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合集下载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求为导 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以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为抓手 ,以高水平指导教 师 队伍 为支撑 ,通过校企优势互补 、双 向嵌入 ,共 同构建 “ 开放型 、多层次 、 工程化创新 实践教育体系” ;坚持长期 性 、稳定性 、先进 性原则 ,完善基地条 件 ,拓展基地 功能 ,强化基地对人才培 参考文献 : 【 1 】刘彩 茹,宋景华 ,徐 永赞 . 浅谈地 方
6 0 %,2 0 0 0年分别 为 2 % 、6 0 5 %、1 5 %。
教师资源是培养应用 型人 才的首要 资源。要想提高学生 的素质 ,首 先提高
的就是教师的素质 。现在很 多老师上课
5 0年来美国专业人员所 占比例没有变化 , 而 面向职业 性岗位技能型人才所 占比例
从2 % 上升到 6 0 5 %。这说明应 用型人才 培养是一种发展趋势。【 】
用型人才 ,并 发挥应用科研优势 ,将科
学技术转化为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


国内外人才 培养现状
后 毕业 就进入用人单位工作 。 这样一来 , 学 校解决 了就业率 的问题 ,用人 单位也
得 到了 自己需要 的人才 。【 3 3 .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据 美国劳工部公布 的资料 显示 ,美 国专业 性人才 、技能性 、非技能性就业 人 员结 构 :1 9 5 0年分 别 为 2 0 %、2 %、 0
本 科 高校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及其 体 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构建 [ J ] . 科技情报 开发 与经济,2 0 1 0
( 4).
革 的主要动力 ,技术革新 、拥有 自主知
识 产权 成为提升企业乃至 国家竞 争力的 必 要手段。争取政府在资 金方 面 、办公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校企合作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话题,其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全新的教育体系,将校园与企业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

那么,校企合作如何实现更有效率的人才培养呢?一、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现今,中国的高校中,人才的培养模式仍停留在一种静态的、传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校期间将时间全部放在课堂上,并缺乏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与社会存在一定隔钩,与实际工作所需不一致,因而在毕业后就业难等问题日渐凸显。

因此,校企合作应当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实验的宝贵机会,让学生与企业更加亲近,锤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扩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其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

二、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是校企合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产业是实践的基础,学术研究是理论的源泉,在此基础上,融合产学研成为一体,将产业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这样的合作方式将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推进工业发展,并且推广新技术新产业。

因此,校企合作应该注重夯实产学研一体化基础。

三、标准化教育管理——增强规范性校企合作涉及到学校、企业双方,合作中要认真制定合同,使合作的内容明确化、合作条款规格化。

合作前的合同签订,可以把双方的利益固化下来,确保经营顺利,同时为后期的执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习岗位、课程、评估方案等进行制度化规范,以便更好地调控和管理实习生的工作。

四、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素质的高低在校企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以便在与企业沟通合作的过程中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并且能够更加详细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让教师能够获得更多与企业沟通的机会,增加教师的工作经验。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企业适用人才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企业适用人才

271理论研究0 引言 职业教育的产生源于产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突出行业属性,强调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校企双方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目前,大多数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浅层次上,企业深入人才培养的热情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校企合作的政策还不完善。

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的表达,使得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

二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

校企合作还没有变成来自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因此,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

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无法协调好企业、受教育者和院校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只存在于表面。

三是职业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职业教育虽然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广泛进行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及用人需求的调研,但由于无法深入企业的人才开发体系,因此,不能完全掌握企业的人才标准,无法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的对接,不能完成课程体系与企业人才职业标准的融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自然不能满足企业的严格要求。

2015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其中明确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企业要发挥重要的办学主体地位,参与人才培养得全过程。

浅析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被 调查 企 业 的 3 0 %认 为 职 业 学 校 学生 知 识 、技 能 水平 达 不 到 企 业
的要求,“ 理论不行 、技能不会 、还不肯学 ” 。甚至一些学 生缺乏职 业
道 德 ,对 工 作 没 有 正 确 认 识 ,不 肯 吃 苦 。 实 习 生 有 的 不 遵 守 企 业 制
2 .高职 院校 校 企 合 作 的现 状
求。合作企业 中,工科类 专业 明显好于文科类专业。
3 . 2校企合作 缺乏长效机制 ,企业没有积极性
7 0 % 的被 调 查 企业 认 为 目前 的 校 企 合 作 缺 乏 长 效 机 制 ,没 有 硬 约
应} t - 会发展的需要和遵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律 l j J 。教育 “ 校企合 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以学校为主体的设置方式 ,在地方政府 宏观协调下 ,学校 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 、科研 、生产。主要的特点是 教师参 与企业实践及技术研发 ,企业 参与学校教育 ,学生参 与一定 的 生产实践 ,同时还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与调控 ,这样既能保证提 高 学校的教育质量,又能促进企业的发 展,使 得学 校 与企业都能更好 的
度 ,不打招 呼就离 岗,给企业带来的很大的压力 。
3 . 4 实 习安全缺乏保 障措施 ,实习管理有漏洞
多 个 企业 提 出 目前 对 实 习 生 的安 全 问题 没 有 一定 的措 施 ,越 是 实
习生越容易出事故 ,这是企业非 常担心 的事 ,也是影 响企业接收 顶岗
实 习 生 的 主 要 障碍 之 一 。1 8 % 的被 调 查 企 业 反 映 学 校 对 实 习 生 疏 于 管 理 。实 习 生 在企 业 实 习 期 间 没有 归属 感 ,如 果 校 企 双 方 不 加 以引 导和 管 理 ,学 生 在生 活 、工 作 和 心理 反 面 都 很 容 易 出 问题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法与成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法与成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
新做法与成效
1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近年来,政府及教育机构均重视对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尽量使学生拥有更高的就业能力。

为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被广泛开展。

2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即将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与产业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是当前加强大学质量与实力、培养具有用武之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及延伸其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立足于实际,联系企业研发能力,引力优质合作资源,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比如大学与企业进行实习联合培养,就是通过深度实习,督促学校及企业共同投入,以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企业和学校共同做主,定制化实习培养模式,以帮助学生迅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出更好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创新成效
因此,近年来,高校依据产业发展,面向未来职场要求,以素质教育为根基,将产教融合、企业实习等课程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
中,推进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深刻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受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积极影响,其就业能力也日臻增强,而这个模式改革也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5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非常重要的改革创新,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及教育机构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从而极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善校企产学研共同发展的环境。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I , JI X 月 u 芊J
J I I X

I 1F Z 3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驻马店 高级技工学校 侯 进才
驻马店市 职业 技术成人 教育教研室 杨 卫华
进 入新世纪 以来 , 国的职业教育 我 实现 了快速发展 从这些年 的实践经验 来看, 推进 校企 合作 时 . 国职业 教育 我
3 企 互 利 双 赢 . 同发 展 , 期 合 . 校 共 长

的硬性 措施 . 校企合作是 不可能取得 突
破性进展 的. .
2校 企 合 作 缺 乏动 力 .
行 .教学与实 训 内容虽 然容易对接 . 但 往往与企业 的生产实 际脱节 。因此 , 传
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 二、 推进 校企紧密合作的措施
“ 联姻 ” 而企业往往受 种种 因素 的制约 .
在 校企 合作 过程 中 .要 想让 企业 主动 参与 、 长期合 作 , 必须 依法 保 障 就 企业 参 与校企 合作 的积 极性 。要 创新 体制机制 . 制定促 进校企合作 的法律法 规。 为职业教育 的健康发 展提供根本性
被 动 消极地 参 与 。校 企双 方 的互动 缺
乏. 彼此 之间 的影 响也很 有 限 . 这里 面
校企合作 贵在双赢 . 在合作 中无论 是政府 还是学校 都必须关 注企业利益 . 寻找合作 的利益结合点 . 确保企 业在校 企 合作 中能 获得预期 的利益 . 护企业 保 参 与校 企合作 的积极性 只有校企互惠
主要 的原 因是 没有建 立校 企合 作 中的 利益机 制。企业在合作 中看不到实 惠 、 得不 到利 益 .又怕影 响 自己的经济 效 益, 因而缺乏 合作 的 动力 。因此 , 只有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2020年我国要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文章从分析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培养现状入手,提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创新创业教育有学科化的特征,不是狭隘的培养创业者的教育,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前提下,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有历史的必然性。

笔者了解到,目前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创新创业课,授課教师大多为高校内部、没有专业经验和实战经验的老师;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作品能落地转化为市场化成果的极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其他科技类研发大赛,基本上为创新创业大赛材料的前期支撑。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发达国家的商学院,并向其他类型高校扩散,而我国在2002年选择9所试点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之初,就是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集中在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配合。

与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中的,以创业为导向的,大范围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契合的方面,但没有从中心巩固。

因此,既然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态势的规律,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就需要高校打开心扉,积极的寻找在当今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企业,将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知识纳入到人才培养中来,企业也肩负着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利好的形势下,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众创空间从启发创新创业者的创意开始,覆盖研发、商业模式、路演、融资、注册、孵化等创新创业全过程,但它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或产业,对于类似化工、机械等传统行业,机会较少。

合肥某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吸纳社会优质导师资源和科研资源,与企业科研单位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知名的大中型生物技术企业的联系。

在学科建设、项目开发及科研转发方面,都有重大成果,但没有明确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的量化标准。

创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论文

创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论文

创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本地方和本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

更新教育观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目前,较典型的、值得中职院校借鉴和思考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2+l”人才培养模式等。

一、对国内外常见几种典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1.普遍注重对学生实践和技能的培养;2.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更加注重学科的专业性和实践性;3.建立起学校与社会更为密切的联系;4.师资力量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聘任有专业技能的企业人员从事实践教学;5.学生除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之外,还掌握了实际的生产技术或工作本领,培养出来的学生缩短了企业的培训时间,可直接参与生产;6.注重对应岗位技术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并与就业上岗相挂钩。

二、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立足本地并积极拓展外地寻求联合办学企业,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入学就直接学习用人企业所需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达成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后接收学生进入企业就业。

近几年,学校与北京现代汽车集团、天津长城汽车、上海船厂等企业合作,部分学生进入到各大汽修厂和4s店工作。

2.目前我校多数学生为“2+1”培养模式,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法与成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法与成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法与成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成为了高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这一模式的改革创新做法和成效。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通过高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化和精细化。

二、改革创新做法1.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为了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

高校应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责任,建立定期沟通协调的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2.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体系为了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相应的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企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实践环境。

3.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为了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

高校应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师管理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成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教育和市场的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完成 自己的历史使命 , Biblioteka 高职院校正在研究探索适合 自己专业
特点 的办学模式 , 走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之路 , 深化教学 改革 , 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1 .校 企合 作 的 内涵
由此可见 , 发达 国家 经济 建设 、 社会 发展 的成 就与职业教
育的贡献有着 密不 可分的联系。 这些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 的历史
4 . 基 于校 企合 作 的教 学模 式 加 快课 程 改革 步 伐 2
德 国“ 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是受 培训 者以学徒身份在企
业 接 受 职 业 技 能 培 训 , 间 大 约 占总 学 时 的三 分 之 二 , 时 以便 更
好地掌握“ 怎样做” 的问题 ; 另外有 三分之一时间在职业学校接 受理论知识传授 , 白“ 明 为什么” 么做的问题 ; 这 这是一种将企
技术与市场
第 l卷第 1期20 年 6 2 09
寓 砸 巍
加 强 校 企 合 作 推 进 人 才 培 养模 式创 新
周忠旺
江 苏 财 经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机 电 工 程 系 江 苏 淮 安 230 203
摘 要 : 企合 作 是 职 业 教 育 发展 的 必 由之 路 , 校 是培 养 高技 能 人 才 的 重要 途径 。 过 采 用 多种 形 式 的 合 作 方 式 , 通 保证 校 企合 作 的深 层 次 开展 ; 强 校 企 合作 , 进 课 程 改 革 , 加 促 推进 人 才 培 养模 式 创 新 。 关键词 : 企合作 校 订 单 式培 养 岗位 化课 程 课 程 改革 人 才培 养模 式
人才培养模式 , 强调工作经验 的重要性 , 它是源 自理论 的实践 , 再用实践指 导理论 的学习 , 学生明白“ 需要 学什么 , 么学 , 怎 为 何学” 的问题 , 学习 目的明确 , 以“ 所 三明治课程” 的学生就更具 有竞争力。澳大利亚的“ A E 模式更把企业 的培训资源直接 T F” 纳入 国家 的职业教育 体系 , 根据分工不同 , 业与学校分别承 企 担不 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任务 , 与学校教育一起构建职业教育体 系, 奠定 国民教育的基础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例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袁 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 为主的交互式螺旋发展专业群之路袁 创新职业教育与 产业互融的模式袁 九洲药学院成功实践了从应用化工 专业技术群向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的结构调整袁 促进 了二级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在校生数规模的稳步 提高袁使二级学院的发展重新焕发了生机遥
圆 野产教融合袁校企合作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方案
猿 野产教融合袁校企合作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成效
本成果解决专业设置调整与产业发展尧 教学与生 产尧 校园与产业园及科研与技术之间的产教融合问 题遥 通过产教融合的创新和实践袁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 法是院
渊员冤服务区域医药产业袁推进专业与医药产业的融 合遥 九洲药学院紧紧跟随盐城尧连云港尧泰州的医药产 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形势袁 及时建立对接产业的专业建 设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袁 重点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药 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遥 组织实施野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冶
建设专项工程袁 重点建设药品生产技术尧 药物分析技 术尧 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三个产教深度融合尧 办学特色 鲜明尧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训条件建设相匹配的骨干培 育专业袁 增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服务于本地医药产 业发展的水平遥
渊圆冤改革办学模式袁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遥 九洲 药学院以江苏天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尧 浙江九洲药业 有限公司尧 扬子江药业集团等医药企业为依托袁 充分 发挥行业中主流企业优势袁 让行业优质企业参与办 学袁 把前沿医药发展的技术要点尧 最新的市场信息融 入到专业教学中袁 实施行业企业先进标准袁 实现专业 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袁 培养出适应医药产业发展需 要的高端技能型技术人才遥
渊源冤搭建研究平台袁推进科研与技术的融合遥 要充 分发挥高职院校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方面优势袁 特别 是专业教师要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的需求为主要研究 方向袁开展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创新尧新产品开发尧科 研立项攻关尧课题研究尧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合作袁九 洲药学院与产教融合企业开展了以技术开发尧 技术咨 询尧技术服务尧技术转让为重点的校企联合攻关遥 近三 年 来 袁 瞻 性 课 题 3 项 袁 省 级 教 改 课 题 5 项 袁 省 333 人 才 培 养 对 象 2 名 袁 科 研 资 金 到 帐 150 万 元 遥

依托专业校企合作联盟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专业校企合作联盟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专业校企合作联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形式,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举措。

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超越传统的校校办学联盟、校企科研联盟模式,基于专业建设“校校企”合作联盟,全方位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形式,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试点联合办学,如今各种形式的跨区域、跨层次、跨类型的高校联盟已将校企、校校、校所合作办学推向深入。

出于理论层面对校企合作联盟内涵的理性反思,针对办学实践中湖北省化工行业企业和高校相关专业自身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武汉工程大学牵头组建了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以下简称“湖北化工联盟”),提出一种面向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该联盟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平台,将湖北省开设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的企业有效整合起来,通过共享优质资源平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组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开展教研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推进校企联合办学。

一、校企合作联盟内涵漂移现象的反思所谓校企合作联盟,是指有着共同组织利益的高校与企业,为实现教学、研究、机构发展的目的,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合作组织。

作为高校与企业产学合作的重要载体,其本质是高校和企业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约束下建立的契约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校企合作最初主要指高校与企业间一对一、一对多的合作教育关系。

如果从美国辛辛纳提大学于1906正式实施相关计划算起,合作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合作教育的运用可将那些无法在课堂传授的工程知识在工程实践中有效传递,从而切实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工程实践经验欠缺等问题。

传统的合作教育有两种基本模式:即工学并行模式和工学交替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3.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校内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4.质量评价与监控
(1)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2)加强过程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第1篇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方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增强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3.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三、合作模式
1.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
2.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选派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培养过程。
1.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2.提升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3.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3.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案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案例

ZHI JIAO ZON HENG/职教纵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案例胡晨园 叶 贞在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财经学院积极探寻创新,于2012年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16年学校“会计与经贸实训基地”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2017年荣获无锡现代学徒制成功项目。

办学36年来,财经学院始终践行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为求校企共赢,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针对企业实际需求,专项培养人才,注重教学技能的实用性。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市场接轨,为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实施校企合作的背景中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学习中,进行技能教学实践是最基本的教学流程,而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与实际相匹配,便要求学生必须进行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

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学校学到的会计理论来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实际工作的完成效果也可以检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我们不仅要进行校内的模拟实账训练,更要加强校外的岗位实习,这两个项目能够有机地把学校和工作单位联系起来,缓解学生毕业的心理压力,加快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标深入贯彻实施校企合作,促使会计专业毕业生实习对口,学校需要时刻关注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探索求发展,加强学校与本地各行业单位的深度融合交流,进而形成职业能力培养模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踏入社会后的就业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一)创新模式学校基于共创共赢的理念,与多家企业长期创建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各种资源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校企互动合作、人才订单式专项培养、工学相互结合、相互交替、轮训式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来开展校企合作,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仅为地方企业输送了专项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学校树立了品牌效应,促使学校与企业彼此合作共赢。

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服务等活动。在今后 发展过程 中, 学校 把 “ 对接社 会需 求 、 提高 服务 能力 ” 为 发 作 展核心 ,为广 西及周边地 区培养大量 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和劳动者 。
综 上 所 述 ,学 校 在 今 后 发 展 中将 抓
学校与企业共 同设计 、 同实施 、 共 共 同评价 重点 建设 专业 人才 培养 方案 、 制
达2 亿余元 ,大大改善 了学 校的办学条
件 。学校在 办学 规模 、 办学特色 、 办学 活
力 、服务经 济发展等方面取 得了重大 突
破。
但是 , 我们必须清 醒地认识 到 , 目 就

素 i i
国翻 自 蕊
学模 式方 面模 索 出行之有 效 的路 子 , 并 向同行 学校宣传推广 ,在广西 中等职业
困村劳 动力转 移就 业优 秀培训 基 地 , 为
介入 “+ ” 2 1人才培养模式 。 行业企业管理 人员及专 家在整年 的人 才培养期 间参与
旅游类专业 群发展 、以电子商务专业 带
动物 流类 专业群发展 、以电气运行 与控
学校 专业建设 、 课程改革 、 实习实训 。建
立完 整的机构章程及规章制度 。 ( ) 二 构建校企合作人 才培 养的长效
目前 ,我校 已被列为首批 国家 中等 职业教育改革 和发 展示范校建设 单位之

年 )( 》以下简称《 广西教育规划 纲要》颁 )
布为广西 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 发展吹 响
了前进的号角 。

在今后 的改革 发展 中,我校 将坚持
“ 以服务 为宗 旨, 以就 业为 导 向 , 以质量 为核心 ,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 ”的指导思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并且可以帮助校方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不断优化课程,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的必要举措。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而校企合作可以让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适合市场的教育和培养。

企业也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实际需求。

企业也可以提供实习、就业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生一旦掌握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在实习、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就更有优势。

同时,校企合作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加强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的必要举措。

学校和企业应共同探索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应该采取以下几项举措:首先,建立双赢的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方互惠”。

学校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资源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提供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也可以向企业提供人才输送服务,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也可以在校内提供实习、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

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

“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陈祥明院长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高职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多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尚未建立起有效机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设置“同质化”。

各个不同的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大同小异,缺乏各自特色,社会需求已近饱和的专业如计算机、财经、管理、外语类等办的很多、招生规模也大,而企业所急需的工科类、技术应用类专业办的却较少、招生规模也小。

这种专业设置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就业也存在很大难度。

二是人才培养方案“雷同化”。

不同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也都差异甚微,缺乏特色。

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就很难适应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用人单位的多元需求。

三是教育质量评价“内部化”。

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学校自己或学校聘请的专家学者。

这种评价标准、方法、结果很难为社会、企业、用人单位所认同。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化。

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不能及时纳入教学,这既反映了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差距,也反映了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落后。

五是办学模式形式化。

“以就业为导向” 已成为高职学院的共识,不少院校都进行了“订单教育”、“ 2+1 ”模式、“双证毕业”(毕业证、技能证)或多证毕业(毕业证、技能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驾驶证)等改革,但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没有明显改观。

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个性化特色与创新不够明显。

要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重要途径。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深化“多样需求与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深化“多样需求与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深化“多样需求与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卢琳(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644003)随着各行各业物流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呈现各行业需求不一、类型多、具有区域化等特点。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广泛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地方行业物流多样需求的特点,找准市场岗位需求,瞄准五粮液集团物流产业链,与五粮液集团安吉物流集团公司密切合作,创新形成校企“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专业运行机制。

并不断推进“基于多样需求的多方向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构建“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按照“项目阶梯式”教学、“四真三性”来打造物流实践教学基地,探索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物流行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对多样需求下的行业特色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一、校企联合实施创新运行机制在学院与五粮液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形成了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建设运行机制。

在该机制下,校企共同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心。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建立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教学团队互兼互聘机制、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培训与社会服务合作机制。

二、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与地方需求相适应,将原有“经管类专业基于多样性需求下的个性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基于多样需求的多方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五粮液集团及宜宾物流产业多样需求,通过“平台教育、导师引导”确定职业方向,并开设专业岗位方向课程包,实践形成了“平台学多样包”的专业教学模式和“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不断提升。

(一)摸清地方行业需求,找准合作企业,确定培养岗位物流专业通过对38家不同类别企业的不同市场调查,在分析国家对物流战略定位、宜宾物流特点,找准宜宾及川渝地区的物流主要集中在饮料食品、机械制造和粮食农林产品上,并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作为宜宾地方支柱产业的五粮液集团多元化战略中的子集团和子公司基本囊括了白酒粮食、制造品等主要物流服务行业,同时港口物流也是增长趋势明显的物流方式。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企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和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期望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首先对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国内外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政策支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优化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为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期待通过这一研究,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文献综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在我国,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校企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国内外学者对于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国外,许多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例如,(国外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校企协同不仅可以提供更为实际的教学环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黄国赋,余朝阳(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223)摘要: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自建校以来,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全国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实习基地、校企共建、项目驱动、双证培养、企业引入、技术注入、特色定制、实训外包、定向培养、产学研合作等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

在学院内涵发展的要求下,校企合作工作应不断完善和提高,创建校企合作新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合作中的重点难题、创建战略联盟和开拓新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创造有利于校企合作发展的环境,实现校、企、生及社会的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4年办学以来,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功,也有失败。

但是,也为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闯出了一条新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我院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1.1由表及里的合作从事物发展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我院从建院伊始,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由于当时学院刚举办,学生就业不是主要矛盾,校企合作在指导思想上主要立足于“三多”,就是多联系、多洽谈、多签约。

实际工作中,学生到企业进行一些认知和生产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生产情况、体验社会实情。

这个时期的校企合作基本上处于一种单一式、松散型的起步阶段。

1.2由里及深的合作从事物发展的表面不断深入,加快事物的发展进步。

随着办学时间的推进,专业实习进入实质性阶段,校企合作加快发展步伐。

从数量上看,校企合作由原有的几十家就业实习基地,到2008年底发展到104家;从形式上看,从松散型逐步发展到紧密型,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度合作关系;从内容上看,不仅包括实习、实训、培训等合作,还包括毕业生就业。

学院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优势,如投资方人福药业的企业优势,全面展开合作。

制药专业围绕医药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托人福药业,率先采取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用3年的时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1年的时间在工厂实习、实训和做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顺利就业。

通过实习就业基地的建立,实现了“双向”了解,即学生了解企业;企业了解学生。

就业实现了双向选择,即学生选择企业;企业选择学生。

据统计,在2009年应届毕业生中,我院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了就业。

1.3由深及广的合作发展校企合作在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横向层面也在逐步扩展。

到目前为止,我院所有28个本科专业都建立了本专业的就业实习基地,重点专业和紧俏专业有多个就业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在向纵横发展的同时,有些专业其合作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由单个企业向企业群拓展转变。

如车辆专业,不仅有零部件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还有售后服务企业;二是由培训实习向顶岗实习、安置就业转变;三是由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四是由学校“单相思”合作向企业自愿、主动、共赢发展转变;五是从单纯实习、实训、就业向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转变。

1.4由广及线的合作发展就是在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中,无论是不同层面、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合作,始终围绕“教学──实训──就业──科研”这条“四位一体”的主线进行。

学院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有关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提供实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校企的方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开展实践训练与技术培训,技术能力得以提高,就业能力得以增强,有些学生毕业即就业,缩短了学生从“学校人”到“企业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满足企业的需要。

2我院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探索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

建校以来,与全国一些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教育,走出了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2.1实习基地合作模式实习基地合作模式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后备人才储备也有着重要意义。

实习基地的建设,其实质是两个基地的建设。

即企业是学校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我院已与104家省内外企业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其中与70余家企业联合建立较紧密的就业实习基地。

目前,我院所有专业都已经建立了这样的校外实习基地。

2.2校企共建实体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实体合作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就实训、实习场所和设备、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设进行全面合作。

具体做法是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共建实验(训)室。

实训基地以平台教学为特色,项目开发训练为发展方向,引入先进理念,研究行业最新技术。

企业的部分生产工序建在校园内,学生在企业生产实际环境中进行理论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学习,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011年6月,我院与上海智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嵌入式实训基地。

我院提供1000余平方米的建设场地,智翔公司投入900多万元资金,负责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设备和软硬件平台建设。

实训基地建成后,不但能满足学生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还能接受企业的订单,引入真实项目,让学生参与开发。

同时还可以进行对外培训服务。

这是我院依托社会优质资源,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开创特色办学之路的又一次有益的尝试。

我院还与武汉百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共建了荧光定量PCR实验室,与海川公司共建了自动识别实验室、与XILINX公司共建FPGA实训室。

2.3项目驱动合作模式项目驱动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进展。

其特点是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以拓宽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前沿技术,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项目驱动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际知识运用相结合、实践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为学生毕业后较快地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项目驱动模式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引入企业项目,作为学生实验或实训;二是学生到企业参与项目开发。

如我院计算机、软件专业的Java、J2ee、数据库和Web等方面的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引入的就是企业的真实项目。

企业在学生实验、实习过程中,不断考察学生,对比较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课余时间参与公司的实训项目开发。

计算机专业2006级宁义双等同学就是在武汉思睿天诚科技有限公司学习实践后,被该公司请去做“知识库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发。

2.4双证培养合作模式双证培养合作模式是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大学教育为支撑、以培养市场紧缺型人才为核心、以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工程。

所谓“双证”,是两类证,一类是学历证书,一类是职业资格证书。

融合企业技能需求与学历综合素质为一体的“双证”教育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完美结合。

专业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高+综合素质更好,这样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我院为了加强双证教育,一是成立了继续教育部,与相关劳动、人事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引导各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培训及考证;二是将学生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考试内容与相关课程结合、融入到教学环节;三是学生到企业参加资格认证,如2008级软件专业,与IBM教育学院合作,取得国际软件行业认可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证书或其它技能证书,50余人获得认证。

四是以课外学分的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技能认证。

近几年来,每届毕业生至少人手1本职业资格、技能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企业引入及技术注入合作模式企业引入合作模式是由学校提供必要条件,企业出设备、技术以及技术人员,将企业的生产线搬入学校,全部生产过程由学生实习来完成。

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能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自己亲自动手生产产品,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直接联系在一起,学生的知识更接近于实际,积累了实战经验,增强了实践能力。

我院引入武汉元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车、钳、焊、铣、铆等生产工艺流水线搬进学校,解决了全院工科学生基本实习的问题。

学生不仅能观摩到产品生产工艺的过程,更能亲自动手,在师傅的指导下生产产品,比仿真、模拟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注入合作模式就是将企业和行业现行应用的前沿知识和主流技术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其新知识和新技术灌输给学生。

企业引入行业、企业主流技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利用行业的主流技术来进行开发和实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容易与实际工作接轨,同时促进了教学改革。

我院将行业主流技术、成果引入到学校教学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计算机、软件专业分别引入了微软的“敏捷”软件开发平台、IBM的“Retional”软件测试平台、睿亚训实习实训基地(PCIP)软件开发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学生在校就能接受到行业主流技术和先进成果的学习机会。

2.6实训外包合作模式实训外包合作模式就是学院将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承包给行业内资质高、信誉度好的企业,在学校和公司商定的培养要求和培养质量下,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在企业内完成学生的就业培训和毕业设计工作。

学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用真实的“项目”作为载体进行实训,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由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差距的问题,我院安排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训,集中强化后再进行求职。

目前,一部分学生自愿选择在苏州安博软件有限公司、武汉软帝、武汉达内、微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实训,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征得指导老师同意后,可以采用他们实训的项目做为课题。

通过公司考核后,安排进入相关公司、企业就业。

通过实训外包模式就业的学生,在薪资待遇、就业的质量等方面都有提高。

2.7 定向培养或特色定制合作模式定向培养合作模式也叫订单培养。

就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定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

统一到企业实习,统一到企业就业。

该模式的特点是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接受“专门化”实习实训;学生毕业后,企业接纳学生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