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沙门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分型(一)
肠道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分析
国际 检验 医学杂志 21 1 02年 月第 3 卷 第 1 3 期 It a d,a u r 0 Z, L3 No 1 n JLb Me Jn ayZ 1 Vo 3, .
—
・
12 ・ 7
—
内 集 合 淋 巴结 和 孤立 淋 巴 滤 泡 , 淋 巴管 可 达 肠 膜 淋 巴 结 及 其 经
沙 门菌 属 是肠 杆 菌 科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菌 属 , 一 群 形 态 、 是 培
养 特 性 、 化 反 应 相 似 的 革 兰 阴性 杆 菌 。本 属 菌 种 繁 多 , 原 生 抗 结 构 复 杂 , 已 发 现 近 2 5 0个 血 清 型 , 国 已 发 现 近 2 0 现 0 中 0
・
16・ 2
讨 论
国
坠医学杂志21 年 1 0 2 月第 3 卷第 1 3 期 I IbM dJ ur 21 ,o 3 ,o 1 n J m e , na 2V 1 3 . t a y0 . N
3
(09)超过 1 6/0 , O万 的 有 2 5例 , 过 3 超 O万 有 8例 , 少 占 1 1 减 /o
131 标本处理 ..
养 后 , 种 于 木 糖 一 氨 酸 一 氧 胆 酸 琼 脂 培 养 基 ( L 平 板 接 赖 脱 X D) 3 7℃ 培 养 1 ~ 2 , 将 可 疑 菌 落 转 种 至 X D、 氏 双 糖 管 , 8 4h 再 L 克
才 能 引起 健 康 人 胃肠 炎 。原 因是 沙 门 菌 经 口腔 进 人 人 体 后 , 需 克 服 共 生 细 菌 的抑 制 和 小 肠 黏 膜 吞 噬 细胞 的 作 用 , 能 在 肠 道 才 大 量 繁 殖 , 而 引 起 局 部 微 绒 毛 变 性 、 膜 固 有 层 充 血 、 肿 和 进 黏 水 点 状 出血 等炎 性 反 应 , 导致 分 泌 物 增 加 , 使肠 蠕 动 增 快 , 重 并 严 感 染 者 可 发 生 呕 吐 、 泻 等 胃 肠 炎 症 状 。如 沙 门菌 直 接 侵 犯 肠 腹
食源性病原菌检测材料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当前食源性引起的疾病社会现象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食源性疾患对食品卫生造成严重影响,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
因此,就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严峻性而言,重视并大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依然迫在眉睫食源性疾病种类食源性疾病除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外,还包括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和有毒食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目前,已经了解的食源性疾病有250多种,其中以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最常见。
近两年多发的食源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是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
这些细菌又可细分为病原菌引起肠道传染病,如志贺菌引起痢疾,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等;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炭疽、猪链球菌和结核等病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可通过病畜的肉、奶或直接接触进入人体,引起人类患病。
第二类为病毒,常见的有引起甲肝流行的甲型肝炎病毒,1998年上海居民就因食入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导致甲型肝炎爆发性流行;其次为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毒,如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
第三类为真菌,典型的为黄曲霉素引起的急、慢性肝细胞坏死。
第四类为寄生虫及其虫卵,人食入了寄生虫及其虫卵污染的食物,如肝吸虫囊蚴、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蛔虫卵等,引起相应的寄生虫病,多数为人畜共患病。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在致病菌分型技术的应用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在致病菌分型技术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又称脉冲式交变电场电泳,该技术是将电泳电场方向交替性改变,并优化脉冲时间和其他条件,可以分辨凝胶中35~10 000 kb的DNA分子。
该方法应用于分子流行病学中,通过观察电泳条带的差异,为确定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在致病菌溯源(细菌性传染性疾病溯源、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溯源)、医院内感染流行监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标签:脉冲场凝胶电泳;致病菌分型;致病菌溯源;院感监测[Abstract]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is a new technique of gelelectrophoresis developed in1980’s. It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large DNA molecules ranging from 35 to10 Mb.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pathogen molecular typing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groups ,Source-tracking of pathogen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Key words] PFGE;Pathogen molecular typing;Traceability pathogens;Hospit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又称脉冲式交变电场电泳,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电泳技术,主要用来分离大分子量线性DNA。
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仅能分离50 kb以下的DNA分子,对于超过50 kb的DNA分子,传统的琼脂糖凝胶其分子筛作用较弱,无法清晰分辨电泳条带[3]。
用PCR技术检测常见致病菌的临床应用
用PCR技术检测常见致病菌的临床应用吴许文;李沛樟;简仕铭【摘要】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耗时短的特点,此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致病菌的临床检测.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菌属(Salmonella)、志贺菌属(Shigella)等细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往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主要讨论了PCR技术对以上常见致病菌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状况,并展望了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3(031)006【总页数】3页(P442-444)【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常见致病菌;临床检测【作者】吴许文;李沛樟;简仕铭【作者单位】澳门镜湖医院检验科,中国澳门999078;澳门镜湖医院检验科,中国澳门999078;澳门镜湖医院检验科,中国澳门999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传统的致病菌检验与鉴定方法一般包括增菌培养、生化鉴定、免疫学技术检测和药敏试验等程序,费时费力,对某些培养条件要求苛刻的病原菌较难得出准确的结果。
因此,需要建立更可靠、快捷的检测手段,以协助医生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并合理用药。
PCR自1985年问世以来,已发展出更多优良的扩增方法,如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多重PCR(multiplex P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CR(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等。
各种PCR技术均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等特点,在临床微生物的快速检测、耐药机制研究等领域得到应用[1]。
本综述介绍PCR技术在几种常见病原菌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微卫星标记
鳗及其近交后代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RAPD指纹方面的初步研究,但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而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在动植物育种上己经作为一种育种辅助标记广泛应用。
2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应用遗传标记(GelleticMarkers)是指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同该性状共同分离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是基因型特殊的可识别的表现形式,它是生物分类学、育种学、遗传学和物种起源与进化等研究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广义的遗传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质,狭义的遗传标记概念只是指DNA分子标记(Parke:。
tal.,1998)。
理想的遗传标记一般必须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具有高度的多态性;(2)共显性遗传,即利用分子标记可鉴别二倍体中杂合和纯合基因型;(3)能明确辨别等位基因;(4)遍布整个基因组;(5)除特殊位点的标记外,要求分子标记的位点均匀分布于整个基因组;(6)选择中性,即无基因多效性;(7)检测片段简单、快速,实验程序易自动化;(8)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尽量低廉;(9)在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重复性好,便于数据交换。
但是,目前发现的任何一种分子标记均不能满足以上所有要求(贾继增,1996;邱芳等,1998;赵淑清等,2000)。
遗传标记已作为一种辅助育种标记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及其它领域。
从不同层次水平上看,它可分为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四种2.1形态学标记形态学标记(MO甲hologicalmarkers)是指那些从表型上看显示遗传多态性的特征,即生物特征,如鱼的体高、体长、体色等。
由于形态学标记易观察、识别,因此它一直是选种、育种的重要标记,也是孟德尔遗传学创立的重要基础。
由自发突变或物理化学诱变均可获得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形态特征,通过人工选育工作使那些优良胜状稳定遗传下来,从而达到选育的目的和效果,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科研工作者就开始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鱼类种质资源鉴定进行研究,李思发等(1990) 对长江、珠江、黑龙江鳞、墉、草鱼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腹泻病例中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子分型研究
分析检测腹泻病例中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子分型研究王雪梅,张 苗(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淄博 255206)摘 要:目的:对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了解其流行特征,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确定菌株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疾病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利用毛细管电泳仪对可疑DEC进行确认,收集患者信息,采用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检出的92例DEC阳性病例中,0~12岁患者15例;13~44岁患者60例;45~59岁患者9例;≥60岁患者8例。
92株DEC中共有89种带型,DNA条带相似度为9.36%~100.00%。
结论:不同年龄人群检出率有所差异,年龄在13~44岁检出率最高。
DEC菌株分子分型带型分散,呈现高度多态性。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特征;脉冲场凝胶电泳Molecular Typing of Five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in Diarrhea CasesWANG Xuemei, ZHANG Miao(Zibo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ibo 2552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PCR virulence gene detection of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 in diarrhea cases was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it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ains was determined by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disease prevention. Method: Collect feces from diarrhea patients, confirm suspicious DEC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ollect patient information, use PFGE technology for molecular typing, and use BioNumerics software for cluster analysis. Result: Among the 92 DEC positive cases detected, there were 15 cases aged 0~12 years old; 60 patients aged 13~44; 9 cases detected between 45 and 59 years old; 8 patients ≥60 years old. 92 strains of DEC have a total of 89 band types, with a DNA band similarity of 9.36%~100.0%.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rate varie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with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occurring between the ages of 13 and 44. The molecular typing bands of DEC strains are scattered and exhibit high polymorphism.Keywords: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popular characteristics;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大肠埃希氏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后来人们发现某些大肠埃希菌可引起腹泻并在人群中流行,称为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
16S rRNA基因及16S~23S rRNA基因区间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
第39卷 第4期2003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 G DAO UNIV ERSITATISVol.39,No.4December 2003[收稿日期]2002210218; [修订日期]2003202216[作者简介]毕春霞(19692),女,硕士,主管检验师。
16S rRNA 基因及16S ~23S rRNA 基因区间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毕春霞1,闫志勇2,王 斌2(1 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 266011; 2 青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核糖体16S RNA (16S rRNA )为所有细菌所共有,其编码基因兼保守性和变异性于一身,素有细菌的“分子化石”之称。
通过对16S rRNA 基因保守区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可早期、快速判断细菌的存在与否,因此在临床细菌感染的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细菌16SrRNA 基因的特征、在检测临床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以及一种新方法———16S ~23S rDNA 区间序列在分类及鉴别细菌的应用研究等作一综述。
1 16S r RNA 基因及16S ~23S r RNA 基因区间的基本特征细菌的核糖体RNA 按沉降系数分3种,分别为5S 、16S 和23S 。
其编码基因(rDNA )的链长依次为3300、1540和120个核苷酸。
一般来说,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不像真核生物那样具有高度重复序列,但细菌中的rDNA 在染色体上却以多拷贝形式存在,且微生物中rDNA 的拷贝数与其生长速率相关,现已确知大肠杆菌中rDNA 的拷贝数是7,结核杆菌中为2,枯草杆菌是10,这就使针对细菌rRNA 基因进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rRNA 操纵子被转录成前rRNA 时包含以下几个成分(从5′→3′):16S 、区间、tRNA 、区间、23S 、区间和5S rDN A 序列[1]。
KPC酶研究进展
SUMMARY
如果临床菌株对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R",
厄他培南≥2μg/ml〔19-21mm>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2-4μg/ml 〔16-
21mm>
应进行改良 Hodge 试验
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敏感而Hodge 试验 〔+的菌 株,CLSI建议:报告MIC值,但不报告"S"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肠杆菌属
注解
源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暴发流行 源于产酸克雷伯菌的散在发生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属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散在发生
沙雷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哥伦比亚 &波多黎各
两株肺炎克雷伯菌的RAPD分析
对上海地区分离的肺炎克 雷伯菌〔A1500和XX地 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 〔K1做随机扩增的多态性 DNA〔 RAPD分析,证明 两株菌株不是同一克隆型
KPC酶的检测
实验室检测产KPC菌株
问题: 1> 一些菌株表现为低水平的碳氢酶烯类抗
生素耐药,甚至敏感
2> 有些自动化系统尚不能发现低水平耐药
产KPC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
No. of Isolates
60 40 20 0
≤1
S*
Im ipe ne mI
R
2
4
8
16
32
>32
12%的检测MIC菌(m株g/m对l) 亚胺培南敏感
KPC, SME, 肠杆菌科
IMI, NMC, (铜绿中报道较少) GES
Class B
IMP, VIM,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b-内酰胺酶) GIM, SPM 肠杆菌科细菌
沙门菌
1.沙门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致病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与酵母菌最大的区别是,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
转录因子(TF)是一类能够结合在特定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并能调控该基因的。
2.SEN2967和SEN3610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都是转录因子。
为研究SEN2967和SEN3610基因对沙门菌的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1)分别提取体外条件下培养的肠炎沙门菌的,,通过PCR扩增和_________,检测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与体外条件下相比,SEN2967和SEN3610基因表达量均大幅升高。
(2)为进一步研究两个基因的功能,实验室制造出SEN2967和SEN3610基因分别缺陷的沙门菌,分别记为C50041(ΔSEN3610)和C50041(ΔSEN3967),野生型菌株记为C50041。
为研究基因的功能,科学家从多方面检测两种突变菌株的特点。
由图可知,。
(3)经统计得出,野生株C50041分别与C50041(ΔSEN3610)、C50041(ΔSEN3967)体内竞争结果见表。
SEN2967和SEN3610基因缺失后细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殖能力(“强于”或“接近”或“弱于”)野生株C50041,进一步证实了SEN2967和SEN3610的缺失_____(“增强”或“不明显影响”或“减弱”)肠炎沙门菌的毒性,与相吻合,表明。
统计图表及计算方法见原文。
答案:1 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完整细胞核DNA 转录或表达2 (1) mRNA使用逆转录酶获得cDNA DNA分子杂交和荧光检测。
(2) C50041、C50041(ΔSEN3610)和C50041(ΔSEN3967)生长速率无明显差异,SEN2967和SEN3610基因对沙门菌在胞外适宜条件下生长速率无明显影响。
(3)弱于减弱SEN2967和SEN3610基因胞内转录水平高于胞外SEN2967和SEN3610基因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沙门菌属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沙 门菌属 流行病 学研 究 中应 用 较少 , 如 果 结合 其 但 他分 型方法 , 核糖 体 分 型结 果 对 于 沙 门菌 研 究仍 然 有较高 的参 考价 值 , 田克诚 等用 1 S核 糖 体分 型 6
对 贵 州 省 9个 地 区 2 6个 县 、 1 5 — 1 9 市 9 9 9 9年 2 9 0
共 分为 2 个 核糖 体 型 , 出贵 州 省 不 同地 区 、 同 6 得 不
些生化 特性来 对 沙 门 菌进 行 分 型 鉴定 , 括 早 期 包
的血 清学分 型 , 菌体 分 型 等 。分 子 分 型方 法 是 将 噬 分子 生物学 技术 与 流行 病 学 理 论 相结 合 的产 物 , 属
耐药 性与 质粒相 关 , 因此 目前 质粒 图谱分 析 主 要 用 于 质粒 与 细 菌耐 药性 关 系 的研 究 , 兰。 等 的质粒 罗
图谱 研究 显示被 测 的 1 5株 高度 多 重 耐药 鲍 曼 限 制 性 切 割 位 点 P R(n rhs m, L ) 低 C I— fe u n eti in St P R,RSP R) 多 位 点 rq e tR sr t i C I — C , co e
于 分 子 流 行 病 学 的 范 畴 , 质 粒 指 纹 图 谱 分 析 有
( ls dP oi ay i, P , 制 性 酶 切 片 段 Pami rf eAn ls P A) 限 l s
时间 的伤寒 沙 门菌 分离 菌株在 核糖 体杂交 图谱上 的 多态性 和多重 耐药 是引起 贵州 伤寒 发病率 居高不 下
方 法 目前 已很少应 用 。 1 1 核糖 体 分 型 ( io y ig 是 对 包 含 r NA . R b tpn ) R 基 因的基 因组 D NA 的 限 制 性 片 段 多 态 性 进 行 分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_叶珍珍
作者简介:叶珍珍(1990-),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刘渠,E-mail:szliuqu@163.com ·综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叶珍珍1,2,陈应坚2,金玉娟2,刘渠21.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000;2.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深圳518106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子分型;综述中图分类号:R37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85(2016)01-0147-03能够引起肠道内感染,包括胃肠炎、腹泻等症状的大肠埃希菌称为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它是现今引起全球感染性腹泻流行和地方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国外研究显示,在腹泻患者中DEC检出率为17.4% 28.0%[1-3],而国内研究中该菌检出率稍低,为12.7% 18.9%[4-5]。
根据不同的毒性特征可将DEC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dherent E.coli,EAEC)及弥散黏附性大肠埃希菌(Diffusely adherent E.coli,DAEC)[6]。
这些类型的菌株形态与普通大肠埃希菌相似,传统的培养和血清凝集方法检测阳性率偏低,且同一血清型所具有的毒力基因、毒力强度不同,所致的疾病也不同,给临床诊断及感染暴发的传染源追踪带来了困难[7]。
分子分型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型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致病基因,明确反映不同个体中致病基因携带情况及特点,已广泛地运用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病原体溯源、菌株遗传进化关系的研究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14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rapd 10 遗传多样性 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2 ssr 2 rflp 2 aflp 2 鸢尾属 1 鸡白痢沙门菌 1 鸡 1 鲍氏志贺菌 1 非混交雌体 1 霜霉病 1 雄体 1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1 野生植物资源 1 郁金香 1 遗传距离 1 遗传背景 1 遗传相似性系数 1 螨类系统学 1 萼花臂尾轮虫 1 苦丁荼 1 苔藓植物 1 胡杨 1 肥披碱草 1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1 聚类分析 1 系统关系 1 粗壮女贞 1 种间杂种 1 种质资源 1 磷脂酶 1 短花针茅 1 白色念珠菌 1 痢疾志贺菌 1 物种组成 1 浮游生物群落 1 沙皮犬 1 核酸序列分析 1 核桃 1 松花江 1 晚实 1 早实 1 新疆 1 抗病基因 1 差异性 1 多元回归 1 基因组dna 1 地理隔离 1 地理种群 1 加拿大披碱草 1 人参 1
肠道病原菌的分子分型研究方法进展
polymorphism,AFLP)是由荷兰科学家Zebean
restriction frag-
和Vos于1992年发明的一种检测DNA多态性的新
方法,当时被称为SRFA(Selective
ment
行分型,分型率达100%,分型结果显示存在83个 ∥口A型,其中空肠弯曲菌67个型,结肠弯曲菌17个
型,基本弄清了空肠和结肠弯曲菌.,z口A的PCR- RFLP型在美国的分布情况,有14株血清不能分型 的菌株,可以用jaaA分型。 由于PCR特异性位点RFLP所检测的细菌基因 区域有限,该方法的分辨力不如其它方法。 8质粒图谱分析 质粒图谱通过分析细菌所携带的不同分子量大 小的质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成不同条带图谱, 据此对细菌进行鉴定分型。由于同源菌株所携带的
anMyms,MLVA)。该方法简便快速,只需进行简单 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且对DNA的质量 要求不高,重复性与特异性好,结果数字化,便于实 验室问进行结果比较。
万方数据
邀生堑堂鱼瘥堂选星2Q!Q生筮三!鲞筮2塑里蝼地丛堡婴塾丛!翌婴磐!!丛型至Q!Q:!生:兰墨№:兰 RAPD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子分型可以得到较为 理想的分型结果。 RAPD分型方法快速、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是 可重复性差,不易于分析比较。而且对实验结果的 解释具有很大的主观性m J。导致重复性差的原因 目前尚不确定,还要进行传染源鉴定溯源等工作。为此,在临 床检测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建立方便可行、分型力强
与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分型方法尤为重要。 根据病原体的表型特征,可进行生物分型、血清
亲缘关系、及时查明食物中毒暴发流行的传染源,可
作为致病菌分型的有效工具,对有效控制疫情的蔓 延有重要作用,对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同样具有 重要意义,被誉为细菌分子分型技术的“金标准”。 1996年起,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起以
肠道病毒——精选推荐
肠道病毒V o1.6.No1Jan.2006nfectionsl5EnterovirusesPeterMuIrTh??enten,vjnIsP~ll-f-,ElIarg~-gPI1Usorv1YLIswit}1iI1Il1PT1i—r131navinISI¨I1jlv—RNAvirllseslI1IitI"in{ILIflP【brtli—nt?vITLIsesa『lcI}1f】patiIisAll_..|1IerfliI'LlPIPspread~i目I}14raPI_t)raIr<+tlleanIjInitJatiI1fectI_,iliIit}1gaMrel】11r1i- halIra(.【.tholIghII1yart~IloLaigIljIicttlll('ItIIS4~"Ilfgasln?rll—fPrIIlA1]}LIt64?tisliI1(-【sr(11YnsaIkfiewIItoiIlfiIiLL—lIltlll~i.includingthetloIiovinIPH.grllupAandBC(~xsackie,i【-1Iss1CV A.【:V17.}andc,t-Il1)ViI31sPClassifieationChlssifiItioliIlI'rlo[i—I川li【l『_Lerf]viruPkl~Ci)xsackjviitlHrs I)T(j.-hnvinisesWitSoriginallyhaPdI)11I.'jIpath~)gf!lli(-ilyinrl¨I【Jl1ts;CVAaillICVBcHIJ?uJflatf-i1tcirI1aIlI-paralvsisre.Sl1PlIivPlvin,l【I-klii1ii1iP.wheri'a~irlvirtlSeSwerei1l111. palli,rlgenI.IIiiv<~,vr.thishi,.dlJgicalclas,4fi(-alienisnc】Ionizer l『1sjrlere~】use|ll1.an『1a11(?wtaxonomy}msedllnIilte4-L1】ar genl【i(tsIl1l1l~lPltWsisi]ingaiHiiiig【lc.rE1itilllc,Fhis111111~t?tlI}-rtIxIInrlJl1iirllF,oilanlhiFLIl1derstan(Ing'-|1terovinisI_li?,IIJgyilllfilrIhPsttIvrtJ1IjII1t)】Ptdarepi—dellliul(Y)I'enle~lvlluinf(n-tili[INnNktlll[,le,mole(iliarPI1Pn1'I1.)gyIiⅢ,ic1.-l1iiq~aILlaJ)It-lI1)rmali'?nOlithe progresscftlIWHO【HiiJ1a(1i~aI_I¨illIlialive.byidentiff'一ingreservoirssustainingtransmi~,sionofpollovirusall[1tileSOU1.ceofiIIII1.I】?telIviFLINe,%ihiedrawhPl'PPrar"catil)I1haslJel1achiYEc1.FnrthepurrH'-I】fI-】iniffl】ll1anagTl_PIlI.howe~.'er.iIisseldom『lcPss}【Ivl【1differf'llIialP【)eiweefl{】jf—l】PillPnler'(iI"UHtypesI'woYiI"1Jel11lvilIuHlvkiiclw『la,P?-hIvirllIv[It~S22HIl'l23ar『l【lWkn【1wDI4?Igeneti~}llIvI=JisliI1(-t-m【l1eothreJ】_ 【?l1,virusPan【lhavPhPIIre{-Iassifiediii_I_1t-wgl~1]lJSa_lLI. manpare~.hrwinislyI】PsILtlIlt2.respeelRelyThcsigrtifiuante0f'ihisliolrTIdyacacietni.1]it(trillS,f"Illodelqldiagnostit- melIiJIkSllChaspolytneraseL-hainrParIionfPCRIallab.~pis andantigenrielet~tionft?【llr)w1.w】1iIlIiarI?dPsignedtode—teeta}irolt(J¨iiigeoflilel'Ot.JrtlssprolypPs.【l(1notdete(-Ithepan?rhovilLJP^DiagnosisofenterovirusinfectionsA¨houghIherei,4'II1rentlyni】~pecifi(:antiviraltherapy1j-Cp/l:~Pdf)rc~rltervvirusirlFetlions.alla1iolngh.j_L】diagnosisma)tleV et'IhelesslievaILJdIindifferentiating~,ntertwii'LIS PeterMuir,saCIi:t]l,o~lSc~eot,'stattheHeaflhPro~ectionAgencySos,t,G WeslRoQiO,'lalLaboratory.BnsJUK.Cot,,,ote~esls..n0nedCfedMEDICINEINTERNA T10NALThean6picornaviralagentpteconaril.whichshowedpro? miseinpre—clinicaltrials,hasbeenwithdrawnbecauseofside-effectsOnly1252casesofpoliomyelitiswerenotifiedin2004,all butfiveinNigeria.India,PakistanofNiger Largeepidemicsofenterovirustype71一associatedha—nd.footandmouthdiseasehaveoccurrecIincountries aroundthePacificbasinlnl'l,orionfr,)Illother.treatable('onctltlons.Liltilrf'-enll','.di.lgnosisofe/iterovirusirifertIl?nreliedonisolatingvin.isfrom clinicalspPlljmPnsii1eellcultun.ft"h,weclIFvser[】IvI【-aIi-titI1EiilealiollhvneutraIizalillnIIJI.f-f-EiviIvItS.【-gpoolsof antJsera.Howt-v}-1.PCR—baselIiieletlion.thoughnotveluni—versallvLtt.'tl1Iablconipletelystandardizt?t1.haslargely【-la|1e(IcIlhtut一I,ds'IdetectionmethcJ1forsevera1rP,~l一IiliPCRisgenerally10一1000一(jInorelisitivethan|1uJ-lure.-Arliineqllivocalaetioh@(-aldiag~Iosisoall-].btainedallilleas5】1ours/fitrsnin1PHsalerf-jvlinthe】abratery.}lostmethodsam(1estgnedtoamp]ifyregionsoftheviral[~f!nllllleIhatamhighly('ollSer",'t4/[anlongdifferentSel'ol一)pesPCt/allowsdetectionofresidualviralRNApersistingintissues"<flierinfeeil[11+1SvjrtlsI]as1)?ene1jnlinate~LInconjunctionwilhnude(}Lideseqtuen(;'ing.PCRprovidesIheseque|1cdatarequiredfnrmo]?mlarepi(Icrniolo~'.PCR【一andete~?tⅥ兀lsawraT0fcalp._il了1ens,if_luIJi"gCSF,}?II,【1?j,【1ss【JPsal1lples.¨l1¨?atswal】sanclsl0IIl, 【_1.,IlhdPte(-tI¨n?,rvirLlsineil}1er0flIlela【ler1w【]maYrenP川su1)trn_-i|I_.,…p【1]n1aIiciIl-(Ii(mIIrthegastn?inLetinI上Jtrac【an[11herer.?I】r(JYids¨nlvr?rclln1sta『l【jalPvIIj??llP(fatI.tJgv.DPt'?ll【1f]?,fntemvinJsanIjIlinc¨nia】I1la【?a1has IIf】safis-【f】rv,"】DIJghn10JlII-叫1a川I}Hdj(忙【J_1『】st(?Illnl1IclF1nnlincdelerl1l1nanIshavrn-?cPf1-11)en lJPI【nI]『1nrulPnIPE?v1ral;scllnIsin【-PIl(lIII【tIa口tjt0I?). ca1jzPvrI1_l__tjgPninmycH'anj儿lIl1Ser)lI'gicl1.1agn0sisisl1mI1rl1hlrEIlllr『1btJ.Ilfsr[】1yPesa¨(1()rstnn-r1arcliza1icIf_r1rm?lhcH】.uIldh{I?tnLls(1n'ainlvf0rPni—rIm_.,10gvII1cI_earhsnIRClinicaIsDectrum0fenterOvjrusinfectionsEI1mvin_}]【c-1j??nI1el1II]mLI】salLjssL1?,j【hes一【'il1【Ps【jnaI【j?ac-I.nll(1jl1n1aIlvc,ainfI'IlInail1sIl】cal—l州Il(1IIllsi【.ViraIf1la-ninlI1Pas【nJjnlP呲I.1a【¨avIa『]1【len1,-wPver_rI,sI1】Iarnnd10und(】fr【)lali0n_I_lts川P『】fIheI1uJ0nd01llPJjaIHvnLTh mavleadt0gredtlvamDh矗eds0ndaviI目en1ia.hi【lh(Iis-=2.O6TheMedl.ln日b¨shIngc.mp日nyL删ClinicaIentitlesassociatedwithenterovirusinfec~ion OrgansystemCIinicalentityRespiratorytractParalyricpoIiamyelitisAsepticm0ningi【isDatedcalemyopathyHandlO0[8ndmou_ndI—eRashvHIBrarl3.a.nng…in¨ac1jlllsAcutehaemorrhagicconluhetty[isCa~sackieVlru9目CoxsaokievlrusA16.8rlterovirus7NumeFoL~CoxsackievirusANum~rQusEnterovirus70Goxsackievi~8A24S帅ercoldNum~rousNonspecJfi~febriIness2Pe~sis№f"lralamL…lnchr0l¨cexperimentalr州ocardtls—Jmmunahtslac[1erniCal~ta]l1prig口1VIracapsidproteJFI inmv.cardum0mam0u$日withchrQl3tcmyocardltIs.3monlhs alterCoxsacklevI|usB3i『0c}ionViraarii口enss~ainedred Thesec[ionIBCQUntersialfl~oWIfhhae,'-al0『nwhichst8Ins cnuclebIJGNotethe…zatianofVraantigenwithnchroriic8sio[/s【ByCOLOrlesyofDrSJ¨avDepartmet¨01n, clian.King'sCollegeLon~lan)L1.finalI,hinh{d…lhlIIi~l【II…'JIytlq'}IillIP'.1『uI¨l_-I__【¨…J~l【,_】l.I1IIIII"II】I一}¨ll_1(S.J…Jskil]l1'HllII'hi.IhPI"H{11¨.…LrIIlIc,,iⅢHiI…TldfHI…I1wiIII^vn1n"…III1lhll…iItll『1IllII…IHIIIII,hy~i.h''H】b.allitt…hI1hrI.I.~{111Iirr~t..…~1111Ig1]一II…¨¨IcIIiIjn……ll】l_"Uh"…PI'il1lIIl_IIli㈦I[at….1rr.JISI,】…【_llt1.fIII¨I'fl『…r|'{f?n…irflP『【l'T…i1¨jtnI rrlIsnrfaf{_¨?fl….whllhi.mly{IlrnT]imiheI}pe~f'fEl【.isl_thatIllIii…I-tI-tIi¨IIiltt",v1iHlv1)',…¨i[iFk{II,itlnllIiall_…l¨IcJtt¨,i¨IiI1IrI1【tl-IIIv『1t-^III1jIl1P1l'I_IlPlett?Xld=l~nll¨?ii1~1kahl,?Iliv,-rlfvIr (i)It……ii—rPj"【"…nImiilP【FiIJrP1)1heml_iiii¨JH『IIII'FIl1srI'"Illjllwts.,c…0…?£'|1lErnY]n】……fll_¨mf?'a"…nftDfnmenlngillg.par—IIciiIilrIviiit{)11itllIwir…1ltliiilIshashEl-…i1l'Psr¨Iv_¨IIinllI_iJll…'IJf1Ⅱ_ll_nJiiII-nlrJaIetJimⅡL?.Ihelncidcnc,~Jhll1f?1tll_】I}1lhP1uIFJs_1n1...f.r.nd{¨Jl1JInn£It,...I}r)¨fllng wilhIl1pe.k¨¨lnter.virus(muhil...rlfnl...,iraImt,tfingitls lusuallyI¨nigh:ii1(1n¨n-?l-lalill...iF1l?,1 (1)'PI)hIiisllIiIIlsin"Im_llJiIltlq…IlliagtJ.sisllIPn—I}r1ni~'alⅢ…ngilisI…h;evedIbyis~lating,ir1]sllrd~le,l1ng,】lt1T^li】fsWh..r】lJi1iT]itl…ii'li,iiiw1I1I(SF.1rM1i,l'¨,'IrIjIIllPrtIjItH.IIiH…r_ll1…Ii…IJIIIrl?IIrnrnLiariIlE,jRI1.1chintz…ft.…I1mll…ii11『l>111ldI【l__】ⅡEIcriaJ meningilisi)iagn.sisen~eravira]nlcnhlgifi6ma?alll_wnIi1111¨]llIlliii]tPHs…L11}iilli¨,_Ilal}Ilerapyl¨1日iInentI)f aI"Iiti,,hali|1v?-sl_nl__】l】Lj}icCT.andqui*~kt?r,llscharg~,n.|l11h-sI.II.11wllllu.nseqUenlsvingsinImahh-I…¨s{I,vii1【Jh…v1l'fn~lvIlP¨1,I¨【.】IIhIjmPIlfl】__¨l,Hpunl…rP.~lllfI…¨hjiil?vf_1|1l…I-literI~]11IiiiI…u¨1'50c7,'lfCSI"-h.1】IIIIiII,vIIIII1¨?rIInjr1…i'{ttl?'ll?'IInl】【:RP0l}0u?10Pata1)l"'liotnye]ilis1hltPtII',[]TleI,fIhIhreepn[i.vinjI)typ,s.ft,I…nll¨lvnhoulI%nf1nvllIs1忙edw……'Ill,lrlJMc,…¨¨¨l11ⅢIv,I…vlr¨ts"…slIl¨¨l【l_Irml儿t…I'fv…lJII删I11H【I-l¨,Il1vIl1tiaf{IEaIlnll…Jlld_l,PhⅡst?11nlJIlaItrlw【hJD?Il¨v1r¨$c06r№dc0Pt;6nnq00m∞IydV o1.6.No.1Jan,2006SexuallvTransmiffedInfections17 circulationfrommuchoftheworld,thoughseveralcountries'SexuallyTransmittedInfection s'haveyettoachieveeradication.AcutemyocarditisEnteroviruses,particularlyCVB,arethemostcommonlyi- dentifiedviralcauseofmyocarditis.Patientswithenteroviral myocarditismayhavearecenthistoryofanacutevirali11.一ness.Enterovirusescannotbeisolatedfromendomyocardialbiopsysamples.exceptinfatalcasesinneonatesandin.fants.Thissuggeststhatthesymptomsofmyocarditisoccur,lateinthecourseofinfection.andthisissupportedbyfindings inmousemodelsofCVB.inducedmyocarditis.inwhichmax. imalmyocardialinflammationoccursafterinfectiousvirushas beenclearedViralRNAandantigencanstillbedetectedatthistime(Figure2),thoughfailuretodetecttheseviralcom—ponentsdoesnotexcludeanenteroviralcausebecauseofthe focalnatureofmyocarditisinmanycases.Considerableevi.dencenowsuggeststhatenterovirusinfectionsalsocause chronicmyocarditisanddilatedcardiomyopathy.◆MEDlClNElNTERNATIONAL EpidemiologyofSTIs:UKcatherineMLowndesKevinAFentonPublichealthimportance AshighlightedintheDepartmentofHealth'sNationalStrategy forSexualHealthandHIV.STIsareamajorpublichealth concern.Theyplaceasignificantburdenonhealth..carere.. sourcesbothdirectly,throughindividualsseekingtreatment andcare,andindirectly,resultingfrommanagementofthe complicationsofuntreateddisease(including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infertility,ectopicpregnancyandcervical cancer1.TheepidemiologyofSTIsintheUKshowedremark. ablechangesoverthe20thcentury,reflectingchangesin sexualbehaviour,newdiagnostictechniquesandsocial,eco. nomicanddemographicshiftswithinsociety.2-- SurveillanceGenitourinarymedicine(GUM)clinicsprovidethemostcom—prehensivesourceofdataontheepidemiologyofSTIsinthe UKInEngland,WalesandNorthernIreland,statutoryKC60 statisticalreturnssubmittedbyaUclinicsprovideaggregate dataontotalnumbersofepisodesofdiagnosedrIsbysexand agegroup(andsexualorientationforselectedconditions1. Furtherinformationisobtainedfromvoluntarylaboratoryre. portingandviapatientbasedenhancedsurveillancesystems, includingtheEnhancedSyphilisSurveillancesystenl5andthe GonococcalResistancetoAntimicrobialsSurveillancePro. gramme.InScotland,theISD(D)5returnssystemprovidesanonymousindividualdataonallSTIdiagnosesinGUMclinics.(DatafromGUMclinicsarecurrentlyunavailablefor Scotlandfor2001,2002and2003,andthereforethiscontri. butionfocusesonEngland,WalesandNorthemIrelandwhen discussingrecenttrendsinreporteddiagnosesfromGUMclinics.Whenpossible,recentdatafromlaboratoryreportsare includedforScotland.1HistoricaIdata Dataonsyphilisandgonorrhoeahavebeencollectedformore CatherineMLowndesisHeadoftheSTISectionintheDepartmentofHIV andSexuaIlyTransmittedInfectionsattheCommunicableDisease SurveillanceCentre,HealthProtectionAgencyCentreforInfections,Lon- don,UKConflictsofinterestnonedeclared. KevinAFentonisConsultantEpidemiologistinHIV andSexuaIlyTrans—mitredIn~cOonsattheCommunicableDiseaseSurveillanceCen#e, HealthProtectionAgencyCentreforInfections,London,UKConflictsof 『nterest'.nonedeclared.⑥2006TheMedicinePublishingCompanyLtd国际内科双语杂志2006,V o1.6,No.1感染病学47肠道病毒PeterMuir①MEDICINE,2005,33(5):140~141肠道病毒是小RNA病毒科中的一个K属,也包括鼻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肠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并首先累及胃肠道,但它并非胃肠炎的主要原因.肠道病毒有64种血清型可感染人,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CVA)和B组(CVB)以及埃可(ECHO)病毒等.分类把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类为柯萨奇或埃可病毒最早是基于它们对啮齿类动物的致病性;在乳鼠中,CV A和CVB分别导致弛缓性或痉挛性瘫痪,但埃可病毒对乳鼠却无致病性.现在认为,这种生物学分类并不完善,目前,基于分子基因相似性的新型分类法正在获得大家认可.分子基因学分类对了解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肠道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均有重要意义.例如,分子流行病学对WHO推行根治脊髓灰质炎倡议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信息;在已达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地区若再次出现类似脊髓灰质炎病例,应确定维持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的贮存宿主和输入性病例的传染源.但是对临床治疗,鉴别肠道病毒类别的意义不大.既往称作ECHO22和ECHO23的两种病毒,目前已知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基因不同,现已分别重新分类为一种新型病毒属——分别为parecho(副ECHO)病毒1型和2型.这种区别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因现代诊断方法如PCR分析和抗原检测的设计是针对广谱肠道病毒血清型的,而非针对parecho病毒.新内容抗小核糖核酸病毒药Pleconaril曾被批准进入前期临床试验,但因副作用已被撤回2004年仅报告了1252例急性脊髓灰质炎,只有5例在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或尼日尔肠道病毒71型相关的手,足和口疾病大流行已发生于太平洋地区周围的多个国家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虽然,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审批上市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但是病原学诊断对肠道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仍有意义因为可与其他可治疗的情况区分开.目前,肠道病毒的诊断仍有赖于临床标本作细胞培养后的病毒分离;随后用抗血清中和感染性鉴定血清型,虽然PCR检测方法尚未普遍推广和完全标准化,但因以下原因而逐步取代细胞培养:PCR比细胞培养一般敏感10~1000倍.实验室接受标本5小时内即可获明确的病原学诊断.大多数方法设计的扩增区域是不同血清型病毒的高度保守区域的基因序列.感染性病毒被清除后,PCR仍能检测组织中残留的病毒RNA.结合核苷酸测序,PCR能提供分子流行病学所需的序列数据.PCR能测定包括CSF,血,组织,咽拭子和粪便等多种临床标本中的病毒.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检测到病毒可能属胃肠道无症状病毒携带状态;因此仅能提供间接的病原学证据.虽然针对常见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已用于细胞培养后肠道病毒分离株的确诊并能定位病毒抗原在心肌中的位置,但目前检测临床标本中肠道病毒抗原的方法尚不能令人满意.血清学诊断受庞大的血清型和检测方法学尚未充分标准化的限制,所以它仅能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者研究工作.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①PeterMuir是英国布里斯托尔健康保护机构西南地区实验室的临床科学家.利益冲突:未声明.肠道病毒感染开始于胃肠道粘膜,大多数病例的MEDICINEINTERNA TIONAL@2006TheMedicinePublishingCOmloanyLtd感染病学国际内科双语杂志2006.V o1.6,No.1染仍局限于该部位.病毒在胃肠道复制可导致病毒症,并可在网状内皮系统的组织中复制,可引起二次严重扩大化的病毒血症,导致脾,淋巴结感染,并播散到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等器官.尽管病毒抵达上述靶器官,并非所有肠道病毒感染都会出现相关症状.宿主的遗传素质和生物学特性如年龄,性别,免疫系统和营养情况等,都可影响感染转归;但病毒因素也十分重要.不同的肠道病毒识别不同的细胞表面受体,这些受体部分决定可能受染的组织或细胞的类型;肠道病毒的种类不同,其在不同类型细胞内的复制能力有明显差异.上述因素有助于解释肠道病毒相关综合征为何有显着差异性(表1),下面讨论最重要的综合征.表1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无菌性脑膜炎肠道病毒是无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因,特别是在那些预防接种后已控制腮腺炎的国家更是如此.在温带夏末和秋季为发病高峰,与肠道病毒高峰相关,肠道病毒脑膜炎通常是一种良性疾病,少数病人也可引起较重的脑炎和脑膜脑炎.快速诊断靠病毒分离或者检测CSF中的病毒RNA.结合CSF和血培养结果可区分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诊断肠道病毒性脑膜炎能避免不必要的抗菌治疗,减少头颅CT等辅助检查,缩短住院周期,最终节省医疗开支.腰椎穿MEDJClNEINTERNATlONAL刺可无淋巴细胞增多,PCR检测肠道病毒阳性的50%CSF蛋白可正常.脊髓灰质炎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由3种血清型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但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者仅有1%的人发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或轻型,非特异性症状.虽然全球若干国家尚未达到根治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但WHO初步根治脊髓灰质炎的倡议已使全球大多数国家消除了脊髓灰质炎野生株的流行.急性心肌炎肠道病毒特别是CVB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最常见病因.肠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有近期急性病毒感染史,从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不能分离出病毒,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病例例外.这可能和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迟于感染有关.CVB诱导小鼠心肌炎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支持了这一点.在CVB心肌炎小鼠中,最重的心肌炎发生在感染性病毒被清除后.此时病毒RNA和抗原仍能检测到(图2),虽然检测不到病毒组分.并不能排除肠道病毒的病因,因为多数病例的心肌炎是局灶性的.目前有不少证据表明肠道病毒感染也能引起慢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汤蕊译盛瑞媛校)7.关于肠道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1.题.一jA臆谴潴麟鼻病毒和甲鍪!肝炎瘸毒』遥麟日途径传播首先累及胃精道D是胃肠炎的主要原因,8.肠道病毒是无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因,特别是在那些预防接种后已控制腮腺炎的国家更是如此.§喜跨题)誓薯≥@2006TheMedicinePublishingCompanyLtd。
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崔玉娟【摘要】医学流行性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影响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检测和诊断技术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费时费力、灵敏度和准确度低且干扰因素多.近年来,一系列基于杂交、扩增和测序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不断涌现,既缩短了检测周期,降低了检测成本,又极大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但还没有一种单一分子诊断技术可同时满足简便快速、高灵敏、高准确度、高通量和自动化等要求.各学科交叉、多方法联用等策略,有助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向更加简便快速、高通量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5【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分子诊断技术;病原微生物;基因芯片;DNA传感器;数字PCR;核酸适配体【作者】崔玉娟【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2医学流行性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病毒和细菌等,其种类繁多且变异迅速,近年来已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给人类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损失。
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不仅是其有效防控的前提,也是科学用药的基础。
[1]然而传统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免疫学反应等,[2]这些方法均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微生物培养费时费力,仅能检测活菌总数;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及部分病原微生物难或不可培养等;[3]大量严重耐药性菌株以及新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出现等,已成为科研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正逐渐向分子诊断、代谢组学、指纹图谱、DNA 传感器及仪器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其中分子诊断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微生物核酸进行检测,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还可为研究人员提供病原微生物的耐药基因,甚至同源性分析等。
2020大肠杆菌的分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2020大肠杆菌的分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肠埃希氏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的大肠埃希氏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会严重危害健康。
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来源对有效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极有帮助,从而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经济贸易造成重大损失。
建立简便高效的分型方法是微生物溯源的关键,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分型方法可分为表型分型和分子分型,这些分型方法各有优劣,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又称大肠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于1885年首次被发现[1],是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寄居菌。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然而一些特殊血清型菌株可导致人或动物腹泻、腹痛甚至会产血性粪便,重症病例会并发溶血性的尿毒综合征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
根据大肠埃希氏菌对人类的致病机理不同,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 大肠埃希氏菌的肠道传染具有比较广泛的特性,而食品在生产、包装及运输过程中极易感染此菌,进而引发传染性疾病[5]。
2018年6月,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污染生菜事件的暴发,影响了美国36个州,事件造成96人住院和5人死亡[6]。
2019年4月,美国的10个州暴发牛肉感染大肠埃希氏菌O103事件,导致177人感染,其中21人住院,涉事公司紧急召回了53 200磅牛肉[7]。
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验证
·研究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摘 要:为验证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以3株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国际参考菌株和306株国内分离株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已知的分子分型方法开展验证性实验。
结果发现,基于特定基因可变区的2种分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检测结果与生化分型结果一致,而3种基于特定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型方法则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上述结果表明,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单核苷酸多态性;生化鉴定;分子分型中图分类号: S852.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22(2022)01-0166-07Verifi cation of Molecular Typing Methods for Salmonella Pullorum and SalmonellaGallinarumGONG Jiansen 1, XU Jingxiao 1, ZHANG Di 1, QI Kezong 2, XU Bu 1, DOU Xinhong 1, DONG Yongyi 3(1. Jiangsu Institute of Poultry Sciences, Yangzhou 22512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Veterinary Pathology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Anhui Provinc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3. Jiangsu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enter, Nanjing 210036, China)收稿日期:2020-1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2200,31772758);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JATS〔2021〕357、JATS〔2021〕398)作者简介:龚建森,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禽病防治研究通信作者:董永毅,研究员,E-mail:**************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验证龚建森1,徐敬潇1,张 笛1,祁克宗2,徐 步1,窦新红1,董永毅3(1.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扬州225125;2.安徽农业大学 兽医病理生物学与疫病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 3.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210036)2022,30(1): 166-172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molecular typing methods for Salmonella Pullorum and SalmonellaGallinarum . In this study, thre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strains and 306 Chinese isolates of Salmonella Pullorum and Salmonella Gallinarum were used for verifying fi ve known molecular typ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genotyping methods based on variable regions of specifi c genes had good specifi city and their detection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biochemical typing results while the other three genotyping methods based 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of specifi c genes produced false positive or false negative results. Therefore, the molecular typing methods for Salmonella Pullorum and Salmonella Gallinarum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verifi ed for their accuracy.Key words: Salmonella Pullorum ; Salmonella Gallinarum ;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typing· 167 ·龚建森等: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验证第30卷第1期鸡白痢和禽伤寒可导致家禽败血性疾病,是兽医学界较早发现的两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分别是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分别由Rettger (1900年)和Klein(1889年)发现并报道[1]。
变形和沙门鉴别生化鉴别
变形和沙门鉴别生化鉴别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通过受污染的肉蛋乳类水果蔬菜等食物和水源感染人类,可引起人得胃肠炎、伤寒、败血症等多种疾病。
沙门氏菌血清型众多,达2500种。
奇异变形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是仅次于大肠埃希菌的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引起败血症、食物中毒、腹膜炎、脑膜炎等。
奇异变形杆菌和沙门氏菌生化培养特征相似,且具有共同抗原,常常发生血清交叉凝集反应,因此采用常规血清检测方法无法正确区分两者。
食品卫生指标中沙门氏菌是必检项目。
奇异变形杆菌也是常见导致食品腐败的细菌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常见干扰菌,但目前针对奇异变形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很少。
rpa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是2006年由英国twistdx公司研发的一种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跟传统pcr技术相比,rpa技术有以下优点:1、无需pcr仪等昂贵设备,dna扩增反应在37℃下恒温进行,即用一台水浴锅就可以进行;2、rpa技术灵敏性高于常规pcr,能够将痕量的核酸模板(1-10拷贝)扩增到可以检出的水平,相比pcr动辄几小时,rpa技术耗时更短,仅20min就可以完成核酸扩增。
rpa 技术相比常规pcr更为简便快捷灵敏,但因为rpa是在37-39℃下进行,对引物要求更高,否则容易出现核酸错误扩增。
rpa技术没有pcr 普及,目前还没有专业软件辅助设计rpa引物,主要依靠科研工作者凭自身专业知识来设计合适的rpa引物。
因此目前尚没有公布的奇异变形杆菌的rpa检测方法。
现有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一般针对沙门氏菌毒力基因inva或特异基因irob等基因,但沙门氏菌型别多,仅血清型就有2500种。
沙门氏菌毒力基因变异多,针对上述基因设计的引物广谱性不强。
现有的针对沙门氏菌毒力基因inva或特异基因irob等基因研发的核酸检测技术,往往仅采用几十株沙门氏菌进行验证,涵盖了仅仅少数常见血清型。
ERIC_PCR及其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0206218=基金项目>重庆发酵床零排放养猪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09505);重庆畜牧科学院基本科研项目猪粪便快腐菌剂筛选的研究(09609)=作者简介>杨柳(19762),男,博士,从事兽医微生物研究工作,Em ai:lyangliuldz @163.co m ;付利芝,通讯作者,Em ai:l flzf u liz h i @文章编号:10052376X(2010)0920845203=综 述>ERIC 2PC R 及其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杨柳,张邑帆,郑华,李大军,杨金龙,杨睿,付利芝(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荣昌 402460)=摘要>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 titive i ntergen ic consensus ,ER I C )是主要存在于肠道细菌中的一类基因间重复序列,长度为127bp ,该序列在肠道细菌染色体上的分布和拷贝数有种间的特异性。
根据ER I C 序列建立的ER I C 2PCR 实际上是一种半随机性质的PCR,广泛应用于细菌分型、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微生态学研究。
本文简介了ER I C 2PCR 反应的特点及其应用的原理,详细阐述目前广泛应用的ER I C 2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PCR 2PCR 2AGE )技术的不足,指出该方法所获电泳图谱中相同位置的D NA 条带可能包括不同的D NA 序列,指纹图谱分析时可能夸大模板DNA 的相似性。
强调ER I C 2PCR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 2PCR 2D GGE )技术是其应用的一个新方向,所得的指纹图谱能够更加敏感、准确、有效地展示底物序列的差异,其中的DNA 条带不需测序就可直接用于科研和生产实践中。
=关键词> ER IC ;PCR 2PCR 2AGE ;PCR 2PCR 2DG GE ;指纹图谱=中图分类号>R 23 =文献标识码>AER IC 2PCR and its fi n gerp r i n tingY ANG L i u ,Z HA NG Y i 2fan ,Z H E NG H ua ,LI Da 2j u n ,YANG Ji n 2long ,YANG Ru,i FU L i 2z h i(Chongqing Acade my o f Ani m a l S cience ,R on g chang Chongqing 402460,China )=Ab stra ct > Enterobac terial repe titive i ntergen ic consensus ,ER I C,is a k i nd of dispersed repetiti ve D NA sequence found in the geno m e of entero bacter i a .ER IC has 127bp and its d i str i butio n and copy nu m be rs are spec ies 2spec ific in enter 2obacter i a l chro m oso m e .ER I C 2PCR des i gned fro m the sequence of ER I C act ua lly is ha lf rando m PCR,and s u itable for the bacter ial c l assifi catio n ,ep i de m i olo gical i nvesti ga ti on and the structure of an m i c robial co mmun ity .In t h is pape r ,we re 2vie wed ER IC 2PCR feature and its app licati on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DN A bands w it h identica l positi ons i n fi nge rprint based o n t he agarose gel e l ectrophoresis (AGE)patte rns of ER I C 2PCR a m plified products can conta i n d iffe rent sequences ,which could possibly exagge ra te t he si m ilarities or d i versities a m o ng sa m ples usi ng d i versity i ndex .H o wever ,the ER I C 2PCR fi ngerpr i nt based on denaturi ng grad ient ge l electrophoresi s gel e lectro phoresis (DGGE)pa tterns can sentitively ,ex 2actl y and e ffecti ve l y sho w the difference of temp l e te D NA ;the DNA bands i n th i s fi ngerpr i nt do not need to be c l oned ,se 2quenced ,and can be directl y used in sc i entifi c resea rch and pro duc i ng prac tice .=K ey w or ds > ER IC ;PCR 2PCR 2AGE ;PCR 2PCR 2DGGE ;F i nge rpri n t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nterobacter i a l repetitive i n 2tergen i c consensus,ER IC)首次由S HARPLES 等[1]于1990年在E.coli 中发现,命名为/基因间重复单位0(i ntergen ic repeat unit ,IRU )。
微生物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15
5.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VIDAS)
❖ 原理与特点: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将酶系 统与荧光免疫分析结合起来,在普通酶免疫 分析的基础上用理想的荧光底物代替生色底 物,就可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增宽测量范围, 减少试剂的用量。酶放大技术、固相分离及 荧光检测三者的联合将成为荧光免疫分析中 最灵敏的方法。
I.国内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研 究与应用进展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指以食物为载体, 导致人类发生 疾病的一大类微生物(古菌、细菌、真菌、病毒等)。近年 来,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如美国的“李斯特氏杆 菌事件”、日本的“大肠杆菌0l57流行事件”等,对人类健 康带来很大危害,引起各国政府的全力关注。
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无法对难培 养或不可培养的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 而且特异性不高、 灵敏度低、操作烦琐耗时,不能实现有效的监测、预防作用。
因此,发展新的快速检测与鉴定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方 法是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致病微生物传播的前提。
ppt课件
1
国内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技术
ppt课件
7
3. 免疫胶体金技术
❖ 原理与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 起源于1971年Faulk等应用电 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观察 沙门菌。其基本原理是以微孔 滤膜为载体包被已知抗原或抗 体,加入待检标本后,经滤膜 的毛细管作用或渗滤作用使标 本中的抗原或抗体与膜上包被 的抗体或抗原结合, 再用胶体 金结合物标记而达到检测目的。 其特点是单份测定、简单快速、 特异敏感,几分钟就可用肉眼 观察到颜色鲜明的实验结果, 并可保存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炎沙门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分型(一)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
摘要:目的对不同来源的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
方法分别提取不同菌株基因组DNA,建立和优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试用22条随机引物对不同菌株进行RAPD扩增,筛选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做统计分析。
结果筛选到OPG-03、OPG-06、OPG-07和OPG-13共4条随机引物具有鉴别作用,每一菌株均可扩增出4~10条DNA片段,大多数片段在100~2000bp之间,共扩增出42条RAPD条带,其中共有条带7条,多态性条带35条,多态性为833%。
不同来源的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426%~100%之间,在085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分为5个不同的亚型。
结论应用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肠炎沙门菌进行鉴别和分型具有简便、快速和辨别能力高的优势,对肠炎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ApplicationofRAPDinmoleculartypingSalmonellaenteritidisisolates
Abstract:ObjectiveMoleculartyping12strainsoftheSalmonellaenteritidisisolatedfromdifferentorigins.Metho dsThegenomicDNAofdifferentSalmonellaenteritisstrainswereextractedandrandomamplifiedpolym orphicDNA(RAPD)systemwasdevelopedandoptimized.22randomprimersweretestedtotheanalysiso n12strainsofSalmonellaenteritisisolatedfromdifferentsources,andtheclearandconstantfingerprints wereselectedfor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4effectiveprimersnamedOPG-03,OPG-06,OPG-07andOP G-13wereselected,withwhicheachstraincouldbeamplified4to10DNAfragmentsof100bp~2000bp.42RAPDbandswereamplified,833%ofthembeingpolymorphic.Thecomparativeresearchoft heclusteranalysisbasedontheRAPDbandsspectrashowedthatthesimilaritycoefficientbetweentwodi fferentstrainsvariedfrom426%to100%,and12Salmonellaenteritisstrainsinthisexperimentcouldbecl assifiedto5groupsaccordingtotheirgeneticrelationship.ConclusionUsingRAPDtosubtypeandcharact erSalmonellaenteritisatmolecularlevelismorerapidandsensitivethanothertypingmethods,whichind icatebroadfutureofapplication.
Keywords:Salmonellaenteritis;RAPD;type
菌株分型对肠炎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研究其感染和传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及不需先了解目的基因的核酸序列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分子分型和鉴定、物种亲缘关系的确定及分子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研究〔1-3〕。
本研究应用RAPD技术对12株不同来源的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指纹图谱对其鉴别的价值并确定不同菌株间亲缘关系,为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和鉴别诊断提供新方法。
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1)菌株与来源:12株肠炎沙门菌分别来自病人分离株4株(菌株号为SEWX01~04),生猪肉分离株2株(菌株号为SEWX05,06),熟食样品分离株1株(菌株号为SEYZ08),鸡分离株3株(菌株号为SEYZ11~13),生鸡肉分离株2株(菌株号为SENT19,20)。
(2)酶与试剂:TaqDNA聚合酶,DNAMarker,dNTPs(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溶菌酶,蛋白酶K,RNA 酶,Sarkosyl(上海申能博彩生物工程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3)随机引物:22条随机引物(编号为OPG-01~OPG-22)由上海申能博彩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均为10bp,经筛选用于分型的共有4条,分别为:OPG-03:5'-AATCGGGCTG-3';OPG-06:5'-CGGCCCCTGC-3';OPG-07:5'-GGATCCTGAC-3';OPG-13:5'-CAGCTCCTGT-3'。
12方法
121基因组DNA提取挑取单菌落接种100ml乳糖发酵(LB)培养基,37℃震荡培养18h,4℃冷
却;6000r/min离心15min,去上清,用预冷三羟甲基氨甲烷(TE)缓冲液洗涤和重悬菌体至
3ml;加04ml溶菌酶(10g/L),37℃温浴10min;加04ml30%Sarkosyl溶液在70℃和37℃分别作用20和60min;加蛋白酶K,56℃作用2h;经苯酚多次抽提后加RNA酶37℃作用6h;苯酚抽提直至水相澄清;用无水乙醇沉淀,70%乙醇洗涤1次,自然干燥后溶解于1mlTE缓冲液。
取10μlDNA样品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完整性;取50μlDNA稀释到500μl,测定吸光度A260nm和A280nm检验纯度并计算DNA浓度。
122PCR扩增在总体积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包含基因组DNA50ng作为模板,25μl10×PCR反应缓冲液,25mmol/LMg2+,Taq酶15U,200μmol/LdNTPs,25pmol随机引物,双蒸水空白做阴性对照;循环参数为:93℃2min,36℃1min,72℃2min1次循环;93℃1min,36℃1min,72℃2min,40次循环;93℃1min,36℃1min,72℃10min1次循环。
扩增结束后取10μl产物在14%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电压5V/cm)15h,经溴化乙锭(EB)染色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上观察并拍照记录。
123RAPD多态性谱带确定与分析对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RAPD扩增,每次实验重复2次,筛选多态性和重复性较好的扩增条带做统计分析。
将12个菌株对应的同一电泳迁移位置上扩增条带按"1"和"0"进行统计,建立数据矩阵。
按Nei等〔4〕公式F=2Nxy/(Nx+Ny)计算不同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其中F是菌株x和y的遗传相似系数,Nxy是菌株x和y共同具有的条带数,Nx是菌株x扩增的条带数,Ny是菌株y扩增的条带数。
根据遗传相似系数利用类平均法(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
2结果
21模板DNA提取(图1)纯度检测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的A260nm/A280nm在18~20范围内,符合模板DNA的纯度要求。
基因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基因组DNA 条带均一,未见断裂和降解现象,DNA模板完整,可以用于RAPD分析。
M:DNAmarker(λDNA/HindⅢ);1:SEWX01;2:SEWX02;3:SEWX03;4:SEWX04;5:SEWX05;6:SEWX06;7: SEYZ08;8:SEYZ11;9:SEYZ12;10:SEYZ13;11:SENT19;12:SENT20
图1基因组DNA凝胶电泳结果(略)
22随机引物筛选(表1)利用22条随机引物分别对12株肠炎沙门菌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
结果显示,随机引物OPG-01、OPG-02、OPG-04、OPG-10、OPG-19没有扩增出任何条带;随机引物OPG-05、OPG-08、OPG-09、OPG-11、OPG-12、OPG-14~OPG-18、OPG-20~OPG-22能够扩增出条带,但扩增的指纹图谱中没有多态性条带;而随机引物OPG-03、OPG-06、OPG-07、OPG-13条引物可以扩增出较好的多态性条带。