫病[囊尾蚴病]B70 裂头绦虫病和裂头蚴病B7l 其他绦虫感染B72 龙线虫病B73 盘尾丝虫病B74 丝虫病B75 旋毛虫病B76 钩虫病B77 蛔虫病B78 类圆线虫病B79 鞭虫病B80 蛲虫病B8l 其他肠道蠕虫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82 未特指的肠道寄生虫病B83 其他蠕虫病虱病、螨病和其他病虫侵染(B85-B89)B85 虱病和阴虱病B86 疥疮B87 蝇蛆病‘B88 其他病虫侵染B89 未特指的寄生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90-B94)B90 结核病后遗症B9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B92 麻风后遗症B94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B95-B97)B95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6 其他细菌性病原体作为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7 病毒性病原体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其他传染病(B99)B99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第二章肿瘤(C00-D48)恶性肿瘤(C00-C97)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C00-C14)C00 唇恶性肿瘤C01 舌根恶性肿瘤C02 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3 牙龈恶性肿瘤C04 口底恶性肿瘤C05 腭恶性肿瘤C06 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7 腮腺恶性肿瘤C08 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09 扁桃体恶性肿瘤C10 口咽恶性肿瘤C11 鼻咽恶性肿瘤C12 梨状窦恶性肿瘤C13 咽下部恶性肿瘤C14 唇、口腔和咽其他和部位不明的恶性肿瘤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15—C26)C15 食管恶性肿瘤C16 胃恶性肿瘤C17 小肠恶性肿瘤C18 结肠恶性肿瘤C19 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C20 直肠恶性肿瘤C21 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C22 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C23 胆囊恶性肿瘤C24 胆道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25 胰恶性肿瘤C26 消化器官其他和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C30-C39)C30 鼻腔和中耳恶性肿瘤C31 鼻旁窦恶性肿瘤C32 喉恶性肿瘤C33 气管恶性肿瘤C34 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C37 胸腺恶性肿瘤C38 心脏、纵隔和胸膜恶性肿瘤C39 呼吸系统和胸腔内器官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0-C41)C40 四肢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1 骨和关节软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皮肤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C43-C44)C4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44 皮肤其他恶性肿瘤间皮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C45-C49)C45 间皮瘤C46 卡波西肉瘤C47 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C48 腹膜后腔和腹膜恶性肿瘤C49 其他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C50)C50 乳房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51-C58)C51 外阴恶性肿瘤C52 阴道恶性肿瘤C53 宫颈恶性肿瘤C54 子宫体恶性肿瘤C55 部位未特指的子宫恶性肿瘤C56 卵巢恶性肿瘤C57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58 胎盘恶性肿瘤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60-C63)C60 阴茎恶性肿瘤C61 前列腺恶性肿瘤C62 睾丸恶性肿瘤C63 男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恶性肿瘤(C64-C68)C64 肾(除外肾盂)恶性肿瘤C65 肾盂恶性肿瘤C66 输尿管恶性肿瘤C67 膀胱恶性肿瘤C68 泌尿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C69-C72)C69 眼和附器恶性肿瘤C70 脑脊膜恶性肿瘤C71 脑恶性肿瘤C72 脊髓、脑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恶性肿瘤(C73-C75)C73 甲状腺恶性肿瘤C74 肾上腺恶性肿瘤C75 其他内分泌腺和有关结构的恶性肿瘤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76-C80)C76 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C77 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78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79 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80 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C81-C96)C81 霍奇金[何杰金]病C82 滤泡性[结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3 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4 周围和皮的T细胞淋巴瘤C85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C88 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C90 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C91 淋巴样白血病C92 髓样白血病C93 单核细胞白血病C94 特指细胞类型的其他白血病C95 未特指细胞类型的白血病C96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C97 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原位肿瘤(D00-D09)D00 口腔、食管和胃原位癌D01 消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2 中耳和呼吸系统原位癌D03 原位黑色素瘤D04 皮肤原位癌D05 乳房原位癌D06 宫颈原位癌D07 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9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良性肿瘤(D10-D36)D10 口和咽良性肿瘤D11 大涎腺良性肿瘤D12 结肠、直肠、肛门和肛管良性肿瘤D13 消化系统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良性肿瘤D14 中耳和呼吸系统良性肿瘤D15 胸腔内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16 骨和关节软骨良性肿瘤D17 良性脂肪瘤样肿瘤D18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任何部位D19 间皮组织良性肿瘤D20 腹膜后腔和腹膜软组织良性肿瘤D21 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的其他良性肿瘤D22 黑素细胞痣D23 皮肤其他良性肿瘤D24 乳房良性肿瘤D25 子宫平滑肌瘤D26 子宫其他良性肿瘤D27 卵巢良性肿瘤D28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29 男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D30 泌尿器官良性肿瘤D31 眼和附器良性肿瘤D32 脑脊膜良性肿瘤D3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D34 甲状腺良性肿瘤D35 内分泌腺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36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肿瘤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38)D37 口腔和消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8 中耳、呼吸和胸腔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9 女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0 男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1 泌尿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2 脑脊膜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4 内分泌腺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4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47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其他肿瘤D48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 营养性贫血(D50-D53)D50 缺铁性贫血D51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D52 叶酸盐缺乏性贫血D53 其他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D55-D59)D55 酶代谢紊乱性贫血D56 地中海贫血D57 镰状细胞疾患D58 其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D59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D60-D64)D60 后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幼红细胞减少症]D61 其他再生障碍性贫血D62 急性出血后贫血D63 分类于他处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D64 其他贫血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D65-D69)D6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66 遗传性因子Ⅷ缺乏D67 遗传性因子Ⅸ缺乏D68 其他凝血缺陷D69 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D70-D77)D70 粒细胞缺乏D71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紊乱D72 其他白细胞疾患D73 脾疾病D74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75 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病D76 涉及淋巴网状组织和网状组织细胞系统的某些疾病D7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患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80-D89)D80 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D81 联合免疫缺陷D82 与其他严重缺陷有关的免疫缺陷D83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D84 其他免疫缺陷D86 结节病D89 涉及免疫机制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甲状腺疾患(E00-E07)E00 先天性碘缺乏综合征E01 碘缺乏相关性甲状腺疾患和有关情况E02 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的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3 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4 其他非毒性甲状腺肿E05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6 甲状腺炎E07 甲状腺的其他疾患糖尿病(E10-E14)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2 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E13 其他特指的糖尿病E14 未特指的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E15-E16) E15 非糖尿病低血糖性昏迷E16 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其他内分泌腺疾患(E20-E35)E20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E2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的其他疾患E22 垂体功能亢进E23 垂体功能减退和其他疾患E24 库欣[柯兴]综合征E25 肾上腺性征疾患E26 醛固酮过多症E27 其他肾上腺疾患E28 卵巢功能障碍E29 睾丸功能障碍E30 青春期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31 多腺体功能障碍E32 胸腺病E34 其他内分泌疾患E3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内分泌腺疾患营养不良(E40-E46)E40 夸希奥科病[恶性营养不良病]E41 营养性消瘦E42 消瘦性夸希奥科病E43 未特指的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4 中度和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5 继后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育迟缓E46 未特指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他营养缺乏(ES0-E64)E50 维生素A缺乏病E51 硫胺素缺乏E52 烟酸缺乏[糙皮病)E53 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病E54 抗坏血酸缺乏E55 维生素D缺乏病E56 其他维生素缺乏病E58 饮食性钙缺乏E59 饮食性硒缺乏E60 饮食性锌缺乏E61 其他营养元素缺乏E63 其他营养缺乏E64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肥胖症和其他营养过度(E65-E68)E65 局部多脂症E66 肥胖症E67 其他营养过度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代谢紊乱(E70-E90)E70 芳香氨基酸代谢紊乱E71 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紊乱E72 其他氨基酸代谢紊乱E73 乳糖不耐受E74 其他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E75 (神经)鞘脂类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贮积疾患E76 糖胺聚糖代谢紊乱E77 糖蛋白代谢紊乱E78 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血症E79 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E80 卟啉和胆红素代谢紊乱E83 矿物质代谢紊乱E84 囊性纤维化病E85 淀粉样变E86 血容量缺失E87 液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其他紊乱E88 其他代谢紊乱E89 操作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90 分类于他处疾病引起的营养和代谢疾患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09)F00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G30)F01 血管性痴呆F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F03 未特指的痴呆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5 谵妄,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6 脑损害和功能障碍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其他精神障碍F07 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09 未特指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0-F19)F10 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1 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2 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3 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4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5 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6 使用致幻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7 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8 使用挥发性溶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9 使用多种药物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F20-F29)F20 精神分裂症F21 分裂型障碍F22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3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4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F25 分裂情感性障碍F28 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F29 未特指的非器质性精神病心境[情感]障碍(F30-F39)F30 躁狂发作F31 双相情感障碍F32 抑郁发作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F34 持久的心境[情感]障碍F38 其他心境[情感]障碍F39 未特指的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F40-F48)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1 其他焦虑障碍F42 强迫性障碍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5 躯体形式障碍.F48 其他神经症性障碍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征(F50-F59)F50 进食障碍F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2 性功能障碍,非由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F53 与产褥期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F54 与归类在他处的障碍或疾病有关的心理和行为因素F55 非致依赖性物质滥用F59 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未特指的行为综合征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F60-F69)F60 特异性人格障碍F61 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F62 持久性人格改变,非由脑损害和疾病所致F63 习惯和冲动障碍F64 性身份障碍F65 性偏好障碍F66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F68 成人人格和行为的其他障碍F69 未特指的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F70-F79)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缓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缓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8 其他精神发育迟缓F79 未特指的精神发育迟缓心理发育障碍(F80-F89)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F81 特定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F83 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F84 弥漫性[综合性]发育障碍F88 其他心理发育障碍F89 未特指的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F90-F98)F90 多动性障碍F91 品行障碍F92 品行和情绪混合性障碍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4 特发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5 抽动障碍F98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其他行为和情绪障碍未特指的精神障碍(F99)F99 精神障碍,其他方面未特指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G00 细菌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01 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G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G03 其他和未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G04 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6 颅内和椎管内脓肿及肉芽肿G0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G08 颅内和椎管内的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G10-G13)G10 亨廷顿病G11 遗传性共济失调G12 脊髓性肌萎缩和有关的综合征G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0-G26)G20 帕金森病G21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G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G23 其他的基底核变性疾病G24 张力失常G25 其他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G30 阿尔茨海默病G31 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其他变性性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G35 多发性硬化G36 其他急性播散性脱髓鞘G37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脱髓鞘疾病发作性和阵发性疾患(G40-G47)G40 癫癎[癫痫]G41 癫痫持续状态G43 偏头痛G44 其他头痛综合征G45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G4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I60-I67)G47 睡眠障碍神经、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0-G59)G50 三叉神经疾患G51 面神经疾患G52 其他脑神经疾患G5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G54 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根和神经丛压迫G56 上肢单神经病G57 下肢单神经病G58 其他单神经病G5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单神经病多神经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60-G64)G60 遗传性和特发性神经病G61 炎性多神经病G62 其他多神经病G6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多神经病G64 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疾病(G70-G73)G70 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肌神经疾患G71 肌肉的原发性疾患G72 其他肌病G7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的疾患大脑性瘫痪和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G80-G83)G80 大脑性瘫痪[脑瘫]G81 偏瘫G82 截瘫和四肢瘫G83 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0-G99)G90 自主神经系统的疾患G91 脑积水G92 中毒性脑病G93 脑的其他疾患G94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的其他疾患G95 脊髓的其他疾病G96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7 神经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8 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H00 睑腺炎和睑板腺囊肿H01 眼睑的其他炎症H02 眼险的其他疾患H0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睑疾患H04 泪器系疾患H05 眼眶疾患H0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泪器系和眼眶疾患结膜疾患(H10-H13)H10 结膜炎H11 结膜的其他疾患H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结膜疾患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 H15 巩膜疾患H16 角膜炎H17 角膜瘢痕和混浊H18 角膜的其他疾患H1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巩膜和角膜疾患H20 虹膜睫状体炎H21 虹膜和睫状体的其他疾患H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虹膜和睫状体疾患晶状体疾患(H25-H28)H25 老年性白内障H26 其他白内障H27 晶状体的其他疾患H2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和晶状体的其他疾患脉络膜和视网膜疾患(H30-H36)H30 脉络膜视网膜炎H31 脉络膜的其他疾患H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疾患H33 视网膜脱离和断裂H34 视网膜血管阻塞H35 其他视网膜疾患H3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疾患青光眼(H40-H42)H40 青光眼H4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青光眼玻璃体和眼球疾患(H43-H45)H43 玻璃体疾患H44 眼球疾患H4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玻璃体和眼球疾患视神经和视路疾患(H46-H48)H46 视神经炎H47 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的其他疾患H4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第二] 神经和视路疾患眼球外肌、双眼运动、调节和屈光疾患(H49-H52)H49 麻痹性斜视H50 其他斜视H51 双眼运动的其他疾患H52 屈光和调节疾患视觉障碍和盲(H53-H54)H53 视觉障碍H54 视力缺损,包括盲(双眼或单眼)。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一、基本要求1.熟悉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了解其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掌握其病理类型。
2.了解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和转归,掌握其病理变化,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了解其合并症和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肾细胞癌的病理变化,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
5.了解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掌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变化,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二、知识点纲要(一)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体积大、细胞数量增多为其病变特点。
2.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特征是多数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
3.膜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钉突、虫蚀状。
4.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足细胞足突消失。
5.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变为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和基底膜增厚呈双轨状。
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是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
7.IgA肾病:复发性血尿。
8.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表1 肾小球肾炎特点小结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抗体介导、循环或植入的抗原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上皮下驼峰状沉积GBM和系膜区颗粒状IgG和C3沉积快速进行性肾炎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抗GBM型免疫复合物型免疫反应不明显型新月体形成GBM缺损和断裂线性沉积颗粒状沉积无沉积物膜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原位抗原抗体反应GBM增厚及钉状突起上皮下沉积物,GBM增厚颗粒状沉积轻微病变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不清,肾小球多聚阴离子丧失肾小管脂质沉积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无沉积物膜性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血尿、慢性肾衰Ⅰ型免疫复合物Ⅱ型自身抗体,补体替代途径激活系膜增生并插入GBM,使其增厚,呈双轨状Ⅰ内皮下沉积物,ⅡGBM致密沉积物Ⅰ:IgG,C3,C1,C4Ⅱ:C3系膜增生性肾蛋白尿、血尿不明系膜细胞增生,基同光镜系膜区炎肾病综合症质增多IgG,IgM,C3沉积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根据原病变类型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和玻璃样变根据原病变类型根据原病变类型(二)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主要累及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07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风骚痒、牛皮癣、白疕)
【治疗】
本病以祛邪止痒,扶正润肤为治疗原则。
1.辨证论治
(1)肝郁化火证
证候:皮疹色红;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 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泻火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丹梔逍遥散加减。常用龙胆草、柴胡、黄 苓、梔子、生地黄、车前子、泽泻、当归、白茨藜、白鲜皮、苦 参、生甘草等。瘙痒剧烈者,可加用僵蚕、乌梢蛇;心烦失眠者, 可加用合欢皮、珍珠母、钩藤等。
(3)中药涂搽
适用于皮疹表面干燥者。选用黄连膏、青黛膏等中药膏局部涂 搽,每日1〜2次。
(4)封包疗法
适用于皮损肥厚者。对局部皮损涂擦中药膏后,采用保鲜薄膜 将皮损处封包40分钟,每日1〜2次。
3.其他疗法
(1)西药治疗
①全身治疗适用于皮损广泛者。可选用镇静剂或抗组胺药内服, 亦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或钙剂静脉注射。 ②外用药常选用各种皮质类固醇制剂和各种止痒制剂。若皮损 比较肥厚者,可涂药后封包。小面积顽固皮损亦可用皮质类固醇 等药物局部封闭。
(2)风湿蕴肤证
证候:皮损呈暗红或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 尤甚;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祛风除湿,清热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常用荆芥、防风、石膏、知母、苦参、蝉 蜕、苍术、木通、当归、生地黄、生甘草等。若睡眠欠佳者,可 加用夜交藤、磁石等;瘙痒剧烈者,可加用刺猬皮、乌梢蛇等。
(3)血虚风燥证
证候:皮损色淡或灰白,状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 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燥,息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常用当归、火麻仁、秦茏、白芍、生地 黄、何首乌、白茨藜、石斛、玉竹、山药、沙参、生甘草等。若 失眠者,加酸枣仁、珍珠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其他疾病第一节夏季热一、填充题1.夏季热的发病原因,内因为,外因为。
二、选择题(一)A1型题2.夏季热少见于()A.6月至1岁B.1岁至2岁C.2岁至3岁D.3岁至4岁E.5岁以上3.夏季热的主要临床特征为()A.发热,口渴,便秘,尿少B.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C.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D.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多汗E.发热,多食多饮,多尿,消瘦4.夏季热发病的变化特点是()A.无表里虚实传变规律B.无脏腑气血传变规律C.无脾虚肾虚传变规律D.无经络三焦传变规律E.无入营入血传变规律5.夏季热,其发热、口渴多饮的病机是()A.湿热阻滞中焦,困阻脾土,脾津不能敷布于口。
B.暑热内迫,致中焦运化失常,发生呕吐泄泻,吐泻伤津。
C.暑热炽于三焦,损伤阴津。
D.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津,津亏内热炽盛。
E.暑热伤阴,阴虚阳亢。
6.治疗夏季热上盛下虚的首选方剂是()A.六味地黄汤B.竹叶石膏汤C.金匮肾气丸D.温下清上汤E.白虎汤合生脉散(二)A2型题7.患儿,2岁。
平素体弱,入夏以来持续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食欲减退,精神略倦,四肢乏力,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该病诊断为()A.夏季热B.消渴C.湿温D.疰夏E.暑邪感冒8.患儿,10个月。
暑天后体温渐高,发热持续,气温越高,体温越高,皮肤灼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引饮,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精神烦躁,纳呆食少,舌质红,苔薄黄,指纹色紫。
其证候属()A.夏季热,上盛下虚证B.夏季热,气阴亏损证C.夏季热,暑伤肺胃证D.暑温,邪在气营证E.暑邪感冒9.患儿,1岁。
证见入夏后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午后升高,稽留不退,气温越高,身热亦越高,口渴引饮,无汗,肌肤干燥,饮食如常,四肢乏力,神倦,多尿,舌红,苔薄黄。
治疗首选方()A.白虎加人参汤B.白虎汤合生脉散C.竹叶石膏汤D.王氏清暑益气汤E.玉女煎10.患儿,18个月。
证见发热日久不退,朝盛暮衰,面色苍白,口渴多饮,无汗,虚烦161不安,倦怠思睡,下肢清冷,大便溏薄,尿多清长,指纹色淡。
其诊断为夏季热,病机是()A.脾胃亏虚B.脾肾阳虚C.脾阳不振D.胃热炽盛E.肾阳衰微11.患儿,3岁。
入夏以来发热已有20余日,体温38°C~39°C,肌肤少汗,手足欠温,口干喜饮,不思纳食,烦躁,大便干,小便多,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数。
其治法是()A.温补肾阳,清心护阴B.祛暑化湿,清热解表C.清暑益气,养阴生津D.清热利湿,益气健脾E.清热解毒,辛凉解表(三)B1型题A.心肝B.肺胃C.肺肾D.脾肾E.肝肾12.夏季热初期或中期主要病变部位在()13.夏季热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四)X型题14.夏季热的诊断要点有()A.好发于3岁以下体弱儿童B.夏季发病,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C.入夏以后,长期发热,伴有口渴多饮、多尿、无汗或少汗D.发热随气温降低能自行缓解E.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15.夏季热的预防和调摄是()A.增加蛋白质食物,加强营养B.宜多食生冷食物C.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清洁凉爽D.饮食清淡,富有营养E.用温水洗浴,有助于发汗降温三、改错题16.夏季热患儿除发热外,伴头痛身重、恶寒、恶风、咳嗽、流涕等表证。
四、简答题17.试述夏季热辨证要点。
五、问答题18.如何理解夏季热上盛下虚证?其证治如何?六、病案分析题19.患儿,3岁。
发热1月余,体温38°C~39°C,时高时低。
正值夏季,患儿面色苍白,消瘦,口干喜饮,肌肤干热,手足欠温,食少,小便色清量多,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无力。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①体质虚弱;②暑气熏蒸。
二、选择题(一)A1型题2.E。
答案分析:夏季热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少见于5岁以上儿童。
3.B。
答案分析:夏季热是暑天发生的季节性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162少汗或汗闭为特征。
4.E。
答案分析:本病因小儿体质不耐炎暑所致,并非感受暑邪,因而无暑邪入营入血之传变变化,秋凉后可自愈。
5.D。
答案分析:体弱小儿为暑气所伤,肌肤受灼,内侵肺胃。
暑性炎热,易耗气伤津,暑热内蕴,灼伤肺胃之津,则内热炽盛,故发热、口渴多饮。
6.D。
答案分析:上盛下虚者病位在心肾,肾阳不足,真阴亏损,心火上炎,治应温肾阳、清心火,温下清上。
方选温下清上汤。
(二)A2型题7.A。
答案分析:夏季热发病集中在入夏以后,发热随外界气候而升降变化。
典型症状可见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8.C。
答案分析:患儿诸证皆为暑气内迫肺胃,耗气伤阴所致,故辨证为夏季热暑伤肺胃证。
9.D。
答案分析:辨证为夏季热暑伤肺胃证,故方选王氏清暑益气汤。
10.B。
答案分析:疾病日久或小儿体虚,脾肾阳虚,真元受损,命门火衰,肾失封藏,膀胱固摄失司,而见虚烦不安,倦怠思睡,下肢清冷,大便溏薄,尿多清长,指纹色淡诸证。
11.C。
答案分析:辨证为夏季热暑伤肺胃证,故其治法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三)B1型题12.B。
答案分析: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津,同时伤气,疾病初期或中期,易出现肺胃气阴两伤证。
13.D。
答案分析:疾病后期或素体虚弱,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土,脾阳不振,运化失职,病变部位在于脾肾。
(四)X型题14.A,B,C,D,E。
答案分析:所列各项皆是夏季热的诊断要点。
15.C,D,E。
答案分析:符合夏季热预防和调摄要求的有C、D、E3项。
三、改错题16.改为:夏季热患儿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不伴有头痛身重、恶寒、恶风、咳嗽、流涕等表证。
答案分析:夏季热的发病原因,并非感受外邪,而在于小儿体质不能耐受夏季炎暑。
因此不伴有外感表证。
四、简答题17.辨虚实:发热,口渴多饮,纳食如常为实证;发热,口渴多饮,纳呆食少,四肢倦怠,尿多清长为虚证。
辨证候:发热持续不退,气温愈高发热愈盛,伴烦躁不安为暑伤肺胃;身热不扬,朝盛暮衰,精神不振,下肢欠温为上盛下虚。
五、问答题18.夏季热上盛下虚证,上盛是指肺胃热盛而言,下虚是指下元肾气亏虚而言。
本证是由于素体虚弱,疾病日久,导致脾肾两虚,气阳亏损。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职,气化不利,故可见一派下元肾虚以及脾虚之证。
然而本病毕竟由于暑气熏蒸所致,肺胃热盛,阴液耗伤,心火易旺,水不济火,则阳易浮越。
故导致热淫于上,阳虚于下的上盛下虚之证。
本证的症状是发热日久不退,朝盛暮衰,面色苍白,口渴多饮,无汗,精神萎靡,虚烦不安,倦怠思睡,食欲不振,下肢清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温下清上。
方剂温下清上汤。
常用药物为附片、黄连、磁石、龙齿、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莲须、天花粉、蛤粉。
163六、病案分析题19.诊断:夏季热,脾肾亏虚证。
病机分析:暑热熏蒸于外,脾肾亏虚于内。
冒受暑气,内热炽盛,故有长期发热,肌肤干热,口干喜饮;脾气不足,运化不健,故有面色苍白,消瘦,食少,大便不调;肾阳不足,故见手足欠温,小便色清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无力,为脾肾亏虚之象。
治法:温补脾肾,清暑护阴。
主方:温下清上汤加减。
处方:连翘10g,莲子心6g,玄参10g,天花粉10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熟附子3g,黄连3g,肉桂3g,补骨脂10g,炮姜3g。
第二节紫癜一、填充题1.紫癜包括西医学所称的和。
二、选择题(一)A1型题2.以下除哪项外,均是紫癜风热伤络证的症状()A.紫癜反复发作B.小腿及臀部较多C.颜色较鲜明D.关节肿痛,尿血E.起病缓慢,病程较长3.紫癜血热妄行证,突然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为()A.内闭外脱B.实热内闭C.内陷厥阴D.气阳衰脱E.肾阳亏虚4.小儿紫癜的病因病机主要和()几脏有关。
A.心、肺、脾、肾B.心、肝、脾、肾C.肝、脾、肾D.心、肝、脾E.肺、肝、肾5.久病不愈,紫癜反复出现,治宜()A.气血双补B.补气活血C.益气养阴D.滋补肝肾E.调和营卫6.下列哪项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A.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
B.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于皮肤,或可见瘀斑。
C.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
D.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
E.束臂试验阴性。
(二)A2型题7.患儿,9岁。
紫癜时发时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其证候是()A.阴虚火旺B.气滞血瘀C.风热伤络D.血热妄行E.气不摄血8.患儿,10岁。
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伴鼻衄、齿衄,口臭口渴,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其治法是()A.疏风散邪,清热解毒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C.健脾养心,益气摄血D.滋阴降火,凉血止血E.理气化瘀,活血止血9.患儿,4岁。
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点、瘀斑颜色淡紫,面色少华,神疲气短,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疗首选方剂是()164A.小建中汤B.大建中汤C.八珍汤D.归脾汤E.四物汤10.患儿,7岁。
突然出现瘀点、瘀斑,以小腿及臀部为多,颜色较鲜明,伴发痒,偶有腹痛,关节肿痛,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其病机是()A.热毒壅盛,迫血妄行B.久病气虚,不能摄血C.阴虚火旺,灼伤血络D.外感风热,内窜血络E.气滞寒凝,血阻经脉11.患儿,6岁。
瘀点、瘀斑高出皮肤,色泽鲜红,大小不一,压之不退色;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
伴有腹痛、呕吐、便血。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
尿常规见镜下血尿、蛋白尿。
其诊断是()A.水痘B.猩红热C.过敏性紫癜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风疹(三)B1型题A.轻证B.重证C.虚证D.实证E.表证12.紫癜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斑颜色较淡者属()13.紫癜除皮肤见瘀斑、瘀点外,伴有尿血、便血、颅内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气随血脱者属()(四)X型题14.下列哪些是关于紫癜病的正确表述()A.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B.皮肤可见瘀斑、瘀点,压之退色C.瘀斑、瘀点多见于躯干部D.常伴有鼻衄、齿衄,甚则呕血、尿血、便血E.多见于2~5岁小儿或学龄儿童15.紫癜的预防与调摄应注意()A.积极寻找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
B.不吃容易引起紫癜的食物和药物。
C.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D.出血多时,安静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消除紧张情绪。
E.避免外伤跌扑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三、改错题16.紫癜发病有外感风热时邪等因素,与先天肾精不足及后天脾虚,心、肝功能失调无关。
四、简答题17.紫癜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五、问答题18.对于小儿紫癜的诊治,如何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六、病案分析题19.患儿,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