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与结构)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与结构)

《物质结构基础》第一部分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第一节原子的结构1、能层(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根据电子的能级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2)每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同: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3)离核越近的能层具有的能量越低。

(4)能层的表示方法: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离核远近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2、能级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以不同。

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提示】①每个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n,且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如:第一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二能层有2个能级2s和2p,第三能层有3个能级3s、3p、3d,第四能层有4个能级4s、4p、4d和4f,依此类推。

②不同能层上的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相同,即每个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只与能级有关,而与能层无关。

如s能级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无论是1s还是2s;p能级上最多容纳6个电子,无论是2p还是3p、4p能级。

③在每一个能层(n)中,能级符号的排列顺序依次是ns、np、nd、nf……④按s、p、d、f……顺序排列的各能级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1、3、5、7……的两倍,即分别是2、6、10、14……3、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1)基态原子为能量最低的原子。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相互转化与能量转化关系:4、构造原理与基态原子的核外排布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如图的排布顺序,我们将这个顺序成为构造原理。

(1)它表示随着原子叙述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箭头的方向在各能级上依此排布:1s,2s,2p,3s,3p,4s,3d,4p,5s,4d,5p,6s……这是从实验得到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人教版部编七至九年级化学必背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部编七至九年级化学必背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部编七至九年级化学必背元素周期

本文档将介绍人教版部编七至九年级化学必背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其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上
元素的特性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分析实验数据、预测化学反应等都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元素周期表基本结构
- 包括周期、族和区块三部分,周期数代表元素外层电子能级
的数量,族数代表元素外层电子的数量。

元素按照属性排列在周期
表上。

- 周期表上元素的特性
- 周期表从左至右,电子云半径越来越小,原子半径越来越小,电负性越来越大。

- 周期表从上至下,原子半径越来越大,原子质量越来越大,
化学反应活性越来越强。

-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预测元素的物理特性和化学反应,例如根据元素周期表上元
素的电负性可预测是否会发生置换反应。

- 分析元素的反应性和基本性质,例如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学生们在学习化学时,应该注重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对周期表上元素的特性和周期性变化进行深入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知识汇总笔记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知识汇总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钠要保存在煤油中,实验时剩余的钠要放到废液缸中B.镁等活泼金属燃烧时,可用含CO2的干粉灭火器灭火C.H2还原CuO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H2D.酒精灯使用完毕,可直接吹灭答案:CA.钠要保存在煤油中,实验时剩余的钠要放回原瓶,A错误;B.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B错误;C.H2还原CuO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H2,防止生成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正确;D.酒精灯使用完毕,应用灯帽盖灭,D错误;答案选C。

2、很多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有氮气或二氧化碳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相同体积的食品包装袋内分别填充同温、同压的N2和CO2,则其中的N2和CO2具有相同的A.质量B.原子数C.密度D.分子数答案:D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分子数相同的分子,物质的量也相同。

A.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不同,根据m=nM可知,氮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故A不选;B.氮气是双原子分子,二氧化碳是三原子分子,所以当氮气和二氧化碳分子数相同时,原子数不同,故B不选;C.氮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体积相同,所以密度不同,故C不选;D .由以上分析可知,氮气和二氧化碳分子数相同,故D 选; 故选D 。

3、下列关于0 .1mol·L -1Na 2CO 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0 .5L 该溶液的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2mol·L -1B .1L 该溶液中含有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0 .1molC .从1L 该溶液中取出100mL ,则取出溶液中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01mol·L -1D .取出该溶液10mL ,加水稀释至100mL 后,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01mol·L -1 答案:CA .根据Na 2CO 3=2Na ++CO32−,该溶液的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2mol·L -1,故A 正确;B .1L 该溶液中含有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1L×0 .1mol·L -1=0 .1mol ,故B 正确;C .从1L 该溶液中取出100mL ,浓度不变,则取出溶液中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 1mol·L -1,故C 错误; D .取出该溶液10mL ,加水稀释至100mL 后,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L ×0 .1mol ⋅L -1100mL=0 .01mol·L -1,故D 正确; 选C 。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第二课时共价键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第二课时共价键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课时共价键[素养发展目标]1.了解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概念,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会识别判断共价化合物,熟知分子结构的不同表示方法。

3.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化学反应的实质以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如图是氢原子与氯原子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示意图。

1.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三要素①成键粒子:原子;②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③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3)分类2.共价化合物(1)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2)四类常见物质①非金属氢化物,如HCl、H2O等;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3等;③含氧酸,如H2SO4、HNO3等;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甲烷、酒精等。

3.电子式4.常见的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及其结构5.以共价键形成分子的电子式书写的五大错因(1)漏写不参与成键的电子,如N2的电子式误写成N⋮⋮N,应为N⋮⋮N,NH3的电子式误写成,应为。

(2)共用电子对数目写错,如CO2的电子式误写成,应为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或NH+4)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条件一般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易发生电子的得失形成离子键一般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稳定状态,相互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影响因素离子的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原子半径越小,共用电子对数越多,共价键越牢固形成过程举例存在范围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可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及部分离子化合物中(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来判断: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强碱和大多数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特例:AlCl3为共价化合物);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等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易混淆知识点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易混淆知识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有关碱金属结构和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加热时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形式为R2OC.碱金属都应保存在煤油中D.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答案:D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增大趋势,故A错误;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锂与氧气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Li2O,钠与氧气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Na2O2,故B错误;C.碱金属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应该保存在石蜡油中,故C错误;D.氧化铯是活泼金属氧化物易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故D 正确;所以答案是:D2、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离子的还原性:S2->Cl->Br->F-B.热稳定性:HF>HCl>H2SC.酸性:HClO>H2SO4>H3PO4D.碱性:Al(OH)3>Mg(OH)2>Ca(OH)2答案:BA.元素的非金属性F>Cl>S>Br,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离子还原性越弱,则离子还原性:S2->Br->Cl->F-,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F>Cl>S,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故B正确;C.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酸性:HClO4>H2SO4>H3PO4,HClO不是最高价的含氧酸,是弱酸,其酸性比硫酸弱,故C错误;D.金属性:C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即酸性:Al(OH)3<Mg(OH)2<Ca(OH)2,故D错误;故选:B。

3、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过渡元素中可寻找优良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B.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C.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为Ⅰ的元素一定在第ⅠA族,属于碱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分为7个周期;有18个纵行,分为18个族答案:AA.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大多属于过渡元素,应在过渡元素区域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新材料,故A正确;B.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绝大多数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但F没有正价、O没有最高正价,故B错误;C.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不一定在第ⅠA族,如副族元素Cr、Cu最外层含有1个电子但不在第ⅠA族,H 在第ⅠA族但不是碱金属元素,故C错误;D.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8 .9 .10三个纵行合称第Ⅷ族,则分为16个族,故D错误;答案选A。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3节《化学键》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3节《化学键》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化学键》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3节《化学键》。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三节,主要讲述化学键,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2 化学键: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内容,“化学键”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还为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打下基础。

化学键的。

部编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34张)课堂习题 作业 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34张)课堂习题 作业 课件

答案D
解析钠的熔点只有97.8 ℃,受热时先熔化,它是一种很活泼的金
属,受热时与O2化合生成Na2O2,呈淡黄色。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钠与氧气的反应 问题探究 下面的图示简单展示了我们探究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操作:
(1)从以上实验中,你能总结出有关金属钠的哪些性质? 提示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硬度小;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 常温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易被氧气氧化 为过氧化钠。
(2)铁与稀盐酸:Fe+2HCl=FeCl2+H2↑。
(3)铁与稀硫酸:Fe+H2SO4=FeSO4+H2↑。
(4)铁与硫酸铜溶液:Fe+CuSO4=FeSO4+Cu。 在上述四个反应中,铁的共同之处是失电子、被氧化。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钠元素的存在及钠原子结构
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NaCl、Na2CO3、 Na2SO4等。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课前篇自主预习
1.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两大类。常见的金属有铁、 铝、铜、锌、银、金、钠、镁等。
2.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与氧气:3Fe+2O2
Fe3O4。
(2)2Na+2H2O=2NaOH+H2↑,NaOH+NaHCO3=Na2CO3+H2O 解析遇到钠与盐溶液反应的问题时,在注意钠与水反应的同时, 还要考虑生成的NaOH是否与溶液中原有的溶质反应。钠与(1)中 四种溶液反应都生成氢气,在硫酸铜溶液中会有蓝色沉淀生成,只 有在氯化镁溶液中可生成白色沉淀。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实现上述转化①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生成红棕色粉末C.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含FeO4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

FeO42−被还原为Fe3+,最终可生成Fe(OH)3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D.加热Fe(OH)3发生转化⑥,加水溶解可实现转化③答案:C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而不是Fe2O3,故A错误;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反应生成黑色晶体Fe3O4,故B错误;C.FeO42-中的Fe元素为+6价,易得到电子,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由题图可知FeO42-可被还原为Fe3+,最终可生成Fe(OH)3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故C正确;D.Fe(OH)3受热分解生成Fe2O3,而Fe(OH)3不溶于水,加水不能转化为Fe3+,故D错误;所以答案是:C。

2、关于Fe(OH)2的实验室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常用煮沸的方法除去NaOH 溶液中的O 2B .将苯换成四氯化碳同样可以达到隔绝空气的作用C .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2OH -=Fe(OH)2↓ D .若生成的沉淀暴露于空气中,白色→灰绿→红褐色 答案:BA .煮沸除去氧气,防止氧气氧化氢氧化亚铁,故A 正确;B .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不能达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B 错误;C .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故离子方程式为Fe 2++2OH -=Fe(OH)2↓,故C 正确;D .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现象为白色→灰绿→红褐色,故D 正确; 故选B 。

高中化学归纳表

高中化学归纳表

高中化学归纳表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归纳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方便复习和记忆。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内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元素相关知识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列的,同一周期内原子序数逐一增加,元素的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

2. 元素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化学行为。

3. 常见元素符号:如H表示氢、C表示碳、O表示氧等,掌握元素符号是进行化学方程式写作和化学计算的基础。

二、化学键相关知识1. 离子键: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电子从金属原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形成离子键。

2. 共价键:发生在非金属原子之间,原子间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

3. 价键理论:根据原子的电子构型,形成离子键或共价键,相应地产生正负离子或共价键合的分子。

三、化学反应相关知识1.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等,每种反应类型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条件。

2. 量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摩尔和量子数是常见的量,用于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之间的关系。

3. 离子反应方程式:用符号法定量地描述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方便计算物质组成和反应机制。

四、酸碱反应相关知识1. 酸碱性:酸具有氢离子H+,碱具有氢氧根离子OH-,酸碱性根据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来判定。

2. 中性化反应: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是常见的酸碱反应类型。

3. 酸碱指示剂:用于酸碱性检测和酸碱滴定的试剂,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溴甲酚等。

五、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带电粒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其中氧化剂获取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2. 氧化数: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荷差值,用于描述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氧化程度。

3. 氧化还原方程式: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符号方程式,标明氧化剂、还原剂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及系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内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以问题导入,先介绍原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

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

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化学性质是元素的一种重要属性,它决定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探讨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本质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元素的化学性质概述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反应性、价态、氧化性和电负性等。

1. 反应性元素的反应性是指元素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倾向。

根据反应性的强弱,元素可以分为活泼金属、半活泼金属、过渡金属、卤族元素和惰性气体等不同类别。

活泼金属(如钠、钾)具有很高的反应性,容易与非金属反应生成化合物。

惰性气体(如氦、氖)则具有极低的反应性,几乎不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2. 价态元素的价态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氧化态数值。

不同元素的价态不同,反映了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子结构。

元素的价态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者周期表中的元素位置来推断。

例如,氧的常见价态为-2,而铁可以具有+2或+3的价态。

3. 氧化性元素的氧化性是指元素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的能力。

氧化性强的元素具有较强的氧化剂性质,能够接受其他元素的电子从而进行氧化反应。

例如,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其他元素反应生成氧化物。

4. 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元素对共价键中电子的吸引能力。

电负性高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具有负电荷,而电负性低的元素则具有正电荷。

通过电负性可以推测共价键的极性。

最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氟,其次是氧和氮。

二、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是指不同元素之间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以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化学性质的规律对于理解和预测元素的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以周期和族的形式组织。

周期性表征着元素性质的重复出现,族则指示了元素具有相似性质。

2. 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的化学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周期表中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活性等性质的变化。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旋转。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中性,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原子核的质量数,而电子的数量称为原子的电荷数。

原子的核外层电子规定了原子元素的化学特性。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相对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量。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单位的数量,而不是原子的质量。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量约为1克/摩尔,而铅原子的原子量约为207克/摩尔。

元素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描述物质外部特征和观察到的变化的特征。

它们可以用于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密度、熔点、沸点和颜色。

这些性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

例如,原子的大小和电荷分布决定了元素的密度和熔点。

原子核的质量数决定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从而影响了密度。

化学性质是指描述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反应时发生的变化的特性。

它们涉及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的能力。

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如,原子的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即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的能力。

元素的化学性质还包括元素与酸、碱和氧化剂等物质的反应性。

元素的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原子结构和性质排列的方式。

它把元素按照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的电荷数进行分类。

周期表的排列方式揭示了元素间的关系和模式。

原子结构相似的元素被放置在同一列中,被称为“族”,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原子核质量逐渐增加的元素被放置在同一行中,被称为“周期”。

元素的周期表排列方式反映了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例如,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原子结构,因此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例如,群1元素(如钠和钾)具有相似的外层电子配置,都有一个外层电子,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此外,原子结构的改变也会导致元素性质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高中化学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特征解析人教版

高中化学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特征解析人教版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特征解析第一类:倍比关系1、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一倍的元素有:H、Be、Al。

解题思路:短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最多有三层,而最外层电子数从1~8有多种情况,从电子层数出发考虑较为简便。

分析过程:当电子层数为一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1,没有内层,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该元素为氢元素;当电子层数为二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第一层电子数为2,核外电子总数为4,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为4的元素是铍元素;当电子层数为三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内层电子数为10,核外电子总数为13,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为13的元素是铝元素。

思考题:①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两倍的元素有:C、S,②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三倍的元素有:O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四倍的元素有:Ne。

④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中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有:2对;1:1时,氢元素和铍元素;1:2时,氦元素和碳元素。

2、短周期元素中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有:Li 。

解题思路:短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最多有三层,而最外层电子数从1~8有多种情况,从电子层数出发考虑较为简便。

分析过程:当电子层数为一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0.5,不合理,舍去;当电子层数为二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1,内层电子数为2,核外电子总数为3, 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为3的元素是锂元素。

思考题: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三倍的元素有:Na。

3、短周期元素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元素有:Li、Si。

解题思路:短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最多有三层,次外层电子数只有两种不同情况,即当次外层为第一层时,次外层有2个电子,当次外层为第二层时,次外层电子数为8,而最外层电子数从1~8有多种情况,本题从次外层电子数出发考虑较为简便。

分析过程:当次外层为第一层时,次外层有2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两倍,最外层电子数为1,核外电子数为3,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为3的元素是锂元素;当次外层为第二层时,次外层电子数为8,内层电子数为10,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两倍,最外层电子数为4,核外电子数为14,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为14的元素是硅元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物质的量》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物质的量》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物质的量》优质说
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物质的量》。

第二章主要讲述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浩瀚的大海美丽而富饶。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含有80多种元素,钠和氯既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钠、氯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怎样的性质?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呢?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系统研究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可以定性认识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

通过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通过第二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三节,主要讲述国际上采用的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教材是学习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对学生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人教版)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人教版)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绪言2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5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6第二节离子反应13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20整理与提升27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31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32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41第三节物质的量49整理与提升58★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61第三章铁金属材料63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64第二节金属材料73整理与提升81★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84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85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86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01第三节化学键107整理与提升111★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115附录Ⅰ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116附录Ⅱ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117附录Ⅲ名词索引119附录Ⅳ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120附录Ⅴ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121附录Ⅵ相对原子质量表122元素周期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34●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70●碱金属化学性质的比较94●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03■研究与实践●了解纯碱的生产历史39●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71●认识元素周期表99 ■方法导引●分类7●模型16●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46●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视角69●预测96■化学与职业●化学科研工作者11●水质检验员47●测试工程师75●科技考古研究人员91………………………………………………………………………………………………………………………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1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2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11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19整理与提升26★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除去粗盐中的杂质离子29★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30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31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2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42整理与提升52★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56★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57第七章有机化合物59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60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67第三节乙醇与乙酸77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83整理与提升91★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95★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96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97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98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107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117整理与提升123附录Ⅰ名词索引126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127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128附录Ⅳ相对原子质量表129元素周期表………………………………………………………………………………………………………………………■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8●简易电池的设计与制作3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3●烃的分子结构70■研究与实践●测定雨水的pH 17●了解车用能源40●了解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89●豆腐的制作115 ■方法导引●化学实验设计8●变量控制45●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81■化学与职业●化工工程师9●电池研发人员39●营养师88●环境保护工程师121………………………………………………………………………………………………………………………引言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3第一节反应热4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13整理与提升18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1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22第二节化学平衡30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41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44整理与提升50实验活动 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53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55第一节电离平衡56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61第三节盐类的水解69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77整理与提升86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89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92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93第一节原电池94第二节电解池101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07整理与提升114实验活动4 简单的电镀实验118实验活动5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119附录Ⅰ某些物质的燃烧热(25℃,101kPa) 120附录Ⅱ某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 121附录Ⅲ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 ℃) 122附录Ⅳ名词索引123元素周期表………………………………………………………………………………………………………………………■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5●定性与定量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24●盐溶液的酸碱性69●反应条件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73■研究与实践●了解火箭推进剂11●了解汽车尾气的治理39●了解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原理84●暖贴的设计与制作112 ■方法导引●图像分析3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67●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与元素质量守恒72●化学方程式中的变化与守恒95●电化学过程的系统思想与方法103………………………………………………………………………………………………………………………引言2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5第一节原子结构6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8整理与提升30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33第一节共价键34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41第三节分子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52整理与提升64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67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晶体的常识68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78第三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86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95整理与提升101实验活动简单配合物的形成104附录名词索引105元素周期表引言1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3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4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12整理与提升21第二章烃25第一节烷烃26第二节烯烃炔烃32第三节芳香烃41整理与提升48第三章烃的衍生物51第一节卤代烃52第二节醇酚57第三节醛酮66第四节羧酸羧酸衍生物71第五节有机合成82整理与提升91实验活动 1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96实验活动2 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97第四章生物大分子99第一节糖类100第二节蛋白质109第三节核酸118整理与提升123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126第五章合成高分子127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128第二节高分子材料132整理与提升146附录名词索引148元素周期表………………………………………………………………………………………………………………………■探究●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13●乙炔的化学性质35● 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54●羧酸的酸性73●乙酸乙酯的水解75●糖类的还原性104●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142 ■研究与实践●乙烯的生产和应用39●自制肥皂80●大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16●海水淡化144………………………………………………………………………………………………………………………。

铁的单质(2020部编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

铁的单质(2020部编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 0 1 9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一课 时铁 的单 质课 件( 共2 7 张P P T )
红热的铁可以与水蒸气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3Fe
+
4H2O(g)
高温 =======
Fe3O4
+
4H2
在钢铁厂的生产中,炽热的铁水或者是钢水注 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这样 操作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氢气,反应后试管内固体仍为黑色--四氧化三铁。
【思考与交流】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肥皂水不能太稀,否则吹起的气泡太小,点燃时难有较大的爆鸣声;
实验结束时应先从肥皂水中撤出导管,再移去燃着的酒精灯。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 0 1 9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一课 时铁 的单 质课 件( 共2 7 张P P T )
2、铁的化学性质:
△ 2Fe+3Cl2=====2FeCl3
点燃 3Fe+2O2=====Fe3O4
高温 3Fe+4H2O(g)=====Fe3O4+4H2
Fe+2H+===Fe2++H2↑ Fe+Cu2+===Fe2++Cu
Fe+2Fe3+===3Fe2+
资料卡片:人体中的铁元素
微量元素——铁 铁是我们人体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内铁含量4~5g, 其中60%~7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3%存在于肌红蛋白, 1%在含铁酶类(如细胞色素化酶,过氧化物酶等),辅助 因子及运铁载体中,其余25%~30%的铁及铁蛋白和含铁血 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脏,脾脏和骨髓里。人体没有游离铁离 子,铁元素都以与蛋白质的结合形式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1)氢元素
a.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b.没有中子的原子;
c.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f.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g.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h.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i.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c.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d.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f.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g.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h.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i.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j.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k.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l.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3)碳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f.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h.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i.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4)氮元素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e.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f.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5)硫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e.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
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
元素;
g.形成的单质密度大约是水的密度的2倍;
h.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

(6)氯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b.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
c.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
d.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e.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
f.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
g.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h.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7)氟元素
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b.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
c.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
d.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置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
e.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
f.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
(8)硅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通常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元素;
b.形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盐是构成地壳主要物质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有广泛应用的元素;
d.能与碳、氮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9)磷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核外电子总数三分之一的非金属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能“自燃”、必须用水封保存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元素;
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实验室常用干燥剂的元素;
e.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色晶体三元
酸的元素;
(10)溴元素
a.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橙色、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为橙红色的元素;
c.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1)碘元素
a.形成的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黄(棕)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呈紫色的元素;
d.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2)钠元素
a.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能与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型或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型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c.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