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之子学共94页
国学原典讲义
国学原典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8月课文目录(1)周易▪乾坤▪▪▪▪▪•▪▪▪▪▪▪▪▪▪▪▪▪▪▪▪▪▪▪▪▪▪▪▪▪▪▪(2)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庄子▪逍遥游▪▪▪•▪▪▪▪▪▪▪▪▪▪▪▪▪▪▪▪▪▪▪▪▪▪▪▪▪▪▪(4)孟子▪公孙丑上▪▪▪▪▪▪▪▪▪▪▪▪▪▪▪▪▪▪▪▪▪▪▪▪▪▪▪▪▪(5)礼记▪乐记▪▪▪▪▪▪▪▪▪▪▪▪▪▪▪▪▪▪▪▪▪▪▪▪▪▪▪▪▪▪▪▪(6)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7)报任安书…………▪▪▪▪▪▪▪▪▪▪▪▪▪▪▪▪▪▪▪▪▪▪▪▪▪▪▪(8)说文解字序▪▪▪▪▪▪▪▪▪▪▪▪▪▪▪▪▪▪▪▪▪▪▪▪▪▪▪▪▪▪▪▪(9)书谱序▪▪▪▪▪▪▪▪▪▪▪▪▪▪▪▪▪▪▪▪▪▪▪▪▪▪▪▪▪▪▪▪▪▪▪▪▪(10)秋兴八首▪▪▪▪▪▪▪▪▪▪▪▪▪▪▪▪▪▪▪▪▪▪▪▪▪▪▪▪▪▪▪▪▪(11)与秦太虚书▪▪▪▪▪▪▪▪▪▪▪▪▪▪▪▪▪▪▪▪▪▪▪▪▪▪▪▪▪▪(12)牡丹亭▪游园▪▪▪▪▪▪▪▪▪▪▪▪▪▪▪▪▪▪▪▪▪▪▪▪▪▪▪▪▪▪▪(13)西湖七月半▪▪▪▪▪▪▪▪▪▪▪▪▪▪▪▪▪▪▪▪▪▪▪▪▪▪▪▪▪▪▪▪(14)读第五才子书法▪▪▪▪▪▪▪▪▪▪▪▪▪▪▪▪▪▪▪▪▪▪▪▪▪▪▪▪自学存目:1.《三字经》2.《千字文》《周易▪乾坤》学习要点一、了解易传的构成及其与易经的关系,卦与爻的关系。
二、理解乾、坤二卦的主体思想,乾、坤二卦各爻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记忆乾、坤二卦经文。
第一卦乾乾:元、亨、利、贞。
〔卦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爻辞〕《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国学基础之小学
第8页/共38页
小学是一条通向古典的路径,是打开中国 Nhomakorabea古代文化之门的管钥。
小学主要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块。 文字之学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衡纵 曲直之殊(《说文》之类);其二训诂,谓称 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尔雅》《方言》之类); 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沈约 《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
~17~
第17页/共38页
指事
所谓“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事的, 有可能是最早产生的一类文字。
相当多的指事字是在象形符号上加标识以表示所 指之事的。如 “木” ,“刀”
多是以强调、夸张某些事物的部位来指事的。 如“天”。
(天) (夨) (夭) (交) (卩) (尢) (见)
~18~
第18页/共38页
国学概念的意义
“汉学”、“中学”所指仅仅代表中国 学术,是一种知识形态。
“国学” ,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 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 种价值形态,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 载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2~
第2页/共38页
国学概念的发生
以上一轮世纪之交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民族 救亡意识为基础的。
——王应麟《玉海》
~9~
第9页/共38页
第一章 文字学
何谓“文字”?“文”指的是象 形字,因为是“错画”而成,故谓之 文。“字”指的是合体字。字有生的 意思,因是由“文”滋生出来的,所 以叫“字”。
《说文解字》说:“文,错画也。” 《说文》:“字,乳也。” 《广雅·释诂》:“字,生也” 《说文解字叙》说:“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 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10~
国学理论基础 ppt课件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周易·系辞上传》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 始,神明之府也。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
太 极、阴 阳、四象
– 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圣人对事物相对属性概括表述。
– 阴阳的属性
凡是动的、升的、刚的、外的、热的、明的、男的、无形的、 功能性的均属阳; 凡是静的、降的、柔的、内的、冷的、暗的、女的、有形的、 物质性的均属阴。 其实质是:元气的生发为阳;元气的收缩为阴。
辛辣之物 「求名」:有名、宜随内任、刑官、武职、掌权、天使、驿官、宜
向西北之任 「谋旺」:有成、利公门、宜动中有财、夏占不成、冬占多谋少遂 「交易」:宜金、玉珍宝珠贵货,易成,夏占不利 「求利」:有财,金、玉之利,公门中得财,秋占大利,夏占损财,
冬占无财
乾卦
「出行」:利于出行,宜人京师,利西北之行,夏占不利 「谒见」:利见大人,有德行之人,宜见贵官,可见 「疾病」:头面之疾,肺疾、筋骨疾、上焦疾、夏占不安 「官讼」:健讼,有贵人助,秋占得胜,夏占失理 「坟墓」:宜向西北,宜乾山气脉,宜天穴,宜高,秋占出贵,
夏占大凶 「方道」:西北 「五色」:大赤色、玄色 「姓字」:带金旁者,行位一四九 「数目」:一四九 「五味」:辛、辣
坤卦
「天时」:阴云、雾气、冰霜 「地理」:田野、乡晨、平地、西南方 「人物」:老母、后母、农夫、乡人、众人、老妇人、大腹人 「人事」:吝啬、柔顺、懦弱、众多、小人 「身体」:腹脾、肉、胃 「时序」:辰戌丑未月、未申年月日时,八五十月日 「静物」:方物、柔物、布帛、丝绵、五谷、舆斧、瓦器 「动物」:牛、百兽、牝马 「屋宿」:西南方、村店、男舍、矮屋、土阶、仓库 「家宅」:安稳、多阴气、春占宅舍不安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扰乱, 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延至晚清, 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鲁壁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熹平石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 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1)刘歆诸子出王官说
(《国学通论》页2 / “六经皆史”)。 (2)胡适民生疾苦说。
▲ 思想本身的嬗变:《庄子·天下篇》“道术分裂”说。(“道术将为天 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经递变为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主张
道家:老子、庄子 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与无为”的涵义都很微妙深远。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至于在学术方面(作为学术的国学),上古学术思想源远 流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有很多已经无可考证。孔子的学 术工作在于删《诗》《书》,定《礼》《乐》,序《易》 《春秋》,而成就六经或六艺这一学术典范。
• 因此,从上古到古代,国学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类学习、 学术机构,意在培养人才。那时的“国学”尚不指代学术。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六艺者,卽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年来普遍承认一 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 诸学不能该摄六艺。
国学基础
一、国学概论
儒家经典 历史之学 诸子之学 文学
• (二)“国学” 的内容
图书
1、四部 《隋书· 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 、史、子、集四部。
经 史 子 集
一、国学概论
2、图书资料 从先秦至清末,我国历代的古籍汗牛充栋,不过历 经战火、文字狱等各种灾厄,今之所存之古籍,不及原 有十分之一。这些古籍大部分以纸质形式保存下来,数 量十分可观。这些书籍,除四部所分之外,还有大量的 类书、方志、笔记之类。先择其要者介绍。
一、国学概论
(2)丛书——四库全书
• 2、四库全书的留存:《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饱经沧
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 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 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 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 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 有二次补抄。如今《四库全书》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 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 是学界公认的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 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是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文澜阁本则藏于浙 江省图书馆。
一、国学概论
一、国学概论
(2)丛书 《说文解字》云:“丛,聚也。”因此,凡是聚集众 书而为一书者,即谓之丛书。 丛书的作用:一是汇聚图书,保存文献;二是所收 录者多为有用之书;三是多收罕见或未单行之书。 代表性的丛书(宋)左圭《百川学海》,《十三经 注疏》,(明)毛晋《六十家词》,(清)四库全书等 等。
•
,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一、何谓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这个题目,国人听得太熟。
但是,最熟的名词,往往含有最重要的意义。
先说中字。
根据尚书和论语的记载,尧王禅位给舜王时,最要紧的交代话,就是「允执其中」。
后来舜让位给禹时,所受的命辞,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尧舜传授的辞句虽有多寡不同,但主题都是中字。
禹王以后的圣君,例如成汤文武,都是以中字为道统。
至圣孔子虽然不得其位,但能把中字教授给许多贤人,使贤人君子有入道之门,继往开来之功尤其伟大。
孔门中的贤徒,能了解中字者,首推颜子、曾子、以及再传的子思。
子思惟恐后世失去中字真义,便作一篇中庸。
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就是中字的注解。
天命二字,郑康成注为性命。
孔颖达说是自然。
朱晦庵解,天是理,天命是道心。
综合这些注解,可知天字就是理体,最空最寂,但有灵明之知,绝不虚无,所以,加一个命字,显示理体空而不空,寂而常明。
天命合起来说,就是空有不二的性。
这性就是不偏空不偏有的中。
中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不可思,不可议。
且以虚空与万相作比喻。
虚空无尽,万相也无尽。
虚空包含万相,万相也包含虚空。
例如一点新发的草芽,因其占有一定的空间,固然是包含在无尽的虚空之中,但无尽的虚空也包含在这草芽之内。
如果芽内没有虚空,何能吸收阳光风雨,内在的生机如何发展。
含在芽内的虚空,绝不是草芽那样微小,而是与全体虚空同无限量。
全体虚空虽无限量,却被含在一点草芽之中,因此虚空不能称为大。
草芽虽然微小,却能含容全体无限的虚空,因此草芽不能称为小。
称大称小都是世间假设语。
真空妙有相即的中没有空间的远近,没有时间的久暂,没有动静之分,没有人物之别。
无穷的宇宙无处无时不是中。
吾人随处任何空间与时间,都是中的所在。
中能圆融一切,成就一切。
中是人人真实的自性,是真我。
但,谁也不认得自性。
所以,圣人指点,允执其中,谁能允执其中。
谁就能成己成物,无往而从容中道。
就成己说,可以扫除时空幻相与生死错觉。
国学基础
班固与《汉书》 《汉书叙传》谓‚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 后世,冠德于百王‛。
新道家(玄学)
• 汉魏之际,天下动荡,政治污恶,风气浮薄萎靡,士 人用世之志日淡,无常之感日深,于是深究三玄之学, 而形成为新道家(玄学)思潮。
雪 夜 访 戴 图
王羲之与魏晋书法
兰亭碑
南北朝隋唐佛教
• 僧肇与《肇论》。
古文经学在汉末开始崛起。刘歆主张设立《左氏春秋》为官学, 后辅助王莽推行古法,东汉光武帝排设《左氏春秋》为博士,到章帝 《白虎通议》颁行,标志着古文经学跻身显学之列。
鲁壁
汉熹平石经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具儒 有学 民在 间传 性统 与中 草国 根社 性会
▲
国学与汉学
• 所谓汉学,又叫中国学,是外国人,特别是西方学者研究 中国历史与现实之文化学术的通称。 • 郭齐勇教授:‚尊重、借鉴海外汉学家与汉学的研究成果, 但要注意,那主要是外国人的游戏,多为饾饤枝节,没有 内在精魂。外国人视汉学(中国学)为纯客观对象,而本 国人对国学自然地投入主观情感,怀抱温情与敬意的心态, 而且身体力行。‛
费 正 清 (
John King Fairbank
) 教 授
5、国学含有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
▲ 国学不仅仅指传统学术,尤其指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 值与民族精神 ▲ 国学不仅仅是学问或学术的概念,而且还是民族性与 民族魂的概念 ▲ 近代许多学者认为,学亡则亡国,国亡则亡族,保文 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
二、有‚西学‛, 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国学基础知识让厚重的国学变得生动,让灿烂的文化变得鲜活史学·典籍1、史书是何时才独立成一类的?是不是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一部分,习惯上也称"乙部"。
我国很早就有史籍产生,现存最古老的典籍大多具有史的性质,但在汉代以前,史书只是六艺的附庸,直到隋代才独立出来。
大概情形如下:汉--《汉书·艺文志》中史书附在《春秋》之后,称"春秋家"。
魏晋--图书有甲乙丙丁四分法史籍开始独立成部,或入丙部,或入乙部,但无"史部"名目。
隋--《隋书·经籍志》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名目下又分为13类。
唐--《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亦分13类,但与《隋志》不同。
宋--武公《郡斋读书志》亦分史部13类,但不同于《隋志》。
清--《四库全书总目》分史部为15类。
是历史上最完备的分类法。
2、史书一般有哪些分类?史书的分类一般包括以下五类:(1)正史。
以纪传体、编年体为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为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2)杂史。
只记载壹拾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别史。
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技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4)野史。
有别于官撰正史由私家编写的史书。
(5)稗史。
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
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3、史书主要有哪些体例?史书体例主要由以下六类。
(1)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应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记"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用"表"记录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
国学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现在十五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二)考求书籍的真相
1、研究书籍记录的目录学 2、研究书籍版本的版本学
3、研究书籍勘误的校雠学 4、研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 5、研究书籍真伪的辨伪学 6、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
②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③经典著作:《老子》、《庄子》 ④思想旨要:自然无为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老子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庄子
现在三十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3)法家
①起源: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 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②代表人物:韩非、商鞅、申不害、慎到、李斯 ③经典著作:《韩非子》、《商君书》 ④思想旨要:法、术、势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韩 非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李斯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4)墨家
①起源: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 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 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至于“中国学”的称谓,西则是汉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称。
现在六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三、对“国学”概念的总结
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一般来说,是指对中国古代以儒家 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认知与学习。
国学基础复习资料
国学复习资料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哲学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代十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阴阳家。
第二部分 精神的思想一、《论语》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君子有三戒: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孔子的几种观念:①师生观:师生平等②快乐三观: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善,乐多贤友,益矣。
③交友三观: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④敬畏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二、《孟子》1.性善论:养心说与养气说2.四端:仁、义、礼、智3.快乐三观: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浩然之气是什么?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三、《墨子》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兼爱:完全的博爱 (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国学基础
定义国学国[1]学[2]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 国学奠基人——孔子像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
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定义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编辑本段范畴.我对国学的认识!最近全国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国学热”,引出纷纷的议论。
其始作俑者,是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八十周年活动和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造舆论。
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我翻阅了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似乎有了一知半解,姑且成文,向识者请教;充其量是一篇读书笔记吧!首先得说说何谓“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国学的含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是相对于晚清以后“西学东渐”而言;从这点上说,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应该特别指出,由于历史形成的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脉是儒家,儒学是中国学术的正统,甚至把《论语》奉为“东方圣经”。
这恐怕不符实际,对此容后再及。
至于为什么要研究国学,我完全同意一位学者所说,研究国学是为了把握历史文化的走向,是为了承前启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能够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国。
奇怪的是,在“西化”风潮中,反而流行起“国学”,这好像是相反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这不,五四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新检讨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时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主讲人:李里节目导视:天地运化有道,人世更迭依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的瑰宝,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旧光芒四射,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大特聘教授李里先生做客名家论坛,与您一起回望那段群星璀璨的夜空,探求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花。
李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家论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子学与国学的关系,要探讨什么是国学,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叫学问,人类学问的产生源于人类的几种欲望,人类一共有五种欲望,食欲、色欲、真欲、善欲和美欲,食欲色欲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食欲是维持人的生命的一种欲望,所有的动物,都要由食欲来摄取能量,来维持生命,第二种欲望,色欲,人类生命的延续要通过色欲,这两种欲望既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也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无奈,所以佛家里边有一句话说人是莫名其妙地来,无可奈何地生,糊里糊涂地死,为什么这样讲呢?人要找吃的,你看动物也要找吃的,人也是找吃的,人的工作都是为了找吃的,但是也就是因为在工作当中,人只要进入了社会这张大网,就会被牢牢地套住,想抽都抽不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是食欲。
有了色欲的催促,人就要去追逐异性,在追逐异性的同时,就会产生爱恨情愁,结了婚以后,又有复杂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一个家庭的里里外外的关系,家庭这张网又把你牢牢的抓住,所以有了食欲所建立起来的社会这张网,由色欲所建立起来的家庭这张网牢牢地把人套住,一般的人想逃都很难得逃出来,这两种欲望就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
但是人呢,他又不同于禽兽,所以人有不同于禽兽的另外三种欲望,就是真欲、善欲和美欲,真欲就是人总想探讨这外边是什么呢?总想把外在世界搞清楚,走在一个新环境,总会问很多为什么,所以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的为什么就最多,有部书叫《十万个为什么》,是专门给小孩子的,这是人的真欲,但正是由于人对外在世界希望了解的欲望,促使人类创造出科学,人还有善欲,什么是善欲呢?举个例子,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不管是好人坏人大人小人,只要你表扬他,称赞他,他就会很高兴,其实这种喜悦,并不是人喜欢听别人赞扬,而是觉得自己的善得到了一种承认和肯定,这就是善欲的表现。
子学概说ppt
合同異(惠施)
空間: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 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時間: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同異: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 萬物 畢同 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能以知識證明「萬物畢同畢異」、「天地 一體」,但並未真正體驗「天地一體」
離堅白--離同異(公孫龍)
「白馬」非(不等於)「馬」 馬(形)≠白(色)+馬(形) 論殊相&共相、別名&共名的不同
五德終始:金水木火土→相生 金木土水火→相剋
墨家思想--兼愛、非攻
罪惡的根源:不兼愛 「亂自何起?起不相愛。」 兼相愛→交相利 無實現兼愛理想,提倡非攻 春秋戰國時代各學派反戰的原因: 儒家--不仁義,墨家--不義不利 全面停止征戰嗎?可誅暴除害
P57
墨家思想--宗教
P58
天志:天是有意志的 「順天意,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 逆天意,必得罰。」 明鬼:宗教制裁,鬼神也能賞善罰惡 非命:人的福禍取決於人事,非命定 「人」順天之志,合乎鬼神之利,可得福 利用時人敬天畏鬼的觀念來推行主張
子學概說
第一節
子字的意義與子學的範疇
子:小孩子→男子的通稱→男子的美稱→ 子爵、當官者的稱謂、士大夫的通稱 子:對老師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子墨子、子程子 子:學派的創立者→學者的代稱 孔子、墨子、莊子 子:將學說編纂成書→子書 如:《孟子》、《老子》
子學相當於今天的「哲學」 子書相當於今天的「哲學」著作
老莊共同點: 1.對語言的態度:言不盡意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莊子:寫作寓言 2.對世俗價值採取否定的態度,主張回歸 寧靜的本性。否定外在制度與社會規範, 注重自我修養、養生。
老子思想--守柔不爭
国学基本知识
经学之亡
• 1906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废除科考(后果)
– 自隋朝设立的文官选拔制度就此消亡。 – 维系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就此消亡。 – 儒家价值体系最高形式的载体-----经学,在新式学堂中失去了主导地位。
• 1912年1月19日,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 科一律废止。 • 1912年5月,第二道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 • 7月,蔡又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 • 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国语统一筹备会议,推动国语运动, 配合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强大的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改文言文为 白话文 • 1920年,教育部接受胡适:学校国文课本改为语体文(后果)
• 国学大师之康有为
– 1858年3月19日,生于南海县,自幼遍投名师,通读 先秦诸子典籍,少有霸气,志在创立新教。学理三年后,入 深山,常产生幻觉,自以为圣人,为天下苍生而哭。 – 1879年,游学香港,佩西人治国有法度,于是开始阅读 西方著作,返家后,以新眼光研究“公羊” –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 自比孔子,字长素(长于素王),弟子称呼他为教主、南海 圣人,他称弟子陈千秋为超回、梁启超为轶赐、麦孟华为驾 孟、韩文举为乘参 – 弟子:梁启超、徐悲鸿、刘海粟、萧娴等 – “抢”梁启超的进士、孙中山要见我,先得拜我为师、文字 游戏 – 梁启超的评价、陈独秀的评价、费正清的评价
• 纪录片《中华文明五千年》一、二集
第一章 小学
• 研读古籍的阶梯
– – – – 古书中的许多文字,现在已不通用 所代表的古代语言,已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古书多为辗转手抄或翻印,错误颠倒脱漏,在所难免 戴东原云: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 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
国学基础集部之学
第二十七页,共106页。
•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 《古诗十九首》抒发了当时人的生命意识,写出了
人的觉醒。对生命作深层的思考,觉悟到天地的 无序,社会的混沌,人的脆弱,以及人生短促、 及时行乐的思想;在世俗的层面,则直白地反映了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
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第六页,共106页。
第三节 《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 分为风(160)、雅 (105)、颂(40)三类。
• “风”即音乐曲调,国
是地区、方域之意。 •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西周王畿(ji)的乐调。 •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一、采诗说 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
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 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第五页,共106页。
• 二、献诗说
• 《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
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 三、删诗说 •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
•
2、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冲撞后的痛苦、矛盾的思想感情
•
3、揭露现实的黑暗,抨击时弊
•
4、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与反映
•
5、对壮美山川的描绘与讴歌
•
6、表现亲情、乡情和友情的诗篇
第三十九页,共106页。
二、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 李白的诗歌,是继屈原以来 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高 峰。
基本国学资料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中国四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黄鹤楼(湖北武昌蛇山)、蓬莱阁(烟台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单元子学精粹
第一节《道德经》
三、主题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 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之源。“德”是“道” 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 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 发挥其作用。
第一节《道德经》
3语言精辟 《道德经》有些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语、格言、 座右铭。例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 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祸莫 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 句,广泛流传。例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现为“功成身 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现为“知白守黑”;“大巧 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现演变出“大智若愚”;“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 常足矣”(四十六章),现为“知足常乐”;“宠辱若惊”(十三章), 现为“宠辱不惊”。
第一节《道德经》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王室(中央王朝)势微, 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 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 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 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 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 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 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第一节《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