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第九章1 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考试题型及分数分布:复习大纲: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填空、判断、选择: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w ·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主要任务:第—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儿童心理学(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概念:1、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2 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九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四、论述题l.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
答:思维发展中,动作和语言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作用则由小到大,可分三个阶段:(l)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在实际生活中,对自己的行动的结果不断做出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表象形式的行动口标和行动计划。
(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2.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1)幼儿主要使用感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解决问题,所以幼儿在画画的时候常常出现“画到哪想到哪”,凭借已经出现与脑海的事物思考解决问题。
(2)幼儿思维的发展是由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这时候,孩子虽然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但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不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孩子的思维是在具体操作中进行的。
举例说明3.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把智慧、认识、思维作为同意语,认为阶段的概念包括三个基本点:l.前后阶段顺序不变,但可加速或推迟;2.每个阶段有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3.各阶段前后连续,每个阶段的结构是整合的,有整体性。
提出儿童智慧发展分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运算阶段。
7岁前处于前两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只能靠感知和动作适应外界环境。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复习提纲1(l)反射练习阶段;①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带有练习因素的不断重复;②天生的反射通过练习而巩固;③天生的反射得到发展。
(2)最初习惯阶段,又称初级循环反应阶段:①形成条件反射即习得性动作;②初级的习得性动作变成自动性的动作,称为习惯性动作或初级的循环反应。
(3)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又称二级循环阶段:①视动协调后进入这一阶段,婴儿开始抓弄所见到的一切物体;②动作、兴趣相互影响,出现“循环反应”。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强调儿童的发展是由生理成熟所决定的。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及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5、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0-1 岁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动作发展、感知觉发展、语言发展等。
2、 1-3 岁幼儿早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自我意识的萌芽、认知能力的发展、情绪情感的表现等。
3、 3-6 岁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游戏的发展、思维的特点、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等。
3、教育因素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1、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发展特点。
2、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形状知觉的发展。
3、知觉的恒常性和选择性。
(二)注意的发展1、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
2、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
(三)记忆的发展1、记忆的种类,如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2、记忆的发展过程,包括记忆容量的增加、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等。
(四)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2、想象的夸张性和创造性。
(五)思维的发展1、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2、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汇总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3、自我意识4、关键期5、转折期和危机期二、简答题1、试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4、简述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5、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6、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情绪。
7、简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1、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谈谈幼儿教师应怎样开展教学工作?2、举例说明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4、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阐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5、举例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四、案例分析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2、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
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卓尔的母亲是下岗女工,她很重视对卓尔的教育,在卓尔刚会说话时就教他数数和认字,但让母亲难堪的是: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卓尔拿两个橘子,卓尔却拿了三个,卓尔的母亲开始担心卓尔的聪明程度。
试问卓尔母亲的担心有道理吗?你能为卓尔的母亲提出哪些建议?4、请判断下面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并说明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此类幼儿?某幼儿很细心、守纪律,能长时间玩拼图、积木等,很少吭声,更不在班上表现自己,很安静、害羞,见到生人不知所措,喜欢静静一人做事情或玩,老师提出的问题她肯思考,但极少像别的幼儿一样积极回答,偶尔回答问题也很小声,不主动接近老师,只和少数几个邻座的幼儿玩,情绪较稳定,很少见她大哭或大笑,但很敏感别人对她的态度。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1]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口唇期(0—1岁)这个时期的婴儿主要通过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刺激获得食物和快感。
口唇是这一时期“力比多”最集中的区域,婴儿也会把手指或其它能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
肛门期(1—3岁)此时儿童的力比多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制的作用。
性器期(3—5岁)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开始对生殖器感兴趣。
出现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
男孩对母亲较亲近,女孩跟父亲亲密,企图排斥母亲。
处于无意识状态。
潜伏期(6—12岁)潜伏期又称“同性期”,最大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界限分明,甚至互不往来。
直到青春期这种现象才有所转变。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同性别父母的角色认同。
2、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否认意识、情绪等内在心理过程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 )自我中心•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
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现象学因果关系•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4、自然成熟理论I格赛尔I个体心理发展由儿童的生理成熟所规定,有着自己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学习的迁移
案例四:幼儿社会学习的迁移
总结词
社交技能在同伴交往中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幼儿在社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掌握 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解 决冲突等。这些技能可以在同伴交往中得 到应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反馈与评价
教师给予幼儿的反馈和评价对学习迁移有积极作用。及时、 具体的反馈能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促进迁移。
家长参与因素
家庭氛围
家长营造的家庭氛围对幼儿学习迁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在家庭中主动应用所学知识。
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采用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学习迁移具有重要影响。鼓励探索、实践的家庭教育 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迁移。
案例二:幼儿语言学习的迁移
总结词
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详细描述
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在 其他学科(如科学、社会等)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案例三:幼儿科学学习的迁移
总结词
科学探究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详细描述
幼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分 类等。这些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培养他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学习的迁 移
汇报人: 202X-12-23
目录
• 幼儿学习迁移概述 • 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 促进幼儿学习迁移的策略 • 幼儿学习迁移的案例分析
01
幼儿学习迁移概述
专升本《学前心理学》提纲.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1 心理(2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3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4 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联系(5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6 学前儿童心理学方法二、考核要求(1 心理识记:心理的概念。
领会 :成人心理现象和儿童心理现象。
应用:分析幼儿园老师在教学中的心理活动; 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
(2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
领会:学前儿童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3 学期儿童心理学的内容识记:学期儿童心理学的三个方面内容。
领会:①个体心理的发生。
②学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个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 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关系识记:学期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学期教育学、儿童解剖生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学科的区别与联系。
领会:进一步领会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特点。
(5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识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领会: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必要性。
(6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方法。
领会:掌握基本概念、知识的必要性,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
应用:尝试使用某种工具的方法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第二章学前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一、考核知识点(1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2 、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4、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概念(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二、考核要求(1 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概念识记:(1年龄特征的概念。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领会:正确理解年龄特征概念的必要性。
(2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概念识记: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概念。
领会: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区别和关系。
(3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识记:(1学期期心理发展的阶段。
(2学期期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名称。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1
绪论1、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部分。
4、(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6、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规律的科学。
7、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答:(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3)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第一章一、人的心理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活动是脑的产物,神经系统和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对来自内、外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器官,大脑皮层具有对复杂信息进行接受和加工处理的功能。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活动。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①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反映。
②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表现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影响,还表现在人的心里能够支配调节人的行动,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现实,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二、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部分。
三、反射按起源可以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四、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答:(一)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共同的遗传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的正常的心理;各个儿童的遗传素质又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形成个别差异提供了可能性。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过程观
建构主义视角的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 1.知识的生成与理解
2.知识的整合与深化
3.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主要问题: 1.什么是知识?知识有何功能? 2.知识有哪些类型?教育心理学关注哪些分类模式? 3.知识有哪些形态?不同的知识是否具有不同的表征方 式? 4.知识是怎样建构的?新旧知识是如何双向建构并且不 断增进学习的?
3.元认知与迁移:元认知技术影响迁移
4.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问题空间与认知技能(解决问题的程序与 技能)
三、为迁移而教——促进学迁移 的教学策略
1.整合学科内容:增强横向迁移 2.加强知识联系:增强纵向迁移
3.强调概括总结:扩大迁移范围
4.重视学习策略:增强正向迁移 5.培养迁移意识:消解负向迁移。
1.对原有概念不满:认知冲突的积累
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懂得新概念的的真正含义 3.新概念的合理性:相信新概念 4.新概念的有效性:看到新概念的价值
四、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1.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概 念;2.引发认知冲突;3.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 看法或形成新概念。 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 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 3.引发认知冲突; 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5.产生式
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 行某种动作”的知识,表明了索要进行的活动以及 发生这种活动的条件,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 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程序性 知识的在获得之初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在变 式练习的条件下就转化为产生式的表征方式。
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含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系统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方面。
系统研究是指从人类心理的种系发展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是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这种研究由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来进行。
个体心理的研究一般是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至直衰老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及一般的发展心理学来进行(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以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是指从0—6、7岁的学前儿童心理.二、如何理解研究对象在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对象时应搞清:1、学前儿童与动物不同2、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①学前儿童心理本质上与成人一样是人脑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把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完全等同,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特点,低水平.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发生指心理什么时候出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等同。
发育、成长更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且更意味着量的增长。
发展——含义更为广泛,指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三)学前时期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志)人格特征(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四.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略讲)(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识记)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基本任务是解释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识记)理论性、应用性3.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识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桑代克独立的标志: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识记)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
6.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识记)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3)教育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尽量使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和谐统一,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防止避免工作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应用)(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应用)8.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变化(1)课题多元化(2)手段现代化(3)程序规范化(4)内容本土化第二章学习的概述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之间的区别(识记)(1)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和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3)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2. 学生学习的定义(识记)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3. 我国古代学习过程模式的两条主线(识记)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学、思、习、行在内的生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作用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4. 布鲁姆学习分类的标准(识记)把学习分为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三大领域。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识记(名次解释、选择)(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应用性(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四)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与标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桑代克,独立的标志: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五)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六)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七)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八)实验法: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九)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十)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二、领会(选择、简答)(一)教育心理学的的创建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普通心理学解释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没有自成体系。
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体系繁杂,内容各异,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理论体系学科。
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内容日趋集中,形成共识,独立体系学科正在形成。
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注重与教学时间结合,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 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四)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结构性整合、结构性分化(五)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多元化和本土化、研究手段现代化、研究程序规范化、三、简单应用(简述、选择、简答)(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儿童独立的人格、尊重儿童,卢梭。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过程 (一)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原有水平和能力、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来确定的 。幼儿园目标体系由幼儿园保教目标、幼儿园各 领域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幼儿园教学活 动目标四部分构成。教学活动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过程中,必须做到: 1、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 2、目标表述主体要统一。
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应 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至少要确定学生 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第二种是在有指导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 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儿童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与经他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 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
过程的指导,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评价(对幼儿园教育教学 所进行的有效监控)和教育环境创设(指导幼儿园教育资 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它是一种间接指导。
微观层次是指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即为幼儿的有效 学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等,它是对儿童学习过 程的直接指导。 2、外部指导与内部指导
外部指导是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内部指 导是指幼儿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指导。
1、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育过程已由教师向学生的垂直 传授转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2、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已开始由被动接受转 向主动构建。
3、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3
(二)幼儿园教学指导的层次
1、宏观指导与微观指导 宏观层次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它是一种教学
9
二、发展适宜性教育理论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7年发布了《适宜于0-8 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教育》的说明,首次提出“发 展适宜性教育”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基于儿童发展 水平、有助于儿童达到一定发展目标的教育实践。 (一)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涵
9059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设计
(9059)《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大纲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一、知识点1、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学前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3、研究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二、重难点1、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2、学前儿童的范围。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知识点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2、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类型。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二、重难点1、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及因果研究,及其相互关系。
2、观察法的抽样方式。
3、使用实验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三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一、知识点1.条件反射的出现心理的产生。
2.手眼协调动作发展的阶段。
3.1岁以后学前儿童使用工具的发展阶段。
4.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4.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5.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重难点1.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意义。
2.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
3.独立性出现的时间及其意义。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知识点1.感知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3.学前儿童触觉发展的基本阶段。
4.学前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
5.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
二、重难点1.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基本阶段。
3.幼儿触觉发展的先后顺序。
4.视觉悬崖装置与幼儿距离知觉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知识点1.定向反射的发生以及意义。
2.新生儿选择性注意发展的基本状况。
3.幼儿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发展状况。
4.客体永久性现象发生及其意义。
二、重难点1.定向反射的发生及其意义。
2.“客体永久性”的发生时间及其意义。
第六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知识点1.学前儿童记忆发生的时间和指标。
2.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3.学前儿童记忆策略及元记忆的发展。
4.学前儿童有意记忆、无意记忆及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发展。
专升本《学前心理学》提纲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1)心理(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4)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联系(5)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6)学前儿童心理学方法二、考核要求(1)心理识记:心理的概念。
领会:成人心理现象和儿童心理现象。
应用:分析幼儿园老师在教学中的心理活动;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
领会:学前儿童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3)学期儿童心理学的内容识记:学期儿童心理学的三个方面内容。
领会:①个体心理的发生。
②学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个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关系识记:学期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学期教育学、儿童解剖生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学科的区别与联系。
领会:进一步领会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特点。
(5)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识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领会: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必要性。
(6)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方法。
领会:掌握基本概念、知识的必要性,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
应用:尝试使用某种工具的方法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第二章学前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一、考核知识点(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2)、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4)、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概念(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二、考核要求(1)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概念识记:(1)年龄特征的概念。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领会:正确理解年龄特征概念的必要性。
(2)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概念识记: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概念。
领会: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区别和关系。
(3)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识记:(1)学期期心理发展的阶段。
(2)学期期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名称。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本章概述言语是人们理解别人所说以及自己使用语言表达所想的过程。
言语是一个动词,强调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是一个名词,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儿童言语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缓慢的过程,包括语音识别、语音模仿、词义理解、词汇学习、语法学习以及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过程。
儿童言语发展由其生理基础与合适的语言环境所决定的,小狗在人类语言环境中并不会学会人类的语言。
儿童刚刚生下来时,能够辨别非常多的不同声音,随后,其语音辨别能力开始局限于自己母语声音,并且在本能的反射条件下,能够发出很多声音,如“咕啊”。
当儿童在四个月左右,就能够有意地模仿父母所教的简单的声音了,如“ba”与“ma”。
一般而言,当儿童在3到6岁时,就能够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但有些儿童在这方面很落后,原因在于:首先是生理原因。
有些儿童由于生理成熟较慢,不能正确支配发音器官,不关于掌握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比如,有很多儿童在学说“f”这个语音时,不知道作牙齿咬住下唇。
其次是语言环境。
典型的案例是,一个家庭同时出现4种方言的情况,孩子在4岁时还很少说话。
但是,当家庭中统一说普通话后,孩子很快就学会说话了。
儿童在学习语音模仿时,必须学会三种自我调节:一是,听觉调节,即听自己发出的声音,然后自己纠正。
聋子学不会说话,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听觉调节能力。
二是动觉调节。
儿童通过感觉自己的发音器官运动来纠正自己的发音。
这是一个自然的观察不到过程。
二是,视觉调节能力。
儿童观看别人说话时口唇的动作,有利于语音模仿。
在教育儿童时,通过这三种调节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儿童的语音模仿能力。
儿童在辨别语音与模仿语音的过程中,也同时开始了理解词汇与学习词汇的过程。
儿童在理解词汇与学习词汇时,有如下特点:一是,掌握词汇类型有先有后。
先掌握名词、动词与形容词,然后掌握副词、代词与数词等。
因此,在幼儿期间,他们学习到的名词最多。
这一点,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比如,小孩子总是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九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概念
l.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倍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
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
是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志。
3、直观行动思维: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
4、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5、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的。
严格说来,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二、填空、判断、选择: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接照人类典型的思维的概念,个体思维发生的时间要在6、7岁以后,即学龄期。
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直观的概括、动作的概括、语词的概括。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其活动过程依靠具体动作,是展开的,而且有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复习提纲1
许多无效的多余动作。
在实际生活中,儿童对自己的行动结果不断作出分析和评价。
由于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进行,思维的内容仅限于感官所能及的具体事物。
因此内容是表面的、片面的。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阶段,或把运算阶段分为独立的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
儿童掌握概念也可能在生活实践中进行。
学前儿童所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日常概念可不经过专门教学而在日常和别人交往中或个人积累经验过程中掌握。
科学概念要经过专门教学才能掌握。
学前儿童主要依靠亲身经历来领会概念的内涵,他们通过和成人或其他儿童交往,通过自己的各种活动,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就掌握了有关的概念。
三、简答
1、简要说明学前儿童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答:(l)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
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2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