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史科有效复习实用手册(中国近现代史)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课件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课件
新 中 国 成 立 和 巩 固 政 权 恢 复 经 济
条件: 军事;政治;理论;群众. 新政协召开-临时最高权力机关;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内容. 新中国成立: 概况: 主要领导和首都,国旗,国歌. 开国大典. 意义: 废旧时代;走新道路;世界意义三. 面临形势: 政治内坏外围;经济千疮百孔. 解放领土- 追残敌;剿土匪;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原因-过程-意义:威望高;环境安. 巩固政权: 土地改革- 内容-范围-特点-意义:翻身开路. 肃反运动- 肃清反革命残余;社会秩序安定. 三反五反- 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意义. 没收官资- 双重性质; 全局意义-奠基. 稳定物价- 米棉,银元之战-性质,措施,意义. 恢复经济: 统一财经- 实现三个平衡,财政开始好转. 调整工商- 原因,内容2,实质恢复,作用. 其他措施- 农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和工矿民 结果好: 政巩经复。 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模范-孟耿.
建立社会主义国 家(社会主义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
思考: 何谓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即帝官封的残余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如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封建 土地制度,残敌,土匪,反革命,特务,民主改革。
返回
1(2006年北京卷)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 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006年江苏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 商业是为了 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 营工商业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返回

年高考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1)——中国近现代史(5)

年高考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1)——中国近现代史(5)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1)——中国近现代史(5)五、过渡时期(1949-1956年)——从市场经济走向计划经济时代【阶段特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最终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制度,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确立三大外交政策,并于1953年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和平统一的局面形成,为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恢复任务完成。

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强调大力发展重工业。

1953开始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展了三大改造工作。

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完成,公有制占据绝对主体地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

新中国的建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

新中国开展了扫盲教育,并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指导。

(1)政治上: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两个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两部法律(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最终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

(2)经济上:分为两个阶段,1950-1952年为新中国经济恢复时期,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最终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将其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使中国共产党迅速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同时实行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使民族资本主义朝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发展。

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第8单元第20讲学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第8单元第20讲学案含解析

第20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五四运动2.导火索: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经过 时间 中心 主力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3日 北京 学生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4.结果⎩⎪⎨⎪⎧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02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03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04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6.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0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06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7.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0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 1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3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的酝酿。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3.中共“二大”(1922年)(1)主要内容:制定了02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03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 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3.国民革命失败⎩⎪⎪⎪⎨⎪⎪⎪⎧ 1标志: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2原因⎩⎪⎨⎪⎧ ①帝国主义干涉。

②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制造分裂,叛变革命。

③陈独秀坚持05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3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表格汇编

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表格汇编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
民主革命思想兴起
18941912
1905:旧三民主义
19121918
民族资本主义:短
1915
暂的春天
1918
1919
新文化运动开始
李大钊开始介绍马 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战 后
列强卷土重来,民 族资本主义工业迅 速萧条
19271937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 发展:国民经济建 设运动
辛亥 革命 1912
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约法》 清帝退位、袁世
凯就任大总统
1912后
孙中山维护民主 共和的斗争
新民 1919 五四运动
主主 义革
1921
中共一大:中共 诞生
命开 始
1922
1923 国民
大革 1924 命 1926
1927
1927 国共
中共二大:民主
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与国
民党合作 国民党一大:国
沦陷区:日本破坏 与掠夺
1937-
《论持久战》
1945
国统区:官僚资本 的挤压
《论联合政府》 1945年:中共七大
新民主主义经济发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945194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陷入绝境
1945-
《论人民民主专政 》
1949 1949七届二中全会
新民主主义经济继
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续发展
1949-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2 合理调整工商业
1965 调整任务完成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文革波及经济领域 1960s 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1971:周恩来主持 1966- 中央工作
1970
东方红一号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二):1956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二):1956

第十一章中国现代史高考复习(二)十年探索与文革挫折(1956年底——1976年)◆考纲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建设的特色。

2.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4.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5.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6.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总结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4.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5.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6.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专题学习进度:3课时◆授课提纲:1.特征:基本特征是“探索性”。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总之,这一时期成绩与挫折并存。

特别是1966—1976年的十年文革中,有思想上“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基本特征是曲折中前进。

2.政治:1956—1966年的十年探索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在曲折中求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①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②中共八大;但1966—1976年的文革期间,民主法治受到严重践踏。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一、单选题1.(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2.(2024全国高考真题)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

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方列强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3.(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图表(表)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4.(2023全国高考真题)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5.(2023全国高考真题)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6.(2023全国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

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7.(2023全国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4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4讲 Word版含答案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前期(1)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

2.后期(1)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3)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2)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1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1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
经济根底。 (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
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 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 到空前解放。
要点二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 运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探究】 (1)史料二反映出陈独秀对孔教的态度如何?真正 目的何在?
(2)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到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 在本质上有区别吗?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 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 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史料二中陈独秀认为孔教是 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必须排除孔教,解 放思想,方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提示】 (1)态度: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实现真正民主 政治的最大障碍。目的:必须排除孔教,解放思想,方能 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2)没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的程度不同,导致 资产阶级力量不同。
[归纳拓展]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比较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探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与实质。 阅读史料时,要特别注意史料中的出处,据史料出处可以 给史料定位,有效地节省审读史料的时间。①处划线信息 说明陈独秀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②处划线信息说明陈 独秀提倡科学与民主。
要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实质 [史料探究]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第8讲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课件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第8讲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课件

认知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模式的借鉴与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1)借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 步消灭私有制。 (2)创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
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借鉴: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化体系。 (2)创新: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 题。 3.构建经济结构与体制 (1)借鉴: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创新:注重克服苏联模式过度集中的缺点,注意解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 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的关税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 收个人所得税。
3. (2022·湖北高考)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 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 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D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5.“ 文 化 大 革 命 ” : 由 领 导 者 错 误 发 动 , 被 反 革 命 集 团 利 用 , 给 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1.巩固政权的经济措施: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2.经济制度 (1)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 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 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近现代史高考常考名词解释加真题强化课件(共26张PPT)--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高考常考名词解释加真题强化课件(共26张PPT)--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一、中国近现代史高考常考名词解释
4.领事裁判权(☆) 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根据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项特权,且将其变为非法特
权。如迈克在中国违法犯罪,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等人 员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据其本国法律裁判。
5.片面最惠国待遇(☆) 指缔约国双方在各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为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体西用为西学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仍然是中国封建思想体系,没有认识到中西之间根本的制度差距。
3.实业救国(☆☆)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
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骞、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救国 提出背景:甲午战争后,一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主张发展民族工业,挽救民族危机;甲 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 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方针。
7.清末新政(☆☆☆) 1901—1911年,清政府进行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清廷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
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和民族危亡。改革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如废除科举,办学堂,教育现代化。培养新军,军事现代化),也为 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如倡导商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培养的新军 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成了民主革命的阵地)。
8.预备立宪(☆☆) 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在1906—1911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实际上是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讲 近代中国经济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讲 近代中国经济

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1)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同美国签订 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
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 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官僚资本进 苦不堪,工厂、矿山、店铺
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3)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 纷纷倒闭
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动与近现代 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查要求
考情分析
2015
新课标卷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Ⅰ,T28
洋务运动
新课标卷 Ⅱ,T28

近代经济的发展

内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 新课标卷


Ⅱ,T30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 新课标卷
假日
Ⅱ,T41
服饰变革
2014 新课标卷 Ⅰ,T28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 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 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 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 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史料研读
角度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 闻已无纱可纺。”……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其第一年度纯 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 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材料二 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单元时限从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到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涉及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及思想领域的变化等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

总体特征: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的对比政治经济军事对外政策根本原因: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通过侵略夺取更多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条件:清政府腐朽没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自守;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必然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直接原因: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林是民族英雄3、鸦片战争的过程时间:1840—1842年标志:1840、6 英军封锁珠江口扩大: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战场:东南沿海地区对战争的态度:①主战派:林则徐等抗英;②妥协派:道光帝、琦善;③人民:三元里结果:1842年8月,英军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战争结束4、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 1842、8 中英(2)《南京条约》附件 1843年组成:《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3)《望厦条约》 1844年中美巡查医院建教堂(4)《黄埔条约》 1844年中法自由传教法国佬5、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根本的变化)社会矛盾:①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主角:英法直接出兵,美俄为帮凶经过:1857—1858 1859—1860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7、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9世纪50—80年代,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8、太平天国运动背景:①阶级矛盾激化;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③自然灾害严重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创立宗教理论(三合一:儒家大同思想、基督教思想、农民平均思想)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定都天京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目的: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内容:①土地分配制度;②产品分配制度;③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果:没有真正实行过\没有安定的环境;绝对的平均。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

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月5日后)。

4.运动主力: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5.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上海)。

2.两个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4.失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5.失败原因: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6.教训: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 制求民主的斗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 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民主党派 成立,逐渐走上了与中共联合进行民主斗争之路。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与 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组织的正 式建立。
6.抗美援朝战争 (1)原因:美国侵朝,威胁新中国利益。 (2)结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打击了美帝侵略,维护了东亚和平,保卫了中国主权。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
农民 《资政新篇》
第二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专题总结
政治专题
专题线索
一、近现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 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 20世纪90年
项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世纪90年代初
代以来
表现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
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部分(一)1949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部分(一)1949

第十章中国现代史高考复习(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956)◆考纲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建设的特色。

2.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4.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5.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6.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总结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4.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5.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6.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专题学习进度:3课时◆授课提纲:1.特征:处于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五计划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2.政治: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