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
![【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d51e23380eb6294dc886c21.png)
【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诗中将春夜喜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
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
这首《春夜喜雨》,将雨描绘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还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题中的“喜”字虽然在诗文中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欢喜之情。
从欢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会春色满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0846ef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b.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首中国古代诗歌,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秋天的夜晚,微风习习,从未有声。
这时,唐代诗人杜牧带着感慨,深夜潜入了这个宁静的世界。
夜晚的秋风轻轻地吹过,不仅滋润了大地万物,还带来了无声的美好。
人们都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时候的夜晚更是清凉宜人。
杜牧感叹道,这微风如同一名行走于夜晚的盗贼,悄无声息地进入每一个角落,滋润着一切。
随着秋风的来临,大地上的万物也逐渐变得细腻而富有活力。
树木舞动着枝叶,不发一语,却用行动展示生命的活力。
果实在这样的季节里也更加的饱满。
杜牧强调了秋天给大地带来的滋润和活力。
夜晚的秋天却是安静的。
此时,杜牧用“无声”来形容夜晚的秋风。
这夜晚的秋风不产生令人扰人的噪音,而是静静地流过大地。
它不仅滋润了大地,也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夜晚的秋风给人们带来了安宁和宁静,让人们在它的陪伴下入眠。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随风潜入夜”的行动,生动地展示了夜晚的秋风给人们带来的静谧和快乐。
通过描写秋风的无声滋润,让人感受到了深秋的宁静与美好,也借此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而唯美的文字,表达了杜牧对秋天夜晚的独特感悟。
通过描绘夜晚的秋风的细腻与静谧,激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美好神往,同时也引发了对内心宁静和平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无论是在千年前还是在当今社会,人们都需要夜晚的宁静和心灵的滋润。
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品味生活的细腻和美好。
正如杜牧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感悟永远值得我们去追求和珍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意思-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意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0b3f91960590c69ec37656.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意思|赏析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译文二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赏析作者:佚名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c537b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0.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多妙啊!就像妈妈对孩子的爱,总是默默付出,从不求回报。
比如孩子晚上踢被子,妈妈会悄悄帮盖上,不吵醒孩子,这不就是那种无声的滋润吗?2. 想想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不是像老师的教诲呢?平日里一点点地引导我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就如同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难题,让我们不知不觉就进步了呀!3. 哎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就和好朋友的关心一样嘛!在你难过时默默陪着你,给你递上一张纸巾。
就像那次我心情不好,朋友啥也不说,就静静地陪着我,真的好温暖啊!4. 你们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不像春雨滋润大地呀!悄无声息地让万物复苏。
比如春天来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不就是被春雨这样无声地滋润着嘛!5.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简直就是善良的人做善事啊!默默地帮助他人,不张扬。
就像小区里那个经常义务打扫的爷爷,给大家带来干净的环境,却从不求夸赞,多了不起呀!6. 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就是那默默努力的人吗?一点点积累,最后惊艳众人。
像我的同桌,平时默默学习,考试时成绩特别好,让人刮目相看,这不就是无声的力量吗?7. 你们觉不觉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那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呀!在各种活动中付出,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就像那次活动中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真的让人感动啊!8.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和那些坚守岗位的人太像啦!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保障我们的生活。
比如每天清晨的清洁工,他们无声地工作,为我们带来整洁的街道,多棒啊!9. 哇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不就是生活中那些小确幸嘛!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温暖和惊喜。
就像偶然遇到一朵盛开的花,那种美好真的难以言喻啊!10. 仔细想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就是父母之间的爱情吗?平平淡淡却又无比深厚。
就像我爸妈,几十年如一日的相互陪伴,这就是无声的爱呀!我觉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真的太有魅力了,它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一种细腻而又伟大的情感或力量,让人感受到生活中那些默默发生却又意义深远的事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6f4b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7.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摘要:一、诗句背景介绍1.诗人简介2.《春夜喜雨》诗篇背景二、诗句意境解读1.随风潜入夜2.润物细无声三、诗句艺术特点1.对仗工整2.音韵优美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四、诗句所传达的思想感情1.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寓言式表达:滋润万物的默默奉献精神五、诗句启示与价值1.无私奉献,关爱他人2.注重细节,润物无声正文:《春夜喜雨》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绘春雨的诗歌。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春雨的柔和、滋润与默默无闻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读这句诗的意境及其艺术特点。
首先,从诗句背景来看,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关注国家民生为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而《春夜喜雨》正是他寓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春雨滋润万物的欣喜之情。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绘了春雨随着夜色悄悄降临,滋润大地万物的过程。
其中,“随风潜入夜”表现了春雨降临的悄然无声,与风同行,不张扬地滋润大地;“润物细无声”则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无微不至,使万物在悄然无声中得到滋润。
这两句诗通过对仗工整的形式,以及音韵上的优美,展现了春雨的韵味。
在艺术特点方面,这两句诗通过对仗工整的形式,展现了诗句的音韵美。
同时,诗人寓情于景,将情感融入到对春雨的描绘之中,实现了情景交融。
此外,诗句中的“随风”与“润物”还具有寓言式表达的意义,象征着一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以及注重细节、润物无声的精神品质。
总的来说,杜甫的这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特点,传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无私奉献、润物无声的价值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https://img.taocdn.com/s3/m/c5ec42e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e.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诗中提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句诗才虽然短小,但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下面将通过1000字的文章对这句诗进行解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令人想象到一幅深夜中的画卷,风悄悄地吹过,仿佛化身为一位悄无声息的艺术家,轻轻地为大地上的万物润色。
这里的“随风”形容了风的轻盈和自由,而“潜入夜”则使人感到一种神秘和幽暗的氛围。
整句呈现出一种宁静、柔美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气息。
“润物细无声”这一句承接了前半句的意境,通过“润物”这一动作,使人感受到风的柔和和细腻。
这里的“物”可以指天地间的一切事物,也可以指人类社会中的一切。
它们包括了花草树木、湖水山川、昆虫鸟兽,也包括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风轻轻吹过,不带任何声响,却能够以其独特的方式滋润一切。
在这种滋润之中,既有一种细腻的关怀,也有一种大自然的力量。
这句诗还有着深刻的情感寓意。
在古代中国,文人墨客往往在夜晚寄情于诗词,通过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来寻求心灵的安慰。
而这句诗中描述的“随风潜入夜”则像是诗人自己的心灵的投射,寄托着她对生活、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和思考。
她对生活中各种琐事、烦扰和困顿的关怀之情,在这句诗中通过风的形象得到充分的表达。
这句诗还可能带有一种抒发离愁别绪的情感色彩。
古人常将风作为离别的象征,它代表着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而这句诗中的“随风潜入夜”描述了一种隐秘的行动,似乎在诉说着某种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
这里的“随风”不仅带有诗人心灵的投射,也从某种程度上寓意了诗人对离愁别绪的诉说。
李清照的《如梦令》这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短短的八个字中,展现了一幅隽永而细腻的画面。
它以自然界的风为媒介,借助细腻而温柔的力量,润物抚心,给人以深入内心、撩拨情感的感受。
这种细腻柔美的写作手法,以及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使得这句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领悟和热爱。
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是什么意思
![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ceec5f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8.png)
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是什么意思
这句的意思是指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这首诗句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是: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的解释是: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生活中的意思
现在人们往往用这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老师就像春雨一般的无声无息的帮助着人们,却不求回报,老师是最最高尚的,无私的。
爱情中的意思
一直爱着你,却不愿打扰你,遇见一个人,爱上一个人,从此,心中便不再觉得孤单,就像漂泊的小船,终于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
爱情,终于可以让颗迷茫的心,渐渐安静下来。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有了这样一个知心爱人,就算是远远地守候着,也是一种幸福。
此生,我们可以共享一方蓝天,可以共同去感受这个时代,给予人们的喜乐哀愁,
去品味生活中的美,去经历生命中的痛。
只要有你,只要爱过你,这苍白的一生,也就有了最温暖的底色,从此,无惧风雨,无惧寂寞,爱一直都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be92da180722192e4536f6c0.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a5c333c0a1c7aa00b52acbc9.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译文] 随着暖风悄悄地在夜色中降临,滋润着世间的万物丝毫也不吵闹。
[出典] 杜甫《春夜喜雨》注: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注释:1.好雨:指春雨。
2.乃:就,马上。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乡间小路。
7.俱:全,都。
8.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9.独:独自,只有。
10.晓:早晨。
11.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红,花。
12.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13.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3、译文1: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滋润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使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译文2:好雨就像知道时令和节气的需要,正当春天需雨之时它就来到了。
随着暖风悄悄地在夜色中降临,滋润着世间的万物丝毫也不吵闹。
田间的道路被乌云笼罩得一片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灯火在明亮地燃烧。
待到天亮时再看那被浸湿了的百花,锦官城中的鲜花啊是那样沉重而又妖娆。
4、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
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
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
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
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0fe6de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a.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句具有诗意的句子,意味着随着微风的轻轻吹过,夜
晚的世界变得湿润而安静。
这句话以浓郁的意境和巧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
的场景。
在这个句子中,“随风潜入夜”形象地表达了微风的轻柔和夜晚的静谧。
微风拂过,
没有喧嚣的声音,只有无声的水滴和草叶在润物悄悄滋润。
整个夜晚弥漫着湿润和宁静的
气息,这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使人不禁陶醉其中。
这句话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妙:风轻轻吹过,水滴顺着树叶滑落,溅起涟漪,细雨洒在
细小的花瓣上,沁人心脾。
整个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宁静之美,没有嘈杂之声,只有大
自然围绕的静谧和深思。
这句话也可以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多风多雨的日子里,我
们往往只关注那份浮躁和喧嚣,却忽略了风景中细微而珍贵的细节。
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
能发现世界上那些被埋没在喧嚣中的美好和重要。
我们可以学会随风潜入夜,在喧嚣中保
持内心的宁静,沉静思考自己内心世界。
这句话还能引发对时间的思考。
夜晚是一天中时间流逝最缓慢的时刻,这时候风潜入夜,水滋润万物,世界似乎进入了静止的状态。
时间虽然安静但不会停止,它依然在流动,就像细微的水声在我们耳边响起。
这句诗意的句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夜晚宁
静的美丽景色。
它使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启发人们并思考人生和时间的
意义。
它让我们注意到那些被埋没在嘈杂中的珍贵时刻和细微之处,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
个细节,每一个瞬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881da4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f.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描述,句句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微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八个字,道出了永恒主题:低调、踏实、温润美好。
一不留痕迹就是最好的存在。
这是对世俗的超脱,对自我的舍弃,对宁静的追求。
随风潜入夜,是对自然的一种敏感,身临其境的感受。
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风雨雷电,都能够时时处处的感悟让感受到的自然之美。
这是一种超然的状态,在风中悄悄地变换着。
这个世界上总是需要有这么一些隐形的力量在悄悄地默默地牵引一切。
夜晚的风,吹散了一天的燥热,为大地带来了丝丝凉爽,让人们在这个家园里不再焦躁,不再浮躁,感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安祥和宁静,在梦的国度里悄然进入一段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灵魂返璞的时刻。
这是一种内心的放肆,一种灵魂的自由,没有任何假面豔妆可以伪装,只有自我。
潜入夜的静谧,是万物归属的港湾,是人们灵魂的安放之地。
润物细无声,是一种行为,一种风范,是一种生活的品位。
在这世界上无一处不对应,无一处不相连。
一个细小的系带就可以串起这世界的一切。
而生活的每一步,每一个举动都像一条丝带般细致温柔,会连接那些亘古时空之间的遗憾,成就那些触手可及的美好。
细心和用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交融的粘合剂。
无声的力量是刚柔并济的,无声的力量是前行的动力。
生活中,总是需要这样一种气息在内心润物,慢慢成就心灵深处绵绵不绝无声无息的美好,永不驰张永不屈,是对生命的态度,是对生活的诠释。
将微小的绵力变成推动世界的宏大力量,对夜空中的星光一闪一闪中,我们挥洒下不屈的执著,将自然的润物之美在无声之中尽显出来。
无声中的细润,是对一种内在的美感的表达。
它是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一个细小的点点滴滴的关怀,给予心灵的感动。
在每一次微笑用心沟通而产生的良性的相互作用中,自然的美在凝望之中,优雅生生地呈现永不凋零的美好。
无需煊赫,无须张扬,只需静默演绎,悄悄尽现。
这八个字,不止是对抒发了自然界隐秘的润物之美,也是对深层次的涵育人心润物细无声、深夜悄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1f4f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a.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摘要:一、背景介绍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来源2.作者简介二、诗句解读1.随风潜入夜2.润物细无声三、诗句意境赏析1.以自然景象描绘潜移默化的力量2.强调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四、诗句启示与应用1.启示: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2.应用:在教育、宣传等方面的实践正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全文以草原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句诗进行解读、赏析,并探讨其启示与应用。
一、背景介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诗歌以直接反映社会现象和批判时弊为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诗句解读1.随风潜入夜随风潜入夜,意味着风悄悄地随着夜晚降临,形象地描绘了潜移默化的力量。
在这里,风作为自然现象,其潜移默化的特性被诗人巧妙地用来比喻一种无形的、深远的影响力。
2.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意味着雨水滋润着万物,却没有声响。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教育如同雨水滋润万物,虽然不易察觉,但却在悄然无声中塑造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三、诗句意境赏析1.以自然景象描绘潜移默化的力量在这句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描绘潜移默化的力量。
风和雨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将这种力量寓于自然景象之中,诗句的意境更为丰富,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潜移默化的内涵。
2.强调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诗句中的“润物细无声”是对教育作用的生动描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质和习惯。
这种培养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易察觉,但却影响深远。
四、诗句启示与应用1.启示: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这句诗启示我们,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时,要注重潜移默化的方式。
通过无声的熏陶、感染,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54f473a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c.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首著名的诗歌,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
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深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何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代表什么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首先,这首诗启示我们去思考自然万物的神秘和众生的意义。
诗中的“随风潜入夜”是形容风的神秘和玄妙。
风是无情的,但它又是无处不在的,能够摧毁一切,也能够为万物带来新生。
随着风的飘逸,诗人通过观察自然世界,深深地沉浸在自然的美妙之中。
为什么是“夜”呢?因为夜晚是人类无法掌控的,夜晚的万物是静态的,无声的,这就使人们心中充满了许多疑惑和神秘感。
因此,这里的“随风潜入夜”用来形容诗人探究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随着风潜入夜,诗人逐渐发现自然中微妙的细节,理解自然界的本质。
这样的追求,使他感到非常惬意和满足。
这是因为,自然对于人来说不断地教育着我们,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
其次,这首诗告诫人们要学会静心体会生活的细节。
江山不再,有漂泊的人们,但是随风潜入夜,独自静坐的诗人也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平静。
通过观察自然,诗人发现自然的本质是虚无和变幻。
像风一样,我们的生命也是短暂的,而且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诗人教育我们要珍视眼前的生活,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学会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行事中,去体味到生命的真谛,在做事的同时,也要好好享受人生的乐趣。
因为,生命如风,转瞬即逝,唯有珍惜每一刻的时间,才能把握住生命的真正价值。
最后,这首诗还告诉我们,要学会保持沉静、保持清明。
理解自然,也要有一种超越自然的理性和清晰的头脑。
在这个不断变幻的世界上,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保持一种立足于心灵的清明。
就像风一样,在面临各种变故的时候,它能够继续前进,因为它没有思考和情感。
同样的,我们也要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一份平静,不被外界干扰,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从而走上一条更加正确的人生之路。
总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首充满哲思和人生感悟的诗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638462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f.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
它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风在夜晚悄无声息地吹过,滋润着大地万物的美好画面。
这句诗不仅在文学上表达了风的柔情细腻和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更让人们感受到了风的力量和温柔。
风是大自然的产物,它的存在给大地万物带来了诸多好处。
当风悄然而至,带着丝丝微凉,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和愉悦的心情。
夏日的炎热正被风吹散,人们不再感到闷热难耐,仿佛置身于清风拂面的世外桃源。
风在夜晚,让大地更加宁静,万籁俱静,没有了尘世的繁杂,使人们更加愿意沉浸在安静而美妙的夜晚中。
大自然的万物也受益于风。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用中国古代诗人的视角发现了风的另一面。
在夜幕降临之时,大地渐渐沉寂,万物似乎也在休憩。
此时,风悄悄地吹拂着花草树木,为它们带来了滋润和慰藉。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并不被人们所注意,但却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在干旱的时候,风会带来水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在潮湿的时候,风能够卷走多余的水汽,为植物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风的存在协调着大自然的运转,为万物的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除了对大自然的影响,风也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风能够给人们带来迎风而行的快感,让人们迎刃而解,克服万难。
风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在古代,风车和风车帆就是利用风能的典型例子,它们为人们的劳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如今,风能发电更是成为了一种清洁能源,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风的力量虽然庞大,但它又是如此温柔和细腻。
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中所表达的那样,风的力量和作用都是在细微的事物中展现。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风也是如此,它时而温柔地轻抚着人们的脸颊,时而在大自然中迅速地奔跑着。
不论是悄然入夜的风,还是疾风暴雨,风始终在人们身边,承载着大地的气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柔和美好。
除了自然界中的风,人们还常使用“风”这个动词形容言语的传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3fb7ff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c.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深刻地表达了夜晚风似有、无声润物的意境。
夜晚,是一种神秘而寂静的存在,悄然而来,无声而去。
而风,则是夜晚里最常出现的自然现象之一。
随着风的轻轻吹拂,夜晚的世界也似乎被善待了一般,润物、悄语、生命都在这些微风里得到了滋润和安慰。
在这个充满喧闹和繁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忘记停下脚步,静心倾听。
然而,在夜晚里,风轻拂树叶的声音、悄悄白沉沉的雪花、深深的呼吸声、微远的虫鸣声等等,都变得非常清晰。
或许正是因为夜晚和风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听到这些平时被遮蔽了的声音。
这里不仅有生命的存在,还有风的芬芳。
正是在这样的夜晚里,我们才真正能够拥有珍贵的时光,尽情享受着风的轻盈。
风的存在,也使得夜晚的生命更加丰富和多彩。
银河之内,那些历尽千辛万苦寻觅灵魂家园的星云,就像远古时代的集体留声机,在夜晚里发出恒星的狂呼。
又或者是,那群经历了几十年岁月沉淀的古树,也同样在风的吹拂下,传递着深沉的生命力量和经验。
然而,风的存在并不会带来夜晚的喧闹。
一切都是如此的安静、平和。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不禁让人感到平静与释放。
这种感觉,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心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引发我们对于自然的思考。
夜晚的风,润泽大地、滋养万物,却又如此轻盈、静谧。
这样的自然现象,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这样类似风的能力。
不断润泽和滋养,但又不惊扰他人和破坏生态平衡。
也正是这样,我们才能够赢得自然和人类的尊重和爱护。
总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句动人的诗句,唤起了我们对于夜晚生活与风的思考。
在这样的回味和深度中,我们或能够找到真正的内心寄托,耽搁不开的怅惘和思考,慢慢化开,让身心轻松、宁静、释放,平和地度过每一个夜晚。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dfdd9d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1.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明代文学家唐寅的名句,形象地描述了风的悄然入夜,细密渗透的过程。
这句话不仅展现了风的神秘和温柔,更道出了大自然的细腻和宁静。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我们也需要像风一样,润物细无声。
人们常说,风是无形的,但它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它可以席卷千里,也可以吹拂心灵。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保持一颗风的心灵,无声润物。
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一朵浪花、一片树叶、一抹月光,都是无声的存在,但它们的存在却让人心生欢喜,这就是细无声的艺术。
在现代社会,沟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在面对一些细腻的东西时,也要善于保持心灵的细微之处,像风一样温柔地润物。
风是变化无常的,有时轻柔袭人,有时则狂暴不止。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像风一样,能变化自如。
有时候,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需要放下内心的焦虑和愤怒,采取更加温和的态度。
我们需要像随风潜入夜一样,细腻渗透,让自己在变幻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风也是一个旅行者,它不断地穿越大山大海,带着空气的温度、水汽的气息,感知大地最深层的润物。
我们也需要像风一样,去领略生活中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气息,去温润我们的心灵,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包容、温柔的人。
风也是大自然最温和的表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像大自然的一幅优美画卷。
大自然温润万物,用细腻的力量滋润生灵。
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我们也应该懂得欣赏和感恩,学会用细微的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压力和烦躁,但是当我们放慢脚步,去静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时,也会收获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我们应该学会静心,细细品味大自然的美好,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一切,让自己成为一个细腻而温柔的人。
风在润物细无声的同时也在讲述着大自然的神奇。
我们能感受到风轻轻拂过脸颊,看到风翻动着树叶,听到风带来的悦耳声音,我们不禁感叹风的神奇力量。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也是一份超然的心境,去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感悟万物的美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934372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e.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中的一句诗,描绘了风的形态和作用,同时也借风抒发了自己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下面是对这句诗的一个1000字的解读。
这句诗以风为主题,通过描绘风的特点和动态,表达了苏轼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提到“随风潜入夜”,这是一个形象的描写,把风吹过的动态形状隐喻为潜行入夜。
夜晚是寂静的,人们无法察觉到风的存在,但风却在暗中默默地吹拂着大地。
这一描写既表现出风的神秘和隐匿的特性,也隐喻着在某种情况下,人们对于一些微小但重要的事物常常没有留意。
接着,诗中写到“润物细无声”,说明风的特点。
润物是指风能给物体带来潮湿,起到滋润的作用。
风的滋润是无声的,既是因为风本身没有声音,也是因为风的作用过程很温和,不带来任何干扰和骚扰。
这一描写暗示了风的温和与无声中所蕴含的力量。
在人的生命中,经常有一些微小而不起眼的事情和人对人的关系,温和而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情绪,我们却容易忽视和忽略。
除了描绘风的特点,这句诗还通过风的形态和作用,抒发了苏轼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风是变化无常的,随风而去的东西是流转不定的。
风起之地,物事瞬息而逝,没有任何停留的痕迹。
这与人的一生相像。
时间如风,逝去无声。
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也是匆匆而过,很快就被忘却,没有留下永恒的痕迹。
时间的流逝和物事的改变,也带给苏轼一种无奈和沧桑的感慨。
整首诗用了很多象征和隐喻,通过描绘风的特点和作用,以及随风而去的东西,表达了苏轼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充满着对于瞬息而逝的时间和流转不定的世事的无奈和感慨,借风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与时光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在描绘细微之处蕴含了宏大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时代的思考和感慨,具有深远的内涵和意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句极富诗意和哲理的诗句,通过描绘风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12b1699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f.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取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中一句描写了风轻轻地吹拂,静静地滋润着周围的一切,毫无声息。
这句诗用深沉的意境描绘了大自然的神秘魅力,也点明了人生的哲理和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句诗的含义,并观察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我们来解读这句诗的意义。
风是一种无形无色的自然力量,它能够轻轻地流动,滋润大地,却又不留痕迹。
夜晚是一种神秘的时刻,人们在夜晚往往会感到思绪万千,回忆往事,思考未来。
而“随风潜入夜”就是在这样的时刻,风轻轻地流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这样的情景让人感到神秘、安静、迷人。
而“润物细无声”则是描绘了风轻轻地滋润着万物,使它们在无声的作用下茁壮成长。
这样的意象是多么的美好和动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像风一样,用一种细微而不张扬的方式,去关怀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物。
不论是朋友之间的关心,家人之间的爱护,还是工作中的耐心和细心,都需要我们用一种“无声”的方式去润物。
我们也可以将这句诗应用于自己的人生境遇。
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声张自己的存在,而是用一种低调的方式,去影响身边的人和事物。
正如风轻轻地吹拂,不留痕迹,又能使植物生长茁壮一样,我们也可以用“细无声”的力量,去改变周围的环境,去影响身边的人。
这句诗也能够启发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有时候,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会让我们感到无助和迷茫。
这时,我们可以学会像风一样,轻轻地影响自己的内心,平和坦然地面对一切。
不要过于张扬,也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用一种“细无声”的力量,坚定地前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够见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象。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细心呵护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在无声的影响下茁壮成长;一位父母在家庭中细心照料家人,为家人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生活环境;一位公益志愿者在社区中默默奉献,关爱弱势群体,让他们在无声的影响下感受到温暖和爱心。
值得一提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可以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诗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74e1b8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3.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解释: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诗意:此句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生动地再现了诗人见细雨润物的欣喜之情,赞扬了春雨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朝代】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为什么好呢,因为它“知时节”。
这里就是把雨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紧接着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
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0267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e.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润”的意思》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理解一句古诗里的一个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里的“润”。
“润”这个字呀,就是让东西变得湿润、有水份的意思。
比如说,小花小草在太阳下晒了一天,都干干的。
到了晚上,下了一场小雨,雨水一点点地落在小花小草身上,让它们喝饱了水,不再干巴巴的,这就是“润”。
再比如说,秋天到了,天气很干,我们的嘴唇会起皮。
这时候涂上唇膏,嘴唇就变得湿润舒服啦,这也是“润”。
小朋友们,能明白“润”字的意思了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润”的意思》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润”。
你们想想,农民伯伯种的庄稼,如果一直不下雨,土地就会干裂,庄稼也长不好。
这时候来一场及时雨,雨水“润”了土地,庄稼就能好好长大啦。
就像我们写字用的铅笔,如果笔尖太干,写出来的字就不清晰。
这时候在铅笔尖上沾点水,笔尖就“润”了,写起字来就很顺滑。
小朋友们,是不是对“润”更清楚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润”的意思》
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说说“润”。
“润”就好像是一个温柔的小天使。
比如说,冬天的时候,我们的手会变得很粗糙。
擦了护手霜,手就被“润”得又滑又嫩。
又比如说,一块干干的海绵,放到水里泡一泡,就被“润”得软软的,能吸水啦。
小朋友们,希望你们记住“润”这个字,感受它带来的美好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要: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处处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等多渠道的语文学习来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获得精神享受,从而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创设情境;渗透情感;丰富情感
曾经有一位教育大家说过:“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就是教育的催化剂。
”因此,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
因此,在我们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熏陶无疑是最佳途径。
1.吃透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对教材中相关的情感因素加以整合、比较,挖掘出课文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情感。
比如,进行《背影》教学时,我就紧紧抓住文中父子二人的对话,虽然只有四次,且十分简洁,但话短情深,含有丰富的潜台词,蕴含着父
子之间的浓情厚意。
第一句是儿子劝他不必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担心茶房不周到。
第二句是到了车站,儿劝他回去,他说:“我买几个橘子。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怕儿子在车上饥渴。
第三句是买回橘子走下车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关心儿子沿途安全。
第四句是走了几步回头说:“进去吧,里头没人。
”——唯恐行李丢失。
这些话确实是再简朴不过了,但却包含着千情万绪。
它把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怜爱、体贴、照顾之意,丝丝牵挂、依依难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学生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文本情境之中,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
通过备课时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我很自然地找准了课堂教学中这一情感切入点,为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
还以《背影》为例,当学生在真正读懂了文本时,我趁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在学生动情的倾诉中,课堂氛围再次掀起高潮,学生更能体谅父母的苦心,更懂得去孝敬父母。
这时,我要求学生把这种情感体验从口语的表达转化为书面的表达,再次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炬,篇篇真情之作喷薄而出。
我想,像这样的一些教学细节,学生们在几年以后回忆还会历历在目,这正是因为课堂上教学情境
的设置,情感氛围的营造,才给了他们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在课外阅读中丰富情感
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情感与形象的力量,不仅告诉学生生活是“什么样子”,也在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客观地起着处世“指南”和人生“教科书”的作用。
1.选择阅读的情感切入点,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需要
书有良莠之分,不能让学生不加选择地去“滥读”,可现在的很多学生却常常对教师推荐的读物存在排异心理。
因此,在指导进行课外学生阅读时,我会结合学生年龄和情感特点,选择适合于学生阅读的书目,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在阅读中的情感需要。
例如,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享受到母爱的无私,但我们往往很少会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厌烦母亲的唠叨已是学生日记中流露的普遍情绪。
针对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不良现象,我适时地在班级开展了以“母爱”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要求学生在活动期间搜集、阅读有关母亲的文章,每周都必须交上来不少于三页纸的摘记,每则摘记后都应有2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
这样以一个恰当的“感点”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趣味性,同时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阅读观。
2.搭建阅读的心灵交汇点,帮助学生进行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的磨合
我觉得学生只是阅读了还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把阅读中所收获的情感及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
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读书交流会。
在交流会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自己的“读书札记”中找到了有关颂扬“母爱”的文章:《妈妈做你的榜样》《勇敢是母亲的本能》《母爱的种子没有发芽》《母亲,请让我给你安宁》《我们用母爱的翅膀彼此相容》……同学们用深情的语言读起一篇又一篇的亲情文章,讲述着一则又一则感人故事,许多同学回忆起从小到大的母亲对自己爱的点点滴滴和默默关怀,我看到平日调皮捣蛋的学生,此时个个都是个懂事的孩子。
交流会结束后,我又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在作品中,许多同学都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母亲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歉意,抒发了对母亲的真挚情感,从而实现了自我的情感内化,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目的。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语文教师,要时时处处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等多渠道的语文学习来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获得精神享受,从而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