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之子学共96页

合集下载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扰乱, 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延至晚清, 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鲁壁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熹平石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 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1)刘歆诸子出王官说
(《国学通论》页2 / “六经皆史”)。 (2)胡适民生疾苦说。
▲ 思想本身的嬗变:《庄子·天下篇》“道术分裂”说。(“道术将为天 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经递变为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主张
道家:老子、庄子 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与无为”的涵义都很微妙深远。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至于在学术方面(作为学术的国学),上古学术思想源远 流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有很多已经无可考证。孔子的学 术工作在于删《诗》《书》,定《礼》《乐》,序《易》 《春秋》,而成就六经或六艺这一学术典范。
• 因此,从上古到古代,国学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类学习、 学术机构,意在培养人才。那时的“国学”尚不指代学术。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六艺者,卽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年来普遍承认一 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 诸学不能该摄六艺。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
一、国学概论
儒家经典 历史之学 诸子之学 文学
• (二)“国学” 的内容
图书
1、四部 《隋书· 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 、史、子、集四部。
经 史 子 集
一、国学概论
2、图书资料 从先秦至清末,我国历代的古籍汗牛充栋,不过历 经战火、文字狱等各种灾厄,今之所存之古籍,不及原 有十分之一。这些古籍大部分以纸质形式保存下来,数 量十分可观。这些书籍,除四部所分之外,还有大量的 类书、方志、笔记之类。先择其要者介绍。
一、国学概论
(2)丛书——四库全书
• 2、四库全书的留存:《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饱经沧
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 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 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 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 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 有二次补抄。如今《四库全书》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 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 是学界公认的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 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是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文澜阁本则藏于浙 江省图书馆。
一、国学概论
一、国学概论
(2)丛书 《说文解字》云:“丛,聚也。”因此,凡是聚集众 书而为一书者,即谓之丛书。 丛书的作用:一是汇聚图书,保存文献;二是所收 录者多为有用之书;三是多收罕见或未单行之书。 代表性的丛书(宋)左圭《百川学海》,《十三经 注疏》,(明)毛晋《六十家词》,(清)四库全书等 等。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

國學基礎的概念、總目及參考書目概念對國學的解釋:梁啟超受日本影響於1901年提出“國粹”一詞,1902年又提出“國學”一詞,指中國的學術。

章太炎於1906年在日本東京開辦“國學講習會”,1910年出版《國故論衡》,“國故”指中華民族過去的典故文化。

1923年胡適在《國學季刊》發刊宣言中說:“‘國學’在我們心眼裏,只是‘國故學’的縮寫。

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

”對國學一詞的異議:陳獨秀於1923年發表《國學》一文云:“國學本來是含混糊塗不成一個名詞。

”1931年錢穆出版《國學概論》,云:“學術本無國界。

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

特為一時代的名詞。

”1938年馬一浮寫成《泰和宜山會語》,云:“今人以吾國固有的學術名為國學,意思是別於外國學術之謂。

此名為依他起,嚴格說來,本不可用。

今為隨順時人語,故暫不改立名目。

然即依固有學術為解,所含之義亦太覺廣泛籠統,使人聞知,不知所指為何種學術。

”現今定義:中國傳統的學問(龔鵬程《國學入門》);現代西學傳入之前古代中國人所從事的學術(劉紹軍主編《國學基礎教程》)。

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指一切古代的學術,狹義指經典學術。

廣義又指古代文化的一切形態,包括物質、技藝、知識。

又有“新國學”之稱,指受西學影響的學術。

新時期國學復興的原因:對五四新文化運動及文革徹底否定傳統的反思;對專業分科過細的反思;國力提高後對民族文化認同及對世界文化貢獻的思考總目1.論語類纂(67)2.孟子類選(31)3.大學注中庸注(28)4.周易選注尚書選禮記選孝經(52)5.老子注莊子選注(49)6.荀子選墨子選韓非子選(20)7.蒙學選注(38)8.古代文化常識(19)參考書目入門類*龔鵬程《國學入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梁啟超《讀書指南》,中華書局2010年章太炎《國學概論》,中華書局2009年劉夢溪《論國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劉韶軍《國學基礎教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譚平、萬平《國學經典導論》,人民出版社2010年總集選集類《十三經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諸子集成》,中華書局2006年羅安憲編《聖賢氣象——儒家經典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魏常海主編《百家之言——諸子百家經典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朱學勤主編《帝國往事——國史經典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四書類*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蔣伯潛《四書讀本》,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李鍌等臺灣高中教材“四書”《高級讀解》,海峽文藝出版社2009年劉寶楠《論語正義》,中華書局1990年*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5年傅佩榮《傅佩榮細說論語》,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李澤厚《論語今讀》,三聯書店2004年錢穆《論語新解》,三聯書店2002錢遜《〈論語〉讀本》,中華書局2007年[明]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1987年*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王文錦《大學中庸譯注》,中華書局2008年周易、尚書、禮記、春秋、孝經類[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中華書局1985年[宋]朱熹《周易本義》,海南出版社2000年[清]孫星衍《周易集解》,中華書局1985年李鏡池《周易通義》,中華書局1981年高亨《周易古經今注》,中華書局1984年高亨《周易大傳今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南懷瑾《周易今注今譯》,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周振甫《周易譯注》,中華書局1991年黃壽祺《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2004年*李民、王健《尚書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金兆梓《尚書詮釋》,中華書局2010年[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王文錦《禮記譯解》,中華書局2001年楊天宇《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90年李夢生《左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胡平生《孝經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老莊類[魏]王弼《道德真經注》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年馮達甫《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辛戰軍《老子譯注》,中華書局2008年*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中華書局2010年[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0年[清]王先謙《莊子集解》,中華書局1987年楊柳橋《莊子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張松輝《莊子譯注與解析》,中華書局2011年*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2009年荀子、墨子、韓非子類[清]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97年張覺《荀子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清]孫詒讓《墨子閒詁》,中華書局2007年吳毓江《墨子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章培恒等《墨子選譯》,鳯凰出版社2011年張覺《韓非子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周勳初等《韓非子校注》,鳳凰出版社2009年蒙學類吳蒙標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李逸安譯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中華書局2009年尚聖德主編《中華經典蒙學集注》,華文出版社2002年唐松波、耿葆貞注譯《孝經二十四孝》,金盾出版社2008年周知民、王慶平譯注《朱子家訓增廣賢文》,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文化常識類*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第4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葉嬌《古代文化常識》,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2011年商景桂《中國佛教文化常識》,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研究類*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張豈之《中華人文精神》,人民出版社2011年曲慶彪等《現代視覺中的國學》,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郭齊勇《中國儒學之精神》,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詹石窗、謝清果《中國道家之精神》,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洪修平、陳紅兵《中國佛學之精神》,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注:標*者為重點書目。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国学基础知识让厚重的国学变得生动,让灿烂的文化变得鲜活史学·典籍1、史书是何时才独立成一类的?是不是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一部分,习惯上也称"乙部"。

我国很早就有史籍产生,现存最古老的典籍大多具有史的性质,但在汉代以前,史书只是六艺的附庸,直到隋代才独立出来。

大概情形如下:汉--《汉书·艺文志》中史书附在《春秋》之后,称"春秋家"。

魏晋--图书有甲乙丙丁四分法史籍开始独立成部,或入丙部,或入乙部,但无"史部"名目。

隋--《隋书·经籍志》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名目下又分为13类。

唐--《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亦分13类,但与《隋志》不同。

宋--武公《郡斋读书志》亦分史部13类,但不同于《隋志》。

清--《四库全书总目》分史部为15类。

是历史上最完备的分类法。

2、史书一般有哪些分类?史书的分类一般包括以下五类:(1)正史。

以纪传体、编年体为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为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2)杂史。

只记载壹拾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别史。

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技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4)野史。

有别于官撰正史由私家编写的史书。

(5)稗史。

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

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3、史书主要有哪些体例?史书体例主要由以下六类。

(1)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应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记"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用"表"记录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主讲人:李里节目导视:天地运化有道,人世更迭依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的瑰宝,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旧光芒四射,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大特聘教授李里先生做客名家论坛,与您一起回望那段群星璀璨的夜空,探求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花。

李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家论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子学与国学的关系,要探讨什么是国学,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叫学问,人类学问的产生源于人类的几种欲望,人类一共有五种欲望,食欲、色欲、真欲、善欲和美欲,食欲色欲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食欲是维持人的生命的一种欲望,所有的动物,都要由食欲来摄取能量,来维持生命,第二种欲望,色欲,人类生命的延续要通过色欲,这两种欲望既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也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无奈,所以佛家里边有一句话说人是莫名其妙地来,无可奈何地生,糊里糊涂地死,为什么这样讲呢?人要找吃的,你看动物也要找吃的,人也是找吃的,人的工作都是为了找吃的,但是也就是因为在工作当中,人只要进入了社会这张大网,就会被牢牢地套住,想抽都抽不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是食欲。

有了色欲的催促,人就要去追逐异性,在追逐异性的同时,就会产生爱恨情愁,结了婚以后,又有复杂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一个家庭的里里外外的关系,家庭这张网又把你牢牢的抓住,所以有了食欲所建立起来的社会这张网,由色欲所建立起来的家庭这张网牢牢地把人套住,一般的人想逃都很难得逃出来,这两种欲望就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

但是人呢,他又不同于禽兽,所以人有不同于禽兽的另外三种欲望,就是真欲、善欲和美欲,真欲就是人总想探讨这外边是什么呢?总想把外在世界搞清楚,走在一个新环境,总会问很多为什么,所以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的为什么就最多,有部书叫《十万个为什么》,是专门给小孩子的,这是人的真欲,但正是由于人对外在世界希望了解的欲望,促使人类创造出科学,人还有善欲,什么是善欲呢?举个例子,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不管是好人坏人大人小人,只要你表扬他,称赞他,他就会很高兴,其实这种喜悦,并不是人喜欢听别人赞扬,而是觉得自己的善得到了一种承认和肯定,这就是善欲的表现。

国学(人文)基础知识

国学(人文)基础知识

国学(人文)基础知识【两仪】阴、阳【三才】天、地、人【四象】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五行】金、木、水、火、土【六合】上、下、左、右、前、后【七星】天枢、天旋、天机、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四阳宫)、中宫、(四阴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单元子学精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单元子学精粹

第一节《道德经》
三、主题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 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之源。“德”是“道” 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 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 发挥其作用。
第一节《道德经》
3语言精辟 《道德经》有些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语、格言、 座右铭。例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 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祸莫 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 句,广泛流传。例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现为“功成身 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现为“知白守黑”;“大巧 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现演变出“大智若愚”;“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 常足矣”(四十六章),现为“知足常乐”;“宠辱若惊”(十三章), 现为“宠辱不惊”。
第一节《道德经》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王室(中央王朝)势微, 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 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 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 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 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 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 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第一节《道德经》

国学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国学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24、野人 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现在十五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二)考求书籍的真相
1、研究书籍记录的目录学 2、研究书籍版本的版本学
3、研究书籍勘误的校雠学 4、研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 5、研究书籍真伪的辨伪学 6、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
②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③经典著作:《老子》、《庄子》 ④思想旨要:自然无为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老子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庄子
现在三十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3)法家
①起源: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 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②代表人物:韩非、商鞅、申不害、慎到、李斯 ③经典著作:《韩非子》、《商君书》 ④思想旨要:法、术、势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韩 非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李斯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4)墨家
①起源: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 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 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至于“中国学”的称谓,西则是汉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称。
现在六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三、对“国学”概念的总结
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一般来说,是指对中国古代以儒家 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认知与学习。

国学基础小学常识--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课件

国学基础小学常识--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课件


甲骨文天干地支与 数字书写表

甲骨文天干地支刻辞
龟甲大版
汉字的发展

古今字:其——箕;责——债;昏——婚 异体字:弃——棄;泪——涙;熔——镕 繁简字:见——見;贝——貝;亲——親
汉字简化是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羅振鋆(yún)
《碑別字》
音韵学——绝学之属
盖时有古今,地 有南北,字有更革, 音有转移,亦势所必 至。 ——明代陈第 《毛诗古音考》
字书初祖——《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 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 汉时期的许慎。该书原十四篇,叙目一篇。正 文以小篆为主,收入9,353字,还有古文、籀 文等异体重文1,163字,解说133,441字。现 在通用版本由北宋徐铉(鼎臣)校定。徐氏本 的篇目很多,每篇又分成了上下两卷,总共三 十卷,收入9,431字,重文1,279字,解说 122,699字。徐铉之弟徐锴(楚金)则撰有《说文
小学常识
——文字、音韵、训诂
内容提要
总论:“小学”的历史发展 一:文字学 二:音韵学 三:训诂学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

如果中国人屈从西方国家的再三要求,引 进一种字母文字,„„中国人就会失掉他 们对持续了四千年的丰富的文化典籍的继 承权。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

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 的文化基础之时。 ——高本汉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表意到表音,或者 兼表意和表音的重大根本性变化。
传统小学与西方语言学比较

西方语言学分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
1、文字学在西方这个三分法中没有地位,因为他们只用 为数不多的字母来记录自己的语言,用不着像中国语言 学那样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 2、音韵学大体上相当于语音学,训诂学有一部分内容和 词汇学相当,但是侧重点不同。 3、西方的语法学,我国传统的语言学里没有和它相应的 部门。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不研究语法,词在句子中的 次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我国 古代研究语法正是抓住这个特点,在虚词和句读方面下 了不少功夫。它不像西方的语法学对语言的规则作全面 的描写,而是着重干难解的虚词和特殊的句法结构的分 析。就这个意义看,它属于训诂学的范围,但训诂学主 要研究的还是语言的历史。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PPT课件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PPT课件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4
《礼记集说》卷六 :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 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 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为庠,教闾塾 所升之人也;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 州,州之学曰序,《周礼》春秋以礼会民 而设于州序是也,序则教党学所升之人; 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之学谓之国学,以教 元子(天子嫡长子)、众子(天子的庶子) 及卿大夫士之子,与所升俊秀之士焉。”
敦煌壁画 莫高窟第 322窟 初唐
25
高度发达的建筑艺术
26
27
28
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
29
30
31
32
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书法艺术
33
34
绘画艺术
35
36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考据、义理、经世、 辞章之学,并非截然独立,而是必须结合成 一个整体,才是完整的国学。
考据之学是接受和检验知识之学,由 外向内,应该臻于至真。辞章之学发抒情 意,描状自然之态,由内向外,应该臻于 至美。义理之学是体,经世之学是用,体 用结合,内外兼修,旨在造福人群社会, 应该臻于至善。
如研究人群血统演进的?氏族学?记载人类活动的?史学?的?氏族学?记载人类活动的?史学?研究人群战争的?兵学?研究人群组织研究人群战争的?兵学?研究人群组织管理的?政治学?研究社会秩序维护的管理的?政治学?研究社会秩序维护的?刑法学?研究财政食货的?经济学??刑法学?研究财政食货的?经济学?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学?研究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学?研究人群相处规范的?礼俗学?研究学识经人群相处规范的?礼俗学?研究学识经验传递的?教育学?等都可概称为社会验传递的?教育学?等都可概称为社会科学
5
国家级学校的称谓,历代有所变化。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

• “且”字就是巨大的男根模型,这显然是生殖 字就是巨大的男根模型, 崇拜的反映。 崇拜的反映。
第一节 汉字与中国文化
• 第二、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富性、 第二、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富性、 久远性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 久远性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 • 第三、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中华 第三、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 民族的伟大。 民族的伟大。 • 第四、汉字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及复杂的 第四、 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3、国学在文化比较中的价值
• 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万世太平”;西方 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万世太平” 文化主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文化主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只能加大世界的冲突。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只能加大世界的冲突。 •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谐与天下观念、世界精神,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谐与天下观念、世界精神, 就像是水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像是砖瓦, 就像是水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像是砖瓦, 只有用这水泥,才能把这些砖瓦黏合起来, 只有用这水泥,才能把这些砖瓦黏合起来, 使新的文明大厦拔地而起, 使新的文明大厦拔地而起,创造人
你是谁 你是哪里人 你是哪国人 在你身上最自豪的地方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 什么是我们?
三 小 时 经 史 子 集 收 入 小 范 围

了解国学全貌
千 年 治 乱 兴 衰 都 归 大 手 笔
导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奥 妙无穷, 妙无穷,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从封建 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政治精英,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政治精英,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并以卓异的 风格,独特的魅力,风靡全世界。 风格,独特的魅力,风靡全世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24PPT课件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24PPT课件
17
(二)义理之学
义理是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 神之学,也可细分为下列诸项:
1.经学 2.诸子学 3.魏晋玄学
4.道教神仙之学
5.六朝隋唐佛学
6.宋明理学
7.清代的汉学与宋学
8.新儒家
18
(三)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的目的,有内外两端,向内 讲究修身养性,发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则 主张贡献服务于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将知 识转化为有用之学。如果说义理之学为体 的话,那么经世之学便为用。
国学基础知识
深入理解、加强学习传统文化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ຫໍສະໝຸດ 述内容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第一讲 导 论
• 国学的概念 • 国学的分类范围 • 国学的学科定位
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阳书院
3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小史》 中说:
• “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
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5
《礼记集说》卷六 :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 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 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为庠,教闾塾 所升之人也;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 州,州之学曰序,《周礼》春秋以礼会民 而设于州序是也,序则教党学所升之人; 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之学谓之国学,以教 元子(天子嫡长子)、众子(天子的庶子) 及卿大夫士之子,与所升俊秀之士焉。”
包括书籍著录的目录学、研究书籍版 本的版本学、研究书籍勘误的校勘学、研 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研究书籍真伪的辨 伪学、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等。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

定义国学国[1]学[2]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 国学奠基人——孔子像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

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定义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编辑本段范畴.我对国学的认识!最近全国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国学热”,引出纷纷的议论。

其始作俑者,是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八十周年活动和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造舆论。

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我翻阅了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似乎有了一知半解,姑且成文,向识者请教;充其量是一篇读书笔记吧!首先得说说何谓“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国学的含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是相对于晚清以后“西学东渐”而言;从这点上说,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应该特别指出,由于历史形成的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脉是儒家,儒学是中国学术的正统,甚至把《论语》奉为“东方圣经”。

这恐怕不符实际,对此容后再及。

至于为什么要研究国学,我完全同意一位学者所说,研究国学是为了把握历史文化的走向,是为了承前启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能够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国。

奇怪的是,在“西化”风潮中,反而流行起“国学”,这好像是相反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这不,五四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新检讨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时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ppt课件30张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ppt课件30张

现在一说到“豆腐渣”桥梁、“豆腐渣” 堤坝,便不由自主的想到贪污与腐败,一说 到讨薪问题,我们便会联想到跳楼,作为中 学生,我们课堂上听的是大公无私,到街上 走一圈就有可能被欺骗,我们不知所措,困 惑!为什么?是世界经济的冲击,还是世界 文化的渗透?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国人自己 失去了方向,西方经济冲击也好,不良文化 渗透也好,那是外因,内因毕竟是决定因素。

恕 仁 德
“恕道是自己的人格,公道是社会的藩篱。个人无 人格则危,社会无公道则乱。个人能“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自己的人格则立,人人能“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社会的公道乃彰。(摘自《阎府家训小辑 》)”恕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孔子一生为之追求 的人生境界。 人生三不朽,第一个「立德」。其次「立功」, 很多歌颂历代真正对家、对国、对社会有真实帮助的 圣贤人的文章,都是别人佩服他写的。能立德、能立 功的人必然有言可传,就是「立言」,留下名垂千古 的文章能够利益后人。立言的前提在德行,没有德行, 留下来的文字是不会让人家受益的,所以德行为要。
国学讲座
讲座分三部分:
1、何为国学?现阶段,为什么要 学国学?
2、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3、学习国学经典的态度
企业家现在开始在思考,所有的员工哪一件事最重 要?哪一点最重要?“品德”最重要。一九九五年,英国 有一家银行叫“霸菱银行”,已经两百多年历史,因为新 加坡一个期货员挪用公款太多,两百多年基业怎么样?毁 于一旦。二00一年,全球第七大企业“安隆集团”,也 因为两个主管在会计上动手脚,所以全球第七大安隆集团 也宣布破产。每一年的营业额是数千亿美金,也倒了。 所以西方的管理学本来最注重什么?本来是注重质 量管理。所以他们都觉得我只要把东西做好了,我的企业 就怎么样?就可以赚钱。由于最近这一、二十年发生这么 多大的事件,他们开始思考,产品质量不是最重要的,而 是什么?员工的德行、员工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已 经开始进行全面伦理道德管理。所以未来连锁的大企业要 的是什么人才?有品德、有素质的人才。

国学基础之《子学》

国学基础之《子学》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法家不别亲疏,不殊 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 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
• 《艺文志》说:“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 ,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 厚。”
18
•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 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借父耰鉏,虑有徳色。母取箕箒,立而谇(责让 )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 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亡几耳。然并心而 赴时,犹曰蹷(拔而取之)六国,兼天下,功成求 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伸)并 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 ,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 震海内,徳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 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 同矣。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 。 ——贾谊《陈政事疏》
14
道家学术源流
• 《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 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 之术也。
• 《四库全书总目·道家类叙》说:后世神怪之 迹,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 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 则主于淸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 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 ,而《阴符经》可通于兵。其后长生之说, 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 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
国学基础 之《子学》
1
“经”与“子”之关系
• 《庄子·天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 《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 《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 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国学基础—集部之学

国学基础—集部之学

二、国学内容——集部之学
• 1、《离骚》解题
(1)遭受忧患之意。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离骚》 者,犹离忧也。” (2)离别的忧愁。 王逸《楚辞章句· 离骚经序》云:“离,别 也;骚,愁也;经,经也。 (3)牢骚之意。 游国恩先生认为:从音乐上来说,《离骚》 与《劳商》“同实而异名”,亦是楚歌曲名。 从意义方面来说,“离骚”二字又有牢骚不 平的意思。(《楚辞论文集》)
二、国学内容——集部之学
李白诗文集
• 《李白集校注》, 瞿 蜕园,朱金城注,上 海古籍出版社 • 《李太白全集》,(清) 王琦,中华书局
二、国学内容——集部之学
第二节 李白的诗歌创作 • 一、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 李白现存诗900余首,充 分反映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展 现了诗人的精神品格与心灵 世界,构成了一代诗歌的宏 音巨响。
二、国学内容——集部之学
第五章 陶渊明
•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 • 一、生平 • 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 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 人。
二、国学内容——集部之学
二、陶渊明的思想个性
• 1、思想 • 陶渊明的思想深刻而复杂,儒、道、玄、佛 思想在他身上及诗文中均有体现。但主要是儒、 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 2、个性特征 • 由于陶渊明受多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形成他 复杂而独特的个性特征。其性格具有名士风度, 被誉为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二、国学内容——集部之学

• • • • •
1、讴歌理想、抒发抱负、张扬自我、突出个性是 他的诗歌重要的内容和特征。 2、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冲撞后的痛苦、矛盾的思想 感情 3、揭露现实的黑暗,抨击时弊 4、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与反映 5、对壮美山川的描绘与讴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