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2017年《教育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B
2、C
3、D
4、D
5、B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正确答案:B
2. 一个学生为了考试和好的分数、班级的排名、教师的表扬或其他的各种奖赏而学习是()的作用
A. 内在动机
B. 兴趣性动机
C. 外来动机
D. 直接性动机
正确答案:C
3. 加涅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
A. 两类
B. 三类
C. 四类
D. 五类
正确答案:D
4. ()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

A. 命题
B. 组块
C. 产生式
D. 概念
正确答案:D
5. 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 努力
B. 能力
C. 难度
D. 运气
正确答案:B
6.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冯特
B. 桑代克
C. 巴浦洛夫
D. 华生
正确答案:B
7. ()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学习,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以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东师教育心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东师教育心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教育心理学17春在线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1. ()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A. 教学目标B. 学习准备C. 教学策略D. 教学评价满分:2 分正确答案:B2. ()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满分:2 分正确答案:A3. 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 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A. 极大的影响B. 不大的影响C. 积极的影响D. 消极的影响满分:2 分正确答案:A4. ()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

A. 感觉记忆;B. 工作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满分:2 分正确答案:B5. 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A. 爬山法B. 逆推法C. 手段—目的分析法D. 尝试错误法满分:2 分正确答案:B6. 心理练习对动作技能的影响是A. 对技能的改进没有帮助B. 取决于任务的性质C. 有显著作用D. 不明确满分:2 分正确答案:B7. ()是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

A. 定义性特征B. 原型C. 概念D. 图式满分:2 分正确答案:B8. 教师期望效应是由()研究发现的。

A. 皮革马利翁B. 勒温C. 罗森塔尔D. 夸美纽斯满分:2 分正确答案:C9. ()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 主观道德B. 客观道德C. 他律道德D. 自律道德满分:2 分正确答案:D10. ()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

A. 命题B. 组块C. 产生式D. 概念满分:2 分正确答案:D11.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复杂方案B. 学习计划C. 可行方案D. 思维程序满分:2 分正确答案:A12.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 能力B. 技能C. 兴趣D. 刺激―反应联结满分:2 分正确答案:D13. ()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它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3-4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3-4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C
2、C
3、B
4、D
5、B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保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需要、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和()的需要。

A. 社会化发展
B. 生存能力发展
C. 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D. 成长
正确答案:C
2. 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是()。

A. 个性
B. 性格
C. 品德
D. 道德
正确答案:C
3. 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A. 陈述性知识
B. 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正确答案:B
4. ()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 动机
B. 内驱力
C. 诱因
D. 强化
正确答案:D
5.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

A. 对偶故事法
B. 道德两难故事法
C. 儿童故事法
D. 加一法
正确答案:B
6.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主律包括()、练习率和效果率。

A. 强化律
B. 准备律
C. 结构律
D. 偏正律
正确答案:B
7. ()就是根据小学教学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东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东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东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教育制度与政策B. 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C. 学校管理与领导D. 教育评价与测量2. 以下哪个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所有选项都是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4.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演绎法5. 学习动机的分类中,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区别在于:A. 动机的强度C. 动机的稳定性D. 动机的持续性6.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A. 模仿B. 强化C. 观察D. 内省7. 以下哪个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概念?A. 认知地图B. 近发展区C. 认知冲突D. 学习风格8.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让·皮亚杰D. 卡尔·罗杰斯9. 以下哪个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10.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设计应该基于:A. 教师的经验B. 学生的学习需求D. 教育政策答案:1. B2. D3. D4. D5. B6. C7. B8. A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 描述如何通过教育心理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论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根据以下案例,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课堂上经常分心,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一直不理想。

东师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东师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是指导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

A. 类属学习
B. 总括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2. ()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

A. 复述
B. 维持性复述
C. 精制性复述
D. 组织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3.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A. 运用
B. 分析
C. 综合
D. 评价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4. (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 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陈述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5. 布鲁纳提倡()的形式。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观察学习。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1

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1. 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是C.A. 个性B. 性格C. 品德D. 道德满分:2 分2. 短时记忆的容量DA. 较大B. 没有限制C. 非常之小D. 为7土2个组块满分:2 分3. 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BA. 爬山法B. 逆推法C. 手段—目的分析法D. 尝试错误法满分:2 分4.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BA. 记忆策略B. 资源管理策略C. 思维策略D. 学习方法满分:2 分5. ()是指在黑暗中的一个小光点,即使是完全静止的,但看起来也似乎是在运动,因为缺乏参照物。

AA. 游动错觉B. 光点错觉C. 月亮错觉D. 黑暗错觉满分:2 分6. 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BA. 陈述性知识B. 知识C. 程序性知识D. 策略性知识满分:2 分7.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DA. 能力B. 技能C. 兴趣D. 刺激―反应联结满分:2 分8. 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是指 .DA. 命题和命题网络B.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C. 策略性知识D. 知识的表征满分:2 分9. 布鲁纳提倡()的形式。

BA. 接受学习B. 发现学习C. 观察学习D. 指导学习满分:2 分10. 有经验的司机,在正常开车时,可以顺利地与别人交谈,而不用紧张地盯着前方。

这时他的动作技能形成处于DA. 认知阶段B. 分解阶段C. 联系定位阶段D. 自动化阶段满分:2 分11. 所谓()是指他人提供的意见、信息对个人的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

CA. 群体压力B. 心理压力C. 信息压力D. 规范压力满分:2 分12.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A. 复杂方案B. 学习计划C. 可行方案D. 思维程序满分:2 分13.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的干扰。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B
2、B
3、B
4、C
5、A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是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A. 认知活动
B. 元认知
C. 元认知知识
D. 元认知监控
正确答案:B
2. ()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 认知
B. 学习
C. 习惯
D. 教学
正确答案:B
3. ()是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A. 认知活动
B. 元认知
C. 元认知知识
D. 元认知监控
正确答案:B
4. 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是()。

A. 个性
B. 性格
C. 品德
D. 道德
正确答案:C
5. ()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A. 认知好奇心
B. 成就动机
C. 自我效能感
D. 成就归因
正确答案:A
6. 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A. 生理的个别差异
B. 心理的个别差异
C. 环境的个别差异
D. 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和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正确答案:D
7. ()是人的认识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它是递进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的。

东北师大2017年《教育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东北师大2017年《教育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

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

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

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

第二阶段:联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

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

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

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

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

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2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2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A
2、B
3、C
4、B
5、B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的角色有: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和教育科研人员。

A. 心理保健者
B. 生活照顾者
C. 安全责任人
D. 学生的朋友
正确答案:A
2. 学习的最佳时期的研究发现,()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

A. 提前入学
B. 早期学习
C. 跳级
D. 课外辅导
正确答案:B
3. 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三种: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

A. 概括性表征
B. 逻辑性表征
C. 符号性表征
D. 抽象性表征
正确答案:C
4. 从动作是否连贯的维度,可将动作技能分为()。

A. 开放性技能和封闭性技能
B. 连续的动作技能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C. 劳动技能和学习技能
D. 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
正确答案:B
5. ()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正确答案:B
6.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 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陈述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正确答案:C
7. 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C
2、A
3、C
4、B
5、B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呈现的趋势是
A. 时快时慢
B. 快者愈快
C. 先快后慢
D. 先慢后快
正确答案:C
2. ()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A. 内在动机
B. 社会性动机
C. 间接性动机
D. 外来动机
正确答案:A
3. ()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 动机
B. 内驱力
C. 诱因
D. 强化
正确答案:C
4. 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 ) 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A. 陈述性知识
B. 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正确答案:B
5. ()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正确答案:B
6. ()认为教育方法应以心理学为基础。

A. 夸美纽斯
B. 裴斯塔洛奇
C. 赫尔巴特
D. 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C
7.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放电影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是指。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2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2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C
2、C
3、B
4、B
5、D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A. 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正确答案:C
2. ()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A. 维持性复述
B. 复述
C. 精制性复述
D. 组织
正确答案:C
3.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A. 思维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方法策略
D. 时间管理策略
正确答案:B
4. ()是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A. 认知活动
B. 元认知
C. 元认知知识
D. 元认知监控
正确答案:B
5. 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是指
A. 命题和命题网络
B.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C. 策略性知识
D. 知识的表征
正确答案:D
6. ()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 动机
B. 内驱力
C. 诱因
D. 强化
正确答案:D
7. ()是依据已有道德标准,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的能力。

A. 道德信念
B. 道德情感。

北师大版的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心理学答案

北师大版的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心理学答案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从第六章思维与想象一、(略)二、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无意想象、再造思维、创造思维3.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三、1. A; 2. C; 3. C; 4. B;四、1."; 2."; 3.X;五、1.参考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与感知觉: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内容与形式不同。

从内容看:感知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现象及事物的外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联系。

从形式看: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对事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

总之,感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而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是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我们常说的对由感知得来的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际上就是通过思维完成的,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达到对事物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反映。

2 .参考答案: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巳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创造成分的不同。

幻想: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或是准备阶段。

3 .参考答案:(1)知识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

(2)迁移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为此,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泛,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应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几种知识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迁移的作用就越大;其三,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知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牢固,越能顺利地实现迁移。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3-3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3-3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C
2、C
3、C
4、B
5、A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发现学习的作用:能提高智慧的潜力、有利于学会发现探索方法、有助于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

A. 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
B. 有利于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C. 有利于所学材料的保持
D. 有利于认知策略的掌握
正确答案:C
2. ()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A. 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正确答案:C
3. 保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需要、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和()的需要。

A. 社会化发展
B. 生存能力发展
C. 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D. 成长
正确答案:C
4.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

A. 对偶故事法
B. 道德两难故事法
C. 儿童故事法
D. 加一法
正确答案:B
5. ()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A. 动机
B. 内驱力
C. 诱因
D. 强化
正确答案:A
6. ()是人的认识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它是递进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的。

A. 知识结构
B. 品德结构
C. 技能结构
D. 认知结构。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1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1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1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D
2、D
3、D
4、C
5、D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

)V 1. 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 A. 詹
姆斯 B. 华生 C. 斯金纳 D. 约翰?杜威
正确答案:D
2. 张三属多血质气质类型,李四属抑郁质气质类型,张三和李四的气质() A. 张三
好 B. 李四好 C. 一样好 D. 无好坏之分正确答案:D
3. 影响感觉阈限测量的非感觉特性因素主要是: A. 智力水平 B. 性别和年龄 C.
人格
D. 动机和期望正确答案:D 4. 脑干包括()
A. 桥脑、下丘脑和中脑
B. 延髓、中脑和下丘脑
C. 延脑、桥脑和中脑
D. 桥脑、
丘脑和下丘脑正确答案:C
5. 5000HZ以下的声音的听觉机制主要由下列哪种理论解释? A. 音频说 B. 地点说
C. 拮抗说
D. 神经齐射理论正确答案:D
6.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的是()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A. 社会文化 B. 家庭环境 C. 自然物理 D. 早期童年经验正确答案:D
7. 近距与远距刺激在知觉过程中的特点是: A. 近距刺激变化,远距刺激不变化 B. 近距刺激不变化,远距刺激变化 C. 近距刺激变化,远距刺激变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概论17秋在线作业2-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概论17秋在线作业2-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概论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C
2、A
3、A
4、C
5、B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 ()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A. 掌握学习;
B. 程序教学;
C. 合作学习;
D. 发现学习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2. 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A. 下位学习
B. 上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结合学习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3. 假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其错误在于()
A. 陈述的是难以观察的内部变化;
B. 陈述含糊不清;
C. 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
D. 陈述的是外显行为变化
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
4. ()认为教育方法应以心理学为基础。

A. 夸美纽斯
B. 裴斯塔洛奇
C. 赫尔巴特
D. 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
5. 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A. 4遍
B. 6遍
C. 8遍
D. 9遍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6. 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A. 爬山法
B. 逆推法
C. 手段—目的分析法
D. 尝试错误法
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
7. ()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东师教育心理学17春在线作业1 免费答案

东师教育心理学17春在线作业1 免费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 V 1. ()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致力于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侧重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A. 发展性教育B. 补救性教育C. 思想品德教育D. 理想教育标准答案:A2. ()是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调查者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方法。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标准答案:C3. 弗拉威尔提出了A. 元认知B. 认知策略C. 学习策略D. 精加工策略标准答案:A4. ()是指导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

A. 类属学习B. 总括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发现学习标准答案:C5. 把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这种学习策略是A. 资源管理策略B. 目标导向策略C. 组织策略D. 精加工策略标准答案:C6.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中贮存。

A. 感觉记忆B. 工作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标准答案:D7. 所谓()是指他人提供的意见、信息对个人的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

A. 群体压力B. 心理压力C. 信息压力D. 规范压力标准答案:C8. ()是指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恢复健康状态。

A. 发展性教育B. 补救性教育C. 思想品德教育D. 理想教育标准答案:B9. ()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A. 发现学习B. 掌握学习C. 程序教学D. 合作学习标准答案:A10. 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4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4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学心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B
2、A
3、A
4、B
5、D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正确答案:B
2.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生学习之后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智力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A. 态度
B. 情感
C. 知识
D. 元认知策略
正确答案:A
3.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 Gǎgne)认为学生学习之后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A. 智力技能
B. 生活技能
C. 知识
D. 元认知策略
正确答案:A
4. ()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 认知
B. 学习
C. 习惯
D. 教学
正确答案:B
5. ()是依据已有道德标准,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的能力。

A. 道德信念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评价能力
正确答案:D
6. ()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正确答案: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 分一、简答题(每题8 分,共40分)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

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

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

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

第二阶段:联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

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

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

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

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

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3)急于得出答案。

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 。

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

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

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

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 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1) 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 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2. 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以下两个阶段:(3) 人际和谐( 或好孩子) 的道德定向阶段,(4)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 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包括以下二个阶段:(5) 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5、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答: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

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

实验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另一种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

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

许多研究者认为,当遗忘发生时,学习者并非真的“失去”了信息,而是学习者不能提取信息。

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做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

二、辨析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越长,忘得越多。

答:错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并发现:开始遗忘是很快的,而在最后遗忘是很慢的。

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时间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学习材料的性质。

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

(2) 学习材料的数量。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

(3) 学习程度。

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达到100%的学习程度以后,再继续多学几遍并不是浪费,而是很有必要,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

因此,学习不要满足于刚刚记住,但过多的过度学习也是不必要的。

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4) 加工程度。

学习时是否对所学材料做认知加工,对遗忘有重要影响。

单纯地复述材料,保持的效果较差,遗忘较多。

经过学习者精制和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慢。

2、学生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答:正确,学生的学习通常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狭义的学习。

它既不同于人类历史经验的积累过程,也不同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下进行的。

第三,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答:错误。

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

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

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

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

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

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

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

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三、论述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学习理论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答:相同点: 第一, 布鲁纳与奥苏贝尔都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学习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认知观点出发的。

第二, 都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 并且认为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 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都强调心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 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都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四, 都直接研究人的学习, 其观点与教学实际联系均较密切. 不同点: 第一, 所说的认知结构的具体内容不同: 布鲁纳称之为“表征”、分为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 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三个阶段: 奥苏泊尔称之为观念的内容与组织, 并认为认知结构的层次是自上而下抽象概括水平逐渐降低. 第二, 强调的学习过程的方向不同: 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 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一般原理, 即进行上位学习; 奥苏泊尔强调的教学过程正好与布鲁纳相反, 强调由教一般的、范围广的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 即进行下为学习. 第三, 倡导的学习方式不同: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并阐述了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作用, 奥苏泊尔强调接受学习, 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四, 对学习实质的表述不同: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奥苏泊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第五,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难易程度不同: 布鲁纳发现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时, 受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学习材料的性质等因素制约, 有一定难度。

2、论述复述和组织在学习的信息加工中有何作用?答: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

复述有两种类型即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

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

维持性复述的主要作用是使信息暂时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使用;维持性复述的第二个作用是使工作记忆中的部分新信息通过反复的、充分的复述而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贮存。

通过维持性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通常是一些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如电话号码、外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等。

由于维持性复述只是原封不动地重现新信息,而没有和已有知识建立任何联系,因此,即使通过简单的维持性复述进入到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容易从长时记忆中遗忘。

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精制性复述是通过运用精制策略实现的。

所谓精制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的信息的过程。

精制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活动,学习者必须有主动精制的意识,主动地考虑如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主动地以新信息为线索去激活长时记忆中贮存的有关信息。

精制性复述的作用有两个:第一,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使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更长久地保持;第二,通过精制性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的新知识,当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时,能够更容易对信息进行检索。

所谓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精制和组织都是在工作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但又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精制性复述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却没有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组织则是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合成一个整体。

组织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过组织的信息最容易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并在长时记忆中建构命题网络;第二,经过组织的信息,也便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回忆)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