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ppt共214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8 人民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8 人民版

一、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二、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回顾儒学的演变过程 四、认识儒学的现实意义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1、背景
①魏晋以来,佛、道传播,自身缺 陷,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②儒学吸收佛、道精华, 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进一步确立儒学统治地位。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2、程朱理学
北宋 (1)代表人物
-----王夫之《黄书》
请回答:以上材料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这种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发展因素有关?
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在封建统治思想中独领风骚的原因?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二程” 程颢、程颐
南宋
朱熹
地位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

后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影响 —蜚声海内外
探究问题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出二程和朱熹的儒学思想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一物须有一理。” “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者” ——《二程遗书》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程 颐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
(4)对李贽思想的评价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2、三大进步思想家
(1)共同的生活背景 处在明末清初动荡的年代;都参加了抗清斗争
(2)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3)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精选文档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精选文档
6
●百家争鸣
(二)主要派别
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主张
影响
儒 孔子 仁、礼、中庸;教育思想
(选修四)
万世师表,

孟子 荀子
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 仁政德治, 范;“仁政”;“君轻民贵” 缓和矛盾,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限制暴政。
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道 家
老子
““道礼””是世界根本;事物向相 反的方面转化的相互辩证法思 想;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10
胡锦涛2006年3月4日看望出席十届政协四次 会议的政协委员时提出“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影响 统——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1)促进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于民族历史 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2)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扼制了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消极影响 16
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
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
春秋 战国
家 争
春秋:孔子创立儒学
鸣 战国:孟、荀发展儒学
儒学创立 和发展
统 文
西汉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时期
确立正统 思想地位

流 思 想
宋明 时期
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发展到理 学新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14 人民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14 人民版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 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 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 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 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 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 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 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2、西汉——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新发展:理学是儒学主流
4、明清——遭到批判
春秋: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政治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思想: 主张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思想: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核心:“仁”和“礼”
教育 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 思想: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
宋明: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理学
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程朱理学 主要思想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 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 “理” ③“存天理,灭人欲”
心学的开创者; 陆九渊: 核心命题:“心即理也” 陆王心学 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 知” , 强调“知行合一”。
整理和编订: 《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战国:孟子(亚圣)、荀子
孟子的思想:
仁政学说 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 君舟民水 礼法并施 性恶论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汉: 董仲舒
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古代思想史》全套课件 PPT

《中国古代思想史》全套课件 PPT


建国前主要体现在唯心史观占主导地位。 建国后主要体现~要为政治运动服务等。 (“十七年”及“文革”一切都要为政治服 务; 改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第一讲
7、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作用
①、启迪思想智慧、开阔解放思想、提高精神 境界。 ②、通过具体地分析历史上相关思想意识,总 结和汲取其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培养锻炼 逻辑思维,逐步提高观察、认识、分析、 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 可以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的再划分: 如按范围区域分(中外);按社会性质分(五种 形态);按时代分(古中近现当);按对象内容分 (宗教、哲学、政治、经济、伦理、法律、教育、军 事、科学、艺术、史学……。 ⑤、学习以综合为主,侧重哲学、伦理、政治,适宜 兼顾其他。
第一讲
第一讲:序言、原始思想观念的形成及变化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方法 原始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变化 思考题 参考书目 网络资源链接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一讲
一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思想和思想史。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学科范畴及其内部的再划分。 中国古代思想史与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区别。 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指导思想、目的、方法。 以往在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形成的主要失误。 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作用。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精华。
第一讲
3、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学科范畴及内部的再划分 ①、中国思想史的概念。 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概念及时限。 ③、所属学科范畴:历史学 (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 重 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从广义文化的角度看, 它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12 人民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12 人民版
3.影响:
四、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六、理学特点
1.是哲学化的儒学 2.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3.是佛道化的儒学
(1)融合了佛、道思想; (2)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 心思想,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典型题例】
1.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 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 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 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典型题例】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的活跃,进步思想家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
A 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明清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②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③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④君主专制体制的强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 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 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
2.朱熹(南宋)主张:
(1)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 人欲”;
(2)“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 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影响:
(1)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 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5.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 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总结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总结PPT课件
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总结
知识结构
知识定位
时空定位
宏观综合
1.儒家、法家、道家政治思想及其关系 (1)思想特点 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路线。 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家。在动荡年代,实现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 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 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 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 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洲影响巨大。
(4)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
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 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 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 科学精神的形成;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 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它所宣扬的等级制 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①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 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
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②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 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③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 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
(2)关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①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
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
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好的效果。 ②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 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③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

中国古代思想史. ppt

中国古代思想史.  ppt

-
9
▪ 蔡尚思《中国思想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 常乃德《中国思想小史》(1938) ▪ 钱穆的《中国思想史》(1952) ▪ 杨荣国的《简明中国思想史》 ▪ 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1979年) ▪ 何兆武的《中国思想发展史》、 ▪ 褚柏思的《中国思想史话》, ▪ 张岂之的《中国思想史》等等。 ▪ 其中部头最大,影响最大的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
-
11
作者:侯外庐,赵纪彬,
杜国庠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57
-
12
▪ 这部中国思想通史是综合了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 想在一起编著的,全书共分五卷。第一、二、三、五卷是 就解放前写的中国思想通史和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的一部 分增订修改而成;第四卷是一九五九年才编写的。
▪ 第一卷属于古代,上自殷代,下至战国;
5. 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指导思想、目的、方法。
6. 以往在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形成的主要失误。
7. 学研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作用。
8.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特点。
9. 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精华。
-
7
▪ 关于思想史的对象及范围等问题,早在20世纪30 年代,老一辈学者就已探讨过。
▪ 例如:蔡尚思先生在《中国思想研究法》一书中 认为,思想史就是社会科学史,即与人类社会密 切相关之学科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法律、 教育思想等等;
▪ 第三讲:春秋战国思想特点概述
▪ 第四讲:先秦儒家思想概要
▪ 第五讲:先秦道家思想概要
▪ 第六讲:墨子思想及其分化发展概要
▪ 第七讲:先秦法家思想概要
▪ 第八讲:名辩思想、阴阳思想及其他思想概要
▪ 第九讲:两汉思想史发展变化略要

第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思想史一、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⑴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与推广,井田制逐渐走向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⑵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各种力量的相互争衡与较量,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⑶阶级: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兴起和活跃,为当时思想文化的传播与繁荣提供了重要载体和阶级基础。

⑷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学术文化开始下移。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据《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的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方技等十家被发展成学术流派。

3、“百家争鸣”的历史特点:众多学派在相互诘难批驳中彼此吸收融合,富于自由和创新精神,思想异常活跃,中国文化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4、主要学术流派和思想主张。

⑴儒家学派: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誉为“大诚至圣先师”。

孔子精通“六艺”,曾编订“六经”,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其它思想均是“仁”的发挥与扩展。

①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鬼神敬而远之”。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没有完全摆脱西周时期“天”和“天命”的观念,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②政治思想:“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