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声母与双声叠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通假与假借
通假:本有其字,能找出本字来,按本字读音,按 通假 本字意义理解。 把握古音通假的两个条件: 1、两字之间有音同、音近关系; 2、还要有古籍例句作旁证。 例如:庄公寤生。(左传隐公元年) 第一, 寤与牾具有共同的声符“吾”,所以必定同 音; 第二, 司马迁《史记郑世家》中说庄公出生时 “生之难”,就是极好的旁证。
6.《春秋左氏经》襄二十七年“陈孔奂”(匣), 《公羊》作“陈孔瑗”(云)。 7.《易涣》:“匪夷(以)所思。”《释文》:“夷,荀 本作弟(定)。” 8.斩(庄)—渐(精) 足(精)—捉(庄) 宗(精)— 崇(崇)
双声叠韵
与上古的构词法有密切关系。上古的连绵词 (字)的两个音节之间大多具有双声或者叠 韵关系。
2、因声母属同一大类,或韵部相近(有对转旁转关系),故而 音近,于是相通假: ①女曰:“观乎?”士曰:“既往。”(《诗经郑风溱洧》) 唐陸德明《经典释文》:“且,音徂,往也。”“既徂”即 “已经去过了”。 徂、且同为魚部字,声母又为同一发音部位的字:徂,从母; 且,清母(同为齿音)。所以属音近字可相通假。 ②初并天下,罔不宾服。(史记秦始皇本纪)《说文》:“罔, 庖牺所结绳以渔。” 罔,通“无”。罔,无同为明母字,罔在阳部,无在鱼部,属 阴阳对转。 ② 八月剝枣,十月获稻。(《诗经邠风七月》) 剝通攵。二字同为屋韵部,“剥”帮母;“攵”旁母,同属 唇音。
齿音: 齿头音:精(总子进)、清(村餐侵)、从 (残存惭)、心(扫岁算)、邪(松随徐) 正齿音:照(终庄诸)、穿(充出初)、床 (崇实术)、审(束诗舜)、禅(成臣涉) 半齿音:日(而柔闰儒) 牙音: 见(公江居经)、溪(空欺区看)、群 (穷共奇求)、疑(危银我颜) 喉音: 影(烟安忧恶)、晓(呼希休胸)、匣 (效学横还)、喻(融逸越为)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唯、維、惟” 假借 在作为句中句首语气词时都是假借用法。所以才 会写成这三种样子都有。 古今字之间不是通假关系,例如: 辟,后来写作“避”、“闢”、“僻”等 孰,后来写作“熟” 衰,后来写作“蓑” 莫,后来写作“暮” 坐,后来专为“座位”意义另造“座”字。
上古声母与双声叠韵
一、声母的含义
声母原本称“字母”。 声母的归纳成为系统,就比较晚一些。相 传唐末沙门守温创造了三十六字母。宋郑樵 《通志七音略》也说:“七音之韵,起自西 域,流入诸夏……华僧从而定之,以三十六 为之母,重轻清浊不失其伦。”(王力《汉 语音韵》)
二、五音说与七音说
守温以36个汉字代表当时的36个 声母(而不考虑这些字所含的韵母), 按发音部位把它们分为唇音,牙音,舌 音,齿音,喉音五组,即所谓“五音”; 如果从中再分出“半舌”、“半齿” 则为“七音”。
Leabharlann Baidu
唇音: 重唇音:帮(布卜拜波)、滂(普沛派 匹)、 並(旁蒲袍贫)、 明(门芒母貌) 轻唇音:非(风甫废弗)、敷(丰抚拂 副)、奉(冯肥父吠)、微(无文问尾) 舌音: 舌头音:端(东督当胆)、透(通土添 汤)、定(亭谈但特)、泥(南难奴农) 舌上音:知(中追张竹)、彻(忡痴谄 插)、澄(沉鄭传纯)、娘(浓泥女粘) 半舌音:来(里隆卢鸾)
古音通假
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里同音或音近 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而“音同”、“音近” 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根据上古的声母和韵 部知识来判断两个汉字之间有无可能音同或 音近。
1、 因音同而通假
① 武王岂不仕?(《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郑玄箋:“武王岂不以其功业为事乎?” 即仕通事。仕、事二字同属崇母之韵,同音。 ②项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 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史 记项羽本纪》)“伏”通“服”,二字同属 并母职部,同音。
思考:
上古声母系统情况,并与中古声母作比较。
总结
1.古无轻唇 2.古无舌上 3 .娘日归泥 4 .照二归精,照三归端 5.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练习
1.《诗》:“东有甫草。”《韩诗》作“圃草”。 2.《论语》:“子贡方人。”郑康成本作“谤(帮) 人。” 3.《水经注汉水篇》:“文水即门水也。” 4.《后汉书杜笃传》:“摧天督。”注:“即天 竺国。” 5.《檀弓》:“洿其宫而猪(知)焉。”注:“猪, 都(端)也。南方谓都为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