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欣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儒家孔孟之道》课件
仁爱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 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是人性本善的表现。他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关爱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观之比较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受身份、地位等限制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强调实践和思考相结合,注 重培养品德和能力。
孟子则强调“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差异。 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本性为基础,引导人们向善,培养良好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儒家孔孟之道》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孔子思想 • 孟子思想 • 孔孟思想比较 •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与启示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官方意 识形态,对中国社会、政治、文
05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与启示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1
02
03
家庭教育
儒家孔孟之道强调家庭和 睦、孝顺父母,有助于现 代家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企业管理
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忠诚、 诚信、勤奋等品质,有助 于企业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道德。
社会治理
儒家孔孟之道主张仁爱、 公正,可以作为现代社会 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
智
智慧、知识、见识是儒家思想的 认识论,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思 考,提高自身修养。
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价值
01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社会 、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 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是人性本善的表现。他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关爱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观之比较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受身份、地位等限制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强调实践和思考相结合,注 重培养品德和能力。
孟子则强调“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差异。 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本性为基础,引导人们向善,培养良好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儒家孔孟之道》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孔子思想 • 孟子思想 • 孔孟思想比较 •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与启示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官方意 识形态,对中国社会、政治、文
05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与启示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1
02
03
家庭教育
儒家孔孟之道强调家庭和 睦、孝顺父母,有助于现 代家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企业管理
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忠诚、 诚信、勤奋等品质,有助 于企业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道德。
社会治理
儒家孔孟之道主张仁爱、 公正,可以作为现代社会 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
智
智慧、知识、见识是儒家思想的 认识论,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思 考,提高自身修养。
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价值
01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社会 、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孔孟之道》课件
儒家思想在当代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当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教育、领导理念和社会伦理等方面。 儒家思想的应用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社会和谐性。
总结
儒家孔孟之道的主要内容包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倡仁爱和正直等价值观。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修养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儒家孔孟之道》PPT课 件
儒家孔孟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和行为方式。
简介
儒家孔孟之道是指孔子和孟子所倡导的一套道德伦理和政治理念。
பைடு நூலகம்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 家。 孔子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仁爱、忠诚和正直。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君主有道德责任,应该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榜样。
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孔子 的弟子。 孟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并主张人们应该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的政治思想认为国家的政权应该由贤者来治理,注重仁义和善治。
儒家思想
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孟子》等,这些经典记录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仁爱、礼仪和道德修养。 儒家的政治哲学主张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以德治国。
中国儒家文化PPT课件
25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儒家经典导读(儒家修身入门)PPT课件
(儒家修身入门)
fangzh@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教学思路待改进之处
Ϙ每周提前布置任务,指定若干学生提前准备相关段落文字以 便课堂发言(此极重要!!!); Ϙ期末论文改成读书报告, 开学初就布置下去,每人自己找一本书,写读后感,1500字左 右; Ϙ网上上传一些重要资料,特别是主要的儒家经典。
注:挢,jiao,使服从。
32
《荀子·子道篇》
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孝 子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 安,孝子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 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 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敬。 故可以從而不從, 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明於從 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愨以慎行之, 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 義不從 父。」此之謂也。
21
春秋之义1:正名分
《春秋经·僖公28年》:天王狩于河阳。
《左 传·僖公28年》:是会也,晋侯召王,
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 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 地也,且明德也。
《公羊传·僖公28年》:狩不书,此何以书?
不与再致天子也。
22
春秋之义2:寓褒贬
隐公元年: 《春秋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 传》: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
无隐无犯。 郑玄注:隐谓称扬其过失也。无犯,不犯
颜直谏。孔颖达疏:据亲有寻常之过, 故无犯。若有大恶,亦当犯颜。
30
[君臣、父子]
《孝经.谏争章》: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
fangzh@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教学思路待改进之处
Ϙ每周提前布置任务,指定若干学生提前准备相关段落文字以 便课堂发言(此极重要!!!); Ϙ期末论文改成读书报告, 开学初就布置下去,每人自己找一本书,写读后感,1500字左 右; Ϙ网上上传一些重要资料,特别是主要的儒家经典。
注:挢,jiao,使服从。
32
《荀子·子道篇》
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孝 子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 安,孝子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 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 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敬。 故可以從而不從, 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明於從 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愨以慎行之, 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 義不從 父。」此之謂也。
21
春秋之义1:正名分
《春秋经·僖公28年》:天王狩于河阳。
《左 传·僖公28年》:是会也,晋侯召王,
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 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 地也,且明德也。
《公羊传·僖公28年》:狩不书,此何以书?
不与再致天子也。
22
春秋之义2:寓褒贬
隐公元年: 《春秋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 传》: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
无隐无犯。 郑玄注:隐谓称扬其过失也。无犯,不犯
颜直谏。孔颖达疏:据亲有寻常之过, 故无犯。若有大恶,亦当犯颜。
30
[君臣、父子]
《孝经.谏争章》: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
儒家文化-PPT(精)
来源:孔子以后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主客体的对立和联结。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反对暴政
孟子强烈反对暴Biblioteka 和苛政 ,主张以德服人,认为暴 政只会引发反抗和动荡。
主张法治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法 律为准绳,强调法律的公 正和公平,提倡良法之治 。
提倡言论自由
孟子认为言论自由是人民 的基本权利之一,主张开 放言论,鼓励思想交流和 辩论。
孟子的政治实践
游说诸侯
孟子曾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游 说其政治主张,虽未被采纳,但 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和政治家。
这五篇文章是孟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 多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五章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争不断。孟子 通过与各国君主和士人的对话,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对于当 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五章的主要观点
人性本善
仁政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孟子年少时受业于孔门弟子,后因躲 避战乱而游历各国,宣传儒家思想。
孟子的思想体系
孟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义、礼 、智、信为核心,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 有仁、义、礼、智、信的内在 品质,但需要通过修养才能达 到。
孟子提倡君王应以身作则,通 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和教 化百姓。
04
孟子五章中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政治理念
01
02
03
仁政思想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 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福 祉,推行德政。
民本思想
强调以民为本,认为人民 是国家的根本,君主应尊 重民意,保障人民的权利 和利益。
天下大同思想
孟子倡导天下为公,追求 社会和谐与平等,反对贫 富悬殊和阶级分化。
孟子的政治主张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PPT课件制作目的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PPT课件结构和内容
课件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论语》的背景、作者和意义
正文部分:逐章解读《论语》的内容和思想
结语部分:总结《论语》的核心思想和现实意义
礼:礼仪规范,尊卑有序,维护社会秩序
智:智慧之思,明辨是非,追求真理
忠:忠诚之心,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友:友情之义,真诚待人,互助互爱
恕:宽恕之心,宽以待人,包容他人
仁:仁爱之心,爱人如己,推己及人
义:正义之行,坚守道义,维护社会公正
信:诚信之德,言行一致,遵守承诺
孝:孝道之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勇:勇敢之行,勇于担当,不畏艰难
学习《论语》中的自我修养方法,如“吾日三省吾身”,并将其应用于自我提升中,不断反省和改进自己。
PPT课件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
内容深度不够,需要增加对论语的深入解析和背景介绍。
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考虑加入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
缺乏实例和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实用性。
法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强调法律公正
民本思想:强调民为贵,君为轻,关注民生
忠孝思想:强调忠诚孝道,维护家庭和社会和谐
《论语》中的道德伦理观念
仁:核心思想,强调爱人、爱人民、爱社会
义:正义、道义,强调道德准则和正义行为
礼:礼仪、礼节,强调社会规范和礼仪制度
智:智慧、聪明,强调知识和智慧在道德伦理中的重要性
缺乏个性化指导,可以增加教师个人见解和观点,提高课件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PPT课件结构和内容
课件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论语》的背景、作者和意义
正文部分:逐章解读《论语》的内容和思想
结语部分:总结《论语》的核心思想和现实意义
礼:礼仪规范,尊卑有序,维护社会秩序
智:智慧之思,明辨是非,追求真理
忠:忠诚之心,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友:友情之义,真诚待人,互助互爱
恕:宽恕之心,宽以待人,包容他人
仁:仁爱之心,爱人如己,推己及人
义:正义之行,坚守道义,维护社会公正
信:诚信之德,言行一致,遵守承诺
孝:孝道之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勇:勇敢之行,勇于担当,不畏艰难
学习《论语》中的自我修养方法,如“吾日三省吾身”,并将其应用于自我提升中,不断反省和改进自己。
PPT课件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
内容深度不够,需要增加对论语的深入解析和背景介绍。
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考虑加入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
缺乏实例和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实用性。
法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强调法律公正
民本思想:强调民为贵,君为轻,关注民生
忠孝思想:强调忠诚孝道,维护家庭和社会和谐
《论语》中的道德伦理观念
仁:核心思想,强调爱人、爱人民、爱社会
义:正义、道义,强调道德准则和正义行为
礼:礼仪、礼节,强调社会规范和礼仪制度
智:智慧、聪明,强调知识和智慧在道德伦理中的重要性
缺乏个性化指导,可以增加教师个人见解和观点,提高课件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论语五则完美课件ppt
论语五则完美课件
目 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五则解析 • 论语的智慧与启示 • 论语的现代解读 • 总结与展望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背景和历史
重要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他与其弟子对话的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论语旨在提供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指导。
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影响
企业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管理思想,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和有 效的激励机制。
社会治理
将论语的智慧应用于社会 治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和和谐发展。
04
论语的现代解读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理解其深意
深入挖掘字面意义
通过对《论语》中每一句话的字 面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其背 后的深意,是理解《论语》的基
础。
结合时代背景
总结3
论语五则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学习和践行论语中的思想,可以帮 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展望:论语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与影响
1 2 3
展望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论语五则的经典思想将 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 展提供智慧和启示。
展望2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论语五则作为中华文化的瑰 宝,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 流做出贡献。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春秋时期的 社会背景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其深 层次的思想内涵。
对比其他文献
对比同时期的其他文献,可以更全 面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并发 现其独特之处。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
指导人际关系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可以指导 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
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目 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五则解析 • 论语的智慧与启示 • 论语的现代解读 • 总结与展望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背景和历史
重要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他与其弟子对话的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论语旨在提供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指导。
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影响
企业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管理思想,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和有 效的激励机制。
社会治理
将论语的智慧应用于社会 治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和和谐发展。
04
论语的现代解读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理解其深意
深入挖掘字面意义
通过对《论语》中每一句话的字 面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其背 后的深意,是理解《论语》的基
础。
结合时代背景
总结3
论语五则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学习和践行论语中的思想,可以帮 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展望:论语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与影响
1 2 3
展望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论语五则的经典思想将 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 展提供智慧和启示。
展望2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论语五则作为中华文化的瑰 宝,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 流做出贡献。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春秋时期的 社会背景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其深 层次的思想内涵。
对比其他文献
对比同时期的其他文献,可以更全 面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并发 现其独特之处。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
指导人际关系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可以指导 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
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42张
知识回顾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
(《雍也》)
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6输、质入胜标文题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 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 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 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 自然。“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 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 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 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 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 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 爱人”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则不会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 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 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集结十二亿余人民为一家, 持续五千年关荣历史而不坠者,以吾祖先及早发 明人类共生共存共进化的原理,垂裕后人,遵守 弗渝,此一原理:称之曰“道”,于理而言,称 之曰“公”;于己而言,称之曰“诚”;于人而 言,称之曰“仁”;于事而言,称之曰“中”; 于功而言,称之曰“行”;综合此五者的应用而 言,称之曰“德”;其见诸日常生活的适当言行 ,称之曰“礼”。
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就是行仁了。 • 恭:庄重;宽:宽大;信:诚实;敏:勤快;
惠:施惠。)
14
“仁”的特点
• 1、仁不可定义,须超脱字义训诂,从孔子的 指点语中以求了解。
• 2、仁是全德之名——既超越一切德目,又综 摄一切德目。
• 3、一切德目皆是仁对应于人事物而显现的德 性。对应于人伦,仁显现为孝悌慈爱忠信和顺 之德;对应于生活,仁显现为恭敬辞让、谨慎 勤俭、廉直义勇、宽恕慧敏…….之德。
16
民胞物与
• 王阳明更在万物一体之外,提出万物一家 、天下一人的观念:
•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 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 分尔我者,小人矣。
• 小人就是不能万物一体,“间形骸、分尔 我”的人。
17
忠道 恕道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 (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及人谓之恕。人心 有相同,己心所欲所恶,与他人之心心所欲所恶,无大悬 殊。故尽己心以待人,不以己所恶施于人。忠恕之道即仁 道。)
• 所以,人与人相处,应抱有“爱其所 同,敬其所异”,容小异而持大同。 此乃大道之行之始基。不可强人同我 。强人同我者,私也,非公也。
8
诚仁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诚:至诚无息,诚者天之动。诚者人之道。(中庸 )“智、仁、勇三者,天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 者一也。”所谓的“一”就是诚。诚是真实无欺 ,是智慧,是仁爱,是力量。修身必先正心;正 心,必先诚意。(中庸)
• 4、仁是真实生命——仁则生,麻木则不仁。 • 5、仁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
15
万物一体为仁
• 宋明儒学的万物一体说即是仁学,其核心 思想是主张万物一体为仁。
• 从程颢到王阳明都认为,只有真正认识到 万物一体的人才是仁者;真正以万物一体 之仁而发出爱,才算达到了仁的境界。
• 张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同胞吾与) 。
• (乐水:水缘理而行,周流无滞,乐山。性与之合,故乐。仁和智都属于德性,非由 言辞可明,故孔子借山水以为形容。)
19
知命尽义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知其不可”是知命,“而为之”是“尽
义”。 • 一方面要承认命的存在与限制,另一方面
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它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所积累下 来的内在的存在和文明,具有相当强 固的承续力量、持久功能和相对独立 的性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 影响、支配甚至主宰着今天的人们, 从内容到形式,从道德标准、真理观 念到思维模式、审美情绪等等。
5
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 陈立夫《四书道贯》:
养诚明仁 浩 明者 然 德爱
家 经
之
人典
气
12
论语
• 孔子理论的重点: • 孔子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 • 为人之道包含:心地修养与“人格
完成”之两义。 • 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仁。
13
“仁”的含义与特点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
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子张问孔子如何行仁。孔子说,做人处事能
• 忠道: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
仁且智
• 子贡曰: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 孟子曰“仁且智,圣也。” • 孔子倡导的是一种“仁且智”的德性生命。 • 1、孔子常以仁为主,仁智对显: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6
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人从天道得到了五个字:公、诚、仁、中、行
。 •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也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对
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
• 孔子以“君子”风度、孟子以“浩然之气”庄 子以“至人”、“神人”“圣人”表达中国
人的精神气质。
7
公
• 公:就是无私,所谓“天无私覆,地无 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公道。
• 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中极重要的美德,因为“中 ”则不偏私,不偏私事则无不平,人无不和。所 以中庸里说“极高明而道中庸”。
10
行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行:即乾卦所说:天健行,君子自强而不息 。
• “坐而言,不能起而行”非仁,“力行近 乎仁”(论语)。
11
• • • •
孟中大论
子庸学语
:::: 儒
尤其需要明白义而自我做主。 • 后者属于道德世界中的价值创造之问题。
在孔子看来:人生之意义,不在命而在义。
• 仁:“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 • 【仅是《论语》提到“仁”字便有105次之多。】
9
中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中:天地间每一单位随时在行动中自我调节,并 与其他单位相互调整,使之不会发生冲突,各得 其所,各遂其生,而恰到好处,称之为“中和” ,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庸)
• 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文化思想,已无 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们的观念、行 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方 式……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 们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 原则和基本方针,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亦即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 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值得重视的是, 它的思想理论已转化为一种文化-心理 结构,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已 经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儒家思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儒学在传统中国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从个人和家庭的伦理到国家的典章 制度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 的支配。
• 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学的具体成 就主要在于他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 政治和社会秩序。
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写 道:
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就是行仁了。 • 恭:庄重;宽:宽大;信:诚实;敏:勤快;
惠:施惠。)
14
“仁”的特点
• 1、仁不可定义,须超脱字义训诂,从孔子的 指点语中以求了解。
• 2、仁是全德之名——既超越一切德目,又综 摄一切德目。
• 3、一切德目皆是仁对应于人事物而显现的德 性。对应于人伦,仁显现为孝悌慈爱忠信和顺 之德;对应于生活,仁显现为恭敬辞让、谨慎 勤俭、廉直义勇、宽恕慧敏…….之德。
16
民胞物与
• 王阳明更在万物一体之外,提出万物一家 、天下一人的观念:
•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 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 分尔我者,小人矣。
• 小人就是不能万物一体,“间形骸、分尔 我”的人。
17
忠道 恕道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 (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及人谓之恕。人心 有相同,己心所欲所恶,与他人之心心所欲所恶,无大悬 殊。故尽己心以待人,不以己所恶施于人。忠恕之道即仁 道。)
• 所以,人与人相处,应抱有“爱其所 同,敬其所异”,容小异而持大同。 此乃大道之行之始基。不可强人同我 。强人同我者,私也,非公也。
8
诚仁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诚:至诚无息,诚者天之动。诚者人之道。(中庸 )“智、仁、勇三者,天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 者一也。”所谓的“一”就是诚。诚是真实无欺 ,是智慧,是仁爱,是力量。修身必先正心;正 心,必先诚意。(中庸)
• 4、仁是真实生命——仁则生,麻木则不仁。 • 5、仁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
15
万物一体为仁
• 宋明儒学的万物一体说即是仁学,其核心 思想是主张万物一体为仁。
• 从程颢到王阳明都认为,只有真正认识到 万物一体的人才是仁者;真正以万物一体 之仁而发出爱,才算达到了仁的境界。
• 张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同胞吾与) 。
• (乐水:水缘理而行,周流无滞,乐山。性与之合,故乐。仁和智都属于德性,非由 言辞可明,故孔子借山水以为形容。)
19
知命尽义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知其不可”是知命,“而为之”是“尽
义”。 • 一方面要承认命的存在与限制,另一方面
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它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所积累下 来的内在的存在和文明,具有相当强 固的承续力量、持久功能和相对独立 的性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 影响、支配甚至主宰着今天的人们, 从内容到形式,从道德标准、真理观 念到思维模式、审美情绪等等。
5
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 陈立夫《四书道贯》:
养诚明仁 浩 明者 然 德爱
家 经
之
人典
气
12
论语
• 孔子理论的重点: • 孔子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 • 为人之道包含:心地修养与“人格
完成”之两义。 • 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仁。
13
“仁”的含义与特点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
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子张问孔子如何行仁。孔子说,做人处事能
• 忠道: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
仁且智
• 子贡曰: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 孟子曰“仁且智,圣也。” • 孔子倡导的是一种“仁且智”的德性生命。 • 1、孔子常以仁为主,仁智对显: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6
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人从天道得到了五个字:公、诚、仁、中、行
。 •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也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对
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
• 孔子以“君子”风度、孟子以“浩然之气”庄 子以“至人”、“神人”“圣人”表达中国
人的精神气质。
7
公
• 公:就是无私,所谓“天无私覆,地无 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公道。
• 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中极重要的美德,因为“中 ”则不偏私,不偏私事则无不平,人无不和。所 以中庸里说“极高明而道中庸”。
10
行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行:即乾卦所说:天健行,君子自强而不息 。
• “坐而言,不能起而行”非仁,“力行近 乎仁”(论语)。
11
• • • •
孟中大论
子庸学语
:::: 儒
尤其需要明白义而自我做主。 • 后者属于道德世界中的价值创造之问题。
在孔子看来:人生之意义,不在命而在义。
• 仁:“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 • 【仅是《论语》提到“仁”字便有105次之多。】
9
中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中:天地间每一单位随时在行动中自我调节,并 与其他单位相互调整,使之不会发生冲突,各得 其所,各遂其生,而恰到好处,称之为“中和” ,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庸)
• 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文化思想,已无 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们的观念、行 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方 式……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 们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 原则和基本方针,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亦即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 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值得重视的是, 它的思想理论已转化为一种文化-心理 结构,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已 经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儒家思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儒学在传统中国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从个人和家庭的伦理到国家的典章 制度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 的支配。
• 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学的具体成 就主要在于他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 政治和社会秩序。
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写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