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现代文阅读复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现代文阅读复习材料
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现代文阅读复习材料四
班级:姓名:
说明文
一、2007徐州中考语文试卷
第15题:第四段画线句中加点字“最”(车骑出行是汉代画像石中最流行的材料)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答:
二、2007南通中考语文试卷
第8题:对文中横线上空缺的句子,有下面两种不同的说法。试比较一下,哪一种说法更合理?为什么?
①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将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
②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
答:
三、2007无锡中考语文试卷
第13题:第②自然段“如果将其(转基因蚊子)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蚊子,彻底消除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答:
四、2007镇江中考语文试卷
第7题:说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做第①题)
①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②而造访小行星,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答:
五、2007淮安中考语文试卷
第8题:文中画线句中(柱身往往也像希腊的石柱一样向上略微收缩而具有“弹性”,甚至也知道像帕台农庙那样向内微倾,纠正视觉偏差。),删去“略微”后,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句简要回答。
答:
记叙文
一、2005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
第13题:阅读第(8)段,选择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选句:
理由:
二、2006淮安中考语文试卷
第11题:
①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③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从上文加方框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选句序号:[ ]
答:
三、2007淮安中考语文试卷
第12题:A(胡杨)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B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尊巍然耸立的雕像。
从上文加方框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
所选句序号
。
四、2008淮阴区第5次调查测试语文试卷
第16题:古人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本文第2、3自然段就有许多描绘树木、烟岚的佳句,请从中摘录完整的一句并简要的赏析。
摘句:满山林木,也沫着阳光的爽朗,绿得纯洁、绿得年轻、绿得好耀眼!
赏析:(30字左右)
说明文
一、不能。“最”字表程度的限制性词语,突出了汉代画像石材料反映最为广泛的是“车骑出行”这一事实,删去后反映不出广泛的程度之高,和实际不相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删。
二、第②种说法更合理。“有可能”表示推测,有“也许”、“或许”的意思,这更符合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将”有“将要”的意思,有肯定的意味,即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这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
三、不能删掉。如果删掉就成为事实。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四、①“约会”是预先约定相会之意,这里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无人)探测器进入小行星的轨道并对它进行科学探测。
②“之一”说明科学家们进行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不仅仅是“造访小行星”,还有其它目的,这样就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更严密。
五、删去“略微”后,就表达不出“向上收缩”很微小的意思。(A、“略微”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如果删去,则体现不出这生动形象的特点。
B、从文中得出“略微”一词在句中虽然没有感染力,但它的意义却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文中“略微”表示有点像希腊的石柱一样有了“弹性”,一旦删去,则表示完全具有了弹性,不符合题意。——此A、B答案,最多得1分,可打0分。原因是学生没有明考点方向,没有,抓不住要点。)记叙文
一、略
二、①答案要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或运用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热爱劳动,表现热爱生活。(意对即可)
②答案要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形象地描写了绿叶在地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③答案要点:瓜子是朵花经历日月风光(或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它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意对即可)
三、
四、A.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本色和精神。(或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挣扎爬起”、“撑出”,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本色和精神。)
B.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