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11篇)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478fd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4.png)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11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11篇《陋室铭》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陋室铭教案。
,全文中心小结:篇一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陋室铭》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9e5b7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f.png)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作者整理了7篇《陋室铭》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可以赏析并仿写对偶句乃至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研读及课外知识延伸,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三、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刘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真可谓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励了太多的中国文人,所以在纯粹“赏析”的教学设计上,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样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怀,是上课的重难点。
至于铭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对偶和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会仿写即可!四、计划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志情怀!一路走来,我们接触过苏轼被贬但仍“夜游承天寺”,释怀地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龚自珍被迫离开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又一个被贬文人刘禹锡的故事,看看他又经历了什么?2、【多媒体展示】话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陋室铭》教案(15篇)
![《陋室铭》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f30b6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2.png)
《陋室铭》教案(15篇)《陋室铭》教案1【教材简解】《陋室铭》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几篇__分别表现了人物不同的优秀品质与风范。
《陋室铭》这篇__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进行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性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通常侧重于文言字词、翻译句子等知识的教授,如何将品德的教育较好地融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这是我们这篇教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1、朗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感受其押韵美。
2、理解__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体会“陋室不陋”。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旷达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难点】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理念】人一生之中不免会遭受各种不顺与挫折,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是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从语文课上学到生活的态度,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有了这个想法,教学安排上就着重让学生多读,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__的音韵美,感受作者的乐观与旷达,感受作者高洁的品性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初读陋室,感音美1、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刘禹锡的《秋词》,知道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陋室铭》,看看他对居室又有怎样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课题作者)2、了解“铭”(课件展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齐读)3、感音美请同学们速读这篇__,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韵的?所押的韵是什么?__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琴in,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朗读指导:对于韵脚,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得响亮些,读得稍微长点,使韵脚能有别于一般的字词。
要想把这篇__读得更有韵味,更美,我们还得了解这篇__的节奏。
下面老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及节奏,在书上做好标注。
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
![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7b93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a.png)
《陋室铭》教案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导语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
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
如:墓志铭、座右铭等。
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1)读准字音,如“馨”、“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教案范文10篇
![《陋室铭》教案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47a5e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f.png)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范文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案篇1一、文学常识1. 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 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 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三、简答题1. 概括本文主旨: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5e25f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9.png)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e11b0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7.png)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品千古铭文。
2、悟万世雅人。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1、《陋室铭》篇幅短小,韵律十足,节奏分明,读起来琅琅上口。
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是目标设计之一。
2、《陋室铭》借陋室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借助文章论文知人,并借助拓展材料论世知人也是本文达成目标之一。
【故事导入】在大唐历史上,有一位倔强的诗人,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此人毫无怨言,随手写下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他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见知县如此欺人太甚,此人愤然提笔写下千古铭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此人何许人也?——刘禹锡刘禹锡何许人也?——唐代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千古铭文是什么?——《陋室铭》【设计理念】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背景材料早知,引导学生更深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借背景了解作者、引出课题,水到渠成。
《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
![《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4482f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b.png)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教案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教学过程:(一)课前交谈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书:贫乐调素琴阅金经)4、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答:……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答:……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板书:高洁)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豪气”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出示资料)“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请同学朗读)问: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悲伤、郁闷……)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权贵,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桀骜不屈的脾气,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刘禹锡刘禹锡回朝如此,那他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时又是如何的表现呢?我们来看他写于朗州任上的《秋词》在朗州,回京城遥遥无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们看看他的这首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问: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豪气)师: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板书:写“豪”1、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根据ppt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板书:思诸葛比子云)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3、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加横批:陋室不陋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师(小结):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五)结束语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是……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六)作业:1、背诵全文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陋室铭》教案2教材分析: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陋室铭》教案六篇
![《陋室铭》教案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f400c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f.png)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六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教学本文要贯穿“以读会意”的方法。
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比赛读等。
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由老师帮助解决。
疏通文意,然后背诵课文。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
)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及文体。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明确:(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指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陋室铭》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陋室铭》优秀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63021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7.png)
《陋室铭》优秀教案《陋室铭》优秀教案(精选10篇)《陋室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3、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流程:一、导入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样的?2、刘禹锡被贬谪时,受到排挤欺压,居住于一间陋室,他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呢?二、朗读指导、落实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2、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落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三、整体把握1、陋室“陋”还是”不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物质——陋精神——不陋作者的态度——不陋作者评价的依据——主人品格的高下2、朗读课文,作者是分几个层次表现陋室因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为课文划分层次四、逐层理清1、作者是怎样开篇的(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为了说山道水吗?重点在于“仙”“龙”(2)“仙”“龙”有暗指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暗指作者自己,对自己品德高于庸俗常人的自信精神志向不因为现实而受局限(3)用怎样的情绪朗读这一句?(4)通过类比引入主题2、作者是怎样承接主题展开表现的。
环境幽雅:(1)展开想象,说说这是怎样的环境?(2)“上”“入”两字是什么用法,这样用给人怎样的感受?(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可能暗示什么?交往风雅:(1)“鸿儒”指什么?“白丁”指什么?(2)“谈笑有鸿儒”与“苔痕上阶绿”是否矛盾?(3)想象作者写这两句话的时候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情趣高雅:(1)什么叫“素琴”?什么叫“金经”?(2)“素琴”“金经”意在说明什么?(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4)“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作者追求怎样的生活状态?3、作者宕开一笔的突转效果(1)、写自己的陋室、表现自己心志、精神追求,作者却为何宕开一笔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话题扯远了,偏题了?(2)写诸葛亮、扬雄的两句话删去对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有没有影响?总结全文呼应开头(1)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仅仅是再次强调陋室不陋吗?(2)“孔子云”只是一个巧合吗?《陋室铭》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023最新-《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7de5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e.png)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陋室铭教案篇一课件简介: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关于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德馨xīn鸿儒hóngrú苔痕tái案牍dú解释下列字词名:有名望。
惟吾德馨: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
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指官府的文书。
《陋室铭》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
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
陋室铭教案8篇
![陋室铭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d52a9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2.png)
陋室铭教案8篇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
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
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
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读一读: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1、学生合作翻译。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名:动词,出名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
《陋室铭》教案(优秀4篇)
![《陋室铭》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eb39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0.png)
《陋室铭》教案(优秀4篇)《陋室铭》教案篇一《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这里有两种房子,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看屏幕,回答。
但刘禹锡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二、新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作者刘禹锡。
学生浏览,识记重点。
(一)、简介作家及作品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刘禹锡。
(多媒体显示课题、作者简介)(二)、解题文章题目为《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吧,即(简陋的房子)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补充一点,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多媒体显示“铭”文的特点)划出“铭”的注释,回答。
(三)品读课文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1)、学生自由读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正确、流利。
自由读,注意字音、停顿。
(2)、听录音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录音,看你的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学生认真听,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3)、抽生读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能给予正确评价,生评后,教师给予恰当评价,并适时点拨、指导。
认真听他人读,听后进行评价。
(4)齐读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根据读的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过渡。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2、二读课文,疏通课文(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
陋室铭教案9篇
![陋室铭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7bb66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3.png)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要哪个?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
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
(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刘禹锡山水比兴引陋室—馨对偶拟人描环境——青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类比暗含立志向——高引经据典表态度——乐(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
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六、总结(略)七、赠言和练习陋室铭教案篇2一、导入: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523fb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6.png)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陋室铭教案篇一[课标要求]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法点悟]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体感知]“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
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难解析]质疑: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解惑: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
![《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ac01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a.png)
《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案1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教案精选【五篇】
![《陋室铭》教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44620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2.png)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重点与难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要哪个?生:我选择后者,因为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
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
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优秀5篇
![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3eae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3.png)
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优秀5篇《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
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
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
诗。
1、背诵已学诗歌《秋词》。
(多媒体显示)2、请学生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多媒体显示)3、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5、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请一同学介绍背景。
(可见,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二、初读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去掉标点)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7f09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8.png)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共1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
出示课题(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作者刘禹锡,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的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让他住进了一所非常简陋的小房子。
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
(三)、板题并解题: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子。
“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陋室铭教案范文汇总5篇
![陋室铭教案范文汇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3949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6b.png)
陋室铭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这篇短文。
2.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1.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本文反向立意的写法,从“陋”的反面“不陋”立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重难点1.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生活情趣。
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背景导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朗读中感受欣赏本文的音乐美、节奏美。
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引发兴趣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他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此举气坏了知县,于是知县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环境还不错,刘禹锡没有计较,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看来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
二、了解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有中唐“诗豪”之称。
文学上,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备课本
语文学科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备:姜振静)教学内容课题:《陋室铭》授课时间201804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3.背诵并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1.具体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修改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
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
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
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
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
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
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
房子。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
我愁,我偏乐,于是……
于是他会怎么做呢?故事没有完,想不想知道故事的结局?让我们一起来完
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陋室铭》。
(师
板书课题、作者)
二、美文三读:
1、一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按照朱熹的要求:①指名一生朗读,师评价;②自由读课文;③全班齐读课文(注意停顿)。
2、二读:生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⑴师准确猜出学生不懂的句子并讲解: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碧绿的苔藓,长到台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竹帘里。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注:本句主要通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推出译文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
⑵除了老师猜到的,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可举手提问。
(生质疑)
3、三读: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⑴齐读课文后思考:你们刚刚读课文时读得琅琅上口,为什么会这么上口呢?(这篇文章是押韵的。
先找出文章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明确基本押韵,“馨”除外;再找一找押韵的规律:一般偶句末字押韵。
)男生齐读体会这种音韵和谐之美,女生认真听男生读得怎么样并且再思考:这篇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除了押韵,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⑵女生对男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进一步明确:文章多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
女生齐读体会这种整齐匀称之美,男生认真欣赏,用心跟着一起读。
总结:音韵和谐之美与整齐匀称之美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音乐美。
正因为它具有音乐的美感,所以文章易读易诵。
三、体悟“德馨”:
过渡语:一篇美文光有形式之美是远远不够的,这正如一位美丽的姑娘不仅要有光鲜的衣着,更要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那这篇文章的内容美不美呢?
1、情景一:A同学和B同学在学习《陋室铭》的过程中,相互交换了自己的看法,并发生了争执。
A同学:文章题目为《陋室铭》,作者就紧紧围绕题目来写陋室之陋。
B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我觉得作者表面上是写陋室之陋,其实是写陋室不陋。
如文中“”等具体写陋室的句子都可说明这一点。
要求: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B同学的观点较为合理。
理由: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写出陋室环境的别致幽雅。
此句应读出作者的喜悦、喜爱之情。
读此句时,语调应轻快明朗。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室中往来人物不俗,映衬出作者的博学儒雅。
此句应读出作者的自豪、清高之情。
读此句时,“鸿”、“无”应重读。
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反对照,虚实相生,写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此句应读出作者的怡然自得、恬淡闲适之情。
读此句时,语速应较慢。
学生发言后,教师予以总结,并板书如下:
居室环境——幽雅
陋室交往人物——儒雅德馨(不陋)
生活情趣——高雅
2、情景二:经过B同学头头是道的分析,A同学同意了B同学的观点。
但A同学紧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对陋室之景、陋室之人、陋室之事进行了详细描绘之后,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亮、扬雄、孔子这三个人呢?B同学面露难色:我一时也答不上来,我们还是先回家查查这三个人的资料吧!
要求:(展示资料,看完资料后)假如你就是B同学,请给A同学一个满意的解答。
出示资料: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扬雄: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
学生归纳三人的共同点:都是“有名的先贤”。
继续出示资料:诸葛亮: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扬雄:潜心修学, 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学生归纳三人的共同点:都有“淡泊的情怀”。
明确:这三位有名的先贤都是作者仰慕的对象,作者把他们引为自己的同道和知己,从而使自己“陋室不陋”的观点更加充分有力。
这三句话该用坚定自信、不容辩驳的语气来读。
总结: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原来可以用我们的声音来传达,我们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恰当地处理好语调、重音、语速、语气,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刚刚我们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所以这篇文章不仅形式美,而且内容也美,真不愧是一篇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啊!
四、回应开头:
1、学到这里,刚上课时看的那个故事的谜底该揭晓了吧?(提示学生“铭”的特点:刻在器物上。
)揭晓谜底: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续写故事:和州知县得知此事,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
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
(生摇头晃脑地吟诵《陋室铭》,读出对势利的和州知县的轻视。
)
五、总结收束:
最后,让我们一起看黑板,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背诵一遍。
(师生齐背课文)
下课前,我有两句话送给大家:愿《陋室铭》一文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耳际,愿《陋室铭》一文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心间。
课后作业:任选一个题材,仿写课文,如“考试铭”、“省运铭”、“公仆铭”等等。
下课。
板书设计:居室环境——幽雅
陋室交往人物——儒雅德馨(不陋)
生活情趣——高雅
作业设计:
必做:1.重要字词含义积累
2.背诵全文
3.大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