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是《昆明的雨》。

这是一首关于雨的诗,由昆明市作家杨维桢所作。

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很美,像是在画画一样。

学生2:我觉得这首诗写得非常细腻,可以让人感受到雨滴落到地面的感觉。

老师:很好,学生们看得非常仔细。

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的内容。

“昆明的雨,像是一张画,淅淅沥沥,落在长巷。

草木沐浴,楼房洗脸,昆明的雨,把我们洗一遍。


首先,我们看到这首诗首句是写“昆明的雨,像是一张画”,这时,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美丽的昆明城市,是不是很美呢?
“淅淅沥沥,落在长巷。

”这里描述了昆明的雨声,它像是在慢慢地滴落,让人心情平静。

“草木沐浴,楼房洗脸”,这里写的是雨水润泽了大自然,也给了城市新的面貌。

最后,“昆明的雨,把我们洗一遍。

”这句话最让人深刻,因为雨水洗去了人们身上的污垢,也洗去了人们身上的烦恼。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出了昆明的美丽与宜人,也为我们展示了雨的另一种形式。

雨不仅可以滋润万物,还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清新。

让我们珍惜每一次雨水的降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刘秀银一、感知:一条“情”线贯全篇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昆明的雨》。

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

那我提一个问题,看看同学们读的效果如何。

请看屏幕:《昆明的雨》是一篇什么散文?(屏显)《昆明的雨》是一篇散文。

生:抒情散文。

生:写景抒情的散文。

生:第四单元的导语中说“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你看,《背影》是写人记事的,《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散文两篇》是阐发哲理的,剩下的这篇《昆明的雨》不就是写景抒情的吗?师:结合“单元导语”来回答,说明你有“大局”意识,思路开阔,自读课文就该这样去学。

生:老师,我想说,课后的“阅读提示”中也已经讲得很明白的。

师:非常好,“阅读提示”就是帮助我们阅读的,你能选取相关的信息,给大家读读吗?生:“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师: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作者在文中最直接的情感表述是哪句话?大家一起说。

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嗯,“我想念昆明的雨”,在文章第2段和最后一段独句成段,遥相呼应。

可见,作者写作本文的出发点是抒发感情。

(师板书:抒情)师:“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和“雨”之间,作者用了一个词“想念”,想念是什么意思?生:回想,思念。

生:对过去的回望,惦念。

生:想起过去的事,念念不忘。

师:“想”,是回望、回想过去;“念”,是惦念,对过去念念不忘。

也就是说,作者是把自己情感聚焦在了“过去”,由这个角度来看,《昆明的雨》还是一篇什么样的散文?生(齐):回忆性散文。

师:对。

我们不要忘了,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课前准备】ppt自动播放雨中的画面图(仙人掌、缅桂花等)一、情境创设导入同学们,最近的绍兴是多雨的,断断续续下了不少。

有一个地方,它的雨季是这样的:PPT (师)这是---------?(生)(昆明)(师)很好,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汪曾祺一同去欣赏昆明的雨。

(板书课题)学习任务一(师)首先检查一下大家的前端学习情况(字词展示)青头菌.()鲜腴.()辟.()邪八卦.()黄焖.()鸡扳.()尖炽.()红缅.()桂绿釉.()密匝匝.()吆喝..()连()不断张目()舌(师)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接下去,让我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来感受一下汪曾祺对昆明的雨有怎样独特的情感。

(3分钟)(ppt)(师)从课文中我们发现,汪曾祺对昆明的雨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你找到的句子是------------我想念昆明的雨(板书“想念”)(师)作者想念昆明的雨,却并没有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写了与昆明雨季的有关的一些景、事、人和物,(ppt)(生)倒挂的开花的仙人掌、雨季的菌子、杨梅、花;苗族女孩叫卖杨梅,若园巷给房客们送花的房东,我与同学在酒店小酌等(师)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上去内容有些“散”,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与怀恋。

这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情感线索,体现了散文的最大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师)《昆明的雨》看似在写雨,其实是在描绘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这些曾经的过往一定有它独特的美才会在作者的脑中挥之不去,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本文正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接下去,请从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这四个角度选择其中一个,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结合具体的语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品味语句,对文中的美进行圈点批注,批注在语文书上。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昆明的雨(一)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有关《昆明的雨》这篇课文。

你们知道《昆明的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学生1:老师,是贾平凹写的。

老师:对,这篇文章是贾平凹写的。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昆明的雨,展现了怎样的一种场景呢?学生2:文章中描写了昆明的雨势很大,地势又低,水淹的很快,很慢又退。

学生3:我觉得作者通过这种描写想要表达一种无力感和无奈感。

老师:对,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昆明的雨,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和无奈感,这种情感正是作者对于自然力量的无法控制和无奈的体会。

而在文章中还有没有其他句子或者段落让你们印象深刻?学生4:有的,有一段写到“看样儿,办法是没有。

”学生5:老师,我觉得作者通过描写雨势的大小,地势的低,水淹的快又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现作者的情感。

老师:对,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雨势和地势的描写,通过细节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描写的手法叫做具象描写。

通过具象描写,作者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这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运用。

你们觉得作者的语言运用和结构如何?学生1:老师,我觉得作者的语言非常精练,节奏感很强。

老师:对,作者的语言非常精练,节奏感很强。

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了昆明的雨,使文章有一种节奏感,让读者读起来非常流畅。

那么文章的结构呢?学生2: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结构很简单明了,开头作者描写了昆明的雨,然后通过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最后通过一个简短的句子总结了整篇文章的情感。

老师:非常好,你对文章的结构做了很好的总结。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很简单明了的,通过开头的描写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通过细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最后通过一个简短的句子总结了整篇文章的情感。

这样的结构清晰明了,能够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有更深的共鸣。

好,那么在结构和语言的运用上作者都做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代诗歌《昆明的雨》。

这首诗描写了昆明的雨水,带给人们的心情和感受。

对于这首诗,你们有什么了解和想法呢?学生1:这首诗有点神秘,让人感觉到昆明的雨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教师:很好!这首诗通过雨水的描写,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昆明的雨》)教师:好!大家读得很好。

现在我来为你们讲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昆明的雨》是一首充满艺术感的诗歌,它以雨水为线索,通过对雨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昆明及其雨水的独特情感体验。

这首诗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昆明的雨、昆明的夜、昆明的花和昆明的酒。

诗中描绘了昆明的雨水如何滋润大地,给人带来清新的感受。

雨水的音响大自然的呼唤,注入了大地的生命力量,让人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昆明的夜晚。

夜晚的雨声仿佛是大自然的歌唱,让人感受到雨水的美妙与神秘。

夜雨中的昆明仿佛沐浴在星光的洗礼之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然后,诗人描述了昆明的花朵在雨中的美丽。

花朵在雨中绽放出独特的风姿,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它们在雨水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诗人以昆明的酒作为结尾。

昆明的酒仿佛是雨后初晴的阳光,给人心灵上的愉悦和滋味。

诗人用昆明的酒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昆明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昆明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以及它独特的自然景观。

学生2:老师,我觉得这首诗的语言表达很美,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昆明的热爱之情。

教师:是的,这首诗以诗人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描绘了昆明的雨水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通过诗歌的艺术处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雨水、夜晚、花朵和酒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之情。

学生3:老师,这首诗让我想去昆明旅游,感受一下那里的雨水和风景。

学生4:老师,我觉得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读起来让人陶醉其中。

教师:非常棒!这首诗借助雨水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昆明的雨的文章。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标题,它是《昆明的雨》。

那么,大家知道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吗?学生1:昆明的雨比较多,尤其是夏天。

学生2:我听别人说昆明的雨水都是往下倒的,不像其他地方那样打在人身上。

老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都很棒。

昆明的雨确实比较多,尤其是在夏天,这也是昆明的植被茂盛的原因之一。

还有,昆明的雨确实往下倒,因为昆明的雨多半是毛毛雨。

不像其他地方的夏雨那样大。

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如何描绘昆明的雨。

(全班一起朗读《昆明的雨》)老师: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3:主要是描写了昆明的雨,包括它是如何下雨的,下雨后的昆明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学生4:而且,作者在其中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我有种莫名的共鸣。

老师:非常好,你们已经有了很深入的思考。

事实上,这篇文章并不仅仅是在描写昆明的雨,它还很多层意义。

比如,它描绘了一个城市在雨中的气息和色彩,通过对雨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和思考。

这篇文章还贯穿着人物的故事,通过一个老盲人的遭遇,描写了昆明的人情味和文化内涵。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尤其要注意作家如何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和描绘环境,以此来表达主题。

现在我要给大家提出一些问题,看看你们能否根据文章的细节来回答。

1. 为什么作者要结合雨来描写昆明?2. 通过对幼时经历的描写,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 为什么文中点名出现了老盲人这一角色?4. 通过描写老盲人的遭遇和周遭的人物反应,作者表达了什么主题?5. 作者最后的借古喻今,表达了什么样的况味?同学们,请先花一分钟思考,然后一起讨论。

(全班开始讨论)这节课,我们从文章的细节来探讨了作品的多层意义。

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能唤起同学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并且锻炼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作品。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课堂主题:昆明的雨课程内容:《昆明的雨》这首诗词的欣赏和学习授课时间:一个课时(45分钟)【教学活动一】(5分钟)目标:唤起学生对昆明的兴趣,引入课题。

1. 启发性提问:你知道昆明在哪个省份?它的气候如何?2. 引入:昆明位于中国云南省,由于地处高原,气候温暖,四季如春。

而且昆明还有一个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探索昆明的另一个特点。

【教学活动二】(15分钟)目标:学习《昆明的雨》这首诗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1. 教师带读:大家一起读一遍这首诗《昆明的雨》。

2. 学生个人朗读:请两位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

3. 诗歌分析: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写昆明雨的词语,总结出诗人对雨的感受和描写。

4. 想象练习: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昆明的雨中,描述他们感受到的雨滴、气温、雨声等。

【教学活动三】(25分钟)目标:用绘画作品表达对《昆明的雨》的理解和感受。

1. 分组绘画: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选一个学生的描述作为选题,并在纸上绘画。

2. 分享展示: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讲解他们对昆明雨的理解和感受。

3. 全班讨论:展示完毕后,全班进行讨论,讨论各组作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活动四】(5分钟)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昆明的印象。

1. 组织学生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昆明的雨》的理解,写一篇50字的小短文。

2. 选读优秀作品:教师选读几篇优秀作品,点评学生的写作。

3.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昆明雨的特点和对学生的影响。

【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有关昆明雨的资料,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

2. 背诵《昆明的雨》这首诗。

3. 分享自己对昆明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昆明的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和分享,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控制上还需要更精细的安排,同时需要更多的引入和扩展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那就是《昆明的雨》。

阅读之前,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

《昆明的雨》是一篇小说,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阿城。

这篇小说是他于1981年创作的,讲述了一个关于额琳琳和才千两个普通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初的昆明,是昆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写照。

这篇小说有两个版本,我们这里要学习的是较长版本。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雨水的意象来描绘出昆明城市的呼声和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此反映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和人们的渴望。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阅读这篇小说。

请大家有序地将课本打开,找到《昆明的雨》,并开始阅读。

学生1:老师,我读过这篇文章,我觉得雨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代表着希望和改变。

老师:是的,雨在这篇小说中的确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谢谢同学的分享。

请问还有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吗?学生2:我感觉这篇小说的背景描写很细致,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昆明城市的样子。

老师:很好,你觉得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展现昆明城市的情景的?学生2: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街道上的行人、店铺、巷子里的小贩等等,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其中。

老师:你说得很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再现了昆明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请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观点?学生3:我觉得故事中的额琳琳和才千代表了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困境和渴望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遍现象。

老师:非常好的观点,额琳琳和才千的故事确实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通人的生活。

他们在文章中的冲突和追求使得这个故事更有深度。

有其他同学有类似的观点吗?学生4:我觉得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意思,雨过后的昆明又恢复了平静,但读完之后我感觉到了一种无力和无助。

老师:很好,这恰恰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社会转型的过程往往需要人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和牺牲,但结果可能并不如人所愿。

这种无力感和无奈感正是许多人在转型时期面临的现实。

同学们,你们读完之后有没有其他的感受或者问题想要分享?学生5:我觉得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了昆明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名师工作室教研案例《昆明的雨》教学实录■李硕责任编辑朱明明E-mail:*****************【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运用联想和想象将文本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提高审美情趣;2.体悟文章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3.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雨,是饱含深情的。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雨中浅吟低唱。

义山怀远,咏巴山夜雨;摩诘送别,歌渭城朝雨;放翁僵卧,听夜阑风雨;易安感怀,吟雨疏风骤。

那么,今人写雨是否与古人有所不同呢?让我们走进《昆明的雨》,看看汪曾祺笔下的雨饱含着怎样的深情。

二、妙手丹青,画昆明雨景图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换一种形式来学习,用想象的语言把昆明的雨景画出来。

请看大屏幕,读一读要求。

(屏显:1.如果让你画一幅有关昆明的画,你会选择哪些素材入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

2.你会把这幅画画成水墨画、工笔画,还是油画?说说你的理由。

)师:有些同学已经面露笑意,想必是胸有成竹了。

哪位同学想要分享?生:我选择的是草木和油画。

油画色彩明艳,可以突出草木的繁茂。

生:我会用工笔来画卖杨梅的女孩。

她娇俏、文静、可爱。

她的穿着也很有特点——绣花鞋,红色帽子。

我觉得工笔画更能表现她的灵气。

生:我想画那个捡鸡枞的笑话。

我会用水墨来画这个场景,因为这个场景非常有趣。

师:水墨画是写意画,注重传神而不是绘形,你再考虑一下。

生:或许工笔画更加合适,因为工笔画注重描绘形状。

生:我想画木香,画成油画。

因为文中写木香“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油画可以把这种色彩与情态表现出来。

师:非常好!大家画的昆明图真是多姿多彩。

我们再来看一下汪曾祺的画,画中只有一株仙人掌和几只菌子,这是为什么呢?生:菌子美味,是昆明的一大特色;仙人掌生命力顽强,同时也是昆明人的象征。

师:你的思考很深刻。

汪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昆明,写了昆明的人、事、景、物,但仅仅用“昆明的雨”作为文章的标题,这是为什么呢?生:作者所写的都是雨中的人、事、景、物,一切都因为雨而得以存在。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2、拓展延伸:欣赏汪曾祺先生另一篇散文《胡同文化》的片段,谈谈自己的 体会。讨论明确:“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 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为了使大家营业,为了使大家有合适的房屋居 住。这种大动迁不是要把有传统特色转为较少特色的房屋,而是要把它转为更 现代化的建筑。”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伤感;“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有许多现在看来还是 很有情趣的……这样的胡同就要灭绝了上想来,感慨良多”表达了作者对老北 京胡同的喜爱之情;“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之外,许 多胡同都早已残破不堪,丧尽了原来的光样和韵味完全变成了穷街陋巷有的胡 同里连一棵树也见不到,除了夏日中午有成群的孩子在地上的树影里打闹之外, 平时少有人来。”
参考内容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提起戴望舒,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创作的《雨巷》。(板书:雨巷)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条梅雨季节江南小巷,那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巷呢?又在 这条小巷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投影:《雨巷》意境图)
二、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生10:我认为是戴望舒的恋人。因为诗中出现了“丁香一样的女 子”。(板书)这表明他们之间有某种。生11:我认为不是戴望舒的恋人。因 为诗中并没有明确的描写他们是恋人关系。而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好,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意象。(板书)诗中 的意象有“雨巷”、“丁香”、“姑娘”。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忧虑之情;“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既怀旧又伤感,喜欢 回忆一下过去,这些照片都能起这样一个作用。”表现了作者的达观之情; “为此,他想呼吁梁思成先生这样的人再来一次浩劫后的北京到处拆残的半座 城,给人心灵上的压抑感。”表现了作者的愤激之情;“有些新建筑是不错的, 但大多数与北京的旧建筑不协调前门一带到了无文章既无原来构件,也无宁日 构件,结果是什么文章看也看不出,凑凑合合,毫无文章可言。二、听课文录音,Fra bibliotek体感知课文 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课堂实录凡人小事平淡人生——品味汪曾祺“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主题学习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前置阅读阅读汪曾祺老先生的《昆明的雨》《端午的鸭蛋》《胡同文化》三篇文章。

一、导入师:《论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们通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习,更加深了对汪曾祺老先生语言特点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昆明的雨》《端午的鸭蛋》《胡同文化》,读了汪曾祺老先生三篇散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几个词语或是一句话表述?生:很文雅生:很平淡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

生:虽然语言平淡,但却很有情味。

师:那就是“平淡而有味”了。

今天我们就以《昆明的雨》为例,通过圈点批注进一步品味汪老质朴平淡而又情味的语言。

(板书:平淡而有味)二、研读探究活动一:圈点批注,品读“雨味”师: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昆明的雨》,勾画出你觉得有味道的地方,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注意圈点勾画,把读起来有感觉有想法的句子划出来,批注一番,然后小组内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学生动笔,教师个别指点)师:很多同学似乎有想法了,现在请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独特感受。

生:第二段“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八段又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

”都是独立成段,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无限怀念,并且结构上做到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师:不错,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谈,汪老对昆明雨的真挚情感可见一斑,而且学到写文章首尾呼应的方法。

生:我看到了第8段的句子。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这里写出了火炭梅的外形,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火炭梅比作乒乓球和火炭,生动形象第写出了火炭梅的体积大与黑红的颜色。

突出作者的喜爱、惊叹之情,我觉得这些语句非常朴实、自然。

师:是的,这句口语化的语言既让人通俗易懂,同时运用了比喻修辞,使所写事物生动形象。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作者:陆丽萍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2年第01期编者按:为切实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放大名师课堂效应,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开展了初中语文精品课例评比活动。

活动中,泰兴市洋思中学语文教师陆丽萍执教的《昆明的雨》一课,获得听课教师与专家的一致好评。

现将《昆明的雨》课堂实录及专家点评以专栏的形式呈现,以飨读者。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文中景物的特点;2.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3.感悟作者独特的情趣;4.懂得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哲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比较法【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投影: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同学们先轻声朗读这段文字,然后说说这段文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读。

)生:这段文字让我想起家里人吃咸鸭蛋的情形。

生:我家里平时是把咸鸭蛋带壳切开,大家分著吃的。

这段文字让我特别想尝试第二种吃咸鸭蛋的方法。

生:我感觉写这段文字的人很爱吃,肯定是个“吃货”。

师:这段很有生活气息,能调动人食欲的文字让高邮的咸鸭蛋尽人皆知,甚至走出国门。

这段文字出自文学家中的美食家——汪曾祺先生笔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二、我看到……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并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写了哪些物,哪些人,哪些事?然后完成填空题。

(PPT投影:悬空倒挂着的开出金黄色小花的 ; 的菌子;黑红不酸、名字好听的 ;挂着雨珠、馨香无比的 ;戴花帽、穿花鞋的卖杨梅的 ; 的房东母女;和德熙在小酒馆。

)生:悬空倒挂着的开出金黄色小花的仙人掌。

生:味极鲜腴的菌子。

生:黑红不酸、名字好听的火炭梅或者黑红不酸、名字好听的杨梅。

生:挂着雨珠、馨香无比的缅桂花。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今天的课堂,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有关“雨”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做《昆明的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雨季的昆明,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雨季,昆明的雨季是特别美丽的,也很有特色。

文章中提到了昆明的雨季虽然非常漫长,但雨水却十分稀少,很少一场大暴雨,多的是细细的小雨。

这些小雨,就像丝丝缕缕的细线一样,不急不慢地洒落下来,飘进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有时候,雨水还会顺着树叶、屋檐流下来,滴落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学校老师说,昆明的雨季,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状态。

在这个季节,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气温适宜,不冷不热,风也不大。

街上本来就人烟稀少,再加上雨水的清洗,就更加静谧了。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细小的声音,比如雨滴敲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或者远处传来的车轮碾压路面的声音。

文章的最后,作者比喻雨季就像是一条处女河,纯净、清澈,没有沧桑岁月的痕迹。

在轻雨绵绵的昆明里,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安宁的情怀,以及一份对美好、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什么是优美的自然景色,也理解了什么是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学校老师也向我们传递了对自然环境的尊敬和保护的重要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环保尽一份力。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时间:2019年9月20日地点:昆明市某中学主题:《昆明的雨》课堂实录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诗《昆明的雨》,这是一首描写昆明特有气候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老师出示诗歌《昆明的雨》的诗歌内容)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很美,特别是描写了昆明的雨,感觉很有情感。

老师:是的,这首诗确实很美,它不仅描写了昆明的雨,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涵。

学生2:我觉得诗中的雨代表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它不仅仅是一种天气现象,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老师:非常好,你的理解很到位。

昆明的雨是诗人的情感寄托,是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也是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恩。

雨水的洗涤也代表了对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学生3:我觉得诗中还有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就像是昆明特有的山水气息一样,很舒缓。

老师:没错,诗中的宁静和恬淡正是昆明特有的气候和环境所呈现的。

这种自然的恬静和舒缓的氛围也对人们的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生4:我觉得诗中最感人的是对亲情和家乡的眷恋,特别是最后一句“踏雨归来如有梦,目断昆明天。

”,感觉很令人动容。

老师:是的,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候,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在异乡漂泊的人们,更能深深体会到家乡的珍贵和美好。

学生5:老师,我想知道诗人是怎么用语言描写出昆明的雨的?老师:很好的问题。

诗人通过对昆明的雨水的描写,用了很多富有张力的语言,比如“翠影斑驳钉花干”的描写,展现了雨后的昆明更加美丽的景色。

同时还用了“如梭弹,轻细丝如织”。

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昆明雨的轻柔和疏密有致的特点。

学生6:老师,我想问一下,我们怎样能像诗中的诗人一样,用美丽的语言表达出对家乡的眷恋和情感呢?老师:学会用美丽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情感,需要我们对生活和自然有很敏感的触觉,诗人之所以能用如此美丽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情感,就是因为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自然有着敏锐的感悟。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今天我们要读的是一篇诗歌,它的名字叫《昆明的雨》。

首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首诗歌:
昆明的雨,
轻盈如绸,
柔和如云,
将我的衣襟拂动。

它们走在路上,
踏在石子上,
滴在草叶上,
淋湿了一切。

让我们再仔细地品味一下这首诗,首先是它的题目叫做《昆明的雨》。

这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写作地点是昆明,也告诉我们接下来这首诗的主题是雨。

其次,这首诗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对雨水细腻而丰富的描述,来表现出雨的特点和雨落下来所带来的感受。

在诗的开头,诗人用“轻盈如绸”,“柔和如云”来形容雨,让我们不难联想到它的轻柔绵软和细腻温和。

接着,诗人又用“将我的衣襟拂动”来个性化的描述了雨滴拂动衣襟,这种细节让我们更容易地感受到雨的触感和意境。

而且,诗人还用“它们走在路上,踏在石子上,滴在草叶上”来生动形象地描述雨水的落下过程,这样描述不仅让我们在视觉上感受到雨的场景,也让我们在听觉上感受到雨的声音,这些细节让整个诗歌更加真实、贴近生活。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再次用“淋湿了一切”来总结这条雨带来的感受,让人感到这场雨是全方位的、无所不及的。

因此,这首诗充分表现了雨的柔和、细腻、生动、真实和全方位等特点,让我们在感受自然环境的同时体悟到雨带来的生命的美好和丰富。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本节课,由我为大家上课。

我们一起学习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昆明的雨》。

先来学习本课字词。

师:请看屏幕,用开火车的方式读。

【屏显】鲜腴 yú 菌子jùn 缅甸miǎn 绿釉yòu 辟邪bì xié密匝匝zā 鸡枞zōng(生依次读。

)师:一个字音读错了,缅甸,是与我国接壤的一个国家。

有两个词同学们有点儿陌生,请大家在文中找到词所在的句子,句子会了,词当然也会了。

1.味极鲜腴。

2.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师:昆明的雨跟我们本地的雨不一样,它是这样下的。

【屏显】我不记得它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它的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生配着雨声读,雨声潺潺,书声朗朗。

)(明确昆明雨的特点:雨季长,时断时续,人很舒服。

)师:纵观全文,作者在开头和结尾反复写道:我想念昆明的雨。

阅读提示中写到,“本文并未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

请同学们用下面句式说话。

环节一、知雨•宏观看篇话题: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物)。

方法: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出相关内容,用上面句式说话。

生: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的菌子。

师:请给“菌子”加上一个修饰语。

生: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形态各异的菌子。

生: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像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的杨梅。

生: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带着雨珠的很香的缅桂花。

生: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倒挂着的、开着花的、肥大的仙人掌。

师:继续话题,作者不仅想念昆明的雨,雨中的物,还想念雨中的哪些人?话题: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也想念雨中(人)。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一、诗词激情导入师: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请看,读: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豪情壮志的;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在苏轼的笔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师:你看,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

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宠儿。

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生:《昆明的雨》师:作者是?生:汪曾祺。

二、寻找感情线索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汪曾祺对雨这个独特的事物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

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三、明确写作载体师:作者一开始就是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

大家也把这种娓娓道来的陈述的味道给读出来了,所以,我们加了一个“句号”。

现在,我要把这个句号变一变,(PPt ?)奥,雨?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快速跳读课文,圈出关键词,看一下,还有什么?(师巡视学生)生:(默读勾画)师:好,还有什么呢?我们从这一排往后说。

来——生:菌子(四声),杨梅,仙人掌,白兰花,自己的故乡,思念。

师:好,还有没有?生:莲花池酒店里和友人的小酌。

师:一件事。

好,请坐。

同学们看屏幕,清代刘熙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请一位女同学来读一下:生:“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师:以烟霞写之。

那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吗?生:如果是写一个山的景色或山的美景的时候,可以不用写山,就用烟霞来体现这个山的美景;写春的景色的时候,就可以以春天的草和树来写,以小见大。

师:来写春的景色,比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人小事平淡人生——品味汪曾祺“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主题学习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前置阅读阅读汪曾祺老先生的《昆明的雨》《端午的鸭蛋》《胡同文化》三篇文章。

一、导入师:《论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们通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习,更加深了对汪曾祺老先生语言特点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昆明的雨》《端午的鸭蛋》《胡同文化》,读了汪曾祺老先生三篇散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几个词语或是一句话表述?生:很文雅生:很平淡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

生:虽然语言平淡,但却很有情味。

师:那就是“平淡而有味”了。

今天我们就以《昆明的雨》为例,通过圈点批注进一步品味汪老质朴平淡而又情味的语言。

(板书:平淡而有味)二、研读探究活动一:圈点批注,品读“雨味”师: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昆明的雨》,勾画出你觉得有味道的地方,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注意圈点勾画,把读起来有感觉有想法的句子划出来,批注一番,然后小组内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学生动笔,教师个别指点)师:很多同学似乎有想法了,现在请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独特感受。

生:第二段“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八段又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

”都是独立成段,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无限怀念,并且结构上做到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师:不错,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谈,汪老对昆明雨的真挚情感可见一斑,而且学到写文章首尾呼应的方法。

生:我看到了第8段的句子。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这里写出了火炭梅的外形,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火炭梅比作乒乓球和火炭,生动形象第写出了火炭梅的体积大与黑红的颜色。

突出作者的喜爱、惊叹之情,我觉得这些语句非常朴实、自然。

师:是的,这句口语化的语言既让人通俗易懂,同时运用了比喻修辞,使所写事物生动形象。

汪老善用修辞,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善用修辞)生:我看到后面的一句话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这句话运用对比手法,让我感觉作者非常喜爱难忘昆明的火炭梅,其他的杨梅都比不上它。

师:分析得很好,我们从中可以还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更热衷于品尝火炭梅,通过描绘火炭梅的形与色,引起读者的想象。

刚才这位同学找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准确,那么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生:我找的句子在第7段。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这句话写出了牛肝菌的颜色、味道、口感,我看了后很想吃。

而且他还用了四个逗号,一字一顿更突出牛肝菌的美味。

师:说的得很好,“滑,嫩,鲜,香”这四个字让人垂涎欲滴,想迫不及待地品尝它。

师:那你能“滑嫩鲜香”地读一读吗?生读。

师:你们将逗号改为顿号读读,分别体会下有什么不同?生读师:同学们觉得怎样读好?为什么?生:我觉得用逗号好,四个逗号,一字一顿,回味悠长,。

师:说得好啊,作者写得仔细,巧用标点,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味与怀念之情。

师:像这样巧用标点的地方还用吗?(板书:巧用标点)生:“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我看到这两句话的结尾同时都用了问号与感叹号,第一句话是表示怀疑吃惊,第二句话是表示怀疑惊叹。

师:我们写作时有这样用过标点吗?(生齐答没有)这位同学评析得很到位,她说了第一句话表现出作者深深疑惑与惊讶,半信半疑的态度,第二句话表现出作者的惊叹赞美,这东西怎么这么好吃啊?!大家都能感受到吗?请同学们也来读一遍,让我们再感受一下。

(学生朗读句子,共同体会)师:读得很好,同学们一定听出前后句情感不一样。

前者深表怀疑,后者除了惊讶还饱含喜爱之情,作者赞不绝口。

(教师范读,全班学生再次体会)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的语言十分接地气,贴近生活。

生:我找的是第5段的句子。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这两句话运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同时引用了古诗里的句子,富有诗意。

师:评析得不错,我们一起看到第五自然段,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学生带感情齐读)师:我们可以共同感受到:这些句子的语言十分典雅,引用了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深”“长”表现出昆明的雨水充沛,植被茂盛。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在文中穿插一些诗句,以此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板书:引用诗词)生:我找的也是第五段的句子。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这句话作者通过写苗族女孩子的外貌、语言,写出了苗族小姑娘的娇羞可爱,从而也流露出作者对苗族小姑娘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她读出苗族女孩子的娇羞没有啊?生:没有。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读?你们看用了一个“小”来写帽子,而且吆喝的声音是“娇娇的”,假如把“小”字去掉,“娇娇”的这个叠词换成其他的词比如“很娇”你再读读有何不同?(学生试读,小组内读,展示读)师: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

(师范读,齐读。

)师:汪老语言味道还在于妙用叠词。

(板书:妙用叠词)你还能找出妙用叠词的地方吗?生:密密、软软、淡淡、下下停停,停停下下等。

这些叠词的使用使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我们还找到了找到了这个句子。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爬”“遮”这两个动词用得好,化静为动,既写出了雨后木香的茂盛,又赋予它生机活力,使文章有一种动态的美。

师:为你点赞,评析的太棒了,化静为动,妙用动词为文章增色不少。

这么美的语句最适合有感情朗读,读一读再次体会一下这种诗意的动态美。

(生有感情读)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五段中“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这句话。

请你关注“格调”这个词,“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把这个词用在一款普通的蔬菜身上,你有什么感受?生:作者是把普通的蔬菜当成艺术品来欣赏了。

师:他用欣赏,艺术般的欣赏来对待那么微不足道的事物,其实,在汪曾祺的其他作品中,这种大词小用风趣幽默的风格是很常见的。

(板书:大词小用)师:汪曾祺老先生写文章时善用修辞、巧用标点、引用诗词、妙用叠词、大词小用风趣幽默,形成了他独特的平淡而有味的风格。

我还为大家总结了赏析句子三步法:第一步,判断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第二步: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第三步:找出该句和文章主旨的联系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明手法+析作用+表情感)活动二:对比阅读,品味语言师:从《端午的鸭蛋》《胡同文化》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再次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

首先自主阅读浏览,你最喜欢文中那句话或那段话,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并做好圈点批注;然后小组合作,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分享。

(学生动笔,教师巡视做好个别指点)生:我喜欢的是《端午的鸭蛋》一文。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肃然起敬”用在这里,表达了高邮鸭蛋的名闻遐迩,有口皆碑,对人家的反应内心有无限的自豪。

生:还有一句:“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本来是用来表达爱情的一句诗,用在家乡的鸭蛋身上,可见鸭蛋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师:《昆明的雨》中“格调”一词也是这样,我们马上就能学以致用了。

生:我喜欢《胡同文化》中的句子。

“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写出了北京人凡事都“忍”的性格。

师:发现没有,而且这些句子都是短句。

你读读有什么感受?生读师:通过刚才同学的朗读,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更有节奏感。

师:还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生:每句都以“着”结尾。

师:这不由的让我想起沈尹默的《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每句末尾的“吹着”、“照着”、“立着”、“靠着”都造成了一种抒情的感叹语气。

(生自读,齐读)生:我还想读《端午的鸭蛋》中“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当得知汪老是高邮人,对方面部表情很夸张,充满佩服的神色,看上去特别向往,也感觉到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非常骄傲,语言也很幽默。

师:如何读出这种骄傲自豪的感情呢?“哦”这个词能去掉吗?生:不能,应该读得夸张一些,读出惊叹的语气。

师:对,嘴要张大,就像外地人见到我们说:“哦!你们那里出蓝宝石!”我们齐读试试。

生:“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里的“蠢”“秀气”用得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鸭蛋以人的性格,写出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之情。

师:嗯嗯,把鸭蛋写得富有灵性了。

师:汪曾祺既是美文家,还是美食家,他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写作品和做美食一样,要写得有中国味儿,且是普普通通的家常味,但制作时要很精致讲究,叫人看不出是讲究出来的。

这就是平淡而有味。

师:给我们的写作很好的启示: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丽的辞藻或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言同样有情致,只要善于感悟生活,心中有情,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富有诗意。

一场雨、一鸭蛋、一胡同,凡人小事,诗意人生。

(板书:凡人小事,诗意人生)活动三:背诵积累,美我语言师:5分钟时间,背诵你最喜欢的语句、段落,比一比看谁背的多。

(学生自由背诵,班内展示背诵情况)推荐语:PPT出示生:齐读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人间草木》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情感得到滋润,使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

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师:同学们,有时间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推荐大家阅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故乡的食物》。

板书设计凡人小事诗意人生汪曾祺平淡而有味善用修辞巧用标点妙用叠词引用诗词大词小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