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有效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儿童去探索数学问题,从中体验数学的奥秘。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可以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学习数学,有效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但聚焦至教学情境创设:有的教师忽略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一味地追求数学的生活味,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既脱离教学目标,又游离于学习目标之外的情境;有的教师为了出奇制胜,过分追求情境的标新立异,忽略了情境的挑战性;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情境的趣味性,忽略了情境的负面干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降低了课堂效率……,情境创设只片面追求情趣、刻求生动,看似把学生诱惑得兴趣盎然,把课堂渲染得热热闹闹,却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发展能力,那就是费了心思却浪费时间,因此真正有效的情境创设,才是优化的课堂教学手段。本文主要从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作用,以及如何创设有效情境两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原则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创设情境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当时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思考性原则。教学情境不能只考虑观赏性,而失去“数学味”。情境的创设要有数学内涵,数学信息,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3、高效性原则。情境创设时,避免干扰因素,能够直奔主题,迅速进入学习内容中,以最佳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
二、有效情境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意境,渲染气氛,有助于提高和巩固: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极为有效的“催化剂”。学习兴趣,产生数学美感,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巧设游戏,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智力活动,如教学“乘法意义”时,选出男女生代表各一名,让男生模仿小山羊的声音,叫三次,每次分别叫一声、二声、三声,求一共叫了几声?通过逼真的表演,学生很快列出算式:
1+2+3=6(声);让女生模仿小花猫的声音,叫三次,每次分别叫三声,求一共口q了几声?学生列式:3+3+3=9(声)。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两个算式的异同:都为加法算式。一个是“求几个不同加数的和”,一个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引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乘法。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但引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活跃
了思维,充分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突破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游戏的演示,以直观的形式缩短了学生、教师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学中运用这种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游戏,灵活地调整教学,使新旧知识平稳过渡,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基础。游戏应注重内容的新鲜度,以增强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内容。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指定两名学生“扮演小白兔分萝卜”的活动,让全班学生用掌声回答教师的提问。
“4个萝卜平均分给2只小白兔,每只得几个?“‘啪、啪”两声清脆的响声回答了问题;“2个萝卜平均分给2只小白兔,每只得几个?”又是一声清脆的响声;“1个萝卜平均分给2只小白兔,每只得几个?”“啪”的响声消失了,同学们满眼疑惑,纷纷议论:“每只分得半个萝卜,不够1个,用掌声不好表示,怎么办呢?”学生互相观望,积极思维,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教师应借机诱导:“半个萝卜不够1个,不好用掌声表示,也就是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那么能不能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呢?”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出“分数”的概念,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在整个游戏的高涨情绪中得到强化,课堂气氛在学生强烈的参与竞争意识中达到高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游戏文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有效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由此进入数
学课程更加能激发起探索和经历的兴趣,感受到过程的美和数学的美。而由创设
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再将建立的模型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
际问题,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是那么的紧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能够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往往可以从情境原型中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看上
去可能与数学无关,有的可能是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摆出来了,怎么办?这就
需要教师在有效的情境下引领和促进学生的思考,首先使学生进入一个选择、筛
选的过程,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现在能够解决,哪些问题目前解决不
了……明晰解决问题的方向。其次是把能够完成的任务完成好,把可以解决的问
题解决掉,进行实实在在的数学应用。最后要迎接挑战:那些目前解决不了的问
题真的解决不了吗?怎么才能解决呢?有哪些线索可以利用?在哪些方面可以
作出努力?……这就进入了一个探索发现的新过程。只要教师在引领的过程中做
好如何组织学生交流,如何适时的给予恰当的评价,在什么时候可以进一步的追
问,把问题引向深入,长期以往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兴趣将被极大激发。
三、当前教学中出现的“无效情境”与弊端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
有的课堂,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
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失去了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