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新模式的现状探究
基于校企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讨
!
些 业在 学 业 计方 投 专 指导 生毕 设 面 管 鞋 《 叠 i l _
入 的 精 力有 限 , 导 学 生 毕 业 设 计 方 指 面就明 显显现出教师 资源 的不足 。 为
与、 ・ 蛐I 特 计 蟹
0 确女 . 靶 副I 疆蓬
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T程实际问题 的有 丰 富 内涵 与外 延 的创 造 性 活 动 ,是对 学 生 大 学 四年培 养效果 的综合检验。培养 与提 高学生的 创新 意识 与 创 新 能 力 , 别 是 T 程应 用能 力 , 特 是 [ 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 目标 。将 部分 学生 毕 科 业设 计 教 学 环 节 放 人 企 业 中 ,以解 决 工 程 实践 性 技术 题 目作 为 毕 业 设 汁课 题 ,能切 实 提 高 毕 业 生 的综 合 素 质 ,增 强 学 生 在 就业 市场 的 竞
O儿 ” , 高 校 教 师 的 I而 毕 业设计 是T科人 才培养 计划 中 一个 重 些 学 校 1 比 2 要 的教 学 环 节 ,是 在 专 业 教 师 的 指导 下综 合 运 教 学 和 科 研 任 务 又 比较 重 , 因此 , 一 用 大学 四年 所 学 的基 础 理 论 与技 术 知识 ,相 对
力 1 业 设 .毕 由于学生 拽l 作 , 前培 训 , 备研究 生 [ 岗 准 复 试 等会 占用 大 量 的 时 间 , 样 会 和 毕业 设 这
计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冲突。考虑到这一 问 题, 目前我校将毕业设汁 _作提前到第七学 期 , r 毕 设计T作 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 一阶段 为 第 七学 期 的第 1 6周 一第 l 9周 , 4周 , 第 共 在 1 前 须 完 成 学 生 选 题 工 作 ; 二 阶 段 为第 八 6周 第 学 期 的第 1 一第 1 , 周 4周 在第 2周 学 生 须完 成 开 题 工作 , 第 1 学 生 须 完 成 毕业 没计 论 文 在 2同 撰 写工 作 ,第 1 进 行 毕业 没计 论 文评 阅 , 3周 第 l 进 行 毕业 设计 答 辩 。 4周 1 毕 业 设计 存 存 的 问题 2 当 前 的 高 等 教 育 已 经 越 来 越 重 视 素 质 教 育 ,而 毕业 设 计 作 为 实 践 教 学 的 一个 重 要组 成 部 分 , 要 性 已不 言 而 喻 。 近 年 来 , 着 本 科 其重 借 教学水 平评估 “ 以评促建 、 以评促管” 的契机 , 各 高 校 毕业 设 计 工 作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 效 的 同 时 也 仍 然存 在 着 一 问题 : 些 1 . 业 设 计 质 量 不 高 . 1毕 2 在毕业设计期间,许多毕业生因为就业而 时常要外 出参加 招聘会.直聘考试 、 面试, 且 并 陆续会有毕业生签约确定工作单位。有的用人 位 和 学 生会 闪各 种 原 因向 学 校 要 求 能 去 用 人 单 位 做 毕、 设 计 ,甚 至要 求 学 生 马 上 就 去 上 班 , I 这 些 都 与 毕业 设 计时 间 相 冲 突 ,影 响 r毕 业 设 计质 量 。 毕业 生 择 业 在 时 间 上正 好 _毕 业 论 文 卜 j 重 合 , 生 为 了在 限定 的时 间 内 找 好 丁作 , 些 学 有 就 把 毕 业 论 文放 到 r 属 位 置 ,对 论 文 的 渊 研 从 工作投入明业 不足。} F 于近年来社会将奘语四 、 1 六级等级 考试 证l 作 为人才招聘 的标准之 一 , 1 5 有 的高校将是否通过外语等级考试作为学生可 否 毕业的条什 之一, 此学生对外语等级考试 格 外 重 视 ,有 的学 生 甚 至 性 专 业 课 的 学 习 时 问学 习 外 语 , 成 毕 业 设 计 质 量 下 降 。 也造 1 . 一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资 源 不 足 .2 2 高等教育 由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 育的转变 , 使 高 校 生 师 比 也 不 断 的增 大 , 教 师 原 来 19 “ 98 年 以前是 1比 8 儿,现存是 1比 1 点 8点儿 , 有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它通过企业提供实践岗位、实习机会、教育资源和科研项目等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目前校企合作在我国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未来的改革和创新。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一些成效。
许多企业在拥有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和就业能力培养。
一些学校也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并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校企合作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目前大多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还停留在简单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提供阶段,缺乏深入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机会。
一些中小学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紧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还不够密切,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思考。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积极与企业联系与沟通,了解企业需求和资源,并提供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实践机会和教育资源。
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实际需求和教育资源,与学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应该加大校企合作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实习和项目,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校企合作是推动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当前我国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大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教育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引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和方式不断创新,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高校和企业提供发展建议。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包括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等,这些形式互不相同,但共同的是要为双方的合作产生正面效益。
目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仍然有待提高,但发展得迅速。
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开设职业教育机构或职业课程。
这种合作形式可有效地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有目的性地进行合作,将校内研发成果转化为企业直接生产力或产品等,从而实现实际应用和商业化。
这种合作形式能够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指高校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举办转化,如授权、转让、许可等给企业使用,或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等。
这种合作形式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降低研发成本。
高校校企合作所面临的问题虽然高校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由于高校与企业的职能和定位不同,沟通和协调上存在潜在的分歧。
因此双方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加强协商和沟通。
研发成果转化不及时由于高校研发成果向企业转化的难度较大,因此出现了研发成果转化不及时的问题。
这需要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解决。
重视短期效益由于企业的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利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企业往往重视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的合作关系。
这将对高校校企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保密协议过多由于商业机密的保护,企业在与高校合作时往往提出保密协议。
这种做法虽然正当合理,但也影响了高校校企合作的开展。
高校校企合作应对策略针对高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加强合作机制建设高校和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它是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
现状分析。
一方面,我国校企合作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学校与企业在资源、观念以及机制上存在差异,合作的难度较大。
学校教学与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意识还不够强烈,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度也有待提高。
企业的内部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与学校也存在不同,导致难以进行深度合作。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仍停留在简单的实习、就业等方面,缺乏真正的产学研结合。
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协调机制,使合作更加顺畅。
对策思考。
加强校企沟通和合作。
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沟通,在合作方案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对合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建立和完善校企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增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
学校和企业应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纳入长期计划,确保双方的合作能够持续进行。
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意识,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师资支持。
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
学校与企业应加强对合作项目的规划和评估,从简单的实习就业扩展到技术研发、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更高层次的合作形式。
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提供税收减免、项目资金支持等措施,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政府需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管和评估,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要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加强校企间的沟通和合作,改进合作模式,推动深化和拓展合作,同时政府还需加大支持力度。
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为了克服高校扩招后师资不足、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脱节等缺陷,不少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将学生送至企业,并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与高校教师联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从而极大地减轻了高校师资不足、题目陈旧等压力。
实践也证明,这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也出现诸多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常见问题(一)企业的合作愿望不高,学生身份尴尬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有企业愿意接收学生入驻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全球金融危机、企业经营压力陡增的大环境下,同时考虑到技术保密、组织管理等因素,不少企业把接收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当成一种负担,合作的愿望也不高,很少企业愿意主动要求学生入驻去开展毕业设计。
总结起来,接收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企业主要通过下面几种途径而落实的:一是已经与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的企业;二是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的企业;三是学生通过家长帮忙联系的企业;四是成为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
不管企业的来源是那一类,由于学生的身份为“学生”,与企业没有明确的雇佣关系,对企业而言,即是一种“外人”。
因此,企业为学生所提供的资源往往非常有限,学生入驻企业后,身份尴尬,很难融入企业的氛围中,让其开展毕业设计也就显得勉为其难。
(二)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理论上,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优势应当是选题的企业化、真实化,也就是让学生结合企业的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
但实际情况是,由于企业的研发计划大都是一年前就制定好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很少企业放手让学生深入其研究和设计的工作中去,大多是让学生从事整理文件、文字处理、抄绘图纸等没有技术性的重复工作;更有甚者,极少数企业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将学生当做操作工长期放置到生产线上工作。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校企合作成为了大势所趋。
当前面临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持竞争力、加强对技术市场的了解、推进学生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重要途径。
但是,尽管校企合作在理念上拥有显然的优势,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加强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随着国家针对校企合作的政策不断修订升级,校企之间强化合作已经成为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政策的推动和支持成为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推手。
例如,2015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企业与高校合作,共享科技成果等具体指导方针。
同时企业也通过与高校合作,获得了一些税收优惠、岗位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优化双方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优化合作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一些交流合作项目和科技成果推广上,但是如果想要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发展,双方就需要坚持相互理解和支持,保持有效沟通和多方面交流。
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企业和高校能够更加精细化地依据自身需求和优势特色,打造更丰富多彩的合作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各个层面。
3、发挥高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在校企合作中,高校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人才和资源,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将学科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
同时,高校还可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研发实践和行业分析等方面的支持,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应对种种挑战。
二、存在的问题1、校企价值观和目标的不同在校企合作中,双方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差异,往往成为合作过程的最大障碍之一。
高校的主要目标是教育、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而企业则追求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业绩。
如何平衡这些差异,将双方利益相结合,使合作更加有效地推进,则需要从更实际的层面上去思考和解决。
2、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在校企合作推进的过程中,高校和企业需要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以保障各种日常事务的稳定运作。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近年来,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办学模式、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一、国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主要的探索及成功的范例1、办学模式目前全国各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协议订单式,二是校企合一式,三是校企股份合营式。
其中以“协议订单式”最为普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采用这种契约式的合作方式,通过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及双方的责、权、利,使松散型合作紧密持久。
(1)协议订单式:“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煤矿企业,签订协议,“委托培养”高职生、中职生、和集团公司内部大中专毕业“回炉”生。
委托单位不仅承担学生部分培养费用,而且为教师现场调研和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调动了学校、委托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第三次高职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对他们高度赞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于煤矿行业,面向淮南矿业集团开展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走出了一条“产学结合、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职业技术教育》05。
4)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较强的活力。
办学模式多采用协议订单培养模式。
如,顺德梁銶琚中学(职业中学)坚持“面向市场、适应需要,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三个原则,与各镇供电所、顺德机电安装公司、永通机械厂、广东美芝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人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形式进行人才的培养,学生毕后经过校企双方的共同考核,合格者进入企业.(2)校企合一式:河北省唐山师院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兼并了与学校开办专业有关的困难企业作为实训基地。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愈加紧密。
高校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也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但是,在高校校企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领域不清晰、协议不规范、缺乏双方的信任等。
本文将分析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合作领域不清晰传统的高校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实习、科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高校和企业需要更加深入的合作。
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如何确定合作的领域,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解决方法:1.高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形成共识,共同制定合作方案。
2.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召开研讨会、标准化论坛等方式,定期交流合作信息。
3.建立起更加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平台,为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各种资源,鼓励多维度的合作,把握时代机遇。
二、协议不规范高校和企业签署的协议有时候可能存在风险。
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合作协议当中存在不明确的条款和漏洞,这种情况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都可能带来损失。
1.合作协议应该明确合作的内容、方式、时间以及权责等。
2.合作方应该统一履行义务,避免一方不履行合同而导致互相诉讼。
3.协议中需要详细描述违约的后果、救济之道等,以避免产生纠纷。
三、缺乏双方的信任在高校校企合作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缺乏双方的信任会影响合作的质量和效果。
事实上,基于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需要双方长久的合作和互相信任的关系。
1.加强沟通,消除合作中双方可能存在的误解和猜忌。
2.尊重合作方的权利,互相承认合作方的贡献。
3.合作期间应该加强交流,增强感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4.深入了解合作方的文化、哲学、经验等,为合作奠定稳固基础。
综上所述,高校校企合作在实践层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是,这种合作的价值仍然在不断提高。
因此,对于高校和企业而言,加强沟通、制定规范化协议,以及建立双方互信和良好的关系,是校企合作走向成功和长远发展的关键。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成为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一)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签订培养协议,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二)顶岗实习学生在完成一定的理论学习后,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习过程中接受企业的指导和培训。
(三)共建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同时也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供场所。
(四)产学研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互利共赢。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一)合作深度不够虽然校企合作的模式多样,但多数合作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融合。
企业在合作中往往只关注短期的人力资源需求,而学校则更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导致双方的合作目标不一致,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在合作中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实习成果的不确定性等。
因此,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
(三)学校服务企业的能力不足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技术创新等方面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例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缺乏有效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对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也不够科学合理。
(五)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信息不对称、合作流程不顺畅等问题。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研究高职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项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技能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二、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高职毕业设计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高职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设计主题单一,质量不高,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察不够全面和综合。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应对职业发展的能力,因此,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三、校企合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缺乏行业合作的意识许多高职院校尚未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缺乏向企业提供服务、与企业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
如何增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学校对行业需求的敏感度,是实施校企合作的关键。
解决方法: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合作。
高职院校应该深入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些需要,开设实践课程,推出与企业项目的合作,帮助毕业生快速适应企业,在成长中更快速成为行业精英。
2.尚未建立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的实施中,高职院校通常缺乏相关的合作机制,企业因此没有得到合理的支持和帮助,无法为高职毕业设计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建议,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解决方法:校企合作的正式建立需要多方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努力。
学校需要积极倡导校企合作意识,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团队,根据行业情况,在课程体系和指导方面调整计划,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行业产业。
企业需要提供实践经验,和参与高职毕业设计实操的管理人员,共同创造更好的实训环境和结构。
3.岗位适应能力尚未得到有效提高在校企合作实施中,虽然大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但由于校方在教学过程中缺少针对岗位的培训,因此,学生在就业后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开展有效的工作。
解决方法: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如规范实验室使用操作流程等程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扫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探索研究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探索研究【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了校企合作的特点和定义,并指出了当前校企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公等。
接着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困境和挑战,包括双方合作意愿不强、合作模式不灵活等。
然后探讨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等。
最后展望了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并总结了校企合作对于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文旨在为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问题、困境、挑战、探索、解决方案、发展趋势、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论建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定义、特点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活动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旨在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希望通过对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能够为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重要形式,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为学校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符合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既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也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能够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企业也能借助校企合作获取创新的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理念和目标存在差异,合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些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学校的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忽视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目标。
校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有限,大部分合作都集中在传统工科领域,而其他专业往往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机会。
一些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难以达到合作的预期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内容。
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商定校企合作的项目和任务,明确合作双方的责任和权益,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要建立起信息共享的平台,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向企业提供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资源,而企业可以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和创新项目。
要加大对非传统领域的校企合作的支持和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机会。
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校企合作是促进学生就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与协调、促进资源共享和加大对非传统领域合作的支持,可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够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高校校企合作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还为企业提供了人才资源与科研合作的机会。
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双方合作的模式和方式不够多样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校企合作仍停留在简单的实习、实训和科研合作层面,缺乏深度和广度。
这种模式的单一性容易造成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合作的僵化。
我们应该鼓励高校和企业探索更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例如联合建设研究中心、共享实验室、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以提高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高校校企合作的结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就业率、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忽视了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评价体系容易使高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过度追求短期成果,而忽视了长期发展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应该完善高校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引入更科学、全面的指标,如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发展等,以推动高校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
高校校企合作的资源匹配不平衡。
目前,一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着资源不对等的情况,一方面,一些高校缺乏有效的合作资源和实践基地,难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一些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或者对高校的需求不清晰,无法为高校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支持。
我们应该鼓励高校和企业加强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合理调配各自的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高校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一些高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双方合作的目标和责任不清晰,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高校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合作的目标和责任,建立双向沟通和协作的机制,保持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高校校企合作在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我们应该鼓励高校和企业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完善合作的评价体系,加强资源的匹配和共享,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以推动高校校企合作的发展。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校企合作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科研和技术转移方面,与产业发展的需要不太符合。
合作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合作依赖于个别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整体覆盖范围较窄。
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学校在合作中更多是服务方,而企业往往利用学校资源进行技术研发。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必须树立产业需求导向的合作理念,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与之对接。
要鼓励和支持学校与企业进行多样化的合作,例如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同设立研究机构等,以满足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合作需求。
要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立校企合作的联盟或联络机制,形成全面合作的良好局面。
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合作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
还应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使其在企业实践中获得实际经验和技能。
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之间重要的合作方式,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们需要在理念、机制、制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潜力,才能实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局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资源共享,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发展背景、现状和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发展背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需求推动: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高职院校改革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校企合作能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机会。
3.政策支持:国家对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4.高教资源优化利用: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而企业则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资源和市场资源,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由于上述发展背景的存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1.现状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形式多样: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
(2)合作领域广泛:合作领域涉及到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生物、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领域。
(3)实施效果显著: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显著,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问题尽管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项目不够深入:有些校企合作项目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双方缺乏深入的合作意愿和动力,导致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不佳。
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
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一、引言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重视与企业的合作。
因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现实需要的专门人才,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然而,在现实中,高职校企合作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与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其中的困难,同时提出一些模式选择以应对这些问题。
二、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企业需求纳入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一些优异的高职院校建立了与企业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实训、双师型教学等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
然而,高职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高职院校整体实力较弱,与企业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有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无法满足企业对实践能力的需求。
第三,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技能,而学校也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
最后,一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缺乏真实感,无法真实地了解和适应企业的运作方式。
三、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1. 学校能力不足一些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学校需要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地,以提升高职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深度。
2. 理论与实践脱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但与实践教学的整合不足。
这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信息不对称企业对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技能了解不足,学校也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
这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难以顺利就业。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它能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人才,同时也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对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1.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因此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的科研能力提升。
合作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资源支持,能够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储备。
通过与学校合作,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新技术和创新思路,同时也能够借助学校的资源和平台选拔和培养人才。
2.校企合作的难点和问题尽管校企合作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学校和企业的文化差异是校企合作的一大难点。
学校追求学术自由和独立性,而企业更关注实用性和效益性,这种文化差异容易导致合作障碍。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单一项目合作或技术支持等层面,缺乏更为深入的战略合作和长期合作。
校企合作的成果转化和产权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一些科研成果难以在企业中得到应用,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成果转化的壁垒,另一方面也与科研成果的产权问题有关。
二、校企合作的对策思考1. 加强文化沟通和融合为了解决学校和企业的文化差异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双方的文化沟通和融合。
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需求和文化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企业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了解学校的特点和文化,为双方的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2. 完善合作模式和机制为了完善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机制,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深化合作关系,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高校校企合作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时促进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和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现状问题1.合作项目单一目前,很多高校校企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实习、就业和招聘等几个方面,缺少创新性和实践性。
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应该具有双方共赢的特点,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也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合作模式过于简单传统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企业提供资金赞助或协助学校购买设备、教材等,而企业本身在合作中缺少实质性的参与和互动。
高校和企业应该从合作模式的角度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实践机会,并为企业提供更贴近实际市场的人才。
3.师资力量不足高校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招募的导师或指导老师,往往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企业项目需要。
这导致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学习与实践的内容与实际企业运营中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项目的实际效果。
4.缺乏长期合作的机制现有的高校校企合作机制多集中在短期的实习、调研和研究等方面,缺乏长期的合作机制。
这导致企业进行人才储备时并不能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来有效地筛选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对策1.注重资源共享高校和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合作模式,注重资源共享和双向互动。
高校可以提供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和专业知识等资源,而企业则可以提供实践机会、行业经验和技术支持等资源,双方共同探讨、研究并解决的问题,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为了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双方应该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绩效考核和管理,以便更好地优化和改善合作模式。
3.丰富师资力量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导师或者指导老师,从而丰富师资队伍并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
高校和企业也可以联合开展培训课程,帮助导师和职员提高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以适应实践环境的快速变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高校校企合作越来越重要。
因为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而企业需要优秀的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
校企合作根据双方需要,将大学教育资源与企业实践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文将从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高校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大学教育的必然选择。
目前,大量世界一流大学已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可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优秀的人才以及拓展合作领域。
对于高校来说,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吸引人才、推动学术创新等。
校企合作也有助于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联网、人才、技术、金融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高校校企合作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共建实验室、创新中心、合作研究机构;校园招聘、定向培养、实习实训、交换生、游学营、创业训练营等;校企合作项目和企业薪资赞助、奖学金设置、学生创业计划建设和企业投资等。
二、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尽管校企合作的前景看好,但是现实中校企合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利益不匹配问题。
双方利益在某些方面是相互竞争的,相互设想的目标不一致,企业更多地希望从中获取经济利益,而高校则更注重教学和科研成果。
2、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由于企业资源优势,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中,高校资源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容易被企业牵着鼻子走。
3、管理模式不当问题。
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各自为政,管理模式不统一,导致合作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4、知识产权保护不足问题。
由于双方的不同背景和理念,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高校校企合作的对策高校应该制定全面科学的合作计划,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并分清每种合作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同时,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新模式的现状探究
校企合作是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充分提高就业率。
本文分析了机械专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校企合作的意义。
毕业论文(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培养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他们今后从事实际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目前,对于大多高职及转型发展的本科院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学条件不够充分
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地点主要在公共实验室或者教室。
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硬件环境较差,再加上图书、资料较少,计算机等仪器设备比较缺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毕业论文(设计)与就业、研究生复试等相冲突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致使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学生把大量精力消耗在参加招聘会和联系就业上,导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而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此都有难言之隐,缺乏应有对策;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成绩不影响毕业、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形式,而对毕业论文(设计)不重视、态度不认真、消极对待毕业设计环节,因而对学校布置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直到答辩前才匆忙突击,东平西凑,甚至抄袭;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研究生入学考试达线的同学又忙于复试、调挡、调剂等无法集中精力做毕业论文(设计)。
3)指导教师水平、责任心不一
有些指导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精力投入不足。
又缺乏科研背景,缺乏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应有的环境条件,指导水平不高;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选题、指导、评审不负责任、不认真,对学生写的论文没有反复修改,答辩时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加上学校缺乏对教师的真正有效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使毕业论文(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选题不科学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实行约束性的选题方式,而这种方法使学生不用真正投人时间阅读文献,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另外,有的选题范围太宽,学生只能泛泛谈;有的题目太窄,以致毕业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选题过于陈旧;有的选题与学生就业去向及所学专业相差甚远,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
不求上进,只求通过。
学科前沿性题目更少。
大部分选题不能联系生产、社会及学科发展的实际。
指导教师闭门造车,脱离实际,达不到生产、生活的需要。
5)毕业设计在创新意识方面有待加强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这不仅是教学条件的问题,也反映出教育思想和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作用认识还不足,认为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岗前职业训练,比较重视某项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2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的意义
校企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模式在硕士生的培养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合作形式,无论在论文选题、导师选派还是实验的硬件设备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使学生论文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1)企业课题选择范围广、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
企业产品在开发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各类问题的研究,一个专业有很多相对应的企业,学生选择的范围广。
2)企业有较好的培训机制
从学生走进企业的那一天起,许多企业会像招聘一个员工那样对学生进行有关事项的培训,给每一位学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
这些指导教师在公司里都具有丰富的独立科研经验,都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均承担相应的科研工程项目。
一般来说,学生课题与指导老师的研究项目相一致。
3)课题能够紧密联系实际
企业提供的论文选题都与工程实际或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4)新颖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企业的课题大都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学生把完成好课题看做是显示与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次机会,所以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都比较高。
我们了解到有些平时学习并不是十分努力的学生,在论文期间却表现得非常努力与投入,实验操作认真,肯动脑筋,因而得到了导师的好评。
此外,一些课堂上未
接触过的新思想、新原理或新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5)校企合作形式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对学生来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缩短了对社会的适应期;对于企业来讲,他们可以直接从实习中挑选优秀的学生,既节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又縮短了培训周期,还可以为企业创收;对学校来讲,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企业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是教育所需又是教育之本。
因此,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可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3结语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交流。
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项目:2017年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指导机械类毕业设计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