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
3、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 也。 4、其后乃可图也 5、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6、不顾国家之大害 7、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且以雕鸷 之秦 8、乃造焉
整理各类文言知识,翻译
1、太子受而舍之 2、足为寒心
3、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4、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5、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6、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7、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问:这几节文字交代了与荆轲有关的哪些 内容? 主要交代了三个内容: 1、好书剑,曾以术说卫元君。 2、曾游榆次,与盖聂论剑。
3、曾游邯郸,与鲁勾践博。并引出与后 来故事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两个人物:高渐 离、田光。
思考:
1、“荆卿好读书论剑”这句话有何暗示?
“好读书”,表现荆轲儒雅的特点;
“论剑”,为下文刺杀秦王作铺垫。
作者是如何写廷刺秦王片断的?
作者把荆轲置于强秦的朝堂这个特殊的环境,采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作。
正面描写:为掩护秦舞阳“色变振恐”,荆轲一 “笑”一“顾”一“前”,体现他沉着机智、镇定自 如的超人胆识;刺秦王时,“把、持、椹”三个动词, 写出其敏捷勇敢;“倚柱笑骂”,写出他的视死如归。
思考:
荆轲刺秦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求取信物(樊将军首级、燕督亢地图)
准备匕首(淬毒药)
准备副手(秦舞阳 朋友)
思考: 荆轲私见樊将军,为何能使樊将军慷慨献身?
荆轲三问樊於期:
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 步试探; 接着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 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 最后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 行刺打算,征询意愿,告之以谋。
思考: 这一情节中,表现出荆轲与樊於期怎样的特点?
荆轲
侠肝义胆 果敢勇决 擅长辞令 工于心计
樊於期
义勇刚烈 热肚直肠
思考:
一切准备得差不多时,荆轲为何没有出发? “有所待” 太子丹是什么样的态度? “迟之,疑其改悔”“先
遣舞阳”
荆轲对此有何表现? “怒,叱太子” 各自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特点?
荆 轲 刚直不阿 秉性刚烈
结交的人都是杰出之士
探究:
本文开头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
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 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 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 朝之愤非良图”(元胡天游诗)的励 志精神。结合司马迁生平,探讨其屡 次叙述此类情节的个人感情因素。
①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遭受宫刑,借荆轲、韩信 这些人的做法来激励自己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②真正的勇敢,是对正义的维护,是对真理的仗 义执言,做有胸怀有担当的“大勇”者,不在小 节上斤斤计较。
研读第9节
1、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2、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3、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4、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而李信出云中,太原,赵不能支秦, 必入臣。 5、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6、使悉反诸侯侵地 7、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8、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舍上舍
背景简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 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 前 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 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 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 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 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 同时也为报“见陵”之怨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 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 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 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 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 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
鉴赏刺秦场面的写作方法
(1)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 物形象。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 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2)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 形象。写“年十三”就杀人的秦舞阳“色变振恐”,衬 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 “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 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不怡良久”,这 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 过程.荆轲“奉-取-发-把-持-逐-掷”,主动进攻未遂, 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起-拔-走-负-击-断”, 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思考:
太子丹的刺秦计划是什么?找出相关文句,并做概 括。 太子丹刺秦王的计划,一是劫持秦王,胁迫秦王订立 盟约,退还所侵略的诸侯的土地。
二是使秦国大乱,诸侯再次合纵消灭秦国。
研读第10—12节
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 至燕南界。 2、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 6、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7、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荐 刺
鞠武
田光 人头、地图 匕首 副手
刺秦王
备 刺
廷刺 影响
荆轲 高渐离
不复近诸 侯之人
历史对荆轲刺秦的评议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左思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潜 江湖侠骨——龚自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焉。 ——北宋•苏洵 轲不足道也——南宋•鲍彪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朱熹
司马迁的评价
牛运震曰:“荆轲逐秦王一段, 本可整齐叙之,偏用极历乱之笔;亦 本可简约叙之,偏用极详细之笔。盖 不历乱则情景之仓皇扰乱不见,不详 细则事迹之节次曲折不出,节次曲折 出则情景之仓遽见矣。极详细处正其 极历乱处,极历乱处正其极整齐处也。 此中摹画叙次有绝大神通.太史公出 力写来,后人当悉意求之。” (《史 记评注· 刺客列传》)
“廷刺秦王”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
计见秦王
顾笑武阳 秦廷搏击 倚柱笑骂
遇难去世
廷刺秦王
秦武阳:“色变振恐” 荆轲:顾——笑——前 秦王惶急: 惊——起——绝——拔——操——急——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击——复击——目眩 群臣:惊愕、左右:惊呼——“尽失其度” 荆轲:取——奉——发——把——持——逐— —引——倚——笑——踞——骂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英雄虎胆、 视死如归

讨论:怎样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 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 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 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 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 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 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千 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 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 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 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 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 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 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 史的和阶级的局限。
《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是一篇类 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 时代曹沫、专诸、豫让、 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 客的事迹。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 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 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 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 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 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 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 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 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 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第八节
1、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避席。2、愿先生留意也。
3、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4、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5、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6、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7、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8、是太子疑光也。 9、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10、“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 自刎而死。
学习6-8小 节
1.解释下列词语:
故尝质于赵 过去 其少时与丹欢 交好,友好 秦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对待;友好;所以 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渐渐地;吞食;将要 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 振奋;兵器 未有所定也 安定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为什么;因为;触犯 请入图之 深入;谋划
整理各类文言知识,翻译
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 这个特点;给整个画面笼罩一层悲哀的色彩;② 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 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一曲壮歌抒 发荆轲义无返顾的慷慨情怀;③顾及全面:太子、 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 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④结合 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 感觉。⑤音乐渲染: 乐调由哀婉悲伤变徵之声 转为慷慨激昂的羽声,场面由悲向壮推进。
侧面描写:秦舞阳的“色变振恐”,秦王的“目 眩良久”,群臣的“尽失其度”,烘托其胆识。 荆轲在强秦的朝堂上,追得秦王惊慌失措,“环 柱而走”,狼狈不堪;群臣万分惊愕,束手无策。把 场面写得惊心动魄。
“廷刺秦王”在表现手法上的特 色 “廷刺秦王” 以密集的
动词、形容词渲染生死搏斗 的激烈场面,语句简短,节 奏急促,从而使文字表现艺 术和内容表达要求达到了完 美的统一。
8、夫行危欲求安……连结一人之后交
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10、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
问题探讨
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反映出鞠武和太子 丹怎样的特点?
鞠武自私自利,胆怯。他的话是大道理,也是 利于燕国,但是已经难以实施,或者根本上已 经来不及实施。 太子丹豪爽意气,威武不屈。他明知强秦之威, 也要保护樊将军。
思考:
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找出第10节 中相关句子并概括)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 夕。课文写形势,连用几个动词短语(短句), 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 危急的气氛
思考: 临危受命,表现了荆轲怎样的个性特点?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言出必行的侠义 精神。 “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勇而多谋、 城府很深、胆识超人 太子丹的恐惧、不忍,表现了他怎样的个性特点? 急躁、软弱、善良
2、与盖聂论剑,荆轲受怒目即离去,这一情节采用 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他怎样的个性?对后来的故事 有怎样的影响? 细节描写
强烈地维护自尊,也暗示荆轲的剑术未能精益求精。
为下文刺杀秦王不能成功而设下伏笔
3、第3、4节写荆轲懦弱的表现有何目的?
反衬。以荆轲论剑、争道的懦弱表现反衬刺杀秦王的 勇敢。 4、第5节中写出荆轲与一般的刺客有什么不同?找出文 中相关语句归纳。 个性不羁。好喝酒,在街市上唱歌,哭泣旁若无人。 深沉好书
1、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2、故尝质于赵 ,而秦王政生于赵 而丹质于秦 3、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 且至于燕
4、太子丹患之
5、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 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崤之险 6、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7、然则何由?
解释下列词语
1、居有间……亡之燕
太子丹
惊恐,焦急;浮躁 多疑,谋事不周
思考回答:“易水送别”一幕悲中
有壮,细读课文,探讨太史公是怎样 表现出“悲中之壮”的?
一曲易水歌,以音乐 的凄婉与慷慨和诗歌的苍 凉悲壮渲染壮别气氛,语 气长短有致而富于情韵。
易水送别
背景:“萧萧易水寒”“白衣
冠”“垂泪涕泣”“变徵之 声” ——生离死别得凄凉悲怆 活动:“慷慨羽声”“瞋 目”“发尽上指冠”“终已不 顾” ——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 悲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