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地方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标准作为国际交往的技术语言和国际贸易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市、自治区和一些跨省市的地理区域,其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对某些具有地方特色或只在本地区具有的产品等,有必要制订地方性的标准。制订地方标准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有利于提高地方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同时也使标准更符合地方实际,有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是影响实验动物实验结果发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实验动物的遗传组成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可靠性。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实验动物繁殖,进行遗传质量监测,从而保证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中所涉及动物遗传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裸鼹鼠作为一种实验动物,制定遗传质量控制标准十分必要。

裸鼹鼠原产于非洲东部埃塞尔比亚、肯尼亚地区,长期生活在地下2m左右的环境中,保持着蜜蜂式的真社会性生活,群体庞大,其群居数量可达300只。1967年Jarvis首次将野外捕获的裸鼹鼠进行室内饲养并对其种群的行为学进行研究。随着裸鼹鼠研究的开展,裸鼹鼠的抗肿瘤、耐低氧、耐疼痛等独特生物学特性也陆续被发现。因此,裸鼹鼠成为研究抗肿瘤、抗衰老、耐低氧等方面机理的重要材料,目前广泛用于脑神经、抗氧化、自噬、肿瘤等方面的研究,被称为“实验室新宠”。

标准化是裸鼹鼠作为实验动物应具备的基本属性,也是其应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条件。裸鼹鼠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使其在重大疾病模型开发、新药靶标研究、转化医学及临床医学等应用研究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目前国内外对裸鼹鼠在种群遗传背景方面仍无系统全面的研究,这导致了目前尚无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标准发布,现阶段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尚在“无准可依”的状态,这严重制约了应用裸鼹鼠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物制品的质量,因此,建立裸鼹鼠的遗传质量控制标准势在必行。

二、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征求意见稿)是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组织、地方和实验动物专业生产公司的实验动物质量和相关条件控制的先进标准,研究分析遗传质量标准

和控制要求的异同点后,以我国现有的裸鼹鼠为材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

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动物对实验操作的反应,影响动物实验的重复性,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交流。因此,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国际上报道的裸鼹鼠饲养繁殖方式仍保留原始的真社会性群落方式,因此,同一种群的裸鼹鼠个体间遗传多态性较低。C.G.FAULKES检测了裸鼹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基因和微卫星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发现裸鼹鼠的种群中无论是同一群落的还是不同群落的个体间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都较低。Colleen M.Tngram等应用12个微卫星位点对肯尼亚地区14个种群的裸鼹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裸鼹鼠大多数位点等位基因数量较少,杂合度较低。因此,在遗传背景的标准化方面,裸鼹鼠还有待提高。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利用公开发表的裸鼹鼠相关文献及公布的种群遗传状况和遗传检测方法,分析我国裸鼹鼠种群遗传质量控制需求;调查裸鼹鼠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中的需求、种群遗传多态性程度与裸鼹鼠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裸鼹鼠种群遗传多态性,制定符合裸鼹鼠封闭群遗传质量控制标准。

裸鼹鼠是啮齿类实验动物,在制定其等级标准时重点考虑与之亲缘关系较近的大小鼠和豚鼠科实验动物的相关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同时参考对比研究美国、欧洲等实验动物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现有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及实验室验证,筛选出适合我国目前研究水平和应用要求的裸鼹鼠的检测方法。在确定本标准各项指标时,以国家科委第2号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国家科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为依据,同时参考《实验动物实验裸鼹鼠》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哺乳类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以及国际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如FELASA、OIE)等使本标准的各项指标与国际水平接轨,符合上海市地方标准的要求,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主要起草过程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崔淑芳林丽芳孙伟陈超赵善民丛薇杨文静张静远李煜冯延张倩倩

本标准研制稿的编制任务来源为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长爪沙鼠、裸鼹鼠等资源动物种群的标准化及疾病模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BAI09B00)”主题重大项目“普通级封闭群裸鼹鼠种群的建立及耐低氧机制的初步研究”,课题编号:

2015BAI09B02,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5年11月11日-13日在北京市万方苑国际大酒店召开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项目“长爪沙鼠、裸鼹鼠等资源动物种群的标准化及疾病模型机制研究2015BAI09B00”项目启动会。由课题负责人明确了各子课题的分工,就课题目标、研究内容、课题管理、经费使用、知识产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设想,并汇报了工作整体情况和研究进度。各子课题负责人介绍工作进展情况和研究计划,包括前期工作基础、完成课题的技术路线、存在的主要问题、拟采取的办法、需要协调的问题等。专家们讨论交流了课题研究有关事项。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与会同志重点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16年3月23日-3月24日,在上海召开了课题中期检查会。会议讨论了裸鼹鼠的遗传质量控制以及技术规范,制定了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标准讨论稿。各子课题负责人对照本单位承担的任务和考核指标,汇报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的工作,包括研究进展、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课题经费使用情况。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课题组协调的工作,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2016年11月18日科学技术部组织专家在清华大学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爪沙鼠、裸鼹鼠等资源动物种群的标准化及疾病模型机制研究(2015BAI09B00)进行中期检查。课题组按照课题任务书规定的进度要求完成了中期考核指标,进一步落实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2017 年4 月7 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长爪沙鼠、裸鼹鼠等资源动物种群的标准化及疾病模型机制研究(2015BAI09B00)”年度进展汇报与财务管理咨询会在北京召开。在标准整体框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课题组围绕修改的内容,特别是针对专家意见所作的修改,对本标准的编制情况进行了汇报。遗传质量控制子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完成情况和前期征询专家意见情况进行汇报,就仍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征求专家意见。与会专家对课题组研究制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内容逐条进行了讨论。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纳专家意见,并综合实际情况对讨论稿进行修改,形成了本标准的研究稿。

2017年9月18日-9月20日, “普通级封闭群裸鼹鼠种群的建立及耐低氧机制的初步研究(2015BAI09B02)”课题中期检查及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对照本课题承担的任务和考核指标,汇报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的工作,包括研究进展、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及“裸鼹鼠遗传学标准”(研究稿)制定讨论等。与会专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