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浅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理论现实意义
浅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理论现实意义在哲学的各种问题中有一类问题是哲学需要着重加以解决的基本矛盾,一切哲学派别在本质上回避不了、必须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回答,因而是各种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的解决规约和影响着其他哲学问题的原则、方向的解决。
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性论述1、哲学基本同题是恩格斯1886年在《路德维希·赞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的,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个方面,思维与存在准是本源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根源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救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2、此后,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有的哲学家如黑格尔、费尔巴哈对哲学基本问题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和一定的蜕明。
黑格尔曾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费尔巴哈自进一步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全部哲学史就是在这个问题的周围兜圈子。
”他们认为所谓哲学基本问题即是使哲学成为哲学,从而构成哲学起点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贯穿整个哲学史。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集中论述这个问题,既是对哲学发展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既是出于理解和把握整个哲学的本质的需要,也是出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需要。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简答题: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及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首先,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应存在。
根据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管与客观的统一?答意识活动体现了主管与客观的统一,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他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他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主义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再次,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答首先,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哲学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一,存在和思维,何者为世界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列宁 马克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定义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也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地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鱼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3.运动 静止 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关系。
3.时间 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至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论)--多选+答案解析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论)多选+答案1.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有()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答案】ABC【解析】A选项“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与C选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含义相同。
是正确选项。
B选项“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恩格斯阐述哲学基本问题是原创的表述,也是正确选项。
D选项“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似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等同,其实不然。
主体不等于主观。
主体大于主观,主观仅指主体的思维,主体除了有主观之外,还有身体和身份等客观属性。
而客体也不等于客观。
客体小于客观。
客观等于整个宇宙,客体只是被我们人的活动指向的那一小部分客观。
故本题不能选D。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A.物质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BC【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在哲学上,究竟认为物质因素还是精神因素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故BC为正确选项。
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A.世界的普遍联系问题B.世界的永恒发展问题C.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问题【答案】CD【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故D选项正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故C选项正确。
A和B选项都是辩证法问题,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故不选。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是任何哲学家研究的基本问题B.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C.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D.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答案】BCD【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实践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因而也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这个问题在人类实际生活中还表现为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的问题。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进一步而言,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最本质的方面,也是两个哲学上最高的范畴。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极其繁多,数不胜数,归结起来无非属于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主观和客观这两类现象。
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两个最高范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根本的方面。
另外,哲学试图迫使人们自己思考。
道德,形而上学和政治是哲学的主要分支。
以下是主要的哲学问题列表:
1.世界的状况如何?
2.我们的感官能否告诉我们世界实际上是做什么的?
3.我们有空吗?
4.有没有正确的生活方式?
5.上帝存在吗?
6.什么时间?
7.什么是空间?
8.我是什么?
9.我们如何一起生活?
10.为什么有什么而不是什么?。
马克思答案务必牢记
期末复习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4.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源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7.联系和发展的关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务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务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我国的现实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作为过程的结合体,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
马原 唯物论+辩证法 多选
马原(唯物论)多选题1.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有()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A.物质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A.世界的普遍联系问题 B.世界的永恒发展问题C.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问题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是任何哲学家研究的基本问题 B.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C.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 D.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5.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A.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 B.为哲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C.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 D.为划分哲学基本范畴确定了科学标准6.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气土 B.世界的本原是人的情感C.世界的本原是概念和理性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结构7.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8.《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B.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10.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根本观点,这是因为辩证法主张()A.用唯物的观点看宇宙 B.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C.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 D.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1.中国哲学是独立于欧洲自行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含答案
课时作业哲学的基本问题1.恩格斯指出:“全部的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论断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和同一性的问题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④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的问题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在回顾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不难作出选择。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据此回答 2、3题。
2.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___的回答。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解析:C “形”“存在”“物”即指存在,“神”“观念”即指思维,故C项正确。
3.从哲学上看,这两种观点( )A.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B.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C.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D.前者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答案:D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 B.可知论C.怀疑论 D.不可知论解析:B 该观点承认人能够认识世界,故答案选B项。
5.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析:D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A、B、C三项实质上都坚持了唯心主义,即思维决定存在,因此均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有D项符合题意。
6.漫画《工作汇报》中那位“专家”的错误实质是( )A.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B.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C.没有正确处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D.没有正确处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解析:B 这位专家“汇报工作”不从客观情况出发,任何事情都是用“喜”字来概括,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选B项。
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依据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是对哲学的发展和斗争史的科学概括与总结。
要把握思维和存在为什么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必须了解它的性质及其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
具体说来,主要依据是: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高度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
任何哲学理论,实际上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规定和决定着哲学家们的基本立场和哲学的基本路线,以及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根本方向、原则和方法。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一切活动,高度概括起来,就是两件大事: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不可避免地、经常地会发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即思维和存在的矛盾。
在社会实践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使主观符合客观,这就是唯物主义态度,就能取得成功;反之,凭主观想像办事,脱离客观实际,就会遭到失败。
唯物论(多选)
唯物论(多选)1.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有()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A.物质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A.世界的普遍联系问题B.世界的永恒发展问题C.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问题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是任何哲学家研究的基本问题B.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C.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D.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5.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A.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B.为哲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C.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D.为划分哲学基本范畴确定了科学标准6.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气土B.世界的本原是人的情感C.世界的本原是概念和理性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结构7.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8.《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B.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10.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根本观点,这是因为辩证法主张()A.用唯物的观点看宇宙B.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C.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D.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1.中国哲学是独立于欧洲自行发展的。
辨析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
辨析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摘要:“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作为近代哲学的最高问题,经历了由康德的二元对立进入抽象的同一,再过渡到黑格尔绝对唯心论基础上,思辩的对立统一。
黑格尔在驳斥康德不可知论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发展了谢林的哲学思想,从而创立了其思维与存在同一于“绝对理念”的学说。
在他看来,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同自己相符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应批判地吸收其合理的思想,科学地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以期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黑格尔;绝对理念;思维与存在;同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思维与存在同一”问题,在西方哲学上经历了漫长的思索、争论,逐渐从模糊到明确,从抽象从具体,到了近代则采取了自觉的形式突显出来,发展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高问题。
它经历了由康德的二元对立进入抽象的同一,再过渡到黑格尔绝对唯心论基础上思辩的对立统一。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同一,是黑格尔整个思辨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他的全部哲学基本的和首要的命题。
从社会政治根源上说,他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并形成其内容丰富的理论,一方面,在于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揭示了思想可以构筑起存在,思维能够实现自身的道理,是黑格尔站在德国资产阶级立场上对法国革命所作的新的哲学概括;另一方面,在于德国资产阶级的日益成熟和变革现实的信心不断增强,相对于康德时代有着将近质的飞跃。
从理论上说,则是从康德的“理念”学说出发,是自康德古典哲学革命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来论述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论。
一、黑格尔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在近代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在一开始就被明显的亮出,两者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趋向于同一。
康德原则上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思维把握客观存在本来面目的可能性。
他一方面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们感官的客体,即“自在之物”;另一方面,他又断言客观存在的事物——“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超验的、彼岸的东西,认识所能达到的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表象,即所谓“现象”。
怎么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题目一:怎么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及其内容在哲学发展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主要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同时,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解决。
2.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重要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哲学基本问题就像一根红线贯串在一切其他哲学问题之中。
第二,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不是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心主义的阵营,但是无论是哪一阵营都要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问题,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可超越性。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三,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它也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原理提出的意义第一,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提供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
《原理》课中的“思维”与“存在”关系教学之我见
《原理》课中的“思维”与“存在”关系教学之我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原理》课教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在近代西方哲学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因而讲清、讲透二者关系,事关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研究哲学的基础,同时为研究其他哲学领域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部哲学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研究的历史。
标签: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原理》课中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现代的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并且其自身还残留着一定的缺陷,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不彻底,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甚至发展了近代哲学的某些片面性。
现代西方哲学揭示了使人物化和对象化的种种弊端,现代西方哲学强调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但是他们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主观主义。
另一个方面,针对近代的西方哲学那些关于理性独断和绝对主义的理论观点,现代西方哲学对他的批判可以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但是在批判他的同时,现代西方哲学却走上非理性主义的道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理性的作用。
那么《原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的讲好这个内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中要梳理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表述要对《原理》课中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加以深刻的分析理解,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哲学基本问题的性质、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以及哲学的研究对象,当然也涉及到哲学的思维方式的理解。
在我们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质之前,我们应该先对一些哲学大家们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加以分析理解,这将对我们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
对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这本书中,恩格斯明确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还做了精辟的论述,恩格斯的这些精辟论述对于我们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是我们探索哲学的思维方式的理论前提。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1、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2、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它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派别的基本标准。
4、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是人类实践取得成功的思想保证。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意义;唯物主义世界的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吧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简述马克思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的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简述运动是标致一切事物的现象的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1,运动事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简述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性: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与功能,它适应以变化的环境与条件。
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生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有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元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事物。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列主义的活的灵魂。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的关键。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变化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
你有听过“灵魂出窍”吗?
• 大部分灵魂出窍体验发生在实际或可能的 濒死之时。常有病人报告在手术过程中发 现自己从手术台上升起,并可看到整个手 术室。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通 道中,通道前方有明亮的光线。到达亮光 所在之处后,报告者常会见到自己已死的 亲戚和朋友,然后返回自己的身体。
科学家揭开“似曾相识”、灵魂出窍 之谜
• 美国新泽西医药和牙科大学的神经学家阿修勒完 成了一个DIY式(自己动手完成)的“灵魂出窍” 实验。他首先将两面镜子面对面地放在一起,这 样镜中的同一影像就可无穷地映照下去,然后让 一个人站在两面镜子当中,稍微将头倾斜,使得 他在镜中看不到自己的眼睛。这个时候,用手敲 打他的下巴,你会觉得镜中是另一个陌生人的下 巴被敲打了。阿修勒解释说,这种感觉的产生是 因为大脑认不出镜中的人脸是自己的。 研究表明,大脑正确地接收感官反馈是非常 重要的。在听力、视力、嗅觉、触觉、味觉和平 衡的官能当中,如果一种感官向大脑“汇报”的 感觉与另一种感官“汇报”的不一样,大脑就会 无所适从,就有可能造成类似“灵魂出窍”的感 觉。 可知论
我思故我在
——“在我看来,凡是认 识的清楚的,明白的东 西,就存在.因为既然认 识的清楚.明白,就真实 了.而真实,即为存在”.
西方理性哲学开创人:
笛卡儿
存在就是被感知
有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 翰生散步,不小心碰上了一块 石头。约翰生便问:“在碰到 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 否存在?” 贝克莱回答说:“即使此 前我没有感知它的存在,还有 别的人感知它的存在。即使人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人都没有感知它的存在,也还 有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无 限精神即上帝在感知它的存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问 与 答
从前有个秀才,他养了一个傻儿子,但他不愿意让朋友知道 他自己养了一个傻儿子。有一天,朋友要来拜访他。为了在 朋友面前显示儿子的聪明,他决定让儿子招待客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哲学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摘要: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曾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只要人们了解了近代哲学,就会懂得,被称之为“认识论转向”的近代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从人的认识出发去反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理论和经验论以及十八世纪的旧唯物主义哲学是分论,而德国古典哲学则具有典型性的理论总结性。
从古代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古代哲学侧重于“本体论”的研究,没有自觉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从而离开这种关系,离开对人类意识及其世界相互关系的认识论的反省,单纯的从对象世界本身去寻求世界的统一性,直接寻求和断言某种经验和超验的“存在”。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使近代哲学以反省人类意识及其与世界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以探寻思想的客观性为聚焦点,不仅研究外在世界与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深入考察各种观念的内部关系问题。
纵观整个近代哲学,“存在”不仅是“意识外的存在”,而且是“意识界的存在”,在这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既包括精神与物质(意识外的存在)的关系,也包括精神与精神(意识界的存在)的关系;“思维”不仅指“意识的内容”,而且指“意识的形式”,它是关于思维对象的“对象意识”,也是构成、把握、统摄和反省“对象意识”的“自我意识”。
通过对唯理论、经验论哲学及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论述,点出进步与缺陷。
关键字:思维与存在,认识论转向,近代哲学,形式,内容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曾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他还强调指出,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有在近代哲学中“才被十分清楚地提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因此,因此要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这种“完全的意义”,就必须具体的了解和探讨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只要人们了解了近代哲学,就会懂得,被称之为“认识论转向”的近代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从人的认识出发去反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种近代哲学并不是单独提供某种“存在”的知识或某种“思维”的知识,而是要为人类确定关于思维和存在之间的关系的自我意识。
近代哲学,即西方的近代哲学,是指由十六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开始,到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结束这段时期的哲学,它主要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部分,早期主要指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和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哲学,晚期主要指十八世纪的法国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理论和经验论以及十八世纪的旧唯物主义哲学是分论,而德国古典哲学则具有典型性的理论总结性。
一、从古代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恩格斯指出,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远古时代就以“灵魂对外部的关系”而萌发了,并且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则表现为“什么是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西方近代哲学是由古代西方哲学发展而来,但却与古代哲学在研究的主题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古代哲学侧重于“本体论”的研究,没有自觉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从而离开这种关系,离开对人类意识及其世界相互关系的认识论的反省,单纯的从对象世界本身去寻求世界的统一性,直接寻求和断言某种经验和超验的“存在”,如古希腊哲学中恩培多克勒的“四根”和柏拉图的理念以及经院哲学的上帝存在,这些“存在”被归结为万物的本原,并用来解释全部的经验世界以及关于经验世界的全部知识,古代哲学其实就是一种本体论哲学。
近代哲学则侧重于“认识论”的研究,认识论的中心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关于实体、关于世界本质的知识体系与实体自身、世界本质的关系问题。
近代哲学通过认识力图建立一个与实体、世界本质相一致的绝对知识体系。
这种对认识论问题的重点研究被称为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所谓“认识论转向”相对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它从根本上自觉到了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当作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进行研究,重点把握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矛盾关系的认识论问题。
也就是说,近代哲学以认识论问题的研究为中心,集中力量研究对世界特别是实体的认识理论和认识方法,研究思维与存在的相互关系。
黑格尔曾说:“近代哲学的出发点,是古代哲学最后所达到的那个原则,即现实自我意识的立场;总之,它是以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精神为原则的。
中世纪的观点认为思想中的东西与实存的宇宙有差异,近代哲学则把这个差异发展为对立,并且以消除这一对立作为自己的任务。
因此,主要的兴趣并不在于如实地思维各个对象,而在于思维那个思维对于这些对象的思维和理解,即思维这个统一本身;这个统一,就是某一假定的客体进入意识”。
这种“认识论转向”使近代哲学以反省人类意识及其与世界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以探寻思想的客观性为聚焦点,不仅研究外在世界与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深入考察各种观念的内部关系问题。
众所周知,处于近代哲学时期的近代自然科学在当时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完整的关于世界的自然图景,这幅图景中,包括人的精神在内的一切主观因素都被排除到了自然界之外,自然界就是一个机械运动的世界,它以广延性为根本性质,没有任何与精神、思维相统一的根据,没有任何能动的因素。
从而为近代哲学寻求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设置了障碍,在另一个方面也就是推动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决定了认识论转向的方向,也为近代哲学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问题提供了可供总结的人是理论和方法理论。
但由于在理论上阐述经验与理性有着不同的着重点,所以哲学家们在总结认识理论与方法理论以解决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时,是沿着不同的途径前进的。
二、近代哲学对思维与存在问题的述评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中,不可避免的涉及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简单的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归结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基本特征看出,它不仅具有精神与物质关系的“时间先在性”问题,还具有超越这种关系的“逻辑先在性”问题。
在前一个问题中,二者的关系是不易变易的,物质是“本原性”的存在;而在后者的问题中,就表现出了极其丰富和复杂的矛盾关系,主要指思维和存在之间呈现出了相对性和多义性的特征,这在近代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纵观整个近代哲学,“存在”不仅是“意识外的存在”,而且是“意识界的存在”,在这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既包括精神与物质(意识外的存在)的关系,也包括精神与精神(意识界的存在)的关系;“思维”不仅指“意识的内容”,而且指“意识的形式”,它是关于思维对象的“对象意识”,也是构成、把握、统摄和反省“对象意识”的“自我意识”。
(一)“意识外的存在”与“意识界的存在”近代唯理论哲学撇开认识的经验来源,力图从实体自身寻找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建立他们统一的绝对知识体系,主要经历了一个由笛卡尔到斯宾诺莎再到莱布尼茨的矛盾发展过程:唯理论哲学家将主客体完全分化,这种“意识外的存在”使他们陷入了二元论的困境。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确定了上帝、心灵和物体三种实体的存在,上帝是绝对独立的存在,心灵与物体从来源上都依赖于上帝,但就本性而言是依赖自身而存在的,笛卡尔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由认识论领域深入到人的基本属性,将身体和心灵两者机械的分割,得出身心二元论的结论,但为了解释心灵对身体的认识问题,他提出荒谬的松果腺理论来完成他的身心交感论。
斯宾诺莎为了克服这种二元论,将上帝变为唯一的自然实体,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是它的两个属性,坚持身体和心灵是同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致的的“心物平行论”,这虽然冲淡了笛卡尔的对立,但没有从根本上化解。
后来的莱布尼茨则完全排除实体的物质性,用精神的单子借助于上帝的“预订和谐”来解决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关系问题,最终陷入了神秘主义。
近代经验论哲学是与唯理论哲学相对立的哲学派别,坚持认识起源与经验,经典代表人物洛克认为,经验主要分为两种:感觉,即感官受外部事物刺激而传入心灵的关于外部事物的一切可感性质的观念,感觉的对象是外界事物,这显然是承认了“意识外的存在”;反省,即运用理智思考感觉到的观念时,还知觉到了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反省的对象是内在的心理作用,这显然是“意识界的存在”。
但经验论发展到最后的休谟也没有彻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问题,并最终走向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意识内容与意识形式的把握。
(二)意识内容与意识形式由于唯理论哲学的奠基者笛卡尔运用普遍怀疑论提出他的著名论题“我思故我在”,就不可避免的把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分开来确定自己的主体性原则,从而陷入了二元论的困境,笛卡尔往后的唯理论哲学家未能解决这种困境。
由此,经验论哲学家特别从“形式”上力图解决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的难题。
从洛克提出经验分为“意识的内容”的感觉和“意识的形式”的反省后,他的后继者巴克莱则把经验论发展到极端,从“形式”出发,抽象的发展思维的能动性,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又自相矛盾的断言了物质实体的不存在和精神实体的存在。
休谟与巴克莱一样,认为世界是知觉世界,只有一连串的印象和观念才是实在的,但关于印象和观念的来源问题,休谟走向了“温和的怀疑论”。
(三)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丰富与升华德国古典哲学是整个近代哲学的理论总结,它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首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发动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力图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他以自己的人类学观点为基础,从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矛盾,以及认识内容与认识形式的矛盾,去探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这是集中考察了主体的认识能力,并没有超出主体思维的范围,因此也没有解决思维与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
但康德哲学却为黑格尔哲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黑格尔从思维的矛盾运动中去论证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又从思维的建构与反思的对立统一中去展现思维的矛盾运动,力图在辩证法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中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来克服康德哲学中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等二元论而导致的不可知论,建立形而上学的绝对知识体系。
恩格斯作出评论说,尽管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在黑格尔那里采取了唯心主义的本末倒置的形式,但是却把思维过程同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联系起来了。
有其合理之处。
到费尔巴哈时期,主要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则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归结为思维与“感性存在”的关系。
至此,近代哲学在认识论意义上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获得了完全的意义”,但这也只是在认识论意义上的回答,即始终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中去寻求思想的客观性,由此,近代哲学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理解必然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缺陷,这就是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去回答这个恩格斯所说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