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文
《爱莲说》课文解析
《爱莲说》课文解析《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
他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赞美与思考,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索。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解析,从内容、结构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引言】在文中,作者以清晰的语言引入话题,快速点出了文章的主题——“荷塘月色真美”。
这一引言既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能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在引言中,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使文笔更加生动。
【描写荷花】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对荷花进行了精细描绘。
他以“荷”的形象为出发点,运用了大量生动的词语来描绘荷花的美丽。
他用“翰墨奇文”来形容荷叶的叶脉,用“花光如锦”来描绘荷花的花瓣。
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眼前生动的画面,感受到了荷花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思考荷花】在第二部分,作者开始对荷花进行思考。
他提出了自己对荷花的见解,认为荷花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花朵,更是一种崇高的品格。
他将荷花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相对应,认为荷花的操守与人的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赞美,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类品格的期望。
【荷花的生命】在第三部分,作者着重探讨了荷花的生命。
他认为荷花的生命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虽然它根生泥中,但依然可以抬头高昂,傲立池面。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启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人与荷花】最后一部分,作者以人与荷花的关系为切入点,进一步强调了荷花对人类的影响和启示。
他认为,人应该效法荷花的品格,追求内心的纯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同时,作者也提醒人们不能陷入功利之中,而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追求内在的修养与境界。
【结尾】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他强调自己对文中所言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以此来作为文章的落点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结】通过对《爱莲说》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荷花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相结合,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崇高情操。
《爱莲说》PPT优质课件
创作过程中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比喻
将莲花比作“花之君子”,形象 地表达了莲花高洁、清雅的品质
。
拟人
赋予莲花以人的品质,如“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使
莲花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对比
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突出莲 花的独特之处,如“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绘,歌颂了莲花 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唐代诗人李白《古风其二十六首》中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的诗句,赞美了荷花的清新美丽。
宋代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绘了荷花盛开的壮观景象。
《爱莲说》PPT 优质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特色鉴赏与创作技巧分析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与交流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周敦颐生平及成就
生平
周敦颐(1017-1073),字元皓 ,别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 文学家、教育家。
“爱莲”精神。
小组讨论应注重合作与交流,鼓 励学生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
。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将“爱莲” 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观看
同时,荷花种植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 展和创新,新品种不断涌现,为荷花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6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与交 流
学生自制《爱莲说》主题PPT展示
学生可选取文中经典名句或段落,结 合个人理解和感悟制作PPT。
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辅导《爱莲说》翻译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辅导《爱莲说》翻译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
译文或注释: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和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 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 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 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 慢地玩弄啊。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及翻译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篇散⽂。
这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也表现了作者洁⾝⾃爱的⾼洁⼈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也是⼈教版语⽂课本⾥必背的课⽂,今天yjbys⼩编为您收集整理了爱莲说的原⽂及翻译,学习爱莲说有困难的同学们可以看看,希望可以帮到你! 原⽂: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甚爱⼀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传播更加清⾹,笔直洁净地竖⽴在⽔中。
(⼈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尚)的君⼦。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样的还有什么⼈呢?(对于)牡丹的喜爱,⼈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称五柳先⽣,世称靖节先⽣(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东晋著名⼈。
是著名的隐⼠。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咏菊,如《饮酒》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本(⼀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分。
说:⼀种议论⽂的⽂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ppt
三
课
文
赏
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三
课
文
赏
析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 大多喜欢牡丹。
三
课
文
赏
析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我则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注
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qīng ,亭tíng亭
音
净jìng植zhí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yī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
第三部分
课文赏析 语文
七/年/级/语/文/课/件
爱 莲 说 语文
课件
目录
一
二
三
四
课
字
课
课
前
词
文
后
导
学
赏
练
读
习
析
习
第一部分
课前导读 语文
课件
一 课 前 导 读
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 学,世称“濂溪先生”。
一 课 前 导 读
咏物
《爱莲说》 莲花
水陆草木 花
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之
菊,花 隐逸者也
菊 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课件-(共38张PPT)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徐凝
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 求富贵的世风。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 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
随堂练习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 排比、比喻
“莲之爱,同予者……宜乎众矣。” 反衬
“同予者何人?”
反问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惋惜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鄙视 予 ——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赞美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的
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只
很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指唐朝
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 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完整版)《爱莲说》全文
《爱莲说》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3个生字(敦、濯、蔓),2个多音字(蕃,鲜)2个通假字(蕃、植),3个词类活用(蔓、枝、远),2个介词(之、而)。
2、朗读并理解文章,感悟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3、分析文章层次,探讨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
4、品味荷花韵味,联系全文,拓展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作者表达方法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读顺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并试着翻译。
第一课时导入:师:现在越来越流行送花。
比日说,求婚的小伙子总要手捧一束红玫瑰;朋友之间分别的时候,喜欢送勿忘我;送亲人的时候选择康乃馨。
这是因为花不但漂亮,背后所代表的寓意也不同。
玫瑰代表?(甜蜜,爱情)勿忘我代表?(回忆,永恒的情谊)康乃馨代表?(亲情,期望)师:今天我们学习《爱莲说》这篇文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莲花的寓意是什么呢?生:清高,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对,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文章,进一步了解莲花的习性,以及作者眼中的荷花。
一、初读文章,梳理基础知识。
1、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生字,多音字。
(板书题目及作者)很好,请看多媒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字词,大家一起再朗读一遍,加深印象。
生:(敦、濯、蔓、蕃、鲜、植)师:(点名翻译并讲解)2、师:首先,我们看题目。
这个“说”字,该怎么解释?我们在八年级下册学过韩愈的一篇文章,也是同样的文体。
生:《马说》。
师:我们可以得知,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说一下喜爱荷花的道理。
)3、师:而“莲”呢,是荷花的别称,有没有同学知道,荷花的其他别称?生:芙蕖、溪客、碧环、玉环、鞭蓉、水芙蓉、鞭蕖、菡萏(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水芝、水华、水芸、水旦等。
师:其次,我们来了解作者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最新《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1一、原文: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8二、解词:91、书下注释:10(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11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12(2)蕃(fán):多。
13(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14(4)李唐,指唐朝。
15(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16(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17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18(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19(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20(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21(10)焉:助词。
22(11)隐逸:指隐居的人。
23(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24(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5(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6(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7(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8(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92、补充解词30(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1(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32(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33、一词多义34(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35舒缓语气36三、文学常识37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38湖南道县)人。
《爱莲说》PPT优质课件
(2)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
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
字·词·音 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判断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被动句,染,沾)染污秽
体裁·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 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章法极为严密,从始 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 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 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 很值得品味。
一词多义
水路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清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
香远益清( 清香 )
字·词·音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语气词 ) 焉
故日月星辰移焉( 兼词 ) 陶后鲜有闻( 少 ) 鲜 芳草鲜美( 鲜艳 )
字·词·音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长枝蔓;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 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逐名利已蔚然 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 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6.通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
志,这种写迹的反衬。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描
写莲花,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含蓄 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写法·指导
2.拟人手法的运用。 《爱莲说》并不仅仅是在赞美莲的纯洁,而是
爱莲说 自学文档 课文翻译注释
《爱莲说》第一课时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东晋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欢牡丹。
我只喜欢莲花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可以远远的观看却不能靠近玩弄。
我认为菊花,它是花中的隐士;牡丹,在百花中象征着富贵;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哎!喜欢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欢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欢牡丹的,当然很多啦。
二、注释1、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蕃】多。
3、【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u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4、【独】只。
5、【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6、【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7、【染】沾染(污秽)。
8、【灌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灌,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9、【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莲的茎。
10、【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11、【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12、【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13、【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4、【焉】语气词。
《爱莲说》原文和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5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拓展迁移
链接:袁莎老师《出水莲》筝曲
莲花别名: 荷花、芙蕖、水芝、水华、菡萏、水芙蓉、藕花
咏莲诗词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咏莲诗词
赠荷花 唐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结构助词,的
多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只
牡丹。
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 李,所以称为“李唐”。
“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 排比、比喻、拟人 以菊比隐士,以牡丹比富贵之人,以莲比君子; 写莲处处紧扣君子特征,名为写莲,实则写自己。
5.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
课堂小结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形 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的坚贞高洁的品 格,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 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和鄙弃。
字词积累
fán
yú
蕃予
yū
淤泥
lián màn
xiè
清涟 不蔓不枝 亵玩
zhuó
濯
xiǎn
鲜有闻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听读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哲学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爱莲说》。
这篇文章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是《爱莲说》的课文原文:爱莲说余杭州人也,家在西湖之滨,家贫,无田产,父母且丧,贫不能自存,然犹有叔父,为余计日可图,盖亦无他法也。
每以乞丐形于市,余常蹴然而归,言家贫,乞食,人莫之与,独一人予余糟糠,余因得活。
叔父死,无所从归,亦无可如何之策,因自度西湖之滨,有荷花田甚佳,亦可卖钱,乃自以为得计,遂往花田中,以卖荷花为业。
余年十七,时值盛夏,荷花已开,花田中百花争艳,而荷花独秀,独异于众花。
余每日早起,身披蓑衣,手持篙船,往花田中摘荷花。
摘花之时,余常为花中之蜂所螫,虽痛,而余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因为蜂螫之痛,使我更加珍惜荷花的美丽和芬芳。
余每摘一朵荷花,便将其插于篙船之上,篙船上的荷花越来越多,而余的心情也越来越愉悦。
每当篙船上的荷花已满,余便将其摆放在船头,然后继续摘花。
篙船上的荷花,有红的、白的、粉的,有大的、小的、娇的,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每当夕阳西下,余便将篙船上的荷花摆放在家门前,让人们欣赏。
人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荷花,都赞叹不已,纷纷称赞余的荷花摆得好。
而我则默默地欣赏着这些荷花,心中充满了对荷花的爱和对生活的感激。
荷花,它生长在污泥之中,却不染一丝尘埃;它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却不因风雨而凋谢。
荷花的美丽和坚强,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人生如同荷花,我们也要在逆境中坚强不屈,要在困难中追求美丽。
正如周敦颐所说:“吾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荷花的美丽和纯洁,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通过摘荷花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我们的出身和境遇,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心去追求美丽,我们就能够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爱莲说》课文解读
《爱莲说》课文解读爱莲说,写了莲与人的关系,耐人寻味。
该文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通过描绘花草与人的关系,表达了深情厚意和生活态度。
本文将对《爱莲说》进行精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
1. 文章概述《爱莲说》以莲花为主题,描述了莲花的生长特点、品质和与人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平凡事物的独特感悟。
2. 莲花的美丽与品质莲花被作者形容为“无人窥见”的美,暗示了其高洁纯净的品质。
莲花在污浊的泥土中生长,但花瓣却保持着纯洁的色彩,象征着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和磨难,保持内心的坚持和真诚。
3. 莲花与人的关系作者通过描写莲花与人的亲近和接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莲花在水中生长,需要人们的照料和保护,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美丽和喜悦。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4. 莲花的生命力与坚韧莲花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活,生命力顽强。
作者通过揭示莲花的坚韧品质,表达了迎接挑战、逆境中求生的生活态度。
无论何时何地,莲花都能如常绽放,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5. 对生活的态度《爱莲说》引发人们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作者不止赞美莲花的美丽,更关注其生存过程中的坚韧和努力。
这启示了人们要以莲花的态度对待生活,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坚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 共情与自省通过《爱莲说》,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共情之情和自省之意。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品质和生活态度的深入描写,引发人们对自身的思考。
或许我们也能从莲花身上找到与自己相通之处,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结语《爱莲说》给人们带来了深思和共鸣。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平凡事物的独特感悟。
通过阅读并理解这一课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打开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我们应该向莲花学习,保持自己的内心纯洁和自身的坚韧,相信这样的生活态度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力量和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元公集》。
元公,周敦颐的谥号(死后所给的名字)。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道州营道人。
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重点词注释:
蕃: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yú)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通达)。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作动)生枝蔓。
枝:(名作动)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
远:(形作动)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谓:认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