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化思维训练: 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

结构化思维的作用

结构化思维,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掌握了这一管理技能,将使你在职场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获得以下优势:

能够快速完成方案,而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获得老板的赏识,客户的青睐;

能够制作出周密的商业计划,从而牢牢地控制住企业生命线;

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纷繁的市场上,先人一步走向成功;

能够有效地安排好学习与工作,快速掌握新岗位、新工作所需知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

那么——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就是结构化思维的经典描述。

《麦肯锡方法》一书中描述麦肯锡顾问们咨询服务的方法中,讲述了所谓“MECE”清单的建立方式,也是结构化思维的体现。

在济南的历史博物馆中曾见到毛泽东手书的济南战斗指导中,开门见山地说:就目前局势看,关于济南的战斗,无非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我军先于敌军到达济南;第二种情况,我军与敌军同时到达济南;第三种情况,敌军先于我军到达济南。然后一一讲述每种情况下我军应如何展开战斗。堪称结构化思维的经典。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一定有过结构化思维的经历。

学理科的朋友们一定对学习时做实验有印象,当时应该是根据老师的要求,任何一个实验前都要先做实验计划,包括准备什么物资、实验计划、实验数据记录以

及实验目标等纸面作业,然后才开始做实验,这个实验计划实际上就是结构化思维的过程。

学文科的朋友们也一定还记得在做文章分析时,总是要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这实际就是提炼文章结构的训练。

学语言的朋友们也一定记得天天反复对各种句型去分析“主谓宾,定状补”,这个就是句子的结构化,而句型则是语言学家们为使大家学习语言时有个明确指引,提炼出来的语法结构。

喜欢厨艺的朋友在做菜前,一定会先想好要做什么菜,要备什么配料,以什么锅、多大的火,以什么方式来烹饪,这也是一种结构化思维的过程。

自驾出游前,每个朋友都会先设定目的地,再设计出行路线,然后保养车辆、加满油,甚至设计好路上在什么地方休息,在什么地方吃饭,车上要带多少水等等,也是结构化思维的结果。

子凡老师著名的“冰气水”三态分析法,“小房子”课件制作法也是结构化思维的体现。

…………

结构化思维,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只是我们很多朋友只是在潜意识层面不自觉地在使用,而不会以这种思维理论方式来指导自己在缺乏经验的领域里的进步。那么,究竟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我认为结构化思维就是用于解决所有问题的第一把钥匙,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它可以使你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去应付任何问题,去寻找其他的钥匙,而不论这个问题你是否有经验。

结构化思维模式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目标清晰

实现目标所需资源的分析,高度概括而且全面

具有资源达成的具体方法和计划。

概括而言,结构化思维的三个步骤就是:确定目标——资源分析——制订计划。

很多朋友都应该有过装修的经验。回顾一下装修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结构化思维来完成的系统工程(虽然是个很简单的系统工程):

确定目标——决定装修方案;

资源分析——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多少人,用多少预算花多长时间来完成;

制订计划——装修过程管理,什么时间买哪些材料,材料进场时间,开工时间,中间验收时间,终验时间,最终验收等等。

当然,一套房子的装修,相比许多在经营中和商战中遇到的问题要简单得多。在经营和商战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首先是目标难以界定,很多事情看上去可能这样,可能那样,任何一个目标都有其风险与收益;其次是资源状态不明朗,几乎没有一个假设方案所需的资源是全部充分的;因此由此导出的方法与计划也具有着几乎无穷的多样性。

那么,如何应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复杂问题的结构化建立技巧

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大家通常遇到的困境是:问题堆积如麻,每个问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通过结构化思维来整理思路。面临这种情况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2原则:

结构化的再结构化

按轻重缓急排序

两害相权取其轻

什么是“结构化的再结构化”?

前文谈到,结构化思维的三个步骤:确定目标——资源分析——制订计划。而通常当问题复杂时,“确定目标”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时,首先要先思考的问题

是:我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制订这个目标?这个思考过程就是“结构化的再结构化”。

举个例子。“提高利润”是许多企业的目标,但是在做策划或方案时,不能以“提高利润”作为结构化“确定目标”的起点。因为“提高利润”有多种方法:提高营业收入、提高产品销售价格、降低产品成本,只有确定了企业将采用哪一种方式来“提高利润”,才能达到确定目标的目的。因此,“提高营业收入”、“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或者“降低产品成本”当中的一个才是方案的起点。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若干方法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性目标,通常要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更深的功力,如果功力不够,建议还是从单一目标开始。

按轻重缓急排序

当我们把一个大目标通过再结构化分解成为若干个子目标,再对每一个子目标进行资源分析以制订计划时,又会发现一个常见问题: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都在占用资源,而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这时如何去分配资源呢?

中国有句古训:“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讲得就是“利点为重,兼顾其他”的分配原则。

在资源紧缺时,可将若干目标分成: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紧急而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种情况。

资源的分配方向一般是:重要而紧急优先,紧急而不重要次之,重要而不紧急最次,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最次。

这样的分配方式,一方面确保了重要目标的实现,而这些目标通常会对大目标的实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先完成紧急的工作,可以使资源快速释放,再投入到下一个工作当中。而且,当部分工作完成后,这部分工作的成果可以转换为下一阶段工作的资源,后边的工作就会越来越轻松。

两害相权取其轻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头驴,在它面前有两堆草,一堆草很鲜嫩,但距离比较远;另一堆草比较近,但不如第一堆草好吃。这头驴左右为难,选择不定,结果在选择过程中饿死了。

在上述目标分解和排序的过程中,许多决策者经常会陷入类似的两难选择或多难选择,一旦陷入这种环境,就无法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就会觉得这个也重要,那个也重要,所有目标都是“重要而紧急”的,其结果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事无成。

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许多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是“趋利驱动”,而不是“避害驱动”。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商业决策时,通常每一个选择都具有两面性:在带来一定利益的时候,必然会有相应的“损失”,“趋利驱动”型的决策者通常总是期望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对每一个选项中的“损失”都瞻前顾后,难以割舍,犹豫不决;“避害驱动”型的决策者则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为目标,因此只需要考虑各方案的损失程度,选择损失最小的方案即可,决策速度比较快。

在如今快节奏竞争的商业环境中,对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慎重、细致,而对战术的要求则是“以快打快”,而结构化思维通常是指对战术行为的策划,(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