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有哪些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有哪些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有哪些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古代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的一个节日,它的由来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传说。

一、屈原投江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最有名的莫过于屈原投江。

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在他的劝谏下楚国还是偏安于自己的境地,而导致了国家的衰败。

后来,他因为背叛了国王,被流放到了乡下的荒野。

屈原对于国家的疾苦非常痛心,他感到不忍见到国家的颓势,终于选择了在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自杀。

当地的百姓听说这个消息,于是就在江边撒下米粒和五色丝线,以避开江中的鱼鳖来藏住他的身体。

二、蛇妖退散据传说,古代某国有一条恶蛇沿着河流靠近一个小村庄,它会吃掉和毒死村庄里的人们。

为了保护自己,村民们遂开始了一项庆祝五月初五的活动。

他们吃粽子,挂艾草,在户外跳舞等等。

最后,这条蛇吓了一跳,蛇妖退散,村民们终于可以平安了。

三、祭龙舟端午节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由来传说,那就是关于祭龙舟。

古时候的江南是非常多水的地区,由于水域中经常会出现水怪或是蛟龙,所以许多江民相信五月初五是这些“水怪”们的出没之日。

于是,他们便打算每年在这个时间祭拜蛟龙。

最开始,江民们只是用一些新鲜的食品和鲜花来祭拜蛟龙,但是渐渐的发现也不见效果。

后来,他们便开始用龙舟去划水,希望能够赶走蛟龙,并且,在龙舟上面载上棕叶或者芦苇,就可以抵挡蛟龙的进攻。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有很多种,但是这些故事里面都有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关系。

无论是屈原的离世,还是祭拜蛟龙,人们在庆祝的同时也会把一些自然界的秩序加上祭拜和抵御。

在一些传说中,人们除了制作粽子来感谢五谷丰登外,还会用艾草来抵挡疾病,用龙舟来驱赶水怪,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们意识到,尊重自然,共同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一个体现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象征。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史书记载,这个节日始于战国时期,相传此时期的文学家屈原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吃粽子,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因为屈原是一个爱国志士,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故此节日也是诗人纪念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节日。

端午节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我国广大地域、历史上的各种传说和民间文化的影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名称和庆祝方式也多种多样。

以下是对端午节的由来和主要风俗的简要介绍。

1.屈原与龙舟据传说,战国时期的屈原爱国忧民,受贵族排挤,衰老后流放到湖南岳阳,最终跳入瞿塘江自尽,想以自己的死来告诫国家应该怎么处理问题。

当地百姓闻讯翻舟捞救,然而屈原的遗体失踪了,人们怕鱼虾以及水中的恶鬼伤害他,便在江面上放了大量的米、菜和五色丝带,以吸引鱼虾,用龙舟划过让恶鬼远离。

自那以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仿照那时的舞龙舟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2.粽子的发展端午节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吃粽子,它是一种用粽叶包着糯米、肉、蛋黄、豆沙制成的食品。

吃粽子的传统起源于屈原逝世后的一次祭拜活动,人们将粽子扔到江里以供祖先怀念。

据说,粽子的做法是由屈原所发明的,主要是想让百姓们能够享有美味,因为他在世时极为关注民间的生活。

3.怕恶鬼的习俗除了放龙舟与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些各地风俗。

例如,有些地方会在柱子上挂蒜和艾叶,而蒜与艾叶结合可以防止恶鬼侵犯。

也有些地方家长会在孩子的头发上系上一些五色丝带来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平安。

4.荡秋千端午节的荡秋千,起源于中国的南北朝之间的时期,其内容是使用两条悬挂于乘屈原之师的树上的绳索,来模拟屈原跳入湖中的场面。

而荡秋千的习惯,不仅是孩子和年轻人增强身体素质和增进友谊的途径,也是到当地市场和游乐园的游客们广泛喜欢的娱乐活动。

端午节,在整个中国,每个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人,都会庆祝这个古老而有意义的节日,并一起共同传承这些让我们有充分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端午节,也叫“五月节”、“重五节”、“龙船节”。

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源远流长,与我国诸多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一、端午节的由来诸说纷呈,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博弈其中的传说。

1.纪念屈原屈原,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家、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楚国政治家、大臣、将军。

《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卓然而立,为我国文化遗产。

而在楚国内部斗争中,屈原被立法贬斥,被汉太子的陪臣赵高陷害,投河而死。

后世有一种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死的日子。

为了让屈原的魂灵不被恶水怨气干扰,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以便让离去的英雄得以安息,也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源流。

2. 汉武帝祭龙舟据《晋书》记载,自汉代起,端午节便有了龙舟竞渡的活动。

汉武帝此时为了纪念屈原,下达了“端午节各处皆善作龙舟,龙舟斗竞上中下,以四方为国”命令,并且他本人也亲自到岸边为龙舟扎彩带、放香烟,展示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和奋斗决心。

龙舟竞渡起源于粤港澳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赛龙舟的编纂见于《南朝齐梁书历志》。

据说其由来是民间传说中,坐在船上的儿童打赵佗的牢房,最后沉于水中下落不明,人们于是抛粽子、竞赛救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水上运动和救援竞争的风俗。

3.战国时期遗传风俗《晋书》中亦有《左传》记载的习俗是:“五月五日,如夏日,葭菼始生,于是以菖蒲及艾,防蛊除害,故谓之端午。

”艾蒿、菖蒲等草药有着防蛊除害、消除瘟气的功效,人们将之晾干,制成艾叶、菖蒲包等,悬挂门户、房间,以消除家中之恶气,这也成了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二、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既有纪念、祭拜祖先的活动,也有纪念屈原、巧渡扶水、救人相助,以及祈求借阳气之力祈求健康平安等庆祝和祈福活动。

1.吃粽子粽子作为中国传统小吃之一,是端午节的主要元素之一。

粽子包馅料丰富,可以有咸味糯米粽、甜味绿豆粽、肉类馅料等多样选择。

同时,还有不同地域文化的粽子:如江浙一带的粽子甜而酥脆,有奶味,广东潮州的橄榄脆皮肉粽,等等。

端午节的由来和来历介绍

端午节的由来和来历介绍

端午节的由来和来历介绍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庆祝这个节日,并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和习俗。

那么,端午节的由来和来历是什么呢?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些说法,并探究端午节的真正由来。

说法一:纪念屈原最广泛流传的端午节起源说法是纪念屈原。

屈原,古代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在战国时期为楚国的大臣。

然而,由于他的忠诚和才华被人忌恨,被贬谪到乡间。

在乡间,屈原目睹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痛苦,感到无比痛心。

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跳入了汨罗江,自尽身亡。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这一天举行划龙舟和赛龙舟的活动,以防止鱼虾噬食屈原的遗体。

同时,人们也会在江河湖海中放入粽子,以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精神。

说法二:病虫害防治另外一种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是与病虫害防治有关。

相传,在古代,五月初五是农民们种植水稻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肆虐的季节。

人们发现,在这一天救济的灾难会更加严重,因此决定在这一天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活动,以保护庄稼的安全。

其中,食粽子和划龙舟的活动,都是为了祈求丰收和驱除病虫害。

说法三:崇拜龙神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与崇拜龙神相关。

在中国古代,龙神被视为是水的象征,人们认为龙神有保护作用。

农历五月初五正好是夏季水灾多发的季节,人们希望能得到龙神的保佑,辟除灾祸。

因此,划龙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仪式。

综合以上的说法,可以看出端午节的由来和来历是多方面的,既与爱国诗人屈原的忠诚有关,也与农耕文化、民间信仰以及病虫害防治有关。

这些说法互相交织,形成了端午节丰富多彩的庆祝形式。

无论起源如何,端午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缅怀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忠诚,也是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

此外,端午节也是增进亲友间感情的时刻。

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包粽子、划龙舟、赛龙舟、吃粽子等等,共同度过这个欢乐的节日。

端午节还有一种著名的传统活动,就是观看和参与龙舟赛。

端午节的由来多种说法

端午节的由来多种说法

端午节的由来多种说法
是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下面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说法:
1. 纪念屈原: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贤士,他忠于国家,直言不讳,但由于被楚怀王的贵妃所陷害,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民众撒入江中一些米和菖蒲叶,在江面上划船、放鞭炮,以此来守护屈原的尸体。

2. 驱邪咒疫:另一个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驱邪咒疫。

相传,在夏季的时候,疫病流行,人们用草药、菖蒲叶、艾炷等来祈福祛疫。

同时,人们也在家门口挂鲜艳的艾草,用以驱除邪气和疫病。

3. 祭龙神: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古人祭龙神的日子。

相传,古代人们认为龙
是水中的神龙,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向水神龙祈求祥瑞丰年,以确保农田丰收,生活
安康。

这些说法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对历史的纪念和祈福之情。

无论哪种说法,端
午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环,有着丰富的民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大全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大全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大全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大全,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

《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

《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

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

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端午一开始主要流传于南方吴越一带,并作为一种“图腾祭”出现。

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并选择在端午进行拜祭,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拜祭龙祖的节日。

端午节是哪个节气

端午节是哪个节气

端午节是哪个节气端午节是哪个节气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日,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夏至的前一个节气。

随着岁月的推移,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团聚、互赠礼物的节日,也是一个祭祀、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

本文将主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相关风俗以及重要意义。

一、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有很多版本。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由于与其他贵族意见不和、被陷害,最终在五月初五选择投江自尽,以示忠诚;后来,人们为纪念他,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古代百越族的龙图腾,百越族在端午节时会举行祭龙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安宁。

二、端午节的相关风俗1.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主要的吃粽子节日,粽子是一种传统的食品,也是端午节代表性的风味。

相传,人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杀,以示对他的追念。

2.赛龙舟。

端午节期间,各地会举办龙舟竞赛,这也是端午节的一项主要活动。

颜色鲜艳的龙舟飞快地划过河面,载着舞蹈者和鼓手,为端午节增添了独特的气氛。

3.挂艾叶、穿香囊。

端午节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挂艾叶、穿香囊等。

挂艾叶是为了避邪驱瘟,穿香囊则是为了驱除蚊虫,传统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祝福和期许。

三、端午节的重要意义1.传承民族文化。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端午节这一节日,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2.加强家庭团聚。

端午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光,人们会和家人一起吃粽子、赛龙舟、分享快乐。

这种传统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

3.弘扬爱国精神。

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因此也是一个弘扬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机。

通过庆祝端午节,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让人们更加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团结。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相关推荐端午节的由来导语:我们的端午佳节是怎么发展而产生的,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大家都了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端午节来源六说: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

它的别名很多,有端午、端阳、蒲节、重五、女儿节、诗人节、沐兰节等等。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为人所知的有下列六种:1、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

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2、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

《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3、勾践操练水军。

《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

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4、纪念孝女曹娥。

《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

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17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5、纪念介子推。

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

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

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6、纪念伍子胥。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

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由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

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苍龙七宿。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端午节,又称为重阳节、五月节、午日节等,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

据传,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祭祀屈原、抵御瘟疫和防御各种灾祸而设立的。

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习俗,深受人们的热爱。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一、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传说和说法。

其中,最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夫屈原因遭到朝廷排挤而流亡至汨罗江边。

屈原在流亡期间,耳闻口传辽东国王即将发动战争,他十分担心。

后来,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个日子里,握紧竹叶跳入汨罗江中,以示悲痛和爱国主义情怀。

邻居们闻讯后就用船把带着香草的竹筏推入江里,希望能够救回他。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比如,五月初五是夏至节气前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远古人们寻求自然之力的时刻。

因此,端午节被视为人、神和自然之间交流、互通和感受的时刻。

二、端午节的习俗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有许多特别的习俗。

1、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食品和风味之一。

粽子是一个用芦荟叶或者竹叶包裹着糯米饭和各种配料的食品。

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口味。

比如,有甜粽子和咸粽子,原料的选择也略有不同。

2、赛龙舟。

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之一。

它通常是由冠军队伍接受奖励和荣誉的比赛,参赛者必须配合默契并全力划桨。

3、佩香囊。

在端午节,人们还会佩香囊,香囊是用红绸子和丝线绣成的小袋子,里面装有各种香料和草药。

佩戴香囊的意义是祝福和保佑。

4、修习养生功法。

端午节是夏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人们需要加强运动,平衡心理和保持身体健康。

大家热衷于修习养生功法,比如太极拳、武术和气功等。

5、挂艾草和军马门上。

在端午节,人们会在家门口和门柱上挂上艾叶和菖蒲,或把菖蒲插在门前的地上,以消灾驱邪。

三、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端午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

在不同地区,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些。

1、武林大会。

武林大会是湖北省舞阳县的传统民俗活动。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由来历史是什么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由来历史是什么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由来历史是什么五月五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节。

该节日起源于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历史及相关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又称为“重阳节”、“端阳节”或“午日节”,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的记录。

其中,五月五日这一具体日期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较为有名的说法是与古代文化名人屈原有关。

屈原,又称屈原大夫,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一生致力于改革并努力维护楚国的独立与国家安宁。

然而,由于来自宫廷的诽谤和谣言,屈原最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被贬谪到江南地区。

受到沉重打击的屈原感到十分绝望,倒在了五月五日的江水中。

听闻这个消息后的百姓们,纷纷划船出去打捞他的尸体,并投入了大量的粽子、鸽子蛋等食物,以此来阻止鱼虾们吃掉屈原的身体。

此后,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人士,人们每年的五月五日都庄重地举行寄托哀思和怀念的活动。

这就是端午节起源的故事,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这一天食用粽子和进行划龙舟比赛的原因。

在中国,端午节的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食品,由糯米等多种配料包裹在竹叶或粽叶中,再经过煮熟或蒸煮而成。

粽子有多种口味,包括咸味、甜味、辣味等,丰富的馅料能够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此外,划龙舟比赛也是端午节最为激烈与热闹的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而狭窄的船只,装饰着龙头和龙尾。

在比赛中,许多人分批次地划动双桨,努力领先对手。

观众们则兴高采烈地欢呼助威。

这项活动不仅考验的是参与者的力量和团队精神,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战胜困难和坚持不懈的意义。

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庆祝方式,比如系五色丝线、挂菖蒲、插艾草和赛龙舟等等。

这些传统的习俗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历史的怀旧和对屈原的敬仰,也成为了世代相传的风俗文化,传承至今。

总结一下,五月五日端午节的由来可追溯到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与楚国的传统庆典活动。

端午节由来简介_端午节由来故事(优秀篇)

端午节由来简介_端午节由来故事(优秀篇)

端午节由来简介_端午节由来故事(优秀篇)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端午节的由来简介,山草香整理分享了11篇端午节由来简介_端午节由来故事。

端午节历史演变篇一先秦时期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

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

《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秦代到秦代之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

但是,就现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端午风俗还主要是避恶。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

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鸟兽之形状,上刺文绣、金缕,即叫辟兵缯,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缕或续命缕。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

但是,从性质上讲,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

“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唐代民间端午风俗活动形式也类似前代。

像《酉阳杂俎》就记载:“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

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结,皆为人像带之。

”长命缕,只是制作上有所不同,用丝缕结成人形,更有装饰性。

五时图则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类,是五毒图之前身,此俗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

午时花则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艳之时。

唐代角黍粽子也花样翻新。

《文昌杂录》记载:“唐时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中就有“穴枕通灵气,长丝缤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百索粽”还是唐代皇帝赏赐臣下的食品。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由来11、端午节的由来简介端午节,吃粽子,忆屈原,插艾叶,赛龙舟。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到汨罗江,百姓们十分他,为了不让鱼虾咬蚀他的尸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还划着像龙一样的小舟驱赶着河里的鱼虾,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五月五日这一天称为端午节。

2、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3、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由来。

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

有一次秦国来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更加伤心,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头投江了自尽了。

人们知道后,非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竹筒里面装着粽子,扔到河里,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这样来的。

端午节的由来2端午节,吃粽子,忆屈原,插艾叶,赛龙舟。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到汨罗江,百姓们十分尊重他,为了不让鱼虾咬蚀他的尸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还划着像龙一样的小舟驱赶着河里的鱼虾,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五月五日这一天称为端午节。

2、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3、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由来。

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活动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等,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祭龙节,主要用于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世界文化的联结点。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活动。

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祭龙节。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反对楚王的奢侈腐败和友好鲁国的建议而被楚王贬谪至岳阳楚国。

屈原被贬后一直思念家乡和百姓,深感汉族和楚族之间的矛盾,于是他决定投江自尽以示对国家和百姓的爱。

当百姓知道此事后,都为屈原感到非常悲痛。

后来,在为了纪念屈原和防止恶鬼侵袭的情况下,人们将粽子投到江中,以此来供养屈原和驱赶恶鬼。

同时,人们也习惯用菖蒲和艾叶蘸水喷洒在门上、房屋周围和人身上,以避免蚊虫蛇类的害虫。

这样一来,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二、端午节的习俗活动1.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其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的吴越两个部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吴王与越王从每年清明节开始展开军事行动,到了端午节,两军相会于钱塘江畔的水上。

这时,吴王和越王各自派出大军,在江中开展舟游水战,乘坐仿龙形状的船只,互相竞赛演练,并通过龙舟竞赛的方式表示着友好与和平,从而使水上风景变得更加灿烂。

2.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就像端午节的由来一样,粽子包也有其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所以,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需要包上中药熏制的肉或蜜枣糖果等馈赠,表达感恩之情。

吃粽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甜、咸两种,也有用来供奉和祭祀的。

一般情况下,粽子做成三角形状,上下两层糯米粉包裹着馅料,外面用粽叶缠绕。

粽子的吃法也因地区而异,有煮、蒸和烤的,吃法也有热食和冷食两种。

3.草药避疫在端午节期间,需要蘸菖蒲和艾叶蘸水,喷洒在门上、房屋周围和人身上,以避免疾病和毒虫的侵害。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下面是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一个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和爱国将领名叫屈原。

屈原生活在楚国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他倡导爱国主义和反对腐败,因此遭到了楚国贵族的排挤和迫害。

屈原见义勇为,为了拯救楚国,他为楚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却被国王误会并流放。

在流放期间,屈原深感沮丧和失望,他跳进了一条江河中自尽。

据说,当屈原投江自杀时,人们纷纷划船出去救他,但无济于事。

为了防止鱼儿和其他水生动物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便撒下了粽子(一种用竹叶包裹的糯米饭团);他们还纷纷划船敲击鼓声和放鞭炮来驱赶恶鬼和鱼儿,希望屈原的魂魄能得到安宁。

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为了纪念屈原的牺牲和爱国精神,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以纪念屈原和祈求健康、平安。

二、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是一个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风俗的节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端午节风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有名的传统活动之一。

据传,人们最早为了纪念救屈原的渔民而开始赛龙舟比赛。

在比赛中,参赛的队伍将划龙舟竞速,通常由鼓手敲击鼓声来保持队伍的节奏。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团结的竞技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2.包粽子包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其他配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美食。

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后亲手包制粽子,配料种类多样,有咸、甜两种口味。

包粽子的过程是一个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机会,也是一种表达对亲人关爱的方式。

3.佩香囊和挂菖蒲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佩戴香囊和挂菖蒲。

香囊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用来祈求平安和吉祥。

菖蒲是一种具有浓郁芳香的植物,据说挂菖蒲可以驱邪并保佑身体健康。

佩香囊和挂菖蒲成为了端午节独特的风景。

4.饮雄黄酒在端午节期间,许多地方会饮用雄黄酒。

雄黄酒是一种用雄黄和白酒浸泡而成的饮料,据说具有驱邪和保佑的功效。

端午节的由来 简短50字

端午节的由来 简短50字

端午节的由来简短50字端午节是我们传统文化和习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古老的传说。

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真正起源吗?端午节来历简短1.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

因为主张变法,触犯了贵族大臣的利益,被排斥流放。

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之下跳进汨罗江,死了。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他跳河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带领吴军杀入楚国首都,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尸三百,报杀父杀兄之仇。

后又带领吴军灭越国,越国国王勾践将自身作为人质押在吴国,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

后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吴王夫差听后大怒,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沉于钱塘江中。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

3.纪念孝女曹娥:相传东汉时,曹娥的父亲在上虞投河自尽。

经过许多天的寻找,曹娥仍然没有找到他的父亲,所以在5月5日,14岁的曹娥跳入河中寻找他的父亲。

几天后,曹娥抱着他父亲的尸体从河里走出来。

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顺,后人把每年的5月5日作为纪念曹娥的节日..端午节习俗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主要有赛龙舟、端午、采药、挂艾草、中午喝水、洗草药、祭神祭祖、泡龙舟水、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扎五色丝线、戴香囊等。

划龙舟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非常流行。

它传到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性的比赛。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流行于中国各地,成为中华民族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整理

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整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由于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布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今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

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愁闷的状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查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静汨罗江中的蛟龙。

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日在端午节的时候,仍旧被人们传颂纪念著。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可以很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用于祭祖的节日,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自然观。

端午节起源涵盖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容,清楚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传承进展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弘扬非物质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屈原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化身,他对国家的忠贞、对百姓的怜悯早已伴随着他的诗篇,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不朽。

尽管一般人未必能读懂屈原闻名的《离骚》,但也丝毫不影响大家了解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许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别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节的由来与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历史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带您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历史背景。

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其由来有多种说法。

最常见的说法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为国家忧患,为民族痛苦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相传,在楚国败亡后,屈原痛苦不堪,投河自尽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无奈。

当地百姓为了不让鱼虾等水中生物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划船撒下米粽,并以龙舟划水声扰乱水中生物的节奏。

人们从此将端午节视为舞龙舟、划龙舟、吃粽子的日子,同时也纪念了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祛病战疫仪式。

五月是疫病多发的季节,为了祛除瘟疫,人们开始在这一天进行驱邪和祈福的仪式。

这些仪式包括悬挂艾草、喝雄黄酒、佩戴五色丝线等,都有着驱邪、祈福和祛病的意义。

二、端午节的历史背景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端午节痕迹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这个节日的庆祝习俗则形成于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端午节的庆祝活动逐渐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赛龙舟。

赛龙舟起源于划龙舟的传统,被视为一项竞技运动。

屈原投江后,人们划船寻找他的尸体,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划龙舟比赛。

这项运动一直流传至今,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河流湖泊中都能看到精彩纷呈的龙舟赛事。

此外,端午节还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是由糯米和其他馅料用竹叶包裹而成的食物,具有丰富的口感和浓郁的香味。

吃粽子的习俗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品尝各种各样的粽子,如甜粽子、咸粽子等。

这些粽子寓意着平安、幸福和团圆。

三、端午节的现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得到了创新,但其传承的精神内核始终如一。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家人的祝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人们聚在一起,共同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增进亲情、友情和社会的凝聚力。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

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华三大节日。

关于它的来历你也要知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端午节的由来(精选)

端午节的由来(精选)

端午节的由来(精选)端午节由来和习俗推荐度:社会《端午节的由来》教案推荐度: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推荐度: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推荐度:端午节的由来国旗下讲话稿推荐度:相关推荐端午节的由来(精选)端午节的由来1端午节,也叫浴兰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24多年历史。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

《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

此外,端午节还有“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和诗人节”等名称。

它的来历,究竟是什么,自古以来就有多个传说。

1.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仍不见尸体。

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大家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就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后来,世人为了寄托哀思,缅怀屈原,便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成为了龙舟竞赛。

唐代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龙的节日。

闻一多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两本书中,提得到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部落举行活动的日子。

他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理由是:一是竞渡用的.就是龙舟。

二是竞渡与古代吴越的渊源很深,现在百姓们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是至今吴越地区仍流传“五彩丝系臂”的风俗,这是“以像龙子”纹身习俗的遗迹。

3.夏至。

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认为端午节和夏至节有关,提出三个理由:一是《荆楚岁时记》中未说五月初五吃粽子的风俗,却写在了夏至节中。

隋代杜台卿所作《玉烛宝典》中,把竞渡划为夏至节的娱乐活动。

可见,均与屈原无关。

二是端午节风俗中的“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活动,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是《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

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又可称为天中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起源传
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源于浴兰节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大戴礼记•
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屈原《九歌•云
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
浴兰之月。

《大戴礼记》为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是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

如果此说成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迄今历时二千余
年可谓渊远流长[1]。

“恶日”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

一旦抚养则男
害父、女害母。

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
头秃”等说法。

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

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
有记载。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
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
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
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追念历史人物说
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
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
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
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
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
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
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
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
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迎接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
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
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
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
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
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
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
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祭祀龙图腾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源于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
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

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
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
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

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
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
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
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
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
《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
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端午节
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
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又提出端
午节即夏至。

端午十说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

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

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
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

《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
舞迎接伍子胥。

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

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关于端午节的那些事儿
这么多端午节的别称,你们称五月初五为什么节呢?
端午节的起源,你从小听到大的是哪一个?
小时候你听到的故事是为了纪念谁?屈原的故事,大家再看一次
欢迎大家留言补足更多节日习俗,邵阳地区包粽子、赛龙舟,还有人记得当年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的白娘子吗?
各地习俗差异,让你了解多样化的端午习俗
你是南派还是北派?
你们除了吃粽子还要必吃些啥?哇,这么多都想吃怎么办?
看了这么多,你们的端午节还有什么特殊过法?大家还想知道古人怎么过端午节?最后送上欧阳修小诗一首,看古人如何过端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