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数学上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导学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导学案教案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导学案6.1数据的收集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1 •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与方法;2・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逬行济公、整理:3.通过调査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如何确龙调查范用与对象,收集的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预习案二、温故知新预习课本《数据的收集》这一节内容。
1.收集我们所在地区的用水情况的数据,本地的水资源问题。
2.数学兴趣学习小组对某校七年级全校学生每天到校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査,调查的数据如下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学校七年级有名学生:(2)______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校方式的人最多,有人:(3)______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校方式的人最少,有人:(4)____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校方式的人数是采用到校方式的人数的两倍。
探究案三、导学释疑活动探究一^阅读教材155页-156页,回答下列问题:1:从小颖的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2:在小明调査的40人中,各年龄段分别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3:通过小明给出的调查数据,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卩水意识?活动探究二:为了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我们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査问卷,在我们班开展一个调査。
调查问卷1.你在刷牙时会一宜开着水龙头吗?A.经常这样 B •有时这样 C •从不这样2•你会将用过的水另作他用吗?例如,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等。
A.经常这样 B •有时这样 C •从不这样问题1的调查结果1、温故:数据收集的方式有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统计活动的步骤是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2、知新:(1)假如我们想选岀大家满意的班长,通过什么方式选呢?(2)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和学生有许多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 全社会都在呼吁保护学生视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个简单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导向: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后,往往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导致解题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节回顾与思考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回顾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据处理知识的热爱。同时,本节课还将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六章大数据的地收集与整理大数据的地收集教案设计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收集过程,体会数据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2.能对统计图表进展分析,获得必要准确的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对统计图表进展分析体验数据的重要作用,明确利用数据说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教学难点】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某年春我国西南五省市遭受了特大的干旱,水资源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小颖和小明对水资源问题也很感兴趣,他们各自进展了调查.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进展过这样的调查吗?【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生活中关于调查的例子,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问题1 教材第155页图6-1与与图相关的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与同伴交流从中得到的信息.2.设计调查问卷问题2 教材第155页下方与第156页“做一做〞上面的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小明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绘制的统计图,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调查问卷的设计往往包括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设计.3.收集数据的步骤问题3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与同伴进展交流然后进展归纳.【归纳总结】〔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4.收集数据的方式问题4 〔1〕如果想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你打算怎样获得这些数据呢?〔2〕为了得到“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然后与同伴进展交流.【归纳结论】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当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第157页“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有关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与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15365+13270+4540+1048+698=34921(人〕,即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921人;×100%≈2%,即“从来不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2%.〔2〕69834921〔3〕答案不唯一,如:“每次都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44%,“大多数时候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38%.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获取信息,到了解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普查和抽样调查【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宜的调查方式和选取适宜的的样本.【过程与方法】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进一步获得数据收集的经验,初步开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总体、个体、样本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调查方式的选择和样本的选择.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知道我们国家的人口有多少吗?你知道我们国家多少年进展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教学说明】从学生很熟悉的例子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普查这种调查方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普查、总体、个体问题1 在上一节中,我们曾对全班同学的节水意识进展了调查,你知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调查方式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加以规,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归纳结论】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展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2.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问题2 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1〕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寿命.【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感知普查的不适宜性.【归纳结论】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展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这时,人们往往从总体中抽取局部个体进展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局部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问题3 教材第160-161页“议一议〞的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感受样本选择的合理性.问题4 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抽样时应注意什么?【教学说明】学生结合问题2 和问题3 加以分析,积极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和规.【归纳结论】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局部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拟合理?〔1〕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体重;〔3〕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否吃早饭,如下这些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适宜?〔1〕早上7∶00至7∶30在校门口随机选择50名同学进展调查;〔2〕选择全校每个班级中学号是5和15的同学进展调查;〔3〕选择七〔1〕班全体学生进展调查.【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普查和抽样两种调查方式等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与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1〕抽样调查〔2〕普查〔3〕普查2.〔1〕适宜〔2〕适宜〔3〕不适宜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用: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到合理的选择调查方式和合理的选择样本,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会用表格整理数据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2.会计算扇形圆心角度数,会根据扇形的圆心角绘制扇形统计图.【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描述等过程,进一步开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计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会绘制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喜欢看NBA吗?你喜欢打篮球吗?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什么?如果你想知道全班同学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什么,你会怎么做?【教学说明】从学生很熟悉的例子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展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调查问卷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单项选择〕〔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归纳结论】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局部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在扇形统计图中,每局部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局部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问题2 教材第166页“做一做〞的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先计算A所占的百分比,再计算C所占的百分比,最后再解决问题2的3个问题.【归纳总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局部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当知道总体的具体数量时,可借助扇形统计图求各局部量,当知道局部量时,可借助扇形统计图求总体的具体数量.3.如图,教材第166页“议一议〞.【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归纳总结】当总体的具体数量不知道时,无法对各局部量进展比拟.问题4 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展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引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第167页的“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扇形统计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与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太平洋50%大西洋25%印度洋21%北冰洋4%〔2〕太平洋180°大西洋90°印度洋76°北冰洋14°〔3〕绘制扇形统计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扇形统计图的优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材料“〞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到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优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频数直方图.2.能根据数据特征绘制频数直方图.【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进展整理,对数据进展描述,进一步开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制作频数直方图,掌握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教学难点】频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的身高是多少?你还记得你的入学成绩吗?你知道你的入学成绩处于哪个等级吗?【教学说明】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根据教材168页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解决下面的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局部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局部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指导.教材第169页从“对于〔1〕〞至“对于〔2〕〞的容.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教材第170页的整页容.问:这种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有什么优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与同伴进展交流,找出频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归纳结论】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展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拟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情况.问题2 请将教材168页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指导.问题3 根据教材172页例题中的数据,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进展交流,进一步掌握制作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问:〔1〕你还有具体的分组方式吗?〔2〕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什么?【归纳结论】分组时可以先确定组距,再确定组数,也可以先确定组数,再确定组距.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它们的差;〔2〕确定组距和组数,将数据适当分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列出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直方图.问题4 〔1〕测量一下你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2〕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制作频数直方图,看看大多数同学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处于哪个围?【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测量,对数据进展收集和整理,然后对数据进展描述,绘制频数直方图.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请将教材168页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绘制频数直方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到绘制频数直方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 统计图的选择【知识与技能】通过三种统计图的比拟与选择,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开展统计观念.【情感态度】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小玲就中央电视中节目受欢迎的情况,对本班50名同学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为了清楚地表现出同学们以不同节目的喜好程度,你知道应该选择何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吗?【教学说明】从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例子引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教材第175页和176页“做一做〞上面的所有容【教学说明】学生观察三幅统计图,从中得到信息,解决上面的问题,然后归纳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归纳结论】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局部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问题2 教材第176页“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归纳结论】当需要直观地表示数据进展比拟时,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当需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时,可选用折线统计图;当需要反映局部占总体的百分比时,宜选用扇形统计图.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要反映我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选用〔〕2.在计算机中,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应使用的统计图是〔〕3.教材177页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统计图的选择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与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C2.C3.〔1〕制作条形统计图如下:〔2〕制作折线统计图如下:〔3〕制作扇形统计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到三种统计图的选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主要知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与的统计思想和意识,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在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统计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教学难点】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结构框图.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收集数据的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2.普查和抽样调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展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从总体中抽取局部个体进展调查,这种调查叫做抽样调查.3.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在普查时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从总体抽取的一局部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4.绘制扇形统计图和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各局部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比:×100%;〔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百分比;〔3〕根据所算得的圆心角度数,在圆中依次画出各个扇形并标出百分比;〔4〕给绘制好的扇形统计图写上名称.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它们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直方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局部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如下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分析】全国中学生的数量巨大,不宜普查,A错;调查冰淇淋质量因工作量大且带有破坏性,也不宜普查,B错;C中的调查因居民户数多,问题涉与面广,也不宜普查,C错;应选D,D中的调查对零件精细性要求极高,必须用普查.例2 为了解我县七年级6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以下说确的是〔〕.【分析】我们可以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并结合具体问题来解决此类问题,此题的考察对象是6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不是6000名学生,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同理,选项B、C也是错误的,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例3 要反映某市一月每天的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分析】根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局部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当选项C正确.例4 七〔1〕班同学为了解2014年某小区家庭月均用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小区局部家庭,并将调查数据进展如下整理:请解答如下问题:〔1〕把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2〕求该小区用水量不超过15t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百分比;(2)〔6+12+16〕÷50=68%例5 为更好地宣传“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驾车理念,某市一家报社设计了如下的调查问卷〔单项选择〕.在随机调查了全市5000名司机中的局部司机后,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克制酒驾——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好?A.司机酒驾,乘客有责,让乘客帮助监视“请勿酒驾〞的提醒标志D.查出酒驾,追究就餐饭店的连带责任E.查出酒驾,追究同桌吃饭的人的连带责任调查结果的条形统计图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如下问题:〔1〕该市支持选项C的司机大约有多少人?〔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计算扇形统计图中m=______.解:〔1〕调查的司机总数:69÷23%=300〔人〕.支持选项C的司机:300-60-69-36-45=90〔人〕.〔2〕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下所示:60÷300=20%,即得m=20.【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顾本章主要知识点,教师适时给予评价,指出应用各知识点需注意的问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优质课教学设计_0.doc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调查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
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但是受年龄特征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规范、准确。
二、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了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巩固了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更要体现实践性、可操作性,增强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明确目标合作交流第三环节:自主探究点拨提升第四环节:展示交流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达标测评第一环节情境引入通过播放“一起走进数字世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据,数据是有用的,数据是会说话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和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的收集:复习如何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2.数据的整理:回顾数据的分类、排序、筛选等方法,以及如何用表格、图表整理数据;
3.统计图的应用:巩固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能,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统计图和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在数据表达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运用图表传达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其倾听、表达、协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实际情境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例如,如何设计问卷才能收集到有效、全面的数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统计图制作方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长。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1数据的收集》导学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1数据的收集》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会通过测量、实验的方法获得有关数据.2.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感受100万,培养数感.3.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合理的估计方案,感受100万,培养合作精神.【重点难点】1、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能从多种角度体会某个数据.感受100万有多大.2、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能从多种角度体会某个数据。
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假设有一张足够大的纸,能够一直对折下去,纸厚0.1毫米,对折多少次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 844. 43米)?教材精华知识点通过一系列熟悉的事物感受100万有多大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较大的数,比如下面的调查材料: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达15万元;中等城市有100万以上的人口;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占地面积约17万米2,….100万究竟有多大呢?下面通过实践活动让我们体会不同情景下100万到底有多大.课堂检测基本概念题1、(1)估测自己的步长,你的1万步大约有多长?100万步呢?(2)①估计语文课本中某一页的字数.②根据你的估计,1万字占多少页?100万字的书大约有多厚?(3)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估计100万册这样的数学课本摞在一起有多高?你的教室能装下这些书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基础知识应用题2、估计200万枚一角硬币的质量,并与体重为75千克的人相比较.3、据测算,我国每天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5亿元,若一年按365天计算,我国一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多少元?体验中考2008年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1‟表示千分之一).某人在调整后购买100 000元股票,比调整前少交证券交易印花税多少元?( )A.200元 B.2 000元 C.100元 D.1 000元学后反思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解:(1)若一个人的步长约为40 cm,那么1万步约长40×10 000=400 000(cm)=4(km),100万步约为400 km.即100万步的长度约为400 km.(2)①估计语文课本中某一页的字数为700字.②1万字约占15页,100万字约占1 429页;若100页约0.5 cm厚,那么100万字的书大约7 cm厚.(3)数学课本的厚度约是1.1 cm,100万册这样的课本摞在一起高11 km,课本长约21 cm,宽约14.7 cm,面积约为308.7 cm2,教室的面积约为80 m2,平摊开课本,可放2 592本,教室高4m,4×2 592≈942 545(本).因此一间面积约80 m2,高4 m的教室放不下100万册数因而可放.0011学课本.点拨本题的目的是从生活中的各种角度让同学们感受100万这样的大数,最后与一个比较熟悉的事物相比较,来得到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对这些大数的感觉.2、分析:要估计200万枚一角硬币的质量,首先准备一定数量的硬币,称其质量后,再进一步求200万枚硬币的质量.解:取20枚一角硬币称得其质量大约为50克,则200万枚一角硬币的质量为20102004⨯×50克=5×106克=5×103千克=5吨,751053⨯≈67(人),即200万枚一角硬币的质量相当于约67个75千克的人的质量.3、分析:一年造成的损失=每天的损失×天数. 解:150 000 000×365=54 750 000 000(元).答:我国一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4 750 000 000元.点 拨 本题是通过对我国一年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计算,让我们感受大数,培养我们的数感. 体验中考解析:100 000×3‟-100 000×1%=200(元). 答案:A6.4你有信心吗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会计算扇形的圆心角.2.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制作扇形统计图.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2.计算并准确地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 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图6-4-1是某网站就2010年4月1日至4月30日以来消费者针对家电类产品投诉情况的统计分析.随着天气逐渐炎热,热水器的使用频率也相应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4月份在此网站所接到的家电类投诉中,热水器的投诉量高居榜首,占28%,其次为电视机,占21%,冰箱、洗衣机与空调投诉量基本持平,小家电的投诉量占到了18%,情况也相当严重. 教材精华知识点l 扇形统计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计算方法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0的比.因此,可以得出扇形圆心角的计算公式: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知识点2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画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计算各部分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画出扇形统计图,标上百分比.课堂检测基本概念题1、在世界人口扇形统计图6-4-2中,关于中国部分的圆心角为( )A.68°B.70°C.72°D.76°2、济南市近几年连年干旱,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水源,措施之一是投资增建水厂,图6-4-5是济南市目前水源结构的扇形统计图,则根据图中圆心角的大小计算出黄河水在总供水中所占的百分比为( )A. 64% B.60%C.54% D.74%基础知识应用题3、如图6-4-6所示,如果已知高粱种植面积比玉米少160公顷,求各种农作物各种了多少公顷.综合应用题4、某市学校有5类,各类学校占总学校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幼儿园36%,小学32%,中学22%,高等院校6%,特殊教育4%.(1)计算各类学校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2)画扇形统计图来表示上面的信息.5、明统计了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他数出摩托车有4辆、小汽车有20辆、大客车有8辆、大卡车有6辆,请你帮助他制作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体验中考1、如图6-4-8所示,整个圆表示某班参加课外活动的总人数,跳绳的人数占30%,表示踢毽子的扇形圆心角是60°,踢毽子和打篮球的人数比是1:2.那么表示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2、2010年6月4日,乌鲁木齐市政府通报了首府2009年环境质量公报,其中空气质量级别分布统计图如图6-4-9所示,请根据统计图解答以下问题:(1)写出2009年乌鲁木齐市全年三级轻度污染天数;(2)求出空气质量为二级所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结果保留到个位).学后反思附: 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 课堂检测1、解析: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答案:C点拨 (1)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2)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解析:黄河水在总供水中所占百分比为︒︒3604.230×100%=64%答案:A点拨 在扇形统计图中,每种量的圆心角与360°的比值再乘100%就是这种量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3、分析:要求各种农作物各种了多少公顷,但题中提供的信息却是各种农作物占总种植面积的百分比,所以可以设总面积为x 公顷,然后列方程解答.解:设总种植面积为x 公顷,则高粱种了18%x 公顷,玉米种了34%x 公顷, 根据题意,得34%x-18%x =160,解得x =1 000. 所以48%x =48%×1 000=480(公顷), 18%x =18%×1 000=180(公顷), 34%x =34%×1 000=340(公顷).答:玉米种了340公顷,高粱种了180公顷,水稻种了480公顷.4、分析:根据百分比计算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要认真按照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进行.答案:(1)幼儿园圆心角为36%×360°=129.6°; 小学圆心角为32%×360°=115.2°;中学圆心角为22%×360°=79.20;高等院校圆心角为6%×360°=21.6°;特殊教育圆心角为4%×360°=14.4°. (2)扇形统计图如图6-4-3所示.点拨 画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计算每个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5、分析:由各种车的数量可计算所有车的总数量,由此可以计算出各种车占总车量的百分比以及它们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圆心角的度数.解:统计表如下表:扇形统计图如图6-4-7所示.体验中考1、解析:踢毽子的人数占36060=61,则打篮球的人数占61×2=31,所以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数占1-30%-61-31=20%.答案:202、分析:(1)从扇形图中得到全年三级轻度污染的百分数是21. 6%,则全年三级轻度污染的天数为365×21.6%.(2)二级所占的百分比为1-21.6%-3.9%-2.7%-9.0%=62.8%,把这个百分数比乘 360°可得对应的扇形圆心角。
7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数据的收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与方法;2.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济公、整理;3.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收集的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预习案二、温故知新活动探究一:阅读教材155页-156页,回答下列问题:1:从小颖的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分别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
3:通过小明给出的调查数据,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
活动探究二:为了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我们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我们班开展一个调查。
调查问卷1.你在刷牙时会一直开着水龙头吗?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2.你会将用过的水另作他用吗?例如,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等。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问题1的调查结果1.下面调查中适合用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的是()A、谁在2002年世界杯赛中进球最多B、5月1日是什么节日C、谁在入学考试中取得第一名D、谁最适合当班长(1)视力1.5的有人,视力0.6的有人,视力小于1.0的有人。
(2)如果视力在1.0(包括1.0)以上的为正常,则视力正常的有人,视力正常的占全班人数的。
(3)该班学生的视力情况。
(填“好”、“一般”或“差”)4.某中学七年级两个班的同学“献爱心”活动中捐书情况如下:有25人各捐5本,30人各捐7本,15人各捐10本,7人各捐15本,请制成统计表并回答:(1)该班共有多少学生;(2)全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3)捐书不低于10本的有多少人?五、走进中考1.某班组织30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情况是:10元6人,5元10人,2元4人,其余每人捐款不超过1元,那么捐10元的团员占团员总人数的()A、15℅B、20℅C、25℅D、35℅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6.2 普查和抽样调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验抽样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3.能根据具体情景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课前预习:1、温故:数据收集的方式有、、、等统计活动的步骤是、、、2、知新:(1)假如我们想选出大家满意的班长,通过什么方式选呢?(2)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和学生有许多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全社会都在呼吁保护学生视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第6.1节数据的收集导学案
课题:6.1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1、知道收集数据的几种常用方法,经历简单统计活动的过程,形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
2、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3、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收集数据的过程【学习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收集我们所在地区的用水情况的数据,本地的水资源问题。
预习课本《数据的收集》这一节内容。
【导学流程】一、自主预习【一】创设教学情境(1分钟)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一些图表吗?你能读懂它们吗?它们是如何获得的呢?有什么用途呢?请看下面的表格:美国NBA每年都在全世界挑选篮球新秀,姚明就曾是当年的状元,今年七月份的选秀中,对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
(2)如果你是该队的教练,你会选谁? 你的理由?这就是这一章我们学习的内容,先看第一节 6.1数据的收集【二】看学习目标(1分钟)【三】自主学习探究一:读图表获取信息,体会不同统计图中各数据的含义(6分钟)自学教材第88-89页做一做以上的部分,独立完成预习题,回答下列问题:1)在小学你学过的统计图有-------------、--------------、-----------------2)从小颖的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3)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分别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4) 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对于问题1各年龄段“从不这样” 百分比分别是-----------、---------、------------、对于问题2各年龄段“经常这样”的百分比分别是----------、------------、----------5)通过小明给出的调查数据,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4.组内交流质疑(小组长按4、3、2、1号的顺序让学生回答找出组内都不会的问题,选出代表参与交流3分钟)二、展示交流5.小组汇报交流(相互答疑)(3分钟)6.教师精讲点拨(2分钟)问题:1、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的人数一样吗?2、从课本第89页的图8-3,8-4中可以看出问题1和问题2中“-------------至---------岁”这个年龄段对应的人数最多,所以该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BS)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教师: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二、探究新知1.教师:班级要举办元旦联欢晚会,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安排节目? 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文艺节目;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数据;第六步:得出结论.教师:这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教师总结: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的对象、目的,决定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题,设计的问卷中,还应注明问卷收交的方式和时间等.2.课件出示问题:从2012年至2015年,杭州市组织了4届小学生观鸟比赛,其中两届在西溪湿地举行.下面是2015年10月25日一观鸟小组记录的杭州西溪湿地部分鸟类观察数据.雀 鸟 正 正正正 正(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获得有关杭州西溪湿地鸟类的哪些信息和结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讲解: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首先要确定收集数据的目的,由此决定收集什么数据是适当的.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等方式得到,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间接途径得到.当用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时,往往需要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上表,并用适当的方法记录,上表是用划记法记录数据的.“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或一次.例如,八哥每出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表示共出现6次.3.课件出示问题: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身高,通过测量获得20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1));(2)为了更直观地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可对数据做怎样的整理?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独立完成,教师进一步讲解: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往往需要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规律,发现有用的信息.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经过整理数据可用统计表的形式清楚地表示出来.4.课件出示问题:某科学家通过一项实验来了解不同体重的人在进行不同活动时所消耗的热量.下面是不同体重的人活动3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单位:焦)的实验数据:体重为30千克:骑自行车252焦,打篮球504焦,看电视88焦;体重为40千克:骑自行车323焦,打篮球689焦,看电视113焦;体重为50千克:骑自行车399焦,打篮球865焦,看电视139焦;体重为60千克:骑自行车479焦,打篮球1024焦,看电视160焦.(1)请制作能反映实验情况的统计表;(2)实验中,哪一类活动消耗热量最多?哪一类活动消耗热量最少?(3)体重对活动时热量的消耗有什么影响?分析:本题的标目分“体重”和“活动”两个不同类型,因此统计表要设计成双向细目的形式,如纵向为“体重”,横向为“活动名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三、练习巩固教材第157页“随堂练习”.四、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59页习题6.1第1~3题.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及其注意的事项.通过安排晚会活动,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学.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2普查和抽样调查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重点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自己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教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1.介绍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相关概念教师: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做了逐一调查,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教师: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对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2.活动探究教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调查问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教师指导、评论.教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课件出示问题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你们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2)调查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3)调查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4)调查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学生:如人口普查、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调查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课件出示问题2: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2)了解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教师: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到客观条件(如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课件出示问题3:(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强调: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而不是调查的对象,不能混淆,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个体数目,无单位.课件出示问题4: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某学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解一批电池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节进行试验.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三、练习巩固教材第162项“随堂练习”.四、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分别是什么?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63页习题6.2第1~3题.本节课是了解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通过实例的辨别,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1.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重点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一、情境导入教师: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师: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二、探究新知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课件出示一个扇形统计图(如下图),提出问题:(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教师:你能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课件出示下表,提出问题:某市2014年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1)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3)你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来表示这个月的天气情况吗?各有什么优缺点?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根据所给的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②用360°乘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③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三、练习巩固教材第167页“随堂练习”.四、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67~168页习题6.3第1~3题.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节课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是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了解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频数直方图1.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2.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重点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难点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一、复习导入教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68页表格,提出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你能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表示第(2)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发现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很复杂.教师:我们能不能借助英语成绩的表示,来表示语文成绩呢?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点评,并讲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70页图6-13):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教师:请同学们将上面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学生动手绘制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1)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三、举例分析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72页例题)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分布情况.四、练习巩固教材第171页“随堂练习”.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频数直方图?它有什么特点?3.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171~172页习题6.4第1,3题.2.教材第174页习题6.5第1,2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的定义及其特点,明白使用频数直方图的优越性.利用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4统计图的选择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复习导入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数据的方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75页图6-15,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学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学生3:从1957年到1974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从1974年到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1987年到1999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由此预测1999年到2025年世界人口从60亿要增加到80亿;2025年到2050年25年时预测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亿.课件出示教材第175页图6-17,提出问题:这是一个条形统计图,同学们知道是如何制作出这幅统计图的吗?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学生:从这个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50年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人口预测的具体数目.课件出示教材第175页图6-16,提出问题:这个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课件同时出示教材第175页图6-15,图6-16,图6-17,提出问题:(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哪些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学生:(1)条形统计图表示了预测的2050年世界各个洲人口的具体数量;扇形统计图表示了预测的2050年世界各个洲人口的分布情况;折线统计图表示世界人口从1957年到2050年的变化情况.(2)折线统计图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10亿,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得到这个数据.(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可以从扇形统计图中得出此结论.(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便可得到下面的结论: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②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三、练习巩固教材第177页“随堂练习”.四、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五、课外作业1.教材第177~178页习题6.6第1,2题.2.教材第183页习题6.7第3题.学生已经基本经历了统计的各个过程,亲自收集过一些数据,掌握了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一些方法.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比较、观察、制作统计图,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具体的情境,了解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解决问题.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综合与实践探寻神奇的幻方1.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探索三阶幻方的本质特征.2.经过观察、猜想、类比、归纳等活动积累构造三阶幻方的经验.重点理解三阶幻方的本质特征.难点如何构造三阶幻方.一、情境导入最早相传,在夏禹治水时,洛水河中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神龟,背上刻有美妙的图案,史称洛书. 后来,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把它命名为纵横图. 我们把龟背上的点用现在的数字翻译出来,就成为了三阶幻方.二、探究新知1.三阶幻方的特征课件出示教材第189页图1的三阶段幻方图,提出问题:(1)你能发现哪些相等的关系?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分别是多少?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如果把和相等的每一组数分别连线,这些连线段会构成一个怎样的图形?描述你得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3)你能否改变上述幻方中数字的位置,使它们仍然满足你发现的那些相等关系?(4)在你构造的幻方中,最核心位置是什么?有没有“成对”的数?(5)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幻方的概念: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都相等的方格,叫幻方.教师进一步讲解:把幻方中行之和、列之和、对角线之和称为幻和. 三阶幻方的幻和是中心数的3倍. 按照纵横数字的个数,可以分为:三阶幻方、四阶幻方、五阶幻方、六阶幻方……n阶幻方.2.构造三阶幻方的方法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下列三阶幻方: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完成三阶幻方的步骤:①把9个数从小到大排列,找出中位数a,填在幻方中心;②求出幻和3a;③先选取“两对”数分别填写在对角线上;④根据幻和填其他数;⑤根据定义验证,如不符合,返回步骤③.教师:早在公元1275年,宋朝的杨辉就对幻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称这种图为纵横图,他提出了一个构造三阶幻方的秘诀: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三、举例分析请你将下面两组数分别填入3×3的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1)-4,-3,-2,-1,0 ,1 ,2 ,3 ,4;(2) 2 ,4 ,6 ,8 ,10 ,12 ,14,16,18.教师:如果把各组的九个数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幻方吗?如果把各组的九个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幻方吗?学生独立思考并指出新发现:①幻方中每一个数都加或减同一个数字,所得方格仍是幻方.②幻方中每一个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得方格仍是幻方.教师:你认为怎样的九个数可以满足三阶幻方的要求?应怎样把这九个数填入三阶幻方?说说你的道理.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四、练习巩固在下列各图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五、小结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幻方的知识,你有什么体会?2.三阶幻方的数字有什么规律?3.如何构造三阶幻方?六、课外作业教材190页习题.“探寻神奇的幻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学习的课题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借助字母表示数探索规律,把对三阶幻方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经验的层面,能理解和构造简单的三阶幻方,可以对相应的探究方法反思提炼,鼓励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多角度尝试.借助对幻方的观察、分析和练习,体会其中蕴含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加深学生对幻方的认识;以有理数及其运算与整式及其加减的知识为基础,提高字母表示数的技能和探索规律的能力,理解幻方与九个数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版数学7上6.1《数据的收集 精品导学案》word学案
七年级数学§6.1数据的收集、§6.2 普查和抽样调查课型:新课一.教学目标1.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2.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与普查各自的优、缺点.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二.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普查和抽样调查三.教学难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合理收集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如何表示数据。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引入;1.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小明:在公园里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表(一)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一)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二)新课探究:问题2:你同意他们三个人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问题3:抽样调查应注意什么?问题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问题5:.议一议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分析:(1)调查目的:了解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一年中生病的次数.(2)总体:该地区所有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3)个体:该地区符合条件的每一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4)样本:抽取1000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是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1000.问题6:你认为年龄多大算老年人?问题7:你认为城市与乡村中的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健康状态是否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段60岁~70岁老年人,70岁~80岁老年人的差异.抽取样本时,是否考虑其所占的比例?与同伴交流.(三)新课探究:想一想: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抽样调查的有点是什么?.(四)达标.练习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所在地区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分析:(1)确定调查目的(2)分清总体、个体(3)抽取样本(4)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5)由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6)调查表(略)2.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准确吗?读一读:课本158页内容.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根据1000万户电话用户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意见,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选举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原因何在呢?原来,1936年能装电话或订阅《文学文摘》杂志的人,在经济上都相对富裕,而收入不太高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文学文摘》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五)课时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查资料、问卷调查、实验。
2016年秋季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6.1、数据的收集导学案1
6.1 数据的收集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2.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体验统计对生活的指导意义.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55~157,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探究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当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自学反馈1.下面获取数据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了解我们班同学的身高用测量方法B.快捷了解历史资料情况用观察方法C.抛硬币看正反面的次数用实验方法D.了解全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活动用访问方法2.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你认为班长在收集数据过程中的失误是()A.没有明确调查问题B.没有规定调查方法C.没有确定对象 D.没有展开调查3.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将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A.明确调查问题;B.记录结果;C.得出结论;D.确定调查对象;E.展开调查;F.选择调查方法.活动1 小组讨论1.小颖想了解她所在的城市的用水量情况,得到了下面的统计图小颖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解:略2.小明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于是他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到小区随机调查了40人,他将部分调查结果制成了统计图.小明的调查问卷年龄:岁1.你在刷牙时会一直开着水龙头吗?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2. 你会将用过的水另作他用吗?例如,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等。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小明绘制的统计图:问题1.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各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问题2.通过小明给出的调查数据,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解:略.活动2 跟踪训练1.设计调查问卷时,下列提问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的话应该怎样改进?(1)你上学时使用的交通工具是()A.汽车 B.摩托车 C.步行 D.其他(2)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A.比较满意 B.满意 C.非常满意2.在数学、外语、语文3门学科中,某校一年级开展了同学们最喜欢学习哪门学科的调查(一年级共有200人).(1)调查的问题是什么?(2)调查的对象是什么?(3)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40人最喜欢学语文,60人最喜欢学数学,80人最喜欢学外语,其余的人选择其他,求最喜欢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课堂小结1.请介绍你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2.收集数据有几种方式?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你会设计调查问卷吗?通过社会调查的经历和“读一读”总结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相应课时部分.【预习导学】自学反馈1. B2. A3. ADFEBC【合作探究】活动2 跟踪训练4.(1)不合适.提供选择的答案不够全面,应增加选项“自行车”,因为自行车是初中生上学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2)不合适.提供选择的答案不够全面,应增加选项“不满意”,因为所有选项中都是满意,不便于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另外问题改为“你对××科老师教学是否满意?”可使调查目的更明确.5.(1)调查的问题是:在数学、外语、语文3门学科中,你最喜欢学习哪一门学科?(2)调查的对象是:某校一年级的全体同学.(3)最喜欢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60×100%=30%.200。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6.0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word教案
内容:
本章知识框图
统计的过程
第三环节做一做
内容:
1.学校需要了解有多少学生已经患上近视,下面哪些抽样方式是合适的,说明你的理由。
(1)在学校门口通过观察统计有多少学生是佩戴眼镜的;
(2)在低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调查;
(3)从每个年级的每个班级都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作调查。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
内容:
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Hale Waihona Puke 环节课外作业1.课后复习题1---10题
复习题11---15题
2.以小组为单位,就塑料袋的调查情况,利用数据写一份倡仪书,号召全民起来保护环境,不可乱扔塑料袋.
个人修订意见
当堂
检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流观点.
学情
分析
1.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因而在研究两个相同的问题时,能够善于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形象、生动地表示自己的观点.能够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
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2.三种统计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
教法
启发式教学
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2.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3.数学建模素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增强数学建模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或是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奥秘。
在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中,应通过以下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用多媒体演示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各步骤。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重点知识,解决难点问题。
-提供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包括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解题能力。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及应用:强调频数分布表和频率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构建频数分布表和计算频率。
2.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教学中需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并讨论避免数据偏差的方法。
-数据整理的细节处理:在整理数据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以及如何准确地呈现数据,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数据整理中的细节问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普查和抽样调查》赛课导学案0.doc
: 6.2】1、了体、个本等概念,了的优 点和局限性; 查、收集数程,感的必要性的结果的 影响; 3、能根据具体计适当方展学念 . 计了六个节:;节:情境引入,理解概念;第三 查方择;节:合;;节:布. 节:情境引入,理解概念 生活中的“数学” 一个小故 “孩子,苹果去” ; 次注意点,上的苹果有好几个不好吃 .妈:⋯ ⋯ ⋯ 孩地跑回来 . 孩子次的苹果都好吃,我每过了” , 妈 妈:“啊!” 个故事中了数据查的两种方式. 节:自主学习 1了特定全部行的查,叫. 总体:其中被象的全体 个体的每一个被象 例 了了解参会的 500 员情50进行了查,法中正确的是 __ _ ①50 体 ②500 员体 ③每员是个体 ④每员是个体 我答 出生活收集数据的?并体和个体是什么 ? 2、定义 体中抽取部分查样本: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例2: 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10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调查了200 只灯泡的使用寿命,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①200 只灯泡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10000只灯泡是总体③10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总体④200 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你问我答你还能举出生活中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吗?并指出调查的样本是什么?第三环节:能力提升1. 下列问题中,哪些是用普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查方式来进行调查的?并说明理由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2) 要了解某旅游团中男女比例.(3) 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哪种方式检查.(4) 检查一批炮弹的射程.(5)为了了解你所在的班级中的同学穿的鞋码.2. 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普查抽样调查优点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缺点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3.合作学习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 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100 90 80 70 60 50 40 人数833020101521至2次3至6次7次及以上生病次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 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1至2次7%3至6次24%7次及以上69%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 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生病的次数人数1 至2 次 43 至6 次 57 次及以上 1(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 3 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第四环节:检测反馈优教系统互动训练第五环节: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1. 基本概念:(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2. 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3.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考察我校学生平均每日室外活动的时间,并与同学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本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对图表和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一些概念和方法的深入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在本章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及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动手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2.准备图表和统计量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图表表示出来。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用图表表示出来。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整理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2.了解人口、个体和样本的概念,感受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抽样的必要性,了解不同抽样方法对结论的影响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直方图中获取信息;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和频数直方图.4.了解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够根据具体问题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显示数据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理解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的概念,感受随机现象。
3.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1.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2.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一些统计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理解了简单的条形图和统计表,能够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考虑到学生当时对统计过程的理解相对单一,进入初中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不全面,学生会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本章以“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处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顺序展开统计内容.本章主要讨论和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这两个环节.而具体各节是按问题解决的实际顺序展开的,其中第1节和第2节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第3节和第4节研究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具体地说,第1节通过具体问题,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图,然后从事一个简单的统计活动,揭示统计的过程、环节,并引出数据是如何收集的这一问题.第2节讨论由于调查对象的差别,就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并通过案例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从第3节开始探讨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应的信息.第4节将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时的特点,寻找各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及区别,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七年级数学上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导学案(北师大版)
6.1数据的收集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2.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体验统计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55~157,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探究
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当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
自学反馈
1.下面获取数据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了解我们班同学的身高用测量方法
B.快捷了解历史资料情况用观察方法
C.抛硬币看正反面的次数用实验方法
D.了解全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活动用访问方法
2.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你认为班长在
收集数据过程中的失误是()
A.没有明确调查问题B.没有规定调查方法
C.没有确定对象D.没有展开调查
3.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将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
A.明确调查问题;
B.记录结果;
C.得出结论;
D.确定调查对象;
E.展开调查;
F.选择调查方法.
活动1小组讨论
1.小颖想了解她所在的城市的用水量情况,得到了下面的统计图
小颖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解:略
2.小明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于是他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到小区随机调查了40人,他将部分调查结果制成了统计图.
小明的调查问卷
年龄:岁
1.你在刷牙时会一直开着水龙头吗?
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
2.你会将用过的水另作他用吗?例如,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等。
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
小明绘制的统计图:
问题1.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各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
问题 2.通过小明给出的调查数据,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
解:略.
活动2跟踪训练
1.设计调查问卷时,下列提问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的话应该怎样改进?(1)你上学时使用的交通工具是()
A.汽车B.摩托车C.步行D.其他
(2)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
A.比较满意B.满意C.非常满意
2.在数学、外语、语文3门学科中,某校一年级开展了同学们最喜欢学习哪门学科的调查(一年级共有200人).
(1)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2)调查的对象是什么?
(3)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40人最喜欢学语文,60人最喜欢学数学,80人最喜欢学外语,其余的人选择其他,求最喜欢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4)根据调查情况,把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某学科的人数及其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填入下表:
语文外语数学其他
人数
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课堂小结
1.请介绍你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2.收集数据有几种方式?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你会设计调查问卷吗?通过社会调查的经历和“读一读”总结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相应课时部分.
【预习导学】
自学反馈
1.B
2.A
3.ADFEBC
【合作探究】
活动2跟踪训练
4.(1)不合适.提供选择的答案不够全面,应增加选项“自行车”,因为自行车是初中生上学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
(2)不合适.提供选择的答案不够全面,应增加选项“不满意”,因为所有选项中都是满意,不便于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另外问题改为“你对××科老师教学是否满意?”可使调查目的更明确.
5.(1)调查的问题是:在数学、外语、语文3门学科中,你最喜欢学习哪一门学科?
(2)调查的对象是:某校一年级的全体同学.
(3)最喜欢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00%=30%. (4)填表如下:
语文外语数学其他
人数40806020
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20%4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