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

合集下载

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探讨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现状、优势、难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有越来越高的需求。

而这些新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实现。

因此,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让企业挖掘到更多潜在的创新资源,同时高校也可以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到产业领域。

国内外已经有很多著名的校企合作案例。

例如,谷歌在美国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创立了一个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在国内,阿里巴巴已经与多所高校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二、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势1、资金优势工业企业在资金实力方面更为雄厚,大型企业可以为合作项目提供更多资金和资源。

2、人才优势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同时也可以吸收企业的实践经验。

3、市场优势企业在行业上的市场经验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进一步推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4、风险共担校企合作可以分摊研究成本和商业风险。

如果项目失败,双方承担风险,如果成功则共同分享成果。

三、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难点1、文化差异高校与企业的文化差异很大,这是校企合作中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学生通常具有偏重理论研究的特点,对于实际场景缺乏经验;企业注重实际应用的能力和经验不足,这种深度的文化差异在合作创新中很难避免。

2、核心技术保护合作项目通常涉及到核心技术和机密信息,故双方如何实现技术保护和成果分享,也是校企合作中的一个难点。

3、成果分配校企合作后如何分配成果也是较为复杂的问题。

高校希望将科研成果用于学科建设、科研开发和师生的加强实践;企业希望成果能够直接落地应用,使技术创新迅速形成生产力,这两种期望有所冲突。

四、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的校企合作将更加突出以下三个方向:1、大众创业未来合作方向将更多的聚焦在创业领域。

探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应运而生。

这一模式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整合资源,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更加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和特点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通常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学生在学校受到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企业则接受实践教育。

这种分割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了。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则是要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界限,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开放性和灵活性。

这一模式注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开放共享,资源和信息的流通,同时也要求两者之间的合作能够灵活应变,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是专业性和实用性。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既保证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接受实际操作的培训,使其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

三是创新性和适应性。

这一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能够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以华为大学为例,该校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通过开设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邀请企业专家给予授课,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等方式,华为大学成功地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落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接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参与企业实践,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创新型中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创新型中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经验 交流
2 O 1 3 2
创新型 中职校企合作模 式探 索
黄 振 贤
( 江 苏省 太 仓 中等 专 业 学 校 江 苏 太仓 2 1 5 4 0 0 ) 摘要 : 校 企 合 作 是 职 业 教 育 的 必 由之 路 , 是 技 能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根 本 途 径 。本 文 在 概 括 分 析 以 往 校 企 合作 的模 式 及其 缺 失 后 ,介 绍 了 江 苏 省 太 仓 中等 专 业 学 校 进 行 创 新 型 校 企 合 作 的经 验 和 特 色 , 并
教 学 方 法 等 多 方 面 去 适 应 企 业 的需 要 .而 学 校 本 位 意 识 导 致 学 校 在 这
职 能 , 分 享 办 学效 益 . 通 过 参 与 办 学 来 进行 人才 培养 . 企 业 在 参 与 时 是 全 方 位 的 整 体 参 与 此 模 式 实 现
了 学 校 与 企 业 的一 体 化 管 理 这 种
“ 校 企 股份 合 作 ”模 式 这 种
学 校 要 求 协 助 完 成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这 与 我 国传 统 的 学 校 本 位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密 切 相 关 这 种 模 式 的缺 点主要 是 : ( 1 ) 企 业 在 此 模 式 中 缺 乏 话 语 权 .企 业 与 学 校 形 成 了 不 对 等
易背 离校企 合作 的初衷
创 新 型 校 企 合 作 模 式 的 特 点
针 对 以 上 三 种 校 企 合 作 模 式 的特 点 . 结 合 我 校 实 际情 况 . 我 们
着 手 在 “ 校企 联 合 培 养 ” 模 式 下 进
方式 . 而 且 参 与 实 施 相 关 的 培 养 任 务 此 模 式 是 为 了 弥 补 第 一 种 模 式 的 不 足 而 提 出 的 但 就 现 阶 段 来

高校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与优化策略

高校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与优化策略

高校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与优化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与此同时,因高校和产业之间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互补性,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也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高校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多年来,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高校的服务职能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的培训,更是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的平台。

高校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而且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

下面列举几种高校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1.科研合作模式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通过科研项目来实现。

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投资高校的科研项目,并共同研发新技术。

高校则会向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先进的研发设备,实现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2.咨询合作模式咨询合作模式是指企业邀请高校专家来提供咨询服务。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专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企业提供并解决特定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这可以提高企业对高校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实际的案例。

3.专利技术共享模式专利技术共享模式是指企业与高校共同建立专利技术共享平台。

企业和高校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共享各自的专利技术,以便更好地推动双方技术的快速发展。

同时,这种模式也可以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4.实训基地合作模式实训基地合作模式是指企业为高校创造实训平台并担任实训基地的角色。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并且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高校校企合作的优化策略尽管高校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与产业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但这种形式的合作存在一些瓶颈和困难。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校校企合作的更好发展和推进,也成为了当前需要探讨的议题。

1.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是优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核心策略之一。

浅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校企合作作为产教融合的一种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的意义、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的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产教融合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在教育教学、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有机融合。

产教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产教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产教融合有利于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提升学校的实力和声誉;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产业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产教融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它有多种不同的模式。

校企合作可以采取校方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可以得到企业的支持和资源,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企业也可以得到学校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可以采取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的方式。

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实习生和技术支持,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促进企业的发展。

校企合作还可以采取企业参与学校课程设置的方式。

企业可以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提供最新的产业需求和技术趋势,帮助学校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就业导向;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教学,提高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用人需求。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近年来,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能够获得实践机会、提升教学质量,企业则能够获取人才和创新资源。

本文将探讨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及它对双方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创新方式高校校企合作的创新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基地的建设:高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场所。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项目合作: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例如科研项目、产品开发等。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3.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高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制定针对特定行业或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实际,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4. 创业支持: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例如提供创业孵化器、创业指导等资源。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实践案例以下是几个成功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案例:1. 某高校与某IT公司合作开展人工智能研究项目。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而企业则可以获得创新的研发成果。

2. 某高校与某制造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基地。

学生可以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实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某高校与某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创新研究。

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金融人才。

以上案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展示了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价值。

三、影响与前景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高校和企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于高校而言,校企合作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升就业竞争力。

对于企业而言,与高校的合作可以获取人才和创新资源,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创新举措。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开始积极探索利用网络科技,将校企合作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念及特点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是将校企合作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模式。

其核心在于在实现校企合作的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资源共享在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之间。

相比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互联网技术,高等职业院校之间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分散、缺乏的问题。

2. 实践平台多样化。

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使学生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3.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方面能够更好地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培养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1. 优势:①提升教育质量。

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案例,熟悉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和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②促进就业。

通过与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合作,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操盘和需求,从而掌握市场需求的情况,提高就业能力。

③节约成本。

通过互联网技术,学校和企业能够减少交通和住宿费用,节省资源开支。

①技术要求高。

学校需要相应的技术设施,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实时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能力。

②管理难度大。

因为人员分散、资源共享的情况存在,对于教学管理的难度大,需要采用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管理。

1. 提高了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互联网技术让教学从传统形式向更加实践性和专业性的形式转变,更好地满足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2.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经验。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市场需求靠拢。

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目标和课程设置需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因此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能够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主要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

校企合作旨在通过共同开发课程、提供实习机会以及进行技术研发等途径,推进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的机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

一方面,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设计课程内容,保持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的同步,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短期或长期培训项目,职业院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

企业不仅可以提供培训师资,还可以通过实习岗位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内真实的工作环境。

这种形式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专业实践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院校应当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职业院校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到真实项目中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一过程不仅深度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促成了学校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

为了确保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性,双方需要通过定期的沟通与反馈,不断优化合作内容和形式。

职业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参与教学评估与课程设计讨论,以便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统计与分析合作效果也是检视校企合作机制是否成功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学生就业率、毕业生满意度及企业反馈进行系统分析,学校可以不断调整策略,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企业需求。

信息共享是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

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实践探索校企合作被视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其通过增加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对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探讨。

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能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了解企业经营模式和市场规律,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些高校与创新驱动企业合作,将学生组成团队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学生除了能够获得实际科研经验,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资源支持。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平台进行创业实践,获取更多的创业机会和资金支持。

企业可以提供创业孵化器、创投基金等资源,帮助大学生解决项目的资金和场地等问题。

企业还可以提供导师指导、市场推广等支持,帮助大学生顺利开展创业项目。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创业理念和创新思维。

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企业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仅有的学院教育。

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和实践活动,大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到真实的职场环境,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企业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校企合作也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市场、行业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了解到创新的重要性和创业的机遇。

企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生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失败、再次尝试,培养了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意识和才能。

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的实践探索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提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和企业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合作增加了成本和管理难度,且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学校在合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此外,校企合作的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平台和利益共享机制。

一些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校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未能真正实现深度融合。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需要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1、共建产业学院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产业学院,将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标准、管理模式等引入教学过程。

学生在产业学院中能够接受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教育,同时企业也能够提前培养和选拔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

例如,某职业院校与当地一家知名制造企业共建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学校负责教学管理和课程开发。

学生在学院中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亲自操作设备进行生产实践,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企业的生产一线。

2、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

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比如,在一家汽车维修企业,学生拜师于经验丰富的技师,在工作现场学习汽车维修技术。

同时,学校教师为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向学校下达“订单”,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逐渐增加,职业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办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新。

在培养一流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当今职业学校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探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意义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效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

2.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可以更好地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的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4. 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促进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与重庆市盐井科技公司合作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与重庆市盐井科技公司合作,共建了烹饪专业实训基地。

学院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等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实际的操作训练,同时学院还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授课,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就业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 苏州职业大学与苏州市中科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合作苏州职业大学与苏州市中科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机器人实训基地。

校企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产教融合及行业需求为导向

校企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产教融合及行业需求为导向

获得价值增加和价值创造的过程。

2017年,教育部审议通过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中提出要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随后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提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

包装工程专业作为服务型应用学科,其目前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未达到与行业的一线需求有效结合,基于企业的协同平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尚且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同时暨南大学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中的一所,其包装工程专业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在这样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工程认证需要不断进行建设和推进。

目前大多数专职教师缺乏对行业背景的深入了解,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挖掘。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理论深厚的优势,整合学校、企业及社会的优质资源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可行条件和实践场所。

其目标是实现教学实践培养方案制订并不断完善,以此初步建立实践平台运行机制及其维护运作的保障措施。

一、以“包装工程”为例的工科专业背景下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包装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包装企业拥有推动行业发展的高尖精设备,同时对高新前沿技术具有迫切需求,而高等院校关注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如何将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融合,搭建产教研融合的平台。

在此平台上,一方面提高培养面向企业自身需求的包装人才,增强实践环节对人才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将前沿科技应用到包装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

在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上,对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不但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场所,而且能为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提供与实践对接的机会,同时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后备人才,提高包装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搭建的目的是: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学校育人目标与未来工作要求对接,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要求对接,学生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校科学研究与企业技术开发对接,校内实验条件与企业生产设施对接。

校企合作新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合作新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2020年第6期No.6 2020JOURNAL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9卷(总第111期)Sum No.111 Vol.19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很好的成果,但主要侧重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和实践资源相对缺乏,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层次低。

高校应当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高校和企业分工明确的双主体模式,弥补创新创业教育短板,走内涵式发展,提高创新创业的创新层次和科技含量。

依托企业资源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教学,健全项目孵化机制,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新模式下,要建立健全高校和企业长效合作机制,增强协同性,最大限度发挥双主体教育功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双元制中图法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校企合作新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郁清清1, 舒 威2(1.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2.国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文章编号] 1671-802X(2020)06-0090-04目前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孵化和成果转化缓慢,容易错失市场机遇。

其次,新创业失败,既要面临资金损失,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

出于对创新创业风险和失败的担忧及规避,高校多侧重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将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和孵化停留在低成本、低投入、低风险项目上。

这些违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宗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通过创新促进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知识,健全创新创业人格[3]。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通过新思维、新方法、新理念、新科技等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效率提升。

但是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对学生指导能力不强,致使创新创业教育多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刻,针对性不强,市场应变不及时。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

“从共想共营走向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职业学校规模、结构、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两年来,我校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搭建“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五个平台,使得利益相关者从“共想共营”,实现“共享共赢”的目标。

一、实施背景(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现实要求“十二五"期间扬州市产业结构为:“坚持发展数控加工、船舶制造、汽车零配件及整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电子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建筑业,推进建筑业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突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五大重点产业”。

扬州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产教融合的现实要求《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面向市场需求,重点打造与‘三新一网一书’、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契合度高的专业,着力建设机械加工、电工电子、信息服务、土木建筑、商贸物流、工业设计、旅游服务、化工医药、汽车船舶、现代农业等十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

(三)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叠加产业发展的内需潜力、企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多年来,学校与近100家企业进行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冠名班、顶岗实习、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引企入校等形式的尝试。

但是,校企合作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深度、广度仍然不够,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二、主要目标通过与企业联盟,向企业要订单;与行业联合,向行业要标准;与政府联结,向政府要支持,逐步构建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即“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目标(如图1),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建设过程(一)成立机构,专家引领校长为总设计师,招生就业处主要领导为项目负责人。

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路径

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路径

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路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创新成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首先,为了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型大学应主动对接企业需求。

大学需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市场需求和创新需求,以便更好地调整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意识。

建立行业研究院、技术推广中心等机构,以团队的形式与企业建立联系,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价值。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研究型大学应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合作管理制度,明确合作的目标、内容、责任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为参与合作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奖励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创业的行为。

这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第三,加强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是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研究型大学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企业论坛、校企联合研究项目等形式,促进师生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

同时,大学应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研究,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创新管理经验。

此外,大学还可以组织企业参观、实习和就业招聘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例如,建立科研项目资助机制,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申请科研项目。

政府还可以提供税收优惠和奖励措施,鼓励企业与大学共同创新创业。

此外,政府还可以引导大学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建立。

最后,研究型大学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中还需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校企合作往往涉及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交流。

中国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创新

中国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创新

中国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创新中国的大学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学校与企业之间密切合作的模式,旨在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国大学校企合作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显著的增加,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了创新和变革。

本文将对中国大学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中的创新。

一、中国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大学校企合作模式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高校体制改革,大学校企合作受到了推动和促进。

最早的合作模式主要集中在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

这些合作主要以经济领域为主,旨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大学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大学校企合作开展了更加多元化和广泛的合作。

例如,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工程技术研究院与企业联合成立,以共同研发和创新高新技术产品;共享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以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和资源共享等。

二、中国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近年来,中国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在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探索。

首先,大学校企合作已经从传统的技术合作扩展到更多领域。

除了科技合作,大学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文化艺术等领域也进行了深度合作。

这种多领域合作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还可以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大学校企合作的模式也逐渐从传统的项目合作演变为战略合作。

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能够共同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合作。

这种战略合作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有助于双方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此外,中国的大学校企合作模式还在国际合作方面进行了创新。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大学和企业能够共同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合作不仅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知识共享,还可以加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

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

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

通过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这一研究旨在探讨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分析其必要性、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其能够有效缩短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距离。

当前,很多高校培养的人才在进入职场后,常常因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面临适应困难,甚至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参与人才的培养,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以便选拔和培养自己所需的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种模式。

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实习相结合,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职业人才。

这一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经历,也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

此外,美国的某些高校通过建立企业合作实验室,将企业需求直接融入到科学研究中,促进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

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中国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现实中,校企合作模式可分为多种形式,包括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联合研究项目等。

课程共建模式下,企业可以参与本科课程的设计,帮助学校设置与行业需求相符的课程内容,并可以为课程提供相应的实践案例及数据支持。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了解行业动态,提升职场竞争力。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又一重要的合作形式。

通过在企业中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实习培训,帮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

同时,企业也能够从中发现潜在的人才,进行前期的选拔和培养。

地方性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性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更 要 依 靠 市场 机 制 , 如公 司 要 吸 引 、 合 各 方 面 的优 质 比 整
学 提 供 了有 益 的 尝 试 。
关 键 词 : 方性 高职 院校 地 校 企合 作模 式 创 新
近 年 来 ,校 企 合 作 已经 越 来 越 广 泛 地 受 到 高 职 院
资 源 组成 强大 的智囊 顾 问机 构 。 健 依 靠 的是 市 场 机制 。 关
格 毕业 生 . 由 华 大菁 英 教 育 有 限公 司 负 责 安 排 到合 作 则
株 洲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作 为 一 所 由 湖 南 省 株 洲 市 政 府 主 办 的 地 方 性 高 职 学 院 , 有 行 业 与 企 业 背 景 , 依 托 其 多 没 但 年 的职 教 办 学 积 淀 , 极 解 放 思 想 、 变 现 念 。 终 坚 持 积 转 始
有 益 的尝 试 和 探索 。

学 校 是 否 有 条 件 , 方 面都 具 备 是 毕 业 生 就 业 通 畅 的前 两
提 条 件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 校 在 专 业 设 置 前 根 本 没 有 足 学 够 的 精 力 、 力 和 实 力 对 人 才 市 场 进 行 充 分 调 研 . 而 能 因 具 有 较 大 的盲 目性 。株 洲 职业 技 术 学 院 的合 作 方— — 深 圳 市 毅 俊 企 业 管 理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长 期 以 来 主 要 从 事 为
正 是 由于市 场 机 制 在起 作 用 ,才 能长 期 保 证 公 司 开发 产 品 的先进 性 , 才 能保 证 校 企合 作 的协 调 发展 。 也
3合 作 管 理 标 准 化 .
校 的重 视 , 取 得 了 一 系 列 可 喜 成 绩 , 而 在 实 践 过 程 并 然 中 也 存 在 着 许 多 问 题 ,特 别 是 对 于 地 方 性 高 职 院 校 而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高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结合的一种新模式。

这种模式大大丰富了高校课程设置,提高了教学质量,引入了企业资源,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积极促进了学生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这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背景与意义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高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产物,其背景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与培训需求相结合:传统的高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可以通过深度融合教育和培训需求,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和发展趋势。

2.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联合培养计划、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管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与企业培训中,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转化,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当前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我国许多高校和企业都开始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其带来的效果和影响。

1. 实践教学方式创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在实践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将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采取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工程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一些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企业模拟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实际工作流程,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校企合作开发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上做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解决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企业经营效益相结合的问题,探索了一条校企合作,校企双赢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企双赢;大学生实践创新;塑料生产;pet 前言:创新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应坚持能力为重。

要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更应发挥自身智力资源优势,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我校师生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与企业合作开发了pet瓶回收利用生产线数字化模型建造项目,并以此作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该项目获得江苏省2011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通过此项目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途径,实现了校企双赢。

一、浅谈我校实行的职业教育的特色沙洲职业工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沙洲职业工学院已成为一所植根地方、服务港城、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高职院校。

沙洲职业工学院办学如此成功的原因,主要缘于学院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学院大力推进了“2+1制”和“订单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2+1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时间为两年,在这两年中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

最后一年通过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去企业中顶岗实习,在企业中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订单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根据企业对专门的人才培养需要,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并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毕业后学生直接上岗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共想共营 走向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
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职业学校规模、结构、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的重要途径。

两年来,我校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
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搭建“项目共研、信
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五个平台,使得利
益相关者从 “共想共营”,实现“共享共赢”的目标。

一、实施背景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现实要求
“十二五”期间扬州市产业结构为:“坚持发展数控加工、船舶制
造、汽车零配件及整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半
导体照明、电子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建筑业,推进
建筑业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突出发展软件
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五大重点
产业”。

扬州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
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产教融合的现实要求
《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面向市场需
求,重点打造与‘三新一网一书’、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契合
度高的专业,着力建设机械加工、电工电子、信息服务、土木建筑、
商贸物流、工业设计、旅游服务、化工医药、汽车船舶、现代农业
等十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校
企合作,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

(三)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
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叠加产业发展的内需潜力、企业发展的
创新活力。

多年来,学校与近100家企业进行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冠名班、顶岗实习、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引企入校等形式的尝试。

但是,校企合作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深度、广度仍然不够,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与企业联盟,向企业要订单;与行业联合,向行业要标准;与政府联结,向政府要支持,逐步构建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即“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目标(如图1),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
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建设过程
(一)成立机构,专家引领
校长为总设计师,招生就业处主要领导为项目负责人。

2013年10月,学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工程师以及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职教名师组成的“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紧密、高效、互惠”校企合作机制,真正体现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二)搭建平台,共建共享
1.信息共享平台
2013年5月,建成江苏光伏职教集团网站,及时发布企业的产
品革新、技术开发成果、人才招聘需求、学校教学改革等信息,定
期举办校企高端论坛、举办专家讲座,校企恳谈会、实现校企信息
共享(如图2)。

2.项目共研平台
2014年3月,招生就业处牵头成立校企课题开发指导委员会,
讨论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校企合作中教育教学
管理及校企产品研发横向课题共4项;校企在技术研发、专业课程
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技能人才培养以及校企文化互相渗透等深度
合作的举措,确定校企共同研究的方向,成功搭建项目共研平台。

3.基地共建平台
2014年,学校共与扬州德和电子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签订校内
外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实现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如图3)。

一方面保证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就业;另一方面保证专业教
师暑期参与实践,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掌握企业的先
进设备、企业产品的新技术及工艺流程。

4.人才共育平台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培养,按企业的要求培养急需的技
能人才;为企业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在内的人
才培训服务,并按照员工的岗位实际确定员工的培训专业,制定培

训方案。

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奖教金;为学校提供职业岗位特
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与学校共同制订
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审订合作专业培训计划。

5.文化共建平台
学校通过校企师生员工联谊会、引企入校、设立冠名班、订单
培养等多种合作形式,让学生增强企业文化意识;企业通过冠名班
将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培养在校生的职业人意识和职业素养,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
兴趣和热情,充分实现校企文
四、条件保障
(一)制度设计是前提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等职能机构,制定了《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
《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方案》、《校企课题开发管理制度》、《校内实
训基地建设方案》等制度性文件,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二)机制建设是重点
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我校校企合
作基本分为了四个阶段(如图 5):初级阶段,开展订单培养;中级阶
段,选聘兼职教师指导实训课程、顶岗实习;校企一体阶段,通过
共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实现优势互补;共
建共享共赢阶段,通过搭建起多元化平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表 1 新增校内实训基地
(三)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第
一生产力。

学校通过“培养途径多元化、教师结构合理化、教师成
长梯次化”策略,建立校企“双师”的教学团队,学校教师坚持以
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发
展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聘请企业技
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和技能指导。

形成了校企人
才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技术研发和联合专业建设的有效
机制,建立了一支业务精湛、创新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

五、建设成效
(一)扩大了校企合作规模
两年来,学校新增了 6 家校内实训基地、14 家校外实训基地(如
表 1、表 2),形成了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共育、
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多赢共荣、共同发展的校企协同创新良好局
面。

5
表2新增校外实训基地
(二)提升了技术技能水平
两年来,学生在省市创新大赛中累计36件作品获奖。

(三)促进了更高质量就业
两年来,学校秉承有特色才有生命,教师有特技才有权威,学生有特长才有出路的理念,立足扬州,辐射周边,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均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实习、就业稳定率高,发展情况良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得到社会的好评。

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合格毕业生就业率达
100%(如表3),呈现“出口旺”局面。

表3毕业生就业情况
六、体会与思考
(一)基础能力建设是基石
基础能力建设不仅在于规模要扩张、结构要调整,还在于专业
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校企文化融合等
内涵建设。

只有“种好梧桐树”才能“不愁没有凤凰来”。

(二)保障利益诉求是动力
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职业学校办学是开放办学,需要充分考
量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需要校政企多方健全共谋共创的运行培
养机制、共享共赢的运行动力机制、共投共建的运行保障机制,体
现与实现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推进产教融合。

(三)政府支持是保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从共想共营走向共享共赢”校企合作实践证明,政府的统筹安排与制度设计是发挥企业办学主
体作用的重要保障和坚强后盾,这需要政府进一步深化职能,推进
政校企协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