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和存在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体现着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换言之,就是人类对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的困惑。并由此引出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和两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即意识是第一性,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举例来说,世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若说先有鸡,那第一只鸡从哪来?鸡若不是从鸡蛋中孵出的,那还是鸡吗?另一方面,世界先有的鸡蛋。可第一个鸡蛋从哪来呢?若不是鸡生出来的蛋,还能称之为鸡蛋吗?所以鸡或者鸡蛋都是以人的意识来定义的。意识是第一性,即鸡或者鸡蛋这件东西是因为人的意识产生的。可世界上若根本没有鸡或者鸡蛋这种物质呢?人的意识里会凭空产生鸡或者鸡蛋这些东西吗?由此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物质衍生的。
由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分为了两个学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我国也有相关的故事产生。三个和尚坐船,风吹幡动,一和尚说“幡动”,第二个和尚说“风动”,禅师说“心动”。前二者看到了事物本身,即唯物主义。禅师思想上升到了意识层面,即唯心主义。而这其中的“上升”,并不是说物质高
于意识。只是体现了人们从不同的层面看待问题。人的一生都在感受着周围的环境,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而禅师不过是从外界的变化感悟到自身的变化,进而人的意识认识到意识本身的存在,并逐渐升华。意识对所有物质并包扩意识本身的认识都不受限制。但意识本身是是由人脑产生的。当人脑停止思考或死亡时,意识也会消亡。可以说意识需要物质的基础,由此,不由得想问一句,是不是物质可以脱离意识单独存在?有人说“一块石头或者一滴水,它们没有意识,但却真实的存在着。”这就引申出什么是存在,存在就意味着它是有物质基础,并被人感知的才能称之为存在。若世上没有意识,谁又能说明物质是存在的呢?或许有人要问“那上帝存在吗?”他不依靠物质,仅存在于人的意识里。从一方面来说,上帝的存在,是意识传承与积累的结果,就像知识,经验。他是因人类对大自然敬畏而逐渐产生的。若有人问知识是存在的吗?我想这是没有答案的了。
思维与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地认识存在的问题。
从某些层面来说,意识是无法正确认识存在的。比如说,某人被拔了一根头发,那他是秃子吗?显然不是,那再拔一根呢?如此反复,突然,那人就变成了一个秃子。但突然让他变成秃子那根头发是哪一根呢?无法回答。再比如,把一粒谷子堆起来,
它是谷堆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再放一粒呢?那一直放呢?直到堆起一个谷堆,可让谷子变成谷堆的是哪粒谷子呢?说不清楚。这既是不可知论。
但不可知论仅在某些层面上适用。这就涉及到人们的意识对物质的定义。若我们认为拔掉最后一根头发才算是秃子,那还需要争论吗?若我们规定不是个体就可以算作群体。谷堆问题也不再是问题。这说明可知论也是普遍适用的。
从人类自身来说,人类对未知的东西是充满好奇的。并提出各种猜测。但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类的意识而改变的。所以人们的猜测往往是错误的,这就说明意识对物质的认识是有偏差的。不可知论既说明了这一点。但从另一方面说,人们总在多次尝试后抓住事物的本质。换言之,各种猜测不过是意识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这既是可知论的思想。
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困扰着哲学家们,不是如何去正确认识本源论和认识论的问题。而是一方无法从矛盾的两方中找出论据说服另一方。客观条件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就决定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不能单一地说成是谁决定谁的问题。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物质借助人脑衍生出意识,意识又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衍生出新物质,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如此无限地衍生便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由此,对立统一规律便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几千年对物质与意识的争论,使哲学的思
想不断发展,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发展的产物。既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