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创新

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创新

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创新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药学作为一门学科,始终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的历史、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以及药学在创新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药物治疗的历史在追溯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药物治疗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草药来治疗一些精神疾病。

例如,在中国古代,就有使用岩白菜治疗痴呆的记载。

然而直到20世纪以后,药物治疗在精神疾病中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1.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可以缓解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常见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氯苯酮类药物、苯酮酸类药物等。

2. 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状,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睡眠和食欲等症状。

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3. 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减轻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奋乃静等。

三、药学在创新治疗中的应用1. 精准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个体化的过程,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反应都有所不同。

药学致力于研究个体差异,通过基因检测、代谢酶活性测定等手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新药的研发与应用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另一个创新点是新药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新药被开发出来,并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例如,近年来的抗精神病药物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发展到了与多巴胺系统相关的其他新途径,如阿片受体、谷氨酸受体的调节等。

3. 药学监察和用药安全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还起着重要的监察和用药安全的作用。

药师会对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避免用药不当或滥用药物。

药物对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

药物对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

药物对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长期以来,药物治疗一直是缓解精神疾病症状的常用方法。

本文将探讨药物对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药物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一、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神经递质系统,如多巴胺、血清素、γ-氨基丁酸(GABA)等。

主要的药物类型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

其中,抗抑郁药主要通过增加脑内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浓度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抗焦虑药主要通过增加GABA的效应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而抗精神病药则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减少幻觉、幻听等症状。

二、不同药物的应用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脑内血清素的浓度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症状。

然而,不同患者对不同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在焦虑症的治疗中,常用的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GABA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然而,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时长的控制。

对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的治疗,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其在控制负性症状方面效果较差。

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仅可以影响多巴胺受体,还可以调节血清素和其他神经递质的水平,因此在控制负性症状方面效果更好。

三、效果评价对于药物治疗的评价主要包括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

疗效评价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来进行,通常使用HAMD、HAMA等量表进行评估。

安全性评价则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受性和依从性等方面。

阿立哌唑联合米氮平或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阿立哌唑联合米氮平或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21 年 1 月 第 3 第 2 期 01 2 卷 3
De e e 2 V0. No2 c mb r 01 l 1 3 .3
中国中医药 咨讯
Ju a o hn rdt n l h n s de eIfr t n o r l f ia a i o a C ie e n C T i Me i n oma o i n i ・6 1 5・
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 ( - 与对 照组 A6 .%) 84 2 %) ( 7 比较差别无统计学 意义( > . ) 6 P 0 5, O 与对 照组 B( .%) 4 5 比较差别 有统计学意义 8
( O 5 治疗 481 周与治疗前 比较 , P< . ) o。 、、2 三组的 P N S A S 总分 , 以及研究组和对照组 A的阴性因子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入组 , l服给药 。 均: l 研究组予阿立哌唑f 博思清 , 成都大西南 制药有 限公司生产 ) — 0 g d 米氮平( 隆 , 1 3r / ; 5 a 瑞美 杭州默 沙东制药 有限公 司生产 )o /d 3 mg 。对照 组 A予阿立 哌唑 1 5—3 r /d 0 g ;舍 曲林 ( a 左洛复 ,辉 瑞制 药有限公司生产) 5 r /d 对照组 B单用阿立哌唑 1 3 m /d 均治疗 1 0g 。 a 5~ 0 g 。 2 周, 视病情需要联用苯二氮卓类和( 抗胆碱能药。 或) 1 临床评价 用 P N S量表评价疗效 , . 3 A S 分别于治疗前 和 治疗 后第 248 1 周末 进行 ,A S 减 分率 i7%为痊 、、、2 P NS >5 愈 ,0 ~7 %为显效 ,0 ~ 9 5% 4 3 % 4 %为好转 , 0 <3 %为无效 。 采用不 良反应量表(E S评定不 良反应 。于治疗前及治疗 T S) 后每 4周末查血 常规 、 尿常规 、 血生化指标及心电图。 1 统计方法 采用 SS .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整理 , . 4 PS1 0 0 采用 x 检验或 t 检验进 行统计分析。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效果观察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效果观察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12-16T13:31:32.6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易宏[导读] 相较而言,使用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比使用阿米替林治疗效果更好。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625000【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

方法:选取SDS与SAS评分相似的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100例,以不同治疗方案分别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分别分为50人/组,A组使用米氮平予以治疗,B组使用阿米替林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是否有缓解,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使用米氮平予以治疗的患者下降十分明显,而使用阿米替林治疗的患者虽有所下降,但未到达理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比B组的整体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而言,使用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比使用阿米替林治疗效果更好,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米氮平;阿米替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据相关医学研究显示,83.12%的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特点是情感表达不准确以及迟钝、知觉错误、性思维混乱,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示为与环境格格不入,情感、知觉、意识等与常人有较大区别[1]。

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是一个难题,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导致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如焦虑、担忧、抑郁等,有相关医学研究表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14.99%的患者带有严重的消极情绪,12.65%的患者异常焦虑。

[2]焦虑情绪对患者前期的治疗康复中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不仅如此,焦虑情绪在后期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不良影响。

只有缓解患者的情感症状,才可能使患者达到理想的治愈效果。

现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情况如下。

艾司西酞普兰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

艾司西酞普兰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症状主要为情绪与行为异常、妄想、幻觉还有认知功能障碍等。对该疾病认知,
临床方面多以补充维生素 B 与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居多,而且对甲亢所致精神障碍 患者也多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与奋乃静等,但是该类药物存在较大不良
反应,导致病人依从性相对较差。氨磺必利氨磺必利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它 对 D2 / D3,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对 D1,D4,D5,亚型无任何识别力,对其 他神经递质受体和药理作用位点也缺乏亲和力,低剂量时选择性影响突触前 DA 受体,控制 DA 的合成和释放,高剂量时占据突触后 DA 受体并出现拮抗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氨磺必利对甲亢所致精神障碍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提升病人生活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抗抑郁药
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合并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 自杀冲动的几率更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症状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 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为此,本文研究选取 80 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 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抗抑郁药物在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辅助治疗的 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应用阿立哌唑对于突触后膜 5-HT1A、DA 系统的功能协调也具有较为显著 的平衡效果,能够有效减少 EPS 出现与提升抗精神障碍药物疗效。相关研究表明, 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剂比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剂对甲亢所致精神障碍具有更佳治疗
效果,而且较少的不良反应,通过本次实验结果也很好的证实了以上观点。虽说
临床治疗方面氨磺必利也具有比较确切的疗效,但是其对于血清催乳素的水平存
量和认知功能,通过本次实验也证明了应用氨磺必利具有较为不错的疗效。阿立
哌唑是 5- 羟色胺多巴胺系统型稳定剂,属于新型的抗精神病的药物,它和非典 型的精神病治疗药物存在明显区别,存在突触前 DA 受体激动与突触后 D2 受体 拮抗效果,同时存在 5-HT1A 受体局部激动与 5-HT2A 受体的拮抗效果,可以明 显阻断突触多巴胺 D2 受体,对过高 DA 活动有拮抗作用,因而也有人把它叫做 DA-5-HT 系统稳定剂,主要可用来对精神分裂的阳性症状进行治疗。此药物对于 突触前膜 DA 功能具有加强作用,用在对认知功能受损与精神分裂等方面进行治 疗有奇效。

药物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神经精神疾病是指由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精神和行为障碍,包括但不仅限于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药物治疗在神经精神疾病的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药物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抗抑郁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常常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

抗抑郁药可以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二、抗焦虑药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恐惧等症状。

抗焦虑药可以通过促进脑内γ-氨基丁酸的神经递质作用来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

常用的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并密切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避免滥用和依赖。

三、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思维紊乱、幻觉妄想等症状。

抗精神病药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包括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依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四、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症状,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来达到镇静和催眠的效果。

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佛波酮)。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和依赖。

总结:药物治疗在神经精神疾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然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务必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频次,并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加强作用

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加强作用

·194·
StraitPharmaceuticalJournalVol30No102018
早期常实施安慰剂治疗,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 症状,但疗程较长,且整体疗效不佳,因此不可作为首选药物。 通过分析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后,我院选择了抗 抑郁药治疗,其中以艾司西酞普兰效果最为显著,其属于选择 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一种新型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 者焦虑、抑郁等情绪,避免神经突出间隙 5HT浓度过高,对 5 HT的再摄取产生抑制效果〔5〕。将抗抑郁症药用于精神分裂 症患者中,能够提高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肾上腺素释放,保持 机体多巴胺和情绪处于一个水平,阻隔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 胺通路,进而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减轻胃肠道反应,降低肾上 腺轴活性〔6,7〕。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精神病理、 阴性 症 状、阳 性 症 状、总 分、BPRS评 分、SANS评 分、TESS评 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抗抑郁药利用价值 较高,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利于病情恢复。
表 3 对比两组患者的 PANSS评分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时间
50
治疗前
治疗后
50
治疗前
治疗后
阳性症状(分) 2112±254 1279±316 2165±238 1848±352
阴性症状(分) 2045±236 1332±247 2069±245 1858±175
精神病理(分) 3285±242 2124±234 3219±254 3011±132
观察组患 者 中 男 31例,女 19例,平 均 年 龄 (4296± 415)岁,平均病程(4515±1039)个月,平均体重(5596± 785)kg。
对照组患 者 中 男 30例,女 20例,平 均 年 龄 (4252± 497)岁,平均病程(4563±1074)个月,平均体重(5515± 729)kg。

精神药物使用分析

精神药物使用分析

精神药物使用分析在当今社会,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精神药物的使用也变得越发普遍。

精神药物是一类能够影响大脑神经化学过程,从而改变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药物。

然而,其使用并非简单随意,而是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精神药物类型。

抗抑郁药是其中一大类,例如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中 5 羟色胺的水平来缓解抑郁症状。

还有抗焦虑药,像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能够迅速减轻焦虑情绪,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

抗精神病药则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如氯丙嗪、利培酮等。

此外,心境稳定剂如锂盐,常用于治疗躁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使用精神药物呢?对于许多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精神药物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比如,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极度的悲伤、失去兴趣和动力,抗抑郁药可以帮助他们逐渐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这些症状,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

然而,精神药物的使用并非没有风险和副作用。

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等。

更严重的副作用可能涉及心血管系统、肝脏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而且,长期使用某些精神药物还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或耐药性的产生。

在决定是否使用精神药物时,医生通常会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病史,以及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等。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医生才会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患者在使用精神药物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遵循医嘱。

按时按量服药是非常重要的,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都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分析

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分析

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7-05-27T13:58:34.3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1期作者:李忠玲[导读]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常见并发症之一,具体是指在最近1年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佳木斯精神病人福利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度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其中A组给予度罗西汀治疗、B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C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

结果:治疗前后各时期患者CDSS、HAMD、BPRS评分差异不明显,同样治疗后各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也不明显,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另外,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B组为17.5%,两者差异不明显,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但A组与B组明显低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度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效果相当,但度罗西汀、文拉法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度罗西汀;文法拉辛;阿米替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084-02 前言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常见并发症之一,具体是指在最近1年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症状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抑郁症状。

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少言、兴趣下降、失眠、精力不足,及有罪恶感、自杀观念,如果不将抑郁治愈可能引起精神分裂的再次复发,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学习。

为更好的治疗该疾病,本文对度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三种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组,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针对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研究。

一、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达到减轻或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神经传导,恢复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

不同的药物类别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机制各异,包括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二、抗焦虑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抗焦虑药物是治疗广泛焦虑障碍、恐慌症、强迫症等疾病的常见药物。

它们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常见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等。

三、抗抑郁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抗抑郁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它们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

四、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它们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减轻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等。

五、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精神疾病药物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注意事项。

首先,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并遵从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

其次,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并及时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最后,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不适宜饮酒,不可滥用药物。

六、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发展趋势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不断发展,各种新型药物相继问世。

例如,针对焦虑症的β受体阻断剂和神经调节剂,以及对抗抑郁的新型药物等。

精神分裂症后抗抑郁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论文

精神分裂症后抗抑郁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论文

精神分裂症后抗抑郁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联用抗抑郁药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变化。

方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简明精神明显好转、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 s)总分≤35时,将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6分者纳入研究组,cdss <6分者匹配选择纳入对照组。

两组原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均维持,必要时只做药物剂量加减;研究组联用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治疗,剂量50~150mg/d,平均(75.82±30.63)mg/d,对照组不联用抗抑郁药,共观察8周。

两组分别于入组及结束时作bpr s、cdss、认知功能测查量表(r ban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结果:研究前两组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研究组为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研究结束时研究组的认知功能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束时两组间认知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加重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联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改善其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认知功能【中图分类号】r 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035- 02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从7%~75%不等,众数率(modal rate)约25%,对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等将产生负面影响[1]。

本研究对其是否影响认知功能及其抗抑郁治疗反应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对象为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病程≥2年,本次连续住院治疗≥4个月;(3)经治疗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35分。

目前为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合并小量苯海索、普萘洛尔和苯二氮草类药物改善不良反应;(4)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症状,以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2](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nophreni a,cdss)评定,cdss≥6分为抑郁症状组,即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组(下称研究组);(5)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观察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观察

• 1108•光明中医2021 年4 月第36 卷第7 期CJGMCM April 2021. Vol 36.7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观察王丽摘要: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施行舒肝解郁肢囊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2018年2月一2019年8月收治的 7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39例,施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舒肝解郁 肢囊治疗)。

对比2组患者总有效率、抑郁评分、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 生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9.49% ),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6周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更高<〇.〇5;观察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7.69% )较对照组(25.64%)更低,P<0.05。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施行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可显著增强疗效,减轻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舒肝解郁肢囊;艾司西酞普兰;中成药疗法do i: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21.07. 033 文章编号:1003-8914( 2021) 47-1108七3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患病人数较多的精神疾病,而抑郁属于上述疾病常见并发症[1],有数据显示[2],大约有63%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抑郁情绪,不仅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预后,还可使患者出现自残、自杀等倾向性,危害性较大,故需尽早给予上述合并症患 者对症治疗。

药物疗法是目前治疗上述合并症的首选 方案,以往常采取西药干预,但较多研究显示停药后患者病情易反复,故有必要联用其他方案。

为探 究舒肝解郁胶囊的可行性,我院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施行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报道如下。

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研究

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研究

【 关键词 l 精神分裂症后 抑郁; 氟西汀; 疗效; 有效剂量
[ 中图分类号 ] R 4 . 79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0 6 ( 07 0 o 8 0 3 9 2 0 )6一 4 6- 2
氟西 汀是一种 选择性 5一羟色胺 ( 5一H ) T 受体抑 制剂 , 通过抑制 5一H T的回收来增加突触 间隙 的受体浓度 , 进而改 善患者 的抑郁症状 。于 20 04年对 4 0例 精神 分 裂症 后抑 郁 患者用抗精神病药物 合并 氟西汀 治疗 与单纯抗 精神 病药 物 治疗作对照研究 , 观察其疗效并探 索最佳有效剂 量。
的剂量稳定 3个 月。H MD 1 大 于 8分 , 龄为 1 5 A 7项 年 8— 5
效 。两组病人均无 中断和脱 落病 例。 13 统 计分析 . 采用 t 检验 、 方差 分析 和 检 验。
2 结果 2 1 两组的 H MD 1 . A 7项 、 P S评分情况 前后 的比较 , BR 见表
(0 ) 无效 2例( 0 。 2% , 1 %)
氟西汀是 选择性 5一 羟色胺再摄 取抑制剂 , 该药 的抗 抑
郁作用 的临床疗效 国 内外文献 已有很 多报 道 , 效肯 定 , 疗 不 良反应较小 。精神分 裂症 的患者 对生 活质量 的要求 在不 断
全部 病例 来 自我 院住 院或 门诊患 者 , 符合 C - C
失 ;0 一7 % 为显 著 改善 ;5 一4 % 为 改善 ;<2 % 无 5% 4 2% 9 5
MD一 _精神 分裂后抑 郁的诊 断标 准 , 3】 在最 近确诊 为精神分 裂症 , 分裂症 的症状 好转但 未完 全痊 愈而 出现 的抑郁症 状 , 此时以抑郁为主要 临 床相 , 虽有精 神病 性症状 , 不是 主要 但 的表现 , 排除抑郁 症 、 分裂 症情感 性精 神病 。抗精 神量表分 值 比较 差异有显 著性 , .12组 P

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药物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的定义、常用药物、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药物治疗的定义药物治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功能水平的治疗方法。

与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相比,药物治疗具有直接、迅速的疗效,并且对于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尤为有效。

二、常用药物目前,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等。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病症,常见的有氯氮平、奥氮平等;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如帕罗西汀、氯米帕明等;抗焦虑药则用于治疗焦虑症,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活动,影响患者的情绪、思维等方面,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应用现状药物治疗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在就诊后,医生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而对于一些严重病情的患者,药物治疗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医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和副作用的最小化。

同时,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失眠等,使得患者产生不适感。

此外,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和滥用,患者需要密切监测。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新的治疗药物,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的需求。

例如,新型抗精神病药正在研究中,试图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疗效。

另一方面,个体化的治疗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遗传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个体化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型、表型等信息,精准选择药物和剂量,可以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

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焦虑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状况

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焦虑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状况

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焦虑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状况发表时间:2015-04-09T16:48:30.1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彭滔[导读] 上世纪末,医学家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同时,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有了深层次的鉴别。

彭滔(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 322000)【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符合CCMD-Ⅲ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且伴抑郁症状的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64例)给予抗精神病药加抗抑郁药(西酞普兰20mg/d)治疗;对照组(67例)单给抗精神病药治疗;两组于入组时、4周末、8周末分别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然后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的BPRS总分和HAMD、HAMA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4周末疗效更佳(P<0.05~0.01);8周末疗效两组相近(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抗抑郁药在急性期对精神分裂症有辅助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抗抑郁药西酞普兰【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59-02据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有阴性症状、合并躯体疾病、抗精神病药的种类、社会支持、自知力恢复、药物不良反应、文化程度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多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常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临床上常采用对症治疗。

上世纪末,医学家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同时,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有了深层次的鉴别。

这期间,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有意义的应用。

为了解抗抑郁药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舍曲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效果

舍曲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效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HAMD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
组 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 疗 2、4 周 后, 两 组 HAMD 评 分 均 低 于 治 疗
前, 且 观 察 组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见表 1。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PANSS 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对照组(n=42) 观察组(n=42)
阳性症状
治疗前 24.79±5.72 25.03±5.64
治疗后 13.53±3.16* 10.84±3.24*
阴性症状
治疗前 22.12±4.48 21.86±4.53
治疗后 12.42±3.48* 9.59±3.18*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舍曲林;阿立哌唑;利培酮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20. 24. 031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20)24-0079-03
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以感知觉、思维、 情绪、意志和行为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精神分 裂症后抑郁主要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后 1 年内出现 抑郁症状,并持续 2 周以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 者的自杀率较高,因此,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尤为 重要 [1]。临床常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 后抑郁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临床症状,但 部分患者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佳。舍曲林是治 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疗效确切 [2]。本文观察舍曲 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 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84 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 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 中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年 龄 <65 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 损伤;对试验药物过敏者。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 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男 18 例,女 24 例; 年龄 36~63 岁,平均(49.53±6.75)岁;病程 1~12 年,平均(5.72±2.46)年;受教育年限 5~18 年, 平均(11.93±3.48)年。观察组:男 17 例,女 25

九味镇心颗粒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九味镇心颗粒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九味镇心颗粒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嘉善县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门诊或者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60人。

按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排条件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米氮平)与治疗组(30例,九味镇心颗粒+米氮平),持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副作用。

结果:8周治疗完成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超过对照组(93.3%vs 73.3%,P<0.05);治疗后,治疗组 HAMD评分、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米氮平联治疗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九味镇心颗粒;抑郁;米氮平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最近1年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病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抑郁症状,以持续至少2周的抑郁为主要症状,虽然遗有精神病性症状,但已非主要临床相,排除抑郁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后的一类疾病。

其发病率不确切, 据估计大约是25%左右,是增加患者自杀率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米氮平作为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状缓解效果较好。

另外中药在弥补西药的不足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次对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九味镇心颗粒联合米氮平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间在嘉善县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排条件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 8 例,女性 22 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 10 例,女性 20 例。

年龄:治疗组最大年龄为 63 岁,最小年龄为 18 岁,平均为42.35±13.40;对照组最大年龄为 64 岁,最小年龄为 20 岁,平均为45.23±11.24。

我院2009~2012年抗精神分裂症和抗抑郁症药物应用分析

我院2009~2012年抗精神分裂症和抗抑郁症药物应用分析

的精 神病 医 院 , 近 几年 就诊 人数 和住 院率 大 幅增 长 ,
抗 精 神分 裂症 药 和 抗 抑 郁 药 的 数 量 、 金 额 成 几 十倍 失 常药 物应 用分 析相 比较 , 当时该 药各 年度 的 D D D s
的增 长 。 因此 , 分析 、 评 价 两 类 药 的 应 用 情 况 及 趋 值 均居 榜首 ; 该药用药频率高 , 并且经久不衰 , 主 要
2 0 1 3年 4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d i c M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S He Mt h
Ap r . 2 01 3 V01 . 2 5 SHM No . 8
第2 5卷
下半 月
第 8期
郁症药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 抗精神分裂症和抗抑郁症药物消耗的总金额逐年增长 , 且增幅较大 , 这与全 民医保的实现 、 政府的重视 、 就诊
观念的改变分不开。新型结构药物因疗效确切 、 不 良反应少 占有很大的份额 ; 传统药物虽 然价格便 宜, 但因副作用 大其应用 已开始逐渐减少 。
势, 为研 制新 药和 合理 用药 提供 参考 。
1 资料 与方 法
是 因为 其抗 精 神 病作 用 强 , 临 床 上 主要 推荐 用 于 难
治性 病 例 , 又较 少发 生锥 体外 系反 应 ; 日用药 金 额 也
1 . 1 资料
资料来 源 于我 院 2 0 0 9~ 2 0 1 2年药 品数 便宜 , 仅为 0 . 5 9元 ; 加 之 我院患 者 大 多来 自农 村 , 虽
界第 四大疾病 , 到2 0 2 0年 可能成 为 仅 次 于心 脏 病 的 精神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大为改观。我 院使用 的第 二 代 新 型抗 精 神 病 药 物 占 大 多 数 。 由 表 1可

精神药物使用分析

精神药物使用分析

精神药物使用分析在当今社会,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精神药物的使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精神药物,作为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使用涉及到众多方面,包括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适用症状、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精神药物种类。

抗抑郁药是其中一大类,如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常见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中 5 羟色胺的水平来改善情绪。

还有抗焦虑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它们能快速缓解焦虑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

此外,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等,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障碍。

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以抗抑郁药为例,除了前面提到的增加 5 羟色胺水平,还有些药物会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传递。

抗精神病药则通常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来发挥作用。

这些作用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药物的疗效,但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药物的作用并非完全清晰,仍有许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精神药物呢?一般来说,如果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认为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益处时,就会考虑使用精神药物。

比如,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念头、无法正常进食和睡眠;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严重到无法出门、无法正常社交;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然而,使用精神药物并非一劳永逸,需要遵循一定的使用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来确定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通常,药物的使用会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诊,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说到副作用,这是使用精神药物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头晕、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等。

不同的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副作用,而且副作用的出现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比分析

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比分析

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4-10-14T08:33:12.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郭艳丽[导读] 探讨急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郭艳丽(河南省驻马店精神病医院药械科 453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6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用安非他酮和西酞普兰治疗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末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4、8周后HAMD评分、BPRS量表总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 P<0.05);两组治疗后HAMD 评分、BPRS总分比较, P<0.05。

治疗TESS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但安非他酮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安非他酮西酞普兰【中图分类号】R9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102-02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除阳性和阴性症状外,情感症状越发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1]。

目前多将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出现的典型抑郁症候群称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该抑郁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恢复,还会使患者处于高自杀风险水平,自杀率约为10%,与患者的抑郁症状、绝望感分不开[2]。

临床上需要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抗抑郁药系统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抗抑郁药物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68例,男性39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2.6±7.8 岁,平均病程4.6±3.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严波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近年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抗抑郁药已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状等,提高患者的自知力。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参与研究,对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进行深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参与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2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在18岁~45岁之间,平均(31.5±3.1)岁;患者病程在1年~20年之间,平均(13.2±4.5)年。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19岁~44岁之间,平均平均(32.5±3.0)岁;患者病程在1年~19年之间,平均(13.1±4.2)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

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10309),每日1mg,在对患者连续治疗2周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用药量,对于每日用量,要求控制在4mg 以内[1],后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减少用药量。

连续治疗8周。

1.2.2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利培酮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

艾司西酞普兰(国药准字J20100165)[2],每日10mg。

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