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细胞分裂—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由图可知,5与6位于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 单体的相同位置,为相同基因,而1与5位于 同一条染色单体上,则1与6组合不会形成重 组型配子,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5.(2018·江苏,23改编)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主讲人:XXX
一、选择题 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向两极的机制有三种假说:假说1认为由微管 发生中心端微管解聚引起,假说2认为由动粒端微管解聚引起,假说3认 为由微管发生中心端和动粒端微管同时解聚引起。用不同荧光标记纺锤 丝和染色体如图1,用激光使纺锤丝上箭头处的荧光淬灭(不影响其功能) 如图2,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8.(2022· 江 苏 省 如 皋 中 学 高 三 模 拟 ) 某 二 倍 体 高 等 动 物 的 基 因 型 为 AaBbXDY,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一个细胞如图所示 (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
受体结合后,直接调控Bc1-2基因
的表达
B.凋亡的细胞中Bc1-2基因表达量增

202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02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专题强化练(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选择题1.(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均须附着于纺锤丝上,这称为双定向作用,一种名为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发现如图所示的异常现象,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直到双定向作用完成才能继续进行分裂。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图中细胞处于分裂前期,含有8个DNAB.纺锤丝牵拉染色体的移动需要ATP供能C.据图分析,激活后的MCC对APC具有抑制作用D.低温通过破坏SAC监控机制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该细胞中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形态出现且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纺锤丝出现均可显示出细胞处于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因此图中细胞中含有8个DNA,A正确;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如果只有一条染色单体附着在纺锤丝上,则 3M2B 附着在对侧着丝粒上,并激活MCC,后者抑制 APC 的活性,暂停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和有丝分裂的进行,由此确保只有双定向作用完成,染色单体才能顺利分离,所以 MCC对 APC具有抑制作用,C正确;低温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因此低温不是通过破坏SAC监控机制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D。

答案:D2.(2022·广东模拟预测)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2n)高等动物细胞,其某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意部分染色体)如图1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1所示细胞可知该动物为雄性,①②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图1对应图2中的V时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目相等C.图2中的Ⅱ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D.若图1所示细胞染色体都含32P,则其子细胞分裂至Ⅳ时期时有2条染色体含32P解析:图1所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无法推断该动物为雄性个体还是雌性个体,①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互换,A错误;图1对应图2中的Ⅰ时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目相等,且数目均为2n,B错误;图2中的Ⅱ时期,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图1所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子细胞不再进行分裂,D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8) 细胞分裂中变异类型和标记染色体去向的分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8) 细胞分裂中变异类型和标记染色体去向的分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8) 细胞分裂中变异类型和标记染色体去向的分析从“高度”上研究高考[典例](2022·山东高考)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可进入1个或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Ⅱ时,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若无同源染色体则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异常联会不影响配子的存活、受精和其他染色体的行为。

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

上述精原细胞形成的精子与基因型为Aa的卵原细胞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突变,上述精子和受精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最多分别为()A.6;9B.6;12C.4;7 D.5;9[解析]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

(1)若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则A、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①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a,经减数分裂Ⅱ,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Aa和不含A、a的精子;②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经减数分裂Ⅱ,可形成基因型为A或a的精子;(2)若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未发生交换,③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a,经减数分裂Ⅱ,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AA、aa或不含A、a的精子;④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或aa,经减数分裂Ⅱ,可形成基因型为A或a的精子;综上所述,精子的基因组成包括AA、aa、Aa、A、a和不含A或a,共6种,与基因组成为A或a的卵细胞结合,通过棋盘法可知,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包括AAA、AAa、Aaa、aaa、AA、Aa、aa、A、a,共9种。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二轮复习】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大串讲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二轮复习】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大串讲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细胞的增殖: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

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

2.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例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细胞分裂结束后不再进行分裂,它们就没有细胞周期B.细胞从上一次分裂期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期之前为一个细胞周期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时间一定比分裂间期的时间短D.只有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3.细胞增殖的意义: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4.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1)间期:完成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3)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4)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随机均匀分配到细胞两极。

(5)末期: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核膜和核仁出现。

5.有丝分裂的意义(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 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例2: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异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活动不同B.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C.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方式相同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例3: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2组中心粒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为1∶2∶2D.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6节 细胞分裂实验类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6节 细胞分裂实验类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片具体流程为:解离→漂洗→制片→染色B.使用50%的酒精能够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先用低倍镜找到排列紧密呈正方形且有大液泡的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D.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动态分裂过程,因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2.某小组将健康小鼠分为7组,其中6组分别用高、中、低剂量的咖啡因腹腔注射,另1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然后对7组的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4小时后获取小鼠的骨髓细胞,并立刻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染色观察,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咖啡因[μg/(g·bw)] 秋水仙素[μg/(g·bw)]分析细胞总数分裂其总数有丝分裂指数空白组0 5 8 000 507 6.34%低剂量组 1.25 5 8 000 1 601 20.01%中剂量组 4 5 8 000 899 11.24%高剂量组10 5 8 000 659 8.24%A.低剂量咖啡因促进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B.有丝分裂指数越高,表明分裂能力越强C.实验分组应随机进行,且各组雌雄个体各半D.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便于观察3.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B.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C.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4.细胞增殖严格有序的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如图表示cyclinB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说明:CDK1是CDK的一种;cyclinB是cyclin一种A.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B.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不能合成所致C.cyclinB在G2期开始合成D.CDK1一定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5.苦养麦中含有的槲皮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5节 复制标记类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5节 复制标记类含答案

1.两个基因型均为aaBb的动物精原细胞,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基因a、B和b,两细胞分别进行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精细胞中都有3种颜色的3个荧光点B.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的6个荧光点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的4个荧光点D.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3种颜色的6个荧光点2.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 标记。

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第1次B.第2次C.第3次D.第4次3. 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放在不含32P 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B.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含有32PC.某个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半数的染色体含有32PD.此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一半的染色体含有32P4.为了验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可能发生部分交换,将植物分生区细胞置于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让其不断增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

原理是DNA复制时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子链中,经特殊染色后,DNA的一条单链掺有BrdU着色深,而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一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B.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二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C.若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浅的染色单体上一定有着色较深的部分D.若第二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深的染色单体上不会有着色较浅的部分5.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

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

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3一、选择题1.(2022重庆模拟)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3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分裂B.精原细胞只能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C.3种分裂方式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DNA复制和染色体的形态变化D.二倍体生物体内含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2.(2022山东德州二模)维管组织中心(MTOC)是细胞内能够发出蛋白纤维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研究发现,长春碱能够抑制MTOC发出的蛋白纤维的解聚和组装。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的MTOC中具有一对中心粒B.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两极均会出现MTOCC.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与MTOC有关D.长春碱能将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在分裂期3.(2022北京西城二模)将分生区细胞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短时间后更换到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再培养一段时间。

测定分裂期细胞中带放射性DNA的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10~20 h曲线下降,与被标记的细胞逐渐完成分裂有关B.20 h后曲线再次开始上升,是因为被标记的细胞进入第二轮分裂的分裂期C.每一个被标记的细胞分裂两次形成的四个细胞中,均只有两个细胞带有放射性DNAD.从DNA复制完成到分裂期开始的时长约为2 h4.某研究小组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动物肝脏临时装片,得到如图所示图像(仅显示部分)。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视野中还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纺锤体和中心体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均排列在赤道板位置C.该时期之后,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D.统计多个视野中的细胞,会发现处于此时期的细胞数少于间期的细胞数5.(2022山东日照模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些正常的染色体容易断裂,若断裂发生于染色体的两个末端,那么断裂下来的两个片段彼此可以黏合成无着丝粒片段,而带着丝粒的部分可通过两断端的黏合形成环状染色体(如图)。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 考点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及相关比较-讲义(通用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 考点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及相关比较-讲义(通用版)

考情解读考点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有丝分裂。

3.细胞的减数分裂。

4.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5.动物的受精过程。

6.细胞的分化。

7.细胞的全能性。

8.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考情1.考查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命题趋势:细胞增殖多以简明的题干信息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多以引入新情景信息,进行相关原理考查。

1.(必修1 P115小字)正常细胞的分裂是在机体的精确调控之下进行的,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分裂50~60次。

但是,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必修1 P115小字)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但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一样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作无丝分裂。

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3.(必修1 P115思维训练)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2)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比例关系限制: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所能控制的代谢活动有一定限度,限制细胞不可能太大。

4.(必修1 P119正文)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5.(必修1 P120思考·讨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而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动物和人体内仍然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

6.(必修1 P124~125正文)从总体上看,(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越是衰老的细胞一般越不能再分裂。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备考-细胞分裂过程的疑难问题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训练解析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备考-细胞分裂过程的疑难问题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训练解析

2021高中生物备考-细胞分裂过程的疑难问题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训练解析1、核膜如何解体与再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纤层(细胞核骨架系统之一)中的蛋白质首先开始高度磷酸化而解体,解聚成分散的肽链,从核膜上散落到细胞质中,使细胞核失去主要的支持骨架。

接着,核膜的内、外两层膜与核孔复合体分别崩解,核膜解体成大小不一的封闭小膜泡,散落在细胞中,其形状与内质网难以区分,此时在细胞中已无法看到完整的细胞核结构。

但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核膜小泡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可以看到,一直分散于纺锤体周围。

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核纤层蛋白又去磷酸化而重新聚合,且与散落在细胞质中的小膜泡结合而成核膜,包围在一组染色体之外。

同时,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也重新装配完成,开始执行一定的物质运输功能,从而完成核膜的再生。

2、中心体在什么时期复制?高等动物细胞中,中心体复制由中心粒分裂、中心粒复制、中心体分裂和子代中心体分离4个阶段组成。

中心粒分裂出现在G1晚期,此时构成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稍微分开,为中心粒的各自复制做准备,是中心体复制开始的征兆。

中心粒复制始于S早期或者始于S期二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轻微分裂之时,每个母代中心粒旁与其垂直的方向长出一个子代中心粒,子代中心粒不断延长,这个过程可延至G2期直至有丝分裂期生长成熟。

然而,中心体的复制并不会导致S期延长。

随着中心体在G2期分裂和分离完成,中心体复制也结束,半保留复制的中心粒进入子代中心体,此时细胞中能看到复制后的两个子代中心体。

现研究表明,子代中心体的分裂与细胞循环调节激酶(Nek2)和 EF-hand蛋白磷酸化有一定的关系。

3、纺锤体如何形成?以动物细胞为例,纺锤体微管蛋白的合成是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完成的。

纺锤体的形成是在有丝分裂前期,以中心体为中心,源自星体(中心体与四射的微管合称)微管和染色体的相互作用。

首先,两个星体的形成和向两极运动,标志着纺锤体装配的开始。

随之,星体微管逐渐向“细胞核”内侵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1节 有丝分裂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1节 有丝分裂含答案

1.下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

推测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2.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 的数量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细胞应处于图3中的BC段,图2对应图4中的a时期B.图3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在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而造成的C.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3.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B可表示DNA分子复制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4.正常玉米的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

下列关于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完成了中心体的复制B.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数目均加倍C.细胞分裂末期赤道板形成新的细胞壁D.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40个5. 如图表示人工培养的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相应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B.曲线B表示同一极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距离C.曲线B表示两组中心粒之间的距离D.第45 min时,细胞进人有丝分裂的中期6.如图表示某人体细胞(部分染色体)及洋葱裉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已缩小到最小程度B.①在G2期已经复制完成,前期时作用于②而影响染色体的移动C.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⑤由前期时核膜解体成的小泡组成,聚集成细胞板7.下表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t/h),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肝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且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细胞的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C.表中四种细胞进入分裂期后,都由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表中四种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8. 研究发现人体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正常骨髓细胞约为40h,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丝点 分裂, 子染色 体移向
染色体 又变成 染色质
两极
4n 4n→2n
4a 4a→2a
2n(a)
前中


分裂间期
精品课件
分裂期
有丝分裂
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2n
2n
一个核内DNA 含量的变化:
2a→4a 4a
4n(a)
2n(a)

分裂间期
染色单体数目: 0→4n
4n
同源染色体对数: n对
n
染色体组数: 2
3、请总结出判断图形是 有丝分裂还出减数分 裂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精品课件
谢谢大家!
精品课件
温度骤变等
纺锤体形成受破坏 不能分裂成2个子细胞
2n
2n
4n
正常的 有丝分裂
形成染色体数 目加倍的组织
4n
4n
精品课件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精品课件
BB
Y X
细胞分裂
——专题复习
精品课件
雌雄抱对排出 精子、卵细胞
成体
受精卵 囊胚
幼体
幼体
该过程,有哪些细胞分裂方式?
精品课件
无丝分裂
精品课件
有丝分裂
染色体行为变化:
染色体 复制
决定
出现 染色体
着丝点 排在赤 道板上
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2n
2n
2n
一个核内DNA 含量的变化:
2a→4a
4a
4a
4n(a)
意义
保持亲子代细胞遗 传性状稳定性
精品课件
2a→4a→2a→a
分裂前后染色体数 和DNA量减半
对有性生殖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有重要 作用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 减Ⅰ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基因重组
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 减Ⅰ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基因的分离定律
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2 精品课件
1234 567 8
2n 4n 4n→2n
4a 4a 4a→2a


分裂期
4n
0
n
2n
2
4

0 2n→n 4→2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间期Ⅰ 前期Ⅰ
染色 体的 复制
同源染 色体联 会出现 四分体
中期Ⅰ 后期Ⅰ
同源染 色体排 列在赤 道板上
同源染 色体分 开,非 同源染 色体自 由组合
B
Y X
Y
Y Y
B
BB
B
X
X
X
Bb
Y
X
精品课件
Bb
X
Y
Y
B b
X X
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不互换
hHhH
互换
B B b b
H B
h
精品课件
b
h h H H
H 重组
h
h 重组
H
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有两个只色盲和两个 只患血友病的儿子,后来却生了一个既色盲又血 友病的儿子(已排除基因突变的可能)。
精品课件
有丝分裂
染色体的行 为变化规律
决定
染色体数目 的变化规律 2n→2n→4n→2n
减数分裂
2n→2n→n→2n→n
DNA数目 2a→4a→2a 变化规律
分裂前后染色体数 特征 和DNA量保持不变
数目: 2n
2n
2n
2n n
核内 DNA含量:
2a→4a
4a
4a
4a 2a
后期Ⅱ
2n n
2a a
4n(a) 2n(a)
减Ⅰ 精品课件
减Ⅱ
时间
4n(a) 2n(a)
减Ⅰ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减Ⅱ 时间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染色单 间期Ⅰ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中期Ⅱ 后期Ⅱ
体数目: 0→4n 4n 4n 4n 2n 0 0
同源染色 体对数:
n对
n
n
n0
00
染色体 组数:
2
2
2精品课件 2
1
21
若有3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时 染色体有几种排列方式? (造成子细胞染色体组成不同时,才是新的排 列方式)
56
1 2 34
精品课件
146 235
1 36 2 45
1 45 2 36
1 35 2 46
精品课件
146 235
四分体 道板上 同源染
染色体数目:
色体自 由组合
中期Ⅱ 后期Ⅱ
着丝 点排 在赤 道板
着丝点 分裂, 子染色 体移向
两极
精细 胞
2n 2n
2n 2n
一个核内DNA含量:
n n 2n n
2a→4a 4a
4a 4a
2a 2a 2a a
精品课件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染色体 间期Ⅰ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中期Ⅱ
次级 精母 细胞
中期Ⅱ 后期Ⅱ
着丝 着丝点 点排 分裂, 在赤 子染色 道板 体移向
两极
精细 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品课件
精原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间期Ⅰ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染色 同源染 同源染 同源染 次级
体的 色体联 色体排 色体分 精母
复制 会出现 列在赤 开,非 细胞
14 6
23 5
精品课件
14 6 14 6 23 5 23 5
假设以下事例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请分析原因
1.镜检一株植物,发现根部细胞及大部分枝条细 胞染色体数为2n,但有一枝条的细胞染色体数为 4n。另有一株开白花的植物却有一枝条1三体综合征的儿子。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有一个色盲的儿子,后来 却生了一个色盲的女儿,镜检发现该女体细胞基因型 均为XbX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重组
精品课件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交叉互换 细胞工程
DNA复制 有丝分裂 比较 减数分裂 参与的细胞器
细胞质遗传
影响因素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精品课件
思考: 1、与细胞分裂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2 15N

有丝分裂后有几个细胞有15N? 减数分裂后有几个细胞有15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