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2Net 几个工作模式详解

Ser2Net 几个工作模式详解
Ser2Net 几个工作模式详解

一.基本概念

1.网络参数

IP地址是本地的IP地址,表明设备地址的重要参数,同一个局域网内不允许2个同样的IP 地址。子网掩码是用来区分子网的,常用的是255.255.255.0。默认网关是不同子网之间通讯进行数据转发的设备的IP地址,网关和本地IP必须处于同一个网关,否则不能跨网段通讯。

DNS参数,是域名解析服务器的IP地址,如果需要用到域名解析(服务器IP地址是域名),必须配置此选项,如果不知所在网络的域名,则使用网关IP地址作为默认的DNS服务器。

2.如何判断2个设备是否处于同一个网段?

要判断两个IP地址是不是在同一个网段,就将它们的IP地址分别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得到的结果一网络号,如果网络号相同,就在同一子网,否则,不在同一子网。

例:假定选择了子网掩码255.255.254.0,现在分别将上述两个IP地址分别与掩码做与运算,如下所示:

211.95.165.24 11010011 01011111 10100101 00011000

255.255.254.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0 00000000

与的结果是: 11010011 01011111 10100100 00000000

211.95.164.78 11010011 01011111 10100100 01001110

255.255.254.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0 00000000

与的结果是: 11010011 01011111 10100100 00000000

可以看出,得到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网络地址)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判断这两个IP地址在同一个子网。

例如:有一个C类地址为:192.9.200.13,按其IP地址类型,它的缺省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则它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可按如下方法得到:

第1步,将IP地址192.9.200.13转换为二进制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1101

第2步,将子网掩码255.255.255.0转换为二进制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第3步,将以上两个二进制数逻辑进行与(AND)运算,得出的结果即为网络部分。“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1101”与“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进行“与”运算后得到“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0000”,即“192.9.200.0”,这就是这个IP地址的网络号,或者称“网络地址”。

第4步,将子网掩码的二进制值取反后,再与IP地址进行与(AND)运算,得到的结果即为主机部分。如将“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1111111(子网掩码的取值)反”与“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1101”进行与运算后得到“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01”,即“0.0.0.13”,这就是这个IP地址主机号(可简化为“13”)。

主机位中有3位被划为“网络标识号”占用,因网络标识号应全为“1”,所以主机号对应的字节段为“11100000”。转换成十进制后为224,这就最终确定的子网掩码。如果是C类网,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如果是B类网,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如果是A类网,则子网掩码为255.224.0.0。

二.连接模式

1.TCP Server

设备作为TCP服务器,第三方作为TCP客户端主动连接到设备。

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IP地址和服务器端口无需要理会,本地端口将作为服务器端的端口,第三方连接的时候,需要选设备的IP地址和本地端口作为服务器的IP地址和服务器端口。例子:

Ser2Net-2100E配置为以下模式,TCP Server,本地IP地址192.168.0.88,本地端口为7001

第三方网络设备连接:

目标IP(服务器IP地址)填设备的IP地址,目标端口(服务器端口)填设备的本地端口。使用虚拟串口服务器软件配置:

确认后,

提示已连接

2.TCP Client模式

如果设备作为TCP Client连接到第三方的TCP服务器,则需要根据第三方的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进行配置。

例子1:

第三方服务器IP地址为192.168.0.213,端口为8888:

设备的服务器IP地址填第三方服务器的IP地址,服务器端口填第三方端口。提交配置,显示如下:

连接成功。

例子2:

连接百度服务器,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579449709.html,,端口80

服务器的IP地址填https://www.360docs.net/doc/579449709.html,,服务器端口80

因为要域名解析,DNS必须填,如果不知,填默认网络的IP地址。

另外,因为要连接外网(跨网段),因此网络参数必须要跟能上网的电脑(同一个局域网)一致(IP地址不一样,网关和掩码一样),这样才能保证是可以访问外网的。

观测模块Lnk灯,已经亮。使用串口/485连接设备,并且申请网页

get.txt

GET https://www.360docs.net/doc/579449709.html, HTTP/1.1

Host:https://www.360docs.net/doc/579449709.html,

百度服务器返回网页内容。

例子3:

使用串口服务器,串口服务器的设置为TCP Server本地端口为8233

写配置

连接成功

3.UDP Server

设备运行UDP Server模式,可以支持多个UDP连接,分时复用,设备回传最后一次通讯的连接。

例子:有多个udp连接到设备

设备的IP地址为192.168.0.88

本地端口:7001

第三方申请2个连接到设备

同时连接到设备,短接设备串口收发(使其发送收到的数据)客户端1发送

客户端2发送

这种合适多个udp连接对1个设备(串口)。

4.UDP Client

设备工作在UDP Client 模式,需要设置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

例子1:

设备的IP为192.168.0.88,本地端口为7001

则第三方的目标IP(服务器IP)要填设备的IP,目标端口要设置设备的本地端口;

同样,设备的服务器IP要填第三方的IP,设备的服务器端口要填第三方的本地端口;如下:

例子2:

使用虚拟串口服务器,

同样地,虚拟串口服务器软件这边设置为UDP,目标IP/域名填设备的IP地址192.168.0.88,目标端口填设备的端口7001,本地端口设置设备的服务器端口6001。

短路设备串口收发引脚,打开串口软件,打开模拟串口,发送数据,收到同样的回传。

例子3 特殊应用

正常的情况下,UDP Client模式是1个对应1个的,IP+端口绑定了一对设备,或者设备对第三方设备,不过IP里面有特殊的ip地址是用于广播包的,例如255.255.255.255,他会在局域网内广播(跨网段一般不允许),发送广播包则所有有本网段的IP都可以收到,因此可以用来做多个网络设备组网,如原先有若干个485设备,1个主机,则可采用这个模式,并且设置服务器地址为广播地址。

与例子2的不点在于,服务器IP(目标IP)设置的是对方的IP地址,广播模式下都设置为广播地址255.255.255.255,这样任意一个设备发送的数据都是广播包,局域网内所有的设备均能接收到。

局域网内布置2个设备Ser2Net-10E-001 和Ser2Net-10E-002,并且2个设备的串口收发均短接,打开串口调试工具,打开虚拟串口,发送数据可见:

发送1个ok可以收到2个ok,是因为2个设备均收到虚拟串口发送的数据,并且都回传,因此收到了2个ok。

5.Modus Server

设备在Moddus Server 模式下,网络端做一个Modbus TCP 服务器,等待远端的ModbusTCP 客户端连接,串口/485端则转为RTU数据,因此连接在到设备串口/485端的第三方设备,应当设置为RTU SLAVE。

例子:

设备配置为Modbus Server

设备串口连接到PC,使用Modbus从站模拟软件Modbus Savle模拟从站

网络端,则用Modbus TCP

连接,并且读写数据

6.Modus Client

设备在Moddus Client 模式下,网络端做一个Modbus TCP 客户端,连接到远端的ModbusTCP 服务器,串口/485端则转为RTU数据,因此连接在到设备串口/485端的第三方设备,应当设置为RTU Master。

例子:

设备配置为Modbus Server

PC端是用Modbus模拟软件,模拟TCP服务器

设备的串口连接PC,并使用Modbus Poll 连接远端的TCP服务器

连接,并测试读写

STP原理及选举过程

实验1: STP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读者可以掌握如下技能: (1)理解STP 的工作原理 (2)掌握STP的选举过程 2、实验原理 STP(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解决广播风暴、同一帧的多个拷贝、交换机CAM 表不稳定等问题,STP 基本思路是阻断一些交换机接口,构建一棵没有环路的转发树。STP 利用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和其他交换机进行通信,从而确定哪个交换机该阻断哪个接口。在BPDU 中有几个关键的字段,例如:根桥ID、路径代价、端口ID 等。 为了在网络中形成一个没有环路的拓扑,网络中的交换机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1)选举根桥、(2)选举根端口、(3)选举指定端口。这些步骤中,哪个交换机能获胜将取决于以下因素(按顺序进行): (1)最低的根桥ID 由两部分组成:桥优先级(默认32768)和MAC地址 (2)最低的根路径代价

不是独立的协议标准,而是为标准做的一些必要性补充。 本实验中各种以太网类型的cost如下: 100M: 200000 10M: 100 2000000 (3)最低发送者桥ID 也就是发送者的桥ID,判断规则同(1)中的一样 (4)最低发送者端口ID 由两部分组成:端口优先级(默认32)和端口序列号(例:f0/3比f0/47优先级高) 每个交换机都具有一个唯一的桥ID,这个ID 由两部分组成:网桥优先级+MAC 地址(如果网桥优先级相同,才比较MAC地址)。网桥优先级是一个2个字节的数(0-61440),交换机的默认优先级为32768;MAC地址就是交换机的MAC地址。具有最低桥ID的交换机就是根桥。根桥上的接口都是指定口,会转发数据包。 选举了根桥后,其他的交换机就成为非根桥了。每台非根桥要选举一条到根桥的根路径。STP 使用路径Cost 来决定到达根桥的最佳路径(Cost 是累加的,带宽大的链路Cost 低),最低Cost 值的路径就是根路径,该接口就是根口;如果Cost 值一样,再根据最低发送者桥ID、最低发送者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资料讲解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 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

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内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主要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教学内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素质和技巧。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的涵义;理解领导的方式;了解领导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技巧;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教学内容】 小组的沟通;小组的冲突。 【教学要求】 掌握沟通和冲突的涵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与冲突的过程;掌握沟通方式与冲突解决方式。 【教学重难点】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

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1)理论基础

桥接、nat、Host-only的工作原理

VMware网络配置详解一:三种网络模式简介 安装好虚拟机以后,在网络连接里面可以看到多了两块网卡: 其中VMnet1是虚拟机Host-only模式的网络接口,VMnet8是NAT模式的网络接口,这些后面会详细介绍 选择虚拟机网络模式方法如下,单击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如图所示: 然后在Hardware选项卡中选择Ethernet,在左边Network connection框架中有如下四个单选项:

1. Bridged(桥接模式) 在桥接模式下,VMware虚拟出来的操作系统就像是局域网中的一独立的主机,它可以访问网内任何一台机器不过你需要多于一个的IP地址,并且需要手工为虚拟系统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而且还要和宿主机器处于同一网段,这样虚拟系统才能和宿主机器进行通信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在局域网内新建一个虚拟服务器,为局域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就应该选择桥接模式 2. 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 使用NAT模式,就是让虚拟系统借助NAT(网络地址转换)功能,通过宿主机器所在的网络来访问公网也就是说,使用NAT模式可以实现在虚拟系统里访问互联网NAT模式下的虚拟系统的TCP/IP配置信息是由VMnet8(NAT)虚拟网络的DHCP服务器提供的,无法进行手工修改,因此虚拟系统也就无法和本局域网中的其他真实主机进行通讯采用NAT模式最

大的优势是虚拟系统接入互联网非常简单,你不需要进行任何其他的配置,只需要宿主机器能访问互联网即可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安装一个新的虚拟系统,在虚拟系统中不用进行任何手工配置就能直接访问互联网,建议你采用NAT模式 3. Host-only(主机模式) 在某些特殊的网络调试环境中,要求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隔离开,这时你就可采用Host-only模式在Host-only模式中,所有的虚拟系统是可以相互通信的,但虚拟系统和真实的网络是被隔离开的可以利用Windows XP里面自带的Internet连接共享(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路由NAT)来让虚拟机通过主机真实的网卡进行外网的访问虚拟系统的TCP/IP配置信息(如IP地址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等),都是由VMnet1(Host-only)虚拟网络的DHCP 服务器来动态分配的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创建一个与网内其他机器相隔离的虚拟系统,进行某些特殊的网络调试工作,可以选择Host-only模式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 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 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 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 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发 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 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 手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 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 治疗性小组 2.能力建立。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 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 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3.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 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 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 巧的过程。 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 要的环境支援。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 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 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 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 问题,通过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 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的 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 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 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 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 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 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 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 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 体利益。 四、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正式把小组工作作为社会 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五、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 应该特别重视几个 方面: 1.互助。这种互助式的助人关系, 是导致个人改变的主要来 源,互助可以协助组员体会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从而降低孤 独感。彼此互助,从其他组员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小组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强 调和重视组员的能力, 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 这 是小组工作的核心和基本信念。同时,要尊重组员有选择 参与的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小组不仅可以发掘组员的潜能, 促进组 员成长, 还可以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 4.赋权。小组工作者促进个人和小组的自治, 小组目标强 调个体组员的成长、权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 5.高度的个别化。了解每位组员的独特性和特别的需求, 有 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方案, 具体的目标要因人而异。 六、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 小组的需要)、支配需要(指控制别人与被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 2.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和连续性 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所形成的 行为适应方式,影响并决 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三种需要早期满 足的情况和方式与个体后 来的行为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 动或被动性, 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即主动与他人来往、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的外向者。 ②被动包容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孤独、退缩、易疏 离他人。 ③主动支配型,主动去支配他人,能运用权威、权力, 喜欢控制别人。 ④被动支配型, 期待别人来引导自己,乐于追随他人、 受人支配,表现出顺从、无争等特征。 ⑤主动感情型,对他人处处表示喜爱、友善、热心、 同情、亲密。 ⑥被动感情型,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本人则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就是社会责任与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与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与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就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就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就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就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与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她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与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与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与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要瞧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与潜能;关键就是通过小组与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与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与

社会责任;特别关注与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与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与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就是她们建立与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与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她们推动社区与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就是规划与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就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与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与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就是精神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与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1)理论基础 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最早源于精神医学与心理学,如行为修正理

全过程讲解电梯监控无线网桥如何安装

全过程讲解电梯监控无线网桥如何安 装? 一、电梯视频监控 电梯作为楼宇的重要密闭型公共区域和上下出入关键通道,电梯视频监控对整个区域的安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电梯视频监控可实时掌握电梯轿厢内的情况,保障乘客安全。 电梯监控视频传输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 有线传输:采用的是专业电梯随行电缆,一般的随行线缆使用时损耗严重,寿命在一到二年之间。高层电梯线缆对抗拉伸强度和电气参数有较高要求,防止线缆负载自重时拉伸变形导致阻抗不匹配,视频信号信噪比衰减产生干扰。再次更换新随行线缆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而且更换随行电缆的成本也较高。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轿厢上安装一个发射点、电梯井端部安装一个接收点,数据可在电梯轿厢运动时自由传输。无线传输设备安装简单且寿命至少在3年以上,带宽完全满足高清监控视频传输。

随行线缆 二、如何部署 电梯井监控视频无线传输有两种安装方式。顶置式和底置式,如下图:

顶置式部署适合于监控中心在楼宇顶部,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底置式部署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网桥都是有发射端与接收端。 三、网桥如何组网? 轿厢端的网桥需设置为客户端模式,这种模式下网桥就相当于一个网卡。把网络摄像头的视频数据从电信号转变为无线信号。

组网原理图:

电梯井端部的网桥设置为AP模式,这种模式下网桥与NVR直接通过网线连接,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直接转变为有线信号传输到NVR。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靠近摄像头端的网桥设置为客户端模式,靠近NVR端的网桥设置为AP模式。 安装到电梯井之前需要事先将网桥配对好。

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

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 一、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在小组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的鼻祖佛洛伊德任务成年人的问题源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或许是儿童时期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抑或是经历了心理创伤、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的手法去处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时,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础。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小组中的高凝聚力和提供给人的安全感,能够使成员更开放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思想和内心冲突,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改变行为模式和解决问题。 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的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三种学习方法。 (1)传统条件反射理论。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2)强化条件反射理论。这种学习方法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的影响。如果某种行动的结果被加以肯定,人们就会坚持这种行为;而如果对某种行为的结果持否定的态度,这类行为就会被剥削。小组工作者用表达意见、赞赏等强化和鼓励积极的行为,就会影响小组成员的行为转变。 (3)社会学习理论。这种学习的理论任务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其他成员会期待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免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3、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按照帕森斯所述,

双路由器桥接图解、原理及实战

两个路由器桥接网络原理及常见问题解析以下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双路由器桥接原理而采用了不同网段设置(主路由用192.168.1.X,从路由用192.168.0.X)。 一、路由器设置和计算机设置 1)路由器设置Ⅰ(主路由器),见下图。 2)路由器设置Ⅱ(从路由器),见下图: 更改WAN 口地址,更改LAN 口地址,更改DHCP 地址范围。

要点:路由器设置的WAN 口为动态IP 以便从第一个路由器那里获得IP 地址,更改它自己的IP 地址和DHCP 到另一个网段去使之与第一个路由器不在同一个网段。 如果从路由器LAN IP和主路由器在同一网段的话(如主路由192.168.1.1,从路由192.168.1.2),那从路由器必须关闭DHCP,因为从路由桥接只起到交换作用,局域网内的所有的终端包括交换部分都由第一台路由器管理,包括地址分配,否则,对同一个终端来说,到底是使用主路由分配的地址,还是用从路由分配的地址,就会产生冲突。

二、常见问题及设置注意点 1、如果从路由器经常死机,检查主路由器关闭WDS,从路由开启WDS。 2、如果更改从路由器ip后无法访问路由器进行设置,请用更改后的从路由器 ip192.168.0.1再访问。 3、从路由的DHCP关闭与否请看你的从路由器IP是否与主路由器在同一网段,关闭DHCP后从路由不会自动分配ip,网关和DNS,避免和主路由器冲突。 4、通过从路由器上网的机器如无法上网,请先检查该机器网卡的IP 地址是否与从路由器在同一个网段,以及网关地址是否正确(这里设从路由器的IP 地址为网关,如果主从路由器ip在同一网段,则这里的网关应设为主路由器ip),DNS 地址是否是主路由器的IP 地址,当然也可以是电信的IP 地址,比如61.177.7.1。 5、注意两个无线路由器AP的SSID必须相同/.两个无线路由器AP的无线网频道必须相同/相互注册对方AP的Wireless MAC address/两个AP的安全设置必须相同

社会工作 小组工作 知识点汇总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 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 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 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 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 和公正发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 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 帮助其在情绪、行为、 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治疗 性小组 2.能力建立。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是治 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 高和成长。 3.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 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 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 巧的过程。 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 要的环境支援。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 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导、 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 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主 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 题, 通过民主决策, 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 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 的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 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 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 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 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 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 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 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 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 集结社会力量, 达致社会改变, 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 体利益。 四、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正式把小组工作作为社会 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五、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 应该特别重视几个 方面: 1.互助。这种互助式的助人关系, 是导致个人改变的主要来 源,互助可以协助组员体会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从而降低孤 独感。彼此互助,从其他组员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小组工作过程中, 要特别强调和 重视组员的能力, 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 这是小 组工作的核心和基本信念。同时, 要尊重组员有选择参与的 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小组不仅可以发掘组员的潜能, 促进组 员成长, 还可以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 4.赋权。小组工作者促进个人和小组的自治, 小组目标强调 个体组员的成长、权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 5.高度的个别化。了解每位组员的独特性和特别的需求, 有 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方案, 具体的目标要因人而异。 六、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 于小组的需要)、支配需要(指控制别人与被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 2.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和连续性 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以及满足所形成的行为适 应方式, 影响并决 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三种需要早期满足的情 况和方式与个体后 来的行为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或 被动性, 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 即主动与他人来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外 向者。 ②被动包容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孤独、退缩、易疏离他 人。 ③主动支配型, 主动去支配他人,能运用权威、权力, 喜欢控 制别人。 ④被动支配型, 期待别人来引导自己, 乐于追随他人、受人 支配, 表现出顺从、无争等特征。 ⑤主动感情型, 对他人处处表示喜爱、友善、热心、同情、 亲密。 ⑥被动感情型, 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本人则往往显示 出冷淡、厌恶等情绪。 1

小组工作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小组工作一般由(B)的组员组成。 A.一人或一人以上 B.两人或两人以上 C.三人或三人以上 D.五人或五人以上 E.六人或六人以上 2.开放小组和封闭小组是按(D)来分类的 A.小组目标 B.小组结构 C.组员间的联系 D.组员之间的界限 E.组员参与动机 3.“癌症病友小组”属于下面哪种实务小组(A )。 A.支持小组 B.成长小组 C.教育小组 D.治疗小组 E.兴趣小组 4.成长小组的目标是(E )。 A.把具有同质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其组员一般都有相同的问题、经历或经验,通过相互支持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B.希望能缓解症状及其影响力,帮助组员通过治疗创伤复原并康复,降低不良症状,促进人格改变 C.帮助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组员能够改变自己原本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式,来实现改变成员的目标 D.挖掘潜能,提高能力和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E.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帮助组员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 5.再社会化是下面哪个社会工作方法的功能特点?( B)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D.社会工作行政 E.社会工作研究 6.在各种常用的小组模式中最早产生的工作模式是(A)。 A.社会目标模式 B.治疗模式 C.互动模式 D.发展模式 E.心理社会模式

7.社会目标模式核心的理论概念是(A )。 A.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 B.社会行动 C.社会策划 D.社会发展 E.社会规划 8.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目标是( E )。 A.提高人们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改革 B.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C.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 D.促进小组成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 E.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9.小组工作模式中,( D)与社区工作方法最相似。 A.发展模式B治疗模式 C.互动模式 D.社会目标模式 E.社会行动模式 10.有较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人适合参加( B )的小组。 A.互动模式 B.治疗模式 C.社会目标模式 D.发展模式 E.危机介入模式 11.社会目标模式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E)。 A.治疗者 B.中介者 C协调者 D.使能者 E.影响者 12.通常在社区层面组织和运行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C)。 A.发展模式 B.治疗模式 C.社会目标模式 D.社会参与模式 E.互动模式 13.在小组运作初期和结束期,社会工作的角色主要是(A )。 A.引导者 B.资源提供者 C.治疗者 D.协调者 E.中介者 14.要求组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的是弓组五作模式中的(E )。 A.发展模式 B.治疗模式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根据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地址与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地址,同时数据包头的( 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具体区别如下: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介绍概要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介绍 1 精神分析小组 代表人物简介: 精神分析治疗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尝试过将精神分析运用在小组 中。沃尔夫(Wolf ,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析家,被认为是第一个将精神分 析原理和技术用于小组治疗的人。他于 1938年开始,将那些需要治疗但又不能 承受强烈个别治疗的病人放到小组中去, 但他强调他并非在治疗一个小组, 而是 着眼于小组中相互交往的每个人。 代表作: Wolf, A. 1963. Psychoanalysis of Groups. In M. Rosenbaum & M. Berger(eds Groups Psychotherapy and Group Fun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理论简介 : 精神分析小组的目标在于重建个人的性格和人格系统, 这一目标通过使潜意 识的冲突进入意识层次, 并对其进行检验而达到的。心理分析小组本身已一种象 征的方式在再现个人的原生家庭, 以便使每一个成员的历史在小组面前重演。同时, 小组通过对原生家庭的再创造, 帮助成员解决家庭给他们造成的问题, 通过 成员于小组带领者的关系, 了解成员与家庭中重要人物的关系动力。治疗过程在 于再创造、分析、讨论、解释过去经验和解释潜意识层次上发生的防卫和抗拒, 解决成员在儿童期产生的功能失调的模式,并在新领悟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决策。 2 阿德勒式小组 代表人物简介: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又长达 9年的合作, 但阿德勒不接受弗洛伊德的关于性与 生物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基本问题与这个人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

个人为之所作的努力有关。他把人的社会性区域人格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套阿德勒式的小组工作个训练技术,可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大学生,以及成年人(Dinkmeyer and Sperry,1987。 理论简介 : 此理论认为人主要是有社会因素 (如个人的目标所驱动的, 而非生物性的 因素(如性驱力。人们努力的追求优越,一种认同和归属感,而这一追求与我 们克服和弥补幼年时期由于弱小和不得不依赖城人创造的自卑有关。个体是独特的, 但又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 人际因素与个体内在的因素对人有同样重要的影 响意义。此派理论还提出了人的社会兴趣的观点, 相信人们的快乐和成功大多与其社会性连接有关。人在社会中圣训, 需要感到对别人有用, 并在社会中建立有 意义的关系,否则,会产生疏离、孤独感。阿德勒用目的论的解释替代了决定论 的解释,忍受对未来的预期、目标所推动,决定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经验,而且 包括现在的情形和我们对未来的期望。强调自我和意识是人格的核心, 人们在实现那些对我们有意义的目标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独立的生活方式。心理和行为的问题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追求目标、以及不健全的社会兴趣造成的。阿 德勒派主张案主并没有生病, 只是灰心丧气, 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人物, 因此,他们强调其治疗是一种教育和激励模式。 3 心理剧 代表人物简介: 心理剧是由莫雷诺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的小组治疗方法。莫雷诺强调仅仅在口头上谈论还不够, 他深信表演出自己的问题, 把过去或预见的时间带到 现实中来,表演出自己的矛盾冲突更具有治疗的价值。 理论简介 :

STP生成树的工作原理

STP生成树的工作原理 一、STP生成树的工作原理 STP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三步,选择根网桥RB、选择根端口RP、选择指定端口DP。然后把根端口、指定端口设为转发状态,其它接口设为阻塞状态,这样一个逻辑上无环路的网络拓扑就形成了。 1.选择根网桥 选择根网桥的依据是网桥ID,由优先级和MAC地址组成,先看优先级,优先级相同时再看MAC地址,值越小越优先选择。根网桥的选择过程与政治选举类似。 2.选择根端口 每一个非根网桥将从其接口选出一个到根网桥管理成本(ad ministrative cost)最低的接口作为根端口,选择的依据是 (1)自身到达根网桥的根路径成本最低的接口。 根路径成本的计算是,接口收到BPDU中所包含的成本与接口的成本的累加。 (2)直连网桥ID最小 (3)端口ID最小 3.选择指定端口

当一个网段中有多个网桥时,这些网桥会将他们到根网桥的管理成本都通告出去,其中具有最低管理成本的网桥将作为指定(designated)网桥。指定网桥中发送最低管理成本的BPDU的接口是该网段中的指定端口。在每段链路上,选择一个指定端口,选择的依据是: (1)发送最低根路径成本的BPDU的接口 (2)所在网桥ID最小 (3)端口ID最小 总结: 选举根端口,比较接收的BPDU 选举指定端口,比较发送的BPDU 二、STP拓扑稳定后,所以工作中的交换机接口都将处于转发或阻塞状态,生成树的工作过程如下: (1)根交换机创建成本为0的Hello BPDU,并向其所有接口转发出去

(2)邻接的非根网桥将接收的hello数据包中的成本加上接收端口的成本后,从指定端口转发出去。 (3)每经过一个hello时间周期根网桥重复步骤(1),非根网桥重复步骤(2),直到网络拓扑发生变化。 总结一下: STP拓扑稳定后,根网桥通过每2s的hello时间创建和发送helloBPDU,非根网桥通过根端口接收BPDU,并且从从指定端口转发改变后的BPDU。各交换机通过接收到得的BP DU 消息,来保持各端口状态的有效,直到拓扑发生变化。 三、网络对变化时生成树的状态

小组工作基本沟通技巧 ——沟通模式技巧与特殊组员处理技巧(上)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将小组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组员与组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 A. 社会发展模式 ? B. 互动模式 ? C. 发展模式 ? D. 治疗模式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第(2)题()沟通模式是小组的最佳沟通模式。 ? A. 环状 ? B. 轮状 ? C. Y形 ? D. 开放式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第(3)题小组发展阶段中,小组的重整和归纳阶段是()。

? A. 小组前期 ? B. 小组初期 ? C. 小组中期 ? D. 小组后期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第(4)题再社会化是下面哪个社会工作方法的功能特点?()? A. 个案工作 ? B. 小组工作 ? C. 社区工作 ? D. 社会工作行政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第(5)题有较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人适合参加()的小组。? A. 互动模式 ? B. 治疗模式 ? C. 社会目标模式 ? D. 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第(6)题人名串串烧是()沟通模式。 ? A. Y形 ? B. 轮状 ? C. 环状 ? D. 风筝型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第(7)题一般在小组的()阶段,组员会提问:“我在小组需要做会么?”? A. 准备期 ? B. 初期 ? C. 中期 ? D. 后期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第(8)题小组中期的活动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增加信任、促进合作和()。

社会工作者小组工作主要模式

小组工作主要模式社会目标模式 1、主要运用于社区层面,核心是社 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通过一 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公民社会责 任感、社会良知、社会意识。 2、理论基础:系统论、生态系统论、 教育理论和社会学观点。治疗模式 1也称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以治疗、 解决个人问题作为小组工作的主要任 务; 2理论基础源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 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以行为修正理 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为重; 3基本假设是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方 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的方式得到治 疗。 1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2小组组员一般有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 问题; 3社会工作者扮演治疗者的角色。互动模式也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它关注小组中组员和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

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基本假设是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小组为个人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有效场所。 1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2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3社会工作者是中介者和使能者。发展模式称过程模式,以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预防人的社会功能的缺失,发展人的社会功能为目标。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不组动力学。基本假设:人有潜能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价值;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 1目标是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2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3社会工作者扮协调者和使能者的角色。 1发展成员的认知,形成小组共识;2建立小组目标,形成小组动力;3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增强小组成员的能力。 含 义 特 点1小组目标是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责 任感,包括三个层次内容:培养并提 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发展小组组 员的社会能力、培养社区领袖; 2在社会目标模式中小组组员有民主 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3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