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课程复习讲义(真题专题+解析+同步练习+变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4.1水资源及其利用(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4.1水资源及其利用(学生版+解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淡水只约占地球水储量的_____,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

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我国节水标志(2)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最多的元素是____。

(3)__________是获取淡水的一种方法,但_____多,目前不能大规模使用。

2.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总量相对较多,但人均水量_____,且分布_____。

二、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1)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量__________;(2)__________也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使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2.保护水资源的途径:(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理利用水资源:(1)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改进工艺和改变用水习惯,使工业用水__________。

(2)农业上采用__________方式,改大水漫灌为_____和_____。

喷灌滴灌(3)生活中推广使用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等。

(4)通过__________和实施__________等措施,改善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局面,为调配水资源和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

4.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①工业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的任意排放①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①生活污染: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专题十一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专题十一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专题十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202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中考考情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和理解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 物质组成元素判断、化学式的确定、实验验证是否合理的判断,常结合化工生产、生活中现象、科学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化学方程式考点常以选择题或计算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意义、读法、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常结合工农业生产、化学实验、科学探究等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

【基础知识复习】考法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及分析红磷燃烧①产生了大量白烟②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③反应后再次称量,天平平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①铁钉表面产生了一种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②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③反应后再次称量,天平平衡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①产生了大量气泡②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③反应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平衡镁条燃烧①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②化学方程式:2Mg+O 2点燃2MgO ③反应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平衡注意(1)在红磷燃烧的实验中:①小气球可防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冲开橡胶塞;②要等到气球变瘪后再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因为气球胀大产生的浮力会对天平平衡产生影响(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需选择发生化学变化,且现象明显的反应;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实质(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实质: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集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规律总结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依据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5、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全册完整专题精讲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全册完整专题精讲

析题意( 或图表信息) 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 可。 同时,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实际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 答之。 2.运用模型图来解答有关题目时, 要先留意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 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 元素符号), 然后再逐一分析, 综合考虑。 尤其是, 在解答用模型图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题目时, 一定 要特别细心地进行 全面思考才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六个明确”: ①明确分子、原子的性质, 分子、 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则 B 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 H2CO2,则 C 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则 D 正确. 4.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该装 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来源:学科网]
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 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 【 答案】B
3.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 洁”地 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精讲 01 微观图示题-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精讲 02 化学用语-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精讲 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精讲 04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精讲 05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精讲 06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精讲 07 环境污染与防治-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精讲 08 材料-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精讲 09 工艺流程题-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精讲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第二轮课程讲义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第二轮课程讲义

简单学习网讲义学科:化学轮次: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第二轮课程专题:综合实验(三)主讲教师:轮次: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第二轮课程专题:综合实验(三)主讲教师:第一部分开篇语第二部分考点梳理第三部分金题精讲题一某校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水田或池塘里常常不时地冒出一些气泡,他们为了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 甲同学在用木棍搅动水田中的淤泥,并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的气泡上方,收集气体,如此重复几次后集满了两瓶气体。

(2) 乙同学将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玻璃片移开少许,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璃片反复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有 ;然后移开玻璃片,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剩余气体燃烧起来,他认为该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丙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说明甲烷的存在,原因(3) 为了验证这种可燃性气体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丙同学把另一瓶气体组装为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旋开活塞放水到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的尖嘴处,气体燃烧起来。

紧接着的操作、现象和判断是:①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碳元素;②。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为准确测定气体成分,小组同学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进题二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

同学们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查阅资料】a. 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 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 氢气、一氧化碳均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装置C和D中的药品分别为(3)同学们通过观察装置E、F中的现象后,证明了混合气中含有氢气。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复习讲义【要点归纳|典例解析】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 2)、水(H 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考点4: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 2)等。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易错辨析】(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例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答案】B【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中考化学复习讲义5单元

中考化学复习讲义5单元

中考化学复习讲义5---化学方程式一、中考命题预测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上年年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范围包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是历年来中考中必出的试题,预测在今后的中考中,除继续保留上述考点外,还会结合化学与生产、生活、重大事件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综合、对比、迁移等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将作为新型考查方式。

上述两类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或实验探究题。

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样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中考命题热点将是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有关天平问题、无数据或少数据问题、图像或数据分析题等技巧性计算题以及跨学科综合计算和新情景(信息)与计算综合类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二、复习提纲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

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成原子,原子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在反应过程中,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也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必然相等。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敞口体系适用于:密封体系适用于:2、列举化学反应中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的内容:3、质量守恒定律对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而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守恒;“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不能简单理解为“反应物”,化学反应中存在过量问题;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态的物质,不要遗漏了生成的气体或沉淀。

4、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读法举例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举例7、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以完全燃烧12g C,能生成多少二氧化碳为例)8、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代入的一定是纯净物的质量。

9、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分解百分率= 密度=物质的纯度=三、中考高频考点解读例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2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

中考化学 专题 讲义

中考化学 专题 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题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目标1、深化基础概念的理解2、介绍常见题型和处理方法,总结规律和解题套路3、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统观全局,善于发现内在联系的解题素养重点、难点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专题二:基本知识理论(二)专题三:基本知识理论三专题四:解题技巧和说明考点及考试要求在总复习中,建议打破课本中十二个单元顺序,按课标要求和天津市中考试卷内容可将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板块。

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的落实。

因为任何形式的考题总是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根本,复习中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

复习时必须加强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全面掌握基本实验,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主要包括信息源的分析与筛选、实验原理的多向迁移、实验方案的选择(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

探究性试题大多数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考查学生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一. 教学内容:总复习——基本知识、理论(一)二. 具体内容1.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 H2S、NO等物质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中考化学复习讲座课件

中考化学复习讲座课件

03
重点难点题型解析
物质推断题
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题关键在于分析题干信息 练习经典例题
物质推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物质性质和 反应的掌握程度。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实验现象、反应条 件等信息,要求学生推断出未知物质或反应。
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分析题干中的信息,根据物质的性 质和反应条件进行推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 性质和反应,以便在解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
中考化学备考建议与展望
备考心态与策略
01
02
03
04
保持积极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冷 静和自信,以最佳状态迎接考
试。
制定合理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确保全
面覆盖考试内容。
重视基础知识
重点复习基础知识,掌握核心 概念和原理,提高理解和应用
能力。
模拟考试与反馈
参加模拟考试,及时了解自己 的备考情况,查漏补缺,调整
复习策略。
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熟悉题型和评分标准
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和评 分标准,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和
顺序。
注意审题
认真阅读题目,准确把握题意 ,避免因误解而失分。
表达清晰准确
答案要条理清晰,表述准确, 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检查与修正
答完题目后要进行检查,及时 修正错误和补充遗漏。
中考改革趋势与展望
除了掌握基本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学生还需要培养逻 辑推理和细心审题的习惯。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逻辑 推理,细心审题,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导致的计算错误。
04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模拟试题一
总结词
考察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讲义)(解析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讲义)(解析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目录24考点一物质的变化5【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5【提升·必考题型归纳】6考向01 生活生产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6考向02 文学知识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7考向03 工艺流程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8考向04 对化学变化的理解9考点二物质的性质10【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10【提升·必考题型归纳】11考向0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11考向02 性质与变化的判断12考向03 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13z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考点三 化学反应的类型 15【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15【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6考向01 判断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16 考向02 判断化学反应类型 17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命题预测物质的变化➢ 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物质的性质 ➢ 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及简单应用考点一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①_没有其它生成物的变化②_有_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状态、形状、大小等的变化、的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判断依据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微粒间隔变化。

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_分子_。

宏观没有其它生成物有其他生成物生成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专题12化学与生活(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专题12化学与生活(解析版)

专题12 化学与生活目录23考点一人类主要的营养物质 4【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4一、六大基本营养素 4二、蛋白质 4三、糖类 5四、油脂 5五、维生素 6【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6考向0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6考向02 食品安全 8考点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9【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9一、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9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9【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0考向01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0考点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13【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13一、常见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13二、误服重金属盐解毒方法 13【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3考向01 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元素 13考点四有机合成材料 15【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15一、有机化合物 15二、有机高分子材料 15三、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5四、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16五、白色污染 16【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6考向01 化学材料 16考向02 白色污染 17考点一人类主要的营养物质一、六大基本营养素1. 种类:(1)蛋白质;(2)糖类;(3)油脂;(4)维生素;(5)无机盐;(6)水。

2. 分类:供能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非供能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二、蛋白质1. 功能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摄取60~70g,青少年需要的量更大。

2. 分类与存在动物蛋白: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以及蛋清等;植物蛋白: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

3. 蛋白质的构成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构成4. 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代谢5. 血红蛋白(1)构成: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

(2)在人体的作用: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

(3)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的能力是O2的200~300倍,与CO结合后很难分离且不能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缺氧窒息死亡。

2024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试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024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试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或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质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例如,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矿石粉碎等都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形式包括状态上的改变(如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形状上的改变(如木材制成桌椅、铁杵磨成针),位置上的改变(如花瓣从枝头落到地面、石灰石从山里运到山外),以及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水力发电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在表面看似乎是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它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因此这属于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这种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生成全新的物质。

例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如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或沉淀等。

需要注意的是,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但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在理解这两个概念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化学变化一定会伴随着明显的现象,而物理变化则不会。

然而实际上,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些化学变化可能非常微小,不容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而有些物理变化则可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等。

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干冰升华C.海水晒盐D.牛奶变酸2.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食盐溶于水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水蒸气液化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3.下列“家庭小实验”涉及化学变化的是4.下列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B.C.D.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把鸡蛋浸入白醋里有气泡产生B.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属于物理变化C.固体直接变成气体不一定属于升华D.铜丝在火焰上灼烧,有黑色物质生成6.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第1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1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二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伴随现象:物质形状、状态发生改变(3)常见物理变化的实例a.状态变化:融化、熔化、蒸发、升华、结晶、凝固、挥发、液化等b.实验操作类:过滤、蒸发、稀释、溶解等c.其他:工业制氧气、风力(水力)发电、活性炭吸附、轮胎爆炸、石油分馏、海水晒盐、灯泡(稀有气体)通电发光等2.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伴随现象: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常见化学变化的实例a.燃烧类:火药爆炸、纸张燃烧等b.变质类:发酵、腐烂(败)、酿酒、发霉、食物变质等c.锈蚀类:铁生锈、铜生锈(或铜生成铜绿)等d.其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冶金、食物消化、电解水、煤的干馏、塑料降解等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新物质)生成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互联系: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1)概念: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2)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2.化学性质(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性质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等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依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4.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注:叙述性质常用“能”“会”“难”“易”“可”等字,如汽油易挥发、汽油可燃烧。

知识点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a.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b.通式:A+B+…→Cc.特点:多变一(2)分解反应a.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b.通式:A →B+C+……c.特点:一变多(3)置换反应a.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b.通式:A+BC →B+ACc.特点:单换单(4)复分解反应a.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b.通式:AB+CD →AD+CBc.特点:双交换、价不变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生版+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实验记录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转换)(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玻璃破碎、剪纸、海水晒盐)(3)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 (4)位置的改变(物体从甲地移到乙地) 【易错提醒】1.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唯一判断依据。

注意不能依据有无明显现象来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海水晒盐也有沉淀、干冰升华也放出气体,却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和能量变化,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4.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由燃烧引起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烟花爆竹爆炸、火药爆炸、加油站爆炸等;单纯由于压力增大引起的爆炸是物理变化,如夏天汽车轮胎爆炸、吹爆气球、锅炉爆炸等。

5.有这些现象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 ③生成沉淀:海水晒盐,有盐粒从海水中析出 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状态、是否易挥发、易升华,可以利用眼耳鼻舌等感官感知;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可以用仪器测量;溶解性可通过做实验获得的数据计算得到。

这些都是物理性质。

2.实验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精选全文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 【考点要求】 1. 正确书写和判断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认识 2. 了解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并能掌握它们之间转化的规律理解、应用 3. 能利用简单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应用 【学习目标】1. 能正确判断化学方程式的的对错。

(中考的第11题)2. 能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对题目中的选项做出正确判断。

(中考的第9题)3.掌握信息性化学方程式书写题的分析思路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中考的第25题)【重点难点】信息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一】判断化学方程式的的对错。

【例题评析】1.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以下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uO +H 2O===Cu(OH)2B .2NaOH +CuSO 4===Na 2SO 4+Cu(OH)2↓C .4Fe +3O 2=====点燃2Fe 2O 3D .Mg +HCl===MgCl 2+H 2↑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Fe 2O 3+CO=====加热2Fe +2CO 2B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CaCO 3+H 2SO 4===CaSO 4+H 2O +CO 2↑C .甲烷的完全燃烧:CH 4+2O 2=====点燃CO 2+2H 2OD .用铜片和氯化银验证金属铜比银活泼Cu +2AgCl === Cu Cl 2+2Ag【变式训练】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铝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 Al +2HCl===AlCl 2+H 2↑B .铜和硝酸银反应:Cu +AgNO 3 CuNO 3+ Ag↓C .铜绿和稀盐酸反应:Cu 2(OH)2CO 3+4HCl 2CuCl 2+3H 2O +CO 2↑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纯碱和氧气:2Na 2O 2+CO 2 2Na 2CO 3+O 2↑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CaCl 2+CO 2+H 2O =CaCO 3↓+2HClB .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 +H 2SO 4=CuSO 4+H 2↑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Mg +O 2=====点燃MgO 2D .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aCO 3CaO +CO 2↑【归纳总结一】判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方法: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即反应是否符合事实,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2.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氢原子碳原子 氧原子 甲 乙 丙 3.检查气体符号、沉淀符号以及条件是否正确活动二: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化学反应【例题评析】1.(2012镇江市)下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点燃A .X 是有机物,Z 、W 是无机物B .X 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5.0%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4+O 2 =====点燃 CO 2+H 2OD .点燃X 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2.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丁是单质,则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发生改变C .甲、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6,则丁为NOD . 乙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变式训练】3.(2013镇江)甲和乙反应可制备燃料丙,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201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备练习及答案解析)

201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备练习及答案解析)
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概 念 特 征 举例 S+ O2 电解 SO2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 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
A+B→AB 多变一 AB→A+B 一变多 A+BC→B+AC 一换一 2H2O
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形式归纳 (1)化合反应 1 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2H2+O2 ○ 2 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3Fe+2O2 ○ H2O Fe3O4
3 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 Ca(OH) 2 ○ 4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CO2+H2O= H2CO3 ○ 5 其它。 如:2CO+ O2 ○ (2)分解反应 1 氧化物的分解 例如:2H2O2MnO22H2O + O2↑ ○ 2 酸的分解(含氧酸) 例如:H2CO3 = H2O + CO2↑ ○ 3 某些盐的分解 例如: CaCO3 高温 CO2 ↑+ CaO ○ (3)置换反应 1 活泼金属(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与酸(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盐 ○ 和氢气。 例如:Fe+2HCl=FeCl2+H2↑ H2SO4 + Zn = ZnSO4+ H2↑ 2CO2 等。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中考复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实质: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 子或离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 附等都是物理变化,但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 是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 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实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特别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 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 、放热(摩擦) 、放出气体(启开 汽水瓶盖) 、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本质区别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 粒间隔可能改变 外观区别 举例 区分依据 联系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化学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 体、生成沉淀等。 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既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又是高一级学校的选拔性考试,所以有些题还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不过都是有章可循的,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并能抓住相关突破口,一般也是很容易突破的。

为保证分析推断类试题能够顺利解决,还应备用以下一些内容:〖常见物质的颜色〗①常出现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白色固体:CaO、Ca(OH)2、Na2CO3、MgO、P2O5等;②红色固体:Cu、Fe2O3、红磷(要优先考虑红磷和铜)③黑色固体:C(木炭)、CuO、MnO2、Fe3O4;④蓝色晶体:CuSO4·5H2O;⑤绿色固体:Cu2(OH)2CO3、FeSO4·7H2O;⑥淡黄色固体:S;⑦紫黑色固体:KMnO4。

〖常见沉淀的颜色〗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AgCl、BaSO4;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产生无色气体的白色沉淀:如:CaCO3、BaCO3 、Mg CO3 等;③不溶于水,而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生成的白色沉淀:如:Mg(OH)2、Al(OH)3等。

④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Fe(OH)3;⑤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Cu(OH)2;〖常见溶液的颜色〗①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带绿色);②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③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所以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Cu2+、Fe3+、Fe2+)〖常见气体的气味〗①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CO2、CO、CH4、N2等;(做题时应优先考虑O2和CO2 )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HCl、NH3等。

③有颜色的气体:Cl2(浅绿色) NO2 (红棕色)►知识点一:典型例题剖析I.选择题部分考查垃圾分类问题,突出化学知识与STSE的相互关系。

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列垃圾分类不合理的是A.可回收垃圾:易拉罐B. 不可回收垃圾:废报纸C. 有害垃圾:废旧电池D. 餐厨垃圾:剩余饭菜【教学建议】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强调学生多关注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解释、求证,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

2、空气和氧气①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②知道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措施;③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与用途的关系。

【例题一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C.空气中的 CO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考查范围】拉瓦锡空气的成分的研究实验和实验结论;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的用途;结合环境问题,考查“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污染物以及保护环境措施;分离液态空气法;植物光合作用;氧气的“三态”变化,等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①能识别一些物质变化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②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③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④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例题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形成白雾 B.打开浓盐酸瓶盖,涌出白雾C.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造成酸雨 D.气态氧通过降温加压变成淡蓝色液体【考查范围】通常结合生活实际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特别留意课本上出现过的化学反应以及课本《练习与应用》出现过的练习。

如下册P59,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

下册P65,服用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下册P78,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等等【备考建议】将课本上下册的《练习与应用》考前练习和浏览一遍,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4、有机合成材料①知道棉花、羊毛、天然橡胶、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②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合金是金属材料,不是合成材料),并知道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应用。

【例题三】下列校园运动设施或器材中,没有用到合成材料的是()A.钢质单杠 B.塑胶跑道 C.有机玻璃标示牌 D.尼龙跳绳【考查范围】常见的塑料: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有机玻璃、酚醛塑料等。

常见的合成纤维:涤纶、锦纶(尼龙)和腈纶等。

常见的合成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

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和不易老化等性能。

【备考建议】对下册P105-109出现的材料进行归类,识别有机合成材料。

对下册P6,表8-2的常见的合金作了解。

5、物质的分类①能从组成上识别各类物质;②能说出各类常见物质的名称。

【例题四】.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A.食醋 B. 烧碱 C. 草木灰 D. 生石灰【考查范围】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掌握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俗名;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常见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一种元素):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一种物质)有机化合物: CH4 、C2H5OH、C6H12O6 、淀粉、蛋白质化合物(多种元素)酸 HCl H2SO4 HNO3无机化合物:碱 NaOH Ca(OH)2 KOH氧化物 H2O CuO CO2盐 NaCl CuSO4 Na2CO35、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①能识别分子、原子、离子及原子团;②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题五】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bC.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D.若b、e的元素符号分别为X、Y,那么它们能形成化学式为XY2的化合物【考查范围】能够识别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

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以及常见的化合价;通过核电荷数判断是什么元素;元素种类及化学性质分别由什么决定;上册课本原子的构成示意图,知道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6、从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①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含义,并解释一些化学现象;②能正确书写(包括配平)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它的含义;③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例题六】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 CuCl2 === RCl2 + 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金属R可能是铝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考查范围】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判断化学反应前后,什么一定不变,什么一定改变,什么可能改变;通过质量守恒填写陌生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如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写出X 的化学式;根据化学方程式预测实验现象,如:碱式碳酸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预测实验现象。

考查表化学方程式示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从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取到的信息。

7、常用仪器及其实验基本技能①识别化学实验中的常见仪器,并能根据图示说出仪器的名称、主要用途,根据用途能选择仪器;②了解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③了解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使用、仪器的组装、物质的加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体的制取、过滤、蒸发、溶液的配置、粗盐的提纯、pH试纸的使用、仪器的洗涤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重要实验所需的仪器。

【例题七】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灭酒精灯 C.实验室制取氧气 D.过滤【例题八】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B.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C.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D.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考查范围】常考查液体加热、倾倒;pH试纸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浓硫酸稀释;用量筒量取液体;过滤操作;蒸发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熄灭酒精灯;扑灭酒精灯因碰倒着火;取固体,闻气体;胶头滴管、温度计、试管夹、玻璃棒的使用;药品的保存;仪器的清洗;实验后药品的处理;实验室制取O2、CO2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重点);铁丝、硫粉在氧气集气瓶中燃烧。

8、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①理解鉴别物质的原理和方法,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特性鉴别物质②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鉴别酸、碱溶液。

③理解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它们。

【例题九】区分日常生活中的各组物质,所加试剂和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操作方法1 操作方法2A 氮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放入燃着的木条B 生铁和钢加入稀盐酸加入硫酸铜溶液C 汽油和水闻气味分别点燃D 黄铜和黄金观察颜色加入稀盐酸A.A B.B C.C D.D【例题十】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A.A B.B C.C D.D【例题十一】下列物质能相互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一组是()A.Na2CO3和稀硫酸 B.CuO和NaOH C.CuSO4和Ba(OH)2 D.KOH和稀盐酸【考查范围】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用外观及化学方法鉴别N、P、K化肥;通过溶解的热效应判断NH4NO3、NaOH、NaCl;鉴别硬水和软水;鉴别炭和氧化铜;通过溶解法鉴别碘和高锰酸钾固体;鉴别黄铜和黄金;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鉴别酸、碱溶液;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通过颜色鉴别有颜色的溶液和固体。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的答题策略及示例广州市多年来,中考化学试题的基本格局,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卷一般都是两个大题,9个小题。

其中大约有4个小题属于难度较小的试题。

另外有5个相对综合程度大一些的题。

这些题多数是以填空的形式和实验方案设计题。

解答第二卷的试题时,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策略:1.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可能现将简单的,自己比较熟悉的先做,对看几分钟还没有多大把握的试题,可先做上记号,待做完会做的试题后,再回头慢慢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