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质量分析常用工具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走进实验室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第1课时长度及其测量误差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误差,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所必需的。
学情分析本课时学生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是重要内容,在以前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习过类似内容,而在生活中,学生也一定会用到刻度尺测量长度,但是初中内容对于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以及读数方法更加规范。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基本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需要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教学反思第2课时时间的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掌握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讲述了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以及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测量长度,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动脑动心。
学情分析本课时学习时间的测量,时间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概念,然而在使用钟表测量时间的基础上,要给学生讲述用秒表测量时间,增加科学性。
学习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增加科学性。
第15讲内能的利用

11.(2015·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饭锅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B.电风扇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干电池给灯泡供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在阳光照射时,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 能
特点: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中,活塞往复运 动 2 次,曲轴转动 2 周,对外做功 1 次.
4.汽油机与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考点二 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此过程中化学 能转化为内能. 2.燃料的热值:物理学中,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 在数值上等于 1 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在 国际单位制中,热值的单位:焦每千克,符号是: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单位通常用 J/m3 表示.
6.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最高点 A 摆至最低点 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转化的过程中, 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不变(填“增 大”“减小”或“ J/kg,现有汽油 2 kg, 选其中一半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4.6×107 J,剩余 汽油的热值是 4.6×107 J/kg.
答案:D
2.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效率越高的热机功率也越大 B.汽油机和柴油机均属于内燃机,工作时它们点 火的方式也相同 C.汽油机工作时汽油在汽缸里燃烧,汽油属于二 次能源 D.使用热值高的燃料可提高热机的效率
【解析】本题考查热机和热机效率.热机的效率 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 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则效率越高,所以热机 的效率与热机功率无关,A 错误;汽油机是点燃式, 柴油机是压燃式,B 错误;汽油是由石油加工转化得 到的二次能源,C 正确;热机的效率与燃料的热值没 有关系,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提高热机效率的关键,D 错误.故选 C.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15921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解析1指导思想:本次命题虽然都是以单选的形式出现,但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指导,以数学课程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渗透新理念。
坚持人文数学、生活数学、学校数学相互结合,把“双基”的考查与数学思想及综合运用的考查有机融汇,使师生从中体验到数学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真谛,努力让测试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2命题原则:(1)基础性原则。
注重基础,把握知识点。
测试卷中,基础题依然占据70%的分值,综合性试题不偏离知识点,能够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应用情况。
(2)大众化原则。
试题面向全体,贴近大众“口味”不是精英选拔式的,没有偏题怪题,力求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答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得到相对比较满意的成绩。
(3)创新性的原则。
这些题是我全力打造的一道丰盛的数学大餐,在竭诚调剂众口的同时,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试题更是盛宴中的亮点,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广开思路,着力体现测试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回顾和检验,更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拓展延伸和创新生成的过程。
(4)人文性原则。
为了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临场发挥自如,在试卷中,选项中加入了一些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答案,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顺利作答。
(5)应用性原则。
试题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6)导向性原则。
因为试卷所蕴涵的思想理念,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试题中点点的变化都会在师生的心中掀起涟漪,甚至引起他们的感叹;原来数学知识这样富于千变万化而又万变不离其中,从而对他们日后的教与学更有兴趣、有信心,特别是更具有灵活性做很好的引领。
因此本次试题昭示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与学不能模式化,更不只是简单的选则而已,它是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情感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
关于质量管理七种工具的描述

质量管理七种工具是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七种方法和工具,包括流程图、因果图、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检查表和Pareto图。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识别问题、分析数据、改进过程,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流程图:用于显示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一个或多个输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顺序和可能分支。
流程图有助于了解和估算一个过程的质量成本。
因果图:也称为鱼骨图或石川图,用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将问题与可能的原因相关联,可以识别出问题的潜在因素。
直方图:一种特殊的条形图,用于描述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和统计分布形状。
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散点图: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通过散点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
控制图:用于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可预测的绩效。
控制图可以检测到过程的异常波动,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检查表:用于收集数据的查对清单。
通过检查表,可以对某一特定事项或问题进行逐项检查,以便记录和分析数据。
Pareto图:一种特殊的垂直条形图,用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重要原因。
Pareto图可以帮助企业优先解决关键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工具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工具,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考试质量分析(推荐15篇)

考试质量分析(推荐15篇)考试质量分析(1)xxx:一、存在的问题:1、早读质量2、课间安全问题多,追逐打闹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3、某些学生忘记课堂作业的存在而先玩,总要等到老师组长提醒和催促之后才写。
4、上课听课问题:个别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导致订正作业需要大量时间。
5、我们班有几位常好动的同学,很难集中注意听课,并且影响其它同学。
6、作业习惯差,作业完成质量低,对于不会做的题目,没有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的习惯,不懂就不懂,作业做错了,没有及时进行订正。
7、不会听课,不懂得如何做笔记,和课本乱涂乱画。
8、粗心马虎,常丢三拉四,每天都有好几个学生,忘记做作业,忘记抄作业或忘记改作业,特别是周末的作业,几乎是一句空话。
有些同学都要到学校里抄一下。
9.学习方法不科学:具体表现在出力不少,但效果不佳。
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
10.学习主动性还存在一些问题:我班一些孩子把学习当成是任务来完成,而没有把学习摆在正确的位置,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11.自信心严重不足:在班上,特别是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由于学习落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这需要加强正面的引导。
12、存在偏科现象:这是我班孩子最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3、学生的一些良好的习惯没有形成:如上课有小动作现象,“爱插嘴”。
总是我知道,我清楚,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14、不会安排时间如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4、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种现象相当普遍——家长们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都掌握着千万种科学的教育理论,却唯独缺少爱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方法。
孩子的任何一种转变,都有着其必然的心理渊源。
所以,我们倡导:只有首先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真正地了解和尊重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
考试质量分析(2)转眼间,又完成了半学期的教学任务。
初一年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质量分析

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1、试题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为指导,以2019年《福建省初中学科与考试指导意见(生物)》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生物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较好地体现课改理念、精神及其所倡导的评价体系。
2、立足基础、全面考查。
试卷立足基础,着重考查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核心概念及重要的原理和规律。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涉及新教材七年级(上)的所有章节的基本内容。
在内容选择上,以主干性的知识为重点,重点考查学生终生发展所必需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立足基础,所以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基础知识务必夯实。
3、立意能力、倡导理解式学习。
在充分结合初一年学生的特点后,试题通过巧妙地设计重在考查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能力!如:第1、2、3、6、7、21、22、31这些题目。
如果学生平时学习只是死记硬背,那就必然难以答对!而如果学生的学习是建立于理解之上,那么答对这些题目则是容易的。
所以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重要知识点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到位。
4、注重实验教学的考查。
实验教学是否真正被落实,这对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试卷注重了对实验教学部分的考查,如第7、8、15、23、28、29题。
这些试题能够鉴别学生是否真正做过实验,努力争取做到让没有动手操作过的学生难得分,这有利于纠正目前有的学校不开实验课,由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不良状况。
引导教师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真正地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
5、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如第34题,对“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探究;对探究目的、确定变量、实验设计注意事项、探究过程、分析得出结论等方面进行探究考查,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直播电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直播电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1.直播宣传是指在直播前,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与直播相关的信息,来为即将到来的直播进行宣传。
答案:对2.鲜明的人设相当于一个品牌,可以增加观众信任度、提升销量。
答案:对3.自然流量是通过粉丝主动关注和直播平台后台依据算法系统主动向平台用户推送而获得的流量,它不包括付费流量。
答案:对4.直播电商的产业链不包括银行。
答案:对5.与传统电商模式相比,直播电商模式中用户通常为品牌买单。
答案:错6.每场直播中宝贝数量都不少于一千个,希望提高工作效率,直播过程中,讲到哪个宝贝就发布哪个宝贝这种做法不建议。
答案:对7.分群运营是用户画像最常用的场景,通过用户画像的标签筛选,筛选出不同的用户群,对不同的用户群实现精细化运营。
答案:对8.主播礼仪不包括长相。
答案:对9.微淘推广属于私域流量推广。
答案:对10.户外旅行直播间中,直播现场的环境是最主要的直播内容。
答案:对11.主播在直播间,展示直播内容的受众对象是直播间在线粉丝。
答案:对12.不属于主播人设内容的是带货。
答案:对13.一般情况下,快手竞价广告ECPM的计算公式为CPC*ACTR*1000。
答案:对14.在传统营销模式里,产品是最关键的因素。
答案:对15.快手信息流广告出现在发现页信息流的第5个位置。
答案:对16.通过MCN机构对接主播的缺点是成本较高。
答案:对17.快手平台短视频引流的关键是持续创作高质量视频。
答案:对18.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商品转化率主要在10%-25%水平浮动。
答案:错19.涨粉直播的内容不包括高端展示。
答案:对20.主播要重视粉丝价值,将主播带货与粉丝需求相匹配作为直播原则。
答案:对21.下列属于主播助理的工作内容的有()。
答案:主播离席时及时补位###全方位配合主播###提示用户关注主播###确认直播场地22.直播间调试需要注意什么?()答案:直播间添加背景音乐###添加直播间挂件###添加信息小卡###设置直播间公告23.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主要工作任务有()。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六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就要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认知,变被动为主动,就好比是数学发展史还没有写到今天,许多性质和结论是学生探究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知识不只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一:课题:轨迹的探求教学过程(节选其中一个部分):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顺利地讲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后,讲了下面这个问题:题目: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中点为p,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我认为这个问题已讲清楚了,但学生的作业,却出现了共性问题,许多学生对如下题目仍不会做。
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om的交点为p,与mn的交点为q,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学生甲: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
师:课堂上讲的那道题你理解了吗?学生乙:我们都会了,但这个题我们几个人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我算的是双曲线,他算的是椭圆,到底谁的对呢,应当怎么样考虑呀?师: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什么原因产生的?学生丙:我解得的是n点在圆上;她俩解得的n点一个在圆外,一个在圆内。
师:这就说明,这个题要对n点位置进行讨论呀。
学生乙:那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怎么样才能解全面呀?学生丁:那么上课的题目中,当n点在不同位置时,又会怎么样呢?师:需要进行讨论分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1节《质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讲解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工具。
2.课件: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对质量的认知,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质量吗?在生活中如何衡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吨)以及换算关系。
让学生明确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控制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质量,并填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质量的定义、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

1.3.2 压力容器规范简介
❖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制订的《锅炉和受压容器 规范》(简称ASME规范)等。美国ASME规 范是世界上制订最早(1915)、最完备的压 力容器规范。
❖ 1989年制订了有关压力容器的第一部国家标 准《钢制压力容器》(简称GB 150)。
❖ l. 美国ASME规范
❖ ASME规范共有 11卷 22册。第Ⅷ篇 《压力容器》共有3个分篇:第1分篇《压 力容器》,属于常规设计标准;第2分
钢带(GB 3274—88)
❖ (3) 不锈钢热轧钢板(GB 4237—92) ❖ (4) 压力容器用钢板(GB 6654—1996) ❖ 2.钢管 ❖ (1)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 8163—87) ❖ (2)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 9948—88) ❖ (3) 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GB 6479-86) ❖ (4)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 5310—85)
的热处理工艺。淬火后必须回火。 按照温度范围不同,回火分为三类:
❖ (1)低温回火的回火温度范围为150~250℃, 回火后的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主要用于各 种工具、滚动轴承、渗碳件和表面淬火件;
❖ (2)中温回火的回火温度范围为350~500℃, 回火后的钢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一 定的韧性和硬度,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模具等;
❖ ⑩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 m3); ❖ ⑾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 5 m3 )。
❖ (2)第二类压力容器 ❖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 ①中压容器; ❖ ②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
介质);
❖ ③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 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如 45表示优质碳素结构钢,平均含碳量为万分之 四十五,即 0.45%。
全面质量管理考试题与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质量优秀的好处包括()(ABCD,第一讲)A、增长市场份额B、降低成本C、改进运输和生产效率D、减少损耗2、保证有能力出色的完成工作,其前提条件是()(ABD,第一讲)A、令人满意的材料、方法、设备B、令人满意的知识、培训、指挥、有技术的员工C、令人满意的结果D、令人满意的过程3、为了得到满意的输出,有必要对输入进行:()(BCD,第二讲)A、简化B、定义C、监督D、监控4、预防意味着注意力应集中到:()(C)A、输出B、结束C、开始D、中点5、质量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来持续地保证哪些质量()(ABC,第二讲)A、产品B、过程C、服务D、输入6、下列属于高级管理人员要注意的事项有()(ABCD)A、长期认同B、消除部门界限C、零差错D、想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方法7、在任务陈述的过程中,应当()(ABC)A、明确企业的业务及角色B、把经过考虑的未来计划表述清楚C、随时监控顾客的需求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D、制定战略和计划8、下列属于质量改进需要使用的交流方法有:()(ABCD)A、建议计划B、部门内谈话C、就只与职业培训D、奖励和正式表彰9、良好的沟通三个基本原则是:()(BCD)A、环境安静B、越简单越好C、尽量面对面D、在第一线监管并且使用直白的语言进行交流10、“欧洲质量奖”的三原则是()(ABC)A、顾客满意度B、对社会产生良好影响C、员工满意度D、企业满意度11、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常用的工具是()(D,第七讲)A、矩形图B、重要性曲线C、控制图D、分布图12、帕累托分析中,80%的错误是有百分之()的原因造成的.(B,第七讲)A、10B、20C、30D、4013、为了能产生一个有用的输出,团队必须做到:()(ABC,第八讲)A、高度的任务执行能力B、高度的团队维持能力C、较低的自我定位D、较高的自我定位14、对事实材料和分析感兴趣,并且会客观地运用他们的分析结果,属于下列哪个类型()(A)A、理智-思考型B、理智—感觉型C、直觉—思考型D、直觉-感觉型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1、一个供应商的竞争力取决于他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质量。
质量分析

二、质量诊析1主要成绩(1)“双基”这一传统强项优势明显,地位比较稳固。
主要表现在概念理解准确到位。
试卷中关于利用概念解决问题的题,学生理解和答题情况都比较好,正确率88%以上。
学生对于各种计量单位之间进率及其换算掌握和运用比较准确,有关单位换算一题的正确率很高。
题中设有带多余条件的问题,学生能认真分析找出有用条件,正确解决问题。
解题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发散性有所增强,学生对解决一些开放性题目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正确率比上学期明显上扬,特别是一些书中题稍微变形后,难度有所增加,思维要求也相应的高了,可喜的是,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是90以上。
(2)常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较强,对应用题的解答的共同点是与教材提供的题目基本一致的正确率明显高于经过一定加工变动的,可见学生对传统意义的“类型题”掌握较好。
(3)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
对于这一问题是课改新加的内容,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认真,所以正确率较高。
(4)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所增强,我们必须承认在数学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极容易形成比较悬殊的差距,即所说的两极分化,而从今年的试卷来看,这个差距在趋于缩小。
更让人欣喜的是我看到分数较低的学生试卷中,即使是不会的题,他也会按自己的思路把结果写出来,没有空白,这种不言放弃的精神让我感动,这份执着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在逐渐增强。
(5)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知识面有所拓宽,促进了数学学习和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如23题:要求粉刷教室用去大白粉多少千克,要先( ),多数学生解答的都很好,说明数学教学已逐渐与生活有机结合。
2、问题剖析试卷反馈的信息也暴露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理念、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
从试卷中我看到粗心大意仍是数学学习的一大杀手,学生因计算马虎,运算顺序颠倒,符号看错,导致数据随之而错,看了这样的失误,让人不解,不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惋惜,如果他们能在答题时更细心一些,如果他们能在交卷前仔细检查一遍,如果他们能对每一个结果的责任感更强些……哪怕有一个如果成立,他们的分数将会被改写,他们的未来或许也会被改写,当然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很多,不排除考场紧张,一时成笔下误,但每所学校每个班级的孩子身上都是这样的失误,就不能不令人深思,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这样马虎大意,是否与我们平时练习中常用的题山题海战术有关?是否由于所做练习乏味,无新鲜感、挑战性有关?也许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认为我(他、她)是会的,偶尔失手无所谓,然而长此姑息将形成顽疾。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火线100天》中考物理(第15讲)功和机械能(含答案)

第15讲功和机械能(2014·安徽)攀岩是一项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的惊险运动.一位攀岩者体重为520 N,背着质量为8 kg的背包,用时40 min登上高为9 m的峭壁.在此过程中攀岩者对背包做功______J,他做功的平均功率是_______W.(g取10 N/kg)1.(2013·常德)甲乙两种机械所做的功W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从图像可以判断( )A.甲比乙做功多B.甲比乙做功少C.甲比乙做功快D.甲比乙做功慢2.(2013·绵阳)体重60 kg的王健做引体向上,在1 min时间内完成了10个,每次上拉,身体重心上升30 cm,则他每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功______J,1 min内的平均功率是______W.(g取10 N/kg)3.(2014·枣庄)俯卧撑是一种常见的体育活动,运动身体可视为杠杆,如图是小华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小华重500 N,每做一次将身体撑起,肩部上升0.4 m.小华身体可视为杠杆,在某次测试中,他1 min钟内完成30个俯卧撑,已知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OA=0.9 m,AB=0.6 m.求:(1)地面对手的支持力;(2)小华将身体撑起一次所做的功;(3)小华做功的功率.命题点2 机械效率(2014·安徽)工人师傅使用一个动滑轮将400 N的重物匀速提升到3 m高处,假如所用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250 N,则( )A.拉力所做的功为750 JB.机械的效率为80%C.若用该动滑轮提升更重的货物,机械效率将保持不变D.若采用轻质滑轮完成原任务,机械效率将保持不变1.(2013·漳州)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效率可能会大于100%C.滑轮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机械效率D.杠杆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2.(2014·枣庄)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 N的物体,拉力F 的大小为30 N,若物体和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 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A.45,50%B.45,75%C.60,50%D.60,75%3.(2014·呼和浩特)已知斜面倾角为30°,斜面高为2 m.小兵同学用绳子沿斜面将重为400 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大小为300 N,绳重不计.求:(1)小兵对木箱做的有用功;(2)斜面的机械效率;(3)斜面对物体施加的摩擦力.命题点3 机械能及其转化(2014·庆阳)如图是一同学正在体育课中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投出的实心球在上升过程中(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B.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加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重力式能转化为动能1.(2014·荆州)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对于它所具有的机械能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一定不变B.动能一定不变C.势能一定不变D.动能可能增加2.(多选)(2014·潍坊)在索契冬奥会上,我国选手贾宗洋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铜牌.他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a→b→c→d→e)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贾宗洋( )A.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动能增加B.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C.在c点的机械能等于d点的机械能D.在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的重力势能3.(2013·镇江)如图是皮球落地后弹起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拍摄的照片.由图可知,下落过程中,皮球的速度______,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皮球的重力势能,动能减小.皮球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命题点1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013·苏州)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小组将对猜想进行验证.(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2)下列A、B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图1、图2、图3和图4的滑轮组进行实验.①按图___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A,若实验测得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②按图____ 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用来验证猜想B,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次数物体重力/N 动滑轮重力/N 拉力/N 承重绳子的段数n机械效率1 2 1 1 3 67%2 4 1 1.73 78%3 4 2 2 3 67%4 4 1 2.5②分析上面表格,由第2次和第3次实验可知,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命题点2 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2013·抚顺)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补全下面实验过程:(1)在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应使小球的质量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到达斜面底端时的_________相同;(2)如图1、2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与质量为2m的大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大球将木块推出的距离较远,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_____________.图1中木块被推动时所受摩擦力大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2中木块被推动时所受摩擦力大小;(3)在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时,应将____图与____图比较,其中____图中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较远.(4)根据实验探究结论,我们明白了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是由于小鸟相对于飞机的_______很大,因而具有很大的_______能.1.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多选)(2014·株洲)在排球运动中,跳发球(图)是最具威力的发球方式,其动作要领可简化为“抛球、腾空、击球和落地”四个过程,其中运动员对排球做功的过程有( )A.抛球B.腾空C.击球D.落地2.(2014·广州)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t cd,运动距离s ab=s 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A.ab段做功较多B.a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C.ab段功率较大D.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3.(2014·威海)小刚和小明分别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甲、F乙把同一重物匀速拉到两个斜面的顶端,若两个斜面光滑、等高,甲斜面长4 m,乙斜面长5 m,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甲斜面比使用乙斜面要省功B.甲斜面的机械效率比乙斜面的机械效率C.拉力F甲与F乙之比为5∶4D.两个拉力做功W甲与W乙之比4∶54.(2014·宁波)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工人用力F把重为100 N的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提升6 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这一过程中( )A.拉力F的大小为50 NB.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0.4 m/sC.拉力F所做的功为600 JD.拉力F的功率为10 W5.(2014·株洲)在小球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某种形式的能量E随下落高度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这种能量是( )A.重力势能B.动能C.机械能D.弹性势能6.(2014·荆州)一根细长绳的下端系一个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就制成一个摆.把小球拉离竖直位置松手,让它摆动起来,如图所示,可以观察到小球在摆动过程中摆动的幅度会逐渐减小,最终会停下来,对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向低处摆动过程中,势能部分转化为动能B.小球从低处向高处摆动过程中,动能部分转化为势能C.小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小球依次经过最低点时,动能会逐渐减少二、填空题7.(2013·株洲)工人用力F水平推重为200 N的物体,在4 s内水平推力F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这过程中,水平推力做的功为_______ J,推力做功的功率为 ________W.8.(2014·南京)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在20 s内将重为540 N的重物匀速提升3 m,所用拉力为200 N,则他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J,拉力的功率是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9.(2014·德州)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拉一重50 N的木块到0.3 m高处,木块沿斜面向上移动了1 m,共耗时5 s.已知拉力为20 N,则拉力的功率为_____W,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10.(2013·遵义)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完成任务后宇航员乘返回舱安全返回,返回舱到达离地面一定高度时打开降落伞,受到空气的阻力而匀速下落,在匀速下落过程中,返回舱的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1.(2014·广州)滚摆从如图的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这三个位置: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_____、动能为零的是_____、机械能最大的是______.(填写位置序号)三、实验探究题12.(2014·台州)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用两根细绳将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后松手,小球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改变角度θ的大小,重复实验.(1)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物体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3)利用上述实验,同时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3.(2014·凉山)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100 N的拉力F将180 N的重物在4 s内匀速提高5 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拉力做功的功率;(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多选)(2013·成都)如图1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85 N的水泥桶,动滑轮重为15 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工人在将水泥桶匀速向上拉的过程中,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 )A.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为3 m/sB.0~10 s内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做的功为900 JC.0~8 s内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为684 JD.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为30 W2.(2014·泸州)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大小为F的水平推力,推着重力为G的木箱m在水平地板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箱运动的距离为s时,下列关于做功的判断正确的是( )A.木箱受到重力做功的大小为GsB.木箱受到地板的摩擦力做功大小为FsC.木箱受到合力做功的大小为FsD.木箱受到地板的支持力做功大小为(F+G)s3.(2014·汕尾)如图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他受到的重力不做功B.他的重力势能减少C.他的动能增加D.他的机械能不变二、填空题4.古时候,有端午节吃桃子的习俗.桃子从树上落下,先后经过A、B、C三点,且AB=BC(如图示).在AB和BC过程中桃子重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功率分别为P1、P2,则有W1____W2;P1_____P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2013·雅安)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大众化的一种交通工具,小乔对家里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测试,他骑车在平直的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获得如图所示的速度v和牵引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已知匀速行驶时,电动机输入电压48 V,输入电流5 A,由图可知,7~12 s电动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_______%.6.(2014·杭州)用手将一重为G的铁球缓慢放在一弹簧上,放手后,铁球从A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到达B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到达C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已知AC间的高度差为h,则从A位置到C位置铁球的重力做功是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B位置到C位置的过程中铁球所受的重力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所施加的弹力.(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耗)三、实验探究题7.(2014·雅安)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次数物理量 1 2 3 钩码重G/N 4 4 6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绳端拉力F/N 1.8 1.6 2.4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机械效率η74.1% 62.5%(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___(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试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移动距离s= _____m,机械效率η= ______.(5)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8.(2014·荆州)建筑工地上常用电动机通过“龙门吊”提升重物,电动机带动绕有钢索的轮轴转动,与钢索相连的重物就被匀速提升,如图所示.如果轮轴的周长L=40 cm,电动机带动轮轴每秒钟转1圈,被提升的重物质量m=600 kg,电动机的电功率P=4 kW,g取10 N/kg,求:(1)在1 min内重物被提升的高度;(2)在1 min内钢索对重物所做的功;(3)这套设备的机械效率为多少?第15讲功和机械能考点解读考点1 1. 力力的方向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Fs焦耳 J 2.功做功所用时间做功快慢W/t 瓦特 W 千瓦 kW 103考点2 1. W总= W有+ W额2. 有用功总功ηη=W有/W总小于小于1 无关η=W有/W总=Gh/Fs 竖直匀速高低省减小摩擦增加考点3 做功能量能焦耳 J 运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速度高度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高度质量举得越大举高的高度物体质量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越大考点4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焦耳 J 动重力势重力势动不变各个击破例1 720 2.25题组训练 1. C 2. 180 30 3.(1)动力臂OB=OA+AB=0.9 m+0.6 m=1.5 m,阻力臂OA=0.9 m, 由杠杠平衡条件得:F1L1=F2L2,F1×1.5 m=500 N×0.9 m,F1=300 N, 所以地面对手的支持力是300 N;(2)小华将身体撑起一次所做的功:W=Fs=300 N×0.4 m=120 J;(3)小华做功的功率:P=Wt=120 J×3060 s=60 W.例2 B题组训练 1.A 2.B3.(1)W有=Gh=400 N×2 m=800 J;(2)斜面长2h,η=W有/W总=W有/F·2h=800 J/300 N ×4 m=66.7%;(3)W额外=W总-W有=F·2h-W有=1 200 J-800 J=400 J,克服摩擦力做功400 J,∵W额外=F·2h,∴F=W额外/2h=400 J/4 m=100 N.例3 C题组训练1. B 2. ABC 3. 增大增大减小实验突破例1 (1)控制变量法 (3)①1、3 相等②1、2或3、4 正确拓展训练(5) 2 80% 低例2(1)不同速度(2)动能越大等于(3)1 3 1拓展训练(4)速度动整合集训基础过关1.AC2.B3.C4.C 5 .B 6.C 7. 120 30 8.1 620 180 90 90% 9.4 75% 10.不变减小11.位置1 位置1 位置112.(1)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或便于撞准木块等)(2)速度(3)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有什么关系?或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13.(1)由图知,n=2,s=2h=2×5 m=10 m,拉力做功:W总=Fs=100 N×10 m=1 000 J,人拉绳子的功率:P=Wt=1 000 J4 s=250 W;(2)W有用=Gh=180 N×5 m=900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900 J/1 000 J=0.9=90%.能力提升1. BC2.B3.B4.等于小于5.35 87.56.Gh Gh 小于7.(1)匀速(2)乙(3)越低(4)0.3 83.3% (5)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8.(1)轮轴在1 min内转过的圈数N=nt=1×60=60转,故重物上升的高度h=NL=60×0.4 m=24 m;2)钢索对重物做功W=mgh=600 kg×10 N/kg×24 m=1.44×105 J;(3)电动机在1 min消耗的电能W总=Pt=4 000 W×60 s=2.4×105 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WW总=1.44×105 J/2.4×105 J=60%.。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高中物理高考 第15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自主命题卷全国卷考情分析2021·广东卷·T15(1)气体实验定律分子平均动能2021·广东卷·T15(2)气体实验定律2021·湖南卷·T15(1)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2021·湖南卷·T15(2)气体实验定律2021·河北卷·T15(1)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分子速率特点2021·河北卷·T15(2)气体实验定律2020·山东卷·T1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实验定律2020·北京卷·T10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2020·江苏卷·T13A(1)固体2020·江苏卷·T13A(3)热力学第一定律2021·全国甲卷·T33(1)V-t图像2021·全国甲卷·T33(2)气体实验定律2021·全国乙卷·T33(1)p-V图像热力学第一定律2021·全国乙卷·T33(2)气体实验定律2020·全国卷Ⅰ·T33(1)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2020·全国卷Ⅰ·T33(2)气体实验定律2020·全国卷Ⅱ·T33(1)热力学定律2020·全国卷Ⅱ·T33(2)气体实验定律2020·全国卷Ⅲ·T33(1)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2020·全国卷Ⅲ·T33(2)气体实验定律2019·全国卷Ⅲ·T33(1)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试题情境生活实践类雾霾天气、高压锅、气压计、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喷雾器、拔罐、保温杯、输液瓶、测温电子天平等学习探究类分子动理论、固体和液体的性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目标要求 1.掌握分子模型的构建与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了解扩散现象并能解释布朗运动.3.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像.4.了解物体内能的决定因素.考点一 微观量估算的两种“模型”1.分子的大小(1)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数量级为10-10m ;(2)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10-26kg.2.阿伏加德罗常数(1)1 mol 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通常可取N A =6.02×1023 mol -1;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1.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的直径.( × ) 2.已知铜的密度、摩尔质量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估算铜分子的直径.( √ )1.微观量与宏观量(1)微观量:分子质量m 0、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等.(2)宏观量: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ol 等. 2.分子的两种模型(1)球模型:V 0=16πd 3,得直径d =36V 0π(常用于固体和液体). (2)立方体模型:V 0=d 3,得边长d =3V 0(常用于气体). 3.几个重要关系(1)一个分子的质量:m 0=MN A.(2)一个分子的体积:V 0=V molN A (注意:对于气体,V 0表示一个气体分子占有的空间).(3)1 mol 物体的体积:V mol =Mρ.考向1 微观量估算的球体模型例1 (多选)钻石是首饰、高强度钻头和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 3),摩尔质量为M (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已知1克拉=0.2 g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克拉钻石物质的量为0.2aMB .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2aN AMC .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36M ×10-3N A ρπ(单位为m)D .a 克拉钻石的体积为aρ答案 ABC解析 a 克拉钻石的质量为0.2a 克,得物质的量为0.2a M ,所含分子数为0.2aM ×N A ,故A 、B正确;每个钻石分子的体积为M ×10-3ρN A ,固体分子看作球体,V =43πR 3=43π⎝⎛⎭⎫d 23=16πd 3,联立解得分子直径d =36M ×10-3N A ρπ,故C 正确;a 克拉钻石的体积为0.2a ×10-3ρ,D 错误.考向2 微观量估算的立方体模型例2 (2022·河北衡水市月考)轿车中的安全气囊能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轿车在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叠氮化钠(亦称“三氮化钠”,化学式NaN 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而充入气囊.若充入氮气后安全气囊的容积V =56 L ,气囊中氮气的密度ρ=1.25 kg/m 3,已知氮气的摩尔质量M =28 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1023 mol -1,请估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一个氮气分子的质量m ; (2)气囊中氮气分子的总个数N ; (3)气囊中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r . 答案 (1)5×10-26kg (2)2×1024 (3)3×10-9 m解析 (1)一个氮气分子的质量m =MN A解得m ≈5×10-26 kg(2)设气囊内氮气的物质的量为n ,则有n =ρVMN=nN A解得N≈2×1024(个)(3)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可以认为每个分子占据一个边长为r的立方体,则有r3=VN解得r≈3×10-9 m.考点二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2.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是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就是分子的运动,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3.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2)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1.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3.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热运动.(×)4.运动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比静止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剧烈.(×)考向1布朗运动的特点及应用例3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之一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固态或液态颗粒在气体介质中做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气体介质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B.在布朗运动中,固态或液态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C.在布朗运动中,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轨迹D.在布朗运动中,环境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答案 D解析布朗运动是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气体介质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可以间接反映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气体分子对颗粒的撞击作用越不容易平衡,布朗运动越剧烈,故A、B错误;在布朗运动中,颗粒本身并不是分子,而是很多分子组成的,所以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轨迹,故C错误;在布朗运动中,环境温度越高,固态或液态颗粒受到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撞击的程度越剧烈,布朗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考向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及应用例4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答案 C解析分子热运动与宏观运动无关,只与温度有关,故A错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每一个分子运动速率都会增大,故C正确,D错误;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不会停止,故B错误.考点三分子力和内能1.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较快.2.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1)分子平均动能①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②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3.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3)影响因素: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温度(1)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2)两种温标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关系:T=t+273.15 K.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2.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移动具有的能.(×)3.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4.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5.若不计分子势能,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6.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1.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的作用力F、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E p=0).(1)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2)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r减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3)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2.分析物体内能问题的五点提醒(1)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的说法.(2)内能的大小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和物态等因素有关.(3)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的任何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5)内能由物体内部分子微观运动状态决定,与物体整体运动情况无关.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恒不为零.例5(多选)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分子温度高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不同D.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答案CD解析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单个分子不能比较温度高低,选项A错误;物体的内能由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及物态共同决定,选项B错误,C正确;质量不确定,只知道温度的关系,不能确定内能的大小,选项D正确.例6(多选)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当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答案BC例7(2020·全国卷Ⅰ·33(1))分子间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如图所示,r=r1时,F =0.分子间势能由r决定,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间的势能为零.若一分子固定于原点O,另一分子从距O点很远处向O点运动,在两分子间距减小到r2的过程中,势能__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在间距由r2减小到r1的过程中,势能__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在间距等于r1处,势能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零.答案减小减小小于解析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两分子间距减小到r2的过程中及由r2减小到r1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间距等于r1处,分子势能最小,小于零.课时精练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答案ACD解析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撞击越容易不平衡,则它的布朗运动就越剧烈,A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错误;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正确;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正确.2.乙醇喷雾消毒液和免洗洗手液的主要成分都是酒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分子间距不变B.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这是酒精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C.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每一个酒精分子运动速率都变快了D.使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后,手部很快就干爽了,是由于液体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答案 D解析酒精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但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A错误;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这是酒精分子扩散的结果,证明了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错误;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大部分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但可能有部分分子速率减小,C错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使用免洗洗手液时,手部很快就干爽了,这是扩散现象,D正确.3.人们在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常使用84消毒液对一些场所的地面等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在喷洒过程中人们常闻到一些刺鼻的味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这是次氯酸钠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C.如果场所温度降到0 ℃以下,就闻不到刺鼻的味道了D.如果场所温度升高,能更快闻到刺鼻的味道答案 D解析用84消毒液对一些场所的地面等进行消毒,喷洒过程中人们常闻到一些刺鼻的味道,这是分子扩散的结果,扩散现象的本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B错误;如果场所温度降到0 ℃以下,依然有分子在运动,依然能闻到刺鼻的味道,故C错误;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如果场所温度升高,能更快闻到刺鼻的味道,故D正确.4.(多选)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B.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C.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自发地将一部分内能转移给内能多的物体答案ACD解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A正确;温度相同,则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是质量相同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不相同,因此内能不相同,B错误;相同温度下的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因此1 g 100 ℃的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的水蒸气的内能,C正确;内能与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等因素都有关系,内能少的物体的温度可能高于内能多的物体,D正确.5.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可以估算出一定体积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是()A.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D.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答案 C解析已知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可以得到摩尔体积,但缺少阿伏加德罗常数,无法计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A错误;知道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可得到物质的量,又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计算出分子数,但不知道体积,无法计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B错误;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用摩尔质量除以密度可以得到摩尔体积,再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得到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体积,用正方体模型得到边长,即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C正确;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已知,可以得到密度,但不知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无法计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D错误.6.如图所示,让一个分子A不动,另一个分子B从无穷远处逐渐靠近A.设两个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B分子运动到距A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在这个过程中()A.分子B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分子势能减小B.分子间距离减小到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C.分子之间的引力达到最大时,分子势能最小D.分子势能为零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为零答案 A解析B分子由无穷远靠近A分子,直至两分子间距为r0,这个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A 正确;分子间距离减小到r 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B 错误;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 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C 、D 错误.7.(多选)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 0、V 0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A .N A =ρV m 0B .ρ=μN A V 0C .ρ<μN A V 0D .m 0=μN A 答案 ACD解析 由于μ=ρV ,则N A =μm 0=ρV m 0,变形得m 0=μN A,故A 、D 正确;由于水蒸气中水分子之间有空隙,所以N A V 0<V ,则水蒸气的密度为ρ=μV <μN A V 0,故B 错误,C 正确. 8.(多选)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铜的密度为ρ(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MB .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为MN A ρC .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N A(kg) D .1个铜原子的体积为M ρN A(m 3) 答案 ACD解析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N =m M N A =N A M ,A 正确;同理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N =ρV M N A =ρN A M,B 错误;1个铜原子的质量m 0=M N A (kg),C 正确;1个铜原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M ρN A(m 3),D 正确.9.(2022·山东日照市高三模拟)分子间势能由分子间距r 决定.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间的势能为零,两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r 的关系如图所示.若一分子固定于原点O ,另一分子从距O 点无限远向O 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两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减小到r 2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B .在两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减小到r 1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 .在两分子间距等于r 1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等于0D .对于标准状况下的单分子理想气体,绝大部分分子的间距约为r 2答案 A解析 由题图可知,r 2处分子势能最小,则r 2处的分子间距为平衡位置r 0,引力与斥力相等,即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等于0,所以在两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减小到r 2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选项A 正确;由于r 1<r 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选项B 、C 错误;对于标准状况下的单分子理想气体,绝大部分分子的间距约为10r 2,选项D 错误.10.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 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会感觉干燥.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为V ,水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液化水中分子的总数N 和水分子的直径d 分别为( )A .N =M ρVN A,d =36M πρN A B .N =ρVN A M,d =3πρN A 6M C .N =ρVN A M,d =36M πρN A D .N =M ρVN A ,d =3πρN A 6M答案 C解析 水的摩尔体积 V mol =M ρ;水分子数 N =V V mol N A =ρVN A M;将水分子看成球形,由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mol N A =16πd 3,解得水分子直径为d =36M πρN A,C 正确. 11.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选项中四个图分别表示乙分子的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其中大致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 经过C 点前后乙分子的运动方向不变,A 错误;加速度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力相同,故B 正确;分子动能不可能为负值,故C 错误;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分子势能不可能增大到正值,故D 错误.12.(2022·江苏扬州市扬州中学月考)晶须是一种发展中的高强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细的、非常完整的丝状(横截面为圆形)晶体.现有一根铁质晶须,直径为d ,用大小为F 的力恰好将它拉断,断面呈垂直于轴线的圆形.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的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 A.132A ()πF M d N ρ B.132A6()πF M d N ρ C.232A6()πF M d N ρ D.232A()πF M d N ρ 答案 C 解析 铁的摩尔体积V =M ρ,单个分子的体积V 0=M ρN A ,又V 0=43πr 3,所以分子的半径r =12·13A 6()πM N ρ,分子的最大截面积S 0=πr 2=π423A 6()πM N ρ,铁质晶须的横截面上的分子数n =πd 24S 0,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0=F n =232A 6()πF M d N ρ,故C 正确.。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系列~第15讲 浓度问题 全国通用(含解析)

第15讲浓度问题知识网络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
我们把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
如果水的质量不变,那么糖加的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重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浓度(又叫含糖量)。
类似的,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重量的比值就叫酒精浓度。
这一比值一般我们将它写成百分数。
溶质、溶剂、溶液和浓度具有如下的基本关系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重点·难点浓度问题是围绕溶质、溶剂、溶液及浓度展开的。
解题过程中我们要仔细分析题目,分清在变化前后,谁变了,谁没变,紧紧抓住不变量,这是解题的突破口,也是本节的重点。
学法指导浓度问题包括以下几种基本题型:(1)溶剂的增加或减少引起浓度变化。
面对这种问题,不论溶剂增加或减少,溶质是始终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
(2)溶质的增加引起浓度变化面以过种问题,溶质和浓度都增大了,但溶剂是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
(3)两种或几种不同溶度的溶液配比问题。
面对这种问题,要抓住混合前各溶液的溶质和与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据此便可解题。
总之,解答浓度问题,要注意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找出所隐含的不变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经典例题[例1]现有浓度为10%的盐水8千克,要得到浓度为20%的盐水,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具体如何操作?思路剖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向溶液中加适量食盐,这样溶质增加,浓度变大。
其实,反过来想,我们可以减少溶剂质量即将盐水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部分,同样可以达到将盐水的浓度改变为20%的目的。
若采用加盐的方法:由于加盐前后,溶液中所含水的量没有改变,我们利用溶液等于溶剂的量除以溶剂在溶液中的百分比即可计算出加盐溶液的质量。
加盐后与加盐前溶液质量的差值就是所加入的盐的质量。
15-产品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课程大纲---杨学军老师-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导语】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共2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考试成绩分析:本次其中考试成绩如下:一年级数学参考人数19人,总分869,平均分,及格率%。
六年级数学参考人数21人,总分622,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透过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整体上不理想。
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试时间控制不当,无法在既定时间里完成做答,还有一部分一年级学生才考了20多分钟就交卷了,影响了水平的发挥。
试卷中最不理想的是计算题和运用题。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
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
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学困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7.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措施1.在教学中要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
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
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
[第15讲]牛顿三大定律问题解析(二)
![[第15讲]牛顿三大定律问题解析(二)](https://img.taocdn.com/s3/m/eeadcb7ca98271fe910ef9b9.png)
重力怎样测量?牛顿三大定律问题解析(二)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与重力的重力关系:【例1】一质量为40kg的小孩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
⑴当升降机以0.5m/s2加速上升时,体重计的读数为( )N。
⑵当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体重计的读数为( )N【例2】一个质量为70Kg的宇航员,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与火箭、航天飞机一道以a=g的加速度竖直升空,那麽宇航员所承受的竖直方向的压力有多大?当升降机以重力加速度g竖直下降,即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此时物体对升降机的压力F N=G-mg=0,就是完全失重状态。
完全失重状态。
侧面有一个洞的水瓶里面装满水,让水瓶做自由落体运动,水会不会从洞中射出来?为什么?【例3】如升降机在匀速下降中,突然以2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站在升降机内的人的质量为50千克,人受到测力计的作用力多大?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大?(g=10m/s2)【例4】一个人站在医用体重计的测盘上不动时测得重为G,当此人突然下蹲的过程中,体重计的读数( ) A.先大于G,后小于GB.先小于G,后大于GC.大于GD.小于G【例5】一小孩质量m=40kg,站在电梯内称重,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变化如下图,试求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g取10m/s2)。
连接体问题什么是连接体?连接体一般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所构成的有某种关联的系统。
【例6】A、B静止在光滑的地面上,质量分别为m1、m2。
当B物体收到外力F时,求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少?【例7】有5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木块,并列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下图所示。
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当木块1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5个木块同时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求:⑴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⑵第4块木块所受合力;⑶第4木块受到第3块木块作用力的大小。
课后作业【例1】电梯内有一物体,质量为m,用细线在电梯的天花板,当电梯以1/3g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降时,细线对物体的拉力为()A.2/3mg B.1/3mg C.4/3mg D.mg【例2】某钢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F=4.0×104N,如果用这条钢绳使m=3.5×103Kg的货物匀加速上升,最大加速度a为多少?(g取10m/s2)【例3】质量是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为多少?⑴升降机匀速下降?(g=10m/s2)⑵升降机以4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⑶升降机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例4】一个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300N的重物,在沿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的电梯中,他最多能举起250N的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某产品重量实测值分布调查表
调查人: XXX 调查日期: 201X 年 X 月 X 日 调查数(N) :130
频数
35 30 25 20 15 10 5 0
1
5
6
15 26
32 25 10
T
5
5
一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25.5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30.5
正 正 正 正 正
一 一
0.5 5.5
56
58
55
169
•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甲班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 “尺寸超差”, 乙班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轧废”, 丙班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耳子”。
1.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1.2 排列图法
• 概念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 (Pareto)。 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 块和一条折线所构成 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成A、B、C三类
1.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1.3 因果分析图法
——基本格式:由特性,原因,枝干三部分构成。 首先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大原因,然后寻找到大 原因背后的中原因,再从中原因找到小原因和更 小的原因,最终查明主要的直接原因。
因果分析图的编制步骤
绘制因果分析图最一般的方法是“大枝展开法”,这种方法是从大 枝到中枝、从中枝到小枝,按此次序提出各种要因,这样往往可以将 各种因素限制在预先确定的框框内,容易形成小而整齐的因果图。因 果分析图的具体绘制一般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它有四条基本原则:
• 第一、排除评论性批判,对提出观念的评论 要在以后进行。 • 第二、鼓励“自由想象“。提出的观念越荒 唐,可能越有价值。 • 第三、要求提出一定数量的观念。提出的观 念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观 念。 • 第四、探索研究组合与改进观念。除了与会 者本人提出的设想以外,要求与会者指出, 按照他们的想法怎样做才能将几个观念综合 起来,推出另一个新观念;或者要求与会者 借题发挥,改进他人提出的观念。
2 …
烤烟型
烤烟型 ……..
10
10 …
500
500 ……
3
8 …
0.6
1.6 …..
1
2
1
1
1
1
250
合计
烤烟型
10
2500
500
125000
6
990
1.2
0.8
80 29
1
7 458 85
1
28 10 15
调查者:王涛
200X年5月10日
地点:卷烟车间
随机抽样
2)缺陷位置调查表
缺陷位置调查表可用来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外观质 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位和密集程度,从中找出规律性,为进一步调查 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事实依据 图: 汽车车身喷漆质量的缺陷位置调查表(色斑,流漆,尘粒) 车间 工序 调查目的 油漆二 9
汽车车身喷漆质量缺陷位置示意图
喷漆缺陷
车身
检查处
旺武 0X 检查者 年5月19日 2139 检查台数
3)质量分布调查表
• 质量分布调查表是计量值数据进行现场调 查的有效工具。它是根据以往的资料,将 某一质量特性项目的数据分布范围分成若 干区间而制成的表格,用以记录和统计每 一质量特性数据落在某一区间的频数。 • 见下表:某产品重量实测值分布调查表
3.52
3.58 3.51 3.39 3.54
直方图的空白区域,标明有关数据 资料,如数据个数,平均值等
fi
30-25-20-15-10-5 -0 -3.385 尺寸 3.415 3.445 3.475 3.505 3.535 3.565 3.595 3.625 3.655 3.685 mm 频数
15
4 150
10%
3% 100%
97%
100%
适 用 不 方 便 查 改某 询 进些 速 功 度 能 慢 要
4 稳 定 性 差
20
结论:使用不便、查询速度慢是主要质量问题。
1.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1.2 排列图法
——注意事项 (1)要做好因素的分类。 (2)主要因素不能过多。 (3)数据要充足。 (4)适当合并一般因素。 (5)合理选择计量单位。 (6)重画排列图以作比较。
3.47
3.63 3.5 3.65 3.52
3.45
3.64 3.45 3.49 3.54
3.48
3.49 3.49 3.58 3.6
3.51
3.45 3.6 3.57 3.59
3.53
3.58 3.48 3.47 3.5
3.58
3.49 3.5 3.54 3.44
3.46
3.62 3.53 3.53 3.49
1.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1.3 因果分析图法
以尿素合成塔焊缝质量分析为例,我们对材 料、人员、工艺方法和设备这四个方面进行认真 分析。例如,在工艺方法方面,导致焊缝质量的 因素可能有图纸混乱、要求不清等;在设备方面, 可能原因有电流不稳定、仪表不准等。将各个方 面可能造成焊缝质量缺陷的所有原因都列举出来 后,就可以用鱼刺图清楚地表达出来,然后再逐 一进行论证。焊缝质量鱼刺分析图如图所示。
【例】测量某螺栓外径尺寸,现在从生产的批量中抽 取100个样品的尺寸,见下表。 表:螺栓外径数据表
3.68
3.52 3.56 3.54 3.51
3.46
3.51 3.57 3.55 3.57
3.43
3.5 3.53 3.53 3.54
3.54
3.52 3.46 3.54 3.5
3.54
3.51 3.61 3.48 3.54
头脑风暴的四大要求
1、强调主意的数量而不是质量。 2、鼓励荒谬的和牵强的主意。 3、避免对所出主意的批评、评价和判断。
1.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1.4 调查表法
——常用类型 (1)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 (2)缺陷位置调查表。 (3)质量分布调查表
1)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用来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 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用于排列图 等分析研究。
成品抽样及外观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
外观不合格项目 不合 批不合 质量分布调查表 成品 抽样 批次 产品号 格品 格品率 切 贴 空 短 过 钢 油 表 量(箱) 数(支) 数(支) (%) 口 口 松 烟 紧 印 点 面 1
相关图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肯定或者是否定关 于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假设。
1.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1.6 散布图法
两个变量的相关类型 在相关图中,两个要素之间可能具有非常 强烈的正相关,或者弱的正相关。这些都 体现了这两个要素之间不同的因果关系。 一般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类型主 要有六种:强正相关、弱正相关、不相关、 强负相关、弱负相关以及非线性相关,如 图所示。
3.5
3.53 3.49 3.54 3.46
3.49
3.46 3.52 3.53 3.59
3.47
3.54 3.53 3.6 3.58
3.51
3.5 3.53 3.61 3.53
3.46
3.56 3.49 3.52 3.58
3.46
3.6 3.51 3.57 3.47
3.53
3.48 3.54 3.51 3.51
排列图应用ABC分析法
1.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1.2 排列图法
某酒杯制造厂对某日生产中出现的120个次品进行统计,做出排列图,如下图所示: 排列图表明:酒杯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划痕和气泡,一旦这些问题得到纠正,大部分质 量问题即可消除。
图 酒杯质量问题排列图
• [例]某软件公司为了了解其软件质量,对其开 发的应用软件系统进行了一次用户问卷调查, 发了200份,实收150份。公司按用户抱怨的种 类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
抱怨 使用 不方便 查询 速度慢 某些功能 要改进 维护响应 太慢 稳定性差 合计 抱怨 频率 累计频率 数量 (%) (%) 77 36 18 51% 24% 12% 51% 75%
77 频数 N=150 累计频率(%) 100
87% 75%
51%
36
97%
80
60 40
87%
18
15 维 护 响 应 太 慢
N 100 x 3.526 S 0.0523• 图:直方图1.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几种常见直方图: 1)标准型(正常);2)陡壁型(工序能力不足;3) 孤岛型(工序异常,测量错误);4)锯齿型(分组过多) ;平顶型(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双峰型( 两种不同的平均值相差大的分布混在一起)
两个变量的六种相关类型
相关图法的运用实例
• 某一种材料的强度和它的拉伸倍数是有一定关系的,为了 确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改变拉伸倍数,然后测 定强度,获得了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拉伸倍数与强度的对应数据
1.7头脑风暴法
•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 学奠基人美国奥斯本提出的,是一种创造 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它把一个组的全体成 员都组织在一起,使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 地发表自己的观念,既不怕别人的讥讽, 也不怕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是一个使每个 人都能提出大量新观念、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正 正 正 正
45.5 50.5(克)
正
正
10.5 15.5 20.5
35.5 40.5
1.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1.5 直方图(histogram)法
——概念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 进行整理,从而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以便测量 工序质量的好坏。过直方图来分析质量状况:一 方面可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判断总体(生产过程) 的正常或异常,进而寻找异常的原因,另一方面 可与质量标准(公差)比较,判定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